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机房建设方案(精选8篇)
一、系统建设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管理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日常业务管理、为公众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但是,街道信息化的发展对辖区信息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共享、城市管理与运行相关系统功能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解决如下问题:区域“感知”节点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需要;街道各部门业务系统呈信息孤岛态势,跨部门协同能力较弱;管理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城市管理综合监控和智能化决策的需要等。因此,需要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手段和更加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和实现。
根据2015年长沙市“城市管理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对街道城管智慧平台开发建设要求,我街道拟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一个信息整合平台及协同服务平台。该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城市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了解街道辖区各个管理环节的关键指标;以智能分析预测等手段,提高管理、应急和服务的响应速度;逐步实现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响应的转型;并以高效率的跨部门智能协同提升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从而不断向“智慧化”管理的目标迈进。
二、系统架构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由业务应用、应用展现、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四部分组成,分别描述如下:
(1)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包含系统为使用者提供的业务应用功能模块,包括:
城市运行信息综合展现:面向区政府及部门、街道的主要领导,通过移动终端、电视墙大屏幕及PC桌面等各种终端,展现城市建设与管理,并将展现经济财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热点事件等领域的关键信息一并纳入进来。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实现视频监控、部分传感终端与业务系统的智能协同,达到城市运行管理事件从发现告警到协同业务系统完成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智能协同的关键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运营管理,把之前分散的涉及城市运营管理的各领域,如人、交通、综治、计生、环保、城管等,综合起来考虑,并发现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将城市中的物理设施、信息资源、社会资源等连接起来,形成“事件驱动、规则判断、联动处理、流程监管”的智能协同体系。
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决策:基于对城市运行历史数据的全面整合,建立城市运营管理分析决策模型,分析、挖掘城市运营管理领域的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和问题,为城市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2)应用展现层
应用展现层包含面向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操作终端的个性化展现与交互能力。
从使用者视图来看,包括:门店管理、公众信息互动平台、数字化信息管理,以后将计生、综治等内容一并纳入在内,在公众信息平台整合展现领导和群众关注的信息,在门店管理系统整合城市运营管理智能协同功能,并集成相关业务应用的界面,为工作人员提供协同工作的环境。
应用管理门户:整合应用支撑和应用集成相关的功能,为业务和系统管理人员提供管理、维护的操作门户。从终端视图来看,包括:
移动终端视图:相比较传统的PC桌面,移动终端有着显著的特性,屏幕较小、携带方便、触摸屏幕、手势操作等,基于移动终端的交互特性,针对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的功能,设计符合移动终端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提供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移动客户端应用门户。
大屏幕:大屏幕是智慧城市重要展示手段,在日常监控、参观接待中作为直观的信息展示墙使用。系统提供符合大屏幕操作习惯的交互界面,根据大屏幕的展现和使用特点,综合展示街道工作中上级关心的经济财税、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表格、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现,支持良好的互动功能,支持信息再挖掘,支持与城市其它系统切换展示。
PC桌面视图: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同时也提供传统PC桌面的使用门户。使用者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服务器获取信息,通过鼠标和键盘与系统进行交互。PC桌面操作具有稳定、安全、易管理、通用性强和配臵较为灵活等特点,系统的主要功能都可以通过PC桌面门户进行访问使用。
(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包含为业务应用和应用展现功能模块提供支撑的基础能力,包括首页定制、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等基础功能。
(4)应用集成层
应用集成层包含服务、数据、流程、门户及内容等五方面的管理与集成能力,为本系统与周边其它各业务系统的对接和应用的协同处理提供支撑。包括:
服务管理与集成,提供服务的分配、接入、协议适配与转换,担当各个业务系统间的服务总线,降低系统间交互的复杂性;数据管理与集成,提供元数据管理、数据整合等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并为上层应用和外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为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管控、共享和应用提供支撑;流程管理与集成,提供流程定义、执行和监控功能,为应用内部和跨应用的流程协同提供支撑。
三、系统建设要点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是一类新兴应用,它不同于面向某一部门的业务系统,具有明确的需求;而是需实现跨部门的应用协同、城市运行信息整合与综合展现(经济财税、城市建设与管理、计生、综治等社会发展、热点事件)、移动终端工作支撑及辅助分析决策。
在该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如下2个关键要点,才能推动项目的成功:
1.强有力的协调组织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面向城市管理者,即街道中管理部门,支持跨部门的信息整合、综合展现、业务协同,需要与多个部门及多个业务系统进行对接,需要街道各业务部门领导者的全力支持,需要具备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推动能力,这是项目成功的前提。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内的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国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计划”等。
2 智慧城市意义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的意义在于:
为全市建设奠定一个行之久远的基础架构平台。此平台可以支撑全市现有的应用系统及其数据的集成、整合和融合,支撑各类新应用的开发和上线运行。
综合城市现有系统、数据及其他资源,为市长及其管理者提供关于城市的统一视图,方便管理层进行科学决策;方便政府各部门及其操作人员进行跨部门的协作、日常操作和应急事件响应处理;方便市民与政府的互动、得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
促进全市各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模式,探索有效解决中国同类城市普遍关键问题的创新特性。
3 智慧城市目标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目标如下:
部署并建立全市的基础架构平台,该平台能够有效支撑现有系统的整合和未来应用的开发和运营。
为市长及其管理者提供关于城市的统一视图,实现城市应急事件响应等跨部门的应用,在市民服务和分析决策支持等领域探索创新型应用。
建立全市各机构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培养技术团队和运营人才,为建设智慧城市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打基础。
4 智慧城市需求
目前智慧城市面临的挑战如下:
当前城市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不同管理领域的,缺乏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的能力。
城市的管理者需要查看不同系统,以了解关于城市内某个特定时间的实时和历史情况,没有一个集成的支持系统。
传统的系统是针对不同的管理领域设计的,其并不关心特定事件可能对其他管理领域的影响。
当前城市的日常运营会产生大量的运营数据,但目前城市同城缺乏抽取、分析和图示有意义数据的能力。
很多城市的应急响应是基于应变管理理论的,缺乏理解特定响应将产生的后果,并在城市的日常运作中应用预定义的工作流进行处理的能力。
对于城市而言,应该用积极的态度拥抱可能的变化,理论上应该建立一个系统,记录和评估所有与跨领域城市管理、应急处理等流程改进相关的活动。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的需求如下所示:
4.1 平台需求
有效接入现有应用系统的数据,形成数据中心,并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动协作。整个系统的性能、可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可伸缩性具有极高要求。平台可配置,能够通过配置的方式适应应用的变化。有效支撑新应用的快速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减少新应用上线的时间。不仅支持操作型应用,还要支持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类应用。
4.2 应用需求
智慧城市要求市场和政府管理者能够充分利用来自于城市各个职能部门和机构的信息;预测问题,并把影响降到最低;并协调资源,迅速和有效地应对问题。因此需要整合城市的各种系统、信息和资源,为市长、城市管理者、城市操作者、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跨领域的创新应用。应用包括:城市统一视图:城市KPI;跨部门的应急事件响应和处理;市民与政府的互动协作、市民服务;智能化应用:预测、分析、决策支持等。
4.3 人才和团队培养需求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属于全市信息化建设,因此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管理。包括IT技术团队和人才,业务运营团队和人才等,以此促进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4 未来发展需求
要求智慧城市建设对全是未来发展有促进作用。智慧城市建设不光是实施一个个的项目,还要求能够激励创新,包括政府、市民和企业的创新,在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和基本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演化出具有城市特色的新应用和服务。
5 智慧城市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智慧城市系统设计分为两个方面,首先从用户角度来看,他提供多渠道访问,包括移动端,提供四个门户:面向市民的门户,面向市长、政府和操作人员的门户,面向企业和合作伙伴的门户和面向开发者的门户。从应用角度来看,这些领域应用是相对独立的,同时与IOC又是充分融合的,共用了一套基础架构、公用模块和流程,这样在此环境下新应用的生长就不那么困难了。当然这里的应用不只是这四个,不同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入新的应用。另一方面,除了操作型应用之外,还重点突出了智能分析类应用,而且他是即时的预测分析,将结果直接反馈给市长、操作者和市民。
6 智慧城市系统建设步骤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智慧城市系统的项目建设需要多方合作一步一步计划、落实、实施。总体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可以分为三步,两个主题。首先建成城市集成的运营处理中心,其次建成城市统一的服务和协作中心,最后建成城市综合的决策支持中心。这个过程是并行进行、逐步迭代的,先把智慧城市系统基本平台部署好了,将现有的部门应用接进来,做数据集成,实现智慧城市基本的应用,如城市KPI和应急响应等,再加上市民协作和市民服务的部分,再加上预测分析决策支持的应用,在此过程中,有更多的应用和数据整合进来,再做系统整合和特色的应用。
下面就两个关键主题作说明。
6.1 系统集成和数据交换
首先,将集成和整合作为智慧城市系统的重点,突出应急响应。被重点确定的政府部门单位被要求强制性地报告事件、警告和数据到智慧城市系统中,由智慧城市系统自动地或人工干预地生成KPI或告警,启动相应的标准工作流程或应急响应流程,进行处理。以促进市长及其管理者对各方面信息的了解和综合决策,促进对整个城市的统一整合和管理。
系统会沿着市委组织机构来梳理哪些应用要与系统内部对接,并决定交换的数据。举例来说,与智慧城市系统对接的系统和数据可以有:地理信息系统、政府网站、统计局的城市经济数据、人口库中的市民信息、其他专业领域的系统及其数据。整合的内容和采用的技术包括消息,数据库,地图,视频,图像,接口,移动应用,物联网等。
6.2 应用开发
在智慧城市系统平台上可以运行各种应用场景,例如城市整体、智慧交通、智慧水管理、市民服务、智慧港口、智慧工业园区等等。目前城市运营中比较重要也比较主流的方面有如下四点,可以放在优先实现的位置。
城市KPI和城市经济BI:包括城市统一的关键业务指标KPI呈现,以及城市经济统计图表展现和分析。
城市应急响应:从治安与维稳、火灾、水灾、交通等应急事件中选择场景,实现城市的应急响应和处理。
服务:建设市民信息库,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协作互动和特色市民服务。
分析预测:从上述应用场景中选取需要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场景,并予以实现,体现智慧城市系统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的特性。
为了完成上述应用开发,需采用的设计思路是:自顶向下的业务设计,首先满足决策层的需求;设计的内容包括:关键业绩指标KPI,标准操作流程,政策,规则,事件,告警,与其他系统交换的数据,用户界面,组织结构和用户权限等。在开发时,可采用国际通用的CAP通用警报协议,该协议可以通过系统配置,减少开发的工作量。
7智慧城市系统IT基础需求
让城市管理者实时访问信息并进行分析对支持整个城市管理非常重要,使用集成式系统环境来支持这种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当城市管理者在管理危机时,这种实时信息需求通常最为强烈。他们需要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智慧城市系统包含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帮助城市管理者获得实时信息,使这些系统变得更加有效,有效支持和满足一个城市管理方面的需求。
为了满足如上需求,IT设备需能处理如下任务:
设计的系统架构非常灵活,能够处理复杂的新工作负载,并影响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增长。
确保所交付的服务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可用的。
提供安全性,防止网络攻击、恶意软件和其他潜在的安全漏洞,同时依然支持开放的环境。
处理故障,并从故障中恢复过来,同时使时间和数据的损失最小化。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16.
[2]陈铭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5):84-89.
[3]程大章.应重视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研究[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6):10.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沈建国指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也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她认为,信息化带来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改变,已然倒逼城市建设机制的创新,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建立新机制,开创新局面。
工信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按照建设偏重,将智慧城市分为以数字城市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以智能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和以智慧生活为中心的“人文型智慧城市”3类,他强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注重顶层设计,实施统筹规划”、“注重整体推进,抓住建设重点”和“注重技术创新,保障信息安全”。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表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致力于提高城市的宜居能力、宜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将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城市建设做好,才能加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他认为,不重视数据的城市不是合格的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硬件投入层面,而应该充分挖掘应用数据的能力,通过数据助力智慧城市发展。
“建设智慧城市既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现实需要,也是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战略抉择。”中国经济传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璐在致辞中表示,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产业经济提质增效,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杂志社累计刊发了300余篇智慧城市相关的深度报道,牵头成立智慧城市媒体联合实验室,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报道作用,引导民众充分认识和理解智慧城市的核心和内涵,记录和展示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运行情况。”《经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志强总结了《经济》杂志在智慧城市领域所做的工作,他表示,“今后《经济》杂志社将一如既往发挥中央级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通过新闻媒体与研究成果的高度融合,以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为载体,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上,《经济》杂志社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同期成立。该组织还与贵州省赤水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设立智慧城市产业基金,为赤水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与美中合作基金会、印尼太和集团、马来西亚巴生中华总商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接受其不低于50亿美金的授信资金;与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接受其不低于50亿欧元的金融授信资金。
同时,中国智慧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发布了《中国智慧城市投资环境报告》及《2800个项目报告书》,并评出了“2015中国智慧城市最具投资价值潜力奖”和“2015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企业”吉林省辽源市、北京市丰台区丽泽商务区、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等10个城市获得最具投资价值潜力奖,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控股)有限公司公路集团、北京博宇通达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企业。在中国智慧城市重点项目推介大会中,贵州省赤水市、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吉林省辽源市和北京市丰台区丽泽商务区作为代表,进行了发言和项目推介。湖南智慧旅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岳辉和辽宁九通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闫九龙作为优秀城市建设示范企业代表进行发言。刘岳辉说,智慧旅游以智能化平台为中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品质为重心,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闫九龙表示,辽宁九通通过不断地研发和技术升级,结束了我国在摩擦材料技术领域没有话语权的历史,以创新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此外,与会嘉宾还围绕“PPP模式下的产融结合”和“人工智能的下一个路口”两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球智慧城市(北京)高峰论坛举办期间,《经济》记者对与会的20多位嘉宾进行了专访,嘉宾们分别从政府、企业、专家、国际等多个角度解读智慧城市概念,分析建设难点,畅谈心得经验。
——“智”造师眼中的世界
智慧城市大厦耸立云霄,起自“智”造师在砖瓦间的构建。他不仅带我们畅想智慧城市的宏伟蓝图,还以中式笔法,勾绘出智慧中国的旖旎画卷。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位“智”造师的故事,他不仅带领我们看到了“智”造师眼中的智慧世界,更引领我们跟随其去探寻智慧的足迹,体味智慧城市的瑰丽景观。
“智”造师眼中的世界
一、安定的诺亚城市
维护城市安全和谐,你所能依仗的不仅是孤单的机械战警——智慧,让城市真正步入安定和谐。
1、稳定之本:平安城市——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社会转型期,城市中充斥着众多不安定因素。安全问题已成为重中之重。但城市环境错综复杂,茫茫人海中,怎能快速准确地识别犯罪嫌疑人?单凭“警察”人力无异于杯水车薪,智慧型的平安城市需要借助高科技的火眼金睛。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和各种自然灾害,做到不稳定因素的提前预防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有效应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平安城市是一个覆盖整个城市的集成式、多功能、综合性大型监控报警系统,业务范围涵盖治安、交管、消防、刑侦等多个公安警种,包括图像监控与报警系统(包括车载移动摄像终端系统)、重点要害部位监控与报警系统、居民小区技术防范系统、机动车防盗防劫报警系统、道路交通监控和卡口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等独立而又互相协作的
子系统。
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集成了应急指挥系统、网络视讯系统、定位系统,基于云计算平台,通过光纤网络、3G网络、无线网桥等网络接入部署于“三区三口”,各种企业、居民小区的监控和报警前端、城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应急指挥中心、各级监控中心、视频会场、移动指挥车实现对城市的管理和紧急事件的指挥和处理。解决方案亮点:
丰富的业务功能,多种系统融合:与CERS系统级联融合,统一接警,实现电话、短信、告警“三合一”接警;
覆盖良好,部署快速,直达基层:LBS定位系统融合视频监控,做到统一调度,精确处理;
低成本、高收益:预案规划设置,有效提高应急指挥组织效率; 可靠安全、保密性高:多种网络接入和备份手段,保障应急安全;
平战结合,提高政府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融合视频监控,便于领导快速决策; 好管理、易维护:好管理、易运维,几大系统一套网管平台; 基于云平台,减少部署、维护人力投入。客户利益:
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适应于有线、无线以及混合网络,覆盖整个城市,不留任何死角;
丰富的高清和夜间监控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需求; 强大的智能分析云,提升主动预防能力;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
融合城市应急系统、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定位、GIS、GPS、门户网站、一卡通等,各系统无缝连接。统一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融合物联网技术,准确获取相关城市数据,帮助政府做出科学的决策。
中兴通讯平安城市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中国新疆、吉林、江西等地,以及苏丹、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白俄罗斯、乌拉圭等国家,丰富的海内外项目实施经验,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稳定之纲:电子政务——中兴通讯无线政务网综合解决方案
一张智能的无线政务专网,不仅维护着城市的安全运行,还将在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市政市容、能源环境、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构建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帮助政府部门拜托固定的办公空间,为民众提供“时时处处”的政府服务。
智慧城市运行涵盖公共安全、市政管理、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监控等多个方面,各方面工作都需要信息化手段的保障。公众电信业务已不能适应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的要求,需要将传统通信技术与新兴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相结合、固定应用和移动应用相结合、信息监控和指挥调度相结合,在保障信息安全可靠的同时,利用视频、语音、数据的融合通信技术来支持城市运行的各方面工作。
无线政务专网正式在这种需求下诞生的,专网采用先进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无线通信技术,使用1.4G频率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一张能够提供高带宽、高速率、可移动、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稳定服务的无线业务承载网络。其系统结构如下:
解决方案亮点:
Ÿ 采用TD-LTE技术,这是3GPP组织定义的4G无线通讯技术,非常适合在专网领域的非对称性业务,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传输速率,远大于目前主流的移动公网通讯能力
Ÿ 中兴通讯可以提供包括终端设备、基站设备、核心网(大型核心网、小型化核心网)、电源设备、承载网络、运营支撑系统、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在内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Ÿ 系统支持集群通讯功能,支持语音、数据并发的多媒体集群功能
Ÿ 中兴通讯可以提供丰富类型的终端,解决各种业务的应用场景。终端包括:室内室外型的CPE设备(将LTE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数据卡、通信模块、智能平板和智能手持终端等
Ÿ 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保证系统安全可控。方案提供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软硬件可靠性、应用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措施 客户利益
Ÿ 提升城市应急通信的保障能力,专网专用,确保任何情况下的信息通道的通畅 Ÿ 实现政务的移动办公,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Ÿ 提供智慧城市感知层的无线宽带接入,尤其是高清视频监控等对于传输带宽要求比较高的终端接入,为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网络支撑平台 通过网络建设,运行,带动当地物联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稳定之锤:应急联动——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 维稳保平安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多,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生产事故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扩大,能源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恐怖主义抬头。例如2008年1月底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过程,2008年5月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2009年肆虐全球的H1N1流感,新疆乌鲁木齐打砸抢事件等等。连续的特大事件暴露出了很多应急管理和处置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合理应对新社会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雅安地震是政府在重大灾难性事件面前的又一次大考。从地震发生到启动I级救灾应急响应,政府在此次地震中只用了3小时。五年前汶川大地震,此过程花费8小时;三年前的7.1级玉树地震,此过程花费近4小时。这其中,智能化的应急联动救援体系功不可没。
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内容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呼叫中心系统、接处警系统、数字调度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
系统、城市空间地理信息GIS系统、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系统、大屏幕系统、数据中心和系统应用集成平台等,能够快速的对各种警情进行响应,并且在应对各种重大警情时,将现场的实时画面传回指挥大厅,指挥长官在对现场情况作出足够观察后对各种警力人员做出行动指示。其组网如图一下:
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图
呼叫中心系统:能够对多种形式的报警(包括固网、手机语音、手机3G视频、短信、网络以及视频监控点和传感器点报警等)进行统一排队及调度分配处理,并自动判定是否误报或恶意报警。
接/处警系统:实现接警、处警功能。接警中心统一接听和处理市民的报警、求助电话,处警中心接收接警中心转发的警情数据,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定位、空间分析功能,对所有的资源和警力通过一体化的数据传输和通讯调度台进行统一管理、指挥和调度。数字调度系统:完全综合了调度机和大型局用交换机的优点,不仅具有调度机的内外线调度功能、排队功能、录音功能,而且综合了局用交换机强大的交换、组网能力,提供给用户众多新业务、数字业务,为控制中心操作人员提供一个强大和调度平台。
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时空分析和综合信息的全面掌控,自动生成或启动相关处理预案,有效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工作效率。
GIS/GP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录入测绘部门提供的地图空间测绘数据及属性信息,形成丰富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可提供道路分布、政府、公安、消防、医院、驻军等静态目标的位置信息,还能通过各种定位技术(LBS或者GPS)获取并显示各种价值目标的移动位置信息,并且在GIS屏幕上对各分布警力、视频监控点、传感器监控点等进行集中监控和可视化的调度指挥。
视频监控/会议系统:视频监视/会议系统为指挥中心提供实时的可视化监控平台,并可即时召开视频会议。该系统可对现场图像进行各项处理,并实现大屏幕显示集中监控与切换。系统及应用集成平台: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统一集成平台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及互联互动。各子系统作为集成平台的终端注册到平台,由平台实现各终端之间的联动功能。各终端可向平台申请资源,平台可根据给定的图形化界面定制业务流程,当各终端申请的资源达到定制业务的阀值后,平台将自动触发定制的业务。中兴通讯应急指挥系统方案优势:
基于软交换的NGCERS能够实现真正的多途径报警接入;
计算机辅助调度、预案处理和资源共享能够提供更加科学的处警抉择;
GIS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调度、视频监控、GPS系统的有效结合,能够提供更加智能、可视化的出警调度;
为不同规模、不同空间布局的调度中心提供更加灵活的系统组网方案; 使用VoIP技术,大大降低了设备费用;平滑扩容升级能力; 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稳定之链:数字城管
数字城管应急指挥中心信息采购员小徐在自己负责的责任网格上“巡逻”时发现,一个花园入口处不知是谁扔了一张沙发在那儿。破旧的沙发不仅影响路面美观,还给往来行人和车辆造成恶劣不便。发现问题后,小徐立即通知相关负责部门。从发现问题到着手解决问题,时间没有超过15分钟。
这个“网格”即数字城管系统,以数字化手段将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如房屋建筑、道路、水系以及各类城市公共设施,通过普查与地理编码,移植到计算机系统中去。借助这个平台,哪条路上的路灯不亮,哪出下水道的井盖丢失了,哪个社区垃圾未清扫,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正在让城市更美好!
二、经济的新引擎
1+1≥11?这样的经济增长公式并非谬论,智慧城市,让这一切触手可及。
1、智慧旅游:自由行者——中兴通讯智慧旅游解决方案 新经济环境下,旅游业对扩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愈发明显。智慧旅游将实现景区信息共享,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通过信息平台自由办公、咨询。安全、自由、智能的氛围将为城市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动与色彩。
中兴通讯智慧环保解决方案化身自由行者,为城市的经济的添砖加瓦。项目背景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
秦皇岛的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集中性、质优性、独有性等特点。山海关老龙头景区、北戴河海滨景区双双入选“中国旅游胜地40佳”。全市现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32家(34处),星级饭店57家,175家旅行社,各语种导游人员2500余人,旅游从业人员14万人。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1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8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6.2%)。
秦皇岛市旅游地图
继秦皇岛市被纳入国家现代服务业改革试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及创新城市试点后,2012年12月,又被国家旅游局纳入全国33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秦皇岛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内将利用网络技术,整合相关资源,推进城市旅游管理系统化、智能化。客户需求
秦皇岛旅游信息化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 ■ 旅游资源分散、行业协同度不高
由于旅游资源信息化建设落后,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标准、行业资源应用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同时缺少统筹协调,导致旅游资源相互协同度低、宣传度不够,甚至一些网站发布错误虚假信息,对旅游形成误导。■ 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信息化基础薄弱
首先,大部分涉旅单位都没有自己独立的网络域名,无法开展电子商务,旅客更无法及时获悉产品与活动信息。
准确性比较弱。
秦皇岛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整体框架图
从框架结构上看,智慧旅游建设分硬件资源建设、智慧旅游能力集成系统、服务体系、网络、终端等5个层面,并且和智慧城市的保障支撑体系相融合,最终有效支撑战略咨询层面的决策分析。即: ■ 硬件资源层
共享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硬件资源,通过云计算的模式进行部署,搭建秦皇岛智慧旅游服务系统的基础设施,通过虚拟化、云存储、云计算、云调度、云管理的模式来进行搭建,为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存储信息数据。■ 智慧旅游云平台
进行数据资源和基础能力的整合,按照服务的类别和信息的属性建立规范的旅游资源数据库,制定旅游行业数据标准,充分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海量存储秦皇岛旅游信息,在辖区内共享公共的旅游数据资源,支持各个区、县的旅游平台的建设。智慧旅游云平台包含旅游行业基础支撑资源库以及运营支撑服务。旅游行业基础支撑资源库包括:景区资源数据库、旅客资源数据库、行政资源数据库、交通资源数据库、导游资源数据库、商业资源数据库、多媒体资源数据库、GIS资源数据库和其他资源数据库。运营支撑服务包括语音能力、消息能力、视频能力、IT能力、融合能力、交互能力等,并提供统一的管理功能。■ 服务层
提供面向旅客的公众服务、面向旅游企业管理服务、及面向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服务。■ 网络层
智慧旅游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全球定位网络(GPS)四大网络之上。■ 终端层
支持手机、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PC、触摸屏等多种设备的接入,国内外游客或使用对象能够通过身边的设备随时随地获取秦皇岛旅游相关资讯,享受智慧旅游服务。秦皇岛智慧旅游建成后,将为游客、管理部门、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智慧园区:高效集合——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传统园区建设者对于园区建设只做到九通一平,即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入驻企业、园区管理方的需求,亟需一种能解决传统园区缺乏整体规划、信息重复建设、信息服务薄弱、资源浪费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经济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试验田、创新者。当经济园区牵手智慧园区,两者的结合既整合当今知识经济、创新、分工协作、信息化等产业发展特点,更将园区服务与管理推向更高水平。高效整合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是中兴通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强劲引擎。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整体建设方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园区企业服务的服务平台,通过园区的良好的服务环境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企业做宣传和后备支持。二是为园区管理方提供的园区管理平台,为园区的管理方提供综合的政务能力和园区管理手段。具体内容请参见下图: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整体方案策略图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低碳、智慧的具体体现在:
1)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把园区管理会和园区企业等各方面资源整合,提供统一、综合的软件平台。此软件平台为园区管理方和企业提供智能的软件环境和应用。2)中兴通讯的软件平台为管理会和企业提供了网络虚拟园区的技术手段,增强了园区企业间、企业与管委会政府、员工与员工的沟通能力;同时,提升园区综合水平,提供园区的总体知名度。
3)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可以为园区企业和入驻企业提供低碳、高效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软件平台介绍
中兴通讯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核心是统一、综合的软件平台,此软件平台包括PaaS云计算平台、运营支撑平台和物联网(M2M)平台。PaaS云计算平台
PaaS云计算平台整合电信、互联网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把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资源池化,根据园区的应用环境融合多方业务、支撑方面的能力,对外提供开放、简单、高效的PaaS应用开发环境。通过此PaaS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开发出适合不同企业类型的应用。同时中兴通讯针对园区的企业提供了桌面云、协同办公、融合通讯、全程电子商务、财务、教育、商旅等等方面的应用。运营支撑平台
运营支撑平台包括IT资源的监控、资源的管理、运营管理、IT运维管理、业务运营门户等多个部分。该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业务运营、主机托管、业务发布等多种应用的运维和计费等工作,使园区的管理方从园区建设中获益,从而达到企业和园区管理方的双赢。
物联网(M2M)平台
物联网(M2M)平台包括了终端服务、应用服务、定制业务等模块,集成了运营支撑、网络接入等模块,对外提供了管理门户和应用使用门户,并且为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需要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状况,实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保大局。实现这一目标,其关键在于提高环保部门综合决策、环境监管、预警防灾以及公众服务的能力。环境在线监测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环境在线监测平台,提高环境监测效率,为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提升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中兴通讯环境在线监测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架构,主要包括应用层、平台层和基础设施层,并通过门户服务系统作为内部和外部的统一接口,为政府环保管理机构、企业和社会提供环境在线监测解决方案。应用层提供环境在线监测平台主要的功能——水质监测、烟气监测和噪声监测,对数据、业务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软件集成系统,还实现日常办公应用、环境管理和监控及决策支持;平台层包括支撑平台和环境云数据中心,支撑全局的环境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基础设施层包含基础硬件和软件系统、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是平台层和应用层的基础物理设施。
方案优势
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架构,构建统一环境监测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互联,实现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
实现对水、空气、烟气、噪声等污染的统一监测,减少系统建设上的投入,同时提供系
统的易用性。
理清业务规范和流程,使客户业务执行规范化、业务办理流程化、管理维护方便化、信息系统模块化;
采用标准的技术路线,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实现数据统一交换与共享,全面整合现有信息资源。
采用松耦合、可扩展的架构,使系统可随着业务的增多而扩容,而系统结构无需改变。客户利益
通过环境监测平台的建设,实现环境监测提供信息化、自动化,提高环保信息化能力。环境监测平台提供大气、水质、噪声等全方位的监测数据,可以方便地进行相关环境业务办理,还能提供日志、系统管理等功能,提高环保部门行政效率,提高环保部门形象,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
整合各业务子系统,帮助客户建设省/市/区级的环监平台,实现现有系统的整合接入,实现环境数据的规范上传、管理,帮助政府发布可靠的环境数据,提高环境的可感知度,从而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环境在线监测平台采用标准的、可扩展的架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使平台在系统结构无改变的情况下,可随着监测目标增加、监测参数要求提高、功能的添加而随之扩展,减少相关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
三、生活的幸福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城市人口膨胀,数字化水平、资源服务水平却相对滞后的当下,智慧城市的诞生,把更智慧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普通市民生活中,着力解决交通、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陈疾旧疴,让人民群众真正“幸福”起来。
1、教育,国之根本——中兴通讯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再穷不能穷教育”贯穿中国人的教育理念,而教育发展水平低下,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仍是中国教育亟需解决的两大难题。
中兴通讯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让人民尽享幸福民生。
项目背景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
黄冈市的基础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湖北省黄冈中学创办于1904年,是基础教育的全国名校,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为促进黄冈市的教育发展,中兴通讯为黄冈教育局规划与建设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与管理平台、智慧校园与智慧教师,将黄冈打造为国内教育信息领域的典范,实现教育服务经济的总体目标。客户需求
黄冈市教育部门对在教育信息领域的主要需求如下:
1.建设区域性教育资源与管理平台的建设:提升学校与区域之间的课件、试题等资源共享,提高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2.推进智慧教室与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水平,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录播、方便的课件访问等功能;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3.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理论结合实际,建立科学、规范的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应用于区域和学校的教育网络覆盖、设备、教室等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建设。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实现硬件资源弹性调配,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硬件建设和维护成本。解决方案及客户收益
中兴通讯凭借在教育行业多年的成功经验,和对教育云平台、终端和教育信息化的大量投入,在黄教育信息项目,针对客户需求,经过多轮沟通探讨,最终制定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整套基于教育云平台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黄冈“智慧教育”项目建设内容总体概括为:“关注一个模型建设,构建黄冈特色三通两平台,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线。”
(三通为: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两平台为教育资源云平台、教育管理云平台)。
黄冈智慧教育总体建设架构图
通过平台建设,“智慧教育”以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基础,覆盖了从个人、班级、校级到区域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平台建设,解决了黄冈市教育系统中师生互动,学校资源库建设与区域资源共享与教育管理等问题,促进教育升级,带来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医疗,心之顽疾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在中国,“就医”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儿,而“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是老百姓心口的顽疾
3、交通,马车之苦——中兴通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远远超过路网能力的增长,造成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日益恶化。同时,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传统依赖增加路网能力来解决交通问题的措施远远不能满
足要求,高新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应用势在必行。智能交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均已规划“智慧城市”,而“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借助先进的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从以下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管控和服务能力,构筑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交通体系。
提高交通管理和控制水平:通过广泛感知,全面收集路网交通相关信息,实现路网状况动态感知和实时控制,减少交通拥堵,全面提升路网运行效率;通过电子车牌防伪技术,杜绝假牌套牌车辆,保证合理税收,并方便肇事追溯。
保障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通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广泛部署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并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方便市民“高效 安全”出行。
保护环境、服务经济:将交通安全、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等纳入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中,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系统,采用感知层、网络层、综合管控平台和各种交通行业应用的四层架构,以统一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为依托,以现有交通信息网络、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系统和各地市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加强对全市主干路网交通信息和营运车辆的动态信息采集、汇总、融合。并通过对应用的互联、数据中心建设和应用整合三步走平台建设方式,实现交通业务的延续、优化和创新。其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中兴通讯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架构图
解决方案亮点
1)完备的解决方案:满足智慧交通系统建设需求,实现与现有交通系统便捷融合,并全面降低交通运营者的运维成本。
Ø “云计算”+“视频监控”+“车联网”,实现精确感知、畅通信息、智慧调度; Ø TD-LTE无线承载和GoTa专用调度系统,安全承载、高效服务;
Ø 智能、开放、高效、安全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实现全方位交通信息应用共享挖掘; Ø 通过云平台海量信息收集存储能力,建立数据仓库,根据数据挖掘模型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业务仿真,提供决策参考。
2)快速研发交付,端到端顾问式服务:依托强大的研发团队,丰富的行业经验,实现物联网行业端到端的产品及方案交付,成功打造诸多交钥匙工程,得到用户极大认可。3)高效的售后服务机制:遍布全球的售后服务网络,保障客户实时、方便、快捷地享受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持服务,以及稳定可靠的售后保障。客户利益
对城市的产业拉动,增加营收: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网的通过能力,提高城市机动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智能交通平台的搭建帮助拉动城市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围绕城市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创新项目、引进并重点高新产业,帮助政府增加产业营收。
便民的交通信息服务:方便市民获取实时交通信息,出行者可进行实时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的选择,交通管理部门可自动进行合理的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
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将城市中人、车、路、环境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满足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和谐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需求,有利塑造宜居的城市品牌形象,吸引并留住高新技术人才,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4、市民一卡通,点亮智慧城市新生活
随手一扫,购物、点餐、医疗、公交全搞定,智慧城市市民一卡通就是这样的便捷。如同智慧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碰触精灵,see it,tap it,它会带你找到智慧生活的梦幻世界。
市民一卡通,是点亮智慧城市新生活的火花。中兴市民一卡通,将把我们带入智慧生活的梦幻世界。
专题出处:企业网D1net
随着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怎样确保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怎样给从事计算机操作的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个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计算机设备不同于其它的机器设备,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对运行环境有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大、中、小型计算机都要求安装信息在一个专用的机房里。机房环境除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对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供电电源的质量(电压、频率和稳定性等)、接地地线、电磁场和振动等项的技术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在机房中工作人员对照明度、空气的新鲜度和流动速度、噪声的要求。计算机属于贵重精密设备,它用于重要部门时,又属于关键和脆弱的工作中心。因此,它又常常是安全保卫的重点。机房对消防、安全保密也有较高的要求。我们在设计、施工及验收中严格执行以下规范:
中国证监会“证券经营机构营业部信息系统技术管理规范” “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证券经营机构信息系统技术管理规范》
《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与管理》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章制范》
《证券经营机构信息系统技术管理规范》
1.1 机房工程内容 依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等国家标准,机房工程可分为机房总体设计,机房装修,机房屏蔽,机房供配电,机房空调,机房消防,机房环境监控,机房网络布线及机房机柜系统等规划,其中:
机房总体设计 就是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建筑结构,对机房各功能区的整体规划。机房装修 包括机房内天花、地板、墙面、隔断、门窗等。必须既要考虑天花板、墙面、地面的美观,也要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屏蔽、防尘和防静电等功能。
机房屏蔽 包括机房屏蔽壳体工程,电源、信号的滤波等。屏蔽是控制电磁干扰、防止信息泄漏的重要措施。
机房供配电 包括供配电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照明工程、防雷系统、接地系统等。主要为人员和设备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用电条件。
机房空调 包括机房精密空调、新风和排风系统,为机房内的工作人员和设备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机房消防 包括消防报警系统和气体消防系统,保证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及时报警,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机房集中监控为集成机房所有智能系统,达到统一集中监控和管理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系统内容:供配电监控、UPS监控、精密空调监控、温湿度监控、视频监控、门禁系统、消防监控、防漏监控等。1.2 机房总体设计方案
1.2.1 机房位置的初步定位
计算机网络机房必须满足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度、电磁场强度、电源质量、噪音、照明、振动、防火、防盗、防雷、屏蔽和接地等要求。则必须为计算机网络系统寻求和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延长机器寿命,以及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并满足其各项要求的合适的场地。下面结合国家规范及现场实际情况,对机房工程建设中所涉及到的总体设计具体参考以下几点:
满足 ‘五避’的要求,远离容易引起水渗漏的区域,主要是注意周围没有水管,以防水管破裂,而水淹机房和UPS房;远离主变、配电间,避免主干电力电缆穿越的场所; 房屋结构稳定、房型 规则且容易分割; 离数据信息点密集区域较近;
相对安全、易于管理的区域;
避免选择建筑物顶楼、地下室、四面角落等易漏雨、渗水和易遭雷击的单元作计算机机房;
机房位置应在建筑物避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
满足《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和《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当以上条件不能满足时,应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机房选址的要求; 各功能区的位置、信息点的分布;
组网的难易程度、日后维护的方便度; 成本的高低。
1.2.2 设计思想
我公司根据本机房的设计要求和主要设备的功能,机房布局构思简述如下:
考虑建筑结构和承重能力,合理设计。
主机房应保持24小时恒温恒湿环境,建议采用精密空调,采用标准机组的精密空调,模块化结构,并可利用架空地板作为送风静压箱。
建议对机房做屏蔽处理以减少机房信息泄露和外界对机房的干扰。
防止传导雷、感应雷、开关过电压对机房的危害。通过公共接地或独立接地把雷电迅速泄向大地,保护机房精密仪器、通讯等设备。 按功能进行分区:
1)机房区(普通设备区):空间面积约XX㎡,主要用于放置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等所有设备均放置于机柜或机架上。
2)屏蔽室(核心设备区):空间面积约XX㎡,主要用于放置核心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等所有设备均放置于机柜或机架上。
3)配电间:空间面积约XX㎡,主要用于放置配电柜、UPS、电池等设备。4)操作室:空间面积约XX㎡,主要用于网络中心值班人员办公,日常数据维护。5)气瓶消防间:空间面积约XX㎡,主要用于放置消防气瓶。
第2章 机房装修工程 2.1 机房装修方案
公司根据多年来机房建设的经验和在数十个公司成功的机房案例,提出以下机房装修的基本要求及机房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房的室内装修工程施工验收主要包括吊顶、隔断墙、门、窗、墙壁装修、地面、活动地板的施工验收及其他室内作业。 室内装修作业符合《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面及楼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在施工时应保证现场、材料和设备的清洁。隐蔽工程(如地板下、吊顶上、隔断墙、夹层内)在封口前必须先除尘、清洁处理,暗处表层应能保持长期不起尘、不起皮和不龟裂。 机房所有管线穿墙处的裁口必须做防尘处理,然后对缝隙必须用密封材料填堵。在裱糊、粘接贴面及进行其他涂复施工时,其环境条件应符合材料说明书的规定。
装修材料应尽量选择无毒、无刺激性的材料,尽量选择难燃、阻燃材料,否则应尽可能涂防火涂料。2.2 地板工程
机房内防静电地板采用无边防静电地板,地板具备良好的抗静电性能、承载力高、不易变形、表面平整光滑、颜色协调一致;按国家防火标准建设并经过严格的防火性能测试,效果良好。横梁和自身高度可调的、稳固的下部支承系统,高度按照机房需要架空高度选择。无边防静电地板位置距找平地面不小于300毫米高度,中心机房地面装修情况表如下:
主机房(约XX平方米),地面防潮、防尘+保温棉(厚度不小于20毫米)+架空抗静电地板;
屏蔽室(约XX平方米),地面防潮、防尘+保温棉(厚度不小于20毫米)+架空抗静电地板;
配电间(约XX平方米),地面防潮、防尘+保温棉(厚度不小于20毫米)+架空抗静电地板;
监控操作间(约XX平方米),地面防潮、防尘+架空抗静电地板; 地板安装工程施工工序:
1)机房区需重新架设防静电地板的区域地面首先必须进行基层清理(防潮和防尘处理); 2)地面贴福乐斯保温棉;
3)确定地板安装起始点,找出X-Y方向基准线位置,按此基准找出X-Y方向地板铺设的模块数。在铺设过程中,随时测量地板的平整度、水平度,大面的平整度。
4)组装地板附件,将横梁连接起来,形成网格。铺上地板后,随时调整地板,检查地板质量。
5)机房地板沿墙收边处理。
6)机房大门入口铝合金斜坡台阶及收边处理。
2.3 天花工程
我们结合几年的机房装修的专业经验。本设计具有质轻、防火、防潮、吸音、防尘等性能,配合防眩光灯盘不会产生眩光。天花板的制作中会注意到以下问题:
机房天花板表面应平整,不得起尘、变色和腐蚀;其边缘应整齐、无翘曲,封边处理后不得脱胶;填充顶棚的保温、隔音材料应平整、干燥,并做包缝处理。
按设计及安装位置严格放线。吊顶及马道应坚固、平直,并有可靠的防锈涂层。金属连接件、铆固件除锈后,应涂两遍防锈漆。
天花板上的灯具、各种风口、火灾探测器底座及灭火喷嘴等应定准位置,整齐划一,并与龙骨和吊顶紧密配合安装。从表面看应布局合理、美观、不显凌乱。
活动式天花板的安装必须牢固、下表面平整、接缝紧密平直、靠墙、柱处按实际尺寸裁板镶补。根据天花板材质作相应的封边处理。
安装过程中随时擦拭顶板表面,并及时清楚顶板内的余料和杂物,做到上不留余物,下不留污迹。
2.4 墙面工程
机房墙体基层处理(防尘、防潮处理)。
机房的所有导电金属部分必须接机房等电位地。
参考采用格满林(COMANY)SW可拆卸式钢板隔间墙(彩钢板)
结构:由里外两层所构成,表面钢板,内衬材料为石膏板,再辅以天轨、地轨、龙骨、五金配件等组成。
作为单面隔墙使用:
产品种类:单面板、单面吸音板、木纹钢板(ECO COAT钢板)。
产品规格:厚度为13MM,0.6的钢板加12MM的石膏板。宽度为900~1200MM,高度最高为3000MM 优点:防火阻燃、抗震、遮音、抗静电、断热、环保、墙板,中间层中空,可轻松进行配线、配管工程。墙体采取工场生产、现场安装等先进施工方法,不用二次装修,尽力抑制对环境的损害,美观实用,便于保养和修理。
1、钢板表面喷涂立邦专业涂层,颜色可有几千种变化。
2、卷材需经过平整加工后才能使用,钢板表面光洁平整,保证成品垂直误差小于2MM。
3、由日本进口的SGCC钢板,抗锈能力强、耐候性好。(也可以选用国产的镀锌钢板。)
4、附有12MM德国可耐福石膏板,平整度、强度、白度、防火隔音性能好,性能稳定。
5、墙体中空,可达33MM,可以轻松安排管线,即使焊接也有余。附有12MM德国可耐福石膏板
6、整体结构稳定性强,可充分吸收冲击能量,抗震性好。
7、墙板经过抗冲击实验,50KG重物冲击结构不损坏,抗冲击性能强。
8、产品环保,可回收再利用,没有不良废弃物。
9、结构设计为可拆卸式,拆装速度快安装方便,可反复拆卸拼装使用,二次装修成本低。
10、采用龙骨与板摩擦固定,板的端部不受力,板面不会因重力变形,在已有项目中单面墙的高度可以高达13米。
使途:机房单面墙板、电梯间饰面板、公共场所饰面板的空间分隔。
格满林彩钢板主要有以下几种优点:
1. 原料采用上海宝钢热熔镀锌钢板,内附附有12MM德国可耐福石膏板平整度、强度、白度、防火隔音性能好,性能稳定。
2. 采用高速雾状静电喷涂,2次涂妆,采用和丰田汽车一样的涂妆生产线,国内唯一。保证了产品无色差,美观。
3. 格满林彩钢板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了国家消防认证和绿色建材认证的彩钢板生产企业,而且进入了中国国家政府采购网。
2.5 门窗工程
机房门采用单开钢制防火门;门框、窗框、隔断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平整,其间隙用非腐蚀性材料密封。
门扇、窗扇应平整、接缝严密、安装牢固、开闭自如、推拉灵活。 施工过程中对门窗及隔断墙的装饰面应采取保护措施。
安装玻璃的槽口应清洁,下槽口应补垫软性材料。玻璃与扣条之间按设计要求填塞弹性密封材料,应牢固严密。第3章 机房供配电工程 3.1 设计总则
3.1.1 系统设计概述 计算机设备供配电系统提供电源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计算机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机房内有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其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整个公司的正常运作,在本设计中充分考虑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应留有以后扩容的需要。3.1.2 系统设计原则
根据现行国家规范和业主招标文件的要求,我们在对贵机房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中遵循以下的原则:
实用及方便性:突出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给办公人员、给管理者以方便。可靠性及安全性:采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设备和元器件,为贵公司业务的开展提供保证 扩展性及灵活性:系统留有备用容量,具有可扩充性,以便将来扩展负荷的需要。经济性:充分考虑性价比,使现阶段的投资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及保护。同时可以足够应付日后扩展发展的需要
3.1.3 设计依据
本系统设计是以贵机房招标文件的要求及所附图纸为基础,参照以下标准进行设计: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3-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94 通用用电设备设计规范 GB50055-9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设计规范 GBJ65-83 中国证券经营机构营业部信息系统技术管理规范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 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
3.2 供配电系统
本工程供配电具体由机房供配电和外区市电供配电组成,机房供配电包括:机房设备供电系统、机房动力设备(空调等)用电、备用供电系统组成,接线方式采用TN-S方式,供电线路采用集中式控制及分级式保护结构的布线系统。根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机房内其它电力负荷不得由计算机主机电源和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故应采用星形布线,将计算机设备用电与其它负荷分开。
3.2.1 负荷分级
3.2.1.1 机房供配电系统
本供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一类供电,即引入线由大楼市电配电箱和业主发电机双路电源经总配电间互投箱后引入计算机房配电柜,配电柜再分出几路分别供给从配电柜、UPS、照明和其他辅助用电等。
计算机机房的UPS供电重要设备和普通市电供电设备分为两个独立回路,其中UPS供电重要设备按设备总用电量的1.5倍进行预留,而普通市电供电设备按设备的实际要求供配即可。
3.2.2 机房配电柜
为整个机房配电系统中心,集中控制整个机房用电设备的配电供给,采用集中式控制,分区分级保护,结构化布线,从性价比考虑,配电柜的基本特性有:
柜内开关、仪表元件分层安装,可上下进出线,开关手柄外露,避免手动操作时触及箱内带电部位。仪表小门可方便开启,便于进出线安装施工及日常检修。表面处理用聚脂环氧树脂粉,经热聚合实现防腐面层
3.2.3 开关选型
配电柜、箱内开关全部采用施耐德低压开关;
配电柜主开关选用塑壳断路器系列,并配置分励开关,当在事故或火警时,能立该切断总电源;
在UPS出线侧设置法国朔高美手动切换开关,以保障当UPS大修或整机故障时与发电机做切换;
其它开关选用微型断路器NC100H及C65N系列,其中保洁插座采用漏电开关,漏电开关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断路器瞬时脱扣整定电流设为线路保护的5~10倍。3.2.4 线路选型及敷设
电线电缆全部采用阻燃系列(ZR-YJV,ZR-VV,ZR-BVR);从强电竖井引至机房配电柜的电缆采用ZR-YJV阻燃电缆,从配电柜引至空调的电缆采用ZR-VV阻燃电缆,从配电柜引至电脑插座采用ZR-BVR阻燃电线;
所有电缆、电线均敷设在线槽、镀锌金属线管内保护,照明回路分支支线采用BV3×2.5mm2,插座回路分支支线采用BV3×4mm2 ; 电线颜色区分: 火线:黄、绿、红; 零线:黑或蓝; 地线:黄绿色。
3.2.5 插座的选择与布置
机房内每个机柜下安装2个突破系列放松插座,每个机柜设40位突破系列PDU插座,保证数量,减少采用插线板所带来的断电危险。其余功能间根据需要布置适当的UPS和市电插座。
若面板布置在墙面上时,统一安装在离地0.3M的墙面,做到所有面板平行于地面,所有面板同一高度,横平竖直。
插座的容量根据接入设备的功率来定,并留有一定的冗余,为10A或16A。
所有面板插座采用知名品牌产品,UPS插座采用带边框彩色三孔插座,其它插座采用不带边框白色三孔插座,做到UPS供电插座与市电插座的区别。3.2.6 机房照明
机房内对照明的总要求是:光线柔和,适合人体的生理需要,不能因光源产生干扰而影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机房内照明的质量包括:合理的照度、眩光、光的颜色、光效阴影以及照明灯具产生的电磁波对计算机的干扰。
本机房照明使用松业的(600X1200mm)3X40W机房专用无眩光多隔栅灯盘,主机房照度达到400LUX,辅助间达到200LUX,故障照明达到60LUX。故障照明供电回路配有独立应急供电系统,当市电停止时自动转入应急供电系统。
第一阶段:
打造“绿色、科技、人文”全运会
主要内容:重点建设“十大工程”
实施时间: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8月全运会前
“十大工程”之1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工程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浑南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平台包括基础信息,即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四大库”和建筑物库及物联网库的建设;还包括时空信息承载平台、城市运营平台、云计算服务等相关内容的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将对智慧浑南的信息化项目统一的运维管理和服务提供支撑。
“十大工程”之2 智慧交通工程
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公交系统、电子车牌、LED路灯节能系统、电子围栏、智能停车场管理、智能泊车、车载智能终端等应用;服务于浑南新区交通、物流等方面的应用。其目标是改善交通治理、微交通循环,提升宜居城区出行便利指标。
“十大工程”之3 智慧安保工程
建设内容包括:城市公共安全防控系统、行政应急预警智慧系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室内定位、交通流量控制等。智慧安保项目先期服务于全运会,制定全运会期间信息服务保障的各种方案和预案,确保赛事的正常举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之后服务于浑南新区城市安全与保卫,通过完善无线宽带专网和应用,实现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高效管理。“十大工程”之4 智慧市政工程
建设市政设施监控管理平台,对道路、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市政设施进行实时状况监测,收集实时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利用技术提升城市功能。建立市政综合“十大工程”之5 智慧全运村工程
采用先进的物联网系统、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安保监控及防盗系统、智能卡系统、车库管理系统等,实现全运村的高效安全管理。建设全运村内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利用多种手段,提供运动员、官员、媒体、志愿人员等相关人员所需的公共信息,包括场馆、赛事、出行、生活信息等。
“十大工程”之6 智慧健康工程
将所有的医院信息、中医药行业信息、卫生局及医院等网站信息、卫生厅、体检中心的健
康档案等信息全部进行归类并展现给市民,由市民自主选择,制定个性化服务套餐,使每个市民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医生。
“十大工程”之7 智慧社区工程
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对社区安全、卫生、生活服务进行智慧管理提升;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采集居民的个人健康数据,及时有效管理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健康追踪。提供智能家居服务,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十大工程”之8 智慧城管工程
基于城市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利用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高速光纤宽带网络、物联网等信息和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GIS/3D/多媒体等高性能数字技术,积极探索城市智慧化的发展途径,最终实现一个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全过程监控督办、分析决策、视频监控、应急联动、联合指挥调度等多位一体的智慧化、全覆盖、全流程的综合性城市管理系统。
“十大工程”之9 智慧政务工程
建立政府协同办公及公文交换系统,支撑政府办公业务流转,实现文件、信息、资料、报表等的交换。统筹政务门户网站建设,建立政府内部门户网站和对外服务网站群,实现信息服务和信息公开和信息交互。建立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
“十大工程”之10 智慧城市展示体验中心工程
以现有浑南新区规划馆为基础,扩展建设智慧城市展示体验中心,展示各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技术,描述未来智慧城市基本建成后的场景,让参观者能切身体验感受到智慧系统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
第二阶段:
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商”智慧新城
主要内容:建设“一个中心、四大工程”
实施时间:从2013年到2015年
“一个中心”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中心
将区城管局业务和区行政执法局业务合并,成立新的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业务管理队伍,将区内城管、交通、国土、环保、水利、公安、消防等各类执法队伍联合执法,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服务。
“四大工程”之1 云计算服务工程
云计算服务项目是智慧浑南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之一,主要提供应用即服务(SaaS层服务)、平台即服务(PaaS层服务)、数据即服务(DaaS层服务)、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层服务)。
“四大工程”之2 智慧信息服务工程
为城市各主体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对多源、多时期、多尺度信息进行收集,并集中整合处理,通过数据存储挖掘分析,利用多种终端模式,给公众企业等提供智慧的信息服务。“四大工程”之3 智慧楼宇服务工程
建设内容包括:楼宇对讲系统、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可视门铃系统、对讲门铃系统、楼宇对讲门建设、小区对讲系统建设、智慧家庭建设、智能家居建设、智慧物业建设等,从而提升楼宇智能化水平和居民生活便捷性。
“四大工程”之4 物联网产业服务工程
着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努力搭建物联网平台。促进信息传感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置、二维码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技术等产业发展,建立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服务新业务模式。
第三阶段:
建成沈阳经济区核心区
主要内容:通过产业升级、现代农业、文化创意、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民生发展“六大战略”,打造建设浑南新区“区域智慧信息中枢”的地位,创造健康浑南、生态浑南、幸福浑南。
实施时间:从2015年到2017年
现代商贸
打造具有国际特色现代商贸体系,以区主导产业的商贸服务需求为导向,提升区商业功能等级和服务水平,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金融保险、康体休闲等产业。
现代农业
对农业植入现代高科技技术,通过信息手段,推动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掌握农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程跟踪,保障农产品安全;打造农业旅游观光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文化创意
依托本地区已有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推动动漫、传媒、艺术创作等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创意建设。
智慧物流
建立物流商品交易平台,推动供应链一体化网上商业活动发展;基于物联网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智慧医疗
完善多级医疗体系,从社区医院到综合医院,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和
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科学研究会的统计, 2012年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90个试点所申报的重点工程项目中, 涉及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类的项目占比约63% (见图1) , 这也表明大量的地方政府自发性地认识到地下管线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智慧管线项目将成为各个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核心, 同时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平台。
2 地下管线建设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2011年11月,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指出: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重大地下管线事故每天平均5.6起, 每年仅开挖造成经济损失2000亿元。其中2013年11月22日, 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死亡62人, 直接损失7.5亿, 举国震惊。根据第三方统计, 截至2012年全国城市仅有36%进行地下管线普查, 大部分没有建立良好动态更新机制、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及监测预警系统。这些信息均表明当前城市地下基础设施, 尤其是地下管线建设和运营情况形势严峻, 已严重影响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度
3 地下管线建设管理问题的深度剖析
经过对多个城市的调研和不同历史阶段地下管网情况的梳理, 总结出最终导致地下管线事故不断的原因, 如图2所示。
在贯穿管线数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 除了因为地质灾害、防腐层腐蚀、自然老化等非人为因素之外, 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体制机制方面
这包括权属单位协调难度较大、施工流程监管不严、审批环节缺失等, 使得后续跨部门协调和数据更新机制都难以建立。虽然部分城市已建了地下管线综合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但大部分都未真正实现成果共享, 没有发挥应有的数据价值, 而是在普查、建库结束后就静止为“僵尸”数据库和系统。2012年, 据初步统计数据显示, 浙江省11个市中10个市已进行地下管线普查, 其中虽然有7市已向城建档案机构移交了管线的档案信息, 但10市中只有1市的城建档案机构提供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的对外利用和服务。
2) 数据资源获取、感知、监测、信息系统方面
燃气、自来水、井盖等设施各异, 难以监测和上传数据。存量管线探测, 增量的竣工测量较专业, 需借助专业测绘单位完成。已有的管线管理系统技术架构陈旧, 无法适应机构变化和流程调整, 没有兼顾移动应用、位置服务的需求。地下空间管理是典型的三维地理信息应用, 传统管线管理模式用户体验较差, 操作繁杂, 更新模式单一。
4 优化体制机制是智慧管线的重要保障
体制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无论是建委的档案馆还是规划局的下属事业单位, 都难以协调和统筹各类权属单位的数据资源, 难以制定城市级的数据普查和探测方案、数据共享方案、数据标准和共享服务标准等。
另外, 由于我国体制原因, 管线规划管理由城市规划部门负责, 建设的开工许可管理由城市建设部门负责, 建设中挖掘城市道路的行政许可管理由市政管理部门负责, 工程档案管理由城建档案部门负责。这也导致了在开挖和覆土两个核心环节监管缺失, 无法有效地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在流程中, 权属单位没有在开挖前查询和打印其工作区域的地图, 也没有在工程结束覆土后将数据更新到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中, 这使得数据共享和更新成为空谈。
在综合管线信息化管理中, 要使以管线信息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化, 突破职能割据;以服务管线相关单位为中心, 以管线信息流来组织管线相关单位的各个职能环节, 并突破层级限制和部门限制的组织结构扁平化, 建立上下统一的业务信息系统和中心数据库。更为专业、连贯和高效地行使具体职能, 如图3所示, 可在管线相关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时, 需要提供地下管线现状图。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借助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查询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 打印出图后获取工程许可证, 在工程作业完毕后, 需要请有测绘资质的专人来负责竣工测量和信息汇交, 该步骤完成后政府才给予验收合格证等相关批文;同时, 政府安排专人完成地下管线数据的更新工作。
5 监测预警系统是智慧管线的发展重点
地下管网监控环境中, 绝大部分不具备可见光, 并且大量信息无法通过监视器获得, 例如有害气体浓度、液体的温度等。所以配置专业化的地下管网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将提高地下管网安全运营水平, 为市政和权属单位提供维修或翻新的基础数据, 政府和权属单位进而快速决策, 对有安全隐患的管线或基础设施进行修缮或重建, 降低安全风险。如图4所示, 在借助各类物联网传感器的基础上, 借助4G及专业的通信手段, 将异构的传感信息技术发送运营中心。
6 三维GIS是智慧管线的核心基础平台
地下管线有天然的三维空间特性, 黄岛事故就是因为中国石化集团没有及时获知到输油管网下面的排水沟渠的状况, 才导致了后来悲剧的发生。传统的地下管线二维GIS系统难以实现上述需求, 难以直观了解地下基础设施空间关系。近年来, 随着专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VR技术的发展, 使得地下管线的三维可视和数字可控成为可能, 逐步向着“规划标准化、建设可视化、运营自动化、管理体系化”方向发展。在整个项目规划、建设和实施过程中, 均可全程采用三维建模、三维GIS的方式整合和管理数据, 如图6所示。
运用三维地理信息技术, 将设计图纸转化为三维模型;再通过先进的测量技术将现场环境和工程实体数据转化为实体三维模型, 实现实体模型与设计模型的实时对比, 及时了解建设过程中的实时信息, 对整个建设阶段进行可视化的管理。一旦地下管线普查和数据采集完成后, 所有的数据均要按照住建部的最新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61-2003) 进行, 掌握埋深等信息, 确保数据质量和规格, 为后续三维GIS系统应用奠定基础。
7 运营模式是智慧管线健康发展的基础
2013年, 国家倡导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等方式, 吸引民间资本。目前, 大量的地下管网运营机构几乎全是政府下属事业单位及关联企业, 政府直接对地下综合管网的运营进行管理, 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三位一体, 满足社会整体利益, 而没有考虑采用特许经营管理模式 (BOTPPP) 吸纳民营资本。由于地下管网建设、运营和投资巨大, 智慧管线系统的运维涉及到民生、城市安全, 因此政府仍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弊端明显, 目前事业编制紧缺, 人手不够, 难以满足当前城镇化需求, 大量的日常数据更新、覆土测量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协助。
在这种背景下, 由民间机构入股, 与政府成立专业的实体。该实体获得政府授权、受政府监督, 并承担地下综合管网系统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 从而把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规划和协调能力与民营企业资金和管理效率结合在一起。
地方政府作为地下管网建设管理问题的责任主体, 应该建立相应的综合协调机构, 比如智慧管线领导小组 (见图6) , 办公室可设在建委或规划局, 具体的运营机构可以设立在建委档案馆或规划局信息中心, 运营机构可以引入民营资本合作, 安排专人负责与不同的权属单位对接和服务工作, 确保数据及时入库和更新。
8 智慧管线建设总体技术框架
通过我国地下管网建设管理现状的调研和思考, 结合当前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站在政府和各个管线权属单位角度, 我们提出了的一个智慧管线的初步定义, 那就是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地下管线及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战略需求, 围绕机制体制优化, 创新运营模式等核心议题,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物联网、地下综合管网基础数据库和各类应用系统等技术成果, 使地下管线从规划建设、安全运营维护、应用管理、数据信息长效更新、共享服务等全生命过程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高效管理, 真正实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
在具体实践和应用过程中, 提炼和总结出的总体技术架构如图7所示。
管网体系结构包括:数据普查、建库, 综合数据库建立, 满足政府需求的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和满足不同权属单位的专业管线信息系统。其中政府部门的用户包括规划、建设、城管、应急办等多个部门, 权属单位包括供水、燃气、电信企业等。目前, 各个权属单位的专业地下管线系统已开始应用多年, 专业性强, 不同的管线材质需要不同的传感器来感知压力、温度和各种状态。
城市综合管线数据库实现对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热力、工业管道等管线的空间坐标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 数据库包含管线的走向、性质、规格、材质、埋设时间、权属单位等属性数据。
“智慧城市建设应有序有侧重,智慧城市的“智慧”首先要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将民生作为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作者梳理了智慧城市建设与民生诉求的内在关联,提出了立足民生的理念,对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见解。”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人文与自然的复合系统,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要素高度密集的地理综合体。为了应对地球环境和城市环境的变化,建设新型城市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要求,而这正是智慧城市产生的重要背景。因为,随着气候的变化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与集中,资源枯竭和城市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生存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当前人口增长与资源枯竭正是影响当前城市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的等新兴城市,今后的人口数量将继续呈现出大幅上升的势头。
随着人口数量的迅速上升和经济活动的发展,资源的消耗量必将成倍增加,从而导致以石化燃料为主的天然资源过早枯竭。此外由于水资源不足,地区间水资源供需失衡问题非常突出,如何确保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用水和卫生设施也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些议题已经成为国际共同关注的城市建设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以便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创新城市发展路径,实现城市能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生活的同时,还能实现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解决目前人口向城市集中不断加剧导致的诸如大气污染、水供给、能源供应、交通拥堵、垃圾处理等问题,以进一步提升和重新认识城市发展中必须更加重视“智慧城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深度挖掘民生需求
建设新型城市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因素,要考虑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共存,更要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这就是因为人类生活的改变使智慧城市产生的重要背景。创造新环境也同样是人们对新型城市建设提出的要求之一,例如符合大众价值观的城市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全球购物的电子商务和网络商店、关系着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各类送货上门服务、全天候提供影像资源的视频门户等需求就是其中鲜活的实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广大市民更加渴求随时随地地可以享受到各类政务服务、商务服务或其他形式的信息服务带来的便捷体验。这些服务都要从广大市民的角度出发加以挖掘和提炼,所以,从市民的角度出发挖掘、整理和汇总更加翔实的服务内容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需求之一。
例如智慧交通常常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如何依托信息化手段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城市交通方式将会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们对创建新型城市提出的必然要求。智慧城市必须以民生为根本目标,结合服务市民生活,为市民提供恰到好处的宜业宜居生活。
“智慧城市”建设要切实抓好重点民生领域应用
智慧城市要通过网络化信息共享,建成以智慧化为根本特征的政务、行业、社会、经济等领域运营、管理与服务模式的信息体系,逐步实现为民服务的创新平台。所以在智慧城市要重点在智慧民生领域抓好重点专项应用,适应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通过改进政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建立智慧化的政府服务。例如如何使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深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面快捷,丰富多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至关重要,通过智慧教育建设,综合动态地组织、管理、协调城市的各类教育和科技资源,实现网络教育的远程化、个性化、自助化以及教育与科技服务的公益化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加快社会公众的知识更新速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就是智慧城市必须推进的重点任务之一。
再如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紧张状况,除加速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网络功能、合理进行交通组织规划外,利用信息化加速交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建设,实施公安交通指挥控制系统建设,是改善城市道路交通面貌的必由之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智慧城市的细胞和基础在基层,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关注智慧社区即社区的信息化。在住宅小区内以城域宽带信息网为基础,建设社区服务网络,主要包括宽带网络服务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和物业管理自动化系统。同时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更加关注实现社会公众社会保障的信息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促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再就业培训、安置等社会事务的现代化管理和便民服务,提高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与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善服务品质。
“智慧城市”建设在推进重点民生领域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认真贯彻建设智慧城市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好民生领域信息化的推进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应当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抓好统筹规划、管理、组织、协调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支持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和财政部门要逐步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教育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金融部门要重点支持有发展前途经济效益好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智慧城市建设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不断消化、吸收、运用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跟踪、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始终保持高起点、高标准。要结合工作实践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实施滚动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创新机制以支持智慧民生信息化系统的的持续运行。
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作用。智慧城市建设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但是,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制定有关法规和规章,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企分开,鼓励竞争,反对垄断,为信息化发展逐步创造一个完善的环境。
市场机制的作用要发挥好。在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方面,对基础性、公益性的建设项目主要由政府投资;对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积极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各种经济杠杆,调动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抓紧组织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在行政强力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同时,发挥政府的带动、示范作用,切实做好智慧政府的各项应用系统的建设,同时,推进企业信息化,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增加市场竞争力。
总之,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建设,或者多个项目的叠加,而是以城市和谐繁荣、民生幸福为目标的一次系统思考和实践。
【智慧城市机房建设方案】推荐阅读:
街道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11-01
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12-11
智慧城市建设06-08
智慧城市规划建设10-12
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10-11
智慧城市工作方案汇报10-22
智慧城市平台解决方案06-01
智慧城市总体解决方案06-21
智慧城市供热节能06-26
银川智慧城市分析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