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部审计的作用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内部审计的作用(精选8篇)

浅析内部审计的作用 篇1

引言

内部控制是由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样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其价值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除有过硬的生产能力外,还必须要有严格的控制制度作保障,配合企业的各个层次精心组织、相互协作才能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二、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和控制措施模糊

虽然有些单位一般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内部管理可以说是有章可循。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措施不得力,审批制度只是流于形式,对经济业务只审核合法性,合规性很少过问。授权不当,甚至有时也有越权行为,使得管理力度层层递减,管理效应层层弱化,从而造成企业竞争力降低,经济效益下滑。

2.信息沟通不及时、监督检查不到位

适当方式的信息沟通是企业有关层级之间相互掌握了解情况的主要手段,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沟通不及时必然会影响决策层的正确决策。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做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有些企业没有使监督部门的监督职能得到有效发挥,监督职能没有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而是事后监督。“亡羊补牢”为时已晚,造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失控,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经营效益。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丁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内部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二)加强企业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基本理念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主要实施手段有授权批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对资产的限制接触和对经济业务的独立审核。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

计信息收集、门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保管、记账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

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的效果。工作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任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次要的岗位可适当延长轮换周期。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漏洞。虽然内部控制并不能消除串通舞弊行为,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利于及时防范因舞弊而导致的内部控制措施失效,从而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企业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货币资金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会计记录与审核监督。(2)货币资金支付业务控制。企业有关部门应当向审批人提交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或其他相关证明。(3)加强对银行账号、票据和印章的管理,出纳人员不得同时从事银行对账单的获取、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工作,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由本人或其授权人保管,不得由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四)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切实加强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有些单位认为稽核部门不能创造效益。增加经营成本,因此对其并不十分重视,对于经济业务没有做到过程的控制,使得这些部门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一观念应立即更新,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决策层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在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内部控制的手段是通过设计、实施、评价和改进的手段进行的。因此,健全的控制制度不是一朝一夕的设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经济业务的发展逐步改进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机构的联动效应,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处理风险,让其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财会[2008]7号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

[2]潘琰、郑仙萍.《论内部控制理论之构建:关于内部控制基本假设的探讨》.会计研究2008第2期

浅析内部审计的作用 篇2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信息不对称,内部审计,抑制

从上世纪末开始, 国际大公司的财务丑闻案件屡屡发生, 这其中, 最著名的当数美国安然、世通公司了。国内企业由于受市场的制度性特征、股票发行的核准制等政府行政手段的影响, 使得上市资格在中国成为一项具有很高价值的“壳”资源。在这种特殊背景下产生的资本市场中,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已成常态。已上市的公司会设法保住上市资格, 而未上市的公司则会设法取得上市资格, 以便能够利用资本市场来获取更多的利益。诸如琼民源事件、郑百文问题等, 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和无效的社会资源配置。这些事件的爆发, 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对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盈余管理的关注与研究。

一、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

盈余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盈余管理即是“披露管理”, 是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允许的范围内对会计盈余信息进行策略性的调整。它是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和投资机构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由于很难找到显著的证据去证明企业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行为, 所以在研究盈余管理问题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确定管理者是出于何种原因而进行盈余管理。因此, 分析和总结盈余管理的动机是必要的。在我国的资本市场, 公司股票的发行与上市、配股、ST及终止上市的硬性指标就是会计盈余信息。导致盈余管理行为的原因有多种,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代理双方信息的不对称, 使得管理者会想方设法粉饰会计报告信息, 达到某种无法明言的目的, 从而就产生了盈余管理行为。

二、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

现代内部审计始于20世纪初期美国的铁路部门。随着美国安然、世通等国际大公司相继申请破产, 人们不禁反思:美国当时有众多大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其对企业的监管体制非常严格。此种情况下, 仍出现如此多的财务丑闻, 人们才不得不把关注的焦距从企业的外部环境转向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上。于是, 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为目标的内部审计得以产生和发展。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99年正式提出了内部审计。2003年《萨班斯法案》的颁布使得内部审计成为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而越来越受到重视。2009年, 我国新的内部审计准则出台, 完善了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这些制度规章的出台对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内部审计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

一般地, 设计合理、运作良好的内部审计机制可以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反之则可能为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创造条件。良好的内部审计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帮助企业减少代理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能够发现和控制管理层粉饰财务数据的现象;维护着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受托责任, 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降低了管理层盈余管理程度。

(一) 良好的内部审计机制能抑制企业盈余管理

从以往研究者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中, 可以发现内部审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内部审计的上市公司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获利能力, 其会计政策更加稳健, 可以减少会计差错, 从而减少盈余管理的机会。

2.内部审计作为公司内部的常设机构, 对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管理、业务流程都很熟悉, 比外部审计拥有更多的信息, 掌握更充分的信息资源。因此, 内部审计更有可能发现盈余管理行为, 更有利于降低盈余管理程度。

3.内部审计应是独立于管理层以外的控制层, 直接对最高决策人员负责。它的存在能够对管理层产生威慑作用, 约束管理层操纵会计报告的行为。当公司管理者企图通过盈余管理操纵会计报告时, 内部审计能够参与对盈余管理的侦查, 通过对财务报告进行相对独立的审计, 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并报告。

4.作为公司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 内部审计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独立审计, 一方面可以缓解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平衡和制约各公司治理主体的关系, 另一方面可以对管理者的财务报告进行监督, 对其产生威慑作用, 从而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有利于降低盈余管理程度。

5.内部审计还能为外部独立的审计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的监督。因而能够增加外部审计发现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 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二)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有限

我国内部审计部门对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抑制的作用, 但是这种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在很多企业, 其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为我国内部审计应用情况是很有特点的, 不同类型行业、不同规模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公司在内部审计应用效果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缺乏相应的环境。

由于管理层不认可、不配合内部审计的工作, 比如限制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不提供审计所需资料、干扰审计正常工作等, 使得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充足的资源, 审计效果不好。

2. 过分地依赖外部审计的作用。

外部审计进行审计的信息主要是企业公开的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其对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管理、业务流程都不熟悉, 这样就可能导致对盈余管理监管的疏漏。

3. 独立董事及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较差。

独立董事及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差, 就不能对企业内部审计进行监督指导, 不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 并且不能够协助董事会对管理层进行监督, 无法降低盈余管理水平。

4. 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无法胜任内部审计工作。

有效率的内部审计部门将离不开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但有的企业中内部审计人员为非专业审计人员, 根本无法胜任审计方面的工作;或者有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改善内部审计的措施

内部审计作为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措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必然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 企业应该加强措施进行改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优化环境。环境因素是核心, 应提高管理层的责任意识, 为内部审计高效工作提供良好的外在条件;

2.内部审计应必须借助其他治理主体的力量, 通过与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协作, 共同发挥作用, 能提高审计效率, 降低盈余管理程度。

3. 建立由更多的独立董事来构成的审计委员会, 并定期向审计委员会与管理层报告审计活动。

4.加强培训,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拥有较强审计专业能力的人员, 带动非专业审计人员, 使其有更多的资格和经验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抑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由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层出不穷, 对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很大的困扰。而要缓解这一问题, 必须从根源入手。本文从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动机方面来分析内部审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然而我国内部审计部门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可能是代理双方都没有深刻意识到内部审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的作用。而且, 我国公司治理机制也处在发展、完善中, 要所有的企业将内部审计纳入其中需要一个过程。所以, 加强内部审计的建设, 迫在眉睫。监管部门应强制每家上市公司都要设立内审部门, 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ianMing,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unneling through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Evidencefrom Chinese corporate groups, 2003.

[2]吴肖峰, 宛玲羽.探讨盈余管理的动机——文献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 2010 (07) :182.

[3]郭慧.公司内部审计机制与盈余管理——基于深沪主板市场的经验证据[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1 (01) .

[4]冯立新, 兰曼.基于盈余管理角度内部审计作用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03) .

浅析内部审计的作用 篇3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经营管理;作用;问题;对策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与政府审计工作,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它们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做好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促使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同时,也可以提高政府审计工作的效率,增强政府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总之,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一、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 、有利于帮助企业防范风险

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日常工作的重点就在于监督企业的发展状况,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例如,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企业信息的监督与管理,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快速地采取措施,对企业发展方案进行更改。另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信息,而且能够帮助企业防范风险。例如,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及时地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出企业存在的风险投资,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来解决问题,从而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二) 、有利于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而设立的、独立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之外的一个专职机构。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监督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例如,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为,评价其行为的可靠性,并对企业收支的合法性进行审核管理,确保企业的收入不存在非法成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最大特征,就是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力,确保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让企业的管理工作发挥最大的效果 ,从而达到维护企业经济利益的目的。

(三) 、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各大企业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要向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各方面着手,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者,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着重大的作用。例如,企业审计部门,通过长时间的监督管理工作,可以掌握企业的最新发展状况。也就是说,企业审计人员最清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出谋划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防止出现大量浪费资源的现象,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影响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一) 、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

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该项工作的效果。当前,我国有不少企业的领导,都忽视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例如,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不但不倡导公司员工配合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而且不给内部审计部门分配资金和人员。这种状况直接加大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难度,不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倘若管理者不加以重视,就会使企业财务状况不明晰,容易出现财务问题,从而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依靠,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得到企业领导的充分重视,而且需要健全的制度做保障。当前,我国有不少企业都面临着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的状况,例如,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各部门管理职能混乱等。这些因素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不高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想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就是审计人员自身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及较高的业务技能水平。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身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知识结构更新缓慢、与他人沟通困难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三、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作用的措施

(一) 、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企业要想在经营管理工程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对此,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意识到审计工作在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工程中的重要性;其次,企业要给予内部审计部门一定的权利,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确保每一位员工能够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再次,企业领导要安排人员对审计工作加以宣传,让员工对该项工作进行充分的了解,例如,企业领导者在开会时,要向企业员工介绍公司审计工作的情况,另外,也可以通过海报、宣传标语的形式,在企业内部对审计工作进行宣传。

(二)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为了使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应该增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当前,针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的状况,企业领导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改善。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措施,来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例如,对现有的制度要不断进行修订,建立独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制定系统、全面的政策和程序,确保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执行。

(三) 、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经济形势面前,要想保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执行力,就必须重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学习问题。因此,企业领导者除了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之外,更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的途径有很多,例如,企业领导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另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经常性地进行自我检查,通过自我反思的方式,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结语: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当前,我国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企业就必须及时地采取措施,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改善,促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唐新,闫立新.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3)

[2]张巧良,房亮. 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研究之国际比较[J]. 财会月刊. 2006(08)

[3]金彧昉,李若山,徐明磊. 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J]. 会计研究. 2005(02)

[4]张方瑞. 浅析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作用[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10(11)

内部审计在操作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篇4

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于点多面广,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在管理上难度很大,加上内部管理相对薄弱、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的等多面的因素,潜在的操作风险和隐患时时存在。因此,操作风险的防范中加强内部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操作风险的现状

(一)多种多样违规,以信贷为主。信贷业务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主要资产业务,也是操作风险多发部位,信贷违规违纪现象多种多样,违规手法五花八门。一户多贷、多头贷款、跨地区、垒大户、冒名贷款、借名贷款等违规发放贷款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贷款损失严重;同时贷款管理不严,贷款跟踪检查不到位;信贷档案资料不规范、不全面;贷款形态反映不真实,催收不及时,也会造成不良贷款的形成。其原因是业务操作形成的风险。

(二)无视法令制度,违规章操作。从各类操作风险事件和案件的实施形式看,违章操作是主要形式。无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存在,或者是寻找制度的漏洞和真空加以实施。制度形同虚设,相关工作人员明知不对或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或怕得罪领导不敢纠正和制止,甚至协助办理违规办理信贷业务。

(三)责任追究未到位,处罚无力度。从案件责任追究情况看,普遍处理较轻,有的只是以罚代处,或者只处理基层行社不处理管理层,只追究当事人责任而不追究上级领导责任。有的虽然追究了 相关领导人的责任,但多避重就轻,起不到对违法违规人员的惩戒和对其他员工的警示作用,缺乏应有的威慑力和公信力。

二、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内控制度建设滞后,执行力不大。长期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建设非常薄弱,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有的制度缺乏持续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些业务领域还存在制度盲区,由于无章可循和制度本身不科学不合理,致使大量的违规操作发生。另外,由于执行制度不力,制度效力递减。

(二)员工素质偏低,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员工学历和素质偏低,又得不到系统的业务技能培训以及法律法规、职业操守和思想道德教育,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少数员工自身免疫力不强,在业务操作中,规章制度观念淡薄,思想麻痹,心存侥幸。重要岗位人员行为缺乏考核和监督,交流、轮岗、强休制度不落实,为少数人利用职务便利作案提供机会。

(三)检查监督流于形式,内审不严格。一是岗位相互制约监督意识不强,如实行双人临柜、相互监督的制度,但临柜人员未认真核对和监督。二是事后监督岗未履行监督,事后监督岗虚有其名。三是内审不严;稽核和检查工作不深入、不细致、不全面,使之流于形式,于是使违规问题和案件得以长期隐藏、并连续作案。

2(四)考核目标不科学,太注重效益。基层单位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纷纷加大绩效考核的力度,存款、收息、“双降”、贷款营销、代理保险等指标齐全,并将指标的完成情况与薪酬挂钩,员工为了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往往不择手段,各种踩线违规现象愈演愈烈,正向激励作用明显走样。

从以上可以看出,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不力,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监督检查流于形式,不合理考核激励机制是发生各类操作风险事件的直接原因。

三、内部审计在操作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部门,应积极参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深入到经营活动的广阔领域开展审计工作,积极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参谋作用,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益做好服务

(一)增强操作风险意识,发挥监督作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操作风险自始至终与业务活动相伴而生,每一个业务点都是操作风险点。内部审计应本着预防、揭露、纠正、查处的目的,从各项业务的操作程序入手进行审计。比如:存款及负债的审计、财务造假审计、贷款及资产业务审计。因此重点审计各操作层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的违章、违规操作或者违纪行为,从而保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业务依法、合规、稳健经营。

(二)加快防范体系构建,发挥评价作用。加快构建一个多层次、有机协调、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建立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审计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时性、适用性、完善性。从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内部授权授信、计划信贷、财务管理、资金组织、稽核监察、安全保卫、劳动用工和分配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可控风险。

(三)强化岗位监督约束,发挥控制作用。操作风险主要发生在一线岗位,因此必须按制度和内控要求合理配臵人员,科学调配岗位,使岗位与岗位之间相互制衡是科学设臵内部岗位;推行交流制度、岗位轮换制度和强制性休假制度,有效控制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重点加强对信贷、储蓄等重要岗位及其操作人员的管理;实施分级监控,形成连环责任监督,构建“三道防线、四道门槛”,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防范运作机制。

审计工作要突出稽核检查的重点。变过去事后被动式的核查为事前主动式的预防性检查。对案件高发机构、高风险业务、易发案件部位,要增强稽核的深度、广度和频率,彻查所有相关问题及其根源。要实行内外结合、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对有关业务进行排查,对难以通过一般对账查出的问题,可采取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进行审计。

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控制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其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济 活动实行有效管理,并检查控制程度和效果,提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实现控制管理系统的最终目标。

(四)增强基层执行能力,发挥咨询作用。增强基层的执行能力是建立防范风险长效机制的关键。要从提高执行力出发,切实加强基层建设,选好一个靠得住、能干事的“当家人”;打造一个优秀的、有战斗力的团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业务、防范风险的机制;形成一套适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特点和农村金融特点,并有利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业务、减少风险的工作方法;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良性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审计报告的作用 篇5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用于向公司董事会、全体股东及社会公众报告公司的财务运行情况。审计报告根据普遍接受的会计标准和审计程序出具,可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作出积极和消极的结论。

一、审计报告的作用

(一)鉴证作用

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不同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是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这种意见,具有鉴证作用,得到了政府及其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政府有关部门,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了解、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主要依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做出判断。股份制企业的股东主要依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来判断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进行投资决策等。

(二)保护作用 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提高或降低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人和股东的权益及企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如投资者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在进行投资之前,必须要查阅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了解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投资者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做出投资决策,可以降低其投资风险。

(三)证明作用

浅析内部审计的作用 篇6

一、引言

内部审计是农村合作银行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监督、评价和咨询三个方面。农村合作银行的内部控制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内部控制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五个要素组成。

二、农村合作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一)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相对健全。当前农村合作银行均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随着农村合作银行改革和法人治理的深入。目前建立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部”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架构,内审工作得到董事会和高管层的高度重视,具有一定独立性和权威性。一是内审部门对董事会负责,受董事长领导。二是从相关制度层面上规定了内审部门对农村合作银行全部经营管理活动及其有关人员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审计监督、检查、评价和处理。三是提供保障内审部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必要条件,不受本行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的干涉。四是内审部门及其审计人员依据内部审计规定履行审计职责受法律保护,农村合作银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阻挠、刁难或打击报复。五是内部审计具有独立的报告路径,除向本行董事会报告外,可以向上一级审计管理部门和银监部门单独报告。六是赋予内部审计具有知情权、检查权、临时处置权和建议权。七是内部审计部门受上一级审计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八是内部审计部门参加同级内审协会,参加内审协会相关会议,受内审协会行业指导。九是配备与目前业务相适应的审计人员,定期接受相关的业务技能培训和审计后续教育。

(二)内部审计风险审计理念初步形成。随着农村合作银行业务的发 展和内控制度的不断健全,为农村合作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活力。内部审计与时俱进,把握农村合作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积极将内部审计的职能从单纯的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内部审计方式从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将风险关口前移。内部审计目标从查错纠弊向以风险控制为主线,以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目标转变,以审计项目和风险咨询服务为手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农村合作银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三、农村合作银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目标一致

内部审计通过对农村合作银行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评价和咨询活动,以实现农村合作银行保证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监管部门规章制度和行业管理部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促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农村合作银行一直致力于内部控制,目前农村合作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为“四个确保”。一是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农村合作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二是确保农村合作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三是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四是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的目标与内部控制的目标一致。

四、农村合作银行内部审计在内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内部控制五要素角度来说,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有着密切联系,一是内部审计通过检查和评价各项经济活动、内控制度、运行机制,针对薄弱环节和问题进行风险预测,并提出改进对策,具有风险监控和预警作用。二是内部审计通过揭示问题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为决策层作出科学决策和完善管理提供参考,具有促进自我改进、完善和自我提高的作用。三是内部审计对相关经济活动信息的鉴别、证实其真伪,为决策层作出科学决策 2 和完善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农村合作银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农村合作银行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过程有重大影响的各种要素的总称。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影响其他四个要素功能的发挥。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公司治理,董事长、监事会、高管层的责任、内部控制政策、组织结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作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农村合作银行设立垂直管理,具有充分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受董事长和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保持内部审计有权威和独立性。内部审计依照法律规定,经授权开展审计监督、评价和咨询工作,工作范围不受到制度规定之外的人为限制。内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规定的报告线路,直接向董事长和审计委员会报告。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关从业资格,拥有与工作职能相匹配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人员遵循回避原则,对自己有利害关系的在监督和评价过程中应予以回避。

(二)内部审计是风险识别与评估的主要执行者。农村合作银行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是对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手段和技术的总称,是内部控制的第一步。识别与评估包括对风险点的进行选择、识别、分析和评估。从现行银监部门监管要求和合作银行行业管理的规定,持续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风险开展评估。从以往的实践中,评估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以目标为基础的评估。先是理清实现所设定的目标的现有控制措施和活动,根据这些控制实施后可能会产生的剩余风险,再评估现有的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是否做到有效的实施,然后对剩余风险进行评估,评估剩余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程度。二是以风险为基础的评估。先列举出影响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事项,然后确定能够有效管理关键风险的适当控制活动,最后确定现有控制活动是否适当,能否将剩余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三是以控制为基础的评估。按不同的控制活动来评估剩余风 险。首先确定控制主要风险的现有控制活动有哪些,然后评估这些控制活动的有效性,确定能否将剩余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四是以过程为基础的评估。通过识别业务品种在经营过程中的流程控制为线索,对各个控制点的控制措施强弱,评估相关控制活动的有效性,确定能否将剩余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风险评估方式多种多样,目前农村合作银行的内部审计对风险的评估从账目审计和制度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转变,随着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的深入运用,将成为以风险导向审计的利器。

(三)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措施的重要活动方式。内部控制措施是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在董事长和审计委员会的授权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防范违规行为。内部审计有预见性的结合本行实际,精心选择项目,重点选择管理者最关心的、事关大局的、有可能产生风险的项目进行审计。根据审计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的可操作性的意见;同时强化对审计成果的跟踪管理,使问题及时得到整改,建议有效得到落实;通过内部建议及时对相关制度和内部控制措施进行健全。

近两年来,农村合作银行内部审计将主要工作精力放在提高内部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了一整套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和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对本行内部控制管理状况的综合测试和评价,衡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程度和抵御风险能力,寻找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提出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措施。一是优化流程。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对实现相关风险的重要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包括对业务流程所包含的控制活动的设计有效性的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所存在的缺陷提供改善建议,以促进改善控制活动,提高内部控制能力。二是健全制度。根据农村合作银行固有的内控要求和业务发展,内部控制评价发现的制度空白点的盲区,提出制度建设的建议,督促管理层及时健全制度,对不适用的制度及时作废,防止误用风险。通过持续的内部控制评价,使农村合作银行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制度体系。三是持续监督制度执行。通过序时审计对农村合作银行制度执行力进行评价,从执行力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只有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才能使制度发生效力,才真正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四)内部审计是信息收集与沟通者。信息的沟通与反馈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的交流和反馈是对会计信息和管理信息等诸多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递的反馈的过程,农村合作银行建立了信息由上而下和由下向上反馈的信息通道和向外部获取信息的平台。通过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经营相关的各种经营管理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各级层次之间进行及时的传导、处理,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内部审计的各项审计、调查过程是对合作银行内外信息收集的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调查过程中通过检查各类业务记录、查阅相关制度文件、检查各项资产、评估经营环境、观察经营活动过程,评价内部控制执行、与相关人员沟通等过程中获取真实的信息,在审计过程中向上一级高管层提交各类报告,是信息沟通的重要过程,通常内部审计人员向上提供的各类报告和上一级的批复是典型的信息交流与反馈。

内部审计向上信息沟通的主要表现。一是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召开审计委员会会议,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报告审计工作情况。二是每年向董事会提交包括履职情况、审计发现和建议等内容的审计工作报告。三是审计项目实施完成后,及时向董事会和高管层报送审计报告。四是审计项目结束后按规定向上一级审计管理部门和银监管理部门报送结果报告。

内部审计向下信息沟通主要表现。审计或检查项目结束后,对审计(检查)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整理,一是向相关条线的职能部门以审计抄告书的形式抄送相关审计情况,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整改措施。二是整理典型审计案例汇编《风险提示》向全行提示,举一反三,将风险关口前移,将风险消除在事前。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对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向辖内进行通报。

内部审计部门不断地向外收集信息和进行外部沟通,将外部的信息以 适当的方式在各级层次之间进行及时的传导、处理,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一是内部审计持续收集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政策作为审计依据,正确把握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对农村银行经营的影响,为高级管理层提供建议。二是不断吸收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相关内部管理指导意见,农村合作在执行过程中,内部审计在监督评价过程的同时,发挥咨询作用,将外部信息引入内部控制运行。三是内部审计接受上级行业管理的指导及时将全省合作金融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管理手段引进本行内部运行。四是在与外部审计沟通和会计事务所进行年报审计过程过,从外部角度对农村合作银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提出独到见解的管理意见,改善内部控制运行。

(五)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重要的检查监督力量。内部审计定期对合作银行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和审视,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与评价,形成书面报告并作相应的处理,督促合作银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保证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主要通过实施审计项目和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日常序时性检查和履行监督职能来实现。随着合作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入,内部审计力量配备的加强,按现行审计人员占在岗人员2%比例配置的条件下,内部审计成为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主体。

随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引入,计算机辅助审计已经成为非现场审计的重要手段,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精确指导现场审计,对减轻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质量将发挥重大支撑作用。目前大部分农村合作银行已配备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工具,为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开展项目审计提供硬件支持。加快了计算机辅助审计队伍的建设,通过专业培训与交流学习等方式,审计人员能够编写SQL查询语句。结合实际,总结以往审计案例,组织设计编写有关内部控制领域、管理层面的风险审计查询语句,为提高现场审计效率提供支持,随着计算机辅助审计运用的深入,将成为内部控制评价的利器。内审部门和审计人员作为内部控制独立式监督检查的主要执行者,在执行日常审计项目和内部相关检查过程中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制度层面和操作流程方面进一步深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和重大风险时,深度分析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按报告线路及时向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报告,促进高管层及时改进内部控制措施,完善内部控制政策。

五、结论

浅析内部审计的作用 篇7

一、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运行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意义是重大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按照国家制定的法律、 法规,对企业的财政、经济收入、经济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行使监督的权利。但是,我国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有时候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内部审计的权利受到很多限制。内部审计在许多企业中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相脱节,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很好地凸显出来。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在于合理运用审计技术,通过内部审计找出企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有效的和建设性的意见,使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监控企业的运行,合理利用资金,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1. 企业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特点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点,也是内部审计的重点之处。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可以不受任何干扰,做出最公正、 合理、真实的审计,在审计的过程中也可以凸显其权威性。

2. 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法律化和制度化特征

企业的内部审计受到法律制度的制约,审计人员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章程进行工作,审计的过程是有法可依的。企业根据政府的相关规定, 在国家法律的制约和监督下,制定出对自身有利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人员按照制度工作,当遇到问题时,也按照相关的制度解决问题。内部审计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是审计工作顺利执行的保障, 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使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树立权威。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监督作用,具有约束效力

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是其最主要的作用。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其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元化, 同时面对世界市场,使企业经营更加复杂化、分散化。为了保障企业可以顺利地运行,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 从而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使企业保持良性发展。 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发挥着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作用,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违法现象的发生; 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将企业中的不良行为进行披露,保持企业的良好秩序, 使企业在良好的环境下实现良性发展。

2.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鉴别性

鉴别的作用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特有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特别了解, 针对企业现状,从实际出发,对企业的发展状态进行鉴别。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鉴别,就可以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可以针对问题制定出解决措施,有利于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鉴别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在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制定方案,有效地规避风险、趋利避害。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也可以鉴别企业近期的经济状况,从中发现问题,改善企业的经济状况。

3.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防护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防护作用是企业对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协调和保护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归企业的高层领导管理,审计部门可以实现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的监督、检查、建议, 从而发现企业中的问题,及时地采取防护措施。 为了让企业更好地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对企业进行全面地审计,在经营活动开始之前做好事前审计,在经营活动中进行有效监督,在经营活动后做好防护工作,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要对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进行防护。内部审计人员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主线,通过内部审计,降低企业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

4.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服务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的服务作用体现在其能及时完成企业上下级的有效沟通。企业内部审计在执行监督职能的时候会接触企业的方方面面,对企业的状况十分了解,能把现存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也能够对企业的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企业的下级出现的问题,可能高层领导不了解,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起到桥梁作用,把企业下级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企业上级下达的指示有时不能及时地传达到企业的下级,内部审计可以实现企业上下级的有效沟通,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为企业内部审计增添了活力,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加有效地服务于企业。

四、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问题所在

1. 内部审计的领域太小

企业对其财务状况相当重视,因此,在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往往重视对财务的审计, 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审计。在许多企业中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在同一部门,这样,企业的审计工作将有失公平,导致企业的审计混乱,不利于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和制约。

2. 企业中没有完善的审计机制

现在,我国企业的审计机制还在发展中,还不完善。企业不能按指定的相应的法规来明确审计业务,对业务进行合理的划分。审计工作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制度的引导,使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良好地发展下去。

3.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待提高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结合多种科学知识进行工作,要求审计人员要积累多种知识。而且, 审计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心和耐心。审计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耐心去完成,否则在审计工作中会出现错误,影响企业的决策。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常常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审计的工作,长此以往,审计人员便会丧失对审计工作的热情,忽视工作中的细节。

五、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1. 企业要重新对审计部门的作用进行定位

在企业中,往往把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分到同一个部门,这导致了审计人员不能明确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将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分离,让他们各自履行各自的义务,让审计部门明确其工作的方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企业要制定相应的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没有相应的审计制度,那么审计工作将会陷入混乱,导致公司的财务会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审计的控制,制定相应的制度,及时把握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约束。

3. 企业应着力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作为企业的审计人员一定要熟悉内部审计的流程。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一定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要有判断能力,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内部审计人员还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内部审计人员发挥审计桥梁作用的保障。内部审计人员还要有相当强的协调能力,要帮助企业领导人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促进企业内部分工明确,实现良性发展。

企业的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企业实现良性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调整企业的内部结构,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跨国公司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发展。随着我国各类企业的发展,各种财务丑闻层出不穷,因此,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的审计工作,赋予内部审计工作以极高的地位。企业要想提高业绩和产品质量,必须有良好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对完善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针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提出企业改善内部审计的方法。

浅析内部审计的作用 篇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多年经营积聚的问题也日渐显露,如:不良贷款比例上升,金融资产质量低下;自有资金比例较低,少数金融机构资不抵债,难以支付到期债务;非法金融活动、无序竞争依然存在;部分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违规经营和金融犯罪时有发生;会计信息失真,掩蓋了潜在的金融风险,影响了宏观调控。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会引发金融风险,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深重危害,而金融审计可以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1. 金融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发挥作用的依据

1.1市场经济“法则治理”的内在要求,决定了金融风险的防范需要独立的外部组织的参与。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法治经济,它客观上要求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一整套市场法则来规范各方的行为,以利于市场的良性运行。这是以人的自我约束力量有限性为基点,相信各个层次管理者都具有“经济人”利益自我维护的倾向,而不可能将自身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彻底地加以揭示,因而必须加以外在制度的约束。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不能例外,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尤其需要独立的外部监管。而国家审计独立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金融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必然会发挥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管理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为金融审计揭示金融风险提供了基础。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是检查会计账目,而金融机构的具体经济活动应该通过各自单位的会计账目予以反映和揭示。在审计过程中,通过检查会计账目,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同时,对一个特定单位实施审计时,在程序上分为以下两个步骤:首先是符合性测试,即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考察,评估其效能;其次是实质性测试,即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发现哪些环节不够完善存在漏洞,从而确定重点检查的环节和内容,着手进行详尽的审查。以上两个方面,特别是后者,为金融审计揭示金融风险并发挥作用提供了直接途径和可靠基础。

1.3金融审计与金融风险防范在目标与手段方面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金融风险的产生和积聚,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不到位,调控能力不强,央行监管不力,相关政策措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金融审计的根本目标之一就是监督金融机构对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情况,保障国家金融政策的贯彻实施。同时,审计监督直接接触金融业不同环节,能较为直观地了解到宏观调控措施在各个环节的传导过程和效应,并能将审计过程中的所见所得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反馈,必然有利于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完善及其传导效果。

1.4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突出大案要案的新内涵,要求金融审计能够及时揭露金融领域重大违法犯罪线索,打击金融犯罪,发挥警示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体制不够健全等诸多因素,财经领域中造假和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在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审计机关理应突出审计监督重点,通过围绕发现大案要案线索这个中心,向金融单位有关业务活动与领域延伸,如贷款审查和有关保证措施,外汇买卖、信用证管理等,通过对金融领域大案要案线索的揭露,有力地打击了金融犯罪,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较好地发挥了警示作用。

2. 金融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2.1从促进加强金融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出发,树立全新的监督理念。金融审计要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发挥作用,首先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要实现合规性监督向风险性监督的转变。目前,金融审计监督主要还是合规性监督,即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资本状况、资金营运和财务收支等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这种监督模式不利于有效地揭示金融风险,目标不够明确;第二,要实现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监督的转变。一般审计监督侧重于对已经形成的漏洞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审查,这种监督方式明显滞后、被动,不符合风险控制与管理的要求。应该探索变被动为主动,进行事中和事前的监督,防患于未燃;第三,要实现突击性监督向经常性监督的转变。金融审计的大部分项目是针对某一法人单位全系统各个层面的机构,或是某一类别的所有法人单位及其所辖机构,这样的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一个年度实施不了几个项目,审计的覆盖面有限、成本较高、审计效益较差。如果以信息网络的方法实施监督,一方面可以实施经常性监督,另一方面则大大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当然,这更多地依赖于内部与外部条件的根本改善。

2.2围绕防范金融风险,突出审计重点。针对容易引发风险的环节和因素,确定审计重点,主要有:(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如存贷款利率政策的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衔接,金融鼓励行为与禁止行为的为与不为情况,同时要强化信息反馈,为决策者提供可靠依据。(2)金融资产运营状况,如贷款发放、存量资产的质量尤其是贷款质量、对外投资情况、资产运营效益。(3)或有负债,如对外提供担保、开具保函,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即期或远期信用证等,有无造成损失或存在潜在风险。(4)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指标的执行情况,包括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存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单户贷款比例等。(5)内部控制状况。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有无薄弱环节或明显存在控制与管理上的漏洞。(6)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2.3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改进审计手段,增强金融审计揭示金融风险和促进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随着金融形势的变化,国际资本大流动和新兴市场的兴起与发展,金融品种不断创新,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一些金融衍生品,如代理咨询、消费信贷、基金管理等新业务不断出现,都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金融业的基本会计数据和信息都是由电子计算机来存储和处理。而现有的审计方法与手段有些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科技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努力改进审计手段,金融审计才能具备揭示金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促进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有所作为。

上一篇:主变压器安装施工方案下一篇:女儿结婚婚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