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AI教学普及问题及其对策的探讨
关于MCAI教学普及问题及其对策的探讨
Research for Developing Schooling MCAI Teaching And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se Problems
东莞市莞城第二中学 黄振余
--------------------------------------------------------------------------------
(内容提要: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产物的MCAI教学,它在教育领域的普及程度,成为教育现代化程度的标志。本文结合当前MCAI教学发展的现状,从我们的教育本身及MCAI教学系统所涉技术两个角度,较全面地对MCAI教学推广普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它是笔者近一、二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MCAI教学的论文、调查报告的观点的综合、归纳、总结。
关键词:MCAI,现代教育技术手段,MCAI教学,素质教育,MCAI软件,教育信息资源,MCAI教学系统,集成智能化,宽频网络化,MCAI软件制作平台。)
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MCAI)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现代的教学手段。使得用传统教学手段难讲解清楚的、抽象的或难以进行教学操作的教学内容,能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实现教学的由难化易,由繁化简,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教育技术手段的一场革命。
推动MCAI教学的普及,促进MCAI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常规教学的全面融合,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现在MCAI教学的推广普及却面临着表面上的“轰轰轰烈烈”,深层次的“步履维艰,相对沉寂”现象,个中原因,我想从教育本身及MCAI技术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分析,并就相应对策进行探讨。以供关心学校MCAI教学发展的人士共同思考。
一、从教育本身看MCAI教学的普及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现代教育的有效融合,MCAI教学的普及、推广不单纯是技术业界的问题,我想解决教育领域自身的问题,以及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能进行正确的教学操作,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率及质量是推动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代表的MCAI教学普及的关键。
1、现代教育思想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 化的思想基础,教育手段现代化是MCAI教学全面普及的前提条件。高效率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实施素质教育,讲究教学效率应成为我们现代教育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
实施MCAI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实施现代教育的根本途径。教育领域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要在教育领域的深入推广,除了有赖于国家战略性的政策导向,有赖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更有赖于全社会教育观念的更新及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科学的管理体制的建立。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潮流而永葆活力,才能为我们的MCAI教学打开普及之门。
而现实情况是,我们有些人士对现代教育的战略意义仍然认识不足:他们不愿从根本上促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封闭思维型教育”向“现代开放思维型教育”的转变;他们仍然热衷于“题海战术”,“疲劳战术”(无节假日),“填鸭子”式教学方法,“手工作坊”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致使学生素质的单向、片面发展,这些都成为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严重障碍。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上到下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教学评估制度,建立一整套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激励机制,真正实现从知识教育向综合能力教育的根本性转变。
其中,促进实施现代教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是改革现行教学评估制度,实现以“分数”评估向“素质”评估、“短线评估”向“长线评估”的根本性转变;建立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MCAI)的教育教学运作模式,把教学效率的重要性提高到应用的高度来认识,确立素质教育、教学效率是评估一所学校工作、一个教师教学优劣的唯一标准的教育教学评估原则。
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应成为我们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的永恒主题。只有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最终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否则教育现代化只能是一句空口号,MCAI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推广步伐裹足不前或者是过“一阵风”,也不足为怪了。 ?
因此,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比任何时期都显得更加迫切,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能否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能否占领信息社会制高点的大局问题。
2、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倡导意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 化教学手段的自觉性,建立完善的使用MCAI教学的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以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学生素质,以战略的眼光,促进MCAI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全面普及。
现在有些经济条件尚好的地区的教育部门倡导、教师使用MCAI教学的意识较差。建立了较完备的MCAI教学系统(如MCAI教学网、校园网)的学校,用它服务教学的效率低:有的只在公开课教学时用一用,纯粹是一个“门面“、“点缀”;有的没有真正地树立起现代的教育思想,缺少对在MCAI教学条件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不能正确地操作MCAI系统实施教学,教学效果欠理想;有的虽然明白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把它融入到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的道理,但是由于习惯于“应试教育”的一套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思维,教学方法,使他们有学(MCAI)的心思,没学的精力,更无用(MCAI)的意识;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有的以“应试教育”的思维,把MCAI教学视为“黑板大搬家” ,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逻辑去评判MCAI教学效果。
根据对5所不同层次的学校调查表明:95.3%的被调查学生表示喜欢老师用MCAI教学的课,其中86%表示非常喜欢,原因是运用MCAI上课,有趣、容易理解、信息量大。而98.4%的学生则认为有82.5%老师很少或较少使用MCAI辅助教学。在对教师的调查中,96%的教师认为,MCAI辅助教学前期准备工作量大,而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一套完善的实施MCAI教学的培训、激励及管理机制,也没有一套先进的理论作指导,盲目性大。
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及教师应提高现代教育意识,加强有关MCAI教学的培训。教师能否电脑操作、能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应直接与教师的评、聘挂钩。积极开展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各项教研活动,真正做到MCAI教学手段与教师教学特色,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安排、教学各个环节的全面融合;以及MCAI教学在“展示事实规律,创设情境,提出示范”等方面的.教学优势与学科课程内容的完全整合等等。使MCAI教学手段能象传统教学一样发挥我们教师的教学特色,方便、自然地融合自已的学科教学思想;使MCAI教学系统象传统教学的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样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
只有借助MCAI教学手段,才能促进教师真正从教学的中心者、全能者,转变为教学的指导者、引导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观念更新,措施得力,才能有效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推广。
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水平,加快MCAI教学的推广、普及,以及提高对MCAI教学的实际运用水平,前提在各级教育部门,关键在广大教师,希望在广大的青年教师。
二、从MCAI教学系统本身看MCAI教学的普及
作为实施MCAI教学的支撑载体――MCAI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是否体现了教学特色,满足了教学需求;以及作为体现MCAI教学灵魂的电脑辅助教学软件,它的制作水平、质量的高低以及普及的广度和深度,将直接影响MCAI这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推广。
体现现代教育观念、思想、方法、特色的集成智能化、宽频网络化是MCAI教学硬件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而MCAI教学系统下教育信息资源的管理及MCAI教学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则是影响MCAI教学推广普及程度的内在因素,应值得高度重视。只有MCAI教学系统信息资源管理,MCAI软件的制作,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遵循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自觉地去适应了教学实际,能方便地服务于教学,才有生命的活力,才能体现出它本身的价值,才能让MCAI软件以它特有的教学辅助功能,真正发挥MCAI教学的效益,不断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MCAI软件资源是MCAI教学的灵魂和核心。MCAI软件的制作质量,MCAI网上有效教学资源的建设质量,直接影响MCAI教学的效果。而现时我们大多的MCAI软件在制作,MCAI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不尽如人意,影响MCAI教学效果,成了我们推广MCAI教学的严重障碍。主要表现在:
1、重硬件配置,忽视MCAI网上有效教育教学资源的科 学建设。教学信息资源管理混乱,不能真正达到资源共享。
缺乏立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整体设计和规划,尤其是忽视MCAI教学网络中关键性应用软件配置和资源信息中心的建设,结果造成许多MCAI网上“有网无车,有车没有货”的现象。
2、MCAI软件制作繁琐,面对MCAI教学,教师普遍感觉 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于没有相当智能化的MCAI软件制作平台,没有建立科学分类的素材信息库,因此,制作一个MCAI软件,除了要到处找所需要的素材,而且制作过程繁琐,花去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由于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功能不健全,教学信息资源管理不科学,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造成大量的简单重复的劳动。繁锁地MCAI软件制作过程,是当前MCAI教学普及的一个瓶颈。
3、MCAI软件违背教学规律、教学原则,不带教学方法, 制作模式单一,脱离教学实际。
现在能够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动态地反映教学实际的MCAI学习软件仍然不多。大多是模式单一,制作粗糙,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电子信息化或图形图象化;不能根据自已的实际,选择自已的学习内容;不能正确、实时地反馈教学信息,并根据信息采取下一步的教学策略。这都给网上自习或网上远程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现在70%左右的MCAI学习或者教学软件往往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随着MCAI固定的流程去进行教学活动。严重束缚了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课堂的情境创设,教学信息的实时反馈,教学策略的实时实施。很难把教学实际、教师的经验、学科的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4、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主次不分,越俎代疱,MCAI教 学的辅助功能模糊不清,缺乏应有的教学交互性,教学效果欠理想。
我们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地双向交流的过程。对不同层 次的学生,对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不同教学要求,采取相应教学策略。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其实是一个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动态的创造性过程。其中,教学原则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准则;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精髓和灵魂。
基于此,突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 作用,我想在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及学生素质条件下,不容全盘否定。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过程,过分强调其中的一面,都会走向极端,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今天我们的大多数MCAI教学恰恰走向了与传统教学相背的另一极端,过分强调学的过程,而轻视了教师的教的主导作用。MCAI软件主宰了整个教学活动,使教师成了MCAI软件的助手,学生成了软件的功能实施对象,严重背离了MCAI软件的辅助性地位。 针对MCAI教学硬件系统的技术条件,结合当前教育教学的实际,就MCAI教学活动,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MCAI教学网络仅仅是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形式,丰富 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MCAI网络的内容和实质。因此,科学地规划和管理,合理地使用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实现MCAI与学科教学的全面融合,是MCAI能否发挥它的教育效益的关键。
2、在现阶段智能化软件开发技术不太成熟,MCAI融合 教学思想、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不能驾轻就熟的情况下,只有强调MCAI软件的辅助功能,还MCAI软件的辅助教学的本来面目,把教学的主导权还给教师,MCAI软件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发挥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一方面软件会把教学引进死胡同,另一方面使用它若不便于组织教学,教学效果不明显,影响教学效率,得不到教师的认可,最终则会关闭它的推广普及之门。
3、基于涉及具体教学内容MCAI软件,只能面向某一地 区某一层次的学生,其适应的深度、广度很浅很狭。因此,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多开发些“展示事实,创设情境,提出示范,表现过程,解释原理”的反映学科特色,具有个性特点的MCAI软件或单个课件很有必要。
4、在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的基础上,MCAI教学应 着重研究如何把教的主导权交给教师,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全面集成课堂处理系统(CIS),为教师提供教学决策的实时
[1][2]下一页
信息,使MCAI软件真正成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助手;使MCAI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方面,真正发挥效益。
5、我国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差距非常巨大的国家,在不 同文化背景、社会经济氛围下,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的学生,其心理特点、思想观念、精神状态、整体素质等都不尽相同。教师采取的教育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在各地、各校也各具特色。适合某一层次学校或学生的MCAI教学系统、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另一层次的学校或学生,对教学软件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地区经济、文化的差距是我们规划、建设MCAI教系统及软件制作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
6、充分调动教师探讨MCAI教学模式的积极性,使MCAI 教学不受制于某一种、某一类教学模式,真正发挥MCAI教学的最高效益。
作为教师,应围绕自已的教学方法、策略、流程,提高教 学效率为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小至一个教学片段,大至一个教学流程,博众家之长、有的放矢地选择或设计MCAI教学模式,在MCAI教学条件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策略、教学个性、教学特色,达到各种教学信息媒体的优化组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7、以积件,群件理论为指导,开发研制些面向各学科的、反映各学科特色,简单易学、易操作的MCAI软件开发平台以及教学软件集成平台或者网络协作平台,以及易检索的多媒体资料库系统。使教师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运用自如,方便地设计出体现自已教学策略、教学思想的优秀实用的多媒体软件来。让教师具有应用软件,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软件,甚至方便开发MCAI软件的主动权。这必将有效解决MCAI教学中MCAI软件制作这一瓶颈问题,大大推动MCAI教学的普及。
总之,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趋势,只有当MCAI教学系统与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达到了某种程度的默契的时候,才是我们的MCAI教学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之时,这需要我们技术业界与教育界的共同努力。
一、层次不一, 教学活动开展难
生生之间、男女之间、班班之间, 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有学生本身的智力原因, 有学科老师支持与否的原因, 还有学生家长支持参与的原因。所以, 当每周一节的国象课上有些学生能轻车熟路地驾驶棋子, 很轻松地消化教师所授内容, 有些则头脑一团乱麻, 学了一个学期还不清楚走棋规则。
二、训练不够, 知识点消化难
每周只有一节国象课, 短短40分钟, 又要复习, 还要新授, 学生真正在课堂上练习的时间太少, 所以很多学生在第二周学习时, 已经把上一周讲的内容忘了大半了, 如果新授的内容是衔接的话, 学生就更加难以消化。
三、教法单一, 学生兴趣不浓
不可否认, 国际象棋立体造型的棋子, 栩栩如生、生动形象一开始是非常吸引孩子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随着知识点的深入, 许多学生怕动脑筋, 不愿意钻研。加上执教者总是“一个棋盘, 一根教棒”, 总是“讲授-对弈—讲授—对弈”的单调方法, 导致一部分学生渐渐对国象失去信心。特别是下棋经常输的同学, 渐渐提不起兴致了。
既然发现了问题, 就要想办法解决。我们思考:国象教学对于学校素质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 它不同于学科教学该如何体现其特色, 进一步的学习讨论后, 学校实施以下做法:
一、统一思想, 以发展人格为导向
国际象棋作为一项“聪明人的游戏”, 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人格确实有着很大的作用, 但我们不能因此强迫每一个孩子都熟练地掌握下棋技巧, 而应该从发展学生人格、发展学生兴趣这方面来考虑。课堂上学生水平层次不一的情况肯定是存在的, 执教者要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降低要求, 放慢速度, 以中低水平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 制定教学内容。对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家长加强宣传力度, 统一“以棋育人”的思想。
我校专门召开教师大会, 号召每一位教师与学生一起学棋, “要学生会的, 自己首先要会”, 同时下发学习材料, 讨论国象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探讨国象教学与学生多元智力的关系。利用家长会, 宣传学校发展特色文化的必要性, 国际象棋的学习运用对学生成长的好处。在学习国际象棋出色的学生多表彰多鼓励多支持。
我们认为在国际象棋课堂上, 教师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棋品”。所谓棋品就是听讲时是否耐心细致, 对弈时是否遵守规则, 失败后是否灰心丧气等等。“观棋不语是君子”“摸棋必走”“不许悔棋”等游戏规则应该在学习国际象棋第一时间就教给学生, 并时时提醒, 予以警戒。对弈双方“握手开始、握手结束”的谦谦君子之风更要传递给学生, 示范给学生, 让学生养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高风亮节。这样, 国象教学才会充分显示其在素质教育特质方面的作用, “以棋育人”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二、分层教学, 以小组合作为方式
树立了“以棋育人”的思想, 那么面对课堂上学生参差不齐的下棋水平也会有各种对策。每周一节的国象课教学内容主要针对中低水平的学生, 而兴趣班、校级队则针对优秀学生进行提高辅导, 当然这些提高班都是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教师在班级授课时, 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班级优秀资源”, 聘请“小老师、小助手”, 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才进行教学、巩固、指导, 还可以采用“以一帮一”或“以二帮一”的形式帮助后进生提高。
06年暑期村小撤并到我校, 学生“四分五裂”到各班, 因为村小没有国际象棋课, 这些学生如果仅仅靠老师的指导是无法适应的。要在短时间内“识棋盘、走棋子、懂规则”, 只有靠学生的帮助。于是各班成立了国象指导小组, 人多力量大, 短短一个学期, 这些五年级的孩子大部分达到了3年级学生的水平。有些爱钻研的学生甚至赶上并超过了本班中等水平的学生。
三、利用媒体, 以提高质量为目标
学生年龄小, 兴趣维持的时间有长有短。多媒体凭着它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之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我们的国象老师开动脑筋, 把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入国象课堂, 促进了国象教学质量。
比如一年级老师在教学认识国际象棋棋盘时, 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孩子们一下子被形象生动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吸引住了, 随着被动画了的棋子们踏出的舞步, 两种颜色的装扮, 国际象棋棋盘的特征也舞进了孩子们的印象中。在认识各种棋子时, 我们用多媒体技术将棋子拟人化, 赋予其生命, 当看到一个个直观形象, 色彩鲜艳的棋宝宝时, 孩子们一下子情绪高涨, 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与棋宝宝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同样的, 教师在执教“抢中心”这个知识点,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形象地向学生演示“如何抢中心”。为了巩固“抢中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教师利用软件进行“实战演练”, 教师讲解清晰, 学生听得明白。课堂上教师利用网络下载演示了“国象冠军”谢军在比赛时采用的开局“抢中心”, 告诉学生“今天学的方法和冠军们比赛的方法一样”, 从而增强了学生学棋的信心。
四、优化环境, 以激发兴趣为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能源, 是孩子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是的, 只要学生有了兴趣, 那么学什么都是津津有味的。
“各位同学, 请注意!现在开始第一轮比赛, 限定时间30分钟。请班主任对获胜的同学做好记分记录。”“第三轮比赛马上开始, 请积分相同的同学坐在一起开始比赛。班主任继续做好记分工作。”这是学校开展“国际象棋节”中一个全校所有学生参与的选拔赛。生生对弈、师生对弈、家长对弈、年级对弈等多层次的活动, 给每个孩子锻炼的机会, 学生个个兴致盎然。
“谢军小时候……”这是同学们在举行国际象棋大师故事赛!
“我做妈妈的国际象棋老师”这是同学们撰写的“我与国际象棋”的故事。
校园环境的布置、学校活动的开展, 当学生觉得国际象棋与自身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时候, 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关键词:英语学科 语音 英语教学方式
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很多地方还是比较注重英语的应试教育,只求在考试中过关,但忽视了英语语音的教学,英语语音教学的作用大多在于今后的实际生活中,所以英语语音教学的改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安排上的问题
在高中英语语音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来看,对于英语语音的学习过程长并且时间不集中,这样的安排直接导致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讲授字母音标时,讲授时间分散,学生难以系统而全面的理解语音知识。这种安排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容易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忽视了对重音的把握
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犯句子中重读的问题,比如教师在某些单词教学中,有些单词是多音节词,教师因为加强了对某个音节的重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这个单词在句子中需要重读的问题。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读文章和句子时,难以分清哪个音该重读,那个音不该重读,导致学生无法准确的表达出句子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重音的数量决定了一句话读出来所需要的时间,两个重音之间不管有几个单词,它们读出来的时间应该不会相差很大。许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为了体现朗读的速度,只要求学生把文章和句子读的流利、读的熟练,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口语节奏感的培养。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在读文章,说英语的时候就会把每一个单词都读的清清楚楚,让听的人不明白到底句子中哪里是重点。
3.注重英语语音教学中语调和语速的培养
一般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忽视了交际语调的培养,英语是语调语言,不同于汉语的声调语言,语调语言是通过不同的语调来表达句子的意思。许多高中英语教师都没有去过国外,没有真切的感受到外国人是怎样说英语的,致使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只能够教授一些平通的语调。而在对学生语速的培养中,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连续失爆技巧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可以将每个单词都读的很准确,但在实际口语交流的过程中,却难以跟上英美人士的语速。
二、对英语语音教学问题的分析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一般只能通过听力来培养自身的语音能力,这样很容易致使学生忽视了口语能力对自身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法、阅读、写作、词汇等方面,导致最后学生在实际英语交流中出现“哑巴”英语的现象。第二,现在大部分的教师是在以往传统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对英语语音知识的全面认识,也很少接受完善而周密的语音训练,甚至有些教师都不能准确的读出48个音标,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只是通过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感觉来教导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部分教师甚至认为英语语音教学是费力不讨好的事,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总是抱着考试不考语音,所以也不需要学的思想。第三,主要是因为母语的问题,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将汉语的语音习惯与英语的进行对号入座,但汉语与英语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别,使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得其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因为母语的原因而影响英语学习的问题。
三、改善英语语音教学问题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首先改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首先改变英语语音不重要的错误思想,真正的对英语语音教学重视起来,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对英语知识的讲解,但也不可忽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知识水平,只有自身的英语专业水平提高了,才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英语语音知识的讲解,加强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自主性,让学生因为自身的内在需要而去努力提高英语语音水平。
2.灵活的运用教学手段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制定各种教学手段,以便达到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热情并且提高语音教学的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引进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比如采取多媒体教学等,让英语语音课程真正的“活”起来,还可以开展一些英语活动,如英语模拟对话等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兴趣。
3.加强知识内容联系,与听力、朗读有机结合
教师在英语语音教学中,应将其与听力、朗读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便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让学生了解英语单词、句子中的发音技巧,使枯燥的英语语音课堂变的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语音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信息,使学生在读文章时能容易的表达出文章所反映的情感和重点,让学生对英语语音学习树立自信心,为以后更加深入的英语语音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语音教学与听力、朗读有机结合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高中学生在英语发音上的错误,让学生所说的英语更加地道。
总而言之,教师在认识了英语语音教学的问题,并给予深刻、细致的分析之后,通过灵活的教学手段、适当的教学方法一定可以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
参考文献:
[1]段学勤 从英语专业新生语音问题看基础英语教学改革[J].大理学院学报.2010(03)
[2]林水清 浅谈英语教学探究原理的运用[J].江西教育.2004〈11〉
从1978年到2006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了9.67%, 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改善、国家财力提升, 但是总体上并没有摆脱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环境污染问题之一——水污染的导火线“蓝藻事件”终于在2007年夏天全面爆发了。如此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再一次把目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呈现在人们面前。何为“蓝藻事件”?皆因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引起的。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物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水体中含有适量的N、P等矿质元素, 这是藻类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是, 如果这些矿物元素大量地进入水体, 就会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以后, 先被需氧微生物分解, 使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明显减少。接着, 生物遗体又会被厌氧微生物分解, 产生出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 致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湾等流动缓慢的水体, 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水华”, 发生在海水中叫做“赤潮”。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出的水中含有很多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这些植物必需的矿物元素大量地排到池塘和湖泊中, 会使池塘和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池塘和湖泊的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 而且会使水中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 严重地影响人畜的安全饮水。河流、湖泊等水体被污染后, 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 能使人中毒, 甚至死亡。例如, 1956年, 日本熊本县的水俣湾地区出现了一些病因不明的患者。患者有痉挛、麻痹、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 最后因无法治疗而痛苦地死去, 人们称这种怪病为水俣病。科学家们后来研究清楚了这种病是由当地含Hg的工业废水造成的。Hg转化成甲基汞后, 富集在鱼、虾和贝类的体内, 人们如果长期食用这些鱼、虾和贝类, 甲基汞就会引起以脑细胞损伤为主的慢性甲基汞中毒。孕妇体内的甲基汞, 甚至能使患儿发育不良、智能低下和四肢变形。第二, 被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体, 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 以及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疾病。第三, 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 如砷 (As) 、铬 (Cr) 、苯胺等污染水体后, 可以在水体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这样的污水, 容易诱发癌症。
在“腰包鼓了, 楼房新了, 但水黑了, 病多了, 心里害怕了”这条路上, 承载了许多人不正常的攀富心态。在太湖不断的富营养化过程中, 来自市民的生活污染占据着很大比例,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 很少想到过要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 为太湖减轻一点负担。蓝藻事件告诉我们, 保护环境有多么重要, 我们尝到的好日子的时间还不长, 然而, 一个蓝藻事件爆发就可能悄悄拿走我们的好日子了, 我们必须警钟长鸣, 否则, 明天还会有红藻、黑藻、黄藻等等在等着我们。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随着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提高, 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 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尽管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 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来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 然而,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如水污染还十分突出, 并有不断加重的趋势。这已经成为危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一大痼疾, 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造成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人们也众说纷纭, 包括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和伦理的等, 其中经济方面的原因应该是最基础和最主要的。一个显而易见且比较公认的结论是, 造成环境污染的最直接原因在于污染者对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但是, 也不能简单地将全部经济原因归结为这一点, 因为环境污染问题牵涉到的, 除了污染者以外, 还有受害者和政府。从抽象的理论上讲, 受害者和作为监管者的政府应当是环境污染的当然反对者和制约因素, 那么, 为什么这些因素在现实中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使污染行为受到有效的制约呢?本文将运用博弈论这一数学工具, 从经济学的层面对污染者、政府、受害者三方对待污染的态度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环境污染问题是三方博弈的均衡结果
污染者、受害者、各级政府是参与环境污染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基本三方。博弈论对参与博弈的局中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每个局中人都是“理智的”。而在面对环境污染和治理这一问题中, 污染者、受害者、 (地方) 政府的“理智”集中合在一起形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一集体“不理智”的博弈均衡结果。以下分别对污染者、政府和污染受害者三个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进行分析, 从而具体地揭示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和难以解决的经济根源。
1. 公共环境资源的无偿使用导致污染者没有治理污染的主动性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 环境污染属于因负的经济外部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当市场中经济主体 (企业) 的生产行为带来环境污染时, 事实上存在因污染而带来的社会成本。但是, 在传统的观念和体制中, 像空气、河流、海洋这样的公共环境没有明确的财产权, 也就不存在环境市场和环境价格, 这就造成了经济主体无偿使用公共环境资源, 而不必主动承担或不用全部承担污染的社会成本的事实。同时, 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 一般的治污成本远远高出环境污染给污染者自身带来的损失。因而, 如果没有外部的约束, 污染者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显然不会主动去治理环境污染的。事实上污染者本人并不是不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有的污染者本人就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 但是考虑到如此高的治污成本, 有限的经济利润, 所以污染者也就任其继续污染下去。
2. 地方政府的“囚徒困境”使其缺失治理污染的内在动力
从理论上讲, 政府应该是环境污染的监管者, 有责任代表众多的受害者出面解决由上述市场失灵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但在实践中, 环境保护的任务是由各地方政府来具体执行的, 在我国现有的财政体制下, 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和当地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比如, 一些高污染的企业, 每年上缴的税款非常可观, 并能解决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这些高污染企业往往是当地企业的“排头兵”, 是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功臣与爱将, 当地政府明知污染的严重性, 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他们知道, 在现有技术水平的条件限制下, 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势必意味着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的下降, 因此, 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理智”考虑, 很容易成为当地企业的代言人, 而不以众多环境污染受害者代表的面目出现。
更为复杂在于, 环境污染问题通常不是由一家或几个污染者造成的, 而是当一个地区的污染源数量达到破坏了环境的自身调节极限后造成的。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上面对的是“囚徒困境”式的局面, 使得地方政府的“理智”选择只能是不治理或有限治理。
3. 索赔成本过高阻碍污染受害者将反对污染的意愿付诸行动我们知道, 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由一个特定的受害者群体共
同承担, 但受害者通常并不是有组织、便于集体行动的群体。每个污染受害者如果个体单独向污染者索赔, 那么索赔成本一定要大于其受污染而遭受的损失。即使个体受害者联手来对抗污染者, 比如采取诉讼的方式, 大家集资联合推选几个代表将污染者诉诸人民法院, 可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包庇, 官司不一定胜诉, 因而, 受污者也就不会自发地向污染者进行索赔, 这就进一步纵容了污染行为。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虽然造成环境污染的直接原因是污染者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但出于同样考虑, 本来应该处于污染者对立面的地方政府和受害者个体, 实际上也不会全力反对或治理污染。这样, 博弈的必然结果就是三方均无足够的经济动机来改变环境污染的现状, 打破环境污染这一均衡结果。
另外, 除了中国粗放式发展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以外, 中国政府产业政策执行不力和产业结构布局失当也是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二、综合运用多种对策改变环境污染严重性的局面
既然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的经济原因比较复杂, 打破不利的均衡局面, 彻底解决污染问题也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1. 建立和完善公共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建立公共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目前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 把原本不具有产权特征的公共资源赋予一些产权特征, 使不具有市场特征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市场特征, 把不可度量的环境成本可度量化, 以使环境的外部性合理地内部化, 也就是说使环境污染带来的社会成本转化为实际的企业生产成本。这样, 因污染的负外部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就会得以解决, 用市场机制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形成合理的激励, 引导企业合理地使用有限的环境资源。同时, 通过市场自我调节作用的充分发挥, 可以把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减少到最低。而要做到这一点, 具体的制度安排可以考虑征收环境税。
2. 推行绿色国民经济 (绿色GDP) 核算体系
从上述第二种原因分析可以看出, 地方政府间合作治理污染的障碍在于地方政府在对自己经济利益追求的同时忽视了他人的利益。用绿色GDP核算体系取代传统GDP, 可以通过考核指标的变化建立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违约惩处机制, 直接而有效地改变地方政府的治污利益得失情况, 促使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地联合起来, 共同解决环境污染的难题。
绿色GDP是扣除经济发展对自然和人的损害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净值, 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之上的, 能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的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能给出各个地区的具体环境退化成本和资源消耗成本, 并以此制订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 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现在, 通过近几年的理论探索和在10个省市的试点, 绿色GDP核算在我国进入了一个由理念倡导试点核算推进的重要关键时期。通过试点, 检验了绿色GDP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可行性, 完善了核算框架和技术方法, 并为全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人才、资料和经验。因此, 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 既非常必要, 也切实可行。
3. 建立健全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协调污染受害者行动
如果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种非政府的环境保护组织, 由他们代表众多特定污染受害者群体利益, 协调其行动, 专门从事污染的索赔活动, 将会把许多微不足道的个体力量汇聚成强大的环境保护力量, 从而有效地限制环境污染, 同时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得到保障。为此要成立相关环境保护小组, 一些人专门负责实地考察, 找出环境污染的真正根源。一些人则负责把找出的根源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建议, 并把这些措施建议反馈到相关企业部门, 让他们尽快进行防治和改善, 另外的一些人, 则专门负责监督企业的工作执行, 如有违纪的, 马上对其进行罚款、警告等, 再不改进者, 则对其提起上诉, 用法律手段强制让其执行工作, 并给以其严重刑事处罚!
4. 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中国可以学习日本和韩国的产业结构安排, 把同类的产业集中安排布置, 有利于节能, 也有利于控制污染。
最后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对环境污染的根本治理还要依赖于治污技术的突破。因为对于污染者自己来讲, 事实上其本身也会因污染受到经济上和声誉上的双重损失, 只是限于现有技术水平, 在治污成本过高和利益驱动下失去了治污的动机。如果治污技术能够突破性进展, 使得治污成本大大下降, 甚至变废为宝, 从治理污染中获得收益, 那么, 污染者自身就会在经济利益的激励下主动去治污, 而不必运用外部的力量迫其就范。这一点在有些地方已经得到了实现, 一些新兴的环保产业正在不断壮大。但是从总体上看, 我国的经济正处在发展还不成熟的阶段, 污染企业的比例要明显大于发达国家, 而且多数企业的治污技术还比较落后, 研发能力还比较弱。据统计, 太湖流域每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从1979年的24.4公斤增加到目前的66.7公斤。而一些发达国家规定每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22.5公斤。因此, 现阶段要实现治污技术上的突破, 主要依靠企业的科研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国家必须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 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环保研究和产业给予大力支持, 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 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当然, 光有理论还不行, 相关管路监督部门还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措施辅助坚实的理论框架, 使之不致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第一, 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要做到真正的平衡与协调, 国家在规划和调整各个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时, 就应考虑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 将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 将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 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第二, 落实官员的环境责任制, 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并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规定, 在相关的法规中做出明确的细则规定, 从而使法律责任的追究成为可能。除此而外, 还应看到:环境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是紧紧关联在一起的。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个新特点, 是污染由城市向农村、由东部向西部转移。所以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大部分地区, 并不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而是贫穷的西部和广大的农村, 这些地区为发达地区输出资源、承担生态破坏的成本, 却没有得到相应补偿, 导致贫穷和污染交合的恶性循环。要让生态脆弱的地区更多地承担保护生态而非经济发展的责任, 就必须有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城市对乡村、富裕人群对贫困人群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平衡各方利益。再次,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强化公众环保意识。环境保护的多年实践说明, 没有民众参与的环保最终很难取得成功。目前, 公众环保参与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 是我们没有从法律与政治上, 建立一套有效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机制。特别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公众没有能确实的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 所以, 我们管理监督部门应该要就此问题, 设立相关有奖举报制度, 如建立相关举报网站、邮箱、工作部门, 让群众方便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 共同保护和监督环保工作。最后, 还要加强行政执法, 强化了对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工业粉尘、主城区餐饮油烟控制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与重点企业工作联系会制度, 共同协商和解决产生的环境问题, 落实责任单位, 反馈整改、完成情况。此外, 还要不断深化环境综合整治, 从多方着手, 全面防治和保护环境, 打击了不法排污企业, 使重点行业和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使环境污染防止工作真正做到四原则: (1) 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3) 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利用者补偿、破坏者恢复的原则, (4) 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本文仅仅分析了造成环境污染的经济根源及相应的对策。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必须根据现实情况系统运用以上对策以及其他方面的措施。而只有国家才能担当这一艰巨的系统工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 中央政府必须制定强有力的政策, 逐步改变现行主要由地方政府管辖的环境保护机构来执行环境监管任务的方式, 并且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以不同方式参与环境污染的治理, 以切实保证各种环境保护政策的真正落实。
相信:只要我们做好每一步环境污染防止的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 防止结合, 综合治理的原则, 真正地把环境保护与治理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起来, 环境的防治和保护工作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金振蓉:光明日报, 2007
[2]蓝伯雄程佳惠陈秉正:管理数学 (下) ——运筹学[M].3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关键词】电力营销稽查 存在的问题 控制对策 稽查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电力事业的改革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确保电力企业稳定发展、保证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电力营销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的发展。而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则是电力企业的日常管理监督基础措施,其与电力的综合服务水平与社会、经济效益有着更直接的关系。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就针对这些问题过进行分析。
一、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正确的营销稽查工作认识
对于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来说,其不只是影响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更是关系电力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电力营销稽查定位,没能对电力检查以及用电稽查进行合理的监督与管理,势必会造成电力营销混乱的局面。而电力营销稽查是以市场规范为准,以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的电力营销监督检查工作,只有明确其责任与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稽查工作的作用。
(二)缺乏完善的营销稽查考核与评价体系
建立电力营销稽查考核与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稽查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标准与规定,保证有章可循。而有的电力企业拥有自己的电力营销稽查相关体系,但过于形式化,没有充分的发挥其监督与检查的作用。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一个健全的体系,不能对实际电力营销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稽查。而事实上,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影响因素众多,不可能对考核制度与体系进行定量,必须构建相关的稽查考核体系与评价体系,为稽查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标准,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进行规范,同时还有加强营销管理的效果。
(三)缺少较高的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水平
前面提到的几点中可以看出,当前的电力企业对于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太过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其监管作用,所以不能对现实存在的电力营销问题进行跟踪指出,因此造成了营销稽查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由于企业对于营销稽查的管理水平较低,甚至没有进行相应的管理,这也导致了稽查人员随意对待问题,最终稽查工作不能真实的反映出电力营销的实际状态与问题,从而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
二、针对电力营销稽查存在的问题提出控制对策
针对以上提出的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了电力企业的营销综合服务,更是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益,最终势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让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得到控制,
(一)构建起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模式
一方面,构建全新的针对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稽查管理体制,不仅是实现电力营销的有效稽查,更是能有效对电价进行监管,相互制约、调节电费计算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建立新的电力营销稽查的管理方式,促进建立电力营销稽查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对营销管理职能的有效延伸,并监督与管理影响营销机构业务进行的因素,从而使得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贯穿到电力营销管理的全过程中。
(二)健全并完善相关管理机制与体系。
进一步加强对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机制的建立,不断扩大其深度,依据相关的管理规定、业务流程以及评价标准,对电力营销的部门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按照相关的制度来进行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全面的提高稽查的水平,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构建稽查组织与体系,再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完善电力营销的稽查管理机制。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对电力营销进行稽查管理,必须根据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开展营销稽查工作。同时,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营销状况,确保其工作正常开展,还应对营销稽查的方向与思路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部门之间、专业之间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处理,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共同进步。
(三)不断创新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的控制对策。
除了以上这些对策外,还应针对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采取内查与外查结合的方式,充分对电力营销进行周期性与非周期性的稽查,根据稽查的计划,与日常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闭环式的管理方式对整个稽查工作进行监控。此外,要充分重视起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重要性,基于电力营销的实际工作,将稽查职能充分发挥出来,构建相互监督的机制,并进一步进行规范,以提高营销稽查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具有分层次的营销指标与评价机制,基于标准值与关联模型可以利用年、季度、月度等层次考核与分析、评价,从而为营销考核评价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完善相关营销工作的质量考核,通过奖励机制,实现对营销工作的控制,更便于稽查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三、结语
由此可见,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作为保证电力营销工作正常运作,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自身发展,在电力营销环节中占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我国的电力企业营销稽查工作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对电力营销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同时形成长效的监督稽查機制,不断完善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以推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电力企业的综合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连芳. 电力营销稽查中存在问题及其控制对策的探讨[J]. 科技创业家,2013,21:198.
[2]杨乐. 电力营销稽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究[J]. 企业技术开发,2013,15:45-46.
[3]李学军,张晓东. 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今日科苑,2013,21:114.
[4]刘兵. 浅谈电力营销稽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 中国城市经济,2011,30:375-376.
关键词:税收执法责任制 追究失衡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083-02
一、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建立和初步推行,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国税务部门围绕如何建立和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1.建立了制度体系,构筑了严密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 “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执法考核,严格责任追究”,这四个因素相互衔接, 实现了制度、机构、岗位、人员、责任的有机结合,建立起一种“齿轮传动式”的工作机制 。
2.增强了法治观念,税务干部的执法能力稳步提高。
税务干部对法治有了基本正确的认识,初步形成了法律思维模式,能始终注意执法行为 的合法性,提高了执法能力和法律素质,随意执法现象得到根本遏制。
3.提升了执法水平,税收收入连年高速增长。
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实施促使执法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执法过错呈下降趋势,保证了“依 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原则的贯彻落实,税收管理质量全面提升,有效保障 了组织收入中心任务的完成。
4.加强了队伍建设,税务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迈上新台阶。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推行,促使税 务干部从先关注纳税人责任转变为先关注自身责任,逐 步树立起“只有学得好,才能罚得少”的观念。而且“治权”、“治官”思想得到深化,有 力防止了以税谋私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也使预防职务犯罪的关口 前移,促进了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70%以上的税务部门在当地行风评议中位居前三名,树 立了税务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过错责任追究失衡问题阻碍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深入推行
但是,目前在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过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过错责任追究失衡问题: 对个人责任追究多,对集体追究少;对基层追究多,对机关追究少;对一线执法人员追究多 ,对内勤人员追究少;对作为的追究多,对不作为的追究少,甚至出现重复处罚或者不予追 究的现象等。
1.诸多制约因素的存在,造成税收执法责任制最终“落脚点”少。一是现行的税收执法岗位 职责规范考核的点分得太多、太散,几乎每件事都被分为受理 岗、审核岗、审批岗,每个岗又分很多考核点,造成了责任分散虚化,致使涉及到具体责任 人时,往往最终却难以追究,出现谁都有责任,可谁都不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二是在过错追 究上,抓得不够严,一般是“限期改正”和“提出批评”,经济追究少,即使有也是象征性 的,雷声大,雨点小,使执法违法者不痛不痒,难以受到教育。三是有些地方追求不切实际 的“时髦”,机械要求执行统一的追究标准,没考虑到因各地的具体经济条件、执法环境被 追究的几率等不同,导致被追究者的实际承受能力各不相同,从而影响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 深入推行。
2.“岗位陷阱”的存在,致使不同岗位之间的责任追究“平衡点”少。一是在考核扣分时, 执法和行政没有单独区分,使得非执法岗位人员不仅不必承担风险 ,而且还有加分机会。而被追究者大多是征管、稽查一线执法人员,导致不同岗位上责任追 究的不平衡,造成“岗位陷阱”。同时因人员问题,基层税务机关“一人多岗”现象依然很 严重,业务水平高的税务干部工作量非常大,导致“做事的媳妇砸碗多”。二是岗位系数设 置不很合理,没有体现不同岗位的风险大小,存在苦乐不均现象。这种责权利脱节、奖惩失 衡的现象严重挫伤了税务干部的积极性,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情绪,严重 阻碍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深入推行。
3.考核制度之间的“两张皮”,导致执法责任制考核追究“着力点”少。
目前虽对税收执法建立了评议考核制度,但与责任制管理考核、文明创建考核、公务员 年终考核等缺乏有机结合,责任人感受不到其努力带来的回报与尊重。在一些评定中,又掺 入了较多人为因素,感情分、印象分冲淡了税收执法的严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已 有的行政、经济等惩戒处罚措施不够协调,使得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中出现多种制度同时处 罚同一个执法过错行为的重复处罚现象,违背了过罚相当的责任追究原则。
三、努力实现过错责任追究的公正、公平,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
正确处理过错责任追究中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这已成为税收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行的 关键。
1.积极优化制度设计,从源头上防患于未然。首先,综合考虑风险大小、业务多少、难易程 度、从业素质高低等因素,把执法岗位划 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然后分别确定奖金津贴系数,体现“多劳多得”。鉴于基层“一 人多岗”问题目前尚难彻底解决,故应变“以人计酬”为“以岗计酬”,以鼓励素质较高、 能力较强者承担多个执法岗位的职责,彻底解决“干的越多,追究的越多”问题,力求公平 合理。基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性,宜按岗位计酬的一定比例来设置经济惩戒的 标准,与当地的人均生活水平相适应,充分考虑被追究者的实际承受能力,加快税收执法责 任制的推行步伐。其次,应按细化的工作规程,对所有可能出现的过错行为进行梳理、归纳 ,根据过错的 性质、严重程度、社会影响、发生频率等情况划分为若干档次,各扣不同分值,再相应规定 责任追究形式,实现量化管理。要注意区分税务机关的责任和工作人员的责任,领导责任和 一般干部的责任。注意区别执法不到位与越权执法、无意过错与主观故意、一般工作过失与 严重失职、渎职等不同情况,明确直接责任与连带责任、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等区分标准, 确保责任追究得到真正落实。再次,处罚设定应严格遵循过罚相当的追究原则,公平对待当 事人,避免“一事二罚” 。要进一步划清各个岗位责任之间的界限,对过错责任的轻重、大小进行量化,以便操作, 真正做到处罚一致。此外,要从权力制衡原理出发,对关键执法权、执法岗位应导入制衡机 制,使执法权、 执法岗位在权力、义务上相对平衡,为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创造有利条件。
2.努力完善激励机制,在动力上添油加力。首先,根据学识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以及 能级考试结果等情况综合评定税务干部 的能级,可大体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等次。其次,全面引入竞争机制,进行竞岗竞聘。建 立干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通过竞争、考试考 核,结合能级进行岗职配置。再次,建立注重奖惩结合的激励机制,根据工作量、执法质量 、岗位责任等因素综合考 虑分配系数,向工作量大、责任重、质量优的一线人员倾斜,可设立创新奖、成就奖、奉献 奖等,从物质和精神上同时奖励,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选任的主要依据,实现优岗优级, 优岗优酬。坚持有错必究原则,对一般干部和领导要一视同仁,不能以经济惩戒来代替行政 处理,从而保证该制度能得到真正落实,使一线执法人员既有有过错而被重罚的风险,又有 无过错而获重奖的回报,做到奖罚分明,切实解决多干多追究、少干少追究、不干不追究的 问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3.切实加强统一领导,在追究上“严”字当头。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引导干部提高思想 认识。“一把手”负总责,将税收执法责任 制的深入推行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切实做好思想认识工作,使考核人员克服“走形式、走 过场”的错误观念,认真对待责任追究,从不敢进行追究转变为敢于大胆追究;使一线执法 人员消除侥幸心理,正确看待责任追究,从不愿接受责任追究转变为“只有严格执法,才能 不被追究”。 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要抽调具备较高法律素养和道德素质的税 务干部,参加由“一把手”挂帅的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组织保障。对发 现的执法问题,要加大执行力度,敢动真格,敢于碰硬,决不姑息迁就。要注意把握从轻、 从重的度,保证追究到位而不缺位,从而使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深入推行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积极构建环节监督、层级监督、过程监督和外部监督组成的监督体系,实现全过程、全方 位和多视角的监督,并将落实情况列入各单位的目标考核。
再次,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不断健全考核机制,加 强教育、学习和转化,特别是对初犯者或者无主观故意,确因业务不熟、能力不强而造成过 错者,多层面、多方位、多环节地鞭策税收执法人员,提高其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从而达 到“追究一人,教育一块,提高一片”的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切实解决执法责任追究的“失衡”问题,增强税务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法 治意识,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形成执法讲依据、工作讲程序、办事讲责任的良好氛围 ,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全面提高税收执法的整体水平,不断推进依法治税。
参考文献:
1.许正中,张孝德.税收经济学.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2.周敏,彭骥鸣.税务行政管理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徐至诚.试论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江苏税务,2002(增刊)
4.程晓敏.从国税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践看行政管理方式的变革.中国法制信息网
5.谢旭人.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 全面提高依法治税水平.国家税 务总局网
6.袁文峰.当前税收执法责任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江苏国税网
7.林晓峰.对进一步完善规范执法和过错责任追究的探讨.中华税网
8.于智广.加强税收执法能力建设的思考.国家税务总局网
(作者单位:江苏省税务学校 江苏无锡 214000)
1 智能化建筑的特点
1.1 智能化、集成化和协调化
这是智能建筑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智能建筑应用了大量的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理论等高科技。采用集成化设计和开发。各系统相互配合、协调运行。实现了楼宇设备自控的智能化、综合保安的智能化、消防报警管理的智能化、车库管理的智能化及通讯管理的智能化等。同时,促进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1.2 供给人们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
这是智能建筑“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智能建筑追求的最终目标。它可以保证建筑内的人身和财产的高度安全以及对灾难和突发事件的防御能力,提供舒适小气候的环境空间。建立信息高速网络,提供方便快捷以及多样化的通讯服务。
1.3 节约能耗,降低人工成本
智能建筑通过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使得建筑物内的各类用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保养维修更趋自动化。可以节约大量的能量,符合提出的“绿色通道”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由于系统的高度集成及操作管理的高度集中,人员安排更合理,使得人工成本降到最低。
2 建筑工程智能化安装存在的问题
2.1 业主方面
对智能化集成系统带来的增值效果有所怀疑或由于资金投入方向问题,以致不适当地压低在智能化系统上的投资,结果造成建筑物的档次下降,没有总体集成的概念和系统发展的考虑,以致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返工浪费严重。缺乏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的人才,以致在设计、施工、竣工等建设的各个环节上不能很好地把关,及时纠正质量问题。智能化系统建成后,对日常管理和持续维护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在建设时就必须予以重视的有关问题放任自流。
2.2 设计方面
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和智能设计方法还不很熟悉,尤其在集成方面更弱些,还需要产品厂家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和通力合作。目前,对建筑智能安装的注意重点大都集中在智能化系统身上,而在建筑平台方面注意不够,以致建筑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稍欠佳,对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空间、管线、路由等考虑不周。
2.3 实施方面
施工队伍素质差,缺乏经过正规训练的有经验的施工人员,由大量刚离开土地的农民担当施工安装,造成安装质量不高,现场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差。
3 对建筑智能化问题解决方法的探讨
3.1 业主方面
业主方除有必要任用那些知识面较广,对新技术、新管理模式及其价值和效率有比较全面的和前瞻性认识的决策者外,往往还需要有其他因素的介入。好在根据有关建设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目前实行的是建设工程项目监理制,一些工程建设咨询监理单位,往往拥有弱电及建筑智能化方面的人才,在技术上取得业主方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他们可以及早发挥作用,在建筑智能化的作用及其建筑功能发展的潮流方面向业主方提出积极的建议,在建筑工程项目尚处于设计阶段时就可以协助业主方对拟建项目的智能化功能进行规划、释疑。在建筑智能化功能得到落实的同时,业主方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人才的配置也绝不能忽视,因为再可靠的智能化设备也总是需要技术支持和专业人才来维护,如果业主方一开始就认识到这点,及时做出安排,那么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建筑物的智能化系统也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得以运行持久。
3.2 设计方面
为了使竣工后的建筑能够充分发挥其智能化功能,排除由于设计不足造成的先天缺陷,在工程项目筹划的初始阶段,选择一个在建筑智能化设计方面相对有经验的设计单位就成了问题的关键。一般来说,那些传统规模较大的设计单位,由于其专业人才相对配套齐全,在智能化建筑设计方面的成功例子也相对多一些,可以作为首选。业主方可以从实际出发,邀请有关专家会同乙方人员有选择地参观由所洽谈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与拟建项目相近的已投入使用的智能化建筑,根据判断,择优聘用。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保障建筑的智能化符合预期功能。设计方案出来后,有条件的话,业主方也可以继续邀请有关专家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思路和采用的智能化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使整个建筑的智能化设计方案能够做到先进、合理、实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
必须强调,在设计单位、技术力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有经验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商的介入也是一项成功设计的重要因素。业主方最好能配备专业人员或聘请专家来协调好设计单位与智能化系统集成商之间的协作关系,由集成商设计的细化图纸要经过设计单位按照设计规范和标准来进行完善、统一表达、取长补短。
3.3实施方面
首先,建筑智能化的实施应该委托给那些技术力量较为雄厚、在智能化系统施工方面成功例子较多、承建过规模较大、技术较为复杂、施工要求较高的智能化系统承包商。其次,业主方应该要求系统承包商派出知识全面、施工经验丰富者领衔管理项目的实施。此外,系统承包商应该拥有一个具有管理经验的管理团队来督导实施。这样的系统承包商可能索价高一些,但其因为有人才、有经验,因而有能力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从目前中国的国情考虑,施工队伍中经过正规训练、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只占少数,但一支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毕竟可以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及时发现问题,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从而确保项目施工顺利进行,质量上达到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要求。一般来说,这样的承包商应该具有如下的施工管理基本素质:1)正确认识系统设备空间与管线预留的作用。2)能严格地对设备安装的质量进行控制。3)有一整套的系统调试程序来保证系统质量。
4结语
智能化是全世界建筑工程的一个方向,在我国还只是个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国内有许多地方已经兴建了不同程度的智能化建筑工程,但是由于目前缺乏理论的研究和指导,许多已建工程的智能化程度并不高,在智能化安装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需要广大工程建设者共同努力,为我国建筑工程的智能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介绍了智能化建筑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建筑智能化存在的问题,对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及建筑工程智能化的实施过程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对策,为建筑行业的工程智能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化,安装,实施
参考文献
[1]郭栋,王萍.智能建筑的有关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5):62-63.
[2]韩西京,石海.数字化家庭建设的构想[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1):30-31.
[3]徐兴声.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的思考[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1(10):20-22.
[4]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智能建筑技术[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李铁.谈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1):20-2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而且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这就使得工程造价管理变得愈发重要,而且已然成为建筑行业管理的重点。优化工程造价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大趋所势,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一些分析。
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全过程管理意识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缺乏一个全过程的管理意识,对项目的事前主动控制意识不够。在项目决策阶段就没有对工程造价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就是决策,是经济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如果缺少相应的施工预算是无法让造价更好的作用于整个工程项目的。造成这种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缺乏沟通,导致工程造价管理目标不统一,使得工程实施过程中因成本管理不严,导致投资全面失控,造成企业经济受损。
2.工程造价管理基础薄弱
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尚不能从工程造价信息系统中合理有效的获得相应的信息。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计价模式仍是采用定额计价,这与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实物法预算编制相差甚远。由于定额的计价尺度多以几年前的价格水平和政府定期公布的信息价位为统计基础,这使得定额计价无法跟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今后要逐步实行统一有序的工程造价体系,逐渐与国际通用做法相一致,使造价管理不仅可以体现市场供需,还要能与价值规律相结合。
3.工程设计阶段相关工程造价控制不够严格
一项工程一旦决策,其设计方案就成为了整个工程建设和投资控制的关键所在,更是各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设计方案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投资、工期以及质量,其影响力甚至高达75%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关键阶段,为整个工程投资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4.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具有较多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然而具有较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仍较少。此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行业仍普遍存在着在岗无证现象,而且有些从业人员也没有对该管理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使得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限制了本行业的发展。
工程造价管理对策
1.树立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意识
工程造价管理要做到事前详细分析,事中有效跟踪,事后全面总结的全过程管理机制,从而使得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逐渐由静态转向动态。要始终把工程造价贯彻在整个项目中,从项目投资决策、设计计划、招投标、施工、到最终的验收竣工,不仅要贯彻其中,还要积极的去搜集信息,建立合理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从而把工程造价控制在科学的范围内,使企业获得大的效益。
2.创新管理意向
首先,要对以前工程造价管理上存在的弊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能够积极的去搜集市场的最新信息,并结合管理与市场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让工程造价能够稳定运作。其次,以市场经济的变化为核心,设置工程造价进程,并不断更新信息,促进造价进程的发展。最后,不断完善市场工程造价竞争机制,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公开性,以此维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3.加强工程决策、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力度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始终贯穿在整个项目的建设全过程,可以说工程投资的决策阶段对整个项目工程造价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而且决策是否正确决定着工程造价的最终走向,更是对工程后续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是否合理、科学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工程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力度。具体做法:第一,做好与工程相关基础资料的搜集工作,并对材料进行及时的分析,确保预测的准确性。第二,造价从业人员要能够及时的掌握统计数据以及当前的大量信息资料,并对这些数据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为造价管理提供可靠的相关论证。
加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力度可以做到未雨绸缪,起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设计方案是工程建设和投资控制的关键,是各阶段工程控制的重点所在。因此要想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力度就必须优化设计方案,为造价管理创造一个好的开局。除此以外,还要对工程项目实施相关限额设计,并且贯穿于各个工序中,明确限额目标,实行工序管理,想办法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各相关工程的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及时的对比分析,并对这些信息予以及时的反馈,能动的对设计进行影响,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
4.加强造价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度的等工程管理制度的确立,出现了一些新的业务,如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工程索赔的等,从而在客观上需要一批综合素质高的造价管理人才。因此必须加强造价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从而让他们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总之,除了上述的一些方法外,我们在实际的造价管理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根据工程实际灵活转变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提升企业效益。
【MCAI教学普及问题及其对策的探讨】推荐阅读:
浅谈法律普及的重要性06-26
普及传统文化09-27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09-17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总结06-04
科技普及教育活动方案06-22
普及普通话倡议书06-14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06-15
“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发言稿05-25
陶行知教育名篇:民主教育之普及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