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2022-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新课程改革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实质是要教师把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上来,其中包括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大多数教师重视教法研究,轻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大多数学生没有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成绩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双率”的达标。同时,我国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育评价体制不完善,加之迫于一些社会压力,许多学校往往说的是素质教育,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仍是考上多少个学生。为了多考上几个学生,教师们也只好重知识传授、轻学法指导。我们应充分尊重并努力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主体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应当把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提高到素质教育高度来认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 更新教学观念,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通过课堂讲授教材来给学生传授“道”已远远不够了,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权威象征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作用由“授业”向“授渔”转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一方面要先生负起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从反面看,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独立、学会发现、学会自主。由此可见,开展学法指导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功能。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压力,也给我们提供了动力。时刻要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核心理念,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贯彻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加强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创设多种教学途径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

二 学法指导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1.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要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教学时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从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点燃学生的探索熱情,激发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谋求一条思考探索的道路,让学生按照预习提纲阅读书本知识,发现疑难问题,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习。其次,引导学生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养成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总之,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指导学生高效率听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在课堂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也必须“三到”,即心到、眼到、手到。心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围绕着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展开思考,大胆设疑、猜想,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多思考为什么。眼到:要求学生善于观察。既要观察教师的表情和手势,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述。手到:一是严格要求学生操作规范,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显然,在上面的“三到”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提高能力的先决条件。

4.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整理改错的习惯

让学生对解题活动进行回顾、整理、思考、总结、评价、调整,对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解题后的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思考。思维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思维过程,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这与方法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也是他们最熟悉的方法,因此,解题后进行反思可使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5.指导学生做阶段总结及复习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与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课、阅读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甚至是涉及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减少或避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指导复习方法,让学生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一般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指导:类比法、联想法、归纳概括法。

总之,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之际,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数学学法指导应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数学地思维、数学交流、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教师想让学生“爱”上数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认真探索,持之以恒,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王以富〕

作者:卢小娟

第2篇: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在课改之风日益推进的今天,特别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其实质就是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上,其中包括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大多数教师存在着重视教法研究,轻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大多数学生没有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成绩参差不齐,严重地影响了双率的达标。同时,我国应试教育的理念根深蒂固,教育评价体制不够完善,再被迫于社会压力,许多学校往往说的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却是应试教育,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仍是以升学率为基准,教师们也只好重知识传授,轻学法指导。这就为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尊重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应把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提高到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 更新教学观念,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

韩愈的《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面向21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仅仅通过课堂讲授,教材编写来给学生传授“道”已远远不够,教师作为知识化身、权威象征的角度也发生了改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作用也应由“授业”向“授渔”转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一方面教师要负起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师“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从反面看,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独立、学会发现、学会自主。由此可见,开展学法指导正是为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功能。

“实施新课程对老师来说都成为了同一起跑线上的新兵。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压力,也给我们提供了动力。”站在新课程的舞台上,应时刻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坚定不移的核心理念,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具体有效地贯彻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加强对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创设多种教学途径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

二 学法指导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1.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学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从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其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谋求一条思考探索的道路,也就是设计预习的提纲,让学生按照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知识,发现疑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准备地走进课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习。其次,引导学生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目标。当自己完成一个目标后,成功的喜悦会强化他们的进取精神,激起他们确定下一个目标的热忱,从而养成不断进取的习惯。同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总之,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指导学生高效率听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在课堂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时必须做到:即心到、眼到、手到。心到: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大胆设疑、猜想,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多想几个“为什么”。眼到:是要求学生善于观察。既要观察教师的表情和手势,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述。手到:一是严格要求学生操作规范,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显然,在以上“三到”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提高能力的先决条件。

4.培养学生解题后反思、整理改错的习惯

让学生对解题活动进行回顾、整理、思考、总结、评价、调节,对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解题后的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和思考。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这个思维过程,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也是他们最熟悉的方法,因此,解题后反思一下有无其他解法,可使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5.指导学生做阶段总结及复习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与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课、阅读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

指导复习方法,让学生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一般可从以下三方面指导:一是类比法,二是联想法,三是归纳概括法。

总之,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之际,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数学学法指导应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会理性地思维、学会数学交流、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教师想让学生“爱”上数学,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认真探索,持之以恒,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李锦雯〕

作者:周娟

第3篇: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

摘要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学法指导,对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学习现状 学法指导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的方法。教学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习方法不当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多元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其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如何让学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和课前准备习惯

这一习惯应从一进校就开始抓,预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老师将要上课的内容以及课上的难点和重点,所以首先要看课本,在看的过程中如有不懂的定理、公式、法则等地方则用红笔打一问号注明;其次,如有时间最好做一下课后的课堂练习以检测预习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高效率听课

初中生尤其是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容易导致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新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探究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维的训练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探究,为此教师应着力于做好以下工作:(1)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人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会思考;(2)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3)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4)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四、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學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生正处在逻辑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显然不能适应初中学习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记忆方法。

五、指导学生学会复习巩固,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没有达到通过作业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效果。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应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者:张 凯

第4篇: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一、认清学习能力状态

1 、心理素质。由于学生在初中特定环境下所具有的荣誉感与成功感能否带到高中学习,这就要看他(或她)是否具备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找出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办法。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还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任其发展,不思改进,不作努力,缺乏毅力与信心,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能力越得不到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高中学习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

2 、学习方式、习惯的反思与认识

(1 )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作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忽略了真正听课的任务,顾此失彼,被动学习。(2 )学习的条理性。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忙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 )忽视基础。有些" 自我感觉良好" 的学生,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 水平" ,好高骛远,重" 量" 轻" 质" ,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 卡壳" 。

(4 )学生在练习、作业上的不良习惯。主要有对答案、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缺乏对问题解决的信心和决心;讨论问题不独立思考,养成一种依赖心理素质;慢腾腾作业,不讲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心思不集中,作业、练习效率不高。

3 、知识的衔接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另一方面,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由于初中教材知识起点低,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亦低,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有的内容为应付中考而不讲或讲得较浅(如二次函数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不列入高中教材但需要经常提到或应用它来解决其它数学问题,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学生的成绩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涉及到初高中知识、能力的衔接问题。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1 、 改进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应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 不会总结的同学,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 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的发展。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听课习惯。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五官能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作业习惯,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必须独立完成。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疲疲惫惫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指导。

2 、加强4 5 分钟课堂效益。

要提高数学能力,当然是通过课堂来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

(1 ) 抓教材处理。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2 ) 抓知识形成。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培养了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3 ) 抓学习节奏。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4 ) 抓问题暴露。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 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这些问题是现开销的,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现开销的问题及时抓,遗留问题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5 )抓课堂练习、抓好练习课、复习课、测试分析课的教学。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大约占1 / 4 - 1 / 3 ,有时超过1 / 3 ,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坚持不懈,这既是一种速度训练,又是能力的检测。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教师所寻找的例题是有心的,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高,哪些知识、能力需要培养、加强应用。上课应有针对性。

(6 )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它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7 )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

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

3、体验成功,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平时学习中,要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密切,小学生的行为再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热爱学习与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剩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识的钥匙,可以增添学习兴趣。

三、 几点注意。

1、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急躁心理,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实际问题要有针对性的教学。

2、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正如华罗庚先生倡导的" 由薄到厚" 和" 由厚到薄" 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应用性问题的出现,更对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应加强对应用数学意识和创造思维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第5篇: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方法的

探索与实践

原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与发展的要求。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发现:课堂表现评价、数学日记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相结合可以对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已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多年,颇多关注初中生数学学习评价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越来越认识到原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与发展的要求。原有的学生评价中存在很多的局限和不足,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的实施策略总结如下:

(一)课堂表现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采取“课堂表现评价表”与“课后访谈”形式对学生的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以用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课堂表现评价表”包括学生自评、同桌评价、教师评价,对学生在“课堂表现评价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课下对学生进行访谈。

通过 “课堂表现评价表”与“课后访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态度和信心等。这种评价方式获得的 1

评价信息更真实,并能够弥补传统评价方法与评价内容的片面性,这种评价活动本身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二)数学日记评价

数学日记是一种过程性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收获以及各种心理感受,教师对学生的日记进行一定的指导,并挖掘数学日记对数学学习的意义。因为数学日记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感受,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数学日记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相对客观地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生尝试写数学日记,不仅可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能激发他们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进而使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从而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全面了解,并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成长记录袋评价

我们每两周的一次评价是以学生自评为主,他们根据自己积累的资料及实际表现进行客观的分析,在自评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每月的评价是以学生互评为主,每个学生介绍完基本情况后,由同组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们根据被评人课上的表现、

作业情况进行评价,肯定优点,并善意地提出希望,使学生在互评中增进了解,共同进步。

我们采用成果展示会的形式,做好每一次评价。本学期共召开过两次成果展示会,成果展示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次是在全班召开,目的是在全班推广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次是在家长会上,我选出代表在家长会上介绍自己参加实验所取得的成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了进步,并在会上进行“我能行”展示,感到由衷的高兴,表示要配合学校评价工作并促其提高。

一学期的实验,师生对档案袋评价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生利用它收集成功资料,记录反思内容,制定近期目标,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教师通过它培养学生自信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它看到学生成长的轨迹。

1、成长记录袋评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由开始的不感兴趣、被动参与到后来的主动参与,积极评价,并在积累的过程中懂得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坚持,持之以恒才会见到成效的道理。学生在成果汇报会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同学、教师的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了评价的主体。

2、成长记录袋评价使学生看到了希望。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记录了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这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反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

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思:这段时间自己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的怎样,有进步就用实例说明,有不足就分析原因,定出近期目标。学生正是在这种不断肯定、否定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这种评价具有实效性,学生能从中看到前进的方向。

总之,通过过程性评价,真正做到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评出了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动力,发挥了评价的激励、教育和反馈的功能,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为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第6篇:初中数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1. “读薄”教材一是通读加精读,理解、识记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并从中概括出知识的前后联系、区别,进而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知识的系统,如教材中每章后的小结即是一章的精华,是读教材的提纲;二是读例题,习题时自己要重新推演例题,重点是进一步体会,熟练其包含的各种基本技能,找出一类问题的解题技能,领悟所突出的数学思想方法。读教材时你必须手中有笔,有练习本,然后“眼、手、脑”并举,不仅动笔演例、习题,适应默记概念、定理、公式,熟记其“关键词、关键语句”。2. 全面复习中仍需抓重点双基的全面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要特别抓住:①强化运算的快和准,训练出写与表达解题过程的简洁和严谨,上复习课时不要等老师的答案,要尽量自己动手算出结果:②对方程、全等三角形和相似形、圆、函数,不仅要多多地读还要反复体会这些:知识的纵横联系,问题演算规律;③在复习中归纳和积累常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领会其包含的数学思想,如代数中的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额结合法,几何中证线积相等,线段成比例的方法等,让解题方法和常见的添辅助线的主要方法,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专题复习阶段是把双基推向高潮,在整个复习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其对策是:1. 多思、多问、多练在专题复习训练时,无论是跟随教师组织的专题复习,还是自己针对薄弱环节所选择的专题进行复习训练,一定要明确这个专题的主题是什么,具体有哪几类常规思路,对不同的问题,在应用的 思想方法上共性和个性鉴别是什么,有哪些解法,最佳方法是什么。既做到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又做出多题一解,训练收敛思维。复习时,要做到多问为什么,不要只是想一想,一定要动手推演练习小结。其规律、技巧,让自己去体验、感受思维过程,积累和丰富自己解题的实践经验。2. 精选内容 精选内容中最忌贪多、求难,应做到少而精,训练时既要有灵活的基础题如选择、填空,又要有一定的综合题,其目的是训练灵活应用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新形结合法、分类法、函数法、几何中添辅助线的方法,来解决三角、几何、代数里面的问题,掌握以二次函数为基架、一元二次方程为基架、圆为基架、三角形为基架的综合题的解题规律。有目的地培养将较综合的题目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的能力,这样就能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分步突破较难的综合题。这一阶段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所以在这一阶段不是盲目地强化训练,大运量地练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套题训练,通过练、评、反思,查漏补缺、掌握解题观点。其对策是:一是稳定心态,增加信心。二是提高速度规范解答。有的同学在答卷时,不在首先是准确其次是速度的基本原则下盲目地追求快速,解题既不打草稿又不画图,反使用心算或填上自己一想当然的结果,失误甚多,而在解答大题时跳过必要的步骤,或丢三落四,结论不完整,推理不严密,失掉本该不应失的分数。以上是中考数学应考的三个准备阶段及对策,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复习,定能练就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使自己的数学习成绩达到新的飞跃。

第7篇: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一些总结

————结合切身的学习经历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相比于小学阶段所学的来说,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知识点的增多:

(2)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加;

(3)知识间的相关性增强,俗话说哦,就是知识是一环套一环的,前面的知识点掌握的不

好,会影响到接下来的新知识的学习。

(4)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动手能力(三角板,量脚器,以后会经常遇到运动问题)以及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都有所提高的。

所以对于你来说,第一点就是要明确好:我要学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以及什么是考点。那么这就需要你在课堂上紧跟老师,在45分钟里发挥自己最大效益,掌握好所学的知识点。 在课堂上你争取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对于老师讲到的知识点,你用比较显眼的彩笔在书本上将知识点勾画出来,勾画的

过程不是简简单单的画个符号或是直线之类的,重要是你在勾画过程中用眼再记忆一遍知识点,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方便你以后复习时能事半功倍。

(2) 课堂上老师可能会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果老师举的例题书上没有而且很典

型,那么你就必须准备一本精致的笔记本去把这些例题分章节的记录下来!如果课堂上没来得及记全的话,下课后及时找到老师把例题记录下来。千万不要害羞,想想看,哪怕一天记一道题目,一个月就是三十道题目,三年下来,那个笔记本就是你自己的题库了哦。(这个会检查你的)

(3) 如果对于课堂上老师讲到的知识不会时要做好标记,下课后及时去问老师或者同学。

(4) 什么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之类的话我就不多说了。

在课余时间你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数学怎么说都是理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所以要想数学学好,做题目是万万不能少

的。做题目的量不宜过多,但结合我的经历来说,题目做多远远好于题目做少,所以你就需要有恒心的去做题目,但也不能盲目的做,自己哪一方面掌握的不好就多做哪一方面的知识习题;什么练习册、课堂作业之类的,那都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完成的,所以你要是想学的比人家好,那你就得准备一本不是学校统一发的教辅,适当的做好教辅上的题目。

(2) 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这就等于白学,一个人数学学的好的原因就在于她忘记的少,知

识掌握的牢固。所以,杜绝遗忘知识,你就至少成功一半了,克服遗忘,首先,做题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学会自我总结,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想想今天学了什么呀,回忆下课堂的情景,或者随便的翻翻课本,看看自己勾画出的一些知识点。

(3) 学会定时间的复习,要有计划,因为老师不可能对你的学习一切包办。所以复习是

很重要的,你可以先翻开数学书前面的目录,对着每章节的题目来尽力回忆里面所包含的知识点,回忆不出来的或者不太清楚的在翻到一章节仔细复习。在这方法在考前是很管用的。

(4) 这点很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你得准备一本错题集。记录下你平时考卷、练习册

等等上面所做错的题目,可能这个会很耗时间,但是需要你的坚持。错题集的记录你按照以下的格式进行记录:(这个会检查你的)

【原题】

【错解】

【错误原因】这里面要写出这道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和当时你做这道题目时的最初想法

【正解】

(5)

(6)

(7)

(8) 将做过的练习册,试卷等等分门别类的整理好,用文件夹装订好。 经常翻看你自己整理出来的例题集、错题集、试卷集以及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 每一单元学完后,自己尝试画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图。 只要自己想学,用心学了,方法得当,学不好是不可能的。万事贵在坚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祝小妹你,学习进步,早日金榜题名! !!

第8篇:数学思想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学习日志1

我教学已经一年了,经验尚不足,但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的体会就是学习数学不是做多少多少题,而是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研究数学思想方法,只有掌握了数学方法,才能在数学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随时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常见的数学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换元法、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等等。我任教七年级数学,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我接触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比如,在老师讲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上,不管是代入消元法还是加减消元法,都是用的转化思想:把二元转化为一元。在实际教学中,我就是注重转化思想的,并且在后面的开拓视野中,有的学生问我:“老师,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不是也是把三元先转化为两元,再把两元转化为一元啊??”我回答他“非常好,看来你明白这种转化思想了。”

我觉得这个老师讲的非常好,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会认真研究,不断进步。

第9篇:《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心得

结合罗琳老师的专题讲座《 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一内容的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初中生数学学习存在的两种障碍在我们农村学生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1、依赖心理: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新精神。

2、急躁心理: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那些是已知条件,那些未知条件,那些是直接条件,那些事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

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

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

我觉得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做的还远远不够。由于我校处于农村的位置,大部分优秀生都到外面学校就读,剩下些基础差的学生,因此,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这里我主要谈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预习:由于大多数学生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加之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粗略地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因此,之前的课前预习是未真正落到实处的。所以应从通过看书就能解决的课堂演练题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借鉴罗琳老师的做法,在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 一看: 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读: 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认真思考,注意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标记,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

三做: 在对预习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分层要求学生做适量的通过看书就找得到答案的练习题。(并利用每节课前五至十分钟时间逐一检查,看看是否真正落到实处)

因为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能力,就好比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取新知识,汲取新的营养.

二、指导课堂上数学学习方法

课堂上数学学习主要是“ 听课” 方法的指导.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 “看”、“听”、“思”、“记”的关系.

1 .“看”就是上课要注意观察,观察教师的板书的过程、内容、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2 .“听”是学生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

( 1)听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

( 2)听新知识的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

( 3)理解教师对新课的重点、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问).

(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3 .“思”是指学生思考问题.没有思考,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古人说的好“学而不思则罔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解,学生不仅仅只是会做,而且要经常思考 ;在思考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明确:

(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要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如:本节课教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

(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 4)树立辩证意识,学会反思. 可以说 “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层次掌握,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考才会学习.

(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结合教材来记,要掌握记录时机.

( 2)记要点、记疑问、记易错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老师所补充的内容.

(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记笔记有助于将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

三、指导课后数学学习方法

1 .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中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浏览教材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及笔记,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熟记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地进行一题多解,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作业的书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水平.经过多年的初一教学,发现初一的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

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 2)如何将推理思考的解题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出来.

( 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刚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今后的学习都十分重要.

2 .课后复习巩固方法的指导.

( 1)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 2)细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

(3)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 4)收集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3 .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教师可以在课上先结合习题给以指导,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逐渐地,学生上完课后能够会反思了,也有了些主动性.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只有通过不断听取一些专题讲座,自己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以上就是我在学习完《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专题讲座的一些方法借鉴,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运用。

上一篇:家庭教育观下一篇:命若琴弦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