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调查报告(3篇集合)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化产业调查报告(3篇集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1

近期,我们在淄博辖内选择“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五类文化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就淄博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产业融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尽管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在把文化产业和文化类项目列为信贷重点扶持的对象,金融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仍有许多融资难题亟需破解。现将有关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融资情况

1.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2013年,淄博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占全市GDP的4.37%。文化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从业人员20余万人。全市文化产业结构布局日趋合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印刷发行、文化艺术、网络传媒、机制纸及纸板制造、手工纸制造和工艺品及收藏品销售等重点行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初步形成了主业突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以齐文化发祥地、世界足球发源地、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故里而闻名于世,被誉为“齐国故都、聊斋故里、陶瓷名称、足球故乡”,全市依据特色文化资源和优势的产业空间布局呈现区域化、地域化发展态势,形成了齐文化、聊斋文化、陶琉文化、商埠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新型格局。

2.地方政府相关政策

为发展文化产业,淄博市提出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打造品牌,优化机制,扩大影响,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文化企业抓点、行业文化企业抓线、区县文化企业抓面”的工作方法,从机制保障方面率先突破。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累计达到35家,基本涵盖了发展文化产业所涉及的部门、单位。组建了规格较高的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办公室,牵头抓实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搭桥铺路,创造最好的条件和环境。

抢抓以文化兴市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举措。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淄博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文化品牌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做大做强60家文化企业的意见》等多个促进文化强市建设的政策措施及专项规划、意见等,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决策依据和环境保障。

大力实施“231战略”:“两带动”,即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和文化品牌带动战略;“三推进”,即推进现代印刷发行物流基地、工艺美术和文博基地、创意会展基地建设;“一提升”,全面提升我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为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淄博市专门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财政每年统筹安排3000万元,采取贴息、奖励、资助等形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对每年在全市选出的30个符合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由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以入股、贴息、奖励等多种形式予以多方面、大力度的扶持。

3.金融支持地方文化产业状况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金融在支持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中仍担当着重要的资金供给者角色。至2014年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对文化、体育及娱乐业贷款余额76亿元。从金融服务方式看,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服务范围已从办理一般结算、信贷业务等传统业务,扩展到包括结算与现金管理、信用卡、电子银行、票据、企业年金管理、各类表外融资业务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

二、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选取代表性企业15家,其中出版发行版权服务类企业5家;文化艺术服务企业5家;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类企业4家;网络文化服务企业1家。

2.问卷调查所反映出的情况和问题

(1)融资渠道狭窄,政府投入不足,银行信贷占比高。从融资渠道看,文化产业融资仍集中表现为借贷融资,以银行信贷为主,融资单一化明显。

(2)文化产业信贷融资状况。调查显示,样本企业放贷主体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从投放主体类别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是地方商业银行占比最大,约占全部文化产业贷款余额的 %左右,其次为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从投资情况看,当前区域文化产业投资主要集中于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贷款中的绝大部分为文化产业基础设施贷款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文化产业基础设施贷款多集中在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如淄博桓台县文体中心、马踏湖景区两个项目,贷款余额达4.3亿元。对文化企事业单位的贷款中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占比大,如淄博鸿杰印务有限公司,目前为其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共有9家,其中包括济南华夏、深发展等异地金融机构。2013年6月末企业贷款余额达1.9亿元,其中约1.3亿元用于其投资总额6亿元、占地面积300余亩的高档精品包装印刷项目的主要配套生产线建设;票据、信用证融资金额1.3亿元。相比较而言,广播影视、报刊传媒等行业、以及文化产业流动资金贷款占比较低。

三、文化产业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企业的“资产轻型化”直接制约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持续投入。调查结果表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障碍和问题。从文化企业方面看,普遍具有“资产轻型化”特征,有形资产较少,商誉、声望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难以评估,盈利能力和销售预期受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同时,文化产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化程度低,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文化产业中拥有优质产业资源的客户以事业体制为主,行业可开发客户数量较少。另外,文化企业大多数由文化人创办和经营,缺乏经营管理和资金融通的专业知识,尚未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盈利模式不清晰。这都导致其资金需求与金融信贷资金供给难以有效对接。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2

近几年来,赵寨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强镇”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以挖掘历史文化、繁荣旅游文化、发展新兴文化等为重点,全面加快赵寨子镇建设“文化乡镇”“旅游新镇”的步伐,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一、赵寨子镇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赵寨子镇位于山东省西部,是高唐县南大门,是全国著名的“中国平板精密机械装备产业之乡”“部级生态乡镇”和“省级文明乡镇”。全镇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有51个自然村,总人口3.4万余人。

赵寨子镇地处济南、聊城、德州三个大中城市构成的“金三角”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北距青银高速公路入口8公里,东距济南国际机场100公里,南到京九铁路聊城站38公里,省道316线与省道322线(高临路)交汇于赵寨子镇境内,辖区内村村通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该镇文化底蕴深厚,有报恩寺、陈都督墓、千年古树等人文景观,还有炉头古酒、“蒋沙窝”西瓜、赵寨子肉饼和羊肉串等特色食品。随着“农家采摘”“乡村一日游”的发展,赵寨子镇逐步成为一个集兴业、康居、美食、休闲于一身的乡村都市。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赵寨子镇高标准、规范化综合文化站于200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配备文化站站长1名,文化专干2名。站内有排练大厅、民乐室、图书阅览室、非遗展厅、多媒体活动室等。室内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配套设施齐全,室外广场面积1000多平方米。它的建成既改善了赵寨子镇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又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了丰富农民文化娱乐生活,在上级部门的扶持下,文化大院、文体广场、农家书屋等稳步推进。全镇已有49个文化大院、45个文体广场和18个定点农家书屋,设备齐全,发展村级文体组织51个,培养文体活动爱好者近2000人,同时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在赵寨子镇中学建立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二)文化产业逐步壮大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赵寨子镇逐步形成了印刷业、书画业、文化用品销售也、文化旅游业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集群。这既提高了全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又在促进赵寨子镇社会发展、经济进步、扩大就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截止2016年,全镇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57家,从业人员20余人。其中镇书画协会1个,会员10人,主要包括退休干部、退休老师以及书画爱好者;书画院1家,从事书画装裱和书画培训,每年办3期书画培训班,每期招生20人。镇驻地网络文化服务1家,文化用品销售3家,全镇51个村每村有1家便民超市,包含文化用品销售。

二、赵寨子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赵寨子镇党委、政府紧抓文化发展机遇,主动迎接挑穑以建设“党建文化小镇,平板产业之乡”为目标,把赵寨子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和谐有序的高唐文化特色乡镇。

(一)继续完善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借综合文化站新址启用之东风,全镇各村全部完成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加大村文化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夯实赵寨子镇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争取上级支持,吸纳社会资金,力争新建一个适合市场发展要求的文化场所。

(二)以党建、美食文化和乡村旅游为牵引,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完善乡村旅游规划,以乡村旅游业吸引社会资源。构建森林小镇、党建小镇等,发展乡村旅游业。对接高唐文化强县的发展举措,使赵寨子镇美酒、美食和文化融为一体,相得益彰。重点开发好党建一条街、王辛孔繁森驻村历史、蒋沙窝西瓜等优势资源,将赵寨子镇建设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文化、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开发旅游资源,引领饮食、商贸、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

(三)加强娱乐文化业监管

加大对KTV、游艺、培训班等娱乐文化业的引导力度,打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娱乐服务品牌。

(四)做强非遗产业经济

以赵寨子镇倪堂“落子舞”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契机,加大非遗项目挖掘力度,建立保护、传承与开发基地,做大、做强非遗产业经济,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三、赵寨子镇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

结合当前镇文化产业的现况看,其发展不充分,特别是社会化产业规模少、程度低,需要大幅度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范围和效益。阻碍全镇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发展文化产业缺乏认识

发展文化产业拥有美好前景,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对这一点缺乏认识。思想依旧落后,缺乏产业意识,存在靠、等、要观念,太怕困难和风险。因此,不注意、不主动发展文化产业。

(二)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仍然缺乏

由于缺少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资金,而且无法靠自身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三)文化产业创业、管理及文艺人才匮乏

赵寨子镇缺少专业地文化产业创业、管理及文艺人才,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底下。目前,镇文化市场存在文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能力差、缺乏文化专业人才等现象。

(四)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赵寨子镇文化底蕴深厚,村风朴素,还拥有省级非遗落子舞。但是,没有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包装,未挖掘出文化内涵,未体现出文化商品、人文景观和艺术表演的价值。

四、赵寨子镇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1)文化部门要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开发文化产业的领导水平。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会议和文件精神,认识到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发展,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2)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强化招商引资。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办企环境,加强服务,鼓励、吸引从事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企业进入赵寨子镇。另一方面加强政府投入。镇财政不仅要向上级财政提出资金支持,而且自身要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

(3)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特色文化。研究赵寨子镇历史文化,挖掘、发展该镇特色的文化产业,如省级非遗落子舞。赵寨子镇可以从高效保护、科学利用、开发特色三个方面下工夫,把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山东省高唐县赵寨子镇人民政府)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3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年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县政协组织调研组于今年5—6月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初步形成了种类较多、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主要是文化旅游业、传媒业、图书发行业、体彩业、演艺娱乐业、网络服务业等主导产业。我县有各类性质的文化体育经营单位372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经营收入5.24亿元。其中歌舞娱乐场所29个,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8个,书报刊经营单位7个,打字、复印印刷单位51个,台球经营点7个,电子游戏厅8个,演出团体35家,网吧经营单位30家,体育经销单位14家,文化体育俱乐部11个。国营、集体、个人共同开发文化市场的局面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县经济增长中正在崛起的一支新生力量。

2、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建设,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较好基础。

一是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始终把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二是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制定出台了《县文学艺术精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奖励办法》,设立奖励基金,用于鼓励文化文艺精品创作和艺术生产。通过挖掘整理,创作出《虎神部落》、《峡江号子》、《撒叶儿嗬》、《旗帜》、《纤夫魂》等一大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戏剧、小品、音乐、舞蹈、摄影作品。其中《撒叶儿嗬》获全国青歌赛原生态金奖;《美丽的溪》获年中央电视台旅游歌曲大赛金奖;《峡江号子》获全国华夏渔歌大赛银奖;春节联欢晚会连续六年荣获全省一等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县共获省级以上奖项180余项。围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整理编纂了《县民族文化从书》(一套六本)、《溪纤夫文化》,拍摄了反映纤夫文化的电视专题片《纤痕》等。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推进,全县有13个项目入选国家、省、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三是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对口支援机遇,争取资金近2000万元,建成县城宣传文化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民族文化公园,成为民族文化保护、发扬、传承的重要基地;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21660平方米的标准化体育场;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和设施设备维修项目被纳入国家和省补助建设范围;建立“农家书屋”近100个;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乡镇支中心12个;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

四是文化产业逐渐壮大。编制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我县的文化产业已形成了以传媒业、图书发行业、体彩业、演艺娱乐业、网络服务业、文化广告业为重点的产业群。全县从事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达6812人,文化产业产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

五是打造了纤夫文化旅游品牌。自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三届纤夫文化旅游节,全面展示了神奇秀美的山水风光和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原始古朴的土家歌舞、沧桑的纤夫号子成为节庆标志性符号,“、溪、纤夫、纤夫节”等名词为世人熟知,纤夫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日益提高。

六是培养了一批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出台相关政策,设立文化人才发展基金,多渠道培养文化人才。周龙然、沈安安、谭学聪、谭联杰、黄在秀等一批优秀文艺创作、经营管理和民间艺术人才脱颖而出,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总量不大,增长不快,集约化程度不高。从全县来看,文化产业结构散乱,产品单一,产业链短。每个行业的规模小,缺少大中型文体企业,主导产业不突出,技术层次低,科技含量少,竞争力不强。某些大众文化服务等行业十分薄弱。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年平均增长速度均低于同期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意识淡薄,经济效益低下,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发育迟缓,对外开放不够,社会资本未能大举进入文化领域,民营文化企业所占比重偏小。

三是对文化产业培育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市场活力未显现。从目前我县的情况来看,文化事业发展主要依靠县财政的支持,而整个文化市场发展仍处于粗放的状态,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总量少,规模小,质量差,缺乏能够举办不同类型文艺活动,同时又具有商贸等多功能的文艺演出场所。对文化产品的开发、舞台精品艺术的打造及文化人才的培养、激励等方面经费无保障,导致深入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困难重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建设文化大县、文化强县的基础优势和现实条件。下一步,我们建议在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硬实力”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建设,提升“软实力”。

一是实施文化传承与保护工程。继续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征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建立县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积极申报部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抓好重点保护区、保护单位、保护项目、传承人、艺术之乡等的申报、审核和命名工作。

二是实施文化精品工程。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依托本地民间文化资源,力争在坚持“三贴近”、高扬时代主旋律上出重彩,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知名文化品牌,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创作出一批在乃至全省、全国有影响的文化艺术精品,加快影视基地建设,支持红色世纪影视公司在太矾头打造影视城。

三是实施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工程。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州委、州政府实施的“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战略构想,坚持走“以文兴旅、以旅扬文”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路。深入挖掘纤夫文化内涵,打造纤夫文化品牌,同时深入挖掘土文化、寇准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支持撒尔嗬、堂戏、峡江纤夫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旅游市场,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增强景区的吸引力。

四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送戏下乡工程建设,巩固文化活动阵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是要完善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研究制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培养、选拔、管理机制;切实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同时,要尽力解决文体部门资金、人才缺乏的实际困难,适时出台《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一个全社会重视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跨国公司国际贸易论文下一篇:区域电商物流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