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如何提高效率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如何提高效率(精选7篇)

初中地理如何提高效率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效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 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 国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 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相应的改变。但是, 有些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不显得十分乐观, 他们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 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 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 很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地理, 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 厌恶地理。这致使这些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够优异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 影响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二) 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教育的推进, 多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新课标教育, 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核心, 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 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出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式。但是, 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 他们的思想传统、陈旧, 依然沿用曾经的传统方式授课, 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 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和发展。

(三) 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 很多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 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 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 在他们看来, 书上的内容看懂记住就相当于学会了一切, 可他们全然不知书本只不过的一种工具, 上面的知识是不足够为学生培养出强大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也有一些学生课上听课了, 课下却不完成作业, 他们只注重课上的教师授课, 不注意课下自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恰当应用多媒体。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际上是一门生动形象的学科, 图形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 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 恰当运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 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美景或小视频等, 像导游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 使学生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贴合所讲内容的动画, 更形象生动地引出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2. 提倡学生互助合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学生互助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 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他们这一点, 通过互助合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力思考, 不断探索, 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 在即将讲解“拉丁美洲”一课时, 教师留作业让学生组成团队搜集相关于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等, 学生就会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资料, 激发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学习兴趣。

3. 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 这时, 教师如果可以适时地制作出一些相关的游戏, 就可以使学生清醒并且聚精会神地完成游戏, 也更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例如,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两组学生进行猜国家游戏, 一队人说出相关的风俗习惯、城市、种族等等, 另一对人进行国家的猜测。这样既使学生课堂清醒、认真听讲, 也能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温习,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 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 以学生为主, 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 这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刻不容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按步骤进行的, 否则定会事半功倍。 (1) 充分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规律, 了解学生所做所想, 认识到学生的疑惑和不足,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2) 打造良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还应该解答疑惑, 了解学生所想, 从自身出发,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仅给爱学的学生打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 也可以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既有利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 也有利于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 极大地帮助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步, 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 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 授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 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1) 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的研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直观、可观测的, 因此, 很多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增加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2) 生动、活泼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刻, 提高教学效率。 (3) 注重新旧知识点结合。采用结合新旧知识点的方法, 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 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据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

(三) 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这个科目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初中生尚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 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 不一定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地帮助不同的学生, 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 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

总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总结经验、不断摸索, 寻找更好地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率, 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 2005 (1) :35.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篇2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地理老师一定要在深钻教材上下功夫,在课前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恰当、科学、严谨,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难易要适中,接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如,在一次公开课中教师讲的内容是“长江流域地区”,当讲到长江流域地区覆盖的范围时,老师问“长江支流流经哪些行政区?”这个问题设计太难,缺乏梯度,问题离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思维阈限太远,学生摸不着底,所以学生在看了4、5分钟地图之后仍是回答不出来。另外,在提问时要注意把握好时机和技巧。有的先“提”后“问”,即先点名,然后再出示问题;有的“问”与“提”几乎同步,不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等。

善于倾听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课堂上,教师要耐心倾听,往往会捕捉到学生精彩的回答瞬间。但是在大多数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拒听、枉听的现象。如课堂上,有学生正滔滔不绝地回答问题,教师突然说:“坐下吧!”即是拒听。教师心中的答案早已框定,让学生回答问题,一旦学生回答不出其框定的答案,就不断提问,直至达到,这种看似认真“倾听”,但实际上只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现象就是“枉听”。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理解,发现学生答问中的闪光点,并予以充分的肯定,才能倾听到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倾听到孩子更多的话语;热情参与,正确倾听,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向有效。

二、熟练运用教具,提高课堂生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多种直观的教具来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其中地图是最重要的一种,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丰富多彩的地图,在色彩上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有效地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干巴巴的文字中跳出来,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其次图文转换能力也是地理学科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较高要求,其本质是学生基础知识与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实现图文转化这一能力的跨越,学生基本能达到“会学”的境界。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便于操作的、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情感染学生,师生共同进步

这里的“激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声音和情绪等整体状态都处在一个最佳的水平。这些因素将直接给学生以知觉刺激,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直接影响。它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能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使学习活动进入高效的快车道;相反,也会使学生情绪低落,学习被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或开小差,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自然也根本谈不上有效的师生互动了。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和生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这种交流只有使参与者精力充沛、拥有较高的兴趣,才能使参与者产生不竭的动力,才能使交流合作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们在上课前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教室,满脸笑容走向讲台,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学生,带给学生阳光一样的感觉。调整自己的讲话的语气,配合富有吸引力的肢体语言,将为课堂学习和交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运用激励评价,及时反馈情况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和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评价理念: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就地理学科来说,很多学生存在不够重视、厌学等现象,所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寻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学习才更能深化、深入。

运用激励性评价必须客观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才有益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漫不经心的表扬或者没有价值的表扬则往往被学生忽略或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无论过程、方法还是探究成果都给予客观的评价,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等多种形式手段及时反馈学生在一个阶段或一堂课上的表现情况,做得好的及时肯定表扬,做得不好的及时指出,鼓励他及时改进,并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觉自己在不断前进,都有希望,学习的兴趣才可能持久。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篇3

一、困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几个问题

目前, 初中开展了新一轮课程改革, 教师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教学需要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 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手段都有所改善, 教学水平显着提升。尽管如此, 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现象困扰着教师, 尤其是关于课堂效率, 归纳如下。

第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的备课方式往往是就现有的历史教材上做标注和对专业词性的进一步解释, 很少准备相关的课外材料。

第二, 初中历史教学单调、乏味, 对历史知识点死记硬背, 从而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缺乏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只会照本宣科, 缺少丰富的教学活动, 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第三, 乡村中学教学设施落后, 师资力量薄弱, 没有先进的便于教学操作的教学设备。同时, 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陈旧, 使得教学缺乏新颖的形式, 造成教学内容、活动单一。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 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吸引学生

关注学生, 关爱学生, 加强历史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需要重新建设新型的历史课程教学观, 切不可对学生不管不顾。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用微笑亲近学生, 用激情和幽默感染和吸引学生[1].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学生自然能够提高听课效率。

例如, 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经常发呆, 或思索, 或溜号。面对这样的现象, 教师首先提醒学生注意听讲, 然后用幽默的语言缓解学生课上紧绷的神经和枯燥的情绪,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 用两三分钟讲述自己学生生涯的学习故事, 消除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 让学生对自己倍感亲切, 还能传授给学生学习经验。总之, 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把注意力全部投注在课堂活动上来, 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有效设问

学生先预习课文, 完成导学案, 教师再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这是这几年教改探索的模式。课怎么讲?为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设问是调动学生思维的一种积极手段。如讲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时, 可以先让全班学生预习课本, 完成导学案, 再朗读导入框, 接着设问:哪两种文明反映了商周高度发达的文明?学生刚朗读完会马上回答“青铜器与甲骨文”, 从而马上告知本课知识概要即青铜器与甲骨文。再引出第一个子目“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要求学生从课本第一段找出以下问题答案并画线:(1) 原始社会后期哪里出现了青铜器?请找出代表。(2)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其中礼器代表什么?请阅读相关史事加以说明。这些设问学生能很明确在课本找出答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也要求学生跟着问题学习课文, 不会分心, 动手、动脑。有效设问可以使课本知识清晰化、条理化, 掌握课文脉络, 抓住重点、难点, 调动学生思维,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 课堂竞答

一个班级的学生有好中差之分, 一堂课接受能力也分好中差。而一个历史教师要教授4~5个班, 谁是好生、谁是差生、谁是中等生不可能了如指掌。要提高课堂效率, 就要提高差生的听课效率。那怎么办?课堂竞答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课堂竞答方式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 同时还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出合理调整,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2].具体的操作是:先申明竞答规则, 按座位分组, 难题优秀生若答出得2分, 普通问题中上程度学生答出得1分, 差生答出简单问题得2分, 谁都不许说出答案, 否则本组扣分, 小组可推荐答题者也可自告奋勇。四个小组下课前排名。学生马上有了积极性, 优秀生会积极回答问题, 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中等生能答的也会举手。剩下的就是差生, 他们平时羞于表现, 不爱表现, 生怕出错闹笑话, 其他的学生则会把很多简单的问题让给差生回答, 以争得更高的分数。为此, 教师要多设置简单的题目, 好调动差生的积极性, 差生每回答一个问题, 教师要及时予肯定或鼓励。这样差生就不会睡觉搞小动作或低头偷玩手机, 课堂效率会显着提高。

(四) 小组分工合作

传统的历史课教学方法是讲述法, 即“满堂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践证明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 各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例, 不是一种方法都能适用于任何课堂。采用小组分工合作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以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秦统一中国”为例, 秦始皇确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本课重点, 如下。

1、政治:

2、经济:

3、文化:措施:_____作用_____

4、军事:措施:北击_____修筑____作用____

为提高课堂效率, 可以把学生分四组, 每一组负责找一个方面的措施及作用, 把空格内容填完整, 这样学生就能回归课本, 并且有的放矢, 尤其对作用的回答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可采用积分制分工合作, 比赛哪一组回答的又准又快, 学生自己举手比教师指定回答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五) 应用新技术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

初中历史课本内容范围广泛, 涉及很多历史事件, 对于学生而言既抽象又陌生, 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 学习兴趣下降。对此, 教师善于利用新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如微课、慕课、在线课程、数字图书馆等, 并把这些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 讲“秦统一中国”时, 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文字、影视等资料, 整理成秦军与其他王军作战的视频图像, 比较真实地再现战争场面。然后, 教师以旁白形式入画, 结合视频内容讲述“秦王扫六合”的经过, 并这一过程录制成5~8分钟的微课。课上时, 教师实时播放微课视频, 学生一边看微课一边听教师的讲述, 声画同步, 使学生产生听课的兴趣。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 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 寓教于乐, 不断转换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能够得到不断深化。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 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 提高课堂效率是历史教师向45分钟要效率的必然选择。以上是笔者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 希望对其他初中历史教师有所帮助。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的类型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它不仅融阅读、判断、理解及阐释本质和内在联系为一体,而且因其材料精炼、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而阅读量小等特有优势,成为中考测试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主要有单纯表格型、单纯图片型和文、图、表混合型材料题等形式。变化性、对比性和直观性是历史图表材料承载信息最显著的特点。

因此,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所谓的开放型,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材,尽可能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不限定”范围,答案也非唯一性,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

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第一步:读懂读透阅读材料

首先,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不少老师和学生会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才能知晓。因此,我们要先读题目的设问。先读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分析定向化。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从中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获取有效信息。

其次,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第二步:找取相关信息点

要注意找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

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要找出这个中心;有的不同材料虽然各自联系着不同的知识点,但这不同知识点之间可能有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这种相似性或相关性即是要找的中心;材料或材料的中心与设问之间又有何内在联系,以及设问之间有哪些联系;材料反映的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外历史之间的一些联系等。

试题虽然都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有的题目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教材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教材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对号入座”。

第三步:回答设问内容

1.注意答好第一问。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分析题设好几问,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他便迎刃而解了。因此,答第一问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确。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

3.注意设问分值。材料分析题每问分值不同,所以答题时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而分值大的则是要深入分析,回答问题应展开论述,详加说明。

4.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紧扣题意,论从史出,答出重点。对于材料分析题的文字表达能力,历年中考试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材料分析题的答案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对问题作出准确地说明,严密地论证,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悟,有意识地反映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另外,答案用语要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篇4

礼纪中学王光月

关键词:提高兴趣、教学目标、教学效率、教学氛围

文章摘要: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落后不是表现在你不前进上,而是表现在你前进的加速度大小上,办任何事,都在追求效率,教学工作亦不例外。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落后不是表现在你不前进上,而是表现在你前进的加速度大小上,办任何事,都在追求效率,教学工作亦不例外。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最基本的,那就是学生通过40分钟的一节课,获取了知识,学习到了方法。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近些年来,教育已经由知识的满堂灌转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按照《规定》学校重新安排了课程和时间,教师上课的时间缩短了,学生自主利用的时间多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不断减少,但我们依然要完成同样的知识教学任务。如何利用比原来少的时间完成原来的教学任务,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每一门课程,确实给我们这些老师以极大的挑战。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 是以教师的“讲”为标准,还是以学生的“学”为标准,是以教师所预设的公式化的课堂程序为标准,还是以学生会不会,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标准?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了很多,而学生一点都不会,就不会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尤其要联系我们所教科目的实际情况,了解我们所教的科目特点,比如数学有自己的特点:

一、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组成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准确性和逻辑性。

二、它既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从知识的应用过程具有应用科学的特点,又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

三、内容多、观点新、要求高。所以不但要求学生具有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

当前,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着课堂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够显著的问题。很多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是十分感兴趣,这造成了数学教学的难度,主要原因有以 1

下几点:(1)数学课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活泼,学生提不起兴趣。(2)搞“题海战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每天为了做题而做题,心里挺压抑。(3)“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消化的时间和空间。(4)课堂教学没有针对性,重点不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必须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什么是效率?这实际上是教学最优化的问题,也是“减负提质”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从下面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把握学生心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每个学生带着某种情绪来参加学习的,积极地如喜欢、愉快、满意,消极的如紧张、烦躁。如果这种情绪是积极的,将会对学习起到推进作用,相反如果是消极的,将会起到副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该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况,积极引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记得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外面突然刮去大风,电闪雷鸣,一会就下起了大雨,教室里的同学立刻就骚动起。情绪不能稳定,也不能专心听课了,我没有批评他们,想到孩子们的心理,我就大声宣布:“同学们,我们欣赏雨景吧!”同学们就亮声欢呼。几分钟后,我再引导学生回到课堂中来。此时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都比原先提高了很多。所以我每次备课,不仅认真钻研教材,还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知识掌握的差异,透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努力尊重每个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是上有提高。每位学生都看到自己在进步着,所以也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也就是说:“乐学之下无负担”。

我们现在的中学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多于实践技能的学习。这样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每况愈下,大多数对学习还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家长、老师“威逼利诱”的结果。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前提是: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若引不起学生的共鸣,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徒劳的,“言者有心,听者无意,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正是没有引起共鸣的写照。引不起学生共鸣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所讲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脱节。学生不想听,不愿听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所学内容空洞、与生活实际无关。理论知识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究其本源,无一不是来源于生产实践。

如何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看似空洞的理论之间架起一座认知的桥梁?这是师生共鸣的关键,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这需要教师高超的教材处理能力,找出教材中理论的实践来源,将高雅的通俗化、将抽象的形象化。使学生有了理论源于实践、跳一跳,够得着、努努力,能学懂的感觉。就物理课而言,就是能将所学理论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使学生不觉得物理晦涩难懂,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有意思。优秀教师的课,无论导入还是举例,总是就地取材,信手拈来。

二、明确数学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每一堂数学课里的教学目标,所要讲解的重点,化解的难点。只有了解透了教材,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有的放矢进行我们的数学教学。教学目标是对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概括性表述,学习者通过某课程的学习之后在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所产生的行为变化或变化的结果。它是目标教学的灵魂,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一方面是教学的起点,是导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又是教学的终点,是标准。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数学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教师教要得法,让学生学要主动。

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我们要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同样的教材,善于表达的老师则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化深奥为浅显,化腐朽为神奇,内容讲得深入浅出。这样的课,能使学生听着不累,但却是效果百倍。有的老师腹有诗书千万,但却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来,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鸡,事倍功半;同样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标。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

课兴趣。例如,在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边板演,一边给学生总结了口诀“先脱括号,后排队,分别相加,再相减”。又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我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点拨得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再如:我高中时的化学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化学课,抓住农村孩子了解农民的辛苦和对化学向往,说“我们学好了化学,将来就不需要种田了,工厂里可以造粮食,如果我们将化学与生物研究透了,每人肚皮上涂一些叶绿素,再晒晒太阳,肚子就胞了”。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二)科学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像。问题太简单,不仅无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且还容易浪费课堂时间.在听课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把题目分析得一清二楚,之后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提问的必要性暂且不说,只从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是”或“对”即可知其效果:看似学生都会,实则是“花架子”,把学生当成听课机器,根本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根本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如何才能科学地组织问题呢 首先,要科学选择提问内容.太简单的内容自不必说,但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白白浪费掉很多思考或讨论时间也于事无补.可见,设计的课堂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考虑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其次,提问之后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四、创设民主、平等、尊重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一)、首先我们要做到教师与学生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三).尊重、理解、爱每一个学生。爱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除此之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当然,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间接因素,必须以学生的自我认识为中介,有自卑感的学生,不会接受老师的高期望;有自强精神的学生,会鄙视老师的歧视。所以,教师对全体学生的高期望必须要被学生认同或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探索、创新、总结归纳、反思,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课堂外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给予评价,及时给与指导和鼓励,与学生关系融恰,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富于探索,敢于创新,这对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非常必要,也是促使学生坚持自主性学习的重要因素。

五、调控好课堂纪律,提高教学之外,还激发学生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的质量是教育教学的生命,要保证教学的质量,首先就必须有良好的纪律。俗话说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铁的保证。这句话告诉我们,纪律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提倡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一些教师为保护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而不敢限制学生纪律,其后果导致课堂纪律失控,学生不但没有因之增长能力,反而造成学习效率不高.课堂纪律应该做到严而不僵,活而不乱.即使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也要把握一个“度”,要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又能使班级整体学习气氛高涨.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既要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又要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只有两者都得到提高,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的、直接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的、主动的学习知识,让学生爱学、乐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巨大动力,这样在课堂中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大大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

初中生应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篇5

在学习中,你必须分清主次,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精力,从而使自己在繁重的学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有限的精力来帮助自己取得尽可能高的学习效率。

学会排除干扰

在学习中,来自外界和自身的一些干扰都会影响你的学习效率,你必须要学会排除和隔离这些学习中的消极因素,将它们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学得时间长并不一定有用,问题的关键是:你的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有多高。??看着同学们一天到晚都在学习,但为什么效果不佳?这是一个学习中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最令家长、老师、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解答这个问题的钥匙就是利用效率法则——高效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伏尔泰的作品中曾经提到过一个谜语:“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长的也是最短的,它是最快的也是最慢的,它最不受重视但却又最受惋惜;没有它,什么事也无法完成,这样的东西可以使你渺小的消灭,也可以使你伟大的永续不绝。”

你想到这样唯一的东西是什么了吗?没错,它就是时间。

在“钟表王国”瑞土温特图尔钟表博物馆内的一些古钟上,刻着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词句:“如果你跟得上时间的步伐,你就不会默默无闻。”

翻开人类科技发展史,就可以发现,人类的种.种发明创造,都是为了节省时间。火车代替马车,电视取代影剧院,计算机、激光的出现。无一不是为了节省时间、争取时间、赢得时间。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 篇6

一、充分备课

充分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除了正常的精心备课外,我还对教材知识内容进行适当科学的整合。例如,可以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增减,顺序可以重组,可以选择教材以外的更适合的案例,等等。比如在学习湘教版选修五第一章第二节时,“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在必修课本中已经详细学习过,我就把这一部分省略,重点讲解了酸雨和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这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在上课前我经常通过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尤其是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储备;哪些知识需要给学生补充;哪些知识点学生容易接受,这些容易的知识点采取什么方法获得;哪些知识点学生不容易接受,用什么方法使这些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容易理解和运用。

二、创设精彩的情景导入

一个精彩的情景导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例如,在《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教学中,我以当天的一个见闻导入:今天老师在上班的途中,看到有两个小商贩吵起来了,为什么呢?商贩甲说商贩乙占了他的大街转角的位置。有人劝商贩乙把位置让给甲,乙不同意;有人说甲就将就一下,不在大街转角不一样做生意吗,甲也不同意。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二人这么看重大街转角这个位置呢?大家经过讨论,得出了大街转角交通位置好、人流多的结论。这样商业街的布局原则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

三、打造高效课堂

在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基础知识需要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大家寻找巧妙的记忆方法,以下是学生们集思广益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例一,东南亚中南半岛上的河流自西向东依次是: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学生的记忆妙方是:一(伊洛瓦底江)、二(萨尔温江)、南(湄南河)、公(湄公河)、红(红河)。例二,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三大半岛自西向东分别是: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学生的记忆妙法是:一(伊比利亚半岛)、二(亚平宁半岛)(注:“亚”即第二的意思)、干(巴尔干半岛)。例三,美国西部的重要城市自北向南依次是: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学生的记忆妙方是:西(西雅图)边的山(旧金山)上落着一只鸡(洛杉矶)。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掌握这些知识,而且不容易忘记。这些成果让我感慨: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

培养分析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比如在世界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工农业区位因素是一项重点内容,但是如果只是学一节分析一节,则学生容易边学边忘。所以我在分析某一地理事物区位因素时,总是先分析该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然后让学生总结对于该类地理事物的分析方法,再寻找其他地区同类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让学生自己分析。比如,学习中亚棉花区位因素后我便让学生先回忆印度棉花生产的区位因素,然后打开地图册埃及部分,让学生结合地图册上所给埃及气候类型分布图、埃及地形图,用分析中亚棉花的方法分析埃及长绒棉的区位因素。分析完欧洲西部航运发达的原因后,打开地图册俄罗斯部分,让学生自己分析俄罗斯北冰洋流域三大河流航运是否发达。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分析的方法。

融洽的师生互动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一种温馨平等教学情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干,富有创新精神,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的课堂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每一节课堂上,我都会选取三到四个有代表性的思考题由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代表发言,我在某些不足之处提出质疑,学生代表进行补充和完善。

高考中地理学科也经常涉及热点问题,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结合时事热点问题,并且让学生自己总结相关的地理知识。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我及时从网络上查找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视频,看完视频后,便由某一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同学作答,老师则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找到了地理学习中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感觉到了一种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学习自信心大大增强。

四、创设精彩的总结

一堂地理课,时间短,内容多,所以一个精彩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对一节课内容的回顾和掌握。比如在学习印度时,我对这一节内容的总结是这样的:三大地形,三大河流,三种气候,三类国家,三大宗教,三大矿产,三大工业,三大经济作物,三大粮食作物,三个亿国。这样学生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便心中有“数”了。

五、生活中做学生的大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成为孩子的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们才会向他敞开他们的心灵。”

课下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心声,有利于加强师生感情。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叮嘱,一个很细微的动作都可以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这个老师,从而“安其学而亲其师,悦其友而信其道”。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率 篇7

关键词:态度;理念;变革;效率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教师,我们自己首先要端正好态度,切记不能“唯分数”论,把地理课当做一门无关紧要的副科。试想,如果我们为人师者都不重视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的话,我们又如何能够教育好学生,如何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端正态度,认真备课。

一、端正态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所谓备好课,就是要广泛地参考有关资料,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全面地设想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另外,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果只靠教师的个人能力,是难以应对新时期新环境下教学要求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因此,地理教师应该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集体备课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从而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例如,课堂提问的问题应该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乐学爱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转变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知识,学生在台下听取、背诵、记忆知识。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环境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新教材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要求地理教学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注入式教育方式,地理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此外,不少教师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习惯于对知识的点、线、面进行面面俱到的分析,把学科知识变成了枯燥抽象的条文公式,习惯于用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左右学生的思维,致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元化理解、个性化表達根本无从谈起,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教育的过程并不是单向的,教育的主要资源不是教师,教师只是辅助;也不是教材,教材只是桥梁;更不是多媒体,多媒体只是一个工具。我们依靠的最主要资源是学生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不仅仅是工作方式上的变革,而是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的坚定认定;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上的转变,而是教师教学理念上的真正转变。

三、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老师一人讲,满堂灌,一张地图一星期,一只粉笔一节课”。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只有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地理课堂上,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设计出适合他们的不同角色,使他们更投入地“演出”。久而久之,他们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还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更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中国山区面积”时,关于山区在开发利用中的利与弊,可以设计一场辩论会,正方与反方就山区利用的利弊进行了广泛深入、针锋相对的辩论,两方同学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所论述的观点和列举的论据早已超出了课文提示而且更加全面。通过辩论,学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对事物的认识有了一个正确的方法,这样的课堂真正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促进课堂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同时伴随着信息的交换和流通,良好的课堂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以求得新的发现,达成共识、共享和共进,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课堂中的有效交流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合作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智慧火花和创新思维的新课标教学的要求。

例如,在《热力环流》教学中,让学生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解析山谷风的形成,并对山区的城市规划布局作简单的评价,要求同学间相互交流如何减少工业区对住宅区和商业区的环境污染。

在交流中,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城市规划布局要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从而保证了本堂课的学习效率。

总之,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端正态度,认真备课,转变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上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性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是我的看法,希望各位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赵振雄.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07).

[2]周彦忠.地理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十法[J].石油教育,2001(01).

(作者单位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中学)

上一篇:九上音乐第一单元教案下一篇:参加军训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