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学团队的人员组成及其素质对团队建设的影响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1]后, 全国各高校启动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并在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2~3]。广西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教学团队于2008年开始建设, 并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教学团队。在2年的建设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团队人员的构成及素质对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它关系到团队建设目标的实现。

1 团队人员的构成

团队最早起源于企业的管理, 其人员构成就是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员组成[4]。团队中的成员工作目标一致, 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和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因而在企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生产效益显著提高。

我国的一些高等学校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组建教学团队[3], 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资源、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 我国的教学团队有以校级通识平台课程为核心的, 以学科基础或专业课程群为核心的, 以实践教学内容为核心的, 以综合交叉课程为核心的和以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5种类型教学团队[4]。团队的人员构成主要有2种:一是由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 这类团队多数是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二是由课程或专业的全体教师组成的团队, 这类团队多数是学科基础或专业课程群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广西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教学团队是以学科为核心的教学团队, 人员构成是该专业的所有教师, 其目的是通过团队的建设, 使团队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教学和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得到提高。我们之所以选择专业所有教师构成团队, 是基于团队建设的这一目标来考虑的。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其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重要的环节。高等学校的专业有4门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程, 每门课程一般由2名以上的教师承担。目前我校一部分课程采取挂牌上课, 由学生选择教师授课, 学生选听教学质量好的任课教师的课人数偏多, 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专业核心课程中的一门课程由团队外的教师承担, 而该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 导致专业整体水平下降。

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其要求:“重点选择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 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开发教学资源, 推动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 发扬传、帮、带作用,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项目强调的一项重点内容, 就是加强“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因此, 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的教学团队, 其人员构成应由该专业的所有教师组成, 为教师的素质提高提供平台, 使团队的师资、教学、科研水平整体提高。“三人一行, 必有我师”, 教师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学术观点, 团队的成员在共同的教学、科研中互相沟通、交流, 对教学、科研的问题进行共同探索, 促使教师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专业知识不断增多、加深, 课程内容丰富多彩, 科学研究也要从多学科联合攻关方面转变, 传统的一名教师负责一名课程的教学、一项科学研究的做法已适应不了现代教学和科学研究需要, 建立教学团队, 使各成员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实现资源共享, 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素质。

2 团队人员的思想品德素质

高等学校的教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个性修养和心理素质等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基本的教师素质, 有德且德高方能为师。

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可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健康成长, 也影响学生对社会一些不良现象的正确判断, 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制度, 且就业压力较大;同时, 目前也出现的一些少数毕业生靠“关系就业”的不正常的现象, 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健康成长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学生的社会阅历浅和思想的不成熟性,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对社会一些现象不恰当的解释, 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教师, 在授课和与同学交谈时要应加以分析与解释, 不要过于夸张这些社会现象, 否则学生会产生消极的态度, 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 教学团队建设中师资培养的重点, 除教师的授课和科研水平的培养外, 要重视教师思想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制定适宜的教师的思想品德规范和学习制度, 使团队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处理名与利的关系, 在教学工作实践中遵纪守法, 严格履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遵守社会公德, 做到为人师表, 言行一致,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必须率先做到, 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3 团队人员的科研能力

教学团队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素质。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 可以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引发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方面反映出来。因此, 教师需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可以通过参与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加以提高, 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

教学研究主要是探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 其目的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广西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后, 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 要求每一成员每年撰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 团队还资助《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普通昆虫学》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研究, 探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培养的教学模式, 在秉承“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同时, 逐步推行“导向式”“研讨式”“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改革首先从过去由学生按课时到场, 课后不参与的方式, 改变成授完一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如授完植物病虫害防治内容后, 带领学生到农场到校教学实践基地进行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结合理论知识, 设计病害的防治方案, 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考核方式改革从原来期末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70%, 改变成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40%, 平时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60%。教师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增加责任感, 主动参与教材和教学用具建设, 制作多媒体课件, 如廖丽珍老师《蚕桑生产与经营》网络课件获得第六届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多媒体课件大奖赛一等奖、第11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通过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 了解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 贯彻“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吸引力, 增进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不断加强, 在学校农场、植物病理学研究室、昆虫研究所经常看到求知学生的身影, 有些学生在假期进行科学探索。2年来有6位学生承担国家大学生创新课题研究课题,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因此, 参与教学研究, 是当代教育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 教师通过教学研究, 可以提高教学技能。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科学知识总量成倍增长, 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教师参与科学研究, 才能追踪学科的发展, 掌握新的知识;通过科研实践, 产生新的学术观点和思想,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 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 教师只有通过科研, 才能更好地及时向学生传播最新的科学知识, 更新教学内容, 提高授课质量;将科学研究的成果与体会融于教学课堂, 不仅使教学课堂更生动, 更接近实际, 更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研究性思维。教师通过参与科学研究, 形成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 包括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好奇心和进取心、独立探索的自觉性以及怀疑精神等, 这些品质能够通过言传身教有形无形地影响学生, 从而使学生具备创造的兴趣和素质。广西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后, 组织团队教师申报科研项目, 2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5项, 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5项, 厅级7项, 其他12项, 有3项科研项目通过省级鉴定, 1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7篇, 其中SCI收录9篇。团队成员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5人次, 全国性学术会议13人次, 大会发言2人次。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促进了教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使科学研究转化为培养人才的教育, 学生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2年来植物保护专业每年有5~8名学生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除了考虑以上的问题外, 还要考虑团队管理制度的制定、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引进以及团队精神和文化的培育, 使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完成预定的目标。

摘要: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的关键。文章就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人员构成及其人员的素质对团队建设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专业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 (2007) 1号) [Z].

[2] 彭道黎, 张戎, 王珏, 等.林学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与体会[J].中国林业教育, 2009, 27 (1) :27~29.

[3] 王洪斌, 范宏刚, 肖建华.兽医临床教学团队的建设及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 2009 (4) :26.

[4] 卡曾巴赫.团队的智慧——创建绩优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上一篇:道路与桥梁施工建设管理的技术要点探析下一篇:博物馆监控报警方案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