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2022-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完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探赜

摘 要:物理思维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高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内涵出发,分析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时遇到的困境,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教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最后给出一些用物理思维进行解题的实例,希望给诸多奋斗在教学一线的物理教师提供一些教学上的参考。

关键词:物理思维;解题能力;能力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改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时,总感觉有很大的难度,归根到底是没有形成物理思维。物理思维是物理学中的科学思维,是学生对客观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物理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和能动的反映。教师应该在物理教学中注重构建思维型课堂,从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出发开展教学活动,要注重创设物理思维情境,拓宽物理思维渠道,提供物理思维空间,宽容物理思维缺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高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内涵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脑接受、加工、存储和输出信息以指导人的行为的活动过程。思维属于一种智力活动,所谓智力活动是指人结合自身先天遗传的普通能力以及异于他人的特殊能力而进行的生活活动。每个人的智力活动都有一定的区别,而在观察、实验、记忆、思维、注意、想象等智力活动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思维处于核心地位。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均离不开思维,思维活动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数据的测量、实验现象的观察、结论的推导等活动,都是思维活动的范畴。一切学习与研究都以思维活动为基础,因此,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思维活动。

思维型课堂是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为目的,促进学生学科思维发展的课堂。如果说知识性课堂是讲知识,理解型课堂是讲问题,那么思维性课堂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评价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思维型课堂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思维活动情境的创设,注重开展对话教学、实验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物理思维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实现物理课程的学习目标。高中物理思维型课堂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有一定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具有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能力;二是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在现有的学习方法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三是具有一定的合作學习能力。教师在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置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物理思维型课堂的教学内容要有思考的力度,设置的物理问题要具有认知的宽度,思考的深度,利于学生理解物理学科的关键知识,利于学生运用探究方法进行深入学习。

二、培养学生物理思维时遇到的困境

1.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

大多数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学习物理知识时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合理的理解过程,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物理问题的解答上,难以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难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即便在课堂上已经学习过相似例题的解题方法,遇到相似的问题时,也往往不会触类旁通地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特别是一些情境分析题,极容易将思维比较僵化的学生引入解题的死胡同。

2.学生不会正确地分析问题

很多学生的分析能力较弱,对物理题设置的问题没有办法按照逻辑思维进行推导,往往运用和题目无关的知识点,摸不清问题的头绪。因此,无法对物理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答。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强,难以自如地用物理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策略

1.精心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改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强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三维目标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三个目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置,要精心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探究性实验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思维随时处于探究问题的兴奋状态。合理的问题情境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精神。学生通过对物理问题的探究,可以建构一定的物理知识体系,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而且通过探究性物理实验,可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中有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弹簧的形变现象是明显和直观的,教师操作这个实验可以很好地创设物理教学情境。但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只对实验注意事项进行提示,而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对于形变量的测量,有些学生提出“弹簧的自身重力对实验会产生什么影响”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学生做竖直状态、水平状态两种状态下弹簧自然长度的对比实验。通过两种状态下弹簧长度的测量,学生自主地解决提出的问题,物理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物理探究实验创设物理情境的教学案例。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拓宽知识视野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避免一堂课由教师讲到底,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引导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的兴趣是否能被激发,思维能否得到拓展,就看教师是否引导得当。要通过有效的引导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系列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主动地学习教材内容,积极思考与探究,而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就是物理思维形成的过程。

3.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和猜想能力

新课标对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质疑,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和猜想能力。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从已知推导未知,获取新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即使一些猜想是错误的也没有关系。教师可以设置对猜想进行实验论证的课程,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进行实验论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学生对摩擦力进行论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假设世界上不存在摩擦力,那么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动脑筋,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论证。

四、一些通过物理思维进行解题的实例

1.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又称系统思维,它认为整体是由各个局部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的,要求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整体思维法是以多个物体为研究对象,把不同部分看成一个整体,从而全局地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解题方法。这种解题方法注重从整体上对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把握,可以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变繁为简、变难为易。例如,如图所示(图略),水平地面上放置了质量为M的三角形大木块,质量为m1 和m2的两个小物体沿着大木块匀速下滑,求大木块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解题过程:采用整体思维法,利用平衡条件即可得到正确答案。因为m1、m2 均在M上匀速下滑,m1、m2 和M均处于平衡状态,整体所受合外力应为零。整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摩擦力大小为零。

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避免学生的思维僵化或者产生思维定式,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解题过程变得更加灵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有三块平行叠放而且厚度相同的木板,一颗子弹垂直向这三块木板射出,刚好能穿过第三块木板。已知子弹在三块木板受到的阻力相同,求子弹穿过三块木板用的时间比t1:t2:t3。解答过程:子弹在木板中运动时所受阻力相同,故子弹穿过三块木板的运动是匀减速运动。本题可以采用逆向思维进行解答,把子弹在木板中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成反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处理。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比,可得子弹穿过三块木板的时间之比。从本题不难看出,这道题目的解答如果从正面思维出发,具有较大的解题难度,但是换一种角度,从逆向思维出发,就很容易地对问题进行解答。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引导学生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获得新的思路,使问题简单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技能与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完善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和猜想能力。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物理事实出发进行抽象概括,拓展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已知推导未知,并将多元化思维用于解题过程中。物理思维对物理的解题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并形成体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物理思维对物理问题进行解答,注重提高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永顺.实现高中物理解题成功的“巧”意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2]王運兵.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学生解题能力培养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08).

[3]钱俊琦.解决物理问题的形象思维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

[4]董程程.高中生物理解题思维障碍与教学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5]徐修晓.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3(10).

[6]郑蔚青.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改进高中物理教学[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

[7]董鎔泽.高中生物理解题思维障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8]孙燕.培养高中生物理解题能力的三部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作者:刘东全

第2篇:完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途径探索

【摘要】 針对完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途径探索,本文主要从理解能力培养、推理能力培养、分析应用能力培养和实验能力培养五部分进行了探究。旨在本文研究帮助下,能够为学生物理思维解题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物理思维 学生解题 能力培养 途径构建

前言

物理作为理科教学中的重要学科构成要素,其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影响。与传统人文学科不同的是,在物理学习中需要具有完善的思维转换能力和丰富的抽象理解力。作为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要对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应用能力进行培养。科学的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解题能力已经成为现有学校教学工作实施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只有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解题能力,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成绩。本文针对完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途径探索,其意义在于以学生物理思维解题能力培养为基础,科学整合学生物理思维解题能力,对相关培养方法调整,以此提升学生自身物理学习成绩。

1. 学生物理思维提高对解题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当前我国学校教学改革工作实施和规划中,对物理教学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完善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教学,才能为学校物理教学工作实施提供保障,充分体现现有学校教学管理特色。尤其是在“十三五”学校教学改革工作规划中,对物理学习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当两种思维能力培养方式结合中,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为学生物理学习及就业规划奠定基础。

2 .当前物理学习中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中学生物理教学工作开展中,对于学生物理教学工作作出了科学的规划。以物理思维能力培养作为学生物理解题中的关键性培养方法是迎合当前学校物理教学改革工作实施和规划推进的一项学校教学方式。作为新时期物理教师,在对学生培养中,应该科学的分析物理教学体系,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式调整。但是由于在当前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工作重视起来,因而影响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对学生物理学习成绩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 完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途径构建

3.1 理解能力培养

理解能力指的是在物理学习思维能力培养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干内涵,从而在题干解析过程中寻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当前我国物理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需要以科学的训练方式为基础,对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工作分析,进而保障在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中,能够找到适合学生物理学习成绩提升的方式和方法。一般情况下,理解能力培养是在物理应用题分析中实施。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中,教师以应用题分析为基础,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理解题干中的知识,如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速度由20m/s减为5m/s,求10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和加速度。

3.2 推理能力培养

推理能力培养指的是在已知A条件和B条件后求C的过程能力培养。在物理教学中很多题目在设置中,都采用推理设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该具有较强的思维推理能力,这样才能通过思维推理能力分析,找到适合学生物理解题方式。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一《自由落体运动》习题讲述中,教师以“一只球从高处自由下落,下落0.5s时,一颗子弹从其正上方向下射击,要使球在下落1.8m时被击中,则子弹的发射初速度是多大?”为例,对学生推理能力分析,让学生首先,计算出球下落1.8所需的时间t。其次,得出子弹从发射到击中小球运动时间为t+0.5。最后,利用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然后推导子弹初速度,从而在推理过程中,让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3.3 分析应用能力培养

分析应用能力培养指的是学生在处理物理试题过程中,需要首先分析物理试题,明确题目的考察点,然后将整个考察中的知识点梳理出来,进而在明确考察知识点后开展学生知识点应用能力训练。很多时候在学生物理学习中对于试题的解题都存在思维能力的应用能力欠缺上。教师只有按照学生物理学习习惯,及时的将物理思维学习培养与学生教学工作结合,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自身学习质量,为学生物理解题思维培养工作实施奠定基础。

3.4 实验能力培养

物理作为一门动手性要求较强的学科,在物理学习中很多时候需要以物理实验分析为主进行相关问题解决。在新高考制度改革中,对学生物理学习思维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点考察中,将逐渐加大实验题占据比例。这是因为在学生物理实验题学习过程中能够全方位的考察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然后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考察。一般情况下,涉及到实验分析的物理知识点主要体现在力学、光学、电学三方面,而且实验考查多以创新实验形式出现。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个知识点对应的相关实验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这样才能确保在教学实践工作开展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物理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中,需要以科学的培养途径为基础。只有确保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中的方法和途径科学,这样才能为学生整体学习能力提升奠定基础。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后,将完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途径构建整合为以下几部分:理解能力培养、推理能力培养、分析应用能力培养和实验能力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张东旭,张迪.浅析高中物理提升一题多解能力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7,25(76):147-148.

[2]黄其添.精选巧问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J].求知导刊,2017,36(02):125-128.

[3]邓方邱.分析物理思维差因培养学生解答问题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7,25(11):125-128.

[4]刘成荣.提升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8,21(03):156-158.

作者:樊新乐

第3篇:浅谈如何加强解题思路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题教学是主要的教学部分,但是应用题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这无疑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再加上,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小学生知识积累有限,学习能力较弱,所以在很多时候很难理解应用题的解决方法,多是去死记硬背课本题目的解题思路,这也就造成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一直不佳,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好应用题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学以致用”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也是如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的道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从多各角度考虑问题,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率。

一、学会审题,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

(一)读题是前提

在进行应用题的学习时,学会读题是首要前提,学生要通过仔细的读题分析,进而得到解题的信息。在读题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关键的题目信息要着重的思考,对已知和未知的题目条件进行分析,特别是一些隐含的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读题”时不要急于求解,有些同学拿到题目立即写,往往不知所云;有些同学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是解题之大忌,也是解题中“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读题”过程中,边思索、边联想,弄清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现象和过程,正确还原各种模型,找准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二)“动手画一画”是方法

小学生的知识积累较少,在解答应用题时,“画一画”是最为常用,也是最为有效的解题方法,尤其是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此种方法更是有效。例如:在教学行程应用题时,对题目中出现的速度、时间、路程的情景、画一些必要的草图和变化的過程。找出题目的关键之处,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解题的突破口。运用“手画”方法画出草图,使学生在脑子里展示完整的物体运动过程,使之过程更为直观明了。

(三)“脑思”是关键

做到以上两点的同时要求学生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全面思考、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它们不会太难,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但教师要告诉学生切忌掉以轻心,洋洋自得。学生如果遇到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题型或一时无从下手的难题,千万不要认定自己一定做不出来。这时可采取一些巧妙的办法,例如,不妨先闭上眼睛,深呼吸几下,然后再集中全部精力攻克这道题等等。最不能有的思想就是,遇到一道难题,看了几眼,做不下去,就放弃了。遇到难题,从简单的方面考虑,将可以想到的步骤一步步清楚地写下来,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加强解题思路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应用题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含了加减法、乘除法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加减法知识的训练,让学生明确算理,明白为什么用加法而不用减法计算,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复杂应用题打下基础。高年级有些应用题的条件比较隐蔽,学生在解题时很难找到正确的思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大胆想象,从不同角度探索,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运用多种方法解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性解题思维能力,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

三、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应用题教学知识比较生涩难懂,再加上受小学生性格特点的影响,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理解。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可以利用自身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功能,将抽象的应用题知识,更加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采用故事、游戏、直观、演示设疑等激情引趣的方法,创设出一个个引人入胜“最佳心理状态”的情境,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

(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群体合作精神

现代化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构成的一种认知活动。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群体合作是重要的一环。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小学生成长尤为突出,当表现成功时,越激发再表现的欲望。因此,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生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其自由组合成小组形式学习,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以及组员们的主张和见解融为一体,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三)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还有一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教学资源丰富,容载量较大,教师就可在教学中,更好的将教学信息反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解决能力,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应用效率。上课时教师轻松,容易控制上课进程,教师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上,题型多样、趣味性强、由浅入深的基本训练题、目标达成题、能力拓展题、层层递进,达到了因材施教,适用个别化教学需要,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要想提高应用题的教学效率,还需要多创新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抽象知识,变的更为形象,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应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增强活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徽.如何学好小学数学应用题探究[J].现代阅读,2013,(11):188-189.

[2]支宝华.探究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2014(11):157-158.

作者:杨艾芹

第4篇:抓住题目训练,提高物理解题能力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熟能生巧,见多才能识广,在做题过程中,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摸清思路,提高能力,这是通向成功的必经桥梁,没有几百道题的练习保证,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具体做法有:

⑴注意查漏补缺,做好错题分析。查漏补缺是总复习阶段十分重要的工作。同学们可以在每章复习结束时,对本章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中的错误、疏漏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和订正,在错题本上分析每一个题目做错原因,并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感悟解题思路。从知识和应试心理两方面分析,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和能力缺陷及时补救。并在每次考试前翻阅,给自己提个醒。

⑵瞄准“中档题”。总复习阶段不是题做的越多越好,应该精选精练,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理综物理命题以中档题为主,因此目标应是瞄准中档题,真正吃透题中描写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感悟解题思路。个别尖子学生可以适当分一些精力研究近年高考卷中难度较高的压轴题,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⑶ 加强限时训练。经常见到有的同学平时很用功,做题一丝不苟,过程一步不落,题目也没少做,可到考试时连做过的题目都拿不了分,原因何在?就是平时做题不限时间,没有时间限制,精神很放松,可以翻参考书,可以今天想不通明天接着想。可在考试时,有时间限制,旁边摆个手表时刻提醒你,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就会忘了公式,用错了结论,甚至条件没看全,就急着去推导计算,那怎么能做对呢?建议平时做作业时也要在眼前摆个闹钟,加强限时训练。一道大计算题从读题到解出,只能用十几分钟。高三复习阶段这种训练很必要。⑷重视解题的规范化。因为这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①多看近年高考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的解题过程,体味图示、文字、公式在解题中的有机穿插和衔接。②自己在解题时严格要求。要设定题目中未给的物理量;应用物理定理、定律列物理方程等都要用文字说明列式依据。要把重要关系式写在一行中间突出位置,写成“诗歌”的格式。对于多过程、多状态的物理问题,尽量用图示或文字加以说明,使阅卷人一目了然;物理量必须有单位,必要时对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加以讨论等,一定要杜绝不良的公式推积式解题习惯。③要将题做完整。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平时练习都不能规范地将题解完整,在考试的紧张环境下怎能写规范。

第5篇:提高高中物理力学解题能力方法谈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力学解题贯穿整个过程,熟悉并掌握力学解题对提高解题能力至关重要。要把学生的解题过程看作是“获取信息、思维启动、思维逻辑、思维深化”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解题上,抓住“明确对象、弄清概念、运用规律、设疑点拨”四个方面。

一、认真审题,明确对象,联想图景,启动思维

力学习题有的给出了一个物体,有的给出了两个或多个相关联的物体;从物理过程看,有的给出了部分,有的给出了全部。认真审题就是要实现几个转换:

1.由个别向一般转换。所有的力学解题开始应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代入运算时统一用力学的国际单位制(SI制),解题结束应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2.研究对象的实体向物理图景转换。宏观物体(大到天体),有做匀速运动的,也有做变速运动的;有个体,也有相关联的群体。要对题目给定的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思维,形成一定条件下清晰的物理图景。有趣的物理图景能够促进学生的注意转移,情感与图景贴近,达到情境结合,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启动。

3.物理过程向物体的状态转化。在力学范畴内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转动)和非平衡状态,物体处于何种状态由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决定。

4.已知条件向解题目标转换。力学解题目标一般包括:画出研究对象的示意图,在图上进行受力分析(不能遗漏所受到的每一个力,也不能凭空增加力),物体在各个时刻的状态、位置、运用的物理规律、公式、要求的物理量等。

5.文字叙述向示意图形转换。在根据题意画出的图上标明受力情况(按重力、弹力、摩擦力顺序思考);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状态,也用符号标出。学生通过画图对物理图景有了直观了解,触景生情,增强了解题的信心。

二、弄清概念,策略认知,分配注意,发散思维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有严格的科学界定。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思维混乱,解题注意分配不合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强化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1.增强物理概念的物质意识。每引入一个力学概念,应充分利用实验或学生生活积累的已有经验,把物理概念建立在充实的物质基础上。

2.强化物理概念的界定意识。速度与加速度二者仅一字之差,都是力学中的重要物理量。一些认知策略较差的学生把速度与加速度归结在一个“光环”上,认为速度为零,加速度必为零。在这里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与运动状态变化快慢是速度与加速度的界定。速度和速率、功和功率、动能和动量、重量和质量等也是一字之差,它们的物理意义却不相同。功和能的单位相同,前者是过程量,后者是状态量,它们也有严格的界定。

三、运用规律,感知范围,网络信息,逻辑思维

中学力的概念主要有牛顿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一些能力中下的学生把物理规律成立的条件及适用范围置于思维盲区,需要对已建立的解题信息加以选择。

1.根据物理过程选择规律;2.从已知条件选择物理规律;3.从解题结果检验物理规律选择的合理性。

四、设疑开拓,点拨解惑,触类旁通,深化思维

课本上的力学习题是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从中获取了探求知识的方法,思维敏捷;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解题一旦受阻,思维停滞,需要点拨才能展开。可通过“设疑→点拨→探究→解惑”,让学生思维进入新的层次。

1.指导语点拨;2.资料点拨;3.情境点拨;4.交流点拨;5.一题多解点拨。

在力学解题中增强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必要条件。在力学解题全过程中有计划、有目标、由简到繁、循序渐近、反复多次地引导学生自己实践,是提高力学解题效益的充分条件,中学生力学习题难的心理障碍可以排除。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差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差班甚至不惜“漏题”,使他们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解颐笑语,有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智中见志的特点和功能;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第6篇: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解题能力

在近年的高中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有些学生课堂似乎能够听得懂,教材内容也能读得懂,可就是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总有不少试题不会解答,以致成绩难以提高。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应当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下功夫才能有效解决。

从教师方面看,应积极改进教学行为:

一、强化敬业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实现由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的转变,学校应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点强化这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增强其负责意识和工作热情,引导其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节课,吃透教情和学情,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应知”、“应会”目标的实现。

二、根据学生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度

同级、同班高中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教师要通过课堂、作业、测验、反馈和调查等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业基础和接受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使所有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做基础题,稳拿中档分。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适当提高优秀生的需要。

三、选择典型试题,突出课堂训练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新课改强调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讲授新知识后,应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例题向学生作解题示范,再由学生上讲台或在练习本上做同类试题,掌握解题的基本规律、方法和思路,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之程度。教师讲例题,要把重点放在试题分析和解题思维方法的构想上,使学生从中学会基本的方法和技能。

从学生方面看,应切实改进学习行为。

一、增强学习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一些同学缺乏必胜的信念,对自己要求不严,同学们一定要明确学习目的,充分认识高中阶段是每个同学学业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一切全在自己努力。只有下功夫,谁都能成功。从而增强信心,转变学习态度,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去学习。

二、抓住中心环节,课堂认真听讲

据调查,不少同学不会做题的原因,主要是对一些基础知识似懂非懂,或者缺乏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之法是应大力关注老师讲解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步骤,掌握运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题的基本规律及其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思路。这样,解题答卷能力就能从根子上提高。

三、遵循学习规律,力求融会贯通

解题能力是以扎实的知识功底作基础的,提高解题能力,必须着手知识的全面学习掌握和融会贯通。按照学习的一般规律,除课堂认真听讲外,对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课前必须预习,读熟课文内容,找出重点和难懂的内容,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所有课程都应当在课后认真复习巩固。

四、强化解题练习,达到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是掌握一切知识和技能的普遍规律,提高解题技能也不例外。必须强化解题训练,课堂练习、作业和平时的考练题都应当一丝不苟地去做,步骤、单位等要书写完整。各科都要建立错题纠正本,重做错题,定期回头望,确保同类错误不再发生。在复课阶段,要归纳各科试题类型,每类选做代表性试题,总结出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数学方面,能力比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第7篇: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法填空题的解题能力

摘要:认真学习语法知识,加强语言运用,夯实语言基础,形成扎实的语法基本功。引导学生理解语法填空题的命题特点,要求熟练掌握语法填空题常见的考点和具体的做题方法。形成正确的做题思维和强大的语感能力,只有进行反复训练,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心,巩固所学,及时反馈,认真推敲体会,才能有效地提高解题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法填空;解题能力;有提示词;无提示词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R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41

众所周知,学生在做语法填空题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得高分。做好这类题型,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法基本功,需要掌握语法填空题的命题特点和熟练运用解题方法,需要经过强化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法填空题的解题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语法知识,加强语言运用,夯实语言基础,形成扎实的语法基本功。

其次,引导学生理解语法填空题的命题特点。语法填空题要求阅读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根据句子语法结构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完成10小题,每小题1.5分。一般说来,根据句子语法结构确定词性变化,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词类选用。题型设计分分为两类:1. 写出括号中提示词的正确形式(一般不超过三个词)。2. 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理解了语法填空题的命题特点,平时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语法更加认真,更加关注重要的单词、短语和句型,记住常见的前缀、后缀变化。

最后,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语法填空题常见的考点和具体的做题方法。通过选自高考题和平时练习中经常出现的例句,归纳总结出常见的考点和具体的做题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做好语法填空,明确解题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强化解题能力。浏览全文,抓住大意,先处理较容易的,后做难度大的,最后核查校对,确保语法正确,语意贯通,符合逻辑。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训练,认真体会和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我们共同探讨语法填空题中常见的考点和具体的做题方法:

一、有提示词

1. 动词

(1)谓语动词,判断时态和语态

【2015全国卷2】...they warm up again for the night. This cycle (go) day after day.

答案:goes 考查时态 根据上下文,用一般现在时。

(2)非谓语动词,判断过去分词,现在分词,不定式。

【2016全国卷3】People probably cooked their food in large pots,

(use) twigs(树枝) to remove it.

答案: using 考查非谓语动词,people和use是主动关系,用现在分词using。

2. 名词

【2016全国卷1】The nursery team switches him every few

(day) with his sister

答案:days 考查名词,few后面接可数名词复数。

3. 形容词

【2016全国卷2】If you feel stressed by responsibilities at work, you should take a step back and identify (识别) those of 1 (great)and less importance.

答案:greater 考查形容词,根据and less可知用比较级。

4. 副词

【2016全国卷3】Food in small pieces could be eaten easily with twigs(树枝) which (gradual)turned into chopsticks.

答案:gradually 考查副词,副词修饰动词短语turned into。

5. 词性转化

【2015全国卷2】In addition to their simple beauty, what makes the adobe dwellings(土坯房)admirable is their (able) to “air condition” a house

答案:ability 考查词性转化,形容词able转变为名词ability。

二、无提示词

1. 冠词

【2014全国卷1】Now, years later, this river is one of ___ most outstanding examples of environmental clean-up.

答案: the 考查冠词,定冠词the用于形容词的最高级前。

2.代词

【2016全国卷1】I held a lively three-month-old twin that had been selected by mother. The nursery team switches him...

答案:his考查代词,根据下文him指代小公熊猫,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his。

3. 连词

【2014全国卷1】But the river wasn’t changed in a few days

even a few months.

答案:or 考查连词,or表示选择关系。

4. 介词

【2016全国卷3】Chopsticks are not used everywhere in Asia. In India, for example, most people traditionally eat their hands.

答案:with 考查介词,with+表示具体工具的名词。

真题演练

【2016全国卷1】Chengdu has dozens of new (上接第41页)millionaires, Asia’s biggest building, and fancy new hotels. But for tourists like me, pandas are its top 1 (attract).

So it was a great honor to be invited backstage at the not-for-profit Panda Base, where pocket money helps pay for research. I 2 (allow) to get up close to these cute animals at the 600-acre center. From tomorrow, I will be their UK ambassador. The title will be 3 (official) given to me at a ceremony in London. But my connection with pandas goes back 4 my days on the TV show in the mid―1980s, 5 I was the first Western TV reporter 6 (permit) to film a special unit caring for pandas rescued from starvation in the wild. My ambassadorial duties will include 7 (introduce) British visitors to the 120-plus pandas at Chengdu and others at a research center in the misty mountains of Bifengxia. On my recent visit, I held a lively three-month-old twin that had been selected by 8 mother. The nursery team switches him every few 9 (day) with his sister so that the one is being bottle-fed, 10 other is with mum - she never suspects.

答案:1. attraction 2. was allowed 3. officially 4. to 5. when 6. permitted 7. introducing 8. his 9. days 10. the

?之,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只有不断夯实语言基础,加强语言运用,具备扎实的语法基本功;只有洞察命题特点,熟练掌握常见的考点和具体的做题方法,形成正确的做题思维和强大的语感能力;只有进行反复训练,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心、巩固所学、及时反馈、认真推敲体会,才能有效地提高解题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裴岗中学 231500)

第8篇: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摘要: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能力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即初中物理课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将取代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

旧的大纲中的对应部分只有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及其要求,即只有科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新课程标准不仅有这一部分,还有科学探究部分。科学探究不仅有利于科学内容的探索与方法的获得,更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意识领域目标的形成。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实验的研究性较弱,仅停留在能做好实验的层次上;二是实验量小,难度不大;与生活与生产实际的结合不够;第三,实验内容的范围较窄,仅以物理实验为主,第二课堂、实验室实验等内容很少;第四,实验的学术化倾向较重。教学中突出了“教”,忽视了“学”、凸现了以本为“本”,忽视了以“人”为本;第五,验证性实验居多,几乎没有探究性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包括结论都由教师讲解告诉,学生机械地接受,依样画葫芦完成任务了事,无需多动脑筋,使学生最初满怀的浓厚的实验兴趣,逐渐减退下来,实验的探索功能和思维能力也最终被淹没。

一、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科学探究的意义:“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与精神。”

科学探究包括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并不是所有科学探究活动必须经过这七个顺序环节,我们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探究水平,可以只注重对某几个环节的经历与能力的培养。

二、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1、提出问题

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端。老师精心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如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演示实验、小故事、图片、电脑模拟画面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自发提出问题,或由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猜想与假设

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及生活经验,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认知、不同经历,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测,尝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发散思维过程。这一环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应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怕说错,既然是猜想就无所谓对错。但猜想也不是胡乱猜测,要有一定的猜想依据。由于有的学生猜想的方向不对,有的学生抓不住关键点,有的学生的猜想漫无边际,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把握猜想的度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不是所有的猜想都要进行探究,对于一些无意义的猜想,可引导学生学生讨论,去伪存真,保留有意义的猜想开展研究。例如;探究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有长度、密度、体积、横截面积、质量、材料等有关。那么,我就与学生一起分析考虑长度、横截面积,实际上考虑了体积;考虑材料实际上考虑了密度;考虑了体积、密度,实际上考虑了质量。经过分析,学生才明白为何只考虑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这样也大大节省进行实验时间。但这不能走向极端;有时探究某些物理量难以分析而试验又容易做,还是依猜想设计实验。比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除了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外;还涉及压力的作用点、运动方向、运动速度、接触面面积等等,可以做实验给学生看。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针对探究的目的和条件,设计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达到预期目标。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方案肯定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设计实验方案时给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最好是分组制定计划,再由教师和学生讨论和完善。当然,计划的制定要依据正确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图象法、模型法以及逆向思维法等。根据研究对象,结合教学实际恰当选择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探究思路,增强实验设计能力。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学生设计出电路图、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表,学生将不同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讨论,没有滑动变阻器和有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不同,谁的方案更好,更能达到探究目的。对实验步骤的叙述,互相补充,更加深了对控制变量的理解,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通过初步设计、比较、讨论、陈述,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这一过程,要求学生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测量一定的基本物理量,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尝试判断有关信息的科学性,有安全操作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一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归范的操作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5、分析与论证

对实验过程中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是从动手实践上升到建立理论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是创新过程。分析时,可用到比例法、图像法、比值法等。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发现电压增大,电流也增大,电压增大几倍,电流也增大几倍;而电阻增大,电流减小,电阻增大几倍,电流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由此得出在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还可以画出电流--电压图像,电流--电阻图像来分析。又如在研究质量与体积关系时,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发现相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6、评估

评估是探究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首先是探究小组内自我反思和评价;再是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反思和评价。评估的内容是:对探究的过程和收集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进行评估;对假设与探究结果差异的评估以及对探究过程中的成与败的总结;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做好总结归纳,学生做好心得体会。

7、交流

这一活动贯穿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中必须合作,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能思考别人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有团队精神。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现代教学论也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景变化的刺激。重视探究实验、重视科学探究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完成新一轮课改的任务,实现人本化教育。

第9篇:浅谈提高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

翟洁莹

摘要: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能力的学习,只有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了,成绩才会出来,才算把数学学到了手。教师教起来才会感觉更轻松。那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呢?这一直是广大教师不断在探索的问题。论文部落从夯实基础知识、分析解题思路、运用数形结合和探讨解题过程四方面探讨了提高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能力;途径

初中数学主要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能力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学数学而不做数学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

一、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

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如果想以多做题、做难题,达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而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势必导致学生对概念、定理、定义、公式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自然难以灵活应用。其实定义的解释,定理、公式的推证过程就蕴含着主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因此教师要通过定义、定理等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揭示,甚至一些关键词的重点把握向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发掘其内在的规律,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并从中了解和重视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例1:在教学绝对值的概念时,要重点分析“当a≥0时,∣a∣=a;当a<0时,∣a∣=-a”的深刻含义,并在学生理解绝对值概念后,可以给出以下习题加以巩固。

1、若∣x∣=3,则x=___________

2、若∣x-2∣=1,则x=___________

3、已知∣x-3∣+∣y+1∣=0,求3x+2y=____________

4、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试比较大小:(1)∣a∣与∣b∣;(2)∣a-b∣与∣b-a∣.-101通过这些习题的训练,让学生对绝对值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分析解题思路、掌握解题规律和方法一个正确的解题途径、一条正确的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到学生的

基础知识水平、解题经验和解题能力等因素。因此,分析思路、探求途径是解题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核心、关键所在。

在教学中对于所有例题的讲解及示范解题,都要充分展现解题过程的四个程序及每个程序进行的过程,并且不断给以总结、反复强调。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中去掌握解题程序,领悟各程序中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进程。当然,这样做就必须要求教师事先要对例题的选取和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对例题的目的意图、隐含条件的析取、干扰信息的排除、思维偏差的纠正、解题策略的制定、解题关键的把握以及解题后的开拓和引申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要这样,才能避免就题论题、就事论事、无法展现思维过程的形式主义教学,从而真正达到解题教学的要求。

同时,要帮助学生掌握转化的数学方法。在教学中结合例题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变形手段和转化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把握方法的要点、作用、使用条件、使用范围以及这些方法的“变式”,学会灵活运用。在初中数学中,除了上述的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等推理方法外,常用的还有换元法,消元法,代定系数法等。

三、运用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人们一般把代数称为“数”,把几何称为“形”。数与形看上去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其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代数方法容易操作,若不配以“形”,许多问题过于抽象,理解困难;几何图形比较直观,但证明几何问题常需添加辅助线,又使人感到难以捉摸,这就要借助“数”的方法去揭示其内在规律。数量问题可以转化为图形问题,反过来图形问题也可以转化为数量问题,而数形结合就是实现这种转化的有效途径。

“数”与“形”无处不在。借助图形能使问题明朗化,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能比较容易地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对解题大有益处。例如:①求几个图象围成的图形的面积,需要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出特殊点的坐标,通过整合图形,分割图形,补全图形来求解。②函数中的极值问题。③河边取水问题,求两条线段之和最小。需要通过轴对称,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构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得到最小值。④两边之差最大问题.构造三角形,根据两边之差都小于第三边来解决等等。

四、探讨解题过程,养成解题后反思习惯

解题后的探讨、分析与研究就是对解题的结果和解题的方法进行反省,对解题中的主要思想观点、关键因素及类同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推广,从而帮助学生从中提炼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加以掌握,成为以后解新的问题时的有力工具。因此,使学生养成解题后的反思习惯,是解题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十分重视。

例如,检验求解结果。主要是核查结果是否正确无误,推理是否有理有据,解答是否祥尽无漏。

例2:设x、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a2+4a-2=0的两个根,当a为何值时,x12+x22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解:x12+x22=(x1+x2)2-2x1x2=(-2a)2-2(a2+4a-2)=4a2-2a2-8a+4=2a2-8a+4

=2 (a2-4a)+4

=2(a-2)2-4

∴当a=2时,x12+x22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4。

此答案是错误的。

∵x12+x22≥0∴x12+x22 ≠-4。那么错在哪里呢?正确解:∵△=4a2-4a2-16a+8≥0a≤而y=2a2-8a+4开口向上,当a≤1/2时,图像在对称轴x=2的左侧

∴当a= 时。

x12+x22有最小值,且x12+x22最小值=2×()2-8× +4=

如果能让学生养成习惯,那么就可以在解题训练中跳出“题海”,通过少而精的解题,收到很大的效益。

总之,作为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不能着眼于教师讲,学生听;不能把“题海战术”当作法宝。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让学生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愉快。

上一篇:教育教学交流发言稿下一篇:展示设计市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