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段江华的艺术创作“历史观”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背景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大河中的一条支流, 湖湘文化不可忽略地散发着浓厚而独特的气息。湖南当代的油画家在不停探索具有湖湘文化色彩的道路, 并努力将湖湘文化艺术发扬。出生于湖南怀化的段江华, 从家乡的巍峨大山中走出来, 在这条奔腾的艺术源泉里洗涤, 不断吸取湖湘文化的精神营养, 也不断探索创新艺术创作技法。他的艺术创作承载着个人强烈的情感与思考, 蕴含着百折不挠的人文精神。深刻的“历史意识”是他进行艺术创作的基调, 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 他使我们站在今天重新去正视“历史”, 不朽是线索, 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没有轰轰烈烈, 他的作品孤寂沉重, 他的作品刻骨铭心[1]。

二、段江华简介

段江华 (1963~) , 出生于湖南,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湖南油画学会主席、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教授。1985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 师承詹建俊、朱乃正;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段江华醉心于艺术创作, 1994年其油画《王·后·2号》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展金奖。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段江华“时代楷模”称号, 同时段江华被广大网友誉为“最美画家”。

三、段江华的艺术源点

有些感情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比如英雄情怀。在段江华创作的作品中, 这种情怀是不能被忽略的, 正是这种情怀给了段江华创作的力量, 给了他所创作出的作品以力量。

万事有开源。有一代人是革命的种子, 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段江华, 从小便被革命英雄主义所熏陶。而段江华英雄情结的来源正是其父亲, 在部队当过兵的段父是一名军人, 他会画毛泽东、邱少云等历史伟人, 在段江华的心目中早已树立起一个英雄的形象。段江华的作品中, 有伟大的开国人物毛泽东, 有重大历史题材的《国殇·文夕大火》、《重现的辉煌》, 也有高洁不屈、屹立寒霜之中的蜡梅花, 段江华从另一个观点来表达他的作品, 他将自己的精神注入他的作品中, 英雄的情怀流淌于创作之中[2]。

四、段江华的艺术语言风格

中国当代美术史上, 八五新潮艺术运动期间许多艺术家脱颖而出。之后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转型, 涌现出一批被栗宪庭称为“玩世现实主义”的“新生代”, 这些“玩世”的出现描画了一种新的创作风尚, 但是也导致历史被留下了断层, 难以愈合[3]。

段江华经历过这个断层, 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凝练, 冷静地思考并提取历史的内容, 潜心创作, 他对历史的热爱、对历史的眷恋在其作品中表露无遗。[3]例如创作于1994年获得第二届中国油画展金奖的《王·后·2号》, 段江华敬佩于古人, 带着被震撼的心灵感受运用综合材料的手法完成了这幅作品, 经过他精心处理过的画面, 画面呈现出凝重之感, 富有精神内涵, 也正是这幅作品为段江华以后的创作提供了前提、打好了地基——更深层地对于历史地思考。

段江华的作品是视觉上的, 要先从画布的“侧面”来看, 直白地讲, “厚重”是他的油画作品画面给人最直观的第一感受。在一种观看的基础上, 一层一层堆叠而起的结实的色层给人以力量感, 而笔法的生动性也蕴含其中。段江华的作品也有轻松愉快的主题, 瓶花、蜡梅花系列的静物作品气氛就不再有“历史”的“沉重”之感, 依旧是厚厚的堆叠色彩, 花束插在瓶中安静自在的在冷蓝灰色的画面里静立, 而玫红色的蜡梅则是高傲地绽开在枝头, 画面中笔触灵活、意境朦胧。

段江华画出了自己的心声, 观他的画作, 我们似乎能够听到他心底的呐喊。立足于当代现实的基础上, 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将个人的艺术观念及语言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他的艺术创作是有生命的, 生于传统, 起于思考, 长于现实, 所以, 我们被牵引着不住地联想。

五、建筑“遗址”系列作品浅析

在这个生活节奏紧凑的时代中, 似乎所有一切都正在被“商业”化着, 名胜古迹、历史遗存等都被打上“利益”的标签, 当你怀着追随历史脚步的心态去参观时, 更多的失望充斥心间, 我们想象中的“历史”不是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历史”, 而是“人为”了的“历史”, 这“历史”被重重烙上“现代”的标签。名胜古迹成为商贩们的兜售的地点, 古城古街成为“步行街”、“商业街”。在岁月时光的消磨中, 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已经不能再呼唤起人们心中的“历史感”了。我们应该反思, 反思自己, 反思历史这面镜子。

从2007年以来, 段江华创作了以建筑“遗址”为主题的系列油画。他用沉着厚重的色彩搭配去表现我们并不陌生的建筑, 这些好像我们记忆中有“代表性”的建筑夹裹着历史的“味道”朝我们扑面而来。这场景是静止的, 仿佛电影播放播放着一不小心就卡顿了一下, 还没来得及检查, 又继续播放, 待再仔细去看, 好像就又是凝固的那一瞬间, 是这种有“味道”的颜色堆积给予我们的视觉感受。

这些建筑带有画家强烈意识形态色彩, 安静且孤独, 这种气息充斥着画面, 厚重而又静穆, 恰恰有一种“意境”随之而来。王国维说:“……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4]。”段江华以“我”观物著“无人之境”, 他的画面透露着历史的呼吸, 思考着历史的思考。这画面安详、庄重、稳定, 仿佛剥落了欲望的外表, 好似沉稳静寂的建筑空间中所呈现出的宏伟气魄使得人们会去思考这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 只有站在局外放远眼光去看历史, 才能更全面;段江华让我们站在现在, 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观望认识过去, 以历史为镜, 吸取教训;以文化为先, 吸收营养。

摘要:结合段江华的生平经历, 浅析段江华艺术特点的形成及其在艺术创作上的表现;通过对段江华建筑“遗址”系列作品的分析, 体会画家段江华深刻的“历史观”, 从而反思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引发人们心底对于历史真正的记忆, 使人们对于生存空间产生思考, 着眼现实, 呼唤人们正视历史, 心存“忧患意识”。

关键词:段江华,历史意识,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 田顺.湖南当代油画艺术地域特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5 (05) :1.

[2] 杨华方.一幅人性最美的画卷——记最美画家段江华[J].创作与评论, 2016, (09) :13.

[3] 杨卫.时间的嵌刻——关于段江华的艺术[J].创作与评论, 2014, (12) :78-80.

[4] 刘刚强.王国维美论文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7, (12) :130.

上一篇:妇科腹腔内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下一篇:论我国极端主义犯罪的相关问题——以《刑法修正案(九)》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