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化的影响》教学反思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感受文化的影响》教学反思(共10篇)

《感受文化的影响》教学反思 篇1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刘秋燕

这节课上完后,我跟听课的老师进行了交流,他们的评价使我又有了新的收获。结合听课老师的评价以及自己备课、上课的过程,我有了以下思考:

1、课堂教学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段生命历程。但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如何来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我认为,教师必须要创设一种让学生乐与接受、乐于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充当起课堂教学的“主角”。那教师又该设置什么样的情境呢?在备课之前,我先在学生中作了一个调查:上课时你印象最深的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的前三位是:看视频、讲故事、辩论赛。我想,这也恰恰反映了政治课堂所设置的情境应该是鲜活、生动、学生感兴趣的。于是,我在备课中注重引用新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发展进步有极大的帮助。同伴学习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他们之间互相熟悉,关系融洽,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又能互相启发,所以,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对问题的研究要比个人独立学习更能深入,更为广阔,效果也更好。在开展第四个知识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教学时,我设置了一个情境:为什么孟母要三次搬家?经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激烈讨论,教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发言有理有据,比较到位,这种准确和优秀跟小组合作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们的发言思路来自于集体的智慧。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了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真正的主动思考。

3、课堂教学要提高设问的质量

本课的教学知识重点之一是“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纯粹的记忆并不难,难点是如何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实际问题,指导生活。很显然,“文化对交往的影响因素”和“交往中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应该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用一个案例层层分析可以使学生的思考更集中,更能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于是,我以见面礼节为话题,层层设计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能够把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明确知识源于生活,又将回归生活。

4、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旧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讲得过多、过细,挤掉了学生的大量的宝贵时间,学生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结果只好把作业留到课外做。而事实上这样的作业既 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收效甚微。为克服这个问题,在本课设计中,我从教学实际出发,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其内容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对于“三讲”中的“讲重点”我采取的措施是:(1)讲清知识的含义、结构、层次。(2)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对学到的东西感觉“用得上”,所以通过精心设计学生容易混淆又具有一定梯度和启发性的思考题或讨论题,讲清知识运用的方法步骤。

5、重视教育之魂: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本学科的知识目标,而且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和价值观形成,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高中生的自主意识与思维的批判性明显加强,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他们反感生硬的譬喻、简单的贴标签和纯粹的道德说教。因此,我通过深入挖掘课堂中涵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素材,在学习的过程中,寓之以情,进而晓之以理。本课设计时,我就是对东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集体主义教育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等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感受文化的影响》教学反思 篇2

作者:张雪莹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课阐述的是文化是什么及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而第二课的内容是具体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感受文化影响》作为本课第一框题的内容,首先阐述了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它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对文化对人影响的具体表现及特点,可以更好的了解文化对人的作用。本框内容为第二框内容作铺垫和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既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又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懂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文化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文化对人类产生影响的性质、方式和程度,领悟文化对人的影响,激发学生参与文化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2.教学难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活处处有文化、时时有文化,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文化氛围中,并接受各种文化的熏陶。那么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文化影响的特点又有哪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并从中找到答案。(2分钟)【讲授新课】: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板书)

1.活动一:通过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片,并讨论中西方在就餐上有哪些区别?(5分钟)

学生:中国人吃饭使用的是筷子,西方人就餐使用的是刀叉。教师:还有吗?

学生:中国人吃饭喜欢坐圆桌,围成一圈一起吃;而西方人喜欢坐长桌,自己吃自己的。„„„„„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通过图片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那大家想一想,除了上面我们所总结的,中西方还有那些文化差异?

学生:中国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西方的节日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感恩节等。

教师:对,中西方的文化有很多的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也在时刻影响着我们。换句话说,我们创造文化的同时还要受到文化的影响。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什么?

学生:略

(板书)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活动二:请同学们看几组图片(10分钟)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请同学们思考:上面四组图片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们交往方式是不一样的。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上面几组图片形象的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文化程度的不同,人们的交往方式也会不同。这种不同往往通过语言、符号和器物表现出来,也会通过人们的交往行为表现出来。

(板书)文化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过渡:除了上述的表现外,文化对人的影响还表现在什么方面? 学生: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教师:很好。请同学们探讨并举例说明文化影响如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10分钟)

(板书)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学生: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适合的引导与纠正,让学生体会文化如何影响。若学生的例子不够准确,教师可再举例补充。如:马克思说:"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不同时代对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具体理解是不一样的,这都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渡:以上是我们对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的理解,接下来我们一下来探讨一下文化对人的影响有着什么样的特点.(二)文化影响的特点(板书)

1.活动三:大家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学生一般都听说过)下面请同学们讲讲你们所了解的故事内容。(8分钟)学生分别进行讲解补充。教师:同学们讲的很好,通过这个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孟母要接二连三的搬家呢?

学生: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会对我们有不同的影响。

教师:对,因为孟母怕那种不好的文化环境会影响孟子的学习。那大家再思考一下,这种影响是瞬间完成的吗?是强制的吗? 学生:不是。是潜移默化的。

教师:那么我们就总结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第一个特点——潜移默化(板书)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我们总处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氛围中,这种文化氛围总是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我们也总是在潜移默化的受着影响。有句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么个道理。既然我们会受到各种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是否可以选择呢? 学生:可以。

教师:那么我们应该做出怎样正确的选择呢?

学生:我们要积极主动的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进而使精神愉悦、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

教师:非常好。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一下文化对人的影响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板书)深远持久的影响

2.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那同学们能举例说明吗?(8分钟)学生:略

(教师可引导学生的例子,结合课本16页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魏佳芳《感受文化影响》的教案 篇3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 魏佳芳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政治高二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自觉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意义。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继第一课从社会角度来看文化后,本节从个体角度来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从具体事例入手,介绍文化影响的来源表现及特点。新课的讲授既运用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又为接下来的《文化塑造人生》奠定了基础,所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学习本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够结合自身体验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探究学习。本课难度不大,较好理解。【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文化影响的来源,掌握其表现及特点。

(2)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在文化体验中培养正确的行为方式。

2、能力目标:(1)能结合图片、事例说明文化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

(2)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自觉赏析优秀文化作品,主动接受文化熏陶,达到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教学方法】

主要以口头讲授为主,辅以情景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

1、情景体验法。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展示不同国度的见面礼节的情景等活动方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小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具体参与,从而在实践中感受文化影响。【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和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法来完成知识构建、问题讨论、互动交流、情感的提升。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展示本课时导学提纲。

展示一组图片:请大家观看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对自己的影响。

教师导入:请你谈谈自己的感悟? 知识点一: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1、特定的文化环境。

2、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图片展示:图片一,我校学生在校运动会上的风采。图片二,我校学生在元旦晚会中的精彩表演。

让学生思考:(1)参加这些文化活动能获得文化影响,这说明文化对人影响的第一个来源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文化影响的第一个来源是: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图片展示:感受校园文化。图片展示学校举行的讲座。给同学列举学校宣传栏上关于考生的提醒。高三年级为激励考生在墙壁上粘贴的红色条幅和励志名言。

让学生思考:学校为什么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文化影响的第二个来源是:特定的文化环境。知识点二: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教师引言:感受不同国度文化之一:各国见面礼节 学生表演展示,不同国度的见面礼节。

展示活动一:藏民的“献哈达”礼节。

学生讲解(原因、意义):哈达是一种礼巾,最早为君臣高官缠在头上的白色头巾。献哈达是向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 展示活动二:泰国的“合十礼”节。

学生讲解(原因、意义):泰国是一个佛教的国家,所以泰国人传统的问候手势是双手合十放于胸前或颌下的佛教礼仪。这一习俗一直沿袭下来,这是对年长的人活身份特殊的人的尊重。此礼可表示问好、告别、致敬、感谢、原谅。展示活动三:欧美国家的拥抱礼。

学生讲解(原因、意义):拥抱礼是流行於欧美的一种见面礼节。其他地区的一些国家,特别是现代的上层社会中,亦行有此礼。拥抱礼多行于官方或民间的迎送宾朋或祝贺致谢等场合。行礼时,通常是两人相对而立,各自左臂偏上,右臂偏下,右手环抚於对方的左後肩,左手环抚於对方的右後腰,彼此将胸部各向左倾而紧紧相抱,并头部相贴,然後再向右倾而相抱,接着再做一次左倾相抱。当代,许多国家的涉外迎送仪式中,多行此礼。一直沿用,表示诚恳、可亲。

让学生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见面礼节?

2.为什么各民族见面礼节不同?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各国文化不同,使得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

结论: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展示活动四:展示课本上的元妃省亲,和学生共同探讨。展示“毛泽东和孙中山在探索民主革命的不同”和“面对同一个符号,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认识”来学习。

教师总结:各国文化不同,使得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不同。注意:思维方式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相对稳定性。

结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知识点三: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教师引言:感受中华文化之一:成语《孟母三迁》的故事。探究活动一:

学生观看视频动画《孟母三迁》。动画内容:孟母三迁及孟子的行为:

①墓地附近——模仿丧礼仪式; ②集市附近——学小贩叫卖;

③学校附近——言行举止中规中举,发奋读书。

合作探究:孟母三迁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可获得什么结论?

学生分小组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文化影响的特点:

1.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2.人们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提出问题:既然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那么,人们是否就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高尚起来? 讲解: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教师强化知识点: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总结:

(1)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①文化影响的无形性、非强制性,也不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②人们主动地接受,自主学习健康向上的文化。

2、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诵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深度挖掘“乡音无改”所蕴含的文化影响来学习第二个特点——深远持久。教师引言:感受中华文化之二:中华文化习俗

探究活动二:

展示各地华人华侨庆祝春节的图片:

图一:美国纽约唐人街举行的传统的舞龙狮活动庆春节。

图二:在英国伦敦市中心繁华的商业街牛津街上,汽车驶过高高挂起的红灯笼。

图三: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燃放烟花迎春节

合作探究:为什么定居海外的华裔在一些生活方式和习俗方面仍然保留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

学生分小组发言,教师点评、总结: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总结:

(2)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①从文化习俗的表现看: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教师给学生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听完歌后,教师问:这首歌的歌词:“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这又说明了文化对人影响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深远持久。

教师总结:这首歌带给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深远持久的影响着我们,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结: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从“三观“”的形成看:“三观” 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影响深远持久。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了文化影响的“两个”来源、“两个”表现、“两个”特点。其中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重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是难点,同学们要好好把握。

课后作业: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地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板书设计】

(一)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三)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

感受文化的影响的说课内容 篇4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感受文化的影响》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明确了文化的内涵与作用,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感受了文化的力量。本课说明的主题就是相对于个体而言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从人的发展角度看文化。包括3个目即“文化影响面面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本课内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时代性强。是第一单元教学重点。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2)能力目标: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健康的的交往方式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教学重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4教学难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二,说教法

思想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8DF5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以指导者的角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教师本人将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 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从教法看,本节课我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 直观演示法:

利用一系列中西文化差异等的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产生认知的效果,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文化环境与文化活动”等知识点的掌握。2 情景体验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不同的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等的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文化对人的影响虽是潜移默化,同时也是自我学习与主动感悟的结果。3 引导和阅读法:

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4 集体讨论法: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如“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等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会合作。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这堂课,我将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阅读讨论法,参与学习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必须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的做出正确的认识。因此我这样安排本课教学进程。

1、温故知新,导入课题

直接演示舞蹈《千手观音》的图片“这一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属于文化的范畴吗?看完后有什么感受?”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即文化的内涵,引出新知识文化是由人创造,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

知识点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画提问:“这两幅画中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中国人闹新春,西方人迎圣诞)“你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文化环境与文化活动,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发挥想象提高分析能力。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经验提出问题,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阅读理论,实现了学生的阅读—讨论—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在讨论和交流中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总结出“文化对人的的表现”: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知识点2:以学生密切相关的学校生活,比较创设反面情景,(自习课上,两个同学先窃窃私语,接着课室一个角落有骚动,整个课室学习气氛都变了)引发学生的共鸣以及对“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思考。最后展示两幅学生参加校文体活动(校运动会,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的图片。文体活动属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自己的思想体验和情感感受,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1)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2)文化的影响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结果。

3(3)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知识点3 利用多媒体播放唐诗《回乡偶书》,让学生在陶冶文化的同时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提炼,归纳,迁移信息的能力。提问学生:诗中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最后,我总结归纳:说明经年累月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知识点4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读性,让学生阅读思考教材第17页的相关链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名言。深刻刻画了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

古代的孝是有一整套程序的,比现在复杂的多。比如早晨请安,晚上问安,都要跪拜,三年不改于父之道,丁忧,守孝等等。今天的孝规矩少,跪拜之礼已经废了,守孝也没了。如果父母有什么不对,我们也应该做到和父母说话“柔吾色 怡吾声”,不应该大声嚷嚷,说一些伤人的话。古代存在愚孝。都是对父母的话毫无折扣的全盘照办。如果不对,也是要劝谏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随着生活阅历的变化,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的“三观”会发生变化。)课堂小结

通过知识结构图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对本科内容进行回顾,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使其更加简单明了,方便学生识记和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4课后作业

辨一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永恒不变?

五说板书设计依据我采用结构式板书,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还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六结束语

第3课时感受文化影响 篇5

◇课堂探究:上述现象,有的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有的反映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的

◇探究提示:启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看法。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思想的启示或困惑、精神的享受或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课堂探究:(1)你认为游览泰山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吗?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其中一种文化形式对你的影响。

◇探究提示:(1)游览泰山是一种文化体验。泰山是一座人文景观丰富、历史蕴涵深远的五岳名山之一,有丰富的崖刻、寺庙、古迹文物、诗人墨客遗迹、历史名人趣事等。游览泰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让人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

(2)结合阅读的一本好书、观赏的一场好电影、参加的一次有意义的文体活动等,谈谈对自己有那些影响,是积极健康的还是消极被动的影响。

(三)、深远持久的影响----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 1.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足深远而持久的。例如,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课堂探究:(1)你能补充一两个定居海外的华裔在生活方式和习俗方面仍然表现出受我们民族文化影响的事例吗?(2)能否谈谈你阅读这段话时的感悟,并用自己的理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力? ◇探究提示:(1)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了解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海外华侨的生活方式受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

(2)通过阅读这段话,可以感受到,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会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发展。

《感受文化的影响》教学反思 篇6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过去,中国的“土豪”们往往出入豪华会所来彰显他们的身份;如今,他们走进课堂,开始通过学习知识来提高他们的素养。这表明()A.文化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B.文化可以决定人的生活态度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解析】 “他们走进课堂,开始通过学习知识来提高他们的素养”,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D符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优秀文化提高人的精神境界,A错误;B错在“决定”上;C与题意无关。

【答案】 D 2.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心动,让人们的灵魂接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这说明()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正确的价值引领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有益文化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②③符合题意,当选;材料没有涉及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排除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不仅仅是有益的。④本身说法错误。

【答案】 B 3.中西方人在交往中由于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是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这表明()①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②不同的知识素养影响认识的深度 ③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④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人们对同一现象(比如轻拍小孩子头部)得出不同的结论,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①正确;由于行为规范存在差异,中西方人在交往中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素养对人们的影响,②排除;文化差异并不是不可逾越的,④错误。

【答案】 A 4.“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美国一所孔子学院的老师给美国小孩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孩子们不接受这个观点,并反驳说他不应该吃小的,他哥哥也不应该垄断大的,应该把大的用刀切开,跟他哥哥平分,这才叫公平。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可逾越的 B.不同民族间文化缺乏共性和普遍规律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不同民族文化有差异,也有共性,所以 1 差异不是不可逾越的,A错误;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错误;材料强调人们对同一件事情(即孔融让梨)有不同看法,即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而不是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正确,D排除。

【答案】 C 5.我国有绵延上千年的家庭养老文化。不少老人心中仍深植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对于住了一辈子的房屋,很多人宁可去世之后留给子女继承,也不愿意抵押养老。因此,真正青睐“以房养老”的老人寥寥无几。这表明()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②传统思想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受绵延上千年的“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文化的影响,真正青睐“以房养老”的老人寥寥无几,这说明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也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的途径和中华文化的特点,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D 6.“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是从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内容。互联网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产物,又促进了中国社会进一步开放。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媒体形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高效。网络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我们通过它工作,通过它娱乐,也通过它传递我们的意见。这表明()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的情感世界

D.文化影响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解析】 我们通过网络工作、娱乐、传递意见,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符合题意;A、C、D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不符。

【答案】 B 7.央视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自2015年1月1日起在央视播出,“一碗水、一杯酒、一朵云”都是人们对故乡无法割舍的“一生情”,唤起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绵长思念,伴着泥土的芬芳和母亲的期盼,更寄托着中华儿女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文化活动来实现 ③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积极的、有益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同,③④错误。①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A 8.在中国,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礼貌行为;而在一些国家,有些老年人不希望你给他让座,他会认为你给他让座是觉得他老了不中用了。这表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社会交往方式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③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培养 ④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中中国和某些国家对给老年人让座这一现象有不同的看法,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④符合题意;①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③与题意无关。

【答案】 C 9.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题干强调精神家园里心灵的重要性,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D正确;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C排除。

【答案】 D 10.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漫画《科技与迷信》告诉我们()

科技与迷信

①落后文化会腐蚀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必须自觉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在科技下乡启动仪式上,搞封建迷信活动,祈求一路顺风,说明落后文化影响人的认识和思维方式,说明落后文化会腐蚀人的精神世界,这启示我们必须自觉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①②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项。③观点错误,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答案】 B 11.校园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它会让人不自觉地受其影响。整洁、幽雅、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会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这说明校园文化()①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②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 “它会让人不自觉地受其影响”说明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正确;“校园文化是指„„文化环境”说明校园文化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①正确;③中的“决定”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答案】 A 12.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解析】 该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A观点错误,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B观点错误,文化素养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获得,但是阅读经典不是唯一途径;C观点错误,文化经典是影响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但不是决定,题干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故答案应选D。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大气污染的治理,生活环境的改善,都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要大力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升公民自身的环境道德素质,使环境道德意识深入人心,并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运用文化影响人的知识,谈谈如何通过环境道德教育来提升公民的环境道德素质。【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考生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注意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答案】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道德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提升公民的环境道德素质。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人们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我修养,清醒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③文化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要通过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人们受到感染,使环境道德意识深入人心,从而使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学家鲍亚士(Boas)在《原始人的心智》一文中指出:“决定人类行为习惯的不是遗传因素,而是文化因素。人类行为和信仰所反映的不是他与生俱来的智慧,而是他所生活的文化系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先验的、无条件的,谁也无法抗拒这种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们就是要消除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挖掘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人格培养的部分,为我所用。

依据以上材料,如何评价文化对人的影响?

【解析】 本题属于“评价”或“认识”类主观试题,要分层获取和提取材料信息点,然后对应所学知识,把知识和材料信息点进行有效整合。

【答案】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人的生存发展受到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制约。

感受窦桂梅的教学反思 篇7

感受窦桂梅的教学反思

认识窦桂梅是在20xx年3月的“绿城之春”,时至今日,我还能记得那精彩的课堂、那富有激情的演讲。从那一刻起,窦桂梅的形象,连同她的教学、她的故事一起成为了一块磁铁,强有力地吸引着我。我有机会得到一本书,名字叫做《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我把它捧在手里细细地读、慢慢地品,我感到自己被深深地触动了!当我跟随窦桂梅老师的目光去寻求课堂的真相、对课堂细节进行追问与反思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对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的热爱,一种扎根实践的“耕者精神”;从窦桂梅教师那一篇篇抒写生活感受的文章中,我读出的是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的智慧。于是,我静下心来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教学,每一次审视都令我汗颜、催我清醒!今天的我,不再做“一飞冲天”的.白日梦,让自己的心境归于平和,为自己拥有一份为人师者的工作心存感恩,让自己沉到书籍中去,阅读并思考;用心来感受自己的教学,在痛苦中反思,在反思中积淀,在积淀中前行。

20xx年3月14日,我又有机会到南宁三中体育馆听到窦桂梅老师的课,窦桂梅老师这次上的是一堂低年级小朋友的绘本作文课,《我的爸爸——焦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硬是被她上得情趣盎然。随着窦老师那风趣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包括手舞足蹈),孩子们津津有味地置身于那童真的世界中,始终兴致勃勃,始终笑声琅琅。窦桂梅老师仿佛化身文中作者,在她的激情引导下,我们和学生都认识了一位“很酷”的爸爸,在轻松的40分钟感受了深沉、伟大的父爱。窦老师的课堂可谓节奏明快、逻辑清晰、情感丰富、韵味无穷。走出体育馆,但见阳光柔媚,春风拂柳,心中洋溢着一份暖意、一份感动,嘴角边是掩抑不住的笑意:这是怎样的一个窦桂梅,这是怎样的一节语文课啊!不由得再次感谢窦桂梅,感谢她把这个春天里最温情的阳光带给了我,给了我享受、更给了我鞭策!

《感受文化的影响》教学反思 篇8

通过研修学习与“微课程”设计、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领会其内涵实质,把握其精神要素,强化主动学习意识,提升相关理论水平。其主要认知:①微课程包括六个要素:精美,简洁,具体,意外,深刻,情感。②微课程的主要特征:微课时间较短,内容精简;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对学生而言,小学生的精力集中时间较短,恰好适应微课在较短时间内突出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利于教师自己从视频的观看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的提高。微课程体现了现代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能体现出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③微课程的主要功用:微课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微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微课程能有效的突破重难点;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二、有效提升应用能力

要想掌握一项技能,就必须有所付出。在远程研修中,就“微课程”设计与开发,我不仅注重理论积累,而且更能注重能力提升。通过认真看视频、甚至是反复看视频,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技能与技巧:如何选题?如何筛选问题?如何设计脚本?如何制作课件?如何录屏?等等。任何一项,都精心学习,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掌握为止。为了更好地得到要领,有时与同事共学习、同进步,有时不耻下问于有一技之长的同事,有时还认真地写下笔记。为了更较快地掌握技能,有时利用学习之余,继续巩固温习;有时甚至挑灯加班;有时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操练;有时不厌其烦地尝试在再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努力,就有了收获。自己不仅有效地掌握了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技能,而且自己所开发与设计的微课程《感受叶圣陶的语言特点》还获得了“优秀”。

三、拓展应用中再认识

以“微课程”开发与设计这一学习掌握过程为载体,既有了理论收获,又有了技能掌握,更能重要的是,对“微课程”有了再认识:首先,“微课程”翻转了教学模式,其特点为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其次,“微课程”是微时代对教学理念的升级。虽然时间短,但是课程要素齐全。再者,微课程不是学科知识系统梳理,不是40分钟课堂的浓缩,不是课堂授课的电子化,而是清晰简约的知识讲解和另辟蹊径的难点剖析。

对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感受与反思 篇9

关键词]新课改反思;课堂评价;媒体资源;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我们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注意了把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同时,教学更加开放了,注意走出课堂和书本,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前搜集,课中交流,课后拓展”等这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形式已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重视。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一、“个性张扬”得到了重视,学习行为的规范养成却被忽略。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开放、自主的“群言堂”使得学生有了“动”感。学生想问就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想摆出个什么姿势也随心所欲。有些教师误以为对学生提出要求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于是便不对学生作任何的要求和约束,任学生尽情地张扬,没有了任何秩序和规范,这种“无规范状况”带来的只是表面上的课堂氛围的活跃,而导致的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如何做到“活而有序”还需要我们下一番大功夫。

二、许多教师重视了课堂评价,评价的语言也更趋向于激励,但对课堂评价还应有更清楚的认识。

评价是什么?评价应该是“欣赏”,是“激励”,还应是“导向”。教学改革使得教师确实放下了“架子”,改“呵斥”为“呵护”了,教学氛围也的确使学生身心感到愉悦了。但是,在课堂评价中以下几种情况应值得我们反思:一是部分教师还不会评价学生,把握不好评价的时机,不会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之中挖掘出评价因素,评价语言平泛,语调平直,缺乏情感。二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往往缺少个性和价值。总是“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太好了!”等这样的既空又泛的放之四海皆管用的一路赞歌式的评价,对甲同学是这样的评价,对乙同学也是这样的评价,对此问题是这样的评价,对彼问题也还是同样的评价。学生得到的只是精神上的慰籍,而缺少思维上的碰撞和认识上的飞跃。长时间的这种缺乏个性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也逐渐变得不以为然,连精神上的慰籍也没有了。三是评价方式单一,缺少多元的互动式的评价。课堂评价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三个方面。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学生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则很少有。学生间的互动评价即便有,也更多的是“挑刺”,而缺少“赏识”和改进性的建议,并且对评价的认识水平也极其有限。比如,某同学读完课文后学生间的评价,不是说某某同学这里加字了,那里漏字了,就是说某某同学声音太小了,低年级同学这样评价,高年级也是这样评价,似乎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他们的认识水平永远都只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既然评价除了“欣赏”和“激励”外还有“导向”,那么教师的评价就必须是具体实在的,就必须能使学生认识到下一步应该怎样去努力才能做得更好。一堂课中,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得体,就能达到很好激励效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更好,积极性就会更高。每位教师都应把学会评价学生、善于评价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来钻研。

三、多媒体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应更科学、合理。

新的教学理念不但带来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多样,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对多媒体资源的广泛应用。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它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期望太高、太重,而过份依赖课件。部分教师认为没有课件就上不出好课,于是将课件作为提升授课水平和效果的亮点为自己增色出彩。为了增加课件的技术含量,单纯地追求课件的高、新、奇,课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课件。一节课从开课到结课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由课件包办代替了。二是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和定位还不够清楚,致使主次不分,宾主倒臵。多媒体课件的便利和优势再多再好,但它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在授课中我们感觉到,部分教师的课有明显的教师跟着课件跑的倾向和痕迹,教案是根据已有的课件来设计的,教学进程是由课件来控制的,教学节奏也是由课件来决定的,致使课件占据了教学的主导,而教师则变成了课件的操作者和跟随者,学生面对的是课件而不是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我们还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但同时还必须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要用得更科学,更合理。课件使用得好了,的确能为我们课带来新鲜的空气,能增色出彩,不然则只会是适得其反。

四、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但应该如何关注,如何求得实效,还需我们合理把握。

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被教师广为使用。但在授课中也发现,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多,实效少。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有的教师把问题一提出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直接进行合作讨论;有的问题则只需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也去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空太大,学生不知道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的合作讨论则根据没有时间的保证,几个学生凑到一起还没说几句话时间就被终止了;有的小组学习,几个学生各自将答案一对便完事了,根本没有了合作,没有了讨论,结果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有的小组学习中,有发言权的依然是那些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则只是旁听;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变成了学生说笑或玩耍的机会;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于是就这里看看,那是站站,有的还干脆去干自己的事去了……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组织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首先,合作学习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其次,要选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的确遇到疑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去合作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再次,合作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合作气氛要民主,要各抒己见,诚心参与,并且要有时间保证。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指导或者把这些原则作为我们选择教学形式的决策依据。我们要准确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绝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我们课堂教学的“调味料”或“商标”。合作学习也不应期望获得统一的答案,应允许学生在合作讨论后仍有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五、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以过程分析代替目标落实,二是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的体现。

《感受文化的影响》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反思《关于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点滴感受》

自从迈入特殊教育行业,自己就与一些特殊的孩子们建立的不解之缘。以前工作十多年里的时间里,接触的都是聋生。现在班级里有4名自闭症孩子,数量多,且程度重。跟这些孩子接触将近一学期的时间了,让我对自闭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在于他们的接触中也在不停的尝试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断地尝试对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教学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是让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的前提。接触过自闭症儿童的人都知道,自闭症孩子对一些事物的接受只要成为习惯,就能够很好的保持下去。所以,培养自闭症孩子课堂上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例如:简单点的,如老师叫到名字就起立或是到前面来;还有跟随老师读词语等等,哪怕只是机械性的重复也可以。时间长了,自闭症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配合完成学习内容,跟随老师适当地互动。这样就要求老师对自闭症学生“特殊关照”,不要觉得自闭症孩子没有参与学习,其实他们也在记忆课堂学习内容,老师每次课都适当的提问这些孩子,让他们把老师点名当成习惯,这样他们就也能跟随老师的教学来学习了。

与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感觉到孩子们都在或多或少地进步着。课堂上,有的孩子过去只要老师点到他的名字让他做最简单的重复,他都会大叫抵触,现在他能够站起来;有的孩子减少了在课堂走动的次数;还有的孩子不在课堂上自言自语了,能够回答简单的问题。有的孩子你我他不分,现在通过努力已经进步了很多。我相信,只要悉心培养,自闭症孩子也能够很好的参与课堂教学。

上一篇:调皮鬼作文600字下一篇:2019最新榜样4专题节目观后感心得_观榜样4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