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共14篇)
浅析艺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通过对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教师英语教学以及现行英语教材的`探讨,提出了艺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指出艺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应将英语教学与艺术专业知识相融合,提高英语的实用性,激发艺术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改善目前英语教学与艺术教学的脱节状况,使英语真正成为一种工具,更好地为艺术专业服务.
作 者:王丽霞 WANG Li-xia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19(12) 分类号:G423.3 关键词:艺术专业 英语教学 教材建设1 艺术专业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 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对大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既不利于培养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其次, 由于受到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也存在较大差异。来自城市或重视英语教育地区的学生在入学时英语各项技能就已经达到较高水准, 而少数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学生英语水平就显得差强人意。此外, 近些年我国高校持续扩招, 因此, 艺术专业的入学门槛也随之降低, 学生入学水平整体下降。针对此种情况, 如果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仍使用统一教材和统一教法, 必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对教学也越发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 而分级教学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个教学难题。我们可以把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编排在一个教学班, 老师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安排相应的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 这样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英语水平。因此, 分级教学势在必行。
2 艺术专业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艺术专业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尝试, 固然有很多优点。比如, 有利于学生在不同起点分别进步, 方便了老师授课, 同时又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然而艺术专业的学生大多个性鲜明, 对层次的划分又相对比较敏感, 因此如果在分级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一些实际问题处理不当, 就会使分级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2.1.1 分班缺乏合理性
分班是分级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多数高校分级教学分班主要依据摸底考试进行。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多数A班和B班的学生认可这种分配依据,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分班应同时参考高考英语成绩, 而几乎所有的C班学生认为此种方式打击了其英语学习的信心, 因而更愿意接受以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分班。此外, 很多C班学生认为摸底考试忽略了口语测试, 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因此仅凭摸底考试的成绩分级编班会使学生产生不公平感。同时, 此种分班方式会使学生误认为读写仍然是大学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 这也不符合当前大学英语注重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2.1.2 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目前, 各高校分级教学计划基本一致, 即分级教学A班的教学起点高、教学进度快、附加内容丰富;B班则中规中矩, 采用通常的教学进度, 同时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C班则降低教学要求, 放慢教学进度, 以讲解基础知识为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 大部分的附加教学内容都由任课教师自主选择,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断层, 这也与分级教学的初衷相违背。
2.1.3 分级教学中的学生心理
A班的大部分学生会有一种优越感, 相反, C班的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这必定会影响分级教学的效果, 尤其艺术专业的C班学生更明显地表现出自暴自弃、不愿意配合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不愿意与同学交流等负面姿态。
2.2 分级教学的改进与完善策略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目前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 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合理分级、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正确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等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直接影响分级教学的效果。
2.2.1 班级编排要科学合理
分级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就是要合理分班。首先, 要在新生入学后开学前进行与其水平相适应的摸底测试, 试题的设计应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且层次分明。其中应包括听力和口语测试。其次, 在考试结束后, 还应以各分院为单位, 详细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的期望以及对自己英语学习能力的评价。最后, 可适当参考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 从而综合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
2.2.2 推动分级教学的动态管理制度
推动分级教学的动态管理制度, 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格局, 实现学生流动制管理。如学期结束时, 将根据学生的期末英语成绩、口语及听力测试的成绩、学生的平时表现等重新分班。分级教学班的动态管理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从而形成积极的英语学习氛围。
2.2.3 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方式应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积极探索反思性教学、研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元教学方式。针对英语程度较好的A班学生, 教师可以适当组织英语辩论、戏剧表演、英语演讲等活动, 从而让学生体验英语的魅力, 了解更多英美文化及其内涵。针对B班的学生, 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丰富英语课堂, 如图片、电影、道具等, 从而帮助其理解教材及相关知识点。针对英语基础薄弱的C班学生, 教师应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内容的观赏性,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此外, 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大都情感细腻, 缺乏自信, 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多下功夫, 应以激励和引导为主, 使学生的学习逐渐向自主学习方式靠拢。
2.2.4 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
通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 A班的优越感心理和C班的自卑心理表现的很明显, 因此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给各级别的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尤其艺术专业学生大多对英语学习信心不足, 因此, 分班前各教学管理部门应提前做好教育工作, 辅导员要积极地与学生交流, 使学生明白分级教学的目的, 理解分级教学是鼓励而不是扼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此外, 作为教师, 我们要在授课之余, 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方式,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使其理解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结束语
分级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师, 我们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在分级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也收获了经验, 当然也包括一些值得反思的教训。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只有我们不断努力才能使其日趋完善并行之有效, 从而推进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向前发展。
摘要:分级教学即分层次教学。科学合理地分级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培养方式,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配置、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本文以因材施教为理论基础, 分析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特点, 试图找出艺术专业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艺术专业,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关键词】高校;社区文化;艺术类专业
一、社区文化的概念
“社区文化”广义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以及人格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甚至制约着当地经济、政治的发展;狭义是指社区文化现象的集成,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等文化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传统的单位管理转变为社会管理。人们以多种多样的身份从不同的社会空间进入社区,也把不同的思想、需求和问题带到了社区,使社区成为各种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都期待在社区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社区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社区文化建设是整个社区建设的灵魂。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和作用
1.社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社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这里主要指的是要把社区文化建设真正作为社区内广大居民群众的一项事业来抓,正确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地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社区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区群众的主体性得以发挥。
2.社区文化建设的融合性
社区文化是一个综合体,既包括传统文化,又包括现代文化;既有精神文化的内容,又有物质文化的涵义;既包括本社区文化的特点,又吸纳外来文化的新内容。因此,发展社区文化必须使各种文化达到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做到“雅俗共赏”,而不是偏废某一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孤立进行,它们与经济、政治是相辅相承的,因此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坚持融合性原则。 三、高校艺术类专业带动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社区文化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掌握了这些规律,会使高校在专业教学上有更明确的目标,使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区文化工作的需要。
1.在社区文化活动中,老人和儿童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中青人群的精力围绕在工作、学习和交往上,而老人和儿童有更多的时间在社区中活动,对社区的文化活动也更关心,需求更加迫切,这是社区对象的特殊性。社区工作应该抓住老人与儿童两大群体,带动青年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2.大型的社区文化活动,需要经过专业的策划组织,参与者多,影响面广。要胜任这些工作,高校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以外,艺术策划和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艺术类专业一方面要求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参与组织与策划那些大型的文娱活动,以适应“大”与“小”不同的社区文化活动要求。
3.社区文化活动大多数都不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活动也大都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为目的。因此,活动的开展应该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不可急功近利。在活动中既能实现目的,又能有一个愉悦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高校艺术类的学生还应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在社区文化活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有合理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找到兴趣点较为集中的教学内容,要实行轻松活泼的教学手段,这都是对高校教学上提出的新要求。
4.社区文化活动中应当尊重社区成员的不同文化品味,要同时能胜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多种风格的艺术活动任务。不可以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活动内容,这样哪怕再高雅也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学生在学校就应该全面发展,广泛接触实践各种艺术形式,兼顾不同的文化品味。只有这样,社区文化建设才既不会曲高和寡,也不会俗不可耐。要通过雅俗结合的方式渐渐提高社区文化品味,这才是高校专业教育在文化建设中应起到的正确作用。
5.社区文化建设不仅需要专职的社区工作人员,还需要大批具有艺术专业知识的人员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这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建立专门的文化工作站,设立专门的岗位。这样不仅对社区文化建设中有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发展后劲,又能为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艺术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数量众多的就业岗位,真正实现高校与社区文化共建的双赢。
6.要整合共享高校丰富的文教资源和社区的实践机会,要加强高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因此,必须建立高校——社区资源共享组织协调机构,根据社区文化的特点,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通过经常性的磋商与协调落实共建的长效机制,可借鉴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双方参加的组织机构,领导和协调双方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7.高校帮助研究各社区的不同特点,引入本土音乐艺术走进社区文化建设中,并不断强化社区文化的创新意识。具有本土音乐艺术元素的社区文化创新,是社区文化能否在群众中生根、开花并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关键。
总之,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高校在艺术类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去摆脱传统制度的约束,勇于尝试新的发展模式。要以学生为本,大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加强学生社会艺术实践的能力。高校艺术类专业与社区的音乐文化共建,不仅仅适应了社区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也为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城镇社区建设与社区人才培养[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2]李小梅,蒋爱.试析高校与社区和谐共建的理论依据[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3]王丽英.高校与社区互动的资源优势与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
[4]郑彩莲.高校与社区共建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6).
[5]郑海霞.美国高校与社区关系:冲突与合作[J].比较教育研究,2009,(4).
[6]叶云明.高校校园文化如何促进城市社区文化和谐发展.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10).
[7]范莉.浅谈校园文化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和作用.杭州教师教育网,2006(01).
[8]曾婧.浅析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及其对策,2007(03).
【作者简介】
刘洋,女,(1978—),汉族,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一、环境艺术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
各高校在筹备环境艺术专业实践基地的过程中,更多采取的是自建方式。大多环境艺术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由学校自己筹备资金,根据自身教学的模式、计划组建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有的高校在建设环境艺术专业实践基地时,积极与企业联系,获得某企业的资金或技术设备支持建设实践基地,并以该企业的名字命名实践基地,并培养专门的有针对性的人才去该企业工作。这样建成的环境艺术实践基地更能与市场接轨,并且还解决了部分同学的就业问题。还有一些高校与环境艺术专业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在企业建设专门的学生实习岗位,定期定批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生产实际生活中,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环境艺术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的经费来源大多是国家和省级财政对高校的投入,虽然今年来高校教育经费有所增加,但是针对环境艺术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投入相对很少,满足不了实践基地建设的需求。这样十分影响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进一步发展完善。实践基地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源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高校自主权近年来不断增强,在同一区域各院校都建立各自的相同项目的实践基地,不能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统一建设实践基地,浪费建设资金,有限的资源被浪费,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教师是实践基地建设的真正实施者,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高校教师更注重的是理论上的教学,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在经营管理实践基地上也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这也限制了实践基地作用的发挥和实践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实践基地的建设更显得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立的,而失去建设它的.真正目的。
以企业为依托的实践基地,真正的进入到生产环节中来,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习基地的不稳定性,由于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大多是依据企业的变化需要顶岗实习,由于企业的变化对学生的安排就存在很大变数,学校很难掌握学生的实习状况。在企业内部实习,学生远离学校,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出现空当,对学生的生活和安全问题不能及时了解和保障,这也为学校进行管理带来不便。
三、完善环境艺术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环境艺术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在增大投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规划。强化地方政府和高校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在整个区域内合理规划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数量上和资金的合理分配上做到统筹兼顾。积极与企业合作,强调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有效利用企业的资源。高校利用教育专项基金与企业共同分担企业设备的更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实践基地建成后长期接纳高校学生实习,并针对该企业的需求来培养专门性人才,实习学生毕业后由该企业优先选用。针对较成功的校办环境艺术专业实践基地,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在财政上和技术设备上要提供保障。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环境艺术专业教师不应仅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教师专业技能。针对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各院校提供专门的技能培训,并到企业中选聘兼职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水平,能更好的完成指导学生实践工作。
(2010-2015年)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建设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内容。课程建设直接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进一步加强艺术设计教学工作,规范课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现对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期间(2010-2015)课程建设作如下规划。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向,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树立21世纪新型的教育观、人才观和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提高素质、办出特色”为基本思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与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课程建设目标和任务
(一)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五年的建设,形成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结构优化、内容先进、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按照“点面结合、重点建设、突出精品、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将课程建设分为合格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三个层次,以合格课程建设为起点,优秀课程建设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课程建设。
1、合格课程
开课两轮以上的课程全部完成合格评估,确保合格率超过95%。
2、优秀课程
重点建设10门基础条件较好,学生受益面较广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每年立项建设5门左右。
3、精品课程
建设5门院级精品课程,每年立项建设4门左右。力争2课程进入省级精品课程行列。
(二)课程建设任务
1、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合理引进人才,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每个专业至少有2名以上教授,副高职称以上教师的比例≥30%,4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以上比例≥60%,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综合素质强的师资队伍。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持课程建设。每门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同时,每门课程建设均要有培养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计划和措施。
2、教材建设
积极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注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的新教材。使用近三年出版的高水平优秀教材占培养计划课程的比例达50%以上。
结合本专业课程建设实际,大力支持教师编写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质量较高、特色鲜明自编教材。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省级统编教材,对于获得此类立项的教材,将给予资助。鼓励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教材向多媒体立体教材方向发展,使教材建设达到较高水平。
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大力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逐步完善实验中心的建设。要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将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实验教学手段引入实践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通过五年的建设,实验中心要能开出本科教学要求的全部实验,并能开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室要能对学生开放。在完善实验中心建设的同时,每个本科专业至少要建立2个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4、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教学内容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删除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去掉课程内容之间不必要的重复。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将当今科技发展和本学科最新科技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正确处理单门课程与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单门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的优化应服从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建立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要有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要加强试题库建设,推进教考分离,完善课程考核环节,改进考核方式,增加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实用性。
5、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改革“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各门课程教学应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鼓励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建设。
三、课程建设标准
(一)合格课程标准
1、有符合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大纲;
2、授课教师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符合岗位资格(具有教师资格证,新教师应通过岗前培训);
3、选用公开出版的高质量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安排合理;
4、实验开出率达教学大纲要求的95%以上,能够开出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
5、授课教师能严格按照学校及系内的要求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
6、教学资料齐备(教学周历、学生考勤与平时作业登记册、试卷、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学生实验报告、特色作业);
7、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评价平均分在85分以上。
(二)优秀课程标准
1、课程须通过校级合格评估,且开设三年以上;
2、具有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35岁以下青年教师90%具有研究生学历;
3、选用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教材、面向21世纪的优秀教材、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或公开出版的特色教材。
4、有校级教学成果和立项的教学研究项目;
5、有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课件;
6、能开出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实验,且设有高质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效果好,实验室能对学生开放;
7、课程考核管理严格、规范,有高质量的试题库和合理的评分标准。院定通识课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
8、教学资料保存完整、规范;
9、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平均分在80分以上。
(三)精品课程标准
1、是校级重点课程;
2、课程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主讲,并具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35岁以下青年教师100%具有研究生学历;
3、注重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和课程网站,教学效果好;
4、在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中成效显著,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有校级一等奖以上的获奖成果,有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5、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开设有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实验室开放范围广、效果好;
6、授课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接受本科生参加自己的科研活动;
7、教学效果优秀,学生评价平均分在80分以上。
四、实施课程建设规划的措施
(一)必须提高对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参照本规定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对批准立项的课程,均要制订课程建设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课程评估制度。制定详细的课程建设原则和评估标准,由教务处每一至二年组织开展一次课程评估。由校专家组对各申请课程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的课程,由学校颁发证书,评估结果在校通报。
(三)课程达标率是参加教学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四)课程建设项目按照课程建设标准实行逐级申报制,课程必须通过相应等级的评估后才可申报高一级的课程建设项目。立项课程的建设期一般不超过2年。
(五)对课程建设实行项目管理。对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给予专项经费资助。
(六)对课程建设实行中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未能按课程建设计划实施的项目,予以通报批评,并终止项目经费的使用。
(七)每两年应组织一次自查,对上一轮评出的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逐一复查评估,并按不低于20%的比例对合格课程进行抽查。抽查和复查的结果要归于课程建设档案并报教务处备案。
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脱离市场需求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作为地方高校,其人才培养必须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为目标,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努力体现出自身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具有竞争力,才能实现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作 者:胡飞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刊 名:教育与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4(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地方高校 艺术设计 专业建设 地方经济关键词: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1、高尔夫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背景
1.1、高尔夫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素质高的应用性人才
据2014年朝向白皮书统计, 全国共有高尔夫设施538家, 合计656个18洞球场。2014年的中国高尔夫行业, 是政策走向逐步清晰、政治行动开始逐步落实的一年, 面对中央政府“清理整治和规范发展”政策的相继出台, 地方政府和行业根据中央清理整治的精神和安排步骤, 依据各自的情况开始了高尔夫球场的政治。
表面上看来, 高尔夫行业从未面临如此“严峻”的考验, 但深入剖析后不难发现, 这正是高尔夫行业前期“无序”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总的来看, 目前国家政策的影响趋于正面, 今后, 中国高尔夫将以科学、有序、规范的精神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高尔夫行业规范发展的基础, 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以一家标准的18洞高尔夫球场需要300-400名专业人才计算, 目前我国高尔夫球场专业人才缺少10多万人。这样庞大的数字缺口足以证明高尔夫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给予填补。
1.2、高职高尔夫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实习实训基地的与之匹配发展
我国的高职高尔夫专业起步较晚, 没有太多的教育教学经验可供参考。我们只能借鉴国外已形成的具有一定成熟的高尔夫教育教学体系, 再结合我国高尔夫行业的发展特点, 形成一套合适的高职高尔夫专业教学体系。根据这些特点, 我院在课程设置方面, 减少了基础课学时, 增加了专业方向课的学时, 减少了理论课, 增加了实践类的课程。例如, 我院高尔夫专业学生的大学体育课程由强调个人体能素质的高尔夫体能训练课程代替, 在达到大学生体育素质测试标准的前提下, 结合高尔夫专业的特殊性和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特点进行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类高尔夫专业着重于培养适应高尔夫行业一线的管理、服务型人才。例如高尔夫教练、球童、出发员、赛事策划、球具推广等。这些专业实操性非常强的工作岗位, 就需要学生了解真实的高尔夫球场工作环境, 或者是在这种真实高尔夫球场工作环境中进行长期的实习、大量的与客户接触才能掌握的工作技能。这就需要开办高尔夫专业的院校, 必须在实习实训条件上与之匹配, 才能培养出能够快速适应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我院高尔夫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2.1、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学团队, 其中学院教师7人。中级职称3人, 初级职称4人。学院还聘请一名台湾籍高级教练员担任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在此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 坚持灵活的办学理念, 强调从实践出发, 紧跟目前高尔夫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相应课程, 采用实训、多媒体、实战模拟等多种实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以学生就业为根本目标。
2.2、实习实训基地的情况
(1)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校内, 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 同时还拥有标准的高尔夫室外练习场和室内模拟辅助练习设备, 从各方面帮助学生提高球技水平, 纠正技术的不足, 为学生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
(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的建立旨在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景为宗旨。考虑到高尔夫球俱乐部具有明显的淡旺季周期性, 我们与省内外 (南北方球场) 6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协议。例如本市的南京太阳岛高尔夫俱乐部, 占地2300亩, 球道长度7041码, 高尔夫球具用品专卖店、停车场、接待室、高尔夫练习场、标准的18洞高尔夫球场 (目前在新增9各球洞在建中) 等设施设备先进。学生在此实训, 不仅能够全面的锻炼自己的技能水平, 还能为社会提供服务, 扩大了学院的影响。于此同时, 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 还拥有了一定的薪酬收入。在实习实训期间, 企业派出球场专业人员作为我们的学生们的指导教师, 并无偿提供学生的培训服务实习环境, 在这种真实的现代企业工作环境熏陶下, 学生能够在毕业前就满足现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这两大高要求,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还有效的缩短了学生的工作适应期。
2.3、校外技能大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校外实习实训的建立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去高尔夫球场顶岗实习的技能培训。还包括要参与到高尔夫赛事服务策划等方面的高尔夫职业能力的培养。很多参加了高尔夫赛事服务工作或者是一些高尔夫公开赛、精英赛、邀请赛等专业性的比赛服务工作的学生, 在实践的同时, 不仅拓展了高尔夫职业能力的知识和技能, 还对社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并受到了好评。这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等返回学校继续学习专业知识时, 能够更明确更具针对性的纠正或提高。
3、我院高尔夫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3.1、设备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
高尔夫专业是一门复合型的专业, 它要求学生掌握各方面的技术能力。校内实训基地中高尔夫相关仪器设备的配备, 能够本质的反映出本专业教育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准, 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高尔夫职业培训的一般要求。实训基地还应有一定的高新技术内涵, 新增置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紧跟高尔夫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符合实际水平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 以满足高尔夫企业对高尔夫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满足高职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层次逐步高移的需要, 为高尔夫专业教育提供一流的教学、实习、实训、培训设备和场地。
3.2、确保科学的教学系统
(1) 以培养应用技能为主导, 加强职业资格的鉴定。
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 应侧重于实训内容的专业性、系统性、应用性和先进性, 侧重于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完成实践教学大纲规定的实训内容基础上, 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各种高尔夫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考核工作, 进一步满足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企业对职工的基本要求。
(2) 发展“校企合作”项目, 促进双方共同管理。
目前我院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还依旧只是提供顶岗实习的场所, 学生利用寒暑假或毕业前的实习阶段到企业从事顶岗实习工作, 企业给予学生一定的实习津贴。这种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虽能够高效的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但仅局限于给学生提供了工作岗位和机会, 而在顶岗实习之前的人才培养过程几乎是零介入的。因此, 在高尔夫专业的建设上应采用校企联姻、工学结合, 通过企业开发系统性的教学环节、假设课堂, 将企业引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使企业成为教学核心课程中的主场。另外, 还可以聘请高尔夫企业中的主管、经理等中、基层管理人员, 与我院专任教师共同组成一支高尔夫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以及实践中高尔夫俱乐部日常工作内容, 共同开发出适合高尔夫企业的教学内容。例如利用高尔夫球场球童服务评价标准来作为《高尔夫球童学》的考核环节。利用高尔夫俱乐部的赛事开发《高尔夫规则与礼仪》的课程实践环节等。
4、结论
结合我院高尔夫专业办学特色, 多年来我院一直致力于开发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目的在于让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后, 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并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特点, 培养适合高尔夫行业各个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而在日益规范的高尔夫行业竞争中, 获得相对的竞争优势。我院今后也将继续致力于新型的高尔夫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 形成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高尔夫专业。
参考文献
[1]程晓华.浅谈高尔夫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J].辽宁师专学报.
[2]安逸民.高尔夫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艺术专业学生学风现状
“艺术学院学生太难管,旷课、喝酒、打架、谈恋爱”,这是摆在高校学风建设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不过,这些现象具有一般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并不是艺术专业学生所特有。就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而言,全院包括音乐、舞蹈、美术三个专业,共776名学生,除上述现象外,学风现状有其自身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 因国家招生评价体系的倾斜,艺术类考生在报考大学时,文化成绩要低于普通专业学生,并且文化课录取分数线还呈逐年下降的态势。由于大多数艺术生在高中阶段主要以专业学习为主,文化基础较弱,以致这一现状甚至成为部分艺术类学生的自我认知,成为他们不爱学习、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的托词。
重技术性专业知识,轻理论型文化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学生对技术性专业知识的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如声乐、钢琴、民舞、国画、摄影等;但对学校开设的其他理论课程不感兴趣、学习欲望不浓,如音乐史、艺术概论、民族民间艺术概论、思想政治修养、英语等。
感性张扬,纪律意识淡薄 艺术类学生因专业学习需要,学习、生活中往往讲究个性,力求标新立异,对事物的认识以主观感觉而定,追求自由,不受学校纪律和规章的约束,加之专业学习大多单独授课,或小课制,因此纪律意识淡薄,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较为严重。
价值取向偏实际,把艺术作为谋生手段 因家庭、社会及专业原因,艺术类学生经常参加各种商业演出、娱乐比赛、琴行代课,接触社会较早而且机会较多,所以,他们在平常的学习中往往会下意识地进行选择性学习,以赚钱、务实作为自身价值取向,大多数学生不是因为热爱而学习艺术。
加强学风建设的几点策略
通过一年来的调查、实践,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几点经验,就如何加强艺术专业学生学风建设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抓好入学教育,树立学风建设总基调 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大学学习生涯的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对于树立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学习至关重要,是加强学风建设的第一步。众所周知,高中教育有教师、家长对学生监督管理,学生学习以“灌入式”为主,部分教师甚至教育学生“高中多吃苦,大学尽情玩”,以致不少学生对大学生活、学习认识偏颇,认为大学学习轻松、纪律散漫、行为自由、管理不严,对自己“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弄不清楚,在入学教育中,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历史,通过教师讲解、“师兄、师姐面对面”“党员帮新一带一”等形式,尽快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与生活。各班级辅导员应根据班级发展目标和要求,在入学教育中对学生加强教育,严格学习纪律、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通过入学教育,使学生尽快进行角色转变,熟悉学校环境,在学生当中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主动学习的基调。
建立学校、学院、班级的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艺术专业学生个性张扬,追求自由,不受各种规章制度限制要求,学习、生活、纪律较为随意,因此,必须制定学生管理的相关制度,落实到位,起到监督、管理、约束学生的作用。2014年2月,针对学生迟到、旷课、早退等严重现象,艺术学院开展了“课堂纪律专项整治活动”,制定了“艺术学院考勤制度”“艺术学院课堂纪律管理规定”“艺术学院综合量化评分细则”,并要求各班按要求认真落实各项规定。通过一学期的实施,全院迟到率由13.2%下降到1.3%,旷课率由9.7%下降到0.6%,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明显下降,为学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加强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 作为学生生活的知心朋友、学习上的引路人与人生导师,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的群体,在学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寝室、课堂、琴房、画室、练功厅是辅导员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家庭学习情况、情感烦恼问题,并及时关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建立奖惩机制,提高学习兴趣 大部分艺术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加之个性张扬、标新立异、举止夸张,是家长、教师、社会眼中的坏孩子形象,来自各方面的不好评价,造成学生自我认识偏颇、自暴自弃、自我否定的心理习惯。在学风建设中,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随时留意学生进步,及时鼓励肯定学生,提高学生自我认同感与学习兴趣。
培养艺术素养,全面提升素质 艺术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劳动,社会劳动通过创造赚取物质报酬,而艺术劳动则是精神领域的行为,创作的艺术作品带给世人欣赏与美的感受。艺术这一特征,要求艺术工作者应该具有对艺术赤诚纯粹、超凡脱俗的品质。针对艺术专业学生价值取向、学习目的偏离情况,应该从艺术本身着手,通过接触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美;通过认识了解伟大的艺术家,树立一个艺术工作者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激发艺术的热爱,不为金钱、利益所诱惑,从艺术本身出发,全面提升素质。
艺术专业学生学风建设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需要在平时工作中不断总结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秦茂林.综合性大学如何加强艺术类专业学风建设浅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4)
[2]刘子金等.艺术专业学风建设新机制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5)
[3]杨林书等.传媒艺术类学生学风建设探索[J].浙江传媒艺术学院学报,2005(3)
[4]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5]欧阳俊虎.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院,2001(2)
[6]李慧媛.谈如何增强高校入学教育的影响力[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
[7]蔡士文,夏午宁.浅析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特点及其管理[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5)
[8]任金杰.高师艺术专业学生学习善的调查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1)
笔者合理分析了当下建筑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所引发的建筑动画人才稀缺形势,提出了以土木建造技术为基础背景的.艺术设计类院校开设建筑动画专业的优势策略.并通过三大科研方向与两大教研方向为建筑动画专业的开设与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规划,从而为数字化技术与建筑设计向社会经济价值的转化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进而做出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 者:韩锐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长春,13002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35) 分类号:G4 关键词:土木建造技术 建筑动画 数字化技术★ 简述塑料模具CAD集成技术
★ 基于3S技术的公路生态景观评价系统研究
★ 分布式控制技术及其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研究
★ Web集成信息检索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 网络路由技术基础网络知识
★ 技术基础试题库综合版
★ 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以淮河流域为例
★ Li2B4O7晶体在SAW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 浅析水利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论文
1.专业定位及办学思路
①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调研报告 ②近三年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③近三年毕业生反馈调查报告 ④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的文件
2.专业规划及实施
①学院“十一五”规划
②商务英语专业“十一五”规划 ③商务英语专业近三年工作计划及总结 ④专业建设成效综述
⑤专业建设及改革
3.人才培养模式
①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 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二,教学的基本条件
1.师资队伍结构
①师资结构一览表
②专任教师一览表
③专业负责任人情况一览表1
④具有双师素质教师一览表
⑤教外兼职教师一览表
2.主讲教师情况
①主讲教师一览表
②副高职称一览表
③近三年主讲教师开课一览表
④近三年主讲教师发表论文一览表 ⑤教学名师
3.师资队伍建设
①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 ②主讲教师培养计划
③教师培养计划
④教师学期工作总结及成绩分析 ⑤教师到企业实践情况
4.实践教学条件
①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②校内实训室建设综述
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
④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综述
⑤实训室各项管理规定
⑥近三年考试培训计划
⑦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
⑧近三年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情况 ⑨近三年实训课开出率统计
5.经费投入
①近三年经费预算一览表
②专业建设费用使用一览表
③近三年设备投入
6.教材和图书资料
①专业“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 ②教材使用情况
③学院选用教材制度
④自编教材及讲义一览表
⑤专业教研室购书
三,教学改革及教学管理
1.课程体系改革
①教学大纲
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③课程体系框架
④教学研究工作记录
⑤近三年全院设选修课程情况
2.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①语音室,多媒体使用情况一览表
②教师讲义
③精品课程建设
④教师课件
⑤教学录像
3.实践教学
①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践课程 ②学院关于实践教学的文件 ③技能测试题库
④学生实习实训作业
⑤学生实习实训照片
⑥学生实训日记
⑦学生论文
4.教研教改成果
①教研室活动记录
②教改科研成果
③教研立项
④教师发表论文一览表
5.产学研结合①专业委员会成立文件
②专业委员会会议记录及照片 ③校外基地
④顶岗实习单位一览表
⑤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
6.教学管理
①学院教学管理文件
②教学档案管理细目
③教学管理环节
④学生座谈会记录
⑤学生评教
四,人才培养质量
1.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①英语过级考试成绩单
②计算机考试成绩单
③英语大赛资料
④各种技能大赛
2.职业能力及素质
⑴职业素质教育成果
⑵优秀学生成绩介绍
⑶业余党校情况
⑷素质教育选修课开设情况 ⑸职业素质教育讲授情况
⑹本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情况和照片 ⑺专业技能大赛情况
⑻参加社团情况
⑼素质拓展
⑽学报
⑾英语角
3.学生满意度
①评教问卷
②满意度调查问卷
4.就业及社会声誉 ①近三年报到情况统计 ②毕业人数及就业率
③毕业生就业行业及岗位群分布④毕业生质量跟踪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当前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及其改革的步伐一直滞后于艺术设计自身的发展速度和社会对艺术设计发展的需求程度,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设计人才的主要途径,高等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设计人才势在必行。寻求合适的教学模式以及更好的改革和发展途径,是艺术设计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招生规模扩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艺术设计专业在一些综合大学、工科和师范院校中纷纷开设起来。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等二级学院也相继在这些高校成立,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但是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数目可观的经济利益,在教学模式上继承了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没有从自己所在的地域特点、文化特色以及学校专业优势化等方面来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也不大重视艺术与技术、经济的联系,从而导致艺术教育模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1.2专业重复设置
现如今,大多数学校还在沿用传统的包豪斯设计教学体系,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几乎雷同,这种设计教学模式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状态,它们忽视具体造型的创新设计以及社会价值,
培养出机械的、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这种专业设置雷同的现象,最终将导致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高校不能培养,而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会产生许多无谓的竞争和人才浪费。
1.3教育模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
由于很多高校是在短时间内膨胀式的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在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设置上盲目的汲取外来艺术设计教育的成果,不能根据自身的特色来发展创新模式,所以导致教学模式混乱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很多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很茫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能较好的适应社会。
1.4理论与实践脱节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现行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思维和教学模式都仍在沿用原有的工艺美术教学模式,开设了众多的理论和概念类的课程。而这些课程通常情况下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学生设计制作出来的东西都是凭空想象,没有任何经济基础和社会价值。另外,学校没有更多的施工课程,使之学生对于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几乎全然不知,进入社会工作后不能及时进入角色。这都是由于高校的教育模式太过传统,不能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开设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导致设计与市场相距甚远,理论与实践脱节。
1.5忽视创造性思维训练
忽视创造性思维训练也是现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众多高校中,由于扩招等因素,导致学生的艺术设计基础十分薄弱,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技能,大部分都是采用临摹和借鉴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学生在设计上缺乏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做出来的设计作品千篇一律。
2、创新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以上种种问题导致艺术设计教学无法取得较大成就,因此我们倡导一种新型的教
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课程,它建立起全新的教育模式,实现了从单一技能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引入工作室的培训模式
把工作室模式和导师责任制引入课堂,用工作室的概念替代之前的班级单位,每个工作室配备各专业课教师作为工作室责任导师,有专门的工作室空间以及电脑桌、投影仪等必备器材。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采用的是项目教学法,把工作室中的设计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按照公司培训的模式一样,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集体讨论项目方案,完成各种设计图纸。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由于学生每天都能与教师在一起工作、学习,互相之间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又能互相监督,同时导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
2.2 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改革,采取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也是教学模式中的问题之一,如果各高校能设置一套完整的有明确教学方向的课程,那么不仅能突破傳统的表现手法,并且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创造力。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怎样去观察和认识身边所发生的事物;怎样去表现设计思维;能否提出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课程中是否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这些是设计师的基本素质。而作为老师来讲,应该思考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型思维。这种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设计潜能,使学生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自觉的进行思考,完成具有创新性的设计。
2.3建立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学校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培养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学校能有特定的学生环境以利于学生的创新,有必备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让学生去实现创新。例如,学校可以建立提供学生学习和收集资料的平台,像网络交流平台、信息资料室、创新实验室等,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学分上去鼓励学生更多的进行创新,设立一个“创新学分”,推进理论知识、实践技巧、创新思维培养、综合创新发挥的分层次教学;开设辅修专业和双学位专业;组织重点培养创新人才实验班并创建与市场对接的长期稳定的教学试验基地,为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开辟渠道。
2.4强化创新性教师的培养。
光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还是不够的,这些都依赖于老师的教导。因此对于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来说,培养和强化创新型教师也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创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这种老师通常情况下,求知欲和创造能力都比较强,对于市场的敏感度也较高;敬业乐业,能与学生共同学习;评价以激发或促进学生创新。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采用有效的方式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通过建立高校之间相同或相似学科师资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高校之间的艺术设计师资的共享和相互学习,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积累教学经验提供有力保障。只有培养了大批创新性教师,才能够使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3、结语
为了我们培养出的艺术设计人才更好的展现自我价值, 更好的创造社会价值, 就必须深入探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分析应怎样开展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一、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体会
1、在思想意识上要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教学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既把所学进行应用, 它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应用性人才问题。多年来,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学生也往往存在片面的心理, 只重视课堂教学的分数, 毕业后很难直接进入工作角色。
要做到真正培养应用型人才, 需要在多方面综合运作。教师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寻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切入点, 把握社会的专业发展动向。
2、教学计划要明确、具体
要对具体的实践教学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计划, 其中包括教学任务的阐述、内容的安排、学时的分配情况、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只有具备明确、具体的教学计划, 才能使实践教学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的执行。
教学任务是要明确其具体的教学目的, 要细致阐述其前续课程和后续课程, 并要说明对其他课程构成怎样的影响;内容安排涉及要完成怎样的工作量, 实践教学的目标、地点, 用什么形式体现教学和学习成果等;学时分配的合理性对实践教学的完成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完成教学任务一定要有合理有效的时间保证;教学计划要及时的针对需要进行修订, 要紧跟时代对人才需求的脉搏, 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要针对具体的教学需求随时调整, 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执行上要有精心的组织和策划
实践教学环节不同于理论教学简易、规范、程式化而便于操作,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更是烦琐。若不在教学执行上精心的组织和策划, 极易走过场、形式化, 起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精心的组织和策划就是要对已有的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做出合理的安排, 包括时间、场所地点和教师等多方面的确定和调整。在时间上要具体考虑季节和时令对实践教学的影响, 合适的时间安排会对教学产生良好的辅助效果;选择恰当的实践场所是实践教学的重点, 它关系到能否与教学计划中的教学任务相符合;教师是完成实践教学的关键要素, 教师能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制约, 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和考核记载并组织交流和讲评。在教学计划的执行上不能有半点疏漏, 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4、在考核上要有严格的标准
既然说到实践教学不能流于形式, 就必须具备严格的考核标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教学计划中的法定教学环节, 一定要用相应的量化标准来检验其实践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对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都要有量化记载和专项实践课成绩。
严格的考核标准能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规范化, 让教师和学生都懂得实践教学是必须执行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关键, 这就督促和保证了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最终达到实践教学目的的有效实现。
二、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1、实践教学环节要课程化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是独立设置的, 都有相应的课堂教学作为理论基础和进行总结, 在教学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重课堂而轻实践的现象,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计划。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比较烦琐, 不如课堂教学系统、易把握, 这更需要我们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的每一人对其足够重视, 付出应有的努力, 针对具体情况、具体人员采用相应方法和手段, 以达到计划中的教学目的。
2、实践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鉴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与客观实际, 不可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到完全的统一安排。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执行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本人共同参与, 这样就会调动最大范围的信息来源, 获取最佳的实践途径和机遇。
教师作为本专业的专家学者, 始终站在专业的前沿, 接触的专业信息很多并且范围很广, 为了专业的发展建设, 为了完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 教师应为学生主动提供实践机会, 这不但反应一名教师的学术影响, 更反映了教师的高尚师德, 体现着作为真正专家学者所具备的情操。学校作为教学管理部门的身份更应在提供实践教学机遇上占据主导作用, 应保证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稳定开设,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使实践教学同课堂教学一样成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3、实践教学要具有很强的能动性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设置是专业、行业和产业发展的产物, 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需求怎样的人才。可以说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完全具备与市场经济接轨, 与社会相结合的特点, 这就要求它必须紧跟社会发展和需求的脉搏, 用较强的能动性去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
高校的教学计划应及时针对学科和专业发展进行调整, 艺术设计专业更是如此, 要随时面对行业和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改动。实践教学进程中为了教学的需求, 可针对实际情况上报教学管理部门, 申请改变已在教学执行计划中制定的教学方案, 教学管理部门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予以肯定和鼓励。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要体现出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机构多方面的综合能动性, 让教学的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4、实践教学环节要有经费、机制和政策上的保证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要有健全的机制和合理的政策作保证, 更需要经费的支持。学校作为教学主导机构, 对待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同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样, 做出合理的师资、财力、设备和学时的调配。
教学管理机构要在思想意识领域树立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育人的关键这一信念, 在管理机制和政策上为了教学的需求进行相应的配置, 必要时应做出一定的政策倾斜去适应教学的需求。无论教学执行机构和教学管理机构都要尽最大努力, 把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纳入标准教学体系, 为教书育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结合当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展开怎样执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多方位探讨。通过具体的体会和建议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深层次解析。
论文摘要:我国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极其缺乏,了解英美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中国教育界对于英美文学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已经达成了共识。我国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极其缺乏,这不能不令人遗憾。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是漫长历史长河中留下来的文学经典,是英美文化的精髓,了解英美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英美文学就像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英语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照亮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道路。英美文学对人类最直接的作用便是将愉悦带给阅读者,同时,其特有的属性也决定了它的教育作用。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跨文化意识的双重职责。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逐渐成长为有品味、有情趣、有鉴赏力的人。英美文学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启迪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形态,汲取思想的精髓,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培养独立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英美文学不同于中国文学,强调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英美文学修养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能力。英美文学作品反映出英美文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些观念则与中国文化完全不同。所以,通过英美文学教育研习异域文化,领略异域文化风采,是培养文化宽容精神和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学习英美文学可以使学生对世界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及历史了解更加清晰透彻。
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修养的途径
1.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文学素材
高校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根据授课内容适当增加文学素材,包括诗歌、戏剧等,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接受了文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英美文学修养,了解了英美文化。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不必深入了解文学理论及各家流派,但还是需要阅读部分经典作品或者选读,把大学英语课堂作为了解
西方文化的平台,而不只是学语法、做习题的场所。
2.补充文学知识,阅读经典作品
高校英语老师可以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利用每节英语课
上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补充课外知识,指导学生在课下阅读英美作品。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避免照本宣科,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了解西方政治、人文风俗、语言习惯、人生哲理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某部作品某个或人物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扩展思维。老师也可以留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3.观看英文原声电影
好的英美国家的作品大多都被搬上了银幕,电影教学情景直观,内容生动丰富,语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能真实而全面地展现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可让学生摆脱母语羁绊,可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感觉,进入一个“英语思维”的理想氛围。同时,电影语言弥补了一些课本、教学片等刻意为语言而语言的不足,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看英美影片是学生学习“地道”表达方式的理想途径。教师可以适当播放部分优秀电影,让学生写出观后感,这样既能促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也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或者让学生在课下观看优秀的英语电影,并写出评论。这样既充实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可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水平。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高校英语教师可以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利用这部分时间进行师生互动,谈论某部英文作品,使学生各抒己见,共同提高。了解英美文学作品,单凭教师一言是不够的,学生要想真正的掌握英美文学的内涵,必须通过自己的阅读来了解。这样就能在有效的时间里,达到师生共同求知的目的,同时,也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消费需求。
三、结语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大学老师和学生必须有一个较高的定位,即把英语课堂作为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了解西方文化的场所。因此,应该在公共英语课堂上加入适当的英美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英美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张伯香.英美文学简明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 陈光乐.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 4.
1.专业设置与调整
英语教育专业已连续招生10余年,在校生总数达400余人,每学年学生人数不少于120人。本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对知识,能力,素质概念把握准确,且结构较科学,较好的体现了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能满足预期就业岗位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本专业根据每年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跟踪调研结果,做出了专业设置调整与优化,并根据就业岗位需求不断优化专业内涵,取得了一定成绩,毕业生质量基本达到岗位要求,就业竞争力有所加强。
2.人才培养模式
(1)培养规格和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和教学基本功,能够从事初、中级英语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业务规格:
<1>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热爱中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精神。
<3>掌握现代社会和从事基础教育需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能力。
<4>掌握初等教育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职业技能训练,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备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能力和开展素质教育的能力,初步具备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
<6>较为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
(2)专业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结构体现了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工作业务的设计理念,符合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服务组织教学内容,并与国家职业资格标注相衔接,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全部课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四大部分组成。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构建模式,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大学专科中学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所设课程有:综合英语、高级英语、听力、口语、翻译、写作、泛读、英美文学、英美国家文化、语音学、语言学、词汇学、语法、教法、二外等。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中学教育专业对学生进行职前教育的主要途径。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程的延伸、补充和扩展。其任务是使学生及时补充新知识,增加信息接收量,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发展举特长,进一步开发智能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一专多能、学有专长的中学教师。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本校和本地区中学教育实际自行安排。具体内容如下:
<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是对师范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教育理论和老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综合课程,是中学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环节,对于师范生了解中学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巩固专业思想,培养教育教学实际工作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
阅读了《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现状调研报告》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调研报告栏目
教育实践课程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从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实践课程一般包括辅导中学生课外活动、参加假日校学生活动和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教育实践课程由学校自行安排,时间一般不少于17周。
<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中学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活动课程要面向未来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要从师范生兴趣、爱好需要出发,要从本校办学条件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科学安排。
(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本专业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重点,根据课程内容较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恰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
(4)改革创新进展
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加强,在教,学,做的结合与磨合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能适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数量不断增加和设备逐步更新,使之形成较好的运行机制,使教师在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发挥积极实际的作用。本专业探索出适合本专业特点的考试模式,考核方式较新,力度大。
3.师资结构及水平
本专业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爱岗敬业,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副教授4名,讲师8名,助教2名,聘有外教3名,“双师型”教师3名,专任教师均为研究生学历,具有较强的教学与实践能力,较新的教学方法与创新意识,科研积极性较高。本专业带头人学识水平,实践能力,执教能力强,重视教学梯队建设,自觉知道和帮带青年教师并注重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团队职称,年龄,学历结构较合理,教师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力度较强。
4.实践教学条件
现校内有多媒体语音实验室5个,英文电脑打字室1个,校外15家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条件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以良好的实训基地为依托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利用教学仪器开展有内容的实训项目。实践教学项目经过系统设计,训练内容,考核标准与实际岗位基本一致,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有实践教学能力很强的专任教师,学生能够获得岗位所需教师资格证书,毕业生获取“双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90%以上。学生顶岗实习覆盖率高,毕业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考核制度初具规模。本专业已设置第二课堂,教育见习实习等方式培养锻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加大利用多媒体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力度。
5.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
本专业近五年连续稳定招生,且招生规模适度,符合社会需求,近三年第一志愿考生数与专业招生计划数之比,新生报到率均在85%以上。就业率在90%以上,06,07级学生专升本率均为10%.大多数毕业生在本专业所对应的教学岗位工作,起薪较高且较稳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较好。
6.职业资格考证培训
本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为100℅,普通话2级乙等水平以上率为95℅,08级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75℅,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率为30℅,专业四级通过率为10℅.本专业不断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多渠道培养学生教师职业技能,从备课、撰写教案、说课、讲课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通过学生教育见习、实习及其他培训时间,完善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等手段增强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
二、对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现状的自我评估意见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的深入推进,为了满足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需求,使毕业生充分反映教学知识与成果,构建新型的学科体系是当前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实施之前,对本专业建设现状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是必要的,现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及管理和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对本系英语教育专业做以自我评估。
(一)师资队伍基础良好,有待进修,促进教学改革
本专业教师队伍配备中,副教授4名,占本系教师的12℅,;讲师8名占本系教师24℅,助教2名,占本系教师6.1℅,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基本素质良好,中青年比例较高,有良好的提高与创新的基础,但欠缺较新的教学方法与创新意识,科研积极性有所欠缺,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及科研项目有限。在现有条件下,有必要完善教学梯队建设,增加青年教师配备,争取实现师资队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方面实现合理的搭配,定期输送年轻教师培训,在职学习进修等,学习国内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以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水平。
(二)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欠缺实践性
目前的人才培养方向为:经过三年的专科课程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一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利用现代化教育的教学手段,了解中国英语教学的发展史,熟练掌握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技巧,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工作者。而教学重心向实践教学的转移要求我们调整现有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
教学大纲有必要重新修订。1.确定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授课内容,应更突出“师范技能”教学的贯彻,修订后的教学大纲目的为保证理论教学又突出实践教学,更加符合教学培养目标。2.调整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可以尝试调整,延长学生的实训、见习、实习时间,为实践教学开展创造空间。对实训教学部分的标准制订,修改原有的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制订、修改和补充了相关的各项制度,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证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控制。3.改革教材,引进与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在教材的选定上,对现有的基础文化课和技术基础课中偏难、偏多、偏深或较为陈旧、过时的内容可适当的取舍,及时补充新的内容,保证教材与培养目标的配套,并应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要求,尝试开发专业实践教材,保证了培养目标的需要,避免了课程之间的重复,为专业实施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
(三)教学过程及管理有待创新
目前教学仍以课堂教师教学为主,已经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但仍不系统,欠缺力度。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教育需要,必须加以改革。教师应通过申请精品课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充分体现“行动导向”及“做中学”的现代职教理念,课堂教学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具体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模拟情境法等。如基础课程无法完全采用项目教学法,也要适当采用任务驱动、讨论、情境模拟等先进的教育方法,部分单元可采用项目教学法。
(四)实践教学条件的亟待完善
本专业已设置第二课堂,教育见习实习等方式培养锻炼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但多媒体实验室及英文打字室内机器较旧,数量不够,外语音像资料,电子期刊资源短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单一仍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而现代教学对毕业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从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开拓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语言实验室及英文打字室的数量与质量,创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室,创设外语语言学习环境,建成“网上教学平台”和“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网络平台”。
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多渠道培养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在目前课程基础上尝试增设教师口语、三笔字、简笔画等课程,以及教师职业技能综合实训课程,训练学生教师基本功,又从备课、撰写教案、说课、讲课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还可邀请校外专家参与技能训练项目,延长学生教育见习、实习及其他培训时间,完善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等手段增强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及工作思路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改进措施
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
1.明确团队建设的重要地位。教师是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关键,教学团队整体水平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最重要的标志。所以,一定要增强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和加大职业教育、就业教育的研究与发展,使教学团队建设切实上一个新的台阶。
2.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为目标;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中心;以实践技能教学、就业教育研究为重点,千方百计建设一支办学效益好、结构合理、特色突出,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师德高尚、实践创新、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
3.发挥教学团队中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充分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的同时,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的步伐,建立具有开放、动态、竞争、激励特征的教师管理体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年龄等方面的结构,在竞争中建立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4.采用“企业引进与企业挂职培养相结合,专兼职互补”的建设思路,进一步调整兼职教师结构,优化专、兼职教师比例,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具体措施
1、通“岗前培训”和“导师制”加强对团队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
教师一入校,就对其进行岗前培训,进行入职指导。秉承我系的“传帮带”优良传统,继续完善青年教师的导师制,即新老教师结对子的方式,全面关注他们的成长。一方面,让青年教师通过岗前培训与岗位实践获取高校教师资格证;另一方面,通过选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新教师实行一对一的全面的业务指导,不但向新教师传授教学方法与经验,更使新教师了解职业教育,提高职业素养,适应高职教学要求。
2、充分利用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研讨与业务培训,提升团队教师职教水平与能力
利用每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研讨,交流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讨论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探讨如何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我们也会把一些中学英语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请进来,请他们给我们作讲座,与教师进行交流,使教师了解中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的最新要求。利用教研活动为我专业营造良好的教学与研究氛围,积极促进团队教师的理念水平与业务能力。
3、大力推进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提升团队成员科研能力
制订科研工作规划,明确科研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量化考核标准、方案及配套的激励机制,积极调动团队成员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及教学改革的热情与积极性。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尤其与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课题。课题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团队领导的科学管理、统筹安排,离不开每个团队成员的精密分工,更离不开彼此的精诚协作。因此,课题的参与、研讨、完成的过程就既是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也是团队建设的过程,从而使科研促教学,提升团队整体的战斗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
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不断修订和完善原有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加强实训大纲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与力度。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合理开发、调整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大一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基本职业素质的训练,另一方面要强化大三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丰富实训课内容与形式。把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参加校质量工程建设,力争在3-5年内使3-5门课程达到校级精品课程标准,1门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三)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等)的改进措施
1.教材建设
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先进性、高水平的教材;积极鼓励系内教师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引进最新版本的英文原版教材,大力支持系内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的制作。
2.加强多媒体语音室和图书资料室的建设
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加强图书资料建设,购进与专业相关的图书和报刊杂志,充分发挥报刊、杂志、图书资料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做好图书、资料的订购计划和图书资料室的建设计划,制订有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图书资料室的管理,为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专业建设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服务和保障。此外,我系还将建立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经常组织学生收看与专业相关的英语音像教材、资料,开展积极的讨论,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其视野。
3.加强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
加强与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积极发展与开拓新的实训基地。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配合学校教务处做好实践教学基地的考察和选点工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以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
(四)教学管理的改进措施
根据目前的专业设置、专业特点、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情况,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建设,建立教研室主任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课程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浅析艺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推荐阅读:
提高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策略浅析07-06
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研讨会20109-19
公共艺术专业通识课程教学建设与更新研究11-20
浅析新农村建设09-16
浅析如何加强作风建设06-28
浅析档案信息化建设10-26
浅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09-19
浅析初中英语口语教学10-16
浅析农村小学英语教学10-26
数字艺术专业介绍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