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精选10篇)
教育具有传承性,又具有创新性。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实施教育创新,关键在于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教师本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因素会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要学会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
教师的教育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凭一腔热情可做到的,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教师掌握的知识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合理,就越能观察和发现新问题,越能适应教育创新的需要。教育创新要求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需要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不仅需要一般的教育科学知识,而且需要系统的方法论知识。同时要注意不断了解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教育创新服务。因此,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特征,教师本身要学会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扩展教育视野,以满足教育创新的要求。
二、教师要加强教育科研,用教育科研带动教育创新
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又超越和升华于教育实践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首先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反思和探究,不断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论;其次,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待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及时研究和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再次,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研究,把研究的新成果及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用实践的结果再去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及时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研究。通过“课堂”这所“实验室”,能及时把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付诸实践,并能及时反馈信息,检验研究成果;最后,及时总结研究中的得失,归纳出符合规律性的东西,并把它推广运用。这种教育科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创新的过程,是一种用教育科研带动教育创新的过程。
三、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案,从整体思路上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是一个全过程的创新,它包括确定教育教学目标、安排教育教学内容、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环节。在这一系列环节中,教师事先要有个整体规划,对每一个环节要进行创新设计,从而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都独具匠心,充满着创新的火花。教师在确定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把教材的共性要求与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地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的个性特征,灵活运用各种适当的教育方法,积极尝试新的方法,因材施教。绝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照本宣科。对教育内容的安排更需要进行创新,要把教材内容创新性地进行“拆分”,然后再根据需要重新“组合”,使“课”真正成为蕴含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的艺术。使“上课”成为孩子们的“享受”。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通过引导、点拨、讲授、讨论等多种形式,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内心需求出发,忘我地参与到教育教学进程中来。由此可见,设计一个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不仅能使教师的已有知识经验得到综合运用,更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要善于从整体设计教育教学方案中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四、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上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要求改变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启发式、情景式等,即
使采用语音室、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目的也只是为了方便教师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会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需要。教育创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如何创造性地将已
有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
五、教师要创新问题情境,从问题情境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热情,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为此,教师先要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运用提问、操作、演示或实验等方法来创新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完成,整个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这样,通过创新问题情境,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六、教师要创新师生关系,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成了课堂的中心,主宰了整个课堂。教师不仅决定教学内容、方法,还决定了考试内容、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消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精神被扼杀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产生出创新的激情,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在实施教育创新时,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要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积极讨论;教师要有高度的热情和技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师要有宽容和开放的心态,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者。同时,我们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生动活泼地进行思考,从中培养、发展自己的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只有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七、教师要创新评价方法,从科学评价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实施教育创新,我们要改革评价方法,使其更科学、更全面,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创新思维,要善于对学生课堂创新学习做出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使用具有表扬性质的言语,如“做的不错”“你有进步了”“你真棒”等,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创新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这样才能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创新。这种评价方法的改变,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与教育家、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讲道:“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教师以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育化学生,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价值, 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正所谓“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教育的本质是通过触动灵魂的活动唤醒人的潜在本质, 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以, 为人师者必须有“师道”。如果教师没有师道, 受业的学生可能会重利轻义, 选择错误的人生方向, 教师也无法真正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理。笔者在具体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到五千年的文化宝藏中, 可以源源不断地汲取智慧和能量, 在自己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实现幸福人生的同时, 也可以端正工作态度, 持续不断地完善工作方法, 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健康快乐学习和成长。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职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必备条件
当前,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较困难, 生源99%以上是初中升高中落榜的学生。从思想上看, 缺乏稳定正确的思想观念, 道德意识和观念淡漠, 没有清晰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 缺乏学习的动力, 逆反心理较强, 侧重以自我为中心, 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认知能力较弱, 容易盲从;从学习上看, 大多数学生是在没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无奈选择了中职学校, 对理论知识学习毫无兴趣, 甚至在厌学的心理下煎熬地应付老师和家长, 学习没有动力, 学习习惯较差, 学习能力低;从家庭情况看, 大部分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不高, 单亲家庭较多,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家庭教育比较薄弱。从日常生活看, 生活习惯较差, 不注重卫生, 不按照规律安排饮食和就寝, 破坏公共财产, 追求物质享受, 攀比, 奢侈浪费, 贪玩, 有抽烟喝酒不良习惯的学生逐年增加, 等等。中职生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难, 可以通过增强中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和力行, 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积淀的精神财富, 充实其思想内涵, 养成良好习惯, 提高文明素质, 增强学习各类专业知识的目标性和动力, 使中职生在得到实际利益、健康成长的同时, 创建良好的学风、校风, 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
三、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探究
根据中职学生的具体文化水平和素质, 以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目标, 通过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建立正确的家庭和社会道德标准。主要通过经典诵读, 开设经典文化课程两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一) 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功课, 只有达到诵读的程度, 经典才能为我所用, 并非读读而已。根据中职生的年龄、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规律特点, 选取《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三字经》和《大学》四部经典作为诵读教材, 中职生在校期间第一学期只诵读《弟子规》, 第二学期增加《朱子治家格言》, 第三学期增加《三字经》, 第四学期增加《大学》, 依照此顺序循序渐进, 先以《弟子规》和《朱子治家格言》扎实做人做事思想观念, 后以《三字经》和《大学》增加学生传统文化知识, 领略经典风采, 开阔思路和眼界, 打开人生的格局, 润物无声地涵养性德。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 以三字一句, 两句一韵编纂而成。重点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 编成1080 个字的《弟子规》, 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养成忠厚家风和社会风气的最佳读物。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特别注重家庭教育, 至今仍然流传下来上千种家训, 其中, 《朱子治家格言》流传最为广泛, 其作者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 (1627~1698 年) 。《朱子治家格言》全篇只有五百二十多个字, 短小精悍, 其内容涉及洒扫应对、择偶交友、立志求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社会人生的诸多方面, 集儒家思想之大成, 几百年来广为流传, 是涵养德行的绝佳读物。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蒙学的优秀代表, 约一千二百字左右, 其作者说法不一, 现在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倾向于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作, 是其晚年为家族子弟教育编写的三字一句的歌诀, 《三字经》之所以成为历代深受欢迎、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启蒙经典, 因为其编写押韵严谨, 朗朗上口;其内容博古通今, 涉及教育思想、内容、意义, 中国文化常识、中国通史纲要以及勤奋刻苦的求学态度等;其既包含伦理道德的熏习, 又囊括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元素。不仅在中国增补使用七百多年, 而且先后传到日本、俄国、美国、法国等地, 被誉为“袖里《通鉴纲目》”。
《大学》出自《礼记》, 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作。南宋朱熹将其提出, 成为儒家经典四书中之一篇。《大学》篇幅不长, 只有一千七百多字, 是一部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深远的经典, 主要明确阐述修学的方向、次第以及修学的方法, 按照逻辑严密的三纲八目贯穿全文, 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职生通过诵读《大学》可以开阔胸怀, 提高格局,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思路和方向。
经典诵读应当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小及大, 由少及多, 由易到难, 步步为营, 使学生逐渐养成诵读的习惯, 产生诵读兴趣, 通过熟读精思对经典有所领悟, 以至能够融会贯通。
(二) 开设经典文化的公共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所以, 中职生在校期间, 非常有必要开设经典文化的公共课程。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对学生具体情况的分析, 建议开设《弟子规》和《朱子治家格言》两门经典课程。笔者所在学校校训为“德育为本学做人, 技能为用会做事”, 这正是中职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共同需求, 而当前, 我们发现中职生德育缺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中职阶段的德育课以《经济政治》《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和《哲学与人生》为主, 而当学生做人基础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观念没有时, 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效果便很难实现, 所以, 笔者建议通过开设《弟子规》和《朱子治家格言》两门经典课程, 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建立正确的做人做事的基础思想观念,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力行经典的教诲, 改正错误的行为习惯, 成为健康、自信、自强、自立的阳光青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开展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中职教师, 愿意以自己浅薄的德能和知识, 加入这一具有长远意义和价值的活动中, 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探究, 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 是教师传道授业的源头活水, 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正确认识形势, 通过经典诵读和开设经典课程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迫在眉睫。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
参考文献
[1]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2]钟茂森.细讲大学[M].团结出版社, 2011.
[3]蔡礼旭.建立理智的人生观[M].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4]刘宏毅.三字经[M].海南出版社, 2007.
[5]钟茂森.朱子治家格言研习报告[M].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6]钱文钟.解读三字经[M].上海三联书社, 2013.
【关键词】播音主持;创新
一、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要求
广播电视产业创新是指通过对广播电视的运营体制、管理体制,节目的内容、形式、技术等整个系统进行不断革新,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受众需求所采取的开发手段。单独针对播音主持艺术来说,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自身的矛盾运动以及它所处的外部条件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必然要求它在继承、借鉴原来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发展创新。这所有的变化又使得播音主持艺术的整体创作空间发生变化。
二、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的两个要点
(一)理论创新
我们国家的的播音主持艺术理论,可以说刚刚走过的是启蒙初创阶段,现在所有的理论建树,比起其它学科来说,尚显稚嫩,并且现在的广播电视事业的高速发展、播音主持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理论上存在的种种空白,瞬息万变的新情态、新趋势和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思路,都在召唤着我们去面对现实、认真研究、细心剖析,并去需要对此给予概念性的表述和前瞻性的思考。我们必须发挥集体的整合优势,去共同主攻这些重点课题,使播音主持艺术理论有更新的突破。
(二)发展创新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是和整个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密切地关注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变化带给播音主持工作的影响。广播电视产业既有文化属性,也有市场属性,同时还着不容忽视的技术属性。这些属性需要我们去灵活运用各类高新技术去创造才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样式,提高发展创新的能力。
三、播音主持创新需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一)创新与导向
不同的社会政治形式有着不同的新闻媒体为其服务和宣传,这种宣传都是为了达到其指定政治目的和引导民众的价值取向,这是广播电视传媒工作所特有的属性。在我国是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播音主持工作理所当然的是群众的口舌,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和观念。同样,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新闻传播媒介有自己的原则,但是他们代表着西方资本主义统治者的利用,是政党和大资本家的利用代表者。他们所说的利益代表和我们无产阶级代表有着很大的区别。两者的利益出发点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种是代表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却代表的是少部分的资产阶级。这种口舌的代表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新闻媒体导向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同样播音主持工作也一样。
(二)创新与继承
在播音艺术发展的今天,播音主持工作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进程,是一代代的播音艺术工作人员相互继承共同发展的。后代的艺术总是体现前代的成果。播音艺术在继承的过程当中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他继承了老一辈播音主持人员在播音工作当中的宝贵经验和工作方式方法,使我们在以后的播音工作中更好的运用和发展。很难说,一个没有学习,不继承前辈经验、不会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的人是如何发展的。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夏青、沈力、赵忠祥等,他们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齐越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爱憎分明的真挚情感、整体开放的创作心态,用生命播音的创作精神;夏青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铿镪的语言、严谨的逻辑、大国的气度;沈力在主持创作中所体现的亲和力、信任感;赵忠祥在主持创作中所体现的语言功力、文化内涵等,都值得我们后来者学习和继承。当然,经验对播音主持工作的创新来说并不是什么万能的工具,经验有时候有落后和不对的地方,有时候成为创新的累赘,但是我们必须正视自身的经验,认清楚自己本身的优点和不足,在吸取自身优势并不断的发扬广大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的不足,用创新这一工具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四、如何在播音主持艺术的变化中求得更好发展
在本世纪的初期,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播音主持的样态特征,正如前面所概括的:“变与不变的统一”。那些“变的因素”,给我们提出了挑战的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领域;那些“不变的因素”,既为我们积累了经验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这些经验的新的挑战。由此可见,我们面向未来,迎面而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不断地解决新的课题中发展和前进。
在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实践中,创新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里提出挑战主要是针对创新主体而言。迎接挑战,就是要求创新主体能够做到适应、优化和统一,即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优化内部要素的构成,使“变”与“不变”的因素在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中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在新的天地里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未来发展的世界中,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听众始终需求有声语言的传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不断以新的更加多样的形态呈现出来。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的主体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创作要素的优化、“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必将使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游锦红,把握时代感播出新鲜感——论基层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J].东南传播,2007(5)
[2] 华音,谈播音创作的时代感[J].理论观察,2011(3)
[3] 王华伟,浅谈电视新闻播音中的审美意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5)
[4] 苏晓琼:播音、主持艺术之我见,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
焦作一中 王常聚
驾驭能力强的教师一进课堂就有大将风度,成竹在胸,充满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驾驭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教学环节紊乱、缺乏系统性、应变能力差、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等缺点。可以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有必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在听课、评课中的思考谈谈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一、切实做好四“备” 1.备目标
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纲”。“纲”举才能“目”张。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驾驭能力,首先必须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上下功夫,教学目标的制订,一是要注意全面性。具体说,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把应该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设计到教学目标中去,而不应有所遗漏。实践证明,凡是能够熟练驾驭教材的教师,课堂驾驭能力都是比较高的。二是要注意层次性。一堂课可能有几个教学目标,这几个教学目标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应有主次轻重之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哪些是主要目标,哪些是次要目标;哪些是要记忆的,哪些是要理解的;哪些是要掌握的,哪些是要运用的;哪些实验是要演示的,哪些实验是要学生分组的。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可能做到循序渐进、主次分明,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2.备学生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是有高下之分的,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因人而异,从而在教学中做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吃了”,使好、中、差各类学生各有所得,共同进步。例如:在“功”这一节里,要求掌握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正负功的含义等。其中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是重点,要重点讲解。对于后进生只要求其能够熟练地计算某个恒力做的功,而对于优等生,则要求能在此基础上试求一些变力做的功。3.备教法
叶圣陶先生说:“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如同过河用的船或桥,它是为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我们在进行教法选择的过程中,要遵循这几条原则:一是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二是要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三是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几年来我在物理教学中程度不同地运用目标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都体现了上述教学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这些教法大大提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驾驭能力。例如:在讲授冲量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个厚厚的海绵垫,让鸡蛋从高处落下,发现鸡蛋居然没有破,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发生了冲突,使得学生产生了向下研究的欲望。接下来可以请学生分组进行研究:鸡蛋为什么不会破?什么时候鸡蛋又会破?破与不破是那个条件发生了改变?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会得出一些初步结论,使学生对冲量与动量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分组、启发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气氛中不断解决问题、又提出问题,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4.备物理学史
结合物理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家的传记、史话和成就,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之情。例如,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法国发现了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的机制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开辟了核裂变研究的新领域,被约里奥·居里誉为“一代科研人员中最优秀的代表”。四十年代,他俩又毅然放弃了外国优厚的待遇和工作条件,返回了祖国,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振道由于对K介子衰变中不符合宇称守恒规律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结论,引起了物理界的震惊和承认,从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美籍华人丁肇中由于发现了“J粒子”而荣获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永远为他们自豪!
二、提高自身教学艺术
1.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风趣幽默,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讲到惯性时,说公共汽车急拐弯,乘客甲撞到乙身上,乙不高兴骂到:“瞧你这德性!”而甲则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又如在讲“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时,向学生打比方:“这好比你们小时候还是婴儿时,你爸爸将你抱在怀里;你学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走,外面玩’。” 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显然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也就提高了。2.情感丰富的讲授知识可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三、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在讲授物理中“弹力”一节时,怎样向学生显示微小的形变呢?可以用一广口瓶(尽量大一些)装满水,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可在水里滴点红墨水,在塞子上通入一根细玻璃管,塞住瓶口,并且密封好。这样可以看见玻璃管里有一点水,当你用手挤压瓶身时可以明显看见玻璃管中的水位上升或下降,这就可以证明瓶子发生了我们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形变。通过实验演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佩服之感,觉得你水平高、知识广。这样无形之中就提高了教师本身的课堂驾驭能力。
2.通用实验产生悬念,然后以授课解决悬念,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所讲内容,通过实验制造悬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伯努利现象时,用一个大的漏斗下端和一根橡皮管相连,在漏斗口里放一个乒乓球,要求学生向橡皮管内用力吹气,把乒乓球吹走。通过实验,学生发现不管是漏斗口向上还是向下,吹的力越大,乒乓球反而越不容易掉下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很快进入听课角色。这样教师有效地驾驭了课堂,课堂的效率也得到保证。
四、善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枯燥为生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黑板、挂图、模型等工具进行教学时,费时费力,内容呆板、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七八岁正是厌静好动的年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直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厌倦心理,导致自制力失控,影响课堂纪律。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扬长避短,将一些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或采用CAI教学,把文字、声音、图像、颜色、动画等多种信息高质量、高速度地介绍给学生,同时把一些问题转变成互动图像,使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这样就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信息,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时,有些内容还可以重放。这样既让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不易产生疲劳感,又减少了板书所占用的时间,增大课堂容量,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安徽新华学院动漫学院 刘丹
摘要: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一直是大学生就业的焦点,创新创业素质是合格人才的重要方面。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是当前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点,从学习途径、知识领域、实践工作岗位建设几方面着手,对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进行了探究。关键词:创新创业;艺术人才;实践条件;
目前,创新是备受推崇的焦点词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更是学生发展的热点议题,尤其对高校来说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和治学目标。对整个社会来说,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更是提升民族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而对学生个人来讲,具备相当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才是获得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以上的认知为基础,进行了提高创新创业素质实践能力的相关问题的探讨,并在实践中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启发。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首先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并开展适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具有自主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同样对于艺术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既是目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高等艺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的主要课题。现今我国艺术类在读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比较薄弱。虽然许多艺术类院校及其艺术教育工作者,为提升艺术教育的质量做出了不懈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随着艺术类院校的高速发展,艺术专业本身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可以说是艺术工作者当前亟待努力的方向。艺术类人才因专业关系,存在一些特殊性。因而本文重点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方面如何开展做一些提议。
一.启发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主观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形成和推动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根本动力,只有具备了创新创业意识的基础才会逐渐产生创业行为,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至关重要。因而对高校来说,首先应该引导大学生产生并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其具有凭借知识、智慧去开创能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的意识,其次要让他们意识到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融入到时代并在其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和发展,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选择正确的职业发展路线。提升创新创业素质实践能力的同时达到综合素质的同步提高,能够帮助艺术类大学生积极面对未来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他们赢得社会竞争有决定性的意义。当前社会就业情况较紧张,竞争很大,就业市场对接困难,部分大学生开始自己寻找创业方向,自主创业思想萌发被接收。创业是艺术类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当代的大学生,艺术生应该把“自主创业”定位基本的价值取向,做好创新创业的准备。因而艺术院校也应该顺应潮流,将启发艺术生创新创业意识做为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首先,要提高艺术生的风险意识,这是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关键。高校及老师必须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的严酷性,使他们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去面对创业会遇到的失败和挫折。其次才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创新意识的提高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且创新意识的启发可以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摆脱固有模式和固定思维,转向大胆的不同于以往的尝试,甚至能够列出可选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最佳,为创业打下坚定的基础。艺术大学生学习的课程实践性强,技术性强,而目前的市场需求广泛,艺术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对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是 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在创业意识培养上面 可以启发艺术类学生发挥专业特色,紧抓专业知识,结合市场实际结合专业所长,创造可行性项目,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事业的创造。比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以从环保、低碳、节能等理念出发,在设计理念中体现。可以创造市场紧缺的有价值的设计产品。比如环境设计专业,可以利用废弃老件旧物,老厂房等,发挥其再生价值,合理开发设计利用,能够提升社会价值,这是一种新的创造,在创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提高思想意识,能够全面掌控和创造出其不意的效果。
另外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可以充分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事业当中去,也可以通过各种实践竞赛活动,根据兴趣爱好分组分类,选择合适点结合专业技能等方式,成立项目小组或 社团,充分发挥艺术特色和设计特色,在创造中强化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形成专业的有依托的创业团体或创业沙龙。
二、加强师资建设和构建创新创业课程
教师的专业性及有意识的引导对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来说,教师的素质水平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并尽快地传授给学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教师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的细节也会间接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因而教师必须一方面有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观念,提起创新创业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创新创业的信心,为艺术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配合艺术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向研究型、创新型教师的转型。
艺术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较弱、教师应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配合相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艺术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课程学习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因而高校应该顺应时代的需求,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课程,通过课程使艺术生获取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掌握提高创新思维的方法,来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为了保证学习质量,课程结构方面要做到科学化,教学内容精细化。控制课程的总学时,保证学时数量,避免由于课程压力,影响艺术生的参与积极性。可适时增加课程的讨论环节,规范讨论设置,增加实践环节,授课形式多样化,教师着重把握好对讨论课的比重和具体形式,避免讨论空有形式,充分利用课程讨论使其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课程中尽量引入项目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制作,紧抓专业理论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相结合的授课方向。在实践课程中直接深入到企业,实地参与考察等活动,激发学生创业创新热情,提高思想认识。
艺术类课程实践性强,阶段性强,专业性强,课程建设非常重要。设计性课程要加强与企业需求接轨,创新专业内容与实践项目结合的形式来完成课堂教学,这样艺术类学生能学习到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流程,从而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目前很多学校开展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创新计划等多样化平台,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意识的有利平台。艺术类课程的开发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毕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考察等课程都需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学习交流,提高学生开发、观察和创造的能力。课程设置,课程建设及改革,可以拓展到企业,引进企业人员指导,把学生课堂带入企业进行学习,采用项目考核,给大学生创造一个深入实践学习的环节。
三、创建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良好平台
培养艺术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平台搭建非常重要。因而艺术教师应坚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将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相结合。首先,可以充分发挥艺术生社团的作用,开展丰富的课外时间活动,鼓励学生组织创新创业科研活动,以此开阔学生视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创新创业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打开创新思路,收到创新创业的教育。学院可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校级活动,例如在校园文化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题活动,规划和组织开展院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等。最后,可以校园科技文化为载体,组织艺术生开展创新创业类竞赛小组,鼓励他们组建以创新创业工作室为主要形式的合作团队。可以提供团体需要的场地、设备、等扶持;可对部分学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对艺术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帮扶。
专业学习领域不同,要求不同,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可在基础设施配备,开展多样化,合理接轨市场,突出经济理念和社会理念,发挥示范作用。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具有规范性,使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相互促进,开发并承担艺术类实践项目开发,各类竞赛,课题研究活动等。课题组以实践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在实践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师生通过共同实践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可有多种方式。
1)面向市场,打造团队。艺术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成立团队,结合市场需求,分组分工,明确负责人,引进公司项目,成立项目团队,按照团队专业分类,科学设置课程。
2)承接项目,开展合作。引进设计企业项目,学习企业项目管理经验和制度模式,开展与企业合作,与实际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引入设计项目,开设专业和设计项目融合紧密,可以是市场共性的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等等,双方共同合作提高艺术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
3)合作办学,顶岗实习。学校可以开展合作办学,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是企业和学校合作的延伸。为学生实践能力学习提供更好的平台,优质合作能有效锻炼大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必须改变传统单一性模式,以应用型实用性为主,选择刺激竞争,积极合作,提高实践中自主能力,将实践合作内容任务分解,以完成实践任务为终极目标,将合理模式运用在项目运作中,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和充分参加合作项目,必定在实践中提高既有创造性创新性的现代大学生,学生意识方面侧重鼓励引导,锻炼出有担当有责任的艺术人才。
四、结论
艺术类大学生追求个性、思想活跃、专业情节浓厚,文化意识淡漠,由于忽视了其他学科的教育与培养以致一些学生,做事作风缓慢,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相关素质的缺乏会导致就业困难。另一方面艺术生总数的增加,就业市场的变化,艺术生的就业越来越难。引导艺术生有意识地创新、创业,提高自我的素质,发挥自我专业特色,发挥创意能力,选择多样化创业途径,提高思想认识,认识创业方向,是解决就业难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是各行各业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且在当前创新型社会要求与日俱增,就业难题越加严峻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创业能力的需求越加紧迫。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发展后备人才的关键基地,必须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创业能力作为发展中的重要任务,积极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要求高校从教学环境和理念等方面做出正确的改革,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入手,进行专业教师队伍和相关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和相应的资金、政策支持,实现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晴 《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13期
2、苏楠 《关于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问题的研究》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3、牛金成 陆静《以创业精神培育为主导的创业教育路径探析》《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年1期
4、路波《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研究》《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1期 李博雅《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全面帮扶大学生创业》《中国电子商务》2013年11期
教学质量是党校安身立命的根本,党校教师执教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高低。根据平时的执教经历,以及参加第九期全省党校系统县级党校师资培训班的学习体会,以及工作中向身边学识渊博、致学态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的情况,就如何提高基层党校教师的执教能力谈几点粗浅的认识。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基层县区党校同仁不吝赐教,欢迎批评指正!
一、多学习,提高理论功底
中央党校王东京教授在《我的教书笔记》里谈到:党校教师讲课要把握好三个维度,即理论维度、历史维度、现实维度。不结合历史与现实讲理论,理论没有针对性,那是无的放矢;而离开理论与历史讲现实,又难免就事论事,缺乏深度。从这个角度说,书底子是第一位的,评价一节课讲得如何,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这节课的科研含量,而要提高课堂的科研含量,最重要的渠道,就是要多读书,构筑深厚的学术功底。
选读什么书是构筑学术功底的关键。从中央党校一些教授的文章和省委党校老师在授课时透露的信息中,本人了解到,读经典与历史对于积淀知识、构筑学术功底非常重要。经典是浓缩的智慧,凝聚了他们对社会、对时代的思考,蕴含其中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经过了历史的考验,被证明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借鉴、提炼、升华,从而让我们少走弯路,做到举一反三,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其他类似问题中去。在讲台上才能从容淡定,游刃有余。
当然,党校教师上课,面对的是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他们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有的本身就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有的即使不是专家,对经济社会发展也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他们既是学员也是考官,在听课的过程中,他们对授课教师的课自有评价,是教师自己的研究还是拼凑别人的观点,是经过深思熟虑还是浮在面上,一听就能分辨出来。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县区党校教师在广泛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社科、人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准确掌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概貌以及相关数据,结合国家大的宏观政治经济形势,要有自己的见解,如果没有自己的观点,讲课就成了人云亦云,教学质量当然不高,也就不会被学员所接受。
此外,现代媒体包括期刊、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也是党校教师丰富信息、积累知识的的渠道,把握好这些资讯,并在日常的读、听、看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增强世界眼光与战略思维,才能达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
二、多听课,取人之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听课学习是县区党校教师提高执教能力的重要的途径。无论是参加省、市举办的培训班学习,还是听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讲座,都能从中获益。一些课知识容量大,不仅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且有对政策的把握和反映学术前沿动态的知识,所选用的实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采用的数据、信息、资料具有时效性;一些课,教学形式新颖,理论的阐释与现实的体验结合紧密;一些课,既体现重大理论研究,又结合世情、国情、省情、市情和县情进行深刻的思考。认真听这样的课,不仅能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拓宽认知领域,启发思考。一些 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说理透彻,论证充分,余犹未尽;有些课以小见大,针砭时弊,入木三分,润物无声,淋漓尽致;有些课谋篇布局恰当巧妙,旁征博引,图文并茂,给人启迪。如果是同样的专题,同样的对象,同样的场景,我如果此时站在讲台上,将如何应对,作为县区党校一名普通教师,能听到这样的课,不能不说是一大幸事。
三、多调研,提高教学能力
党校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而且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没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渊博的知识,固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光有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也同样不能胜任教学工作。随着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党校培训的对象也有了新的变化,学员的年龄降低而知识起点提高,本科毕业的已很普遍,甚至出现了研究生学历的学员,他们都来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这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王东京教授说过,党校教师讲课至少要做到“三戒”,一戒空对空,用文件解释文件;二戒就事论事,现实缺乏理论参照与历史参照;三戒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把自己变成传声筒。要做到这“三戒”,满足广大学员的听课要求,除了积淀丰厚的理论知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调研,所谓“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讲的就是这种科研服务教学的关系。所以,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力,另一方面必须关注和研究社会现实,关心政府实践的成败,关心社会民众的风尚与潮流,运用理论对体制与政策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既不可牵强附会,也不能讲成两张皮,而且联系实际也不一定要对具体问题开处方,可把重点摆在对体制、政策、社会思潮等的分析之中。教师可以利用与学员相处的机会,通过学员的谈话,参加学员的学习、讨论等各种问题,勤于向学员学习,了解实际情况,增强实际知识。拿着笔记本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到机关、学校、企业、走进农民的田间地头,带着一定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到实际中去,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调查和艰苦细致的研究,加强对社情民意的调研思考,分析论证,掌握第一手材料,得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作出令学员信服的理论回答。
四、多思考,把握讲课技巧
授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好课给人以启迪和感染,听起来是一种享受。讲课也有规律可循,因此,要讲求授课艺术。
1、精心设计。拿到一个专题,首先应找准此课在整个课程系列中的位置,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比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问题之间怎样衔接转折,理论阐发和联系实际的重点是什么;哪里以清楚明白吸引人,哪里以深刻思想启发人,哪里以生动事例感染人;什么地方掰开揉碎讲,什么地方一带而过。所有这些,都应心中有数。教师是自己所授课程的设计者。
2、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的教学方针,有的放矢是每一堂课的灵魂。学员关注现实,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从理论上给以回答,他们的实践经验有待于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怎样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一方面,要把问题摸准。问题应是带有普遍性,而非个别人所关注。另一方面,要把问题讲透。这就是说,抓住事物根本的理论,才能说服人。
3、深入浅出。党校学员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经验不同,岗位不同,关注点不同,原有的理论基础也不尽相同。差异性大,“众口难调”,是党校教学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教师无疑要照顾多数。除此之外,在授课方法上,要努力作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深入浅出,既通俗易懂,又把理论讲得准确而透彻,这样的课是有难度的。一般来说,只有深入,方能浅出;吃透理论,才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4、情理交融。理论课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相比而言,以理服人是主要的。讲授这门学问,自然也应是情理交融,使之相得益彰。
5、举例精当。讲授理论课,少不了举例。举例不在多而在精当。所举之例应是贴切的,同所说明的道理是吻合的。所举之例应是典型的,典型之例才有举一反三的效果。所举之例应是准确无误的,一例失实,听者就有可能怀疑你讲述的其他内容的准确性。所举之例最好是亲身所历(包括读书看报,调查研究)而非道听途说,这样,既保证真实,叙述起来又有情有景,易于打动吸引人。精当的例子是精选出来的,在这 方面所下的功夫与所收效果成正比。讲课关键在“讲”。一堂课下来,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从头到尾平淡无奇,这样的课很容易成为学员的“催眠曲”,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教师除了掌握技巧以外,雕琢好语言,也非常重要。
总之,党校教师的执教能力,是长期修炼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严谨的致学态度是关键,“党校姓党”是方向,“研究无禁区,讲课有纪律”是最基本的要求。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在今后的基层党校工作中,个个都能成为行家好手,个个都是满腹经纶的学者,个个都是县委政府的资政专家。诚挚邀请大家到临沧来传经送宝!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职业,其专业特征表现为独立的知识系统,特定的能力要求,特殊的伦理标准,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职业道德要求。因此,要当好一位受社会认同、学生欢迎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专业素质和加强基本的专业人格修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不断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达到全面发展。
1 对教师职业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工作的对象是具有创造力且具有生命活力的青年学生,这些对象有意识、有主观能动性,且还在不断成长过程中,教师只有了解并研究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基础,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作风修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人格魅力。首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言传身教,通过榜样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其次要将做人的教育寓于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再次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个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最后,处处关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休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就谈不上教育。
2 教师要加强学术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活动的支配者、主导者的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要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前沿,以创新发展思维来谋划教育教学工作。应清醒地认识到: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也有很大的创新发展,对学生成长的规律也有新的认识。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修炼、生成与提升,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新形势的需要。同时,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掌握它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的规律,并反思以往的工作和行为,不断提高育人本领和完善自我。教师作为课程与教学实践的重要组织者和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新情况、新问题,单凭个人狭隘的经验是不够的,教师要有强烈的研究意识,结合教育教学和管理实际进行研究和创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不断提高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使之更好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恰当地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探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途径。其中包括如何实现课堂教学具体环节的优化,如何保持积极认真的教学态度,如何参与教学管理,如何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如何保持持久的职业动力,如何塑造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等,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 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我院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朝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比如注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实行提问式、案例式、谈话式、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首先,大胆使用现代行为导向教学。行为导向,又称为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行为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行为导向教学的主要方法有模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教学方法和项目教学方法。例如在公共基础课时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专业课教学时采用项目教学法。
其次,提倡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因此教学过程应当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应。例如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基本环节为:①把整个课程划分为六个项目。②对每个项目认定教学目标。教师课堂呈现本项目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可以讲述、板书、投影。③精讲点拨。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精选、精讲、精练。对每个知识块提出问题,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思考与讨论。④机房强化练习。对基本技能进行反复操作,巩固提高。 ⑤ 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题,举一反三。⑥ 检测、反馈。通过国家计算机过级考试系统,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 ⑦每一个项目完成后,设计案例式综合练习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这种教学综合使用了项目教学法、讲授法、练习法、案例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效率较高。
再次,突出“启发式”,强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些教学方法,都应该坚持启发式教学策略,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加强对教学方法领域的探讨,是现代教师形成自己教学风格,提高业务水平与能力的重要方面。
4 教师要善于博采众长、善于总结
首先,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每个人精力都是有限的,在当今社会,人不可能把每个方面的东西都学好学精,敢于向他人请教,不耻下问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向中老年教师以及其他优秀教师请教,长期观察跟班学习,悉心领会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是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向同行教师请教、向学生请教也很重要,多听同行的评价和学生的心声,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此外,校内校外,积极争取参观学习的机会,参加各种教育科研、教学研究等一些学术研究讨论会、讲座,或以书信方式向一些有影响的教育专家、能手请教等,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和思路。此外,教师要广于阅读,阅读是丰富人生阅历的良好伴侣,阅读可以借鉴他人的生活经历来使自己的人生变长、变宽。其次,善于总结。善于总结就是要善于思考与反思。善于思考与反思,一是要不迷信权威,即使是向优秀的教育教学专家学习,也不能盲目照搬,而应该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和吸收。二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研究的前提,有问题才能促进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三是要善于积累,学以致用。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也不是三两天就能提高的。只有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从量的累积到质的突破。日积月累,滴水成河;河水如涌泉,运用便就自如了。
总之,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势在必行,尤其是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才能站在教育事业的最前端,经得起时代对我们的考验,不被社会所淘汰。
参考文献
[1]眭碧霞.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化教程:Windows 7+Office 2010[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陈红兵.好教师就是好教育-陈红兵教育教学智慧[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3]于漪.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教育科研能力 终身学习 教学研究 教学实践 教学反思
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能力。深入开展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行动研究,在不断地实践、反思、学习和研究中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坚持终身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着教师必须坚持终身学习,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是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信息时代的客觀要求,说到底,是做好教育工作的理想要求。我们从事着为孩子未来幸福人生奠基的重要工作,要“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十六年,为孩子六十年”。只有自己坚持学习,才能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教师要爱学习、善于学习,把读书学习作为热爱教育事业的一种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需要,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学以致用。新课程的全面推行,更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进行有效学习,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研究教育实践和教学策略,积累教学经验,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要以孜孜不倦的学习活动促进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在读书学习活动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要把自我学习与成就学生、提升学校发展水平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学习就是工作,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的思想,这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精神追求,成为教师成就幸福人生的力量源泉,成为教师的职业需要和价值体现。
二、加强教学研究,引领教育创新
有效发掘和利用校本资源,开展教学研究,唤醒教师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理想,变封闭狭隘的经验教学为凝聚智慧、合作共享的教学研究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科优势、专业优势、教师优势,形成团队教研工作实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推动教育创新。年轻教师从走上讲台到站稳讲台,再到成为名师,这其中除需要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中不断历练、不断成长。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传、帮、带”作用,让他们肩负起带动和培养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职责。师徒密切合作,可以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壮大学校教学骨干力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可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节约教育成本,做到知人善用、因地制宜,师徒双方互勉互学、导学相长,在教学研究中建构互相研讨提高、共同成长进步的融洽关系,感受教育事业带来的快乐,体会同事之间的真情和友谊,有利于教研生态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形成。要创新教科研形式,将教科研融入教学常态管理过程之中,本着“问题即教研”的原则提高教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深入开展联校教研,整合共享教科研资源;提高集体备课和课题研究水平,推进网络教研,打磨课例,潜心研修,提升教师技能;开阔思路,创新方式,拓展教科研渠道,开辟课改工作新途径。
三、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实践是教育科研的源泉。要认真做好备课、上课、作业批阅、学生辅导等各环节工作,超前备课,扎实备写教案,突出教案的实用性。做到上课胸有成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关系。课堂教学切实体现课改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争取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作业布置要体现灵活、多样、针对性、实用性,不以重复性无效练习加重学生负担,批阅要及时、认真、规范,评语具体清晰,当天作业的批改不过夜。严格作业书写格式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他们在大班额环境下学习上“吃得了、吃得饱、吃得好”,在原有学习基础上都能取得较大进步,体验到各自成功的快乐。要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障碍性问题,捕捉到有益的信息,寻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积累教学实践成功经验,为教学研究提供源头活水。
四、注重教学反思,不断完善自我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透彻,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反思,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停滞不前,甚至有所滑坡。即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只能是对一项工作的多次重复。”作为一名好教师,不可能重复“昨天的故事”,他一定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成败得失,对过去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审视、修正、完善,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在不断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教材不是教学的根本依据,而是教学工具,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来使用教材。拥有知识不等于能潇洒自如、轻车熟路地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居高临下的前提下,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出发,下大力气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教材中不仅有知识内容,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内容。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思想内容的教育方法,通过教学把握训练的科学过程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具体步骤。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注意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要研究教材的合理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只有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教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在讲课时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背诵别人的结论,让人觉得枯燥无味,更不致于教师自己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昏昏欲睡。只有认真研究教材,才能由浅深入、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解释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迎合认知心理,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课时才能重点突出,选用恰当的方法突破难点。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思维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的目的。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决不能局限于写成文字的显性教材。要搞好教学,进行素质教育,还必须把握隐性教材。也就是在教材观念上要有一个根本性转变,要树立广义教材和大教材的观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能影响学生,使学生受教育、丰富知识的内容都可以看作是教材。在课堂上适当介绍与本科有关的课外内容,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二、培养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选择教法的能力
组织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要使教学活动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组织能力。其中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看教师的教材分析及教法的选择,组织课堂教学。另一方面看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教法。教无定法,用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指导教学,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
三、培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是教育事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录音、投影、电视、电脑、网络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向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可以化大为小或化小为大,科学、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师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问题情景或动态过程,从而增大了课堂教学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训练课堂教学基本功
涞水镇北关小学 朱晓青
摘要:教师要提高自身能力,我认为主要从自身的学习和注重教科研两方面去实现。如何自身学习,可以从报刊杂志中,上网和集体学习中获得:教科研的先决条件是要更新思想观念,然后树立科研意识,并在实践中得以提高。关键词:自身 学习教科研 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也日益复杂。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际;从观念领先到行为落实;从旧模式到新课改,都会发生严重的碰撞,需要教师去面对,去研究,去解决。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认为教师要具备以下素质:
(一)注重自身学习
一、从业务报刊杂志中汲取新的知识。业务报刊杂志是教师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内容最广、信息最新的资料信息源。94%的教师认为,业务报刊杂志具有广泛性、时效性和前沿性等显著特点。阅读业务报刊杂志是自主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业务报刊杂志同时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最直接的指导、参考书。业务报刊杂志负载了国内外教育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等大量信息,而学校进行课题研究时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同行先进经验的借鉴和启发等,而这些资料和信息都可以到业务报刊杂志中寻找。
二、上网求知。当今世界,信息高速公路已将整个世界联结成为“地球村”,网上学习、网上查询、网上交流已成为时尚。21世纪,“文盲的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不会使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或不会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新文盲特征。” “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所以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并能上网学习,应用电脑备课,促进其素质迅速提高。
三、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每学期,我校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5000字。每周一是业务学习,周三是政治、法制学习等。各种学习活动开展,教师们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趋势及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注重教科研
一、更新思想观念
教科研的先决条件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知识、信息、理论的学习、积累、沉淀是教育科研的必备条件,而及时的总结、深化、内化、升华是其必然的归宿。只有这样,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才能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学、研相长。
实践证明,小学教师从事教科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来自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有研究不完的规律,这些规律都会由一些教学现象表露出来,教师如善于捕捉这些教学现象规律,对它思考一番,从中能受到启迪,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这就是研究。思考之后自然就会产生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见解,写成文章就是学问。边教学,边研究,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积累、沉淀、思考、总结、内化、升华就是从事教科研的有效做法。
二、树立科研意识
许多教师并非没有科研能力,只是缺乏科研意识。一个教师若无科研意识,就不会有重大的发现,不会产生独到的见解,更不会有大胆的创新,只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低效劳动。那么,他也就始终摆脱不掉“教书匠”的“经师”范畴。教师投身教科研首先要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高尚的思想意识。
2、自学的学习意识
3、思考意识。
4、总结意识。
三、在实践中提高
教师积极地投入教科研的过程也就是加强自身学习进修的过程。教育科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践。“实践出真知”。任何割裂教育教学实践与教科研关系的行为和言论都是缺乏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自我偏见的表现。在实践中掌握规律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积累升华经验,在实践中探求更加完善低耗高效的做法是教科研活动的永恒主题。
1、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我校每每周都组织教研活动,活动有计划、有主持人、有研究内容或主题,教师有书面发言材料。除此以外,我校打破了以本学科、本年级教师为主的教学研究,实行同学科跨年级、跨学科跨年级的主题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如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召开经验交流、进行案例学习研究等,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同时,我校每期开展优质课竞赛、教研组活动竞赛等活动,为教师创设了展示集体智慧和个人教学风采的舞台。
2、课题带动
我校把课题研究作为培训的基点,学校定期组织教研组或课题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注重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鼓励教师将研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教师们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写出了精彩的教学案例和研究心得。教师们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从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现代教育是以发挥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科学教育,以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当今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每个教师都应明确自己身负的责任。只有率先垂范,才能完成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才能树立起教师的光辉形象,使教育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随笔06-01
如何提高护理创新能力05-27
如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11-01
大学生如何提高创新能力06-17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及就业能力12-04
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05-24
如何提高演讲的归纳能力05-27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11-03
如何提高听英语短文的能力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