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高效课堂教学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共9篇)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这种共同劳动,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他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所以: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师生关系问题,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没有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行不通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管理质量的需要,是课程改革深入的需要,更是实现学生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双重需要。
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完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解决师生矛盾,让学生和老师互相理解,完善自我,从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地位上的相互尊重与理解,在行动上的相互合作与交流等,以此促进学生学业进步、身心健康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目前,虽然教育理论界研究师生关系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研究的触角也基本涵盖了师生关系的概念、特征、存在问题和改善途径等各个方面。但总体而言,针对大学师生关系的专题研究还比较薄弱,且已有的研究还存在如下不足:(1)研究面窄,深度不够。对我国当
前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多还是停留在面上的分析,主要是从文化视野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缺乏深层次的原因剖析;(2)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定量分析不足。对当前的大学师生关系缺乏具体的实证调研分析,难以全面、真实认识师生关系的现实形态;(3)建议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目前研究中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议更多的是原则性、方向性的,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4)研究方向模糊,对和谐标准缺乏有价值的界定。现有研究没有明确回答究竟我国师生关系要达到何种和谐程度?是以西方的师生关系现状为模版,还是再从中国古代寻求师道尊严的传统复归,还是有更加适合当前中国学生和教师需求的和谐师生关系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要求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分析人类的需要时指出,人人都有生理、安全、归属、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这些低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影响到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课堂教学必须要关注学生交往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师生之间的关系民主和谐,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合作交流,满足了他们的这些需要,即归属和爱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到性,充分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内化教师的教,甚至寓教于不教之中。
四、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师生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2、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3、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度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
(二)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目标:师生之间人格上的平等是教育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摆脱“师道尊严”的思想束缚有助于发展学生内在的潜能,带动学生
精神发展,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不仅限于知识传授,更多的是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关心热爱以及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与发挥,这样的师生关系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实施本课题研究能改变课堂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平等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
内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依赖于师生间情感的关系,依赖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研究“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从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以学生发展为本,建和谐课堂、高效课堂。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实际行动,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反思,不断改进研究策略。
2、调查法:借助于一系列的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活动,对师生间的矛盾冲突、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开展课题研究,从而得出结论。
3、案例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研究,寻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六、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
(1)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认真研读,提炼升华,对课题研究进行充分论证。
(2)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机构;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申报。
(3)组织教师开展研究。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分析原因,制定策略,并付诸实践。通过个案研究,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同时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
3.总结结题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2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1、终端性成果:各类调研报告,论文、论著,结题报告。
2、过程性成果:教学叙事、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
八、保障措施
1、我校拥有一支业务水平和科学水平兼备的教师队伍,他们积极投身于我校各类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且在教改的推进过程中,我校领导和教师一致认为不论是学校发展还是教师个人的成长,均离不开教育科研,因此,我校教师教学研究氛围较为浓厚;
2、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由一把手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以及教研组成员组成。校长具有很强的科研理念,“十一五期间”独立承担市级课题的研究;还有一些其他教师均为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将为该课题的研究发挥骨干作用;
一、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在学生的眼中, 老师是至高无上的, 是蜡烛, 是母亲一样伟大的人。学生喜欢老师, 才会与老师亲近, 才会愿意与老师交朋友, 才会将自己的心里话和老师说。而教师为了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形象, 必须先严格要求自己, 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在学生面前更加规范, 让自己的责任心高于一切, 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个人工作态度很重要, 教师是否能和学生融洽地在一起, 和教师的态度有直接的关系。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 热爱学生, 对自己严格要求, 对学生严格要求, 每一天都应以饱满的态度面对这些懵懂的学生。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兴趣, 用自己的爱心温暖学生, 影响学生, 只有这样一丝不苟地去教学, 学生才能配合老师, 才会爱戴老师。
人无完人。当老师有了缺点的时候, 应该主动承担, 主动承认错误。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了, 学生才会与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还要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教师有一桶水, 甚至更多的水, 才能应付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文化素养也决定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一个文化素养极高的教师, 在学生的心中最容易获得地位与信任, 满腹经纶才能让学生折服, 才能驾驭课堂, 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学生, 才能让学生由喜欢你到喜欢你的课, 这样, 学生的兴趣才能完全掌控在你的手里。一个多才多艺的老师, 往往能成为学生的榜样, 也往往能让学生在敬佩之余爱上你的课堂。一个人的素质与文化学识, 真的能让学生折服。
三、教师要以德服人, 热爱学生
学生觉得老师爱他, 重视他, 才会有勇气接近你, 拥戴你, 只有这样, 老师的工作才能良好而有序地开展起来, 学生才能真正地爱老师。互爱才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记得在笔者教班里有这样一名全校出了名的淘学生。他个子不高, 长得瘦瘦的, 专爱调皮捣蛋, 打架骂人, 但还蛮机灵的。他成了老师们的眼中钉, 所以有的老师对他干脆放弃了。但这样的学生也有自己的优点, 比如说劳动很积极, 很会干活, 而且什么事都逃不开他的眼。他并不像大伙说的那样无药可医。针对这样的学生, 需改变他这种心理状态, 帮他树立自信心, 树立在同学中的威信, 并以实际行动来打动他, 让他重新认识自己。时间检验了真理, 事实也证明他变好了, 有进步了。
通过初中三年的努力, 完成学生上大学的愿望, 老师、学生双方都要付出相当多的心血。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 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老师对学生期望的实现, 都需要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多年来, 我校教师充分体会到这一点, 在师生矛盾中发现问题, 在师生冲突中解决问题、找到规律。通过不断摸索, 加强对学生的深度了解, 不断学习课堂管理知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困难学生, 通过不同的途径, 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达到教育目标。在老师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后, 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漠然态度, 有时也会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持续支持, 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不利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所以, 老师心态的调整就显得很重要。因此,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不但需要老师的努力, 还需要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当然, 师生间民主、平等地交流, 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有了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不再盲目地崇拜教师, 对老师的一言一行已有了自己的看法, 对老师的所作所为也有自己的判断。
因此,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 走近学生, 应该总是让自己的身子呈半蹲状态, 这样学生才能更理解你、信任你, 才能更愿意亲近你, 和你的关系也就会越来越融洽。
关键词:和谐课堂秩序了解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67-01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改革。强调师生交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改革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仅有教师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得有学生的默契配合。反过来,仅有学生的积极性也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起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还应研究学法,研究学生,与学生紧密配合这样才能做到相互默契。
在这里,仅以本人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体验为例来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在课堂上形成师生间的和谐关系。
1 教师要了解学生
修改后的教学大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个体学生,这是达成课堂默契的前提。
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还要了解他们的优缺点。例如有些学生自尊心强,好胜,抗挫能力也强;而另一些学生心理素质差,表现出有自卑心理或畏难心理。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注意用不同的沟通方法来对待不同的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他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决不能一味地训斥或者尖刻地挖苦而伤害他的自尊心。教育有缺点的学生之前即使自己有再大的火气也要压住,要遵守一个原则:学生的人格和教师的人格是平等的。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能信任你,喜欢听你讲课,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2 教师要了解班级
了解班级,这是教学默契的基础。一位优秀的教师仅仅了解学生个体是不够的,还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如果老师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利用好这一点,将会对教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我自己的教学经历为例。本人今年担任八年级(5)和(6)两个班级的英语教学。虽说都是平行班,但两个班特色不一。两个班学生男女比例不一样,形成了不同的班风。六班男生多,偏“外向”。在课堂上,我提出一个问题后,只要他们感兴趣的,许多男同学,就不假思索说出千奇百怪的答案。这看似气氛活跃,但效果往往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不得不用一些强硬性的指令使学生回归书本。并且要经常压制一些同学的发言,以防他们不切实际地讨论,以致严重破坏课堂教学秩序。而五班的情况则不同:五班女生多,内向害羞。他们大都不爱发言,无论是懂还是不懂都默不做声,课堂上经常是死气沉沉。经过调查,我明白他们不说话并不意味着不懂,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很有想法,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也都有在积极的思考,只是不习惯用语言来表达。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组织他们小组讨论,让他们先与同伴讨论,然后抽同学回答,以此慢慢地培养他们发言的习惯。由于对班级的班风、学风有了较深入的了解,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方法,现在两个班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 让学生了解教师
让学生了解教师,这是默契度形成的关键。学校每一次有新老师接任新班级,学生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老师,因为每一个老师都有他们自己的教学特色。有些学生调整能力强一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一两个月甚至半个学期来适应,这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因此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这可以让学生更快地适应老师,从而促进师生默契配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时地把教学意图告诉学生,并且跟学生形成一些英语教学常规,以便做到相互默契。
(1)教学进度分配。在开学初,我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学进度,让学生更好地调整步伐。同时,根据学生素质的不同,对上课进度进行略微调整。比如降低六班的难度,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而五班则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2)早读课的布置。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所以学习英语一定要突破朗读关,这是练习口语的需要,也是培养语感的需要。作为英语老师一样要让学生形成早读的良好习惯,最初可能是强制性,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在早读课上,六班基础薄弱些,我更偏向于让他们读单词、词组或者句子;而五班我则会布置她们去读句子或者课文。
(3)设置常规练习。新教材容量大,词汇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单词。所以每个单元的单词进行多次听写,每次听写10个单词,最后再总听写一次。对于课文,如果要求所有的学生背诵整篇是不实际的,那我就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层次布置不同的任务,或者有时候按照课文重点划句子背诵,然后设计相对应的句子默写。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口头练习巩固。在课后,我还罗列重點知识点让学生背诵默写。
(4)任务检查。有任务就得有检查。这个可以克服部分学生的懒惰思想和侥幸心理,与教师密切配合。教师自己必须兢兢业业地工作,对于书面作业要认真批改。而一些无法一一检查的作业,比如背诵句子和课文等,则先由四人小组长监督检查,还要在课堂上进行个别抽查。这样学生就不敢掉以轻心,而且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注重反馈和再反馈
无论是教师了解学生,还是学生了解教师,最需要的是形成反馈和再反馈,这是默契形成的保障。默契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它是一个磨合的过程,需要师生之间不断的反馈和再反馈。反馈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具体有以下几种。
(1)课堂反馈。一个教师如果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不理不顾下面学生的反应,这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察言观色,从学生的表情,神态,以及肢体语言中领会学生对自己授课方式的接受能力,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然后进行及时的调整加强默契。
(2)课后反馈。这里主要是指练习上的反馈。上面已提到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作业,作业是学生反馈的重要途径。举作文为例,初二的学生虽然积累了部分基础的词汇,但是组织句子的能力依然很弱,作文往往都是些断词断句拼凑而成,并且体现出很浓烈的中国式英语味道。要改善他们的作文,首要的是从做连词成句开始。教师布置学生做连词成句的练习,要指导他们如何找出句子结构中的主谓宾,再进行批改,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加深他们的印象。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有耐心,要区别错误的层次,用不同的方法去纠正,尽量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纠正错误。
课堂就是一个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主角,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剧目。双方的表演是受教学规律、学校规章以及师生间形成的共识影响的。只有双方在教学上达成共识,交流上形成默契才能使表演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贵州省纳雍县昆寨民族中学 晏梦景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校领导和全校老师也积极行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我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了许多有利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课题研究,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为开拓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我校的教学成绩成跨跃性的提高。我校于2009年4月份结束了县级课题《建构‘以自学为主的和谐导学法’学教模式》以后,校领导又积极着手做地级课题《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有效教学实践、探究与研究》,从校长到各处室主任都非常重视这个课题的研究。于2010年9月份召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有效教学实践、探究与研究》课题研究的动员大会,说明了本次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制定了具体的课题研究行动纲领,给全体教师规定了具体的任务和呈现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同时规定了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学校分管领导的主要责任。经过学校领导和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三学年的摸索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在运用教育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师生、生生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堂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复习和相互解决疑难问题的学习习惯。我校全体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又上了一个台阶。本文将从进行《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有效教学实践、探究与研究》课题研究的研究背景、理论依据、研究原则及实践的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思考。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效能和质量的切入点、核心和杠杆。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朱小蔓教授指出:‚在学校教育诸多关系的和谐中,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运动最为基本和核心。‛教与学的活动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对小学生而言,基本素质的发展、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在教与学的领域内,在课堂这一阵地上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因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内容和目标,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目前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中,师生往往急功近利,教学变成了一种任务和负担,大量学生厌学,产生学习倦怠;许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情感关系冷漠、缺乏沟通,师生情谊缺失,甚至产生了师生对立现象。为改变这种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要求和任务。
2、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几个年头,各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老师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课改,老师们有思考,有行动,但思考的力度、深度还不够,对高效课堂的建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更是这样:目前学校近几年中考都在全县取得拔尖,但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大量消耗时间来获取的。如何做到‚轻负高效‛,我们只有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学教模式。而校本教研、校本教材的开发成为一种时代要求,基于学校问题、在学校中研究,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其实这更是为了我们老师自己的发展。如今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公开课的教研,我们发现,我们教师当前课堂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新旧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老师以‚讲‛的好为最大满足,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写的过程,多是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要不就是师生共同探究的的问题非常简单,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长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低效互动多,及时反馈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追求形式互动,追求表面上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而忽视活动的效益和及时反馈矫正。
(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臵少。由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了解和研究得不够深入全面,作业设计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练习和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层分类选择的作业少。(6)、继承传统多,自主创新少。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法,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另外,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我们仍然不是很清晰。绝大部分教师只能做到知识目标的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则无从谈起。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有效教学实践、探究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本次课题研究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界定新课程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规律可以从理论上使教师和受教育者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增强参与课改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性的自觉性,克服盲目性。
2、课堂教学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就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且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过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民主与创新实践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育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三、课题研究目标: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将有效教学的理念转化为自身观念的行为。
2、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从而促进昆寨中学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
3、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4、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5、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3、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际与评价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支撑,要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观察、听课、评课、个案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结构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各科有效教学策略并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务实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
2、学科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在课题的研究中,将突出探索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把理念落实到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将重点探究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并构建传统与革新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将开展课堂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开展后进生的多元评价研究,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整体提升等等。
3、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激励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包括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实践,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评价。本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的评价上。从理论层面考虑,课堂教学实践复杂多样,又是随教学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教学理念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实践,因此本课题研究范围限定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上。评价主要是关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程度。从实践层面考虑,各种教学实践在操作上往往不在一个水平上,大到选择教学方法,小到对某个知识点过程的讲授,因此本课题将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范围限定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过程上。
六、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有效教学实践、探究与研究‛的原则:
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有效教学实践、探究与研究‛的学教模式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把教学改为‚学‛与‚教‛。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智商有高低,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精英培育到教育无类,由填鸭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自学、导学与反馈。做到自学到位,导学有方,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4.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习惯。
七、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有效教学实践、探究与研究‛学教模式的基本流程
(1)、课前,教师拟定自学提纲
在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要从宏观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这是‚学前导‛。教师要在学生学习之前发挥好‚导向‛作用,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学流程,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包括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兴趣、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情况。教师依据学教的内容和学生的大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预设应指导的具体方面,其中包括学法的指导。注意的是这里教师预设的是‚自学提纲‛,不是‚教学提纲‛,也不是‚学习方案‛,是要对学生的学习发挥‚导‛的作用,而不是‚牵‛的作用。所以,教师首先想到的不应是我该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应是学生会学什么,会怎样学的问题。学习提纲应侧重点拨关键、启发问题、激发兴趣,目的是引导学生能进入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状态。教师不应牵着学生走,切忌把自学提纲编成教案或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形成现成的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2)、课中,学生如何学
这是‚课堂导学‛中教师导学法实施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导学活动的集中体现。学生可以根据教师预设的自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促使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与自主合作,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促进学生共同发展。通过自我对学习方案的设计和落实,学生有了独立思考和自我实践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虽然是一种自主行为,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放任自流。这一过程无论是在课下还是在课堂上完成,教师都应积极地参与其中,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形成师生间双向的、能动的交流,从而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及时地、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为确定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3)、学后,教师如何导
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考虑学教对象的复杂性、学教内容的灵活性、学教方法的多样性和学教环境的随机性,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学教方案。主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解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适当补充一些新的学教内容或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仍是‚导‛,是‚学后导‛,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搞‚一言堂‛,‚学教方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压给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尽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再分析、再讨论、再归纳,使学生逐步登上最后一个台阶,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自我解决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一些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八、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有效教学实践、探究与研究‛学教模式要实现多种转变
如果教学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则教师就得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实现以下多种转变。
(1)、教师导学——变‚学会‛为‚会学‛。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如果教师的‚教‛不落实到学生的‚学‛上,就无法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教师受片面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凸显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师一旦成为‚讲师‛,学生充其量使之能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而学生毕竟是活生生的人,其主体作用一旦丧失,向他们大脑里灌输知识可不像向容器里装物那么容易。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导学,就是说教师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即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其重点是指导学习方法,包括阅读方法,尝试练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质疑问难的方法及思考探索的方法等。因此,教师必须变‚教学生学‛为‚指导学生自己去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指导他们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正如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所指出的:‚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好象给了学生打开一座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的确比给他们一些现成的科学知识更有价值。对于学生来说,成功的学习方法使之终身受用,是开发潜能、发展智能的最关键的条件。总之,开发学生的潜能,不能靠教师的‚灌‛,只有在他们自己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
(2)、学生自学——导‚被动‛为‚主动‛。‚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开启学生通窍之门,就要让学生自学,然后依据自学情况进行导学。学生自学,即在课堂上教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自学与尝试,暴露问题后,教师才给予点拨释疑,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完成作业。由于学生学在先,学后发现问题,感到困惑,这样学生可以带着目标,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其求知内驱力增强。有时甚至无须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内在潜能也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的中心任务落在‚学‛ 层面上,而不是‚教‛ 的上面,我们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自读、自练、自评‛的过程中暴露问题,教师的作用在于有的放矢的‚相机诱导‛。在各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学课本——质疑讨论——教师导学——巩固练习——最后进行小结延伸。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3)、学生‚自学‛要做到‚三明确‛:即目标明确,学法明确,难点明确。教师‚导学‛也要做到‚三明确‛:首先,明确导什么,导学生不会的内容,导学生学会学习。其次,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某个问题讲问题,而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要明确导的方式。‚导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应该先让会讲的学生讲,学生不会讲时,教师才给予点拨引导。教师讲解要避免重复,力戒教师讲一句,学生跟一句,教师讲一遍,学生重复一遍。紧缩教师讲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完成课堂作业。当然‚自学‛与‚导学‛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辨证统一的整体。‚自学‛中可以适当的提问、点拨、启发、诱导;‚导学‛中也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句话,建构‚自学为主的和谐导学法‛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开动脑筋,教会学生实际运用。
(4)教师导学要‚突出两个中心、构建六项有效导学策略‛为思路。‚两个中心‛就是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与教的关系上,要以学习为中心。‚六项有效导学策略‛则是(一)先学后导;(二)三导三不导,即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导、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导、教师导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导;(三)及时矫正、反馈;(四)三布臵三不布臵,即不布臵重复性作业、惩罚性作业、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臵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五)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六)删除无效导学环节。
九.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有效教学实践、探究与研究‛学教模式的注意事项
1、问题由学生提出。在学教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措施。老师们要开展‚比比谁提的问题多‛,学校要开展‚敢于提问的好学生‛、‚提问能手‛、‚金点子‛评选活动。
2、新知由学生发现。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所以我们要求教师相信学生,把探索、发现新知的机会留给学生。
3、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学生自己体验、领悟的过程,假如学生缺乏实践、体验的过程,其能动性、创造性必然受到抑制,自然也就难以实现个性的发展。因此,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教过程中,通过手、脑、口、眼多种感官参与,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全面发展。
4、难点由学生攻克。遇到困难是课堂学教中常有的事,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过早地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激发学生,反问学生,给予必要的暗示,让学生出谋划策,共同解决。‛碰壁‛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乏的一环,教师应制造一定的困难,让学生在攻克难关中发展自我,锻炼自我。
5、重点让学生讲解。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就会束缚他们素质的发展,所以对一些适宜学生讲解的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到前台,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
6、疑惑让学生解答。在学习中,会有很多不解的问题出现,但甲不懂的可能乙懂,乙不懂的可能丙懂。教师应将学生疑惑的问题再次展现给大家,让学生解答同伴提出的问题,这是激励主动探索、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好办法。
7、学法由学生归纳。‚授之以渔‛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学生要真正理解以至运用一定的学法,就必须学会归纳。当然,归纳学法必须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引导。精心设计是指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就能有一定的领悟,甚至是一种科学方法的运用;巧妙地让学生在回顾探索过程时,用我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发现什么、说明什么、预计什么的方式来归纳学法。
8、课堂小结由学生完成。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一节课结束,最后让学生谈谈感想,谈谈收获,谈什么,怎样谈均由学生确定,教师要做好记录,以便接受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和建议。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有效教学实践、探究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是为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更重要的是,创设宽松的、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学教环境,为学生以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提供条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欲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在自身基础上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现在,我校申报的研究课题已经步入了结题,恳盼我校各位老师对此有效教学实践能读懂读透并加以实践运用,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丰富,让此学教模式成为我校课堂教育教学的主流模式,同时也愿此学教模式能够成为一种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得到社会教育同仁的借鉴和完善,使之走向成熟并得到推广和应用。果真的话,我想:素质教育的‚有效教学‛实践将在每所学校蔚然成风;专家型的‚教育名师‛也将在教育界不断涌现;能力型的‚天才学子‛也将在各所学校展翅启程!
一、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把社会矛盾调节到适度、适时、适量、适当的和谐状态的哲理学说。和谐师生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学生和教师同作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二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师生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可以共同提升。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国内外对师生关系建设的研究都非常关注,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国外有《师生沟通的艺术》的专著,有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关于和谐教育中的一些想法》等中外教育家的论述。从网络收索到得信息看,国内有许多同行也在研究相关问题,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如蓝山县教研室从问题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一些学校存在师生关系疏远紧张这一状况的分析努力探索现行的师生关系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开展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的课题研究。教师个体研究的论文也很多,如《构建课堂新型师生关系的尝试与思考》等等,这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突破点: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要适应21世纪教育的形势,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把改进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作为突破口。“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已是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做到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素养,较强的综合能力,渊博的科学知识,而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目的:
1、切实提高认识,转变师生观念。使师生观念得到根本转变。教师明白为 什么而教,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实现和谐共生,促进教学相长。让师生关系得到根本改变,师生生命质量得以提升。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真诚相处,和谐合作,共同健康发展。
3、形成优良三风,建成和谐校园。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得到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学校充满人文精神,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幸福港湾、精神家园。
意义:
1、实际意义:
从智育的角度看,能使学生形成乐学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德育的角度看,能使学生养成礼貌、友爱、尊重、尊敬、宽容等优秀品德,从而改善品德面貌。从心育的角度看,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心里健康水平。从管理的角度看,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风、班风,从而带动班级的整体工作。
2、理论价值:
在如何培养学生的乐学态度,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如何使学生学会尊重,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等方面,为教育实践领域提供有指导意义的经验。
三、研究内容
当前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课堂教学关注学科、忽视学生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师生往往急功近利,教学变成了一种任务和负担,不仅造成大量学生厌学,产生学习倦怠,而且造成许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反映在师生关系上,一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的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 护,没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二是师生之间情感关系冷漠、缺乏 沟通,不仅没有建立师生情谊,个别甚至有师生对立现象。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决定、教育系统创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和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教学改革的新形势。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要求和任务。这为我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
新课程理论对师生关系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为,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及所处的环境特点,结合新课程中的要求,我们思考: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中有怎样的需求?学生渴望与老师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怎样的教学功效?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主要通过以下的途径加以研究
1、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1)对话要遵从平等原则,摒弃主从关系。它强调主体双方是平等的,都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权利,双方因此能够敞开真实自我进行交流和沟通。(2)对话要发生于“你—我”之间,具有直接性。对话双方之间没有任何中介,是直接的面对面关系。正如马丁布伯所言:“这种关系直接无间,没有任何概念体系、天赋良知、梦幻想象横亘于„我‟与„你‟之间,一切中介皆为阻碍。”(3)对话要使双方步入“之间”领域,具有相遇性。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对话的实质就是相遇。相遇是相互沟通的前提。相遇使主体摆脱自我中心,为对话创造条件。
2、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1)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通过改进教学过程,提高
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就会提高,对自己和对方的信心就会增强,师生情感就将朝积极的方向转化。
(2)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师生情感关系的建设上,教师同样是主导,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3)完善个性,展现人格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有效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表现自身的人格力量,并努力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舞台。
3、建立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
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
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3)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法,实施发展性评价,减轻学生的压力。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把研究工作与实际教学紧
密结合。
2、教育实验法: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尝试改进教育手段,改进教
学方法来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3、问卷调查法:借助于一系列的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活动,对师生间的矛盾冲突、教室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考察,通过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开展课题研究,从而得出结论。
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5、案例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研究,寻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
采取部分研究:选取苏州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2到5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2个班,每班40人,总计320人。
六、研究步骤
1、起始阶段(2013年12月到2014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适时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
第一步 调查研究,掌握师生关系现状
深入班级调查研究,摸清目前师生关系的基本现状,筛选出哪些现状与新课改不相匹配。围绕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分门别类地梳理存在的问题,认真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步 探究出各具特色的新课程师生关系及实施对策
继第一步找出问题并查明根源后,进行分析对比,反思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与相关教师及领导座谈,必要时请有关专家指导,开经验交流会,有机会到典型单位去学习。针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措施,因才、因时施教,并在实施阶段至少召开两次经验交流会,把大家好的经验集中优化起来。对比以前的师生关系现状,制订出一种合理的、切实可行的、适合素质教育的新课程师生关系的实施对策,并对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加以论证。最后以研究报告和个案的形式使成果物化。
3、总结阶段(2016年1月到2016年5月)
1)收集整理并审查研究材料
2)验收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七、研究成果形式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编论文集
2、课题教学教育案例集
3、课题经验汇编
4、问卷调查报告
八、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研究小组:(全体师范生)
组长:李老师(总体时间把握,检查阶段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成员:马艳婷、朱婧(收集整理相关理论材料)
朱姗姗、孙洁(观察比较,撰写反思)
张尊慧、李娜(管理课题组相关资料和数据,做好会议记录并建档)
周丽君、朱驰(积累案例,成果展示)
九、研究经费及设备
申请经费20000元(大致如下):
1、课题成员培训、调查经费(调研所需差旅费、聘请领导教师等)(12000元)
2、资料费(理论书籍,复印,录音,录像,上机,档案等)(4000元)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靓丽火花,但整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理论学习由于缺乏实践案例的支撑变得枯燥乏味、有些甚至于新理念格格不入„„
如何融合理念与行为,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更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学实效,关注教学智慧,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要素,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新课程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思考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于2008年9月提交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申报表,经市专家审议于2009年3月9日获准立项,现据市评审意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的学者把师生互动行为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国外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它们所研究的是师生互动行为,理论性很强。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和教师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主要见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之中,它是作为多种师生关系中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不是一种师生互动行为的专题研究,且多数都是对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的探讨,真正从互动行为的角度的研究还不多见。比较具有特色的是吴康宁等人对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探讨和王家瑾构建的课堂互动行为模型,前者是以互动行为主客体的关系为依据的,直观明了,易于观察,且与我国课堂中的实际情况相符;后者简洁明了,但与动态变化的教学行为相套用,显得呆板而不太切合实际。
3、研究的意义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教学手段的“一取一舍”,教学过程的“一张一弛”都会闪现教师的智慧之光,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对教师教学素质的一种打磨,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一种积累,是对教学现实的一种思考。本课题组认为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营造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有机统一的积极地课堂气氛。将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体,促进每个学生的达成与发展。凝聚教师的向心力,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让教师展示自我、提升自己,更实现了自我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初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将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使自己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3、通过研究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新的课堂环境。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实施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中师生互动的不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的内涵,提炼、概括出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师生互动方式的要素和特征。
2、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 通过观测和调查,对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方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现状的方式和途径。
3、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呈现的案例研究
选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有效性较高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从中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4、促进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变革的研究
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更新理念,变革管理行为,为师生互动的方式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相关情况。
3、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
一、加强师德修养,融洽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著名教育 家叶圣陶 先生曾说过 :“教师要用 自己的好 榜样去救人,才能收到训练和熏陶的实效。”作为一名教师, 要想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修炼内在的人格魅力,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 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 认识到学生的合法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并且有保护学生合法权利不受侵犯的义务和责任。其次,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理解等优秀品质, 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当然,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还必须加强人际的沟通,融洽各种关系,一切从细处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平常的每个教学环节入手,方能使新型师生关系得以 建构、巩固和发展。
二、以师爱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上要优化师生关系, 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从教师的角度上看,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 另一方面对学生要尊重、充满关心和期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和睦相处,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说话,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关注的,感受到“老师在期待着我”、“我能行”。从学生的角度上看,课堂上同学的嘲笑是学生最害怕的,所以他们往往用沉默来保护自己, 或是对教师的提问不予回答,或是遇到问题畏手畏足,也就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学习了。因此,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学生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应建构起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注重能力和方法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要给学生搭建好一个平台,而平台搭建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效地创设了教学情境。
三、放下师尊架子,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师生关系从表面看起来是教师一方向另一方的倾斜, 这种“不平衡”也似乎只是学生受益。实质上,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师生共同面对知识,共享人格魅力,共悟精神价值。教师的期待不仅是换取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而且使自己精神充盈、品格升华。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认可、赞赏和关心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一种责任、一种信任、一种激励 ,他会以坚定的信念、富有情感的态度和多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使学生在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体验中获得力量和信心,并表现出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刻苦顽强、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对教师也更加喜欢和信赖。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很容易使教师对学生期待的厚爱转化为学生的领悟和愉悦的情感体验。这种期待所产生的行为又使教师由此产生较高的职业效能感,加强对学生的期待,从而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保证教学目标的高质量完成,实现高效课堂。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的心声,是时代的呼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师生关系也会随着教学活动进程而不断发展和深化,教师一方面应当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实现高效课堂,高质量地达成教学目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健全和完善各自人格,更加注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和谐师生;正确的评价;学生心理
现在的老师都在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而且大多数学生比较自私不把老师放在眼里。鉴于这种情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有这样一首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琴声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意思是说:“弹琴既要有琴,而且琴要用手弹,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他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老师教,学生学,只有这样师生紧密结合弹奏出和谐的教育乐章,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才能确保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适应和学习的能力,才能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结合本人多年当班主任及教学的经验,我认为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学会正确的鼓励和评价学生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赞扬老师的句子,诸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片言之赐、皆我师也”等,却很少有老师去精心的写句子赞扬学生,所有在传统的舆论上老师和学生就已经产生了偏差。《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的方式。但是由于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单一,许多老师都是只看成绩,这为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不便,学生看到老师只看成绩而不看平时的学习过程,从而对老师产生了不满,甚至仇恨,久而久之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新课标要求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对考核评价持多元化的标准,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个评价过程中老师不应该只看一张试卷,而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多元化的认识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要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困生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还要给予合理的鼓励。其次,要尊重学生自身的习惯和爱好,对有特长的学生应该鼓励他好好发展。注重保护学生自尊心和隐私,只有自尊心和人格得到保护才能建立自信和学习的热情。再次,建立学生之间相互帮扶制度,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还要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定期给老师评价,这个学生给老师的评价不是学校那些例行的评价,是一个班级自己的评价,老师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而学生也会给老师说真话,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之间相互信任,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
合理,公平,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一个班级,在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要以人为本着重发展道德教育。首先班主任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好为人师表的榜样,要多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的难处要理解、宽容,对学生的错误要恰当引领,对学生做的好的要肯定。其次建设和谐师生关系,就要让学生理解老师,学会换位思考。当一个班级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好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提高了,学生学会了理解老师的苦衷,有了这种理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也就自然而然的相处好了。老师的宽容,学生的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也就有了。
三、注意倾听学生心理
心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重中之重,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对师生这种不同于家长但又区别于其他感情的特殊关系,学生是很敏感的。我们老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诸如:加QQ,组织聚会,野游等等。
对于倾听学生心理我有以下几点看法:首先,我们要倾听学生的要求,需要和欲望,对于学生正当的情感需求也应当给予满足。青春是人生的花季,每一个句子,每一次友谊的挫折都会对学习乃至心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理解、倾听学生的这些情感就是老师的重要责任,老师要及时的倾听并且把握学生情感动向并及时协调和引导。其次,要注意倾听学生的伤痛,花季是一个忧伤的季节,所有的一切都开始萌动,学生在面对家长、学校以及各方面压力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像焦虑、自卑、盲目攀比、抑郁、孤独和痛苦的情绪。在这时候老师就是听诊器,及时帮助学生战胜心理疾病,使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关心学生。就会赢得学生的心,赢得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给学生自己改错的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学生,巴尔扎克也曾说:“要想不犯错误,除非一事无成。”我想既然是学校,那么它就是一个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肯定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拿破仑说:“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凯旋”要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错误中不断成长,不断明白人生哲理,树立人生价值观和是非观。错误这是成长必不可少的话题,在学生犯错时,老师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一味的批评,熟不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应该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改正的机会,其实学生在犯错时也会自责不安、不好意思,并且希望有一个改正的机会。在这时候,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办法给学生一个主动改错并赢得尊重的机会,化不利的因素为有利因素,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总之, 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探索方法。而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氛围,单靠老师是远远不够,还要协调家长和各方面关系,在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基础上,学生也乐于接受老师。好的学风形成了,学习自然也就好了。当然,这也应该是在新课改教学中应该坚持和发展的一点,作为育人者的我一定会为此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詹万生《和谐德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任学明《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J】教室博览,2005(7)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传统课堂教学理论下的教学行为需要改变。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她服侍了作为每个独立的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腐蚀了作为共同活动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双边多向、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力。要改变以上教学行为,必须依托临沂市教研室“35x”教学策略,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打造活而高效的历史课堂。
2.5月临沂市教科研中心历史教研室在素质教育优质高效与教学评价的研讨会上,张西河主任提出了“优化初中历史35x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素质教育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的课题,通过近期的实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有待优化。
3.8月,河东区教学研究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活而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通过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切实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2.通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为学生构建“活的平台”,进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科学性原则
该项课题的研究遵循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验教学在课程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的任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要处理好统一性和差异性的问题,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在课堂时间的掌握和安排上,不搞“一刀切”,即保证统一的基本要求的落实,又要允许学生的个别需求,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学习特长,处理好普及与提高、一般与特殊、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力争做到用多个平台去发展学生,用多把尺子去评价学生。
2、趣味性的原则
兴趣是高效课堂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在具体实验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要充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以及其他能为我所用的一切有利的课程资源,将学生所熟知的事例,生动活泼的叙述、激趣逗乐的游戏、既竞争又合作的学习比赛以及其他趣题趣事等,恰当地引入课堂,应用于教学,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将会获得愉快的感受和成功的喜悦。
3、积极参与的原则
积极参与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二是实验教师主动参加实验教学研究,做到有计划、有次序、有效果。以上两方面的参与程度,决定着教学实验研究的效果和成败,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原则。
4、成功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这里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训练,包括问题解决探索过程的经历和问题解决策略与方法的积累,还包括问题解决后愉悦情感的感受和成功喜悦的体验。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主张采用学习小组激励的评价机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闪亮点和在问题解决探索中的创新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教师还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树立成功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
1、树立“和谐高效课堂”的理念,在这里“和谐高效课堂”主要是指一种民主、平等、合作、交流、自由、开放、安全、愉悦、高效的课堂,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问题解决为主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和谐高效课堂”。
2、转变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活而有节”,不放任,也不过于严肃。
3、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尽量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和不同兴趣的具体要求,创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踊跃展示的学习习惯。
4、着眼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在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自尊、自信,敢于迎接社会的挑战。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该项课题研究工作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12——2010.2)
1、组织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2、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讲座。
3、组织基本理论知识的研习。
4、组织进行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3——2010.6)
1、组织召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
2、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的研讨会。
3、每学期定期开展研究课的观摩研讨活动。
4、每学期做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工作总结。
5、做好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工作总结汇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7——2010.12)
1、组织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会。
2、组织课题研究的资料汇编。
3、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研讨会。
4、组织召开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会。
5、组织撰写课题的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分工
1.课题负责人:王善文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和研究工作。
2.课题组成员: 李金会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材料的收集整理等。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学案例汇编。
3、教学论文或专题论文。
“农村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高效课堂教学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推荐阅读: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09-30
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10-14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促进初中英语教学10-08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李爱霞06-24
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06-14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06-06
高校师生关系调查研究11-08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07-07
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主要因素07-22
师生关系的主题班会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