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精选8篇)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篇1

趋势预测报告(2011-2015年)

报告写作背景及价值体现:

全面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城市”本身就是先进技术在城市化管理中的优化和体现,而且通过各类解决方案的实施,城市安全和谐发展、优化城市生活环境、缓解环境资源矛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等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问题都将得以有效解决。

2011 年伊始,地方 “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例如,上海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率先建设智慧城市,北京在“十二五”期间将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天津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报告中提出打造“智慧天津”的宏伟蓝图,武汉市政府面向全球顶尖机构征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等。借力“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构建智慧城市行列。

本报告正是在此背景下由北京博思远略咨询有限公司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智慧城市主要参与者及运营模式展开分析,最后在对实际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重点,对未来5年智慧城市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报告正文目录:

第一章 智慧城市定义及特征分析

第一节 智慧城市定义

一、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结果

三、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是信息系统的大综合和大集成第二节 智慧城市主要特征分析

一、全面物联

二、充分整合三、激励创新

四、协同运作

第三节 智慧城市的基础及综合应用分析

第四节 政府投资拉动型应用将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第二章 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深度分析

第一节 资源、生态矛盾对城市发展的限制与日俱增

一、环境面临威胁

二、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

三、城市生活质量面临挑战

四、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第二节 城市发展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节 我国城市固有发展模式不适应当前新的发展形势

第三章 智慧城市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

第一节 “十二五”规划智慧城市相关内容解读

第二节 城市信息化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动城市信息化的建设

二、国城市信息化市场未来将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三、依托民生工程,我国城市信息化发展迅速

第三节 智慧城市对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分析

一、信息产业

二、市政设施建设

三、其他相关行业

第四章 智慧城市产业链及主要参与者研究

第一节 IBM “智慧城市”模型、特征及架构

第二节 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三网融合二、云计算

三、物联网

四、光通信

五、移动互联网

第三节 我国智慧城市需求方构成分析

一、政府机关

二、企事业单位

三、专业部门

四、社会组织

第四节 智慧城市主要参与方及定位分析

一、政府

二、运营商

三、解决方案提供商

四、内容及业务提供商

五、最终用户

第五章 智慧城市主要应用领域及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节 智慧医疗

一、主要应用方式

二、应用现状及案例

三、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节 智慧食品

一、主要应用方式

二、应用现状及案例

三、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 智慧交通

一、主要应用方式

二、应用现状及案例

三、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节 智慧水系统一、主要应用方式

二、应用现状及案例

三、未来发展趋势

第五节 智慧电力

一、主要应用方式

二、应用现状及案例

三、未来发展趋势

第六节 城市应急系统一、主要应用方式

二、应用现状及案例

三、未来发展趋势

第七节 智能建筑

一、主要应用方式

二、应用现状及案例

三、未来发展趋势

第八节 B2B电子商务

一、主要应用方式

二、应用现状及案例

三、未来发展趋势

第六章 我国主要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及运营调研

第一节 武汉

第二节 沈阳

第三节北京

第四节 上海

第五节 广州

第六节 双流县

第七章 我国智慧城市领域标杆企业调查分析

第一节 银江股份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在智慧城市中所扮演角色

三、公司发展优势分析

四、未来发展战略

第二节 万达信息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在智慧城市中所扮演角色

三、公司发展优势分析

四、未来发展战略

第八章 智慧城市对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影响作用分析

第一节 城市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是城市经济智慧的提升

第二节 智慧城市对城市功能发展模式主要影响分析

一、平安城市功能

二、城市应急管理功能

三、电子政务功能

第三节 我国政府对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策略分析

第九章 2011-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 未来几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依然以政府示范工程为主

第二节 居民需求驱动型应用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节 “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主要驱动因素分析

一、城镇化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二、新技术与新应用推动智慧城市大规模发展

三、城市发展转型进一步刺激智慧城市发展

第四节 2011-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主要指标发展预测

一、2011-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

二、2011-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应用领域预测

三、2011-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构成预测

第十章 本报告主要观点及博思远略独家策略建议

第一节 主要观点及结论

第二节独家策略建议

部分相关图表:

图表:城市核心系统之间关系的样图

图表:智慧城市战略规划框架

图表:智慧城市的基础及应用

图表:城市6 大核心系统之间的关系

图表:IBM 的智慧城市框架

图表:智慧城市发展层次

图表: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框架

图表:2009-2011年我国光纤入户的发展情况

图表:平安城市监控系统

图表:应急管理系统的构成图表:电子政务的演进

图表:数字化医疗的基本结构

图表:智能交通产业链

图表:2011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预测 图表:RFID 在食品业的具体应用

图表:传统电网和智能电网的区别

图表:智能水网的构想

图表:智能家居的相关概念

图表:智慧城市产业链分析

图表:我国进入新一轮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图表:云计算平台为城市各领域智能化应用提供底层数据服务 图表:2009-2013 年中国城市信息化总体市场投资预测 图表:2011-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011-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应用领域预测

图表:2011-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构成预测

报告咨询电话:010-52322687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篇2

1 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是建构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提出来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首先是由IBM公司提出的, 主要用于应对国际性的金融风暴及人口压力而提出的城市发展方向。智慧城市的核心在于通过借助物联网与互联网技术, 将城市中的必要要素, 如交通、信息、个体等相互连接在一起, 这些要素关系不再拘于人类对其它要素的利用, 而更是各个不同要素之间有效互动, 应该采用智能化、和谐化的手段将不同的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之间的发展、进步步伐相一致[1]。

从智慧城市的本质作用来讲, 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解读, 从居民角度出发, 智慧城市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网络与手段构建一个相对完整、有效的信息沟通网络, 可以明确感知到居民需求与需求的变化, 并对相应的变化作出相对反应;从城市管理模式角度出发, 智慧城市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将城市公共设施全部连接在一起, 并对相应的设施与服务内容进行监控, 如交通运输网、垃圾回收网、下水道运行网等, 从而保证整个城市的运行科学、合理、生态、安全与高效;从实践创新角度来看, 城市的内部设施与管理方式应该不断创新, 城市的发展不能闭门造车, 更不能闭关锁国, 应该不断引进人才、技术, 发展城市管理模式, 提高智慧城市现代化运行技术, 这就需要不断调整政府、居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让居民参与到城市建设活动中, 打破“政府做, 民众看, 最后却并不满足民众需求”的状况, 建立民众与政府的良好沟通渠道, 构建“大家城市、大家建”的模式[2]。

2 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城市化发展方向是不断向前的, 智慧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先进生活、管理模式, 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发展虽然已经达到改革的地步, 但因各种因素的限制并没有完全实现, 尤其是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展开, 基于此, 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应该以智慧城市多方面建设为核心, 具体而言发展方向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 强化“顶层设计”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混乱状态, 城市建设的各个阶段因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建设步调不一致, 主要是因为城市建设管理层的支持存在一定的偏差, 因此, 只有从顶层出发完成合理设计, 推动城市建设的深入化规划才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自十八大以来, 国家开始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新方向与新方式, 但城市化建设的步调必须与国家政策联系在一起, 不能盲目建设, 并将智慧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方案当中, 以智慧理念建设智慧城市[3]。

第二, 应用多层次、多方位、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智慧城市与传统城市必然有明显的区别, 主要表现为智慧城市管理、运行模式是建立在信息化技术基础之上的, 包括物联网、互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综合应用, 同时, 在保证城市合理运行的过程中以信息化技术为媒介完善城市公共建设系统, 因此, 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整个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都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也在于通过信息化技术网络丰富城市管理与生活便捷程度, 从技术角度实现人与自然、人与居住环境的协调一致。

第三, 综合协调机制的建构。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的领域非常之多, 这其中包括信息技术、医疗卫生、城市交通、教育和社区管理等, 这些领域相互独立, 因此要发展智慧城市, 必须要建立一个统筹机制对这些领域进行协调。但在我国现有的发展水平, 尚且没有这样的一个统筹机制进行相应协调, 最初的智慧城市的提出和建设是信息化主管部门一手管理, 但随着不断的发展, 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也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目标战略, 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参与其中, 这三个部门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 以信息化主管部门主导的智慧城市能够很好的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 但往往不能把规划落实到具体城市建设项目中, 而城市规划部门虽然能将制定的规划落实到具体建设项目中, 但很少能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 这就造成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全面发展[4]。这种单靠一个部门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产生的缺陷很多, 必须要建立一个统筹机制进行综合协调。

3 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速发展, 同时,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未来城市化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模式, 智慧城市的构建是未来人们生活模式的必然选择, 也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条件之一, 因此, 在现代化技术条件的支撑下完善智慧城市建构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丁国胜, 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 2013, (8) :34-39.

[2]张朝兰.浅析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电子测试, 2015, (7) :148-149+147.

[3]赵四东, 欧阳东, 钟源.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评述[J].规划师, 2013, (2) :5-10.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探析 篇3

摘要:全球人口持续增加并高度集中在城市地区将为城市带来诸多新增服务需求和挑战,因此“智慧城市”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受到各界瞩目。文章回顾全球开展智慧城市实践的相关文献及案例,从探讨智慧城市的内涵入手,继而分析其建设模式,并探析可能的发展趋势,以供智慧城市建设者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发展趋势

一、 引言

城市地区人口高度集中将带来许多新的服务需求和挑战,包括:环境质量、交通管理、治安监控、饮水安全、就业市场、经济发展、教育机会等等。同时,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并逐渐转移到核心城市,城市在技术、企业、政府、资源消耗及生活质量等层面所扮演的角色及影响力越来越重要。因此,近年来"智慧城市"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通过互联网创造全新的智能型城市,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并促进经济增长。随着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发展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回顾全球开展智慧城市实践的相关文献及案例,从探讨智慧城市的内涵入手,继而分析其建设模式和典型案例,并探析可能的发展趋势,以供智慧城市建设者参考。

二、 何谓智慧城市

1. 智慧城市的概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美国IBM公司在其年度论坛活动中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新理念,旨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构新的世界运行模式,并提出智慧城市需高度感知化(Instrumented)、互联化(Interconnected)、智慧化(Intelligent)能力,透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及城市高效管理。这一创新理念引发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 但何谓“智慧城市”仍缺乏统一的定义。在讨论“智慧城市”的内涵时,常因城市目标、经济形态、专业领域和地区特性等差异而存在不同的诠释。

综合而言,智慧城市是运用智能化手段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政府、企业、居民,建立政府治理能力更为完善、城市运营更为高效、城市发展更为绿色低碳、城市生活更为方便宜居的城市创新发展模式。

2. 智慧城市的内涵。智慧城市具备两层内涵:一是以人为本,打造良好人居环境;二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感知能力、城市运作的协同能力、城市管理的反应能力、城市政府的服务能力、城市的经济和产业转型能力、城市资源智能化配置和共享能力,以及城市空间布局的科学项目能力。此外,智慧城市建设除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外,也应不断减轻环境负担,保持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是颠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革新生活理念,重塑以科技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化生活。其本质是以科技和通信技术为基础,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生活中的不便、不合理之处。智慧城市并非是使城市变成各种新技术的试验场,而是利用技术去满足城市居民需求,从而创造整体的价值。其核心驱动力是通过深度的城市信息化来满足城市发展转型和管理方式转变的需求

三、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综观各国智慧城市发展,从城市类型的角度,智慧城市包含“新建城市”和“建成城市”,从建设主导方的视角,又可划分为“国有部门推动”和“私有部门推动”。本文进而将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划分为“职能升级型”、“国家主导型”、“大企业驱动型”、“公司参与型”和“公众参与型”5种类型。这5种类型仅作为大致区分,并非互斥,且每一种智慧城市项目可能包含数种建设模式类型。

1. 职能升级型。智慧城市发展不仅针对新建城市,对于建成城市的转型升级,如改善交通、提升政府服务、城市更新、节能减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城市转型过程中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升级。职能升级型多为政府部门推动,主要针对建成城市转型升级,比较著名的案例有:比利时科尔特赖克智慧城市实践项目、荷兰阿姆斯特丹Citynet项目、美国旧金山Tech Connect项目、纽约城区联盟计划、加拿大多伦多数字城市、我国天津生态城、无锡生态城等。

以比利时智慧城市建设为例,比利时科尔特赖克市政府从智能化政府观点来定义智慧城市,并于2011年成立ICT部门,通过一系列智慧城市实践方案,如:智慧城市试点1777方案,推出市民专线服务;智慧城市试点无线网络连接方案,将城市网络与3个高校校园网络连接起来,并提供无线网络热点服务;智慧城市试点门户框架方案,建立城市入口网站提供快速、有效、便利的关键公共服务,并公开地理信息系统,达到联结市民、地方政府以及访客服务;2014年科尔特赖克市政府再度推出即停即走(Park&Go)智能停车感应方案,获得比利时智慧城市奖。

日本的住宅能源管理系统(HEMS)和大楼能源管理系统(BEMS)也是职能升级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基于确保能源安定供给、环境适合性、活动市场机制的能源政策原则,日本政府于2002年研究制定《能源基本计划》,作为日本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在社区能源管理中,一方面运用以家用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再生能源,另一方面也注重节能的同时必须无损生活的舒适性。住宅能源管理系统(HEMS)能有效根据能源供需状况、供能设备、蓄电设备与家电等能源需求设备,实现能源供需的最适平衡。与此同时,住户可以通过HEMS的显示器,查看“可视化”的能源消费进度,直观感受能源使用量、价格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节能减碳的意识,营造新形态的生活。大楼能源管理系统(BEMS)的概念与BEMS相似。根据日本《能源白皮书》,商用大楼的能源消耗位列前四的分别为办公室、旅馆、包括超市及便利店在内的零售商店、医院。然而商用大楼的能源消耗依据用途的不同而有着差异化的能源需求形态。因此,能源控制的手段和对象须针对不同类别特性、不同应用层面开展,并根据能源需求侧的需求,构建商业模式。例如在有经济诱因的间接调控方面,实践案例有京阪奈地区的中小大樓群管理系统、北九州地区的从业人员参与型节能系统、横滨市的超市模式、京阪奈地区的旅馆模式;在无经济诱因的直接调控方面,实践案例包括横滨市的活用既有基础设施模式、活动车载蓄电池模式、北九州地区的运用浮动电价的大楼调控、医院模式等。

2. 国家主导型。智慧城市需要导入大量技术及标准,多数甚至是高新技术及产业标准,其所带来的庞大基础建设商机,都与未来各国产业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主要国家及经济体都以国家战略层次来主导相关实施方案的推动。例如,美国奥巴马政府将IBM“智慧地球”视为国家战略,投入大量资源在信息化医疗看护项目之上;再如欧盟以国家力量推动针对生活环境及服务的智慧产业发展计划,以及21世纪以来亚洲各国所提出的国家主导型建设项目,包括日本u-Japan计划、韩国u-Korea、u-Seoul计划、阿联酋玛斯达尔计划、我国智慧武汉、智慧深圳,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e-Taiwan、m-Taiwan、u-Taiwan计划等。本文以欧盟欧洲智慧城市倡议项目、阿联酋的玛斯达尔计划、韩国u-Seoul计划为例进行说明。

在欧洲,由欧盟主导推动的智慧城市项目,包括:第一,“欧洲智慧城市倡议”将城市智能化转型着重在建筑、加热与冷却、电力及交通运输等4个基本应用领域,项目出4个领域的大型示范运用期限与目标,让技术通过示范应用的实际成效验证,被欧洲各城市采纳;第二,“智慧城市与社区欧盟创新伙伴计划”聚焦于产业主导的创新,通过强化新型能源、交通及通讯服务等模式,解决需求侧的问题。同时,也协助与建立未来所需要的规范与标准。

中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推动的玛斯达尔计划于2008年动工,计划中的玛斯达尔城坐落在阿布扎比东南,面积约6平方公里,预定于2020年~2025年完成,总投资额超过180亿美元。整座城市预计可容纳1 500家厂商、5万居民及6万名通勤者。玛斯达尔计划由国家主导,目标为打造全球首座绿色能源智慧城市,城市区域内将完全实现零碳排放量、零废弃物,并采用以再生及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无污染汽车,垃圾及废水均可回收再利用,区内饮用水将由太阳能发电站供电的海水淡化厂提供。该建设方案通过建立经济特区的方式,提供免税优惠,吸引世界环保企业创立再生能源研究中心,期望未来发展成为世界新能源技术领先者及输出国。

韩国政府认为宽带信息产业将是下一波产业发展重点,韩国必须在u-City的各项宽带信息服务占有领导地位,同时促使城市更具国际竞争力,因此提出u-Seoul计划。该计划目标为建立一个让民众拥有高质量生活以及干净且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具体包括4项推动策略:即时服务、客制服务、智慧服务及整合服务。即时服务主要内容为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市民行动信息服务、幼童定位等服务;客制服务为依据旅客或民众个人需求,提供例如首尔市观光与文化、远距医疗、教育服务等信息;智慧服务主要为提供民众智能交通系统、污染自动监测、先进的街灯等服务等服务;整合服务主要内容为提供城市整合观测系统、公共设施管理系统等。

3. 大企业驱动型。智慧城市所带来的庞大基础建设商机,让许多国际大型企业积极布局,宣传充满高科技基础建设及服务的智慧城市形态,获得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全球信息科技公司及政府支持,试图从零打造充满高科技基础建设及服务的都市。本文以思科、日本电器公司(NEC)、日立集团为例进行说明。

网络设备公司思科认为智慧城市能够智慧运转,其关键在于让各种设备、设施能够联网并传回感测信息进行分析。因此,网络平台是智慧城市重要基础。思科提出智慧城市万物联网架构及雾运算,疏解M2M(Machine to Machine)物联网络产生的大量数据及云端运算压力。思科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已应用于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荷兰阿姆斯特丹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城市。此外,思科还成立了“智慧+互联城市组织”,邀请包括旧金山、阿姆斯特丹、首尔、伯明翰、汉堡、马德里等众多城市参与。

日本电器公司(NEC)认为城市的建设分为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重构阶段,NEC提供五大主要技术:感应、认证、监测、控制与云端运算,将人、交通、信息、能源等四层的网络层数据加以整合,通过分析,正确预测出未来城市的变化,对城市的进化与居民生活提供最完善的保障。NEC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日本筑波市以及南非民政事务总署的电子化政府等。

日本日立集团关于智慧城市的基本观点为利用信息科技,衔接能源、水、交通及医疗等城市基础环境,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包括没有能源?费的环保生产、提供恰到好处的居家生活、帮助不同年龄人群相互学习,以及顺畅的高效移动模式,让生活充满喜悦。日立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日本千叶市和冲绳、美国夏威夷智慧电网、我国的天津生态城等。

4. 公司参与型。企业以单独或联盟方式参与协助各国政府探索及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亦颇为常见,如IBM研究院协助美国迪比克市发展智慧可持续计划、葡萄牙Living Plan IT公司推动Plan IT Valley计划、我国天一众合协助发展智慧佛山计划、SAM投资兴建阿联酋迪拜网络城市等都是著名的实践案例。本文以美国迪比克市发展智慧可持续计划、葡萄牙Plan IT Valley项目为例说明。

美国迪比克市于2008年被命名为“最适宜居小城市”,总人口约6万。该市2009年9月与IBM研究院合作,发展“智慧可持续迪比克市”,共同打造美国首个智慧城市,运用网络、分析软件和数据传递装置等高新技术让市政府和市民实时监测和调整用水、用电天然气、公共交通、公共服务等信息,以打造节能、可持续发展城市。

葡萄牙Living Plan IT公司于2011年提出并主导Plan IT Valley项目,试图打造一个生态智慧城市。Plan IT Valley项目试图通过模块化建筑技术?低感测网络的安装成本,并借由工程与运营流程的创新,建设成本较传统方法节省30%,工期提早30%。该项目获颁2012年世界经济论坛科技先驱奖。

5. 公众参与型。城市由政府、企业与民众组成,因此,以人为本,纳入开放数据、信息分享以及公众力量开始受到重视,公众参与逐渐成为各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比较常见的方式是信息共享模式,由政府提供城市各项运作信息,再由民间、产业发掘需求,创造智慧城市公共服務的潜在商机,成为另一股提升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力量,例如:美国纽约市政府举办手机应用程序Big Apps竞赛、波士顿推出手机应用程序APP让公众参与治理、巴西发展群众通报城市中无障碍空间问题工具、联合国与IBM合作开发公众参与工具等。

美国纽约市政府在2010年利用2万美金总奖金,举办纽约市手机应用程序大赛,吸引多达85组队伍参加,更有效率地使用纽约市数据库,3年内创造235套公共服务应用程序,合计60处官方及民间单位参与,并成功促使纽约市民及旅客运用政府数据资源。

波士顿市政府认为城市最大的传感器来源是每位市民的手机。因此,波士顿市积极设计推出各种手机应用程序,让市民能够参与城市治理,例如:2009年推出“市民连接(Citizens Connect)”就是让每位市民能够将在城市所看到的问题(如街头涂鸦、路面坑洞等)拍照上传至相关政府部门,让问题获得最有效的解决。

四、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国际调查机构IDC的报告指出,全球已经启动或兴建中的智慧城市达一千个,未来每年将会以复合增长率20%的速度成长,而在2025年之前,全球经济重要城市将会有大幅度的调整,预期2010年~2025年间,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均名列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中,合计对全球经济成长贡献将提升28%,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新兴发展地区。

本文借由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探析世界脉动与未来发展方向:

1. 借由公私合营(PPP)模式,高度提升行政服务效率。美国佐治亚州的桑迪斯普林斯市借由公私合營(PPP)的方式,将行政业务,大量外包给民间企业,当地政府聘雇5名公务人员,通过市民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掌握外包质量,提升市政操作效率。

2. 基于医疗、健康与自然共生等层面,提供舒适居住环境。我国海南省利用东岸万泉河中洲上的乐岛,建设成长期疗养观光地区,同时出于环境问题的考虑,规定在中州及河川两岸区域只能行驶电动车,以及通过太阳能发电或电力发电系统创造的再生能源,以建设一个适合市民居住的宜居新城镇。

3. 提供社群层级而非个人化的服务。行政服务主要是以社群为单位,但随着能源、交通运输、健康医疗等各种服务平台的扁平化,今后各种服务可能延伸发展出结合新产业的新服务系统与新生活方式。

通过上述的趋势可以了解到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会朝向多元尺度、多样层面的方向进行,而借由引入数字化神经系统,引领城市通过各接口了解多元信息,加以整合分析并回馈应用于城市建设,由单一的个体衍生至群体,达到有效协调系统间的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五、 结论与建议

纵观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已经完成城市基础互联网络设施的建造,正从数字科技网络的链接功能,迈向智能环境的创新应用阶段。借由这些创新应用让使用者体验“智慧城市”优质的生活模式,以创造新的生活文化风貌。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形成了良好的局面,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标准缺乏核心竞争力,城市项目与标准体系建设不同步,业务系统兼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在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与企业、学界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创新开发模式和产品模式,积极推进建立技术更新,助力智慧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2):28-32.

[2] 马臻.智慧城市建设要点问题的思考[J].房地产导刊,2015,(3).

[3] 徐静,陈秀万.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1):13-15.

[4] 王广斌,范美燕,王捷,等.“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项目创新[J].上海城市项目,2013,(2):11-14.

[5]汪玉凯.智慧城市要有顶层设计[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2):67-67.

作者简介:冯长春(1957-),男,汉族,山西省安泽县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与城镇化、城市与区域项目、土地经济与房地产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建设;魏陶然(1990-),女,汉族,重庆市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项目。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篇4

美国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简单介绍了美国城市规划学的历史沿革以及影响城市规划的重大历史事件.美国城市规划学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以建筑设计为核心的自然规划学到包括自然和社会分析在内的综合规划学,从单纯的城市规划学变成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从一门描述性的学科演化为描述性和定量性兼具的.学科.虽然美国的城市发展有近4的历史,但其城市规划学的历史沿革仅有100多年的历史,其间重大历史事件不断发生,规划代表人物辈出.现在美国城市规划学一方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存在许多严峻的挑战.

作 者:陈雪明 作者单位:美国北岭加州州立大学城市研究和规划系刊 名:国外城市规划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URBAN PLANNING OVERSEAS年,卷(期):18(4)分类号:关键词:城镇规划传统 城市美化运动 哥伦比亚世界展览会 城市规划 区域规划

住宅户型未来发展趋势 篇5

一、武汉住宅户型发展历史

武汉住宅户型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福利分房时代、中大户型时代和中小户型时代,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也由此抒写了武汉的住宅户型的发展历史。

1、福利分房时代

1996年以前,武汉人的住房问题基本上是依靠福利分房解决,其住房和户型条件由单位性质、效益及房主在单位的级别、贡献决定,一般不能自已做主,分到什么条件就是什么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可以住花园洋房甚至别墅,而有的人却只能住单身宿舍,住房条件和房主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同时,在户型设计上也没有很好地考虑到人性化的住宅需求,纯粹是以满足基本住房需求考虑。因此,福利分房时代的户型只可视为计划经济时期产物,不能代表真实民意需求。

2、中大户型时代

1996年-2002年这段时间内,武汉的商品房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同时,房价涨幅与市民月均收入涨幅之间差距相对较小,而福利分房则随着企业改制等种种原因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这种情况下,商品房作为部分有福利房人士改善现有住房条件及无福利房人士解决住房问题的需求对象逐渐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支柱。

由于房价涨幅与市民月均收入涨幅差距较小,使得市民购买能力相对较强,因此中大户型受到广泛青睐,购房者普遍倾向于购买120㎡以上的3房的住宅。

3、中小户型时代

2003年至今,武汉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日渐成熟,房价也像坐上了直升机一样,突飞猛进、一路上涨,目前均价已经超过4000元/㎡,年增长幅度从2002年之前的5%左右升至目前的10%-15%,且有越升越快之势。而市民的月平均收入涨幅却变化不大,从2000年直至今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的平稳状态,较之房价涨幅差距甚大。

在这种情况下,市民购买能力随着房价一路高歌猛进而逐渐受到限制,对住房面积的需求也不得不从中大户型逐渐调整为中小户型。

□ 小 结

武汉市民对住宅户型的需求由自身经济条件来决定,在购买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倾向于较大面积的户型。但目前快速上涨的房价削弱了广大普通市民的购买能力,故此住宅户型需求主力也由中大户型时代的120㎡以上的大3房调整为目前中小户型时代的100㎡左右的小3房。如果房价仍然持续快速上涨,市民需求主力户型将会越来越小。

二、未来住宅户型发展趋势

武汉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至今,已经由最初的感性时代发展至如今的理性时代。由于房价的一路高涨,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房子已逐渐由必需品变成了必需的“奢侈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购买力的限制住宅户型势必逐渐向“面积小而功能齐全”的方向发展,中小户型将成为未来武汉房地产市场的户型需求主流。

与此同时,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深入,特别是“70%90㎡以下住宅”的提出也将促使武汉甚至整个中国的住宅走向中小户型时代。1、80㎡左右户型将成市场新宠

目前,90㎡以下户型的市场需求比例逐渐升高,仅次于90㎡-120㎡,已成为市场第二主力需求。同时,房价的快速上涨也使市民的购房心理价位不断向上调整,目前4000-5000元/㎡已经代替3000-4000元/㎡成为市场成交量最大的价格段。市民购买能力逐渐“缩水”,导致主力需求面积也随之不断地越变越小了。

在既要保证购买能力又要保证户型功能的同时,将促使80㎡左右的户型成为市场新宠。此面积段既能设计较宽松的2房,又能设计较紧凑的3房,在满足功能需求同时又可以有效节省面积,使广大购房者的购买能力与功能需求达到一个相应的平衡点,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2房+小书房将成功能主流

目前,武汉市场投资所占比例不高,主要还是刚性需求支撑市场。对于一般家庭而言,2间卧室+1间书房的结构基本可以满足住房的功能需求。而80㎡左右的户型可以设计为2房+小书房的紧凑结构,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能有效控制面积,同时还可以照顾到市民的购买力。

随着武汉房地产市场不断迈向理性,80㎡左右的2房+小书房的户型格局将成为市场的需求主力,受到广大普通购房者的追捧。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入也将促使这一结果慢慢产生,在“70%90㎡以下住宅”中,80㎡左右将是绝对主力户型,这是遵循市场需求的结果。

3、中心城区大户型将逐渐稀缺

目前,武汉中心城区地块日益稀缺,虽然目前中心城区高档项目较多,其中也不乏大量的中大户型供应,但是对一个以刚性需求所支撑的市场而言,这只是个暂时情况。在广大普通市民的购买力有限的情况下,大户型销售压力将逐渐增大,随着市场不断发展,中小户型将成为开发主流,而大户型也将逐渐从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不断减少至较合理的比例。□ 总 结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在经历了福利分房时代、中大户型时代之后,中小户型时代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而轰轰烈烈地到来了。由上可知,未来80㎡左右的2房+小书房的户型格局将成为武汉市场需求主力,与此同时,大户型将逐渐从中心城区退守次中心城区甚至郊区。

而小户型做为一个过度期的产品也将长期存在,这也是由市场需求所决定的,但是很难重现05年的火爆场面,市民购买小户型将更多地从自身需求及投资性进行综合考虑。同时,小户型开发量会随着市场发展而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武汉的房地产市场也将不断迈向理性和成熟。

当然,主力户型需求主要是由购房者的购买能力决定,如果购房者的购买能力不断上升,那么,主力户型需求将会随之产生变化,也许将会重回中大户型时代或向多元化发展。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需求决定市场,经济决定政治,这也是为什么直至目前为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不大的原因之一。市场规律在经济活动中永远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饭店业未来发展趋势 篇6

(一)饭店服务产品向功能化方面发展

饭店产品功能化是客人的需求,饭店产品功能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饭店创收的渠道。饭店功能是饭店的品牌,是质量的保证。所以,营造饭店功能化产品,是21世纪的最明显、最突出的一个发展趋势。

不同客人有着不同的需求,满足客人的需要必须具备多种功能。商务客人对饭店通讯功能如因特网接口、电脑屏、传真机、复印机、直拨电话要求特别迫切。休闲客人对客房内健康设施、洗浴设备要求较高。住店客人对每日账单、航空时刻表、电话留言功能需求很大。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饭店完善客房设备功能和电视机功能。有一些爱好音乐的客人还喜欢听中国的古典音乐、西方名曲,客房内就需要有听音乐的设备。

客房内为客人提供供应水的设备,目前用两个水瓶一冷一热送水,已经落后了,应改用电水瓶让客人自己烧,冲咖啡、泡茶,水温又合适,这样做既节省人力,客人又满意。

完善功能要有一些投资。比如完善电视机功能就增加机顶盒、多功能遥控器、综合布线和主机,一般都要百万元,但是增加VOD点播电视可以在两三年内收回成本,客人看一部电影要收30元,平均每天每间房点播一次,收益就很可观。北京中旅大厦完善了电视功能后,常住客人增加,零散客人也增加,出租率提高了,房价攀升了。增加了饭店的竞争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管理手段向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过去说饭店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用人最多,这是事实。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这种情况也在发生变化。饭店管理借助计算机以后,有仅前台和客房管理用上了计算机,就连员工系统、后勤物资库房管理系统、工程设备系统也都用计算机管理。这样普及计算机管理,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大大降低。就拿物资管理来说,商品入库登记、领发登记、入账转账、计算成品成本都用计算机进行,就大大提高了运算的精确率,还节约了大量人力。所以,国外和香港的饭店用人比例很低,但工作效率却很高。

饭店设备智能化是从方便客人出发的,比如现在的门锁不是用钥匙开,而是磁卡门锁,甚至是指纹门锁,用大拇指一按门就开了,还有的有和感应门锁,只要把卡片拿出来,向门一指,门就开了。客房内灯也不用人工开关,而是感应器控制,人进房灯亮,人外出灯自动关闭。客房温度也是用人体感应,自动调温,适合住店人的需求。冲水马桶不用人工按水箱,而是感应装置,人出来自动冲水,所有这些设备都大大方便了客人。

饭店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还表现在对水温的控制、空调供热供冷气的控制和设备运转损坏报警控制上。饭店用水是最大消耗项目,浪费也比较严重,过去用冷热两个水龙头,放热放冷来回对温,自然浪费水现象相当严重,自从实行400C恒温供水以后,客人不用人工调温,开水龙头就是可用的水温,既方便客人,又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三)饭店服务向个性化发展

我国饭店的服务第一步是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是饭店服务质量的基本保证。但是,只有标准化,没有个性化是不完善的。特别是饭店进入21世纪,客人的需求发生着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追求生活上的舒适方便,还要追求事业上成就般的满足,如果没有个性化服务,那就是显得不够了。标准化是基础,个性化是特色,所以对客服务的第二步是向个性化转化,两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个性化服务尤其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它的基本特点是:

(1)以客人的特殊需求为出发点,办理客人委托的服务。如住店客人需要购买真诚另一地的飞机票安排下一站的住房,联系与业务单位会谈的时间,为客人打印文件,所有这些服务不是每一个客人都有的,但对于提出这种需求的客人,饭店要有人员为他去完成。还有的客人要求吃一些他最爱吃的食品,而饭店当时又没有,这就要调查了解,想方设法给他找到。饭店金钥匙服务,就是为适应客人这种需求而出现的。金钥匙的基本任务就是接受客人的委托代办,为客人完成交办的服务内容。

(2)以酒店的设施设备条件,推出适合大多数客人需求的一种或多种服务。如举办某国食品周、某国啤酒节,让厨师做出他国正宗的菜肴,并以该国的风俗习惯和礼仪提供服务,这种做法就是一种个性化服务的表现。不少饭店设置日本餐厅、韩国烧烤、泰国餐馆,有的营造保健客房,音乐客房,青年蜜月客房这些内容都是把服务个性化落实到客人的实际需求上,是一种较好的做法。

(3)为客人提供细微服务和超值服务,使客人想到还没有提出的某项服务,饭店就做到了。这就要训练服务人员对客人需求的观察力,适应性,把服务做到客人需求的前面。比如有的客人在房间从不饮用暖水瓶的开水,服务员就马上想到这位客人可能不愿饮用热水,而很快在房间准备上了矿泉水。有的客人把枕头折起来用,服务发现后,马上为他啬一个枕头,这些做法就是服务员提高了观察力发现的问题,而及时采取措施满足客人的需求。不少酒店在客人生日那天有总经理为他送上蛋糕、鲜花,为他祝贺生日快乐,这种细微性的服务,使客人大加赞扬,认为中国酒店的服务水准是世界第一流的,这种表扬信我们收到了很多。

(四)饭店人力资源开发和用工制度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我国饭店的有工比例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属于偏高的国家,据国际饭店餐馆协会提供的材料,目前世界上饭店用工比例是,美国和西欧国家平均每间客房是0.7人,日本是0.6人,以色列是0.5人,香港是0.8人,拉美地区是1.2人,非洲国家是2.5人,我国是1.5~1.8人。

西文国家为什么用人比例那么少?主要原因,一是计算机普及率高,酒店所有部门全部由计算机管理,工作效率高,用人少;二是酒店内部不高客房部和工程部,有些部虽高但不用固定工人,而用临时工。如客房清洁卫生和更换卧具全部承包给社会上的清洁服务公司。工程设备维修也是这样,只设工作设备监控室,不固定维修工,设备维修任务也承包给社会上的维修公司。我们在以色列华美达大酒店看到,他们的酒店工作人员除前厅总台和餐厅有固定人员外,其他方面的人员全部用临时工,按日为工作人员计发工资、不承担社会风险、住房保险等,因这个国家医疗费是国家统一的承包的,所以饭店的员工的成本费用较低。

随着饭店管理手段日益现代化、计算机的全面普及,各国的用工制度都将发生变化。我国的饭店用工制度也要改革,目前提出的目标是,压缩机构,精减人员,对员工合并岗位,提倡一专多能,一人多岗,一才多用,使各饭店的用工指标,逐步达到一房一人。这个标准是一个高标准,不是一两年可以达到的,要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一个人具备多种技能,到那时这个指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从机构上讲,计算机普及之后,饭店总经理从决策到指令下达,从了解各部门情况到每日经营状况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部门经理对下边的指挥可以直接到第一线去,这样就可以压缩现有的五级制为三级制,即决策层、管理层、服务层,这样,饭店精减人员才能真正实现,服务质量也会进一步提高,缺人可采用临时工制度,逐步把用工制度社会化。

(五)饭店环境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目前,营造绿色饭店,为社会环保做贡献已提到了所有饭店的日程。欧美国家先行一步,他们早就提了营造绿色饭店的计划,推行国际标准ISO14000。

饭店是客人聚居的地方,客人最喜欢环境良好。但是,饭店由于是聚居场所又成了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源头,因此,营造绿色饭店不论对饭店、对客人、对社会都有好处。营造绿色饭店绝对不是有人认为的那样,只是种种花草,搞一搞清洁卫生。实际上,它是饭店与客人融为一体的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一项综合工作。

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篇7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智慧发展, 智能未来”。大会首先举行了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共同主编、《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承编的《中国智慧城市年鉴》的首发仪式, 丁有良主任和胡萍会长为《中国智慧城市年鉴》揭牌。

接下来,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张胜雷总工程师向大家介绍了智慧城市试点和第三批试点城市的情况。他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的确已经在过去两年之中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建设智慧城市实际上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住建部作为承担国家城镇化推进任务的重要部门, 于2012年开始启动, 从2012年11月开始的第一批试点, 到2013年5月份的第二批试点, 已经形成了193个试点。智慧城市是一种贯彻国务院和党中央进行创新驱动发展推行的新型城镇化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这个角度来说, 智慧城市也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在智慧城市试点管理办法中我们把思路介绍了出来, 智慧城市就是从实际问题实际入手, 实现城市管理建设运营服务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实现城市向智慧化持续发展跃进。

来自吉林、江苏智慧城市试点的代表和普天、北大方正等企业代表也分别就智慧城市的创建工作与大家分享了宝贵的意见。智慧城市都是以政府为主导宏观把控企业和社会资金, 包括企业技术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具体目标分五个方面, 第一是产业发展, 是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第二是社会建设, 追求的是可控与和谐。第三是城市管理, 预警研判城市病, 实现城市管理精细高效。第四是社会建设。第五是农业农村, 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村农业产业层次。

下午,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张公忠为大家做了题为《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讲话。他强调, 智能建筑要融入智慧城市的建设, 第一必须树立自上向下的规划和设计理念。第二是确定体系架构。第三要建立指标体系。第四是通过顶层规划设计确定需要的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真正要做到核心的做法是一个平台、一个设施、一个中心。第五是应用系统的建设。第六是落实保障措施, 要引进人才和有政府的支持。

用“智慧”打造城市未来 篇8

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加强智慧城市上下游产业链间的交流与合作,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学技术部等十大部委以及深圳市政府主办,国家信息中心以及IDG国际数据集团承办的“第十六届高交会智慧城市专馆”应运而生。在其中,我们频频看到中兴、安防、万达、腾讯、太极、思科、东软等知名企业的身影。

在会展同期举办的一系列论坛活动,更是为会展倍添价值。这些论坛活动包括“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2014中国智慧城市国际交流大会”,以及“第二届中国智慧园区高峰论坛暨产业对接大会”等等。成百上千名中外演讲嘉宾及各领域技术专家云集于此,共同分享了智慧城市领域的重大机遇和变革。

名企云集

国际智慧大融合

第十六届高交会特别开设了近万平方米的专馆——“高交会智慧城市专馆”(6号馆),这是高交会历史上,首次以一个主题专馆的形式集中展示海内外智慧城市领域的优秀成果、创新技术和智能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6号馆在历届高交会举办期间一直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组展,展示内容皆为国家级的重大科研成果,被称为规格、重要级最高的展馆,此次的布展设置充分说明主办方、部委领导对于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视与关注。

本届展会以城市规划建设的交通、通讯、能源、安全等领域为重点,九个各具特色的主题专区汇集了城市规划设计、信息网络、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通信、绿色建筑、智慧医疗、智慧广场、城市应急、地理信息、智能家居等领域的众多国内外企业及相关城市,无疑是国际智慧的大融合。

在专馆中心位置,可以看到中兴、安防、万达、腾讯、太极、东软等名企的身影。中兴通讯此次展示的是已在国内100多个城市及全球40多个国家获得广泛应用的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参观者可以用手机在现场直接体验各种城市生活的智慧应用;在万达展位上,能够发现目前人们广泛关注的“健康服务云”、“食安云”;腾讯重点推介的是前不久刚刚推出的“QQ物联”社交智能硬件开放平台,这一产品让腾讯借此杀入智能硬件领域。

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东软,则认为中国城市的智慧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投资,此次他们的展区主题为“智慧 云城市”,突出了以云平台为基础,围绕民生、社会最热点需求做应用,以应用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的理念。其它,如中青创投的中国城市云大数据“车联网”、软通动力的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深圳易尚的3D PLUS、深圳太极的云平台等项目与方案也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

此次展会还吸引了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评测中心、北大数研、北航等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他们散布在展厅的不同地点,为参会者带来了无人机、微信家校通、警用装备物联网方案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智慧城市代表新余的展馆则以“智慧新余,能源管理”主题,强调人与自然、城市和谐发展的理念和具体做法,通过科技手段突出显示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特色。

专馆东南角可以说是人气聚集地,特斯拉(Tesla)和陆地方舟两家企业都在研发电动汽车,参展汽车时尚动感的外型、清新优雅的气质征服了现场所有的观众,使这一展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智能家居专区作为本次展会的一大特色板块,加百列、聪明屋等企业将带您领略到智能家电、智能安防和智能传感等技术带来的便捷与魅力,参会者可以把这些先进科技运用到家装中,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高峰论坛

同台论道共话智慧建设

为了更好地分享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理清智慧城市发展思路,推广创新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产品,在展会同期还举办了“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通过主题演讲、平行论坛、高峰对话、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针对智慧城市的趋势、创新应用、智慧城市发展机遇与挑战、第三平台与智慧城市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研讨。

2014年11月17日,一年一度的高交会“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 在深圳会展中心如期拉开帷幕。本次峰会特邀了中央各部委的领导、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参会。另外,来自华为、中兴、神州数码、软通动力、微软、IBM、西门子等知名企业的领军人士也从各自角度开展广泛的研讨和交流,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在论坛上,中兴通讯政企事业部公共安全行业专家孙延春博士发表了题为《大智之城,安全为基》的主题演讲。孙延春博士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理论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三个需求层次做了分类,他认为,公共安全是处于金字塔底层的基础性需求。重视分类管理,信息共享不畅是公共安全管理的一大问题。

巴塞罗那市政府代表Xavier Mayo则分享了巴塞罗那的城市建设经验。她说,“Many slow cities inside a smart city”是发展原则,城市的发展不能只看重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对市民提供持续性的免费服务。

现在人们一提到智慧城市就与技术联系在一起,对此,IBM大中华区智慧城市总经理文金言说,这是一种误解。他认为,智慧城市是用技术堆积不起来的。智慧城市就是要靠最低的消耗、最少的污染来发展,打造可持续的生态城市才是目的,而非技术。

为促进智慧城市各产业链的对接,除了17日举办的“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之外,11月19日,由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联合主办,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和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设协会承办的“2014中国智慧城市国际交流大会”、“第二届中国智慧园区高峰论坛与产业对接大会”也在第十六届高交会上举办。

智慧评选

提升未来城市创新

为了表彰诸多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做出创新贡献的城市和企业,在“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现场还揭晓了由IDC承办的“中国智慧城市标杆企业”、“中国领军智慧城市TOP 100”以及“智慧城市创新方案”的评选结果,并举行盛大的颁奖活动。杭州、成都、武汉、南京、济南、沈阳、苏州、青岛等20个城市获得“2014 中国领军智慧城市TOP 20”称号。

上一篇: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下一篇:考勤及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