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本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应用本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精选8篇)

应用本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篇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的设计、运行、试验和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发电厂、电力系统及其

自动化等方面的设计和运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电路、电机、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和自动控制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运算、实验、工程制图等基本技能;

2.掌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运行理论和设计方法;

3.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控制技术和有关的设计及

调试方法;

4. 具有计算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电力工业生产运行管

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5.了解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动向,具有进行科学

研究和新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主要课程:电气CAD软件应用、电路基础、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运动及调度自动化等。

应用本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篇2

根据《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厚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原培养计划进行修订。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及相关教育改革问题。

1 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创建初始,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专业建设缺乏优势学科的引领,专业定位不够准确,实验实习条件不够健全,工程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还不够充分突出。如何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准确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完善课程设置,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因此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和创新创业精神的,能在机械制造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培养目标。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基础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锻炼,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以就业为目标,按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是大多数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的基本准则,但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结构的未来发展和教育层次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认为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不应完全采取“专业培训式”的实用主义原则,而应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培养原则,既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通过强化工程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体系设置

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分为课堂教学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课堂教学部分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全院综合教育选修课五大类(如图l所示)。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模块强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开设了数学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系列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是对学科基础课程的补充,主要课程有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装备等课程。

专业选修课,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学生以后的择业去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主要开设的课程为机械设计方向的课程、机械制造方向的课程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方向的课程。总体看,在专业选修这一阶段的课程安排较好地强调了学生学习的应用性、实践性及工程性。全院综合教育选修课主要补充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3 深化实践教学

3.1 实践性教学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训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过程。为了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实践性教学是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对以往课程实践教学结果的分析后,我们发现尽管实践教学部分的课时在整体课时中所占比例并不低,但实践教学课程的效果却并不理想。通过采取教研研讨会议交流、学生问卷调查和企业反馈等方法,我们认为目前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部分课程中还存在片面地强调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缺少实践的检验,难以理解理论学习的实际意义,长久以来,造成了教学环节脱节,延长了人才培养的过程。

(2)实践教学缺乏整体联系

在以往的课程体系设置中,虽然实践教学被划分成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三级体系,但仅仅是一种机械的划分,忽略了不同实践课程之间的整体联系。

(3)实践教学方法落后

现有的实践课程中验证性、操作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大,这类实验教学的目的多偏重于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课程知识,强调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实验方案,执行已经规划好的实验步骤,探究教师预先设计的问题,得到教师想要的结论,并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4)专业实验室建设落后

部分课程实验室建设落后,实验器材老化,还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课程需求,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3.2 实践性教学改革

在详细分析了以上问题及产生原因后,我们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提出了深化目标式实践教学,重点建设综合性实验室的解决思路。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将创新精神融入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强化工程意识,突出实践环节教学的作用,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首先从硬件环境上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将部分专业实验室改造成开放性实验室,优化管理,以学生服务为本,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同时抓住学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契机,筹措资金建立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及装备等综合性专业实验室,以支持多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课程及教师科研活动。

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我们将实践课程从原来的三级体系,扩展成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的四个环节(如图2)。

(1)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

在这二个环节中,除了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增加综合性课程设计和实验的比例,提高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认识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专业设计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2)综合性实习实训

综合性实习实训这一阶段,强调挖掘课外潜力,利用各种渠道,强化高校与企业间的联系。建立一批校内外实习基地,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和实际的生产条件,构建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就业的距离,缩短学生在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时的适应期。同时努力加深学生对机械工程实际运用性的理解,培养其工程能力以及工程经验。

(3)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可以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二是提高面向工程实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因此,我们除了把好课题来源、选题质量、工作量要求等指标外,还将强调充分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手段,获取多种信息,并进行分析、正理的能力,以及认真探究、灵活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项目组织管理等各方面能力,以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工程经验,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4 深化科研教育改革,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能力

学科水平决定了专业规格,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应有别于传统的研究型或综合型本科院校,不应追求“大而全”,作为专业教师,我们应该在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同时要积极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和实践开发研究。为此,我们建立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科研活动机制,积极主动加强与校外企业合作,邀请校外专家开展座谈、讲座,并已申报了多项江西省教育厅、南昌市科技局等课题,以这些科研项目为载体等多种形式吸引并帮助专业教师参与专业教育改革;并在专业教师中开展了关于教学研究、实践调研、案例教学等一系列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的讨论,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完善教育改革,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

5 结束语

依据专业自身特点,优化课程设置,是各高校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具有广泛性人才的重要基础。本文介绍了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关于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培养层次定位,培养方案的建设,对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改革及具体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从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际技能出发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迎春,熊志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10):56-57.

应用本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篇3

关键词:项目驱动;课程设计;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

作者简介:杨福广(1974-),男,山东龙口人,山东交通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肖海荣(1969-),女,山东潍坊人,山东交通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山东 济南 250037)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交通学院教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G201217)、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3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180-02

应用型本科在培养上要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较快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实现,[1]而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促进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育部的“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在山东省的三所试点学校之一,山东交通学院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本文结合这次培养方案的修订对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电力传动方向的课程设计内容安排进行探讨,借鉴应用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创新教育中的“项目驱动方法”,[3-5]提出了一种“基于项目驱动的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内容安排方法”。

一、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电力传动方向课程设计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新一轮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由原来的约20%:80%变为约40%:60%,其中课程(毕业)设计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约24%,伴随学分的增加实际上是课程设计环节学时的增加(如表1所示)。如何合理安排这些课程设计的内容是能否实现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关键。

表1 山东交通学院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一览表

传统的课程设计内容是从本门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出发,强化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这种安排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

(1)课程设计内容的发散性,没有考虑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导致每门课程设计取得的成果都是独立的,各门课程之间设计成果不能够相互借用。

(2)没有考虑本门课程内容在不同专业中的具体“工程应用”侧重点,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做相同内容的课程设计。

(3)到了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设计阶段,比如自动化专业电力传动方向的“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没有任何软硬件储备的基础上在两个周内完成一个实际系统的设计和调试,难度非常大,最终只能“纸上谈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十分不利。

二、项目驱动的课程(毕业)设计内容设计

针对传统课程设计中设计内容安排上存在的缺陷,本文探讨按照“自顶向下的项目驱动法”设计各个课程设计的内容。即将综合性的课程设计题目作为项目,然后将项目分解成模块,分解后的模块作为前期课程设计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的安排,使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进程中总体目标明确,阶段性目标清晰,每门课的课程设计环节的成果最后会“总结”成为一个标志性的“项目”成果,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整合,同时也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对此设计思想进行说明。“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电气传动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有2周的課程设计时间,主要是设计交直流调速系统。为此提出“直流电动机的速度闭环(模拟或数字)控制系统”这一项目,该项目涉及的课程内容有:模拟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计算机控制、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LC、VHDL、嵌入式系统等。针对此项目,将其繁多的内容分解成(模拟/数字)控制器模块、功率放大器模块、信号检测模块等模块(结构框图如图1),并将模块分解到前期的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自动控制原理和计算机控制等课程的课程设计环节,形成表2中与项目相关的每门课程的2~3个设计题目。

表2 基于项目分解的课程设计题目及其关联性

表2中所有题目都与“直流电动机的速度闭环(模拟或数字)控制系统”这一项目关联,将表中的课程设计题目通过组合就可以形成“直流电动机的速度闭环(模拟或数字)控制系统”这一项目的内容,比如题目(1.1、1.3、2.1、2.2、2.3、3.2、3.3)等组合可构成直流电机的模拟速度调节系统,而(1.2、1.3、4.1、4.2)、(1.2、1.3、7.2、7.3)、(1.1、1.3、8.1、8.2)等三种组合再结合5.1、6.1、6.2的知识可构成三种直流电机的数字速度调节系统。实际上,上述题目不改动或稍加改动后,即可组合出若干种设计方案不同的直流电机速度调节系统。

三、结语

将后期综合程度较高的课程设计内容考虑为项目,对项目中用到的前期课程内容进行分解,考虑前后课程设计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合理安排前期各课程设计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进程中总体培养目标明确,阶段性目标清晰,前期课程设计环节的“成果”最后会“组合”成为一个标志性的“项目成果”,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又帮助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整合,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红,孟祥萍,王晖.基于应用型能力培养的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7):83-84.

[2]徐林,关守平,等.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354-356.

[3]柯胜男,黄明和,雷刚.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2007,(4):25-28.

[4]熊凡,李伟波.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77-79.

[5]王成勇,周慧杰,朱晓勇.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J].高教论坛,2011,(10):23-25.

应用本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篇4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1.掌握农学、机械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或基本知识;

2.掌握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性能设计、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3.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4.具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科研、开发、推广的能力;

5.熟悉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应用本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篇5

3991001099

祁炜雯电气99-4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巩固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使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感性的认识的基本目的。2002年9月2日至9月15日这两周时间里,我们电自专业的学生分别去了浙江华能长兴电厂和新安江水电站厂实习。出发前老师对我们提了以下几点要求:

1、对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总体概念;

2、初步了解锅炉、汽轮机和整个热力系统的工作状况;

3、熟悉发电厂的主要设备及一次接线,增加对《发电厂电气部分》专业课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4、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的基本知识;

5、收修订本发电厂电气设备一次系统课程设计的有关资料;

6、了解继电保护、自动装置、高电压技术等后续专业课程的有关内容。

根据学院安排,我们于9月2号到达实习的第一站——长兴发电厂。到的第一天下午,我们就进行了按规教育,主讲的师傅介绍完一些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规则之后还专门介绍了一些近几年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其中有北伦电厂1993年3月10日的锅炉爆炸事件和2001年1月23日的重大设备事故……之后是该厂的整体介绍。

浙江华能长兴电厂始建于五十年代末,90年6月,三期扩建工程开工,92年两台125MW机组先后投产发电。现有职工1156人,装机容量250MW,截止1999年底已累计发电115.98亿千瓦时。99年初,该厂通过资产置换,成为是国华能集团公司第一家全资电厂。面对企业体制的改革,长兴电厂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新的工作方针,即: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深化改革,创造效益。长电人又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一场新的考验中!浙江华能长兴电厂的发展史,是建国后浙江电力工业发展的缩影。它的历史,凝聚着三代长电职工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心血和汗水。那些普通而平凡、善良而朴实的长电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用他们一双双沾满泥土和机油、长满老茧的手,托起了今日长电——这颗璀璨的浙北明珠。而华能长兴电厂通过多年来发展,已成为装机容量25万千瓦的浙北主力电厂,由于它不断推进机制、体制、科技创新,所以它的安全生产周期、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发电小时等经济指标在全国同类型机组中始终保持领先水平,今年上半年发电量更超过9.3亿千瓦时,创历史同期新高。

3号,我们在了解了火电厂的生产过程之后就去参观了该厂的发电设备。3大主机是锅炉,气轮机和发电机。锅炉部分是考煤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该厂的煤主要是通过水路运输,然后通过运煤皮带到达储煤厂,再根据需要将煤经过碎煤机和磨煤机到达锅炉。该厂采用锤击式碎煤机和低速磨煤机,进行粗细粉分离。循环水经过凝结水泵进入低压加热器,然后再进入除氧器,去掉水中的氧气,防止设备氧化,然后经过给水泵,进入高压加热器,加压加热,再进入省煤器,进行预热,预热后的水经过水冷壁,进入汽包,再汽水分离,蒸汽进入过热器,产生饱和蒸汽。饱和蒸汽进入汽轮机,经过高压缸,做功之后再加热至540摄氏度,进入中压缸,再进入两个低压缸,做功之后再进入凝汽器冷却。在燃烧系统中,输

煤皮带将煤粉运入煤斗,然后进入磨煤机。同时外面的空气经过空气预热器,变为热空气,进入磨煤机,通过排粉风机将煤粉吹入炉膛,而一部分热空气直接吹入炉堂,这样煤粉可以充分燃烧。烟尘将热量充分利用以后进入除尘器,细灰落入冲灰沟,而烟经过引风机进入烟囱。由于炉堂里的压力比烟囱中的低,所以要用引风机。灰渣则直接排入冲灰沟。冲灰沟是气冲的,而非用水冲的。

4号上午,我们分别参观了110kv系统和220kv系统。110kv配电装置,采用软母线(即裸母)高型布置,上层为正母、下层为付母,线路侧为旁母。采用双母线带旁母,高专用母联开关和旁路开关的接线方式。该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但检修方式不灵活,它的开关采用110Ⅱ型。该厂110kv系统正常运行方式不考虑与大系统并网,长兴电厂由长广1501线经长兴变通过长长1516线和金广1503线经金陵变通过金长1515线并入长兴电厂110KV系统。110kv旁路开关对旁母充电运行。与之相比较,220kv配电装置采用硬母线(即管母)低型布置,母线闸刀采用剪刀式隔离开关,刀线闸刀采用三柱式隔离开关。采用双母线带旁线,设专用母联开关和旁路开关的接线方式。220kv系统由长湖2279线和兴湖2280线经湖州变及兴雀2446线经白雀变与浙江省电网联网。也是旁路开关对旁母充电运行。另需指出该厂以前是采用少油开关,但由于其对地绝缘不可靠,开断能力较弱,必须进行定期预测,带来很多不便。目前该厂正在逐步将之换成SF6开关。

按照系统能量的传递顺序,发电机出线端连的是进线间隔,压变间隔,之后是母联间隔,旁路间隔,再就是出线间隔。所谓间隔就是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的一系列设备的划分。进线间隔包括进线隔离开关,高压断路器,母线;压变间隔包括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接地闸刀等;母联间隔包括流变,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闸刀等;旁路间隔包括旁路断路器,旁路隔离开关,接地闸刀,流变等;出线间隔包括出线断路器,流变,高频阻波器,压变,隔离开关,接地闸刀等。以下是各设备的作用:

线路侧压变的作用:在入网时观察电网相位与电机相位的对应关系,以使三相相位对应,以便减小损耗。

高频阻波器的作用:载波通信频带内,足够大的阻抗;工频阻抗小,不阻碍电力传输;减小高频电流分流衰耗;改善高频通道运行稳定性;减少通道间串扰,增加同母线不用电力母间跨越衰耗。

结合滤波器:由排流线圈,避雷器,接地闸刀,匹配变压器,调谐元件等组成,主要用来裣耦合电容配合高频滤波器,把电力线载波高频信号耦合到高压线路上,实现最佳耦合,提高载波信号的传输效率。另一方面把通过耦合电容器的工频电流传导入地,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高频电缆:接在结合滤波器与电力载波机之间,或接在高频桥上两个结合滤波器初级之间,以延长高频信号的传输距离。

厂用电是发电厂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电动机拖动机械设备,用以保证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正常运行。该厂的厂用负荷分为三类,一类:给水泵,凝泵,循泵,引风机,送风机。二类:工业水泵,输水泵,灰浆泵,排粉风机,磨煤机。三类:试验室,油处理室。厂用电采用单元制结线,电压等级分为6KV和380V。正常运行时,#4,#5高压厂变分别接于#4,#5主变13.8侧(即发电机出口),并各带两段母线6kv IVA,IVB段及VA,VB段运行。#03高压备变由110KV系统供电,正常运行处于热备用。6KV备用段母线BZT装置投入。

最后我们参观的是正在建设中的长兴二厂,即2*300MW机组。发电机出口电压是20KV,采用分相封闭独立母线,母线电压只有一个等级,即220KV。母线采用正母、付母形式而付母线分为两段,中间用线路连结,以节省空间。

实习的第二站是新安江水电站。水电站与火电站比较具有一次性投入大的特点,但运行成本低,且无污染。

新安江水电站建在浙江建德的新安江上,控制流域面积1048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57秒立米,设计洪水流量27600秒立米,总库容220亿立米,设计灌溉面积114.3万亩,装机容量66.25万千瓦。主坝坝型为混凝土宽缝重力坝,最大坝高105米,坝顶长度465.4米,坝基岩石为砂岩,坝体工程量138万立米,主要泄洪方式为坝顶溢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安江水电站是我国自行研制和建设的第一个水电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正是新安江水电站的建立,不仅给我们了风景如画的千岛湖,在当时更缓解了浙江的用电紧张。

从1997年1月起,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算起来也已整整5年,这5年中,虽然**不断,却也硕果累累。1998年8月26日,国家电力总公司向国家经贸委上报了《实行网厂分开建立发电侧电力市场的实施方案框架(试行)》并获得通过后,以国电公司为主导确立的省为实体的改革迅速推进,但由于配套改革未能及时跟进,试点工作暴露出大量的问题。在2000年6月16日国务院的一次会议上,国电公司主导下的电力改革遭致高层否定,会议决定由国家计委牵头,会同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电力体制改革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新的改革方案。就在由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亲自挂帅的协调领导小组开始着手酝酿新的电力改革方案时,12月中旬爆发的美国加州电力危机对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发生了重大影响,人们意识到电力改革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而不仅是打破垄断。至此,中国电力改革陷入一段长时间的沉寂,人们通过对加州危机的反思,也在重新认识中国进行电力改革的必要性、可操作性。2001年4月30日,国家计委将一份综合了各方意见的电力改革方案上报到了国务院,同年6月中旬国务院驳回了该方案,据说主要理由是该方案的反垄断力度不够。直到2002年新年过后,有关国家计委新的电力改革方案已获高层通过的消息在此间传开,最终一直等到4月12日方案正式出台才得以证实。新的改革方案在国家电力公司、五大区电力公司和各省电力公司三个层面展开,方案提出从纵横双向彻底拆分国家电力公司,把五大区网变成独立的子公司,而把各个省网公司逐步变为分公司或区网公司的附属子公司,同时重组国有发电企业。国电公司原来提出来的改革方案是建立在以省为实体的基础上,这样就和地方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容易得到地方的支持。但这一次出台的新的方案是把省市的利益让位于五大区网,实际上削弱了此前各省独立的地位,这会给电力改革带来风险。从各国经验看,电力改革急不得,应该系统规划、分清主次、稳步推进、安全为主。最终改革后电价的形成机制不应该再是由国家计委审批,计委必须放弃行政审批决定电价的权力。最终根据电力产品的特殊性,由电监会制定竞价规则,既要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害,防止因为不公平的竞争和垄断形成消费者不能接受的电价;同时也要保证电力企业本身获得利润,尤其在发电端形成有效的竞争。电监会通过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形成合理的电价,这一点在这次改革方案中并不明确。但从市场发展方向来看,在市场已经形成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今后的电价一定是通过竞价上网形成。

应用本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篇6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电力工程基础课程设计 周数学分:2周/2

先修课程:电机学,电力工程基础 1.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完成对应课程教学计划后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该门课程内容的综合运用和提高。

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的专业课程知识,结合工程或生产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技术资料,进行计算,绘图以及编写技术文件的技能,掌握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学会运用规程,规范,手册和参考资料.通过课程设计应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较全面的训练,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独立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2.设计题目的选择原则

课程设计要尽可能地结合生产实际来进行.选题可以多样化,以围绕发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工程设计为主.可以选用合适的现实工程设计题材,也可拟订符合工程实际的教学性题材。3.设计任务

对某变电站或发电厂确定初步的电气主接线,并进行电气设备的选择.亦可根据情况,另选其它题材,但内容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份量要适当。4.设计的内容及范围

因课程设计时间较短,从教学目的出发,内容应覆盖两门及两门以上的所学的专业知识,有选择地简化和删去部分设计内容,适当减少相同方法和相同内容的重复工作量。

设计的内容可有:短路电路计算,电气主接线确定,变压器选择,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熔断器,互感器和避雷器的选择。5.设计说明书及图纸等的基本要求

(1)设计说明书

学会用简练的工程技术语言编写技术文件是设计的目的之一,说明书的编写大体上可按设计内容,分章、节、项写出设计的依据、条件、过程、方法、结果等,文字简明扼要,字迹清楚,结论明确,各种数据,尽量利用表格,以期一目了然,最少在3000字。

(2)设计计算书 它是设计过程中各种主要计算的编集,可作为设计说明书的附件,应显示出各计算项目的计算条件,计算方法,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作为成果数据的要列表以便查用。

根据设计内容,计算书中至少有下列各项内容: 短路电流计算; 设备选择校验计算。(3)设计图纸

各电气元件一律使用标准图例和代号,讲究图面布局美观整洁。根据设计内容,要求作出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6.设计时间分配

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该课程设计的时间为 2 周: 第1天查阅各种相关资料;第2-8天各种电气设备选择计算;第9天画图、书写设计说明书;第10天整理设计材料,答辩。7.成绩评定标准和考核办法

(1)成绩评定标准

根据学生完成的课程设计成果和课程设计答辩的情况,结合在设计过程中个人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综合评定成绩,一般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次评定。

(2)考核办法

以出勤情况和设计成果进行综合评定,出勤占20%,设计成果占40%,答辩40%。8.主要参考资料

《电气工程基础》 王锡凡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 牟道槐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供电技术》 余健明等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应用本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篇7

毕业设计 (论文) 是高等工科学校教学过程中实现本科培养目标和要求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对学生的一个重要培养阶段。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 是将4年的课程学习与各实践环节学习相结合, 进行综合应用的重要过程;也是本专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价内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成果形式主要以工程设计为核心内容的设计。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设计的基本训练。一般要求如下。

(1) 综合运用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知识并进一步扩大和加深相关知识领域。

(2) 学会汇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各种资料、工具书的方法。

(3) 学会农业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锻炼设计技能, 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现存问题

1.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是否体现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是属于更高层次的学习, 对学习的环境保持着高度的机敏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学习态度是学习动机的外化和表现形式, 与学习动机成正比, 态度越端正, 动机越强, 从而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就越高, 学习态度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1]。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的几个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缺乏对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育, 学生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学习和成长, 从小到大升学和考试是学习的唯一目标, 近年来大学成绩几乎是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这必然造成学习上的机械的死记硬背和不求甚解, 而这在学习过程中是一大禁忌, 学习目的被视为对考试分数的盲目追求, 这种种因素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热情与主动性、缺失个性与创造性, 学习成为一种负担, 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被不完善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制度扼杀, 更不用说培养自主的探究的学习能力[1,2]。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管理方式影响较深, 高校大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 往往缺乏思维的开放性、获取技能和知识的主体性以及自由独立发展的创新性。

1.2 考研面试、找工作影响毕业设计正常进行

4月是研究生面试最集中的月份, 也是毕业设计刚开始最需要集中精力了解完成的最重要阶段, 学生们准备研究生入学面试以及后期的去外校面试, 整个4月就花费在研究生入学面试上了, 毕业设计在4月基本上没法进行或完成的很差;对于没考研找工作的学生来说, 3, 4月份左右还有不少的招聘会, 同样由于应聘竞争也很激烈, 也需要好好准备, 这样花费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也很少, 毕业设计搞的也很差。

1.3 没有严格执行《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大纲》

每年毕业设计开始阶段, 都会根据已经确定的毕业设计题目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 这是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的依据, 也是检查、考核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与评分的重要依据之一[3,4]。但是由于前期学生考研面试、找工作花费时间多, 没有按照学校颁布的《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大纲》进行, 影响了前期开题报告的完成, 以及后期设计计算, 图纸的绘制, 论文的完成等工作。论文质量受到影响。

1.4 少数教师责任心不够强

少数教师责任心不强, 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平时指导学生次数少, 对学生管理不严, 批阅开题报告、论文说明书不够认真, 评语过于简单, 成绩的区分度不大等等。

1.5 其他问题

有少数学生知识面比较窄, 思路不够开阔, 对如何撰写论文了解不够, 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欠缺, 对毕业设计持敷衍的态度。部分论文的深度不够, 创新性不强。另外, 由于条件限制导致很多论文缺乏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 综述性论文较多等。

2 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指导毕业设计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来进行。

2.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 从思想入手, 教育大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变依赖为自主, 树立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

其次, 本科生指导教师要从大一开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 自主设计自己的学期学习计划,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再次, 大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全面拓展知识并培养发散性思维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 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就能利用方法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

最后, 加强交流和探讨, 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能力。教师有针对性的恰如其分的提出问题, 或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又要虚心倾听他人意见, 反思自己的见解, 形成共识, 从而较好地实现人际互动、合作学习。

2.2 加强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针对学生毕业设计前期学生参加研究生面试以及招聘会次数多, 影响毕业设计的进行, 因而要求学生自己适当安排时间, 不要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与质量。另外, 从毕业设计开始, 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集中3次, 每次集中都要求学生汇报工作情况, 对各设计环节经常检查指导, 对设计不认真的学生, 一经发现及时纠正。对学生毕业设计严格把关, 从学习态度、绘图质量、论文的书写计算等方面进行考核。不能满足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的必须进行修改, 以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例如:设计一台玉米脱粒机, 参数为:生产能力3 000~4 000 kg/h、籽粒破碎率<1%、玉米籽粒脱净率>99%、玉米棒含水率在13%~18%之间, 如果学生选用钉齿滚筒与钉齿凹板配合来脱粒玉米果穗, 无法满足籽粒破碎率<1%的要求, 不能满足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修改, 选用别的脱粒方式, 如柔性脱粒、差速脱粒等方式。

2.3 加强教师毕业设计指导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开始前, 要求每位教师从自己科研或企业生产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 以求达到使学生获得综合训练的目的。毕业设计一旦开始, 教师需要每周至少集中学生3次, 每天指导不少于4小时, 每次集中都要求学生汇报工作情况, 并做出针对每位学生工作评价和指导。另外, 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 对绘图、计算、论文书写等各设计环节也需要经常检查指导。

2.4 严格执行《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大纲》

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严格遵守学校规定的各项政策, 按照学校颁布的《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

毕业设计开始时, 根据确定的毕业设计题目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 这是检查、考核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与评分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给出了学生毕业设计题目、设计参数、设计要求、设计时间安排绘图纸的数量。学生在毕业设计前2周完成毕业设计开题工作, 设计过程中, 教师随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情况, 对学生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5 答辩过程严格把关

答辩前, 实行交叉评审制度, 任何一篇参加毕业答辩的毕业论文都必须由指导教师以外的教师评审, 并写出相关的评审意见, 并给出及格以上的评审成绩方能参加答辩;所有学生论文必须通过“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进行“查重”检测, 且查重率都要在30%之内才有资格进行答辩。答辩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每个答辩小组对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了答辩, 整个答辩过程要严肃而有序, 各答辩组成员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完成答辩任务。

3 改进效果

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始, 对选题、开题、撰写、指导、检查、答辩整个毕业设计过程进行监控, 对每位教师毕业设计指导过程进行严格管理, 制定了论文指导教师工作细则 (包括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作用,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指导工作计划、安排与进程, 指导记录等)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严格按照学校颁布的《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 不断对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进行修正与提高, 本着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的原则注重过程管理, 使学生在论文写作和设计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切实保证了毕业论文质量, 进而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2015届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按照以上改革措施, 效果明显, 毕业设计优良率达90%, 有一名同学获校级优秀奖。

参考文献

[1]苑金端.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培养途径[J].商业经, 2012, 402 (7) :120-122.

[2]邹念, 卢红辉.关于如何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析[J].新西部, 2010 (14) :186.

[3]王启平, 王全先.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及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9 (2) :111-112.

[4]刘天军.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7, 20 (4) :71-74.

应用本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篇8

摘要:我国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将会沿着安全、稳定和可靠的方向发展。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科学是无止境的,相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会变得更加完善,从而更好的保障我国居民对用电量的需求。鉴于此,本文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

一、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概述

1、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

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包含了监控、检测、保护、通信等功能设备,其系统目的是对所有电厂电气设备进行检测、保护、管控制及信息管理。在国内,一些较为落后的传统电气系统由于自身限制无法使用集散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运行,只能通过连接一些自动化水平比较低的专业硬件及相关的监控设备进行一对一的监控,无法同时监控多个电气设备。

2、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电厂电子动化系统基本分为三个层面,即间隔层、网络通讯层、站控层。间隔层内的设备间隔布置,以此来改变信号、控制、测量等设备之间的电缆的放置位置,将厂电保护、测试与控制装置由主控室转移到开关层,减少了设备之间的直接联系,仅依靠现场总线与网络,就可让设备之间的通讯得以实现,有效增强了设备相互之间的独立性,精减了二次接线的数量,节省了电厂的成本开支,也避免了让员工在安装过程中的多次调试,减轻了员工的工作量。网络通讯层的设备包含通讯管理装置、网络交换机、网络中继器等,主要作用是让各个设备或子系统之间能有效进行交流与信息传递。站控层包含操作员、工程师、服务器、UPS等设备,通过分布式与开放式结合的方式,对电厂的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以及发挥其他方面的作用。

3、电气自动化与热工DCS控制系统的关联

电气系统与热工自动化相比,在运行中存在着很大的区别。DCS既具备传统控制、集中化信息管理、操作显示等功能,还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处理、通信功能,是先进程控技术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具有独立性、协调性、友好性、灵活性等特点。而在电气控制中,电气设备的控制对象要少于热工设备,操作的频率较低。在电气设备出现异常时,需要立即进行处理,在中央信号系统被取消后,只有在系统发出警告,监控人员通过明确的指示时才能采取措施。电气设备保护自动装置对于可靠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并且要求动作快捷、灵敏。电气量相比于热工量,没有特别要求常规控制需要的模件类别以及性能,当电气控制系统要求具备非常高的可靠性,需要独立的电气控制器,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电厂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热工DCS控制系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厂的自动化水平,便于电厂电气自动化的运行管理,将热工DCS控制系统纳入到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可有效提升电厂的运行效益。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实状况

1、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的运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的运用主要是基于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收集、计算和分析电网调度过程中的信息。一方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运用于电网运行的实时监控,通过这种监控,可以有效掌握电网运行中产生的异常状况,从而为居民的用电提供更好的保障;另一方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还可以运用于节能减耗,在进行电网运行的监控同时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对电网运行进行调控,从而提高供电效率。

2、电力系统自动化在配电系统中的运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配电系统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电网改造建设方面,其主要的核心技术依然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使配电系统达到更高层次的网络化水平,通过建立主站、子站和光纤终端这种多层次的结构,使每个层次能够紧密配合,可以高效的进行通信传输,从而优化了配电系统。

3、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变电系统中的运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变电系统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处理二次设备进行监控和测量,通过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对变电系统进行优化,建立一种集监视、测量和协调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对变电系统中各种设备信息进行搜集,通过这种信息搜集,可以使电力工作管理人员清楚的了解变电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掌握变电系统中产生的故障,为相应的调试和修理带来极大的方便,从而使变电系统更加流程的运转。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的应用

1、自动监控模式

电厂主要通过分层分布模式和集中模式实现监控的自动化。在分层分布模式中,通过电气间隔设计间隔层,将测控单元、保护单元与开关柜或其他一次设备设置在一起。网络层对相关的光纤活动电缆、通信管理机等设备进行设置,结合电厂现场的总线技术,集中、规约转换、传动所有设备采集的数据,传达控制命令。站基层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间隔层进行管理,并交换信息。集中模式同样是采用直接连接方式,将强信号转变为弱点信号,并结合标准直流信号与空节点方式,分别将电器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连接到输入输出端口模件柜中,而这个端口所连接的系统是分布式控制系统,通过系统进行组态,以此来实现对长点所有电器设备的监控。这种方式更有利于采集集中主屏,便于电厂工人的管理操作,但是也有可能出现速度的不稳定,可靠性较低,需要提高。

2、自动化监控的关键技术

自动化监控存在三个关键性技术,分别是检测保护单元、通信网络、监控主站。首先是间隔层终端检测保护单元,现场将检测保护单元配置在间隔层一次设备单位中。保护单元是确保电厂用电系统安全与运行稳定的最有效技术,因此该单元需要配置专用、特殊的保护装置,确保其拥有较强的可靠性、灵敏性和速动性与选择性。其次是通信网络,它是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对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实现有着直接影响。最后是监控主站,一般被安置在站级监控层,以确保对电厂电气主要设备的监控和管理。通过发电机组容量以及运行管理要求来确定配置的设备与规模,既有单機、双机也有多机系统进行配置。

四、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包含了监控、测量与保护,让现场总线技术的系统一体化得以实现。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信息搜集,解决下层使用功能受限于上层的问题,需要采取分层分布的方式进行系统监控。监控技术在电厂内能够与相关系统数据进行转换,让电厂电气系统的运行生产活动得到有效管理。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技术创新,让监控运行一体化得以实现。在整体机组信息与使用情况的分析、汇总中,系统能提供完整的数据,让机组中存在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达到系统控制功能的最优化效果。单元化统一火电机组让信息的采集与提供变得更加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对电网的系统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在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可以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保护与调整,及时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并快速解决,保证自动化电气系统安全而良好地运行。当前的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还无法全部达到全通信电气控制的要求,各系统之间仍旧需要部分硬接线。因此,需要对连锁热工工艺开展深入研究,让电气系统后台应用水平得到提升。当前,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正在不断进步,电厂运行变得更加安全和稳定。因此,在电厂电气的自动化系统运行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与保护策略。在电厂电气自动化的安全维护和稳定控制中,采取自动化技术,让电气系统的整体保护功能得到提升。

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电厂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而现代居民对用电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有充足的电量保障,这就对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有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并对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实状况进行总结,并根据总结对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常沛,王涛.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09:246-247.

[2]李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11:46+50.

[3]邓潜.关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视界,2014,33:309+338.

上一篇:面试实录下一篇:教师考核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