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精选9篇)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新课程《经济生活》(必修)教材的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的第二框,在理论方面是承接了第一框介绍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之后的一个新的内容。与旧教材相比,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是增加经济学原理最多的部分,增加了许多新的诸如“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消费品、相近替代品与互补商品”等新名词,这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因此在处理教材之前,首先是一个教师如何更新自己原有知识体系的问题。这需要任课教师首先对这块的专业知识先进行学习和领会,然后才是如何备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问题。其次,是任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这部分的知识对生活中的价格变动带来的种种现象进行解释和应用,从而达到“知行”的统

二、学学情分析

考虑到学生都是刚上高中的新生,在此之前基本处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因此,在贯彻新课程的新理念、实施新的学习方式的时候必然经历一个过程。同时,通过2周多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学生在进行本课的学习之前基本具备了以下技能:基本了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因此,我从本学期的第一单元《神奇的货币》的时候就开始通过网络主题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引导性改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必需品与高档消费品、相近替代品与互补商品的概念及相互区别。②知道不同类型商品的需求量不同。

③懂得价格变动对不同类型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④懂得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还与该商品相关的商品价格变动有关。

2、能力目标 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评述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②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影响关系。

五.教学方式

采用多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即以主题学习网站为学习支持(主要用于课后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主体(主要体现教师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一头猪的自述 》

这则《猪的自述》说明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复杂的,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探究价格变动对社会的影响。

(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材料:暮春买毛衣,夏末买凉席,春秋买空调。在商品的使用高峰过后再去购买。

请问:人们为什么这么做? 学生探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旺季购买

——

价格上涨

——

减少购买(需求减少)淡季购买

——

价格降低

——

增加购买(需求增加)

1、价格变动的一般影响——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教师总结:一般来说,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增加时,人们会减少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导致商品的需求减少;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导致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生活中,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买落不买涨”。(举例说明:用石油价格的涨跌来说明)

由此可见,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这就是需求法则(说明“反方向”与“反比”的区别)。

(过度)通过上面知识的探究,我们知道:人们都“买落不买涨”,当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购买;当商品价格下跌时,人们会增加购买。大家想一想,会不会有一些商品当价格增加时,人们还不得不买;或者当价格下跌时,人们对他的购买也不会增加太多? 学生讨论,老师引导。

2、不同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同

教师活动:通过上面的分析可见,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探究活动: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距离说明这样的情况,发表自己的认识看法。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漫画说明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消费需求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过度: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的,商品的价格也是一样。有没有一种商品的涨价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热销?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教师点评:是的,在市场中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这些商品可以分为两大类: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我们找出替代品的含义并找出它的重点。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授:替代品是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的两种商品。我们要注意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比如:背景一:“汽车变气车”3月24日,武汉一家石油液化气公司为出租车进行“油改气”的改装。由于武汉汽油价格上涨,一些出租车司机纷纷改装汽车,使用较为便宜的车用液化气作燃料。再比如,去广州,汽车和飞机就是替代品,湛江— 广州的汽车票是150元,如果机票降到140元,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打算坐汽车的人就会改乘飞机。这些现象说明替代品对需求有什么影响呢?这些都说明替代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就减少,它的价格不变或是降价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它的替代品的需求就会减少。

教师设问:互补品是另外一种影响因素,请同学们找出它的概念并分析它与替代品的不同,并且思考P16的思考题。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点评:替代品是满足消费者同一需要而不用同时使用的商品;互补品是共同满足需要,而且必须同时使用的两种商品,缺一种都不行。书本的题目说明汽车销量的增加导致汽油销量的增加,油价的上涨导致汽车销量的下降,因为两者是互补品。也就是说,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使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相反,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需求量增加,引起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增加。

过度:以上我们知道了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它对于生产者来说,有说明影响呢?

七、教学反思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篇2

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 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高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 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对生活中的现象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 但可能缺少对现象的本质的、深刻的分析。学生正需要在学习中培养和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新课程《经济生活》 (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的第二框。在第一框分析了影响价格的因素之后, 教材介绍了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也就是在分析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后, 反过来探究价格变动对供求的影响, 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价格现象的认识, 进而体会经济学理论在生活中的魅力。本框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些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同时也是近年来新课改高考的常考点, 故具有较大的研讨价值。

三教学导入

播放视频《疯狂抢购特价商品》, 让学生感受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同学们, 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 时刻会感受到商品价格的变化。视频中超市商品降价, 人们蜂拥而至, 纷纷购买;但是当促销活动过后, 价格恢复正常, 购买的人就少了。这说明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价格变动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材料:暮春买毛衣, 夏末买凉席, 春秋买空调。在商品的使用高峰过后再去购买, 消费者在价格上获得实惠。

学生:分析视频和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 价格变化怎样影响需求。学生探讨后, 归纳:一般而言, 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 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 人们减少对它的购买。

四小结并引出主题

1.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板书)

第一, 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需求 (板书) 。一般而言, 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 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 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教师:经济学原理都只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 生活中总有特例。在特殊情况下, 涨价→迅速买;降价→暂时不买, 因此, 一般说来,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 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 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这就是经济学上的“需求法则”。

由此可知, 需求是有弹性的。也就是说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它们的需求量影响是不同的。

第二,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板书) 。问题:洗衣服可以选择用肥皂也可用洗衣粉;去打羽毛球, 既需要羽毛球拍又需要羽毛球。洗衣粉和肥皂, 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分别是什么关系?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多媒体展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含义, 并让学生分辨哪些是替代品, 哪些是互补商品。

学生:“互为替代品的有火车与飞机, 牛肉与羊肉等。互补商品有乒乓球与乒乓球拍, 汽车与汽油, 相机与胶卷等。”

探究:汽油价格的上涨对汽车销售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牛肉涨价了, 在羊肉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人们对羊肉的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学生:“汽油和汽车是互补商品。作为互补商品, 汽油价格的上升, 不仅会使该商品需求减少, 也会使其互补商品汽车的需求随之减少。”

学生:“牛肉和羊肉互为替代品。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后, 人们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 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 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增加。”

提升:替代品二者之间的价格与需求量同方向变化。互补品二者之间的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化。因此, 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商品的需求量。

第三, 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不同 (板书) 。教师:“以上这三点是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了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这启示我们消费的时候可以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寻找合适的替代品。同时, 也要考虑到互补品的价格的变动情况。要科学、理性消费, 合理安排支出;要勤俭节约, 克服炫富消费和攀比消费。做个理性的消费者。只买对的, 不买贵的。”

2.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板书)

教师:“鸡蛋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该生产者的生产活动的?该生产者怎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前后座位4人为一小组, 组内交流意见。)

展示结论:在价格的影响下, 生产者或者扩大生产规模, 或者缩小生产规模。可见,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影响有:一是价格变动可以调节生产规模 (板书) 。从价格对生产调节的这一过程可以发现供求与价格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从而使价格上下波动, 这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

一是鸡蛋价格上升, 为获得更多的利润, 生产者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鸡蛋价格下降, 为了在竞争中具有优势, 同样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 才能缩短其个别劳动时间, 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二是价格变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板书) 。三是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板书) 。消费者购买商品就是为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在市场经济中, 哪个生产者能够提供质量好的商品或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商品, 哪个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从中获利。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适应市场变化,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转!

五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讲述了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主要知识框架如下:一是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商品价格上涨, 人需求就减少, 反之, 则增大。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 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不同, 某种商品价格上涨, 就会减少需求量, 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 其互补品需求量则减少。二是价格变化也会影响生产经营。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 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使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六课后反思

第一, 注重师生教学互动,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有利于启发同学的思维, 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 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整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 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应该也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由发散到集中、由演绎到归纳的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

第三, 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提高自身信息采集的能力, 也能够提高自己学习积极性, 变枯燥为生动。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篇3

1.知识目标与技能

理解掌握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熟练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相关经济现象,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实例分析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应对价格变化的

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对价格变动认识的科学态度,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四、新课引导

枸杞是我们宁夏的特产,在宁夏,很多人靠生产枸杞生活,李大山就是一个代表,李大山有个爱好就是创作打油诗,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大山的打油诗学习价格变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

影响。

五、新课讲授

1.对生产的影响

师:每年夏季是枸杞收获的季节,作为枸杞生产者,枸杞的价格时刻牵动着大山的心,影响着他的心情,2012年的夏天,大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李大山的喜和忧(一)

种植枸杞已多年,靠它吃来靠它穿,

卖高卖低不由咱,到底由谁说了算?

今年价格又走低,我心犹如血在滴!

枸杞枸杞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师:原来是枸杞的价格让大山苦恼了,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今年枸杞价格下滑呢?一起看看今年的枸杞行情。(看视频)

师:看来今年的枸杞行情确实不够乐观,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枸杞价格下滑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需求不足、质量不好。如果你是大山,面对这样的行情,面对外来枸杞的冲击,该怎么办呢?(生:讨论2分钟并交流)

师:下面我们一起把同学们的发言总结一下,看看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产会有哪些影响!

板书: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产品。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好,我会把大家的想法带回去给大山,相信大山的腰包会越来越鼓,他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红火。近些年,由于大山吃苦耐劳,再加上国家政策照顾,他的日子已经很红火了。

李大山的喜和忧(二)

感谢国家政策棒,我由温饱奔小康,

前年盖上大瓦房,去年买了电冰箱,

添了电脑连了网,城里农村一个样。

日子年年大变样,犹如心里吃了糖。

师:真为他的幸福生活感到高兴,此时,我们也发现大山的角色也由生产者转变成了消费者。那么,作为消费者会关注商品价格的变化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是的,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对消费者的生活会产生重大影响,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需求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动会对消费者需求产生什么影响呢?

2.对生活的影响

板书:1.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化与需求的变化成反相关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并上黑板画曲线图。

教师: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山的日子确实好过了,可是物价的不断提高给大山增添了不少烦恼:

李大山的喜和忧(三)

老婆想要金手镯,粮油价涨不停歇,

老婆老婆听我说,生活计划还得做,

镯子咱再拖一拖,看看金价跌不跌。

师:金镯子之类的商品和食品有什么不同吗?这两类商品的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一样吗?(生:……)

板書:2.不同商品对价格的反应程度不同

学生活动:在同一区间画上对比函数图(对学生有点难度,教师可适当指导)

师:在人们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哪类商品的价格对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大?(生:……)

教师总结: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尤其是食品的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越小,越有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带动物价上涨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物价上涨的速度快于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这就非常不利于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国家非常重视物价的稳定,在这方面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当然,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要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

教师: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大山的收入确实增加了不少,今年大山又圆了自己一个梦,拥有了一辆汽车,可是,经历了短暂的喜悦,苦恼也随之而来:

李大山的喜与忧(四)

有了汽车真方便,买车容易养车难,

汽油改成天然气,谁知气价又翻倍,

开车成本实在贵,喜忧参半啥滋味?

电动汽车快普及,还是用电最实惠。

教师:大山为什么会有“买车容易、养车难”的体会?养车需要的东西和车是什么关系?

学生:互补品,概念,举例。

教师:如果两种商品为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会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产生什么影响?(学生:……)

教师:大山为什么会油改气,甚至有换电动汽车的想法?油、气、电是什么关系?

学生:替代品,概念,举例。

教师:如果两种商品为替代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会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产生什么影响?

板书: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互补品——反相关,替代品——正相关。(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并画曲线图)

3.课堂总结(我们的收获……)

总之,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条经济规律是谁都无法改变的,若价格的变化在合理的范围内,只要人们能够按照价格的变化对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调整,那么,人们的生产效益和生活质量一定会像宁夏的枸杞一样越来越红!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中学)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教材必修I第一单元第二第二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后面还承接着《多彩的消费》这部分内容,所以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也可以说是现实的生活和抽象的经济理论相连接的桥梁,是一个最佳切合点,所以它对学生现实的经济生活也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理论于生活,又必须回归到生活中,这也就是我们新程一直在倡导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

(2)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对生产的影响。

(3)运用有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前后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进行消费选择的能力。提高他们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难点: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影响关系。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等概念较为陌生,对“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体会不足,经验较少。

五、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和对生产的影响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前预习学案,内探究学案,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时安排:1时

八、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价格变动影响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价格变化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价格变化对相关商品即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有什么样的影响?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上一节讲到,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商品的价格是经常变动的。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会有什么影响呢?这是这一节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化影响消费需求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商品价格的高低对你的购物需求是否构成影响?你是如何根据价格变化进行消费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点评: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涨较高时,人们的购物需求就减少,反之,则增大。因此,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暮春买毛衣,夏末买凉席,春秋买空调”等反季节消费现象。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类似消费?为什么这样消费?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点评:这样能节约资金,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教师活动:但生活中也有一种“买涨不买落”现象。请看教材1页材料,想想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2、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影响程度不同

教学过渡:请同学们看教材1页的漫画,思考这副漫画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漫画说明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的消费需求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不同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本16页三个自然段,了解替代品、互补品的含义,以及价格变动对它们的需求量影响情况。

学生活动:阅读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某种商品由于有替代品存在,一旦其价格上涨,就会大量减少需求量,导致对其替代品需求的增加;反之,其价格下降,就会增加它的需求量,引起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减少。

如果两种商品互补,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就会使其需求量减少,同时,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同时,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节生产

教师活动: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供求变化影响价格变化,而价格变化也会影响消费需求,从而引起供求状况的变化。也就是说,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请看看本16页的示意图: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获利减少―――――

生产扩大生产缩小

―――――-获利增加←―――价格上涨←―――供不应求←――――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这一图表说明,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减少供应量;供应量减少了,又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可见,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者主动扩大或减小商品生产。

2、提高劳动生产率

教师活动:价格变动还会促使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思考、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就会获得更多利润,就会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价格变化与竞争,会刺激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17页相关链接,谈谈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总结:说明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重视商品质量。

因为,消费者是为了购买到质量好的商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谁生产的商品质量好,谁的商品需求量就大,就能得到更多利润。这就要求生产者适应市场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使自己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符合消费者需要。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本节内容讲述了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作用,主要知识框架如下:

(1)、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商品价格上涨,人需求就减少,反之,则增大。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不同,某种商品价格上涨,就会减少需求量,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其互补品需求量则减少。

(2)、价格变化也会影响生产经营,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预习第三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完成预习导学案练习题[

九、板书设计

《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商品价格变动与消费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3)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十、教学反思、注重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分析,能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又能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关心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教学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一个“引线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重视教学引导,开展启发式学习和探索学习。

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组织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鼓励学生去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教师要注重合适的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兴趣。

4、巩固知识,进行教学反馈。

《价格变动的影响》的教案 篇5

您们好!

我叫黄淋,来自重庆秀山第一中学校,所授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上册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的教案

重庆秀山第一中学 黄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之间的一般规律;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的变动的反映程度是不同;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了解替代品与互补品的含义。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商品的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的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能辩证看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二、教学重、难点: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前面一框我们学习了供求影响价格,一般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供不应求时,商品的价格上升;二是供过于求时,商品的价格会下降。也就是说供求关系会影响商品的价格,那同学们思考价格会反过来影响供求吗?(会)这节可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价格变动的影响》。(板书:价格变动的影响)

师:首先,请同学们带着ppt上的四个问题(①一般情况下,当某种 商品价格本身变动,会影响人们对它的购买,你试着阐述一下是如何影响的?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不同?③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有什么关系?④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自主阅读教材14页和15页的内容,待会儿我们共同来探究。生: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带这问题去阅读教材。

师:时间才不多了,哪位同学来分享你一下第一个问题和第二问题的学习成果。生:略

师:刚才这位同学已经答得的非常不错了,看来这个两个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应该可以自己解决。老师在来总结一下: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那同学们思考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生:反比或者说反相关)是成反相关的,在这里不能说成反比,因为它们之间没有比例关系,只是反相关。如果假设纵坐标是价格横坐标是需求量,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画一下这个图像。(请一个同学上台画)其实这个就是我们的需求曲线。商品价格的变动与需求之间成反向变动,就叫一般需求法则。同学们这里要注意了,我们说的是一般情况下,是“买落不买涨”,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是“买涨不买落”同学举个例子:(生:股票„„)也就是说在当消费者认为上涨商品在未来还会有上涨空间时,则会立即购买;当消费者认为降价商品在未来还 会有下降的空间时,则暂时不会购买。

师:第二个问题同学们都能够理解,老师在这里就不多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小,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大。同学们课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农业会出现“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的现象?

师:请哪位同学分享一下第三个问题的答案。生:略

师总结: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互为替代品:两种商品的价格功能相近或功能相同,满足人们同一种需要,我们称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假设A、B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A的价格上升A的需求量就会下降B的需求量就会上升,我们可以观察A的价格和B的需求量是怎么变动的同相。我们就可以就得出一个结论: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是同向变化的。师:我们来一起来探讨一下第四问题,同理我们也必须明白什么是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比如(生:乒乓排与乒乓球、汽车和汽油„„)我们可以假设C、D两种商品为互补商品,那么当C的价格上升时→C的需求量下降→D的需求的也会下降。同学们观察C的价格与D的需求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生:反向)它们之间是反向变动的。我们一起总结:如果两种商品为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之间是反向变化的。教师总结:当我们把这四个题解决好了,其实我们就掌握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分为了三种情况:一是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 量的影响;而是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反映的程度不同;三是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紧接着我们来做一道题小试牛刀(针对同学的选择点评,点评要做到细)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请前后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阅读教材16页的内容,一起解决PPT上的三个问题,待会儿请小组代表来汇报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生:小组合作学习5分钟。

师:时间差不多,哪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对你第一题和第二题的的讨论结果。生:略

师:刚才XX组的同学把第一问和第二解决的很好了,在这里老师要问了商品价格的变动与供给量直接是什么关系,同学可以观察PPT上的过程:商品的价格上升,供给量也在上升,商品的价格下降,供给量也在下降。(生:正比、正相关、同向)有的同学认为是正比,这里有没有比例关系呀,(生:没有)它们之间是成正相关或者是同向变化。如果我们假设纵坐标是价格横坐标是供给量,请同学们把这个图像画出来。这个就是供给曲线图。这个要与之前我们讲的需求曲线图相区别。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解决最后一个题如果你是企业老板你会如何来节约投入,(生:买便宜的材料,用机器生产„„)刚才我听见同学说用机器来产,因为现在劳动力的价格一直在涨所以我们投资本,也就是说两种生产要素可以替代时,作为老板我们会选便宜的。价格对生 产经营的影响其实是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同学们下去思考价值规律是如何发挥规律的。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这节课的内容,请看PPT,这节课我们就讲了一个内容:价格变动对供求的影响。一是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二是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四、本书设计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二、对经营生产的影响

五、作业设计:

高中政治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 篇6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1)识记替代品、互补品的含义

(2)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生产经营的影响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理解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通过教学使学生运用的知识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解释经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解释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并说明价格变动前后企业的供给的供给量和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进行消费选择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教学重点】

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教学难点】

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关系

【教学方式和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情景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3分钟)

课前小实验:准备一个耳机,向同学们出售,价格由高到低。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我这儿有一个手机,全新的哦。现在呢,我打算以1000元卖给你们,有同学想要吗?想要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

教师:那么800元呢?有同学要吗?

学生:......

教师:其实啊,老师这手机呢成本价是500元,低于500元,老师是不会卖的,那样的话,老师就亏了,对不对。

教师:(过渡)从同学们刚才的表现来看我就发现,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价格变动的影响。同学们翻到课本15页,预习一下15页到16页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30分钟)

教师:价格变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价格的变动到底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和大家年龄相仿的中学生,他叫小明,看看他们家发生什么事了呢?

(一)对生活需求的影响[板书]

教师:我们先来看情景一

情景一(周日,上午10:00)

妈妈(带了满满两大袋东西):小明,我给你买了件羽绒服,你穿穿看合不合适,比旺季时便宜多了。还有,把这些东西接过去,累死我了。

小明:啊,这夏天就要来了,现在买羽绒服,不能穿吧?

妈妈:你懂什么,暮春买毛衣,夏末买凉席,春秋买空调,这时候买羽绒服正好。

小明:那这些是什么?这么多,是不是你尽捡的便宜货啊?

妈妈:什么,便宜货?你看看这些东西,鸡蛋、大米、白糖、盐、醋,价格涨的比商场的电梯还快呢!

小明:那你还买?

妈妈:你这孩子,这些东西再贵也要买,要生活这些东西是离不了的!

小明(翻看袋子):妈妈,你答应给我买的数码相机呢?在哪儿?

妈妈:没买,数码相机都涨了好几百呢,下次再买吧,你现在又用不着。

(进门)让我坐坐,公交车真是挤死人了,累死我了!

小明:你提这么多东西,怎么不坐出租车呢?

妈妈:出租车不是涨价了嘛,坐公交车多省钱。

小明:你和爸爸不是说要买车吗?自己开车去方便多了。

妈妈:买车?油价涨了那么多,不买了,以后再说吧。

教师:同学们,看完了材料,你们是不是和小明一样疑惑呢?你们知道小明妈妈为什么要在这个季节给小明买羽绒服呢?你赞同小明妈妈的行为吗?我请一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因为现在去买比较便宜......

教师:对,现在冬天已经过去了,这时候去买羽绒服,属于反季节消费,这时候商家为了促销都纷纷打折,价格比较低,所以妈妈要在这个时候给小明买羽绒服。

教师:同学们,小明妈妈在这个时候给小明买羽绒服,是因为这个时候的价格比较便宜,那你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会不会考虑价格呢?

学生:会。

教师:那同学们能够举出几个例子吗?

学生:。。。。。

教师:我们看到商品的价格上涨了就少买一点,价格下降了就多买一点。就像同学们每个月的生活费是有限的,那超市里我们爱吃的零食涨价了,我们是不是会少买一点啊?现在呢,我们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结论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大致图像就可以这样表示: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

P

Q

(需求量的变动与价格变动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教师:(过渡)我们刚刚讲了,商品的价格上涨,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那,为什么鸡蛋、大米都涨价了,妈妈还买了那么多呢?

学生:因为鸡蛋、大米是生活必需品。。。。。。

教师:那数码相机为什么妈妈不买呢?

学生:因为数码相机是高档买用品。。。。。。

教师:很好,看来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值得表扬。

教师:在商品中,按照人们对商品的需求程度不同,可以将商品分为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生活必需品就包括鸡蛋、大米、白糖、食盐等,这些商品对人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是生活所必需的。正因为它们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所以这些商品的价格上下浮动不会引起人们对它的需求量的急剧增加或减少。同学们不会因为大米的价格上涨了,就少吃点,对不对?所以说: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

高档耐用品:比如高档轿车、高档住房、数码相机、贵金属饰品等,这些商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价格比较昂贵,不是生活所必需的,所以这类商品价格上涨时,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会大幅减少;价格下降时,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会大幅增加。也就是说,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结论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教师:现在我画一幅图,同学们来区分一下,哪条曲线是生活必需品,哪条曲线是高档耐用品。我们用图形来表示,P代表价格,Q代表需求量。

P

P1 生活必需品

P2 高档耐用品

Q1 Q3 Q4 Q2 Q

教师:(解释)我们看到图形,价格从P1→P2,L1的需求量从Q1→Q2,也就是这一段(Q1 Q2)。L2的需求量从Q3→Q4,也就是这一小段(Q3 Q4)。根据我们刚才所讲的知识,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那么我们就知道,L1代表高档耐用品,L2代表生活必需品。同学们现在理解了吗?

教师:还是回到刚才的材料,为什么妈妈要坐公交车回家呢?

学生:出租车涨价了。

利率变动对股票价格影响分析 篇7

现有理论研究认为, 利率的变动与股市的涨跌存在负相关关系。利率下降, 会引起股票价格上涨;利率上升, 则会引起股票价格下跌。利率变动之所以影响股票市场价格,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1 利率变动影响资金的流向和流量

利率变动影响居民储蓄存款收益率, 将使投资者在股票和储蓄之间重新做出选择, 通过资产重新组合进而影响资金流向和流量, 最终影响股票市场的资金供求和股票价格。利率上升, 存款收益率提高, 储蓄资金分流到股票市场的资金减少, 对股票的需求减少, 股票价格下降; 反之, 利率下降, 存款收益率降低, 储蓄资金分流到股票市场的资金增多, 对股票的需求增加, 股票价格上升。

1.2 利率变动影响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成本

利率调整会改变企业经营成本, 从而影响企业经营业绩。一般情况下, 当利率降低时, 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负担, 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提高公司资本价值, 推动股票价格上扬。反之, 当利率上升时, 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增加, 企业将缩减投资, 压缩生产规模, 从而盈利水平降低, 给投资者的报酬也会减少, 因而该股票的投资价值不大, 股价就会下跌。

2 股市反应

考察美国20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几次利率变动的市场实际反映, 可以发现并不支持以上观点。考察中国市场, 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中国自1993年7月加息之后的10年期间, 共经历了八次降息。从降息带来的影响比例来看, 降息与股指表现的关联度不十分明显:1996年5月至1997年10月利率降幅约为45%, 同期上证综指涨幅达到45%;1997年10月至1999年6月利率降幅达到57%, 但同期的上证综指涨幅还不到10%。同样, 考察2004年以来的3 次加息, 也不难发现, 2006年4月和8月的两次加息及2007年的6次加息并没有阻止股市强势上升的牛势 (见表1) 。由此可见, 股指涨跌与利息升降的影响力还难以画上等号。

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基于理性假设条件, 标准式的CAPM模型是

Ri=Rf+βi (Rm-Rf) ①

其中:Ri是单个资产的期望收益率;

Rf为无风险收益率;

Rm为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

βi为资产的系数, 表示改种证券的收益变动对于证券市场收益变动的反应程度。

undefined

令Zi代表第i个资产超过无风险报酬的收益, 即Zi=Ri-Rf, 则

E (Zi) =βi[E (Zm) ] ③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阐述的是期望收益与风险的线性关系, 表明一种证券的期望收益与该种证券的贝塔系数线性正相关。

基于上述模型, 不难得到股票价格的如下评价公式:

undefined

其中, p0为证券市场上某给定股票的当前价格, p, d分别为该股票在所考察经济期期末的股价和股利, Rm为市场组合收益率, Rf为此经济期内的无风险收益率

4 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的分析

那么, 为什么理论结论与实际如此不符?这就要探究股价变动的根本原因。股票市场的涨跌本质上反映的是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成长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现金流量的预期。考察以上的一般观点, 探究其背后的逻辑, 可以看到, 以上观点基本上采用的是静态分析的观点, 假设利率变动与公司的销售现金流没有关系, 换言之, 就是假设公司的成长率是外生的。但是事实上, 整个经济系统中各因素的互动作用决定了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必然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 可以清楚地分解出影响股价变动的各个因素。

由上式可以作如下分析:

(1) 证券市场上股票的均衡价格等于预期期末价值减去市场风险效应后的折现值。根据一般理论, 若利率上升, 则公司的利息费用将发生变化, 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使公司的现金净流量减少。公司盈利降低和现金净流量减少促使投资者调低对未来股价和股利的预期, 在④式中即反映为E[p+d]的降低。另一方面, 又由于贴现率Rf上升, 如果股票与市场组合的相关系数保持不变, 投资者对于市场组合风险溢酬的要求保持不变, 可推得股价p0降低。

(2) 政府上调利率往往是为了抑制经济过热, 特别是某些行业的局部过热, 因此利率政策往往伴随着产业政策的变化, 由此产生的调控效果不再是简单的“一刀切”, 而是不同产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相对上升和下降的重新洗牌。例如对于原料和能源等上游行业的调控可能对于下游产业反而产生有利效果, 在④式中即反映为投资者对于E[p+d]预期的上升, 甚至公司系统风险的相对度量指标undefined也受到影响。

(3) 出于谨慎性的考虑, 货币政策通常具有滞后性, 央行往往在确认经济出现明显过热征兆后才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此时经济正处于上升通道, 而利率政策又是逐步调整稳步上升的, 利率的小幅上升不足以扭转经济强势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 股票市场是经济的先行指数, 反映了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成长性的预期。所以反映在④式中, 利率的小幅上升在中短期内可能不会影响E[p+d]这一因子, 甚至反而强化了市场对于未来经济稳健度的信心。这正是中国2004-2007年加息的情形, 利率从2004年10月29日的1.98%逐步向2007年12月20日的4.14%上调的过程其实是央行由扩张的货币政策向中性利率回复的过程, 而股市的一路上扬反映了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信心。所以, 政策的滞后性和股市的先导性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两者不是像理论所说的简单的负相关关系。

5 结论

股票市场涨跌归根结底反映的是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成长能力的预期, 而对这个成长能力的评估中, 利率因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它对其他经济增长因素以及非市场宏观政策因素的反应也很敏感。因此利率升降和股市的涨跌也并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总之, 利率升降和股市的涨跌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 需要视具体情况通盘考虑。需要考察加息政策对于④式中各个因素的影响结果, 到底是冷却、收缩经济导致公司未来现金流的降低, 还是利率政策从宽松向中性水平的回复, 以达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水平? 股价不仅仅只受利率走势的影响, 它同时对其他经济增长因素、非市场宏观政策因素的反应也很敏感。如果经济增长因素、非市场宏观政策因素的影响大于利率对股市的影响, 股价与利率之间可能正相关。

参考文献

[1]Huang, C.and Litzenberger, R.H.Foundations for Financial Economics[M].Englewood Cliffs:Prentic Hall, 1988.

[2]Rigobon, R.and Sack, B.P.The I 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Asset Prices[M].NBER Working Paper, 2002, No.8794, Feb-ruary.

[3]方曙红.CAPM滥用时的套利机会[J].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4]高扬, 陶媛.CAPM在上海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J].2007, (11) .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铁矿石进口价格;影响因素;多元回归

一、引言

国际铁矿石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寡头垄断市场,市场价格是由商品的供应方决定的,需求方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另外资源性产品尤其是铁矿石有其特殊性: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行业垄断性;三是需求基础性。这些特性都决定了铁矿石的价格具有刚性。现有的理论研究也大多支持此观点,认为中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没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一直以来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

但是本文研究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这段时间内我国进口铁矿石的数量和价格发现,在进口数量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我国进口铁矿石的价格却呈现下降的趋势。对此,本文选取了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指数)、美元指数(USDX)、采购经理指数、普氏指数、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和粗钢产量等6个因素,研究影响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的因素。

二、模型构建

(一)指标选取

本文将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y)作为被解释变量,将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x1)、美元指数(x2)、采购经理指数(x3)、普氏指数(x4)、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x5)和我国粗钢产量(x6)作为解释变量,分析这些因素与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之间的关系。按照经济学理论,x3、x5应该与y呈反向变动关系,而x1、x2、x4和x6应该跟y呈同向变动关系。采购经理指数(x3)代表的是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情况,采购经理指数(x3)越大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越好,人民币走强,所以人民币汇率下跌,用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价格应该下降。普氏指数(x4)代表的是国际市场上铁矿石的价格,与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呈同向关系。

根据多元自回归模型的一般表达式,本文的模型可以表示为: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ε

(二)平稳性检验

因为解释变量的和被解释变量都是时间序列,所以在建立多元自回归模型前,先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防止发生伪回归的现象。本文采用的是单位根检验,选取的是2014年1月到2016年2月各个变量的月度数据。(数据来源:西本新干线网http://www.96369.net/)

对所有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所有变量在未差分的情况下均不平稳,在一阶差分后除变量x2均平稳,对所有变量进行二阶差分发现所有变量都通过10%的检验水平,即所有变量在二阶差分后均平稳。

(三)多重共线检验

对各个变量首先进行回归,得出的回归结果如下:

从回归结果来看,只有变量x4较为显著,其他解释变量均不显著。并且方程的拟合优度R2和方程整体的F检验都很显著,所以为尽量保证模型的准确性,需要对解释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本文采用相关系数法进行检验,使用eviews软件得出x1,x2,x3,x5,x6的相关系数。从相关系数结果来看,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问题。所以进一步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一步消除多重共线。

建立基本的一元线性方程,将被解释变量对每一个解释变量进行初始回归,选出拟合优度最高的首先进入方程。结果可以发现x2和x4的拟合优度最高,现将他们首先放入方程,得到初试回归模型。再将其他解释变量分别导入上述初始回归模型,找出最佳的回归方程,并得出其回归结果。回归结果如下:

结果表明在初始回归方程中加入解释变量x1、x5、x6,模型拟合优度未明显提高,且变量未通过t检验,说明解释变量x1、x5、x6是多余的,应该在回归方程中予以剔除。

(四)方程建立与分析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的多元回归模型为:

y=2666.864-5.284863x2-42.21066x3+5.746910x4

由回归系数估计值可以得知,美元指数(x2)、采购经理指数(x3)与铁矿石进口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普氏指数(x4)与铁矿石价格呈同方向变动。除解释变量美元指数(x2)外,其他解释变量符合经济学意义。变量美元指数(x2)不符合经济学意义的解释是,美元指数反映的是美元相对于欧元、日元、英镑、加拿大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的强弱,并不反映美元相对于人民币的强弱。所以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美元指数(x2)与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y)呈反方向变动,可能是由于虽然美元相对其他货币走强,但相对人民币是走弱的。这与当前阶段中美两国的实际经济增长情况是符合的。

从拟合优度来看,回归方程的解释能力为97.6962%,即这三个解释变量能对铁矿石进口价格 变动的97.6962%做出解释,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非常好。从F统计量的相伴概率p值来看方程的整体显著性水平,F统计量的相伴概率p值为0.0000000.01,因此在方程在0.01的水平上总体回归显著。

三、结论与意义

本文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的月度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y)的影响因素,发现比较显著地因素是美元指数(x2)、采购经理指数(x3)和普氏指数(x4),而一般认为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x1)、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x5)和我国粗钢产量(x6)则对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y)的影响不显著。当然本文的数据选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检验结果。例如,本文只选取了2014年1月-2016年2月的月度数据作为样本,时间范围相对较小;与现有的研究一样,本文的进口价格是根据当月的进口金额与数量相除得到的月度平均价格。但是,总体来说本文的结果仍具有参考意义。

在经过本文的研究后,来解释前文中提出的铁矿石的价格应该具有刚性,但是在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这段时间内,在进口数量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我国进口铁矿石的价格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虽然铁矿石的特性决定它的价格应该具有刚性,但是我国铁矿石进口价格主要受美元指数(x2)、采购经理指数(x3)和普氏指数(x4)的影响。在全球经济普遍下滑,美元相对人民币走弱的情况下,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下跌,所以我国的铁矿石进口价格也跟着下跌。尤其是,代表我国国内经济发展情况的采购经理指数(x3)的系数估计值较大,表明我国在决定铁矿石进口价格的能力在增强。(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田祖海,李穗嘉.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波动因素的实证分析[J].武汉金融.2012,(2):52 - 54.

[2] 叶海燕,李锦.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影响因素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10):119一122.

[3] 伍景琼,蒲云,伍锦群.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价格影响因素强度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3):93一97.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篇9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尤其是2002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

我国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房价飞涨,房地产业发展,大到影响市场交易能否顺利进行,国土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小到影响城市居民能否安居乐业。在这种持续高温的态势下,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为遏制畸高房价的,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税收的杠杆调控作用不容忽视。科学的房地产税收改革比其他控制土地,提高利息,加强房地产转让税等控制房产热的措施都要有力有效。因此,完善我国房地产税制发挥其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功能已是时之所需,势在必行。

1.1.2 研究意义

它是中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领域,它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它与中国的金融市场、相关制造业、劳动力市场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关系到中国普通百姓的居住和生活,它是经济学家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它也是社会上利益矛盾集中的领域之一。总之,它深入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的效率与公平,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税收可通过制度和政策两种方式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故是政府进行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于如何更好地改革当前的税收制度和改进税收政策,以更好地发挥税收的调控作用,却存在着较多的争论和分歧,是值得认真、深入和系统研究的重要问题。

1.2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1)经济增长迅速刺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消费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经济快速增长,使得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购买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房地产的需求不断上升,原有的楼市供求矛盾加剧,最终给我国带来了更大的房地产市场消费需求。

(2)房地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房地产行业逐渐走向 1

经济发展的前台,体现出产业化发展趋势。2006-2008年连续三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房地产吸引了众多行业领域的资本进入,这也是2006-200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的重要资金缘由。

(3)房地产业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支撑。首先,房地产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渡时期的重要产业。我国在外需不足的前提下,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房地产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显现出来。其次,房地产是我国面对金融危机压力、刺激就业等方面不可忽视的行业。这主要是由房地产作为我国产业机构的中间产业链条所决定的。总之,由于我国内需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竞争力不足,在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情况下,房地产是我国扩大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重大决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产业。

(4)规范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当年的普通居民,几乎有50%以上的收入属于个人的住房消费。住房消费是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牵动着居民的收入水平,而且与我国银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性,也是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

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由于房地产行业本身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通过产业链条,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去应对,税收政策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1.3 国外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

国外利用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做法。

(1)以高额税率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征税,有效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攀升,与城市一般居民的需求在结构和支付能力上存在着双重矛盾。这种异常现象,主要是房地产投机性需求造成的。各国在利用重税抑制投机行为的做法主要有种:一是利用高额地皮税的征收有效抑制了房地产行业内的投机行为。如在法国;二是采用逐步升级的办法,用重税打击投机。如韩国;三是对房地产保有环节征收高税。

(2)对低收入购房者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或补贴。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持续升温,导致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购买住房时力不从心。为了有效的缓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矛盾,平衡供求关系,许多国家都对低收入购房者给予了税收方面的优惠或出台了各种补贴方案:一是对低收入者和老年人购房和租房的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实施廉租房制度,运用各级税收对廉租房进行补贴。三是利用税收收入推行福

利住房,满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

(3)充分运用税收杠杆促进住宅业的发展。虽然各国政府施行的具体措施不同,但均对从事开发廉价住房、福利房、或是集体筹资建房等有利于调控房价的商业行为予以了税收方面的支持。一是对利用抵押贷款购买、建造和大修自己房屋的业主,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减免抵押贷款的利息支出。二是对拥有自己住房的业主,还可减免地方税、财产税等。三是对出租房屋的业主实行税收豁免政策。四是豁免出售自用住房(又称主住宅)收益的个人所得税。

(4)设计差别性税收政策体系,即对房地产所有权转让环节区分有偿和无偿,并考虑实际占有权属时间长短征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二者在税收政策上的差别对待,保护合理的理性需求,增加投机性需求的交易成本。

1.4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阐述了我国房地产税制的概况,分析了我国房地产税费收入情况,分析了我国房地产税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分析我国房地产税费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第三部分,从我国承包商索赔存在的问题及措施,阐述我国承包商索赔现状。第四部分,说明了要运用税收工具调控房地产市场。

第2章

我国房地产税制分析

2.1 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概况

我国目前涉及房地产的税种非常多,直接的税种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营业税等;间接相关的税种有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相关费用有教育费附加等。涉及到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种主要是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2.1.1 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转让房地产的收入减去税法规定扣除项目后的余额。规定扣除项目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所支付的金额、土地开发成本及费用、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和费用(或旧房和建筑物的评估价格)、与转让房地产相关的税金、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20%的,以及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可以免

征土地增值税。此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转让旧房作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房源且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2.1.2 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根据最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房地产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允许扣除的成本项目可分为:土地实际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七通一平费(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排污、排洪、供气和场地平整等方面的费用)、管理费用;住宅和其他商品房开发实际成本,包括土地开发费、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程费、配套工程费、管理费用。但是作为土地增值税加计20%的扣除项目不得在计算企业所得税中列支扣除。

2.1.3 营业税

营业税政策中涉及房地产行业的税收政策主要是两个行业:一是建筑业;二是转让不动产,因此房地产涉及的营业税税率主要是3%和5%两档。它是对在中国境内转让土地使用权或销售房地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额按税率计征的一种税赋。营业税税法中规定,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及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不征营业税。以房地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行为,不征营业税,但转让该项股权例外。同时,对自建自用的房地产免征营业税。2008年3月1日起出租自有住房,不再区分用途,一律按照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2.1.4 房产税

房产税主要由产权所有人缴纳,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由经营管理单位缴纳;产权属于集体和个人所有的,由集体单位和个人缴纳;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缴纳;产权所有者、承典人不在房产所在地或产权未确定以及承典纠纷未解决的,应由房产代管人或使用人缴纳。根据纳税人不同的经营方式采取两种方式计税:一是纳税人经营自用的房产,以房产余值计税,即从价计征;二是将自有房产出租经营,以房产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即从租计征,税率为12%。

2.1.5 城镇土地使用税

该税是国家按使用土地的等级和数量,对城镇(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赋。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由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按照规定的税额计征,实行定额税率,按年计算,分期缴纳。

2.1.6 契税

契税指由于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房屋买卖、赠予、交换等发生房地产权属转移时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税。

计税依据依不同的房地产权属转移方式而不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为成交价格;土地实用权赠予、房屋赠予,由征税机关参照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市场价格核定;土地使用权交换和房屋交换,为所交换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的价格差额。如成交价格或交换价格差额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并无正当理由,由征税机关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实行3%-5%比例税率。同时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事单位承受土地、房屋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和军事设施的,城镇职工按规定第一次购买的公房以及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项目,免征契税。

2.1.7 印花税

印花税是对中国境内经济活动中或经济交往中书立的或领受的房地产凭证以及在境外书立、受我国法律保护、在我国境内适用的应税房地产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计税依据是书立、领受的房地产凭证所承载的资金量或实物量

针对不同的凭证情况实行两种税率:一是比例税率,适用于房地产产权转移书据、房屋租赁合同、房地产买卖合同;二是定额税率,适用于房地产权利证书以及合同金额无法确定的凭证,为每件5元。

2.2 我国房地产税费收入情况分析

2.2.1 房地产税收

(1)保有环节

我国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收主要有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我国自房地产税开征以来,经历了收入规模偏小、增长缓慢和收入增长明显加快的两个阶段。以城镇土地使用税为例,1994年之前,由于土地计税面积变化不大,全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长期停留在30亿元左右的规模;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各地纷纷改按幅度税率的上限征收,1994年至2004年,该税收入逐渐增长但增长速度依然较慢,年均增幅在10%左右,低于该阶段税收总收入的年增幅15%;随着房地产业行业的快速发展,自2005开始,该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尤其是2007年、2008年,该税收入连续两年大幅攀升;2008年,全国城镇土地使用税为816.90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12%。但总体来看,房地产税收收入的增长步伐慢于税收 5

收入总额的增长,房地产税收收入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平均为2%左右;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平均为4%左右,比重不高。

(2)流转环节

我国流转环节的房地产税收主要有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我国房地产流转环节的各项税收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占总税收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不大;受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2008部分相关税种税收收入占总税收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略有下降。

2.2.2 房地产类收费

我国目前涉及房地产的收费门类繁多且有地区差异,包括土地登记费、土地复垦费、土地闲置费、耕地开垦费、房屋工程质量监督费等等,可谓五花八门,数目繁多。由于相当数量的收费由财政部门之外的市政规划,工商管理等部门征收,数据难以取得和统计。

从1998年开始,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货币化分配取代了实行40余年的住房福利分配制度,住房分配、供应、市场、金融、物业管理、中介、行政管理和调控等七个体系的改革全面启动。1998年至2003年是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将住宅作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把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并采取了优惠房贷、减免税、放宽商业住房信贷规模控制、实行预售房制度等一系列措施鼓励购房,刺激住房消费。居民住房需求得到了充分释放,房地产业快速发展。1992年至2003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收入累计1万多亿元,其中2001至2003年就高达9100多亿元。自2003年下半年起,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上涨过高的现象。200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达到5894亿元;2005年达到5505.15亿元,2006年为7677.89亿元,2007为1.3万亿元。在国家信贷、税收、利率、土地收益分配管理等领域调控房地产政策的作用下,2008年,土地出让收入规模略有下降,为9600亿元。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突破1.5万亿元。在我国房地产投资快速发展、房地产价格高速上涨的几年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本级收入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在房价飙升的2007年,该比重比超过50%,即便是在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市场滑坡的2008年,该比重也高达30%。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政府收入的贡献的确很大。

2.3 我国房地产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国现行税制来看,主要存在内外税制不统一,重复征税,税基窄,税负不公,规模小,计税依据不合理,配套制度不完备等问题有待解决。

2.3.1 税种多,重复征税严重

我国房地产税收体系涉及到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特定目的税等多个相关税种,例如,对土地课税有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这些税种在形式上虽相互独立,但实质上却有内在联系,甚至造成对同一税基的重复征税。例如对房屋租金收入,不仅要征收营业税,还要征收房产税,等等。税种过多,既不符合简化税制的原则,还会导致纳税人的地下交易行为增多,偷逃税行为普遍,造成税款流失和税负不公。

2.3.2 税基窄,税款流失较多

我国房地产税征税范围一般针对的是经营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房地产行为,而对于个人的生活用房等则排除在征管范围之外,相应地缩小了房地产税基范围。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已出现大量营业、出租用房,而现行房产税只对我国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的房产征收,对农村的房产不征收,造成农村房地产税的流失。

2.3.3 重交易轻保有,税负不公

我国房地产在开发流通阶段设置了营业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另外还要缴纳各种收费,这些税费一般占房产价格的30-40%。而在房地产保有期间设计的税种只有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负低,且免税范围大,通常情况下只对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征收,私人拥有住房一般无须缴税。这种典型的交易重保有轻的税制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税负不公平。一方面,房地产开发流通环节的税费过于集中势必将提高新建商品房的价格,从而带动市场价格上扬。例如,在开发前期阶段,土地受让方为了获得土地不仅交纳了土地出让金,开发完毕前每年还要承担土地使用税(费),再缴纳契税,仅仅为了取得土地使用权就要承担如此之重的税费是不合理的。这种高价格在偏离建安成本、超出居民可承受房价的范围太远时,就会造成商品房的积压和空置,制约房地产市场正常的开发与再生产进程。另一方面,房地产保有环节税费种类相对少,税负较轻,阻碍了土地有偿使用市场的建立与健全。对土地的保有税负过低,使得大多数由使用者无偿取得的土地仍然近似无偿地被持有。与此形成鲜明

对比的是,进入市场流通的土地却要因其流转和交易而承受过高的税负。这不仅抑制了土地使用权的正常交易,助长了隐性流动的蔓延,还直接阻碍了划拨存量土地步入市场的进程,使得土地的要素作用无法得到发挥,土地闲置与浪费并存的现象日趋严重。

2.3.4 规模小,不能满足地方财政需要

由于房地产税课征对象较难隐藏,税源比较稳定、容易控制和管理,因此在很多国家的地方税收入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如美国,其房产税收入占地方税收入的40—50%。而我国,房地产税开征以来收入规模一直偏小。虽然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房地产税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但房地产税收入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仍然不高。

2.3.5 费大税小,扭曲了税费关系

目前,涉及房地产的收费五花八门,收费总额难以统计。但费大税小是不争之实。高收费一方面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大大削弱了税收的调节作用。同时,各种收费由于未纳入预算管理,其使用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浪费、挪用甚至贪污的现象比较严重。

2.3.6 计税依据不合理,背离房地产税的本质特性

我国现行主要房地产税收的计税依据分别为房产余值、租金收入或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这些计税依据不能正确地反映房地产的现有价值、土地的级差收益和土地、房产的时间价值,不能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的增值而相应增加税收收入,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调节收入的作用。

2.3.7 配套制度不完备,制约房地产税的发展

我国现有土地使用制度是“批租制”,根据土地不同用途,批租期限从40年至70年不等,而其中部分税费,用地者须一次性支付。实际上是将后 40年至70年的土地收益一次性收取,是本届政府在花后届政府的钱,靠“寅吃卯粮”搞建设,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对土地的滥用。“批租制”的弊端就在于每届政府都无法实现货币共享,而土地储备是有限的,随着土地使用权的不断出让,政府在这方面获取的财政收入也在不断锐减,长此以往,最终将会出现没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尴尬局面。

另外,我国财产评估制度、财产登记制度不健全。加上房产、土地、户籍等有关管理部门与税务机关的协作配合不够,影响了税收征管的力度,造成房地产

税收入的流失。

2.4 采取措施完善我国房地产税制

2.4.1 重新调整各环节的税负水平

(1)降低取得及流转环节税负水平

针对房地产开发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需要对一些开征合理但分布不合理的项目进行调整,即能达到调整税负分布的目的。比如改革土地供应管理制度,将现在的土地出让金改为土地年租制,一年一收。还有要对收费项目严格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等等。另外,对二手房交易过程中税种较多,税率较高的情况,应理顺流转环节税收设计,鼓励小户型、低总价的普通住房流通,有利于盘活住房存量市场。

(2)设置房地产保有税类

基于“宽税基、低税率、少税种”这样税制改革趋势,把流转环节的税种合并、取消,重新设计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种,目前,对房地产保有环节开征物业税已达成共识,关键是要设计好恰当的税率,免征额,征收范围等等,还要选择好合适的时机,同时,比较严密的征管制度,先进的征管手段也是保证物业税顺利开征的必要条件。在讨论对房地产开征物业税的同时,还应着手不动产遗产和赠与税的问题的研究。国际经验显示,遗产税与赠与税是完善房地产税的一个重要保障,可以有效地防止纳税人利用赠与和继承等手段偷逃物业税。而且对因继承或受赠而获得房地产的纳税人进行课税,也是对财产进行调节,防止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客观需要。

2.4.2统一内外房地产税制

照市场原则对内外资企业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和给予一致的国民待遇。一是择机恢复对“三资”企业征收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耕地占用税;二是改革和兼并外资企业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三是调整和统一内外企业的税收负担。

2.4.3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建立健全税收征管保障体系

(1)加强税收征管,理顺税收执法体系,强化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首先,要健全征管机构,加强征管力量,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房地产评估和纳税申报制度 ;

其次,税收部门要与工商部门、金融部门加强配合与联系,协同做好对纳

税人的管理工作。国税、地税、财政部门间要互通纳税人的信息,同时应建立税务机关与土地,房产等部门的协调机制,共同做好税收征管工作。

再次,强化税务职能,从法规上授予税务部门直接参与对房地产交易活动进行检查的权力。

(2)加强对房地产全过程的税收征管工作

一方面,在土地协议出让和招标拍卖阶段,税务机关不仅应做好土地出让手续完成后按合同成交价格收取契税、耕地占用税和印花税等工作,而且应安排专门的稽查人员参与监控土地协议出让和招标拍卖的整个过程,严格监督土地出让环节,减少这一环节寻租的可能性。税务机关还有必要设立专门部门,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经济适用房的审批工作,严格调查经济适用房的落实情况,一旦发现开发商未按规定执行,就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免税款项,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严厉惩罚;

另一方面,认真做好房产税的税收优惠评估工作,提高登记和评估工作的透明度,避免骗税性寻租行为。同时,要提高税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税务稽查水平。

(3)建立健全税收保障体系

首先,强化房地产产权登记制度,要在清查土地,明确土地位置,权属及面积的基础上,建立台账,加强管理,改变分块管理的状况,尽快实行房屋和土地产权证书合一制度,并建立实名登记制度,理清管理关系,避免房地产私下交易,增强房地产税收课征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

其次,建立房地产评估机构,健全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 一方面要加强对房地产价格评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逐步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房地产估价理论、方法体系,为房地产税收计征提供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要在税务部门内部建立房地产税收评估机构,加大房地产税收征管的力度。

最后,理顺城市土地和房屋管理体制,改变目前多头管理的状况,建立精简、高效、权威、统一的房地产管理体制,为房地产税收的课征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3章 房地产税费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税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参与国民经济分配的主要形式,在国家获得行政资金的同时,税收对于经济活动中的各微观主体的决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在一定条件下,税收也成为国家主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房地产价格增速明显过快,税收政策也成为调整房地 10

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处我们试图通过理论和现实分析,厘清房地产税费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3.1 流转环节的税费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在经济学中,税收对价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税收对市场供求的影响和税收转嫁来实现的。根据供求规律,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反之亦然;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一般而言,对房地产购买者征税,会导致需求的减少,对房地产供给者征税,会导致供给减少。因此,征税将导致形成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在对房地产市场征税时,通常会发生税收转嫁,即纳税人通过种种途径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税收转嫁取决于市场结构以及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如果需求相对于供给缺乏弹性,则税收主要是向前转嫁给购买者;而如果供给相对于需求缺乏弹性,则税收要向后转嫁给供给者。

在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中,对房地产在流转环节的税种有: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和印花税。这些税收政策的变动势必对房地产价格变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征收对象上来看,由于流转环节的房地产税费有的是对供给者征收,有的是对购买者征收,不同的征收对象,导致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也不同。从期限上来看,房地产税费对短期和长期的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3.1.1 短期内税费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当政府对供给者征税时,在短期内,同等价格下供给者所愿意提供的房屋数量是减少的,在短期内,政府对房地产供给者征税会使得房地产的价格升高。

此外,在对供给者征税,通常会发生税收转嫁,影响了房地产价格的变动。流转环节的税收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税收转嫁和税负最终的负担者。经过税收转嫁,房产税收的负担最终可以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买者与卖者按一定比例分摊;二是全部由卖者负担;三是全部由买者负担。究竟由谁承担或谁承担多少税收取决于很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房地产的供给者和购买者在市场上的垄断程度、房地产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和政府的政策目标等等。而当政府同时对购买者和供给者同时征税时,房地产的价格变化则比较复杂。通过前面的分析,当政府对购买者征税时,同等价格下消费者的需求量会减少,当政府对供给者征税时,在短期内,同等价格下供给者所愿意提供的房屋数量是减少的,此时房屋的成交量下降,而新的价格水平则不定,其具体大小由政府对双方的征收力度等因素决定。

3.1.2 长期内税费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在长期内,作为供给者决定性生产要素的土地数量是一定的,因此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但房产不同于其它商品,其可以作为一种固定资产来长期持有,在价格低于一定水平时,供给者宁愿自己持有也不愿意对外出售,此时如果政府对购买者征税的话,同等价格下消费者所愿意购买的数量是减少的,即:政府对购买者征税,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若政府对供给者征税,从长期来看,供给者为了保持一定的利润,必然会想办法把这部分税额转嫁到购买者身上,这样,购买者购买同等数量的房屋所需要的付出的价格必然会提高,即:政府对供给者征税,会引起价格的上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短期内,对购买者征税会带动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对供给者征税则会使得房地产价格上升,当同时对购买者和供给者征税时,房地产价格的升降则取决于两者的征收力度。从长期来看,对购买者征税对房地产价格并无影响,而对供给者征税则只能带来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3.2 房地产税费政策变动对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

针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我国为调节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转,适时调整了房地产税费政策。从2001年来,我国房地产税费政策变动情况如下:

2001年,主要调整了两项政策:一是调整住房租赁市场税收政策(为方便分析,可简称“政策1”,以下相同)。为了配合国家住房制度改革,支持住房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房屋出租的税费进行减免。从2001年1月1日起,对政府定价出租的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营业税,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减征营业税(由5%降为3%),房产税(由12%降为4%),个人所得税(由20%降为10%),使个人出租房屋总体税收负担由原来的17.5%~30%降低为7.3%~14.57%。二是消化空置商品房有关税费政策(政策2)。2001年4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对消化空置商品房有关税费政策的通知》,对于1998年6月30日以前建成尚未售出的商品住房,至2002年12月31日之前免征营业税、契税;对于1998年6月30日以前建成的商业用房、写字楼,在2001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期间销售的,免征营业税、契税;同时对于开发企业在1998年6月30日以前建成的商业用房、写字楼、住房(不含别墅、度假村等高消费性的空置商品房),不予免征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

2004年,规定物业服务收费从2004年10月1日起明码标价(政策3)。200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一些规定,要求各地本地区享

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标准,普通住房的平均交易价格,每半年公布一次(政策4)。2005年6月1日以后,个人将购买超过2年(含2年)的符合当地普通住房标准的住房对外销售,应向地方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免征营业税手续。个人购买的非普通住房超过2年(含2年)对外销售的,在向地方税务部门申请按售房收入减去购买房屋价款后的差额缴纳营业税时,需提供购买房屋时取得的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作为差额征税的扣除凭证。2005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应全额征收营业税。

2006年,调整的政策主要有:一是2006年5月31日下发《关于加强住房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74号文件)(政策5),对“国六条”中二手房营业税新政策的具体执行问题予以明确。要求各级地方税务部门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个人住房营业税税收政策。2006 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应持有关材料向地方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免征营业税的手续。二是2006年7月26日下发了《关于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政策6),规定从8月1日起,各地税局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强制性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三是2006年9月14日,下发了《关于加强房地产交易个人无偿赠与不动产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 144号)(政策7),加强无偿赠与行为、受赠房屋销售、赠与行为后续管理的税收征管。

2007年,调整的政策主要有:一是10月10日发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39号令)(政策8),未按出让合同约定缴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不得发放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也不得按出让价款缴纳比例分割发放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二是8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政策9),规定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的有关政策。三是11月30日,建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政策10),规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供应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2008年,调整的政策主要有:一是2008年1月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政策11),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即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二是1月23日,下发 13

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税收管理工作的通知》(政策12),全面清查土地税收缴纳情况;严格落实“先税后征的政策”;没有财税部门的完税凭证,土地部门不得办理土地登记。三是2月26日下发了《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令第49号)(政策13)。四是10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37号)(政策14),规定11月1日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

2009年,调整的政策主要有:一是12月9日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遏制炒房现象(政策15)。二是12月23日下发了《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政策16),除了年限变化外,值得关注的有两点:第一,普通住宅交易受到税收优惠;第二,通知规定:“为维护正常的财税秩序,各地要严格清理与房地产有关的越权减免税,对清理出来的问题,要立即予以纠正。”

2010年,调整的政策主要有:一是4月2日财政部下发通知规定,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购房记录的,该套房产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政策17)。二是5月25日下发《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通知》(政策18),对于预征率大幅上调,核定征收率原则上不得低于5%。三是5月4日下发《关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政策19),对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的有关税收政策做了调整。四是5月19日、5月31日分别下发了《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政策20)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政策21),对土地增值税、涉及房地产的个人所得税做了进一步明确规定。五是9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政策22),规定自2010年10月1日起,对符合规定的个人购买首套普通住房契税将减半征收,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1年内重新购房的纳税人不再减免个人所得税。

从政策调节的目的来看,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有的主要影响供给,如政策8、9、11、12、13、18、19、20等;有的主要影响需求,如政策6、7、14、15、16、22;还有的对二者皆有影响,如政策1、2、5等。对于不同的房地产市场,这些政策的作用的性质也是不同的,如影响新建住宅需求的政策,可能成为影响二手住宅供给的政策。

从目前政策实施效果来看,尽管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房地产税费政策,但仍 14

未有效遏制我国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需求的结构情况。

政府通过房地产税费的变动,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并最终影响房地产的价格。因此,分析房地产税费变动对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首先要考虑房地产市场的总体供求状况。通过前面分析可知,在房地产市场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房地产税费的变动与房价变动呈现正向关系,亦即房地产销售者会通过税负转嫁,将增加的税收转嫁给购买者,无疑增加了房地产的价格或是提高了购房者的隐性负担(即不包括在价格内,但仍由购买者负担)。例如:我国大中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房价过高和上涨过快的问题主要是由需求过旺和供需失衡造成的,这时政府通过增加税费来遏制房价的上升,有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导致了房价的进一步攀升。相反,如果房地产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政府通过税费政策的变动可以对房地产的需求和供给进行一定的调节,进而影响到房价的变化。

房地产税费的变动,对于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还取决于市场需求的结构情况。目前支持房价走高的有三种需求力量:一是自住保障性需求,二是投资性需求,三是投机性需求。其中,前两者为真实需求,影响房价的长期走势,而后者则是虚拟需求,对房价产生短期需求。因此,需要对这三个因素导致的需求加以分解。这是有效的调节房价的前提。这三种需求混合在一起,使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总量不足和结构缺陷两个主要问题。为此,需要实行差异化调节措施,即: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支持自住保障性需求。对于基本的自住保障性需求,政府必须尽量减免各种税费,甚至由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来解决;而对于投资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政府要积极引导,必要时通过税收政策等来抑制这种需求,这样不但可以调控房地产市场,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第4章

运用税收工具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

第一,土地增值税是调节开发商利润比较有效的政策工具。建议继续加大对土地增值税按实征收的力度。对居民非经营性自住房产按评估价征收房产税要经过充分试点总结经验后,再考虑是否要进一步扩大征收面。德国曾经对居民非经营性自住房产按评估价征收房产税,但1997年停征了。

第二,流转税、城建税、印花税、契税等间接税是抑制房地产投机需求比较有效的政策工具。

第三,尊重价值规律,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的供求。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长期看,政府可以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包括税收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但同时也要注重利用市场机制,如增加供给、抑制投机需求、提高居入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等,来提高国民居住条件。

第5章

结论

房地产税费包括交易环节的税费和保有环节的税费,两者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渠道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从交易环节来看,不同的征收对象,导致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也不同。在短期内,对购买者征税会带动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对供给者征税则会使得房地产价格上升,当同时对购买者和供给者征税时,房地产价格的升降则取决于两者的征收力度。从长期来看,对购买者征税对房地产价格并无影响,而对供给者征税则只能带来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从保有环节来看,税费变动与房地产价格变动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如果保有环节的税负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尤其是在存在房地产投机的情况下,保有环节的税负增加有利于抑制投机。

上一篇:集体协商劳动合同书下一篇:诱思探究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