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李爱红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李爱红(精选3篇)

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李爱红 篇1

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

灵宝市故县镇第一初级中学

李爱红

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2、掌握好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3、认识到学习物理贵在坚持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2、掌握好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好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2、【实验器材】

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刻度尺、钩码(或重物)、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细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物理对于同学们来说是有趣的、实用的,同学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它而有丝毫的恐慌,它并不像有些同学说的那么“难不可及”,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学好物理的动力和保证。这节课我们一块来讨论如何学好物理。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物理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首先给大家讲三个科学小故事

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年轻教师奥斯特,一直在寻求电和磁间的联系。一天在课堂上灵感突至,将一个小磁针放在一根直导线下方,再使导线接通电源,只见小磁针摆动了一个角度后稳定地停了下来。从而证明了:通电导线周围能产生与磁极相作用的磁场。基于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电磁铁。

1821年,英国青年学生法拉第,深深地为奥斯特的实验所吸引。他想到:既然电能让磁体动,磁能否让通电导体动呢?一次实验中,他在一个水银盆的中间固定一根磁棒,棒边漂着一块插有一根铜线的软木。当铜线接通电池后,软木就漂动了起来。这证明了他的设想。他进一步的实验成果,为后人发明实用的电动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指明了方向。1822年,法拉第又想到:电流可以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否产生电呢?他决定去探索“磁生电”的途径。此后,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难苦的探究。1831年的一天,他实验失败后,正从线圈中收起一根磁铁时,发现和线圈连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动了一下。于是他抓住这一机会深究下去,终于发现了感应电流,磁的确能转变成电!据此,法拉第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人类从此逐步进入了电气时代。

这些小故事说明物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而我们的物理课本是经过很长时间教学实践后编写出来的,讲述的是本学科的最基

础的知识,里面珍藏着“科学巨人们”的智慧之果。学习这门学科可以开阔眼界,扩充知识,使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在更广阔的物理世界中翱翔。

2、重视物理实验

实验在学习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加深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能力。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在做演示实验之前,老师往往会讲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样做。看演示实验必须全神贯注,因为演示实验是在讲台上做,仪器有时比较小,而实验现象往往变化很快,这就需要集中注意才能把现象看到,而且最忌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我们必须全神贯注跟着老师的操作,看清每一步骤中的变化。实验中的每一步骤有的快,有的慢,快的要不遗漏,慢的要有耐心。通过动手操作,更仔细地认识各种物理仪器、装置的构造和性能,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常用仪器。物理实验使用的各种基本仪表和装置,就是今后工农业生产和科研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装置的基础,今天学会了操作,将来就有了操作的技能基础。在实验中掌握一些基本测量方法。例如测定细小金属丝的直径,采用多绕很多圈来测量的“以大量小”法;在测定未知电阻值时可以用“替代法”,“比较法”;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等。这些实验的基本方法都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实验能力。在实验中应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遵守实验室纪律,爱护仪器;实验课前做好预习;实验时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忠实记录,按时完成;保持清洁,做好收尾工作,完成实验报告。

3、课前认真预习

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然后再纵观新课的内容,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绘出知识结构简图。同时还要阅读有关典型的例题并尝试解答,把解答书后习题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适当阅读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籍。

4、主动提高听课的效率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5、定期整理学习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做到定期按知识本身的体系加以归类,整理出总结性的学习笔记,以求知识系统化。把这些思考的成果及时保存下来,以后再复习时,就能迅速地回到自己曾经达到的高度。在学习时如果轻信自己的记忆力,不做笔记,则往往会在该使用时却想不起来了,很可惜的!

6、及时做作业

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在章节复习中精选课外习题自我测验,及时反馈信息。因此,认真做好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而去有意识地加强它,逐步培养自己的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要做好作业,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中叙述的物理过程,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根据题中陈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对照所学物理知识选择解题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经过冷静的思考或分析推理,建立数学关系式;借助数学工具进行计算,求解时要将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最后还必须对答案进行验证讨论,以检查所用的规律是否正确,在运算中出现的各物理的单位是否一致,答案是否正确、符合实际,物理意义是否明确,运算进程是否严密,是否还有别的解法,通过验证答案、回顾解题过程,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熟悉各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7、做好思想准备,调整好学习心态

大部分同学在学习物理时都带有一些不正常的学习心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紧张、畏惧心理。物理难学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害怕上物理课,害怕做物理作业,害怕老师课堂提问,害怕老师的个别谈话,怕做实验、怕动手,千方百计地回避学习,胆怯的心弦一天到晚紧绷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久而久之,越怕越难学,越难越怕学。(2)“一口吃个胖子”的心理。想把成绩搞上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仍没有什么大的起色,随即产生“反正学不好了” 和“我不是学习的料”的错误心理。(3)消极心理。学习松松垮垮、马马虎虎,懒惰思想较重,学习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上课时经常“开小差”,盼望着“快下课”,老师提问大都说“不会。”

诚然,物理是难学,但绝非学不好,只要按物理学科的特点去学习,按照前面谈到的去做,理解注重思考物理过程,不死记硬背,常动手,常开动脑筋思考,不要一碰到问题就问同学或老师。在学习中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去寻找乐趣,就能培养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一个学生在学习力的图示时就编了这样的顺口溜:“四定即定作用点、定方向、定标度、定长度,两标即标箭头、标数值和单位。”现代社会的发展,物理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学们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以学好物理报效祖国为内部动力,要认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从而自发地、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就一定能学好物理知识。

总之,在物理的学习中,只要做到以下,应该就可以了:

多做习题,多看概念,多多联想,多多思考,多多提问, 多多自信。

【板书设计】

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

1、学习物理是非常重要的2、重视物理实验

3、课前认真预习

4、主动提高听课的效率

5、定期整理学习笔记

6、及时做作业

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李爱红 篇2

一、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有:基本概念 (定义) 、基本规律 (定律) 、基本方法。初中物理概念多, 概念是课堂学习的重点, 是学好物理的首要因素。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 就要研究和思考这个概念是怎样引入的?是如何定义的?有什么物理含义?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真正理解呢?很多学生认为能背出来就是理解, 所以变成死记硬背。理解的标准应该是:达到你对所学过的每个概念和规律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 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如, 学生在学习《重力》时, 很多学生把重力与压力相混淆, 误认为压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方向竖直向下;而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作用点在物体上, 方向垂直物体的表面。由此可见, 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 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两个力的区别是:压力是效果力, 重力是性质力。

在理解好物理概念后, 用科学的方法, 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条件、影响因素等记忆下来, 成为自己知识信息库中的信息, 再通过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通过记忆、练习掌握好知识, 到考试时就能从大脑信息库中将信息提取出来。有人以为, 理解了就一定能记住, 这是对人的思维和记忆规律的误解。一个人的一生见过、理解过无数的事物, 但只有那极少数经常反复作用在我们头脑中, 而且反复应用的事物, 我们才能记住。如电话号码, 经常打的号码, 人的大脑是记得住的。所以, 要巩固已经记忆的知识点, 学生就应该有计划地安排好课后的复习、练习, 再通过单元测试、期未测试不断提高和加强记忆。

二、着力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的最大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培养钻研精神, 开发创造能力,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物理教学更是要求教师不断地推陈出新, 改进教学方式,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实效。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很多。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本人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 提出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四阶段三环节”教学法 (学习山东杜埌口中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 , 四阶段指:个人自学、检测基础知识、突破重难点、总结巩固;三环节指:合用探究、成果展示、质疑创新。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 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 教师展示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简要的讲述, 学生分组实验和讨论, 学生展示:我的实验结论是“原来运动的物体……, 请问同学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吗?谢谢!”一节课下来, 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课本知识。实践证明, 我校开展的有效课堂教学, 实现了教师由“演员”转变为“导演”, 学生从“观众”变为课堂“主角”, 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 学生都参与了学习活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从此他们不再因为厌学而提不起学习兴趣。

三、强调通过实验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 物理实验是培养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物理概念、规律的发现, 源于实验。在物理教材中, 设置的实验为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其中学生实验是要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做的实验, 实验后得出物理概念或规律。所以,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要重视通过实验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何理解大气压的存在, 旧的物理教材设计为教师演示实验, 新的物理教材设计为科学世界, 虽然设计不同, 但目的都是通过实验来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学生通过教师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橡皮半球, 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 分别请两个小组进行操作, 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两个半球拉开?结果两个小组的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 这是为什么?其实, 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 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 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刚才的实验, 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 (演示) 。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 (学生笑了) 。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球的外部有什么?空气, 而球的内部是真空。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 我们的周围存在大气压强。

四、加强课后章节总结

课堂总结, 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整理, 使学生抓住内容的重点, 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 还可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掌握方法。因此, 本人在学生学习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 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在总结的基础上再写出学习小结, 提出不懂的问题, 并在班上交流学习方法。常见的总结方法有以下几种。

总结归纳法。总结归纳法即是学习完一课或某一单元后, 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或包括前几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如八年级下册物理《功和能》一章, 可分别总结为两个层次的知识点:功 (包括功的定义、单位、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 ;能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及能量转化) 。

比较识记法。是将一节课或一章内容的不同概念、规律, 以及对新旧知识采用叙述、列表等方法加以对比, 以此帮助学生加快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 开拓思路, 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设疑伏笔法。在一章或一节课即将结束时, 教师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供学生课后自行探讨, 或诱发一个或几个与以后学习内容有关的悬念, 让其找出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从而起到巩固知识、带动新知识的作用, 通过讨论, 便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进而推动全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

谈谈怎样引导初中学生学好物理 篇3

当前物理教学中,学生普遍感觉到物理难学,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解物理,领悟物理,让学生感到学物理其实是件轻松的事。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看,他们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被兴趣所左右。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首先要培养學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物理知识,就必须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要产生兴趣,就要爱观察,勤思考,多动手,善于发现问题,对生活、生产中常见的自己不明白的现象或事物多问为什么,促使自己产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求。

多动手,除课堂上多参与做课本上的实验外,还要多动手做小实验,制作小玩具等。使自己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对物理实验原理的追求。这样就会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毅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上课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三、指导学生掌握学好物理的正确方法

1.指导学好物理概念: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公式对解题有用,概念没有多大作用,因此不重视概念的学习,必须让这些学生明白物理定律、公式、原理是反映物理过程中有关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概念不清就无法真正掌握定律或公式。如将物理定律比喻为一部机器,那么概念就是这部机器中的零件,对各个零件不清楚,又怎么可能理解这部机器呢?要掌握一个物理概念,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要弄清这个概念的物理意义,对这个概念是怎样下定义的?对于量化了的物理概念——物理量,常是用两个量之比或它们的乘积来定义的,这时就要分清哪些是定义式(即量度式),哪些是决定式。凡是用公式来表述的概念,还必须弄清它量度方法,量度单位,是标量还是矢量。要告诉学生有些概念是逐步加深的,必须随着学习程度的提高,认识也要逐步提高,不可先人为主,始终停留在最初的认识阶段。

2.指导学好物理定律、公式:有些学生只满足于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定律,而不去掌握它的全部内涵,这是学不好的重要原因。必须教育学生要按以下要求去掌握物理定律:①要弄清物理定律、公式的来源。是属于通过观察或实验得出的实验定律,还是利用已有的物理规律推导出来的导出定律。如果是实验定律就必须十分注意整个演示实验过程,首先要弄清建立定律的事实依据,其次还须弄清是怎样从这些事实依据中通过正确分析、推理才得出它们本质上的联系。如果是导出定律,除了弄清建立物理定律的事实依据外,还要弄清推导过程中所依据的物理定律及应用了哪些数学方法。②弄清物理定律、公式的物理涵义:公式中每个物理符号(包括常数)的意义及整个定律的物理意义,还要弄清公式中有关物理量的对应关系。③弄清公式中物理量正负符号的意义。④注意物理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甩范围,避免乱套公式。⑤注意物理定律、公式的表述和记忆,一般来说物理定律的文字表述都包括了它所研究的对象、适用条件和具体关系。③物理定律常常是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的,但是对于物理定律的公式不能单纯只从纯数学意义上去理解,要注重其物理意义,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3.学用结合,在用中加深理解。物理就是要及物说理,掌握物理规律后就要用来解释和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这里特别注意要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物理现象所存在的片面理解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铁比木头重”,“速度大物体惯性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温度高物体热量多”等等,要从用中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发现自己存在的错误和缺漏,以便及时纠错补缺,达到巩固和加深理解的目的。只会死记硬背物理规律而不能灵活应用的人不算是学好了物理。

解答物理习题也是一种应用,同学在解习题中常遇到的问题是不知从何处入手或乱套公式,解完后自己也不能确定对与否,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不重视或没有掌握审题的基本功,尤其是不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不会从题目给的条件应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去找出解题思路;没有掌握检验答案是否正确的基本功解决办法也只能是从培养上述基本功入手。提倡写解题小结,每次解题后简要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与教训是很有好处的。通过反复练习,加深理解,才能逐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地步。

上一篇:杭州师范大学马云下一篇:美食节策划方案2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