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营的对策建议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市经营的对策建议

城市经营的对策建议 篇1

海水珍珠、海藻、虾蟹壳类等海洋生物资源,大力发展与海相关的产业。目前××的海洋产业已经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这就是××的产业特色,要紧抓住不放松。重点之二是经营生态。××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浓郁的亚热带风情。这是××人民以及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经营好。银滩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建设,给××带来无数游客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的知名度。但在今天看来当年银滩的开发是一种粗放式、破坏式的开发,十年来银滩的生态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破坏。痛定思痛,才有了银滩改造的浩大工程。所以××在城市改造、建设的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重点之三是经营海派休闲生活方式。××美丽的滨海风光,富含负离子的空气,久负盛名的北部湾海鲜,却没有大都市忙碌的生活节奏。很多外地人到××的第一个感觉是××人的生活很休闲。虽然这附带有说××人懒散的嫌疑,但如今世界盛行休闲之风,推崇休闲的生活方式。××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推出经营海派休闲生活方式,可以以“××——休闲之都”的口号大力宣传,并在相关方面做好配合,如产权式酒店的经营,推出面向外地人的住宅楼盘,举办美食节等富有浓郁海文化的休闲度假活动。有可能的话,尽量争取举办一些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宣传活动,像海南博鳌举办了一次“博鳌亚洲论坛”,一个原来默默无闻的小镇就为天下人所知,这是其它任何宣传手段都很难达到的。这些都会给××带来更多的游客,更高的知名度,进一步激活房地产。㈣经营城市要有“奇思异想”。在城市经营过程中,既需要踏踏实实的作风,有时候也需要超前的思路,需要有一些“奇思异想”。尽管有些“奇想”看起来不可思议。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当初设计图纸出稿时,许多人都觉得不实用,太前卫,太花哨。但最终悉尼歌剧院却成了悉尼的代表建筑,世界知名的建筑物之一。一个城市的成长往往不乏奇迹,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今日的国际大都市。倒回二十年来看××,也很难想像今日的××拥有飞机场、火车、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等等。可以在城市经营中采取一些特别的举措,在城市建设中树立一些看起来“标新立异“的建筑物,在城市宣传中采取一些大胆的手段,这些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更能够彰显城市个性,会使城市更具魅力。㈤引进城市运营商概念。实践表明,城市经营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政府,市长必须学会与市场跳双人舞,借助企业的力量和市场化的运营方式来达到城市增值的宏观目标。在营城市过程中,涌现一批在政府行政指导下,通过运营城市土地,解决政府和市场共同面对的问题的人,就是城市运营商。他们在吃透政府宏观意图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市场化的机制和手段,通过成片开发土地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既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又注重兼顾长远社会效益。城市运营商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小地产商的利益框架。目前在中国的很多城市,一些颇有实力的企业作为城市运营商已经浮出水面,在许多浩大的工程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如北京王府井的改造,就是凭借香港李嘉诚的长江集团强大的财力和先进运营理念,将陈旧的王府井改造成现代化的购物步行街。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单纯靠工业数量的扩张来带动城市发展的时代基本结束。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必须依靠提高城市的空间格局、完善城市体系和加强区域城市之间相互协调,才能保证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城市运营商”的崛起,才标志着中国的城市经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来看,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商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经营的需要。未来城市的发展和建设,需要通过城市运营商,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解决。在城市运营商看来,只有为政府、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在一块较大面积的土地上形成相对完善的社会功能区,并且主动地把城市放在未来发展竞争的大环境下考虑,才能从城市优势中寻找到自己的市场价值。在这两年××的房地产升温中,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目前××的商住用地过于分散零乱,将会影响到整个××的规划和形象。这是因为房地产商各自为政,最终导致小盘林立,互不关联。××要树立新形象,银滩改造工程、行政中心迁移、西区开发、××大道改造等都是相当大的工程。这就需要具有雄厚实力、超强市场运作能力的城市运营商来运作,才能使经营城市取得预期的效果。

城市经营的对策建议 篇2

一、增加政策性资金的投入

由于林业生产周期较长, 受益时间不像其他农业作物那么快, 而且普遍带有公益意义, 而绝大部分公益林没有从事林下经营, 所以也就没有林下经营收益, 林农对于林木管护和扩大林业经营规模缺乏动力。所以单纯依靠林业来增加投入扩大经营规模是远远不够的, 国家应当加大力度, 增加政策性投入。山西省现在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性补贴, 但补贴的数额显少, 根本不足以调动林农造林的积极性, 有的地方坡耕地是退了, 但还林的目的并未真正达到, 即便当年植了树, 但监督和管护跟不上, 成活率很低, 结果是退而未还, 满目青山的目标还没有实现。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工资的不断提高, 林农无法从林业生产中解决自己当前的生计问题, 因而造林的积极性不高。林业生产的经济动因不足, 就目前的补助政策, 难以调动多数林农的造林积极性。国家应当适度提高造林补贴, 尤其是生产周期长、公益性的林种, 补贴幅度应当更大些;同时对于愿意或者已经投资造林的扩大林业经营规模的林农给予一定数额的扶持资金, 使林农在造林中能够得到实惠, 通过增加造林收益来提高林农扩大经营规模的积极性。

二、区别情况, 分类对待

我国的地理情况复杂, 立地条件差异很大, 自然气候分布不均, 地有平坡之分, 土有肥瘦之别, 雨量有多有少, 造林的难易差别很大, 这也决定着投入者的回报不同, 影响着生产者的造林积极性, 因此在投入上有很大差别, 所以根据造林的难度, 在补贴上要分类对待, 特别是山西省的贫困地方, 要把造林和扶贫结合起来, 把一部分扶贫资金用在贫困地区的造林事业上, 使贫困地区的农民从造林中获得较高的收入, 使贫瘠瘦弱的山区逐步地绿起来, 农民逐步地富裕起来。对采取其他方式承包的宜林地, 对于一些“富山”“肥坡”, 在承包时与贫瘠地区的承包费应当有所区别, 采取以肥补瘦的办法, 使整体宜林山区都能够得到有效治理。

三、逐步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林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林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重点是产前为林农提供有效的生产资料和市场信息, 产中为林农提供科学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 产后做好销售服务。山西省在以政府部门为主为林农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同时, 还应大力发展林业合作社, 林农入社后, 林农仍然分户经营, 由合作社统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解决林农单家独户在生产经营销售中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 而且从实践中看, 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的收入要往往高于其他农户。通过多种形式的林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从而提高林农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积极性。

四、加大科学造林的培训力度

我国现有的宜林地面积很大, 而森林覆盖面积却不大, 无论从生态的角度还是经济的角度考虑, 都应激励林农扩大经营规模。而林业生产是一门科学, 不是任何一个简单劳动者就会生产, 载什么树结什么果, 什么地宜植什么林, 没有一定的科学技术, 不懂林业生产知识, 盲目生产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 而没有好的效果, 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可能会极大地伤害造林者的生产积极性。而山西省现有的林农多数是传统的植树者, 缺乏应有的林业生产知识, 所以出现了植树不见树, 造林效益低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适用于各个生产领域, 所以必须加大对林农生产技能的培训力度, 教给他们林业知识, 发挥科技造林的作用。只有大批用林业知识武装起来的林业生产者, 才能造成林, 造活林, 造出有效益的林, 扩大林业生产经营规模。

五、建立灵活的流转机制和适度规模经营方式

从承包形式看, 山西省既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林地, 也有宜林的四荒地采取其他方式的承包。但既给林农带来经济效益, 又显示了公益性的不多。林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与林地流转密不可分, 借鉴目前山西省农村耕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正在初步发挥效益的经验, 应当建立灵活的林地流转机制, 引导和鼓励林农参与流转, 变死宝为活宝, 通过流转将林地与较高的资金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的管理经营相结合, 使林地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达到提高林地产值、增加林农收益的目标, 追求造林的最大效益。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通过流转将林地向造林能手集中, 就如耕地向种粮能手集中是一个道理。通过林地流转, 适度地把林地集中到有林业生产知识者手中是发展林业经济的一个好的途径, 改变传统林业生产的观念, 充分发挥科学造林的手段。二是借煤炭生产资本转产之机, 将林地流转给农业企业, 使林地的经营由单一的林木种植向林木种植、林下养殖和生态效益一体化转变, 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对于流转出林地的林农在得到流转收益的同时, 又可外出打工或在流入林地的农业企业打工再获得一份打工收入, 所以参与流转的林农收入往往高于非流转林农的收入。三是通过入股等方式成立林业合作社, 林业生产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或者是采取林农分户经营合作社提供统一服务, 收益方面可以采取林农保底分红或合作社直接向林农支付一定数额的流转费用, 这样既保障和提高了林农的收益, 又促进了林业规模经营的发展。

六、做好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

劳动力的转移与林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有着密切的正相关性, 只有剩余劳动力从林业生产中转移出来, 从事二、三产业后, 对林业收入的依赖性降低, 才会有意愿将林地流转出去。因此, 应当做好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 使他们有一技之长, 从林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将林地流转出去, 既能得到林地流转的收入, 又能得到打工的收入, 从而达到林农增收和林业经营规模扩大的双重效果。

七、充分发挥社会资金作用

从目前的情况看, 完全由国家投资造林显然是不可能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不少民营企业家手中已经掌握了相当规模的资金, 有的正在考虑从事新的产业。山西省就有不少从事煤炭生产的企业家正在将资本投资到农业生产中, 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林业生产扩大经营规模遇到的主要困难就是缺乏资金, 因此可以把社会资金动员起来, 鼓励这些资金投入到林业生产上, 解决资金困境, 以扩大经营规模。

摘要:提出扩大林业规模经营的建议, 对策, 并对其进行分析。

城市经营的对策建议 篇3

摘 要 為清晰准确地认识证券公司经营现状,并依此寻求提高公司经营水平,改善行业发展状况的方法和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提升证券公司经营水平如下对策建议:(1)增强资本实力,拓宽融资渠道;(2)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盈利能力;(3)明确市场定位,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4)丰富风险管理方式,提高风险防控能力;(5)强化行业自律作用,提高市场化运作。

关键词 证券公司 经营水平 提升 对策建议

一、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水平发展存在的问题

将我国的证券公司与国际知名证券公司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我国证券公司经营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目前我国证券公司规模偏小,资产和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与国际知名证券公司相比相距甚远。

二是我国证券公司目前主要依靠二级市场的经纪业务以及承销业务获得盈利,特别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国际知名证券公司的营业收入涵盖了股票、债券的承销,财务顾问,自营,证券经纪,公司重组、并购,财富管理,直接股权投资以及市场研究等多种业务。相比之下,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结构不合理,盈利增长模式单一,差异化竞争不突出。

三是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少,尤其缺乏长期融资,资本积累和筹集较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型业务的发展。

四是我国证券公司由于法规、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业务主要局限在国内市场。而仅仅依靠国内的资本市场,不仅利润增长空间有限,也不利于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而国际知名证券公司在重要经济区均设有分支机构,并在当地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开展各项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增长点并分散经营风险。

二、提升证券公司经营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资本实力,拓宽融资渠道

1、上市融资。通过发行股票并在交易所挂牌交易进行直接融资。2、债券融资。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他与上市融资同样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但比上市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势。3、增资扩股。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发行股票、引进新股东或者老股东增资,以增加公司的资本金。4、政府注资。是地方性中小券商增加资本实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地方性券商应与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服务于当地实体经济发展,以此获得政府资金支持。5、并购重组。通过与其他证券公司整合重组,形成新的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合并重组后通过规模效应以降低整体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水平。并购重组可以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和弱弱联合,关键在于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盈利能力

证券公司应加快业务的转型与升级,由传统的通道型业务转变为服务型业务模式。对于传统业务,证券公司应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产品创新为导向,以服务收费为利润”的新兴业务模式。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和系统管理平台对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度挖掘,根据客户的投资习惯和风险偏好进行特色化增值服务,同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密切关系,推动行业进入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的竞争时代。

积极开展高附加值业务,努力发掘证券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证券公司应发展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风险投资、公司理财、财务顾问、兼并收购等业务,形成业务多元化、风险分散化,进而提高收入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三)明确市场定位,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

经营水平较高的证券公司应进一步加强经营精细化,从而实现竞争差异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细分化、差异化和一体化创新服务,是实现差别化经营、形成经营特色和优势业务的关键。各券商间虽有竞争,但由于各具特色,对彼此的冲击较小。对于业务种类齐全的综合性证券公司,应进一步强化传统业务的优势地位并拓展各项创新业务,把相关业务做细做精,与行业其他证券公司融合和互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经营水平较低的证券公司多是资本规模较小、营业网点及股东背景具有区域性的公司,应充分发挥其区域性优势,着力从事以当地客户为主的经纪业务,再通过公司各项业务的协作机制,挖掘客户新需求。或者在金融资源丰富的城市设立专项分公司或子公司专注于某项业务,实现特色化经营,构筑自己的业务品牌。

(四)丰富风险管理方式,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证券公司应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以增强自我约束能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证券公司应树立合法合规经营和防控风险的意识,完善征信体系,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发挥合规管理的前置作用,倡导全员合规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决策程序和风险监控流程:事前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识别、评估和预测,执行严谨的议事规则和业务运作系统,实行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等措施,建立起严密的事前风险控制机制;事中应及时传递和处理实时监控的预警信息,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构建起完备的事中风险控制机制;事后应通过财务核算、内部稽核等措施建立有效的事后风险控制机制;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灾难性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五)强化行业自律作用,提高市场化运作

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篇4

一、当前我县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县在城市规模扩张方面成效明显,但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老城区历史欠帐较多,建设滞后,还属于小城小规模,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城市管理的质量。一是市政设施不够完善。老城区道路狭窄,城区公共绿地少,绿化率较低;垃圾中转站和投放点欠缺,公厕数量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手段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农贸市场数量不多,布局不尽合理,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二是各类专业经营场所硬件设施不完备。一些维修店、作业加工店、服务洗车店、废品收购站等不符合营业前置条件,如室内无场地占道经营作业,洗车店不设沉淀池,污水直接排放下水道或河道,餐饮店达不到前堂后店要求,油烟未经处理自然排放等等。三是部分住宅小区内部功能不全,车库、停车场、垃圾池等必须设施配套不足,影响了居民生活。

(二)市容秩序比较混乱。一是占道经营现象严重。目前,县城主次干道均存在流动摊、店外摊占道经营,占道修车、洗车、作业加工等现象。部分专业市场内部管理不到位,不少经营户在市场外围摆摊或游动占道经营。二是交通秩序管理不规范。机动车辆乱停乱靠、乱上人行道,行人不遵守交规,随意横穿马路等现象十分普遍。三是广告设置随意性大。一些商家在部分路段随意悬挂广告牌,或在店铺门前占道摆放招牌,乱贴乱画、非法小广告等城市“牛皮癣”还未彻底根治。

(三)市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部分居民特别是沿街住户随意倾倒生活垃圾、排放污水,临街商户、饮食店存在门前乱扔乱堆垃圾现象;建筑施工车辆轮胎带土运输,撒漏时有发生;部分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清扫保洁不落实,存在卫生死角。

(四)违章建筑问题突出。一些居民私自圈地建房,不仅破坏城市规划,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少数居民在屋顶违章搭盖加层,影响了建筑物整体景观。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城市管理观念落后,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对城市管理的内涵理解片面,认为城市管理就是一般意义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日常管理,是维护城市规划建设功能不异化的手段,重建设轻管理、先建设后管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观念较重。特别是当前城市规模加速扩张,各级愈来愈重视建设的速度,强调建设的效率,而对城市科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城市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城市管理面临难以调和的矛盾。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县就业再就业形势还比较严峻,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没有找到固定工作时,大多以各种低层次的生产方式谋生,例如摆摊设点、修理、开小餐馆等等,这些经营活动往往是滋生违规违章现象的“温床”。当前,这些弱势群体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和焦点,有关部门既要以人为本,又要严格执法;既要维护社会稳定,又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使得城市管理面临难以调和的矛盾,处于两难的境地。

(三)城市管理体制不顺,长效管理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建设、公安、工商、交通、卫生、环保、民政等多个部门。长期以来,由于权责不清、各自为政、执法交叉,极易出现重复管理和管理真空,致使部分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久拖不治,或久治不愈。同时,一些相关职能部门还存在“城市管理是城管部门的事,管理好坏与自己无关”的思想,难以形成管理合力。

(四)城市管理法规不完善,行政执法手段受到限制。目前,对城市管理还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实体法出台,只限于一些条例或地方制定的规章、办法。而且,有的法规规章条款标准不明确,对某些行为只有禁止性条款,没有详细处罚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在城市管理的实践中,有许多影响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的行为,因为在治理方面缺乏法规依据,使管理者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导致许多违章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查处,影响了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市民城市意识比较淡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要求市民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目前,我县对市民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还很不够,市民爱护城市、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还很淡薄,乱丢、乱吐、乱停、乱放、乱倒、乱搭、乱建的现象还十分突出,人为破坏、盗窃公共设施的行为时有发生。一方面,市民对城市管理提出了高要求,希望城市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水平;而另一方面,当城市管理与个人利益出现矛盾时,市民的自我约束能力就会下降,公共意识往往被抛在一边。

三、加强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城市管理理念。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创新城市管理理念上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强化“三项职能”,实现思维的“三个转变”。一是要强化调控职能,立足打基础、管长远,由侧重于管人、管事、管物转为更加重视改善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实现城市管理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思维转变。二是要强化服务职能,一切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实现城市管理从效益至上向服务至上的思维转变。三是要强化监督职能,健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执法监督体系,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实现城市管理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二)统筹规划,完善设施,大力夯实城市管理基础。要坚持以规划为纲,把城市管理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实行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从源头加强城市管理。同时,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规划,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一是加强环卫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要加快垃圾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垃圾收容器及公厕的规划布点与配建步伐,提高环卫保洁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停车场的规划与建设。要着眼城市长远发展,合理布局城区停车场,老城区要适度开辟,新区要预留空间,缓解城区交通管理与停车压力。三是加强行业市场的规划与建设。要将农贸市场、旧货交易市场、洗车场、机动车修理市场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本着“管理优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分批实施,打造分类合理、特色鲜明、统一管理、集中经营的各类专业市场。

(三)盘活资源,市场运作,切实突破城市管理资金瓶颈。要加大经营城市力度,转变城市资源管理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城市管理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投资主体要实现多元化。政府要由城市管理的直接投资者转变为引导投资者,通过制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市管理活动,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二是城市资源要实现商品化。将无形资产有形化,推行街道广告经营权、公共设施冠名权、出租车经营权、公共汽车线路和站台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转让、拍卖和租赁,使其进入营运状态,拓宽城市管理筹资渠道。三是城市管理要实现企业化。进一步转变“政府包揽、垄断经营”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将政府部门经营性职能转由中介组织承担,开放作业市场,对城市管理养护作业等项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达到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的目的。

(四)整合力量,健全网络,着力创建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而非行业管理的工作,需要协调配合,整合资源和力量,发挥各方的积极性。为此,应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建立职责明确、有统有分、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顺利开展“迎接奥运圣火传递、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我县成立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可以此为基础,成立县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常设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审议和决定全县城市管理综合性规划、工作计划和有关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二是健全基层网络。要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社区作用,合理下放城市管理权限,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合、社区主抓的城市管理模式。三是推行综合执法。要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委员会的宏观决策作用,进一步统筹相关部门职责,把由建设、公安、工商、环保、卫生、交通等部门负责的基本卫生、基本秩序管理工作,与城管执法队伍负责的违规违法查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单一的城管执法转向综合执法服务,解决城市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的问题,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提供体制保障。

(五)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法制化水平。依法治理是城市管理的关键,也是城市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建章立制,健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法规体系。要针对城市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城市管理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工作,由县人大或县政府出台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城市户外广告管理等方面的办法,健全城市管理制度,使城市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要依法行政,增强城市管理执法的规范性。要建立健全案件受理制度、错案追究制度、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规定,规范办案程序,确保城市管理执法行为合法、适当、有效。三是要文明执法,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教育活动,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和文明意识。

(六)强化措施,标本兼治,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注重突击整治与长效管理的有机结合,标本兼治地抓好城市管理。一是建立城市环境集中整治制度。对城市环境特别是脏、乱、差等重点、难点问题,要坚持齐抓共管,集中整治。当前,要突出抓好以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违章建筑、“牛皮癣”等为主的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二是建立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度。要实行城市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城市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和县直各相关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考核范畴,严格结帐。同时,对具体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兑现奖惩,消除管理真空和死角。三是完善城市管理考核机制。根据城市管理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建立操作性强的考评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城市管理绩效进行全面、科学、公正的评价。

城市户外广告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篇5

——邢台市市政维护管理处 甄慕洁

当今社会,广告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理念、行为和价值取向,城市户外广告作为广告的一种形式,因其发布成本低、亲和力好、视觉冲击时间长等特点而备受青睐。户外广告是继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之后的第五大媒体,传统的户外广告主要有路牌广告、楼体广告等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户外广告在我国很多城市得到了普遍而迅猛的发展,似乎已经成为城市繁荣的象征。近些年来新户外广告形式不断涌现,如汽车车身广告、候车亭广告、空飘气球广告、公路沿线坡体广告、城内路段灯杆挂旗广告、电子屏幕广告等。户外广告被称作“城市风衣”,就像一个人的穿衣打扮会影响他的气质一样,“城市风衣”的格调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品位。

好的户外广告能充分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给人以美的享受。不好的户外广告不仅无法给人美感,相反,还会造成一定的视觉污染,影响市容市貌。最常见的就是缺少规划、散乱无序、创意庸俗、制作粗劣等,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规划不给力和管理不到位引起的。

首先,在户外广告的规划上,缺少整个城市“一盘棋”的思想,缺乏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缺少内在的必然联系,没有真正体现出城市的内涵和文化,导致“乱”和“散”。大多数的户外广告规划滞后,与城市建设的速度并不匹配。在设计规划时,规划人员也没有充分征求广大市民的建议和意见,与市民的沟通和互动很不够。有的规划甚至只是落在纸上、放入橱中,没有为广大市民、广告制作者、发布者所了解,导致许多户外广告因不符合规划要求而被拆除,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引发矛盾和冲突。另外,由于过于看重经济效益,部分城市的公益广告比例过少,黄金地段的广告位大多被房产、汽车企业长期占据。一些城市的中心路段,户外广告设置过度集中,几乎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侵占绿化、妨碍行人、遮挡视线,使环境显现出无声的嘈杂。为了吸引“眼球”,不少户外广告越做越大,肆无忌惮地破坏建筑物立面,直接影响了城市景观。一个有现代感的城市,不需要遍地“苍蝇拍子”式的简单创意,需要的是既能体现科技含量、创意水准和文化特色,又能提高城市品味、让人们喜闻乐见的精品户外广告。

其次,很多城市对户外广告的管理还不到位。户外广告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做支撑。但是,目前城市管理部门从事户外广告管理的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审美观念落后,审美能力不强,往往形成“内行设计(设置、发布),外行审批”的怪象,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大多数的户外广告的形式单一,个性不明显,单调呆板,多以喷绘布、写真为主,颜色易脱落,材质易破损,整体呈现出档次低、参差不齐的状态,更有甚者,用材低劣、制作粗糙,用一根铁杆上面撑块广告牌,巨大的布幅遮挡了一面墙,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违规广告的执法力度仍显不够,过街龙门、过街横幅、刀旗广告等低档次的过时载体仍然充斥视野,文化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也被商业广告占领。同一个街道或区域的户外广告设置凌乱,风格不一。并且少部分商户对广告牌匾设施一次性投入少,长时间不维护,主要构件不牢固,残缺破损的户外广告未能及时清除或更换,不仅造成视觉上的污染,甚至还存有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应采取以下措施来规范户外广告的管理。

一、以长期规划代替短期审批。户外广告规划必须全面考虑和了解城市的历史渊源、人文底蕴和发展走向等要素,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运用户外广告的形式,对城市景观进行再创造和再提升,做到一区一特色、一街一景观、一处一精品。有些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为户外广告的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设计人员应从中汲取营养,使作品既体现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也能跟上时代发展,集幽默、智慧、美学、文化、想象力于一体,使之融入城市景观,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位。

二、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城市空间是城市的公共资源之一,也是户外广告主要的载体,必须予以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升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收取有偿使用费,推行城市空间有偿使用的理念。公益广告是弘扬中华美德、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是照亮人们前行的明灯,要合理配比公益广告。应根据城市的特点,科学布局,保证公益广告在户外广告中的比重。同时,提高公益广告的设计、设置水准,要在打动人们情感上下功夫,在净化人们心灵上动脑筋,在提升人们素质上做文章,提倡潜移默化,避免平铺直叙、笼统说教。

三、要加强对户外广告规划和管理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使其掌握户外广告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学习美学常识,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招聘广告系毕业的本科生充实户外广告规划和管理队伍,逐步改善现有人员结构,提高广告规划和管理水平。

四、对现有广告公司的资质进行评审认定,提高准入门槛,规范广告市场运行秩序。对于那些资质评审不合格的,取消其设计和发布资格。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优秀户外广告评选活动,组织专家和专业人士评奖。对获胜的设计人员及其所在广告公司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树立行业典范和样板。更新理念,创新思维,提倡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户外广告的科技含量,倡导个性化和多样化,避免呆板和单调,在提升人们视觉享受水准的同时,提升城市形象。

五、定期对现有的户外广告设置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清理,加大对违规广告的执法力度。清除市区、城区主次干道的过街龙门、过街横幅、刀旗广告,清除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域里的商业广告,清除粗制滥造、品位低下的户外广告,清除或修复残缺破损的户外广告。对于违反《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的,城管执法人员应首先深入了解情况,进行宣传动员工作,宣讲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争取业户对广告整治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使其自觉配合。其次,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在整改期内绝不强制拆除,最大限度的减少广告业户的损失。对无法查找业户或不能自行拆除的牌匾,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拆除;对没有合法审批手续的户外广告,特别是楼顶广告和墙体广告,坚决予以拆除。另外,主干道两侧的门头牌匾应该统一高度和材质,既能使整条街道显得整洁有序,还利于提升店铺的形象。

城市经营的对策建议 篇6

学校名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年级:10春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1021201403410

调查者:李亚男

指导教师:阎秋

完成日期:2011年10月3日

关于大连市城市化面临的健康问题及对策建议的调查报告

李亚男

调查时间:2011年10月10日

调查地点:大连市中山区

调查对象:环境保护局中山区分局和部分居民

一 调查对象的介绍

大连市环境保护局中山区分局位于中山区新柳街178号,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定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行政规章;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拟定省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参与制定全省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经济、技术政策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对省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核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内容。负责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固体废物、有毒化学品以及机动车等的污染防治工作。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监督检查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环境保护工作;监督管理省级自然保护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环境安全。负责全省辐射环境、放射性废物管理工作;对电磁辐射、核技术应用、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参与核事故、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工作。负责全省环境监测、统计、信息工作;组织建设和管理全省环境监测网和信息网;组织编制、发布全省环境质量报告和环境状况公报;负责省环境保护基金的建立和监督、管理。组织、指导和协调全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组织协调全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及国外环境保护项目、资金、技术的引进工作;协调、承办环境保护国际条约中有关本省的履约工作。而中山区居民是本市环境卫生的直接受益者,是直接能够反映实情的对象。

目前,伴随着全球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卫生健康问题困扰着各国的市民,在今年的世界卫生日到来之际,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致辞,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共同面对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卫生挑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世界卫生日到来之际发表了以“城市卫生问题至关重要”为主题的致辞,他说,到本世纪中叶,城镇居民将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七,这种爆炸式的增长大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快速而无计划的城市化造成越来越多的贫民窟和非正规居住区,世界各地的市政当局正穷于应对。目前,疾病蔓延、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生物恐怖主义或化学品溢漏,都会对世界各地的人们和他们所在的社会和经济体产生重大影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卫生部门的直接控制。因此,改善城市卫生需要在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实施健全的政策,需要社会所有部门都认识到这一问题。许多问题是可以通过更好的规划和立法来解决的。联合国广大的机构都参与了这项工作,力求努力减少空气和噪音污染、交通拥堵及犯罪现象,帮助改善住房、环境卫生以及食物和用水安全。在世界卫生日到来之际,他呼吁人

们行动起来,让城市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更宜于修身养性的地方。全球迅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给城市居民的健康带来许多问题,比如说城市的供水的卫生状况,城市贫民阶层的就医问题,环境污染带来的慢性疾病等等。人口和经济活动在一定空间的聚集形成了城市,城市为人们提供聚集经济利益的享受,也带来健康危害等不良外部性结果。除了拥挤、住宅、建筑和交通外,城市代谢、开放乃至生态系统都对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健康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健康城市是应对城市化对人类健康挑战的主要途径,城市健康系统具有动态稳定的结构特征,必须充分交流和开放,推动健康城市实现非线性的跨越式发展。

二 城市化面临的健康问题

1环境负效应。生活在拥挤环境下的大连城市人,由于高度紧张和过快生活节奏,患高各种疾病。

2精神障碍。经济中心城市的共同问题是外来迁移者众多、失业率高、收入低、住房和卫生状况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社会剥夺。这些城市在人口增长的同时却没有强有力的公共卫生政策。正如政府、商界和学术领袖在最近的“新兴市场研讨会”中一致同意的那样,如果新兴市场国家的城市以及经济处于病态,那么这些国家的愿景将无法实现。

3传染性疾病。新兴市场城市面临的疾病问题由传染性疾病转变为慢性病,城市人口仍然容易受害于流行病、营养不良造成的童年疾病、艾滋病、疟疾、肺结核以及由失业和贫穷造成的精神失调。他们同样易受害于自然灾难和交通事故引起的伤亡、社会混乱造成的健康问题。城市扩张的速度以及由此带来的贫困集中化使得一些国家政府和市政府无力提供城市公共卫生所需的服务,即可持续和可负担的住房、清洁供水、卫生以及教育。但是新兴市场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中也带来了建设与卫生有关的基础设施、提供卫生保健服务的重要机遇。

4边缘人群增多。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大连这座美丽的城市,这是大连中山城市卫生的一大隐患。对城市的健康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 大连城市化面临的健康问题的对策建议

面对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保障问题,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城乡协调、集约高效、因地制宜、以大带小、多元推动”的原则,以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为核心内容,引导城市化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与适度的发展规模,引导发展城市群,控制发展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鼓励发展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形成由城市群和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及城乡协调发展的健康城市化格局,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市化健康发展新格局,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具体对策建议如下: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从国家安全角度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

城市化是否健康发展与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保障程度密切相关。

土地是城市化的主要载体,水资源是城市化的生命线,能源是城市化的命脉,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健康的城市化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协调的城市化,是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是人居环境改善与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相结合的城市化。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美国式或拉美式的城市化道路,必须走资源节约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因此,我国城市化进程不能超出区域的资源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建议国家及全国各城市在“十二五”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科学估算当地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量力而行,不要脱离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而过分地追求城市化发展速度,或者以剥夺其他地区的资源环境为代价提升自身的城市化水平,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以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前提,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为总体指导思想,确保以低资源消耗、低环境代价换取高城市化质量。借鉴德国城市化过程中节能、节地的经验,最大限度地节水、节地、节能和节材,大力提倡建设节水型、节地型、节材型、节能型和低碳型城市。2 推行适速适度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转变过去在城市化发展中“重速度,轻质量”的做法,由追求城市化发展速度转变为追求城镇化发展质量。一是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保持适速的城市化增长率。城市化进程过快会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故要限制因进程进一步加快而形成的过度城市化;但进程过慢,虽可从某种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但也会限制工业化与经济发展,而导致经济非农化程度低,城镇建设滞后、劳动力大量过剩、社会低效等,形成低度城市化。介于二者之间以适当速度、规模和集散程度为特征的则是适度城市化模式。这就要求在城市化进程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科学核算与我国工业化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城市化水平,据此将我国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速度确定为0.8个百分点为宜。与此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不同主体功能区等不同区域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应有所差异,严防脱离实际的比指标和比速度。二是坚持集约高效原则,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健康的城市化发展是速度与质量的全面提升与统一,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城市化过程中质量比速度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全国各地在追求城市化速度的同时,必须不断地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集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城镇环境质量,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市民和农民最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确保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共同宜居,共同分享城市建设成果、城市文明和美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建立城市化质量的衡量标准,并将其纳入城市规划与管理考核体系。三是科学规划与管理城市,保持合理的城市建设规模。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规划城市规模与布局,要符合当地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地质构造等自然承载力,并与当地经济发展、就业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相适应”。受资源与环境条件的限制,城市规模不能“没有极限的增长”,城市也不是越大越好,城市产业也不是越集聚越好,当城市集聚效益与外部成本之差最大时,城市就处在最佳规模或合理规模之上。因此,城市人口规模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规模收益等进行合理的确定,因地制宜地推进适度规模和适度体量的城市化发展模式,严防领导“越位”行使扩容职权。3 国家“十二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中应淡化城市化水平的增长指标,突出城市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指标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保障问题,建议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及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不但要提出城市化水平的增长指标,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城市化进

程的资源环境约束指标,要把单位城市化水平的能耗、水耗、建设用地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量作为约束性指标,同单位GDP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一样纳入消减目标,提出明确的消减比例,并将其纳入城市“十二五”规划目标考核评估和城市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把城市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指标作为衡量城市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各地城市政府要制定出单位城市化水平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考核办法,实行动态考核制度,通过一系列资源环境约束指标的控制,逐步提高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保障程度。逐步消减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诱发的资源环境剥夺行为,推进和谐城市化面对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资源环境保障程度存在的客观差距,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要允许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推进策略,鼓励和支持各地从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主体功能区、不同经济区、不同类型城市在城市化发展道路与模式方面的地区差异,因地制宜地选择各具特色的城市化模式,但要杜绝区域之间出现资源环境剥夺行为。要充分尊重弱势城市、弱势地区的资源开发权和环境保护权,提高这些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保障程度,让弱者不绝望;要制定并实施弱势地区发展的普惠制政策,给这些地区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形成“支强扶弱,公平和谐”的反哺机制,既给强者搭桥,又给弱者开道;同时要客观评价极化效应带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推行均衡城市化发展模式,走和谐城市化之路*。建立中国城市化的资源环境保障转移机制,推进安全城市化

动态监控跟踪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引发的资源环境保障程度,根据保障程度,随时调整国家及全国各地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与发展模式,推行差异化城镇发展道路。对于资源环境保障程度高的地区,可加速其城市化进程,而对资源环境保障程度低的地区,建议减慢城市化进程,对于资源环境保障程度极低甚至依靠掠夺其他地区资源环境来维持本地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建议停止城市化发展进程,而将多余的城市化人口转移到资源环境保障程度高的地区城市化,通过建立中国城市化的资源环境保障转移机制,确保全国各地都能处在城市化的安全状态。同时,要从国家城市化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寻求建立中国保障城市化的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提升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安全感。6 实施多维指标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科学考核机制

我国领导干部需调整发展城市化的心态,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提出要大力发展城市化,并一味提出城市化水平的高指标,而致使城市化的道路不健康,推动城市化的指导思想不科学,脱离地方资源环境承载力实际盲目城市化,有些当政者把城市化进程当成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形成不健康的城市化意识,出现了“以城市化速度论英雄、不顾城市化发展质量”的不合理局面。针对这些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09年6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提出把GDP增长、促进社会和谐、加强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维目标同时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突出对人口资源、社会保障、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的考核,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又注重考核发展方式与发展质量。这对于端正领导干部关于城市化的态度,树立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城市化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各地应切实建立并实施上述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科学的评价机制提升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保障程度,以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科学的城市化。

注释文献:

[注释]:

[1]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参考文献]:

[1] 吴强。我国城市化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王月英,李燕梅。追求健康城市化——克服城市化发展中的误区,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J]。陕西建筑。2005年12期

[3] 万广华,朱翠萍。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世界经济文汇。2010年06期

[4] 连祥卿。城市化与健康[J]。医学与社会。2010年06期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有关对策及建议 篇7

1 尽快制订和完善政策法规, 建立管理办法

森林分类经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各种政策、法规并不十分完善, 正处积极探索之中。建议国家林业局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 尽快出台森林分类经营政策法规, 如“公益林管理细则”、“商品林管理细则”、“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细则”等。各级地方、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森林分类经营的法律法规制订适合本地区的相关政策, 使森林分类经营的管理和公益林的补偿、补助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除了国家要增加对公益林的投资外, 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森林生态补偿金制度。根据“谁受益, 谁投入”的原则, 生态公益林的服务对象明确的, 由其受益者补偿, 服务对象不明确的, 由政府补偿。征收的森林生态补偿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林培育、经营管理和新的公益林工程建设。现已有部分省、区在尝试采用一些方法开展生态公益林的补偿, 并进行“森林分类经营试点”, 根据补偿要素和实际情况, 提出补偿标准, 并把补偿渠道分为自我补偿、外部受益者补偿和国家政府补偿等三个方面, 对一些事权比较明确的部门和单位, 征收生态林的建设补偿费。只有争取资金补偿, 森林分类经营的实施才有物质基础。

2 成立公益林、商品林管理机构, 实施分类管理

应建立与分类经营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制, 将公益林建设纳入政府行为范畴, 实行事业化管理, 建议国家林业局成立公益林管理中心, 统一组织国家公益林建设, 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公益林建设统一纳入其管理范围, 以免互相重迭, 避免重复建设。各区要根据其生态区位的重要性, 也应成立相对应的管理机构, 统一组织本地区的公益林建设, 实行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制。而商品林建设及管理可沿用原来的管理体制和方法进行, 可推向市场, 作为企业行为, 在市场上参与竞争, 以适应市场, 增强市场竞争力。森林的主体功能处于动态变化中, 建议在分类管理经过一个经营周期后, 在保持分类比例相对不变的条件下, 适当调整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分类布局。这既是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 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 改进分类经营的森林经营方式

根据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经营的不同要求和特点, 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和经营方法。公益林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应该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封山护林等营林措施, 实行乔灌草结合、针阔叶混交合理搭配, 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各种生态功能。对于商品林建设, 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 根据市场的需求, 采用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三高”模式的集约化经营, 尤其要调整商品林布局和结构, 满足社会、经济对林产品的需求。商品林发展中应根据本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 以市场为导向, 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 发展名、特、优经济果林。在自然、社会条件好的地方, 以工程形式营造速生丰产林, 并根据速生丰产林资源布局, 重新调整林产工业布局, 形成资源、产业、效益良性循环。

4 及时解决生态公益林区群众实际困难

正确引导生态公益林区群众在不破坏环境建设的条件下发展经济, 及时解决林区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 推广节能技术, 发展沼气解决群众烧柴问题, 发展林下养殖、种植业, 利用剩余物培育食用菌, 积极探索开发新的产业, 让林农共同增加收入, 解决森林资源保护与林农生活提高的矛盾。

5 适度调整林产品税费, 让利于民, 促进林业发展

林产品尤其是商品材在上缴税费方面负担过重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商品材在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重复征收税费问题, 企业反响较大, 其他地方性附加税比例也不少, 不利于林业的发展。建议适度调低商品材生产和流通领域农林特产税及其它税费征缴比例, 让利于民, 促进森林资源发展。

城市经营的对策建议 篇8

关键词:中小城市;艺术品;经营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我国要进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文化产业中最重要的艺术品行业迎来一次发展的契机。目前我国艺术品行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在大城市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且已日渐成熟,但在中小城市艺术品行业受当地经济水平和人均收入的限制,在近几年才刚刚起步,随着中小城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了衣食住行问题之后,下一步会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艺术涵养。

一、中小城市艺术品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市民对艺术品认识不够,消费动力源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市民文化素質不高,从业者和消费者对艺术品缺乏充分的认识,造成艺术品消费动力源严重不足,只要表现在:一是对艺术品定义认识不全,广大市民普遍认为艺术品无非就是一些装饰字画和瓷艺饰品而已,没有了解艺术品的文化底蕴;二是消费群体范围不广,当前在中小城市艺术品购买群体只要是家居装饰企业、离退休老人、家庭主妇等;三是艺术品文化经营者的经济利益至上,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没有正确引导民众进行合理的文化艺术消费。

(二)艺术品货源供应参差不齐,缺乏地方特色

中小城市艺术品货源来源参差不齐,鱼目混珠,主要来源是大城市一线艺术家二、三流的作品,二三流艺术家的作品,其中以本土不入流艺术爱好者的作品为多,这些作品普遍都不是精品,恰恰相反大多都是一些仿制品,赝品,以销售这些作品为主的中小城市艺术品市场根本毫无吸引力可言。此外这些作品的创作者没有扎实的艺术文化功底和没有了解中小城市当地的风俗文化和人文精神,作品没有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再加上艺术品消费者目前专业知识不强,缺乏艺术审美和分辨能力,所以艺术品需求量不大。

(三)艺术品经营人才严重缺乏,管理水平低下

由于艺术品行业在中小城市发展历史短,人才缺乏。中小城市经济实力与大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市民收入水平还不高,就业环境不景气,吸引不了高水平的艺术品管理和创作人才。目前中小城市艺术品的从业者主要是个体工商户,缺乏市场和产业发展意识,缺乏管理知识,没有按市场规则来管理和经营。整个中小城市艺术品档次不高,吸引力严重不够,高水平的艺术家大多是聚集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的艺术品创作者水平低,创作不出高水平的作品,人才的缺乏是造成行业经营困难。

(四)艺术品市场分布零散,规模不大,投融资难

当今各产业的发展均是集群模式,抱团发展,这样是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因此中小城市艺术品市场也应向集群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各中小城市均有一些分布零散艺术品销售市场,各县市片区各自为政,极不集中,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专业市场,这给行业带来了投融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极大不便,制约了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中小城市艺术品经营的对策

(一)培育消费习惯,注重经营理念宣传,充分发挥艺术品的功能

消费是一种人类行为,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它需要宣传和引导,营造良好的艺术消费环境,转变文化艺术消费观念,激活艺术品消费市场。中小城市艺术品经营者应注重经营理念的宣传,一是宣传艺术品消费能让民众提升人个素质;二是做好潜在艺术品消费者的教育,让消费者去逐渐地适应艺术的欣赏要求,而不是被动的跟风显耀。艺术品消费不仅仅是高雅的艺术活动,而且是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鉴赏活动,消费者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其它方面的修养。这样便充分发挥了艺术品消费的功能,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内涵和国民素质,提升了公众的审美品位和欣赏水平。

(二)立足本地,吸取本土原创货源,传承本土文化

中小城市艺术品经营必须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和区位优势,找准当地文化发展的市场定位,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最能够体现本城市特色的艺术品进行销售,做到人无我有,人优我特,以此获得竞争优势。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发展历史,有独特是人文景观和文化风格,艺术品的经营要立足本地,重点培育当地本土艺术风格,繁荣当地艺术创作,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原创、学术评价、艺术品市场互为推进的艺术发展体系。充分发掘地域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品牌意识,有效保护地方传统艺术,不断开发新工艺、新产品,促进传承与创新本土文化相结合。

(三)扶持艺术创业,制定吸引优质艺术人才措施

中小城市政府要大力扶持艺术品行业,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支持优秀的高水平艺术人才回家乡创业,促使有能力,有资金的企业家投身艺术品经营。政府相关部门要在简化创业程序,减免税收,降低准入条件等方面支持个体艺术家创业。同时,通过提高待遇,搭建平台等政策加强对优秀艺术人才的引进,加强对本土艺术人才的培训与帮扶。有了人才的强有力保障,艺术品市场经管才能蓬勃发展。

(四)迎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开拓艺术集群市场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中小城市要把握好机遇,迎合国家大环境,完善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模式。结合当地房地产开发、地方旅游文化、金融服务等产业的统筹做好规划,鼓励艺术品产业集群发展,加大相关的文化艺术创意产业集聚区域资源整合的力度,形成适合艺术品行业发展的包括创作、展示、销售、鉴定、评估、法律服务等产业链。艺术品行业集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集群能综合行业和产业组织的功能,吸引来自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树立中小城市的整体规模产业优势。(作者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铜虎.中小城市高雅文化缺失的思考.太原大学学报[A],2011.

[2]林日葵.艺术品经营的趋势.产业窗,2007.

[3]陈许文.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A].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

上一篇:2022年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国工商银行招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