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精选8篇)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篇1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我的体会是--精心的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在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进行“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一、根据教科书的编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生活事例,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3、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试一试”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二、创建师生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形成“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让每个学习者去等待知识的传授,而应让他们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告之他人以修正自己的认知经验。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实践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客体。而学生是主体,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察。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武。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

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依据这一原则对于八年级上的第十一章第二节旋转第一课时进行了如下设计:做一做

(一):

1、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覆盖在画有任意△AOB的纸上,2、在薄纸上画出与△AOB重合的一个三角形,3、用一枚图钉钉在点O处固定,将薄纸绕着图钉(即点O)旋转任意角度,4、将薄纸上的三角形旋转到了新的位置后,标上对应点。

探索发现问题:

一、点A、B、C三点哪些是运动的?运动的点所走过的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

二、填空:

1.点B的对应点是点?

2.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3.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4.∠A的对应角是?

5.∠B的对应角是?

6.旋转中心是点?

7.旋转的角度是?

三、若旋转中心是不在图形上的一点,图形又该如何旋转哪?

1、把薄纸上的△AOB绕着任意点P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的新的三角形△A′O′B′。

2、请你测量出线段PA、PA′、PB、PB′、PO、PO′长度并找出它们的关系

3、请你测量出∠APA′、∠BPB′、∠OPO′并找出它们的关系

发现:

1、A、O、B三点在旋转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线都是一段圆弧

2、PA=PA′、PB=PB′、PO=PO′

∠APA′=∠BPB′=∠OPO′

操作说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画有三角形的硬纸板和半透明的模仿纸,然后让学生参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践,同学们在实践中相互交流探索的结果,教师根据情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可直接修改,补充和评价,然后根据本次旋转的特点发现旋转中心是在图形上的点。之后,再次实践探索旋转中心不在图形上会有什么规律,并且和旋转中心在图形上的规律相比较,旋转的决定因素有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四、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一个人专心致力于一项工作可描述为自我卷入,当智能受到挑战的时候,自我卷入就达到它的顶点。如何才能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呢?自觉卷入学习任务之中呢?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心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设法使学生在卷入的学习过程中心情愉快,有学习的强力需求,其次设法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促进学生学习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学习数学定理或公式,教师

应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注意联系与区别,强调其特点,有预见性地指出易混点,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定理掌握定理,并能灵活应用,从而避免了记住定理,但不会应用的通病。又如:在椭圆和双曲线的教学中,采用比较法,找出两种曲线相同处和不同处,进行对比学习,这样对两种曲线的理解都非常深刻,对以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就不会有畏难情绪,就能顺利地学习。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质量。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及时交流,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差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兴趣。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自己的教学中创造一系列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学生互助学习,对优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学相长。第一,有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有助于自己在知识上查漏补缺,有助于增强自我意识,增强学习的调节能力;第二,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减少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五、设计多样的开放式的试题,采用开放动态的课堂学习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以纸笔考试为主,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过分注重分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而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忽略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考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全面启迪学生的隐性智力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与思考,初步采用一种开放动态的数学学习评价新模式。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的单一性与组织形式的封闭性,在探索新的评价模式过程中,多尝试采用操作题、口试题、创意设计、课题报告等灵活多样、开放的评价手段与方法,来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状况,具体直观地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减轻学生的压力,突显其学习和发展的过程,突显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力争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1、操作类题目:以简单的推理能力、直观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评价重心,开发创设“操作性试题”。如设计试题如下:请利用所提供的两张长度为a的纸条和两张长度为b的纸条,拼、摆、折或连一连,构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你能提供更多的方法吗?

2、创意类题目:在学习“有趣的七巧板”这节内容时,可设计这样的题目:请你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图形,并用一句贴切的话形容一下你拼出的图形的含义。再如学习“剪纸与镶边”、“生活中的轴对称”、“平面图形的密铺”等内容,可以尝试通过对学生的创意设计展开测评,来评价学生的创造潜能──一幅幅学以致用的创意设计既包含创意作品,又有相应的数学解释和人文表达,不只是倾注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数学积极的情感,而且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突显着数学对学生的情感价值的陶冶。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篇2

一、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注重调整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构

在初中阶段,数学作为一门主科,对于升学考试和今后的发展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调整课堂的教学结构,运用小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为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程方面,教师应该改变内容的难、繁,使学生更多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转变学生的地位,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并在学习中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学会学习和合作。

(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

数学课堂较为抽象,和其他学科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在无形之中给数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正是处于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容易出现躁动、叛逆的阶段。因此,教师要注意和学生多加交流,并注意交流的方式和方法,让他们勇于接受建议,并主动地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注重对学生的教学评价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以分数来评价成绩的好坏。如果学生考的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如果学生考的分数低,就是差学生。这种用分数来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非常不科学,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限制。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教学评价的建立,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应该从根本上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思考,才能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注重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转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课程目标总是死守着,对数学标准没有要求。现如今,教师应该注重课程的目标,强调教学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明白得出结论的原因和理由,而不是只死死地记住答案。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练习起来,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学习数学是有很大的帮助和意义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上存在的误区

虽然新课改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的目标理解不透彻,形成了一些教学上的误区。以下就是对这些误区的总结分析,以帮助学生在新课改环境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只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强调教师的主导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认为只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就是实现了该目标。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对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没有帮助,还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长此以往,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由于学生需要接受全面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恰当的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只追求教学情景化,没能突出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化的教学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使他们开阔视野。但是,有些教师通常片面地追求情境化,一些无关紧要的情景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起到作用。如果长期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他们就会忽视数学知识本身。不仅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知识不牢固,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三)滥用多媒体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利用多媒体,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滥用多媒体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可能造成不利的方面。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实并不适合过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很多知识还使需要教师在黑板上讲解,这样学生听起来比较清晰。有的知识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能听不明白,往往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更新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并且能够了解初中数学的发展,提高数学的价值,不断反思自己,就能够积极稳妥地解决好教学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为提高初中数学的学习效率奠定一定的基础。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一定要突出其主体,使学生能主动接受知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就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变革。数学作为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程标准条件下,教师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以适应数学改革的需要。笔者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下,对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论述,指出教学方法中存在的误区,希望能引起相关教师的注意,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新课改

参考文献

[1]李龙飞.浅议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新课程:中学,2010(6).

[2]李宾辉.探索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专刊,2011(8).

[3]张明宇.如何在初中数学课中养成良好的习惯[J].新课程导学,2012(2).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策略 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实践策略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也逐渐成为了数学教学的关键任务之一。作为师生共同完成的完成的探究活动,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化过程,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结论的形成,对于教学策略的探索、创新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应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积极总结优秀实践教学经验,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探究出更新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强调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注重对其自主、合作,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而是要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不断更新和优化,从而促进性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平面图形的认识”的相关内容时,在引导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立体图形进行初步认识时,可以将学生合理划分成几个任务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相应的图形模具,让学生通过直观视觉、接触来进一步感受、逐步形成空间感,并指导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觉性、探究性的认知和感悟立体图形的特点和规律,在这一学习、探究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也能进一步培养、锻炼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改强调,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要对学生的学习感受、个人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做出综合考虑,在实际授课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不仅要采用更加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还要采用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正确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构建真实的生活教学情景

在数学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科学整合在一起,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不断优化,从而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也通过科学、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印象,培养其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的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准确、灵活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与很多科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学习、探究数学知识过程中就必须要学会应用,对于学生来讲,虽然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但其中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具体的反映,也可以说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对此,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总结出数学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不断加强数学知识与人们实际生活的联系。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面对实际问题,应试着从数学角度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不论是新课程导入,还是数学例题的设计,都要注重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间的联系,对于概念原理有联系的实际问题做出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感性认识,不断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加强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也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广,教育手段也随之不断更新,从而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科学运用,给学生带来的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对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进而让学生融入到逻辑、具象思维有机整合的动态学习过程中,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立体图形,这样学生不仅学习起来一幕了然,也进一步培养、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将原本静止的画面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另外,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征,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科学融入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构建出生动形象的生活情景,不断增强其学习兴趣,也能够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科学融合,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其图像轨迹更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通过对其函数图形的形成与变化进行这种动态的展示,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体验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其数形结合思想,也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五、强化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强调不仅要注重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思考,还应结合学生实际认知发展需求,适当的拓展思考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并为学生传授更多科学、新颖的探究方法。数学教学作为学生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品质对其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要引导学生对数学规律进行理性的掌握,并在实际授课中,分层次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比如,在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先对“底数和指数为具体数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方法做出详细讲解,然后再引导学生对一般方法进行理解和归纳,并采用其一般方法来分析、解决具体的运算问题。

另外,教师还应结合实际教学需求,用归纳、演绎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对于初中生来讲,要想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往往都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以及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通过开展新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促进学生逐渐形成多向思维动态,不断增强其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所学知识,锻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其数学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构建出和谐、平等、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不断来斤师生间的距离,也能够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探究,积极构建合作学习小组,主动与小组成员共享知识信息,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应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六、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积极探究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形象生动的实践教学环境,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从而使教学内容、方法那个得到不断优化,学生的创新、探究思维可以得到进一步培养,从而在不断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晏水兵.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71.

[2]方峰泽.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35+136.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篇4

1.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我国的教学现状面临着诸多问题,以初中数学这一科目来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还延续着原来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对于新的课程标准的把握还不够准确,仍是以“灌输式、复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题海战术”的训练方法进行学习成果的检验。可以说,这样照本宣科的教法,不仅使得课堂气氛沉闷,还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相对应的,很多初中学生,他们不仅是学习方法不得当,而且自身的学习态度极度的不端正。先天条件有限,后天努力还不足,使得学习效果事倍功半。所以,要向切实提高教学成绩,必须从教师必须从自身和学生两方面着手,在初中数学的教法和学法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2.优化初中数学的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初中数学教学旨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而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所有处于教育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面临的任务与挑战。所以,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教法迫在眉睫。下面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2.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中强调:“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师生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由此可见,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重在让学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性、组织性。与此同时,为了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在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上,将原来的“复制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替换为“互动式”“反馈式”的教学模式,将原来的教师主体,替换为学生主体,着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关键。

2.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以往的教学理念,着重强调数学知识的获得,因而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获取知识,这样“灌输式”的教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而且缺少了数学思维上的进一步培养。但是,众所周知的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必须改善教学方法,适当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思考,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3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不断完善,这对于提高课堂趣味性、动态性、多向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帮助。初中数学尤其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初步培养,因此,初中的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适当地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以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3.优化初中数学的学法

3.1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都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而态度决定成绩。在一线工作的数学教师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各个班级的学生,智商差异并不大,但是不同的学习态度得到的成绩却是相差甚远。可以说,有机会进入正常的初中学习的学生,在智商上差异都是很小的。所以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大多数的原因源于学生后天的学习态度。所以,学生必须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不论自身的数学基础如何,都要通过努力使自身的数学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3.2提高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取的好成绩的必备能力,也是新课标推崇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的能力。但是正所谓自学能力,主体当然是学生自身。所以教师的帮助只能算是辅助,学生还是应该从自身做起,尝试着培养自学能力。并通过不断地练习及教师的帮助,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自然且熟练的运用自学能力,帮助自己在课堂外进行学习,其中包括预习、复习、巩固性学习等。要知道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知识的扩展程度却是无限的,所以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关键。

3.3加强复习巩固

课堂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在堂课上,教师和学生的重点主要是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知识,但是现实情况是不允许师生完全达成目标的。学生不可能仅仅只是利用课堂时间就将知识牢牢掌握的,还要通过更加周密的复习,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不仅如此,学生在复习中,通过回忆课堂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加深自己对课堂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理解,而且还能了解到自身在该课中存在的知识盲点。要知道数学知识是相互穿插,互为基础的,掌握好复习的能力,是对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的良好辅助。

随着科技时代的全方位覆盖,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不仅如此,教育界顺应时代的要求,对于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及厘定。面对经济社会的市场需求,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新课标。为了能够达到新的教学目标,教师及学生都需要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在自身教法与学法上进行要进一步的优化,只有这样,教生共同努力,初中数学教学才能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郝艳改。关于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的探讨[J].教育科学学周刊,,(8):101-101

[2]吴翠婷。数学教法与学法探析[J].语数外学习,2013,(5): 67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篇5

如何把新课改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是一线教师最大的困惑。“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是课程改革初期的必然产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善于汲取国内传统教学中的精华,敢于借鉴一些教育强国的先进经验。最终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如在教学四年级《Lesson4 I Like Music》时,我采用以学生为主学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和由新单词组成的新句子的学习,多数学生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然后说出自己对课文中故事情节的概括和理解,并归纳总结出:重点单词和句型,又如,在教学三年级《Lesson1 Good Morning》时,我采用谈话导入法进行展开教学,通过学生学生在生活中的对话实际进行抓住教学重点,并总结出: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学,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进行,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2、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之间智力差异,而且,学生存在差异性的发展。新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英语已经广泛的成为人们交流的第二语言,因此可看出它的重要性,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传统的英语,过多强调的是知识、技能目标,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英语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十分注意研究三维目标并积极加以落实。每堂课开始,学生给老师行注目礼时,我便要求每个学生在老师面前展示充分的自信,我还十分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和成功给以积极的评价,在我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上,便对学生说:举手就是一百分,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哪位学生答错了,我会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对较难一点的问题,我经常采用让他们上讲台讲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勇敢精神。

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

1、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经验是教学的起点。坚持每天都做到把每天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回家加以练习,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交流各自回家与家长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并在学生交流以后,告诉学生这些句子和单词的发音是不太准确的,可以再听听录音中的对话内容。

教师教学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线来学习新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英语的价值。另外,在学生间交流的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线,尊重了学生的知识经验。第一次交流,侧重于英语教学中的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英语课的学习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第二次交流,侧重于具体单词与与句子的关系和运用,为接下来学习新知奠定基础。这样充分利用好现实生活与教材相结合,使学生不再感到知识的陌生,会饶有兴趣地完成这节课。

2、留心生活中的英语,让学生体味英语的乐趣。

一个英语老师做过一个调查,希望他们写一写他们心目中的英语和英语问题。孩子们幽默的给了他这样的回答:“英语是一些我人生中的一大部分!”,英语问题是一些不仅仅出现在课本和试卷上的,而且对新世纪的主人来说学习英语很重要,因此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更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听了学生的这番话后对英语教学更加有了信心。当我们学了一段时间英语后,会让每个学习小组写一份学习心得,学生兴趣很浓。然后专门用一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展示成果,学生热情很高,学生再也不认为英语是高深莫测的东西了。

三、围绕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英语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改革后的新教材也将英语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是培养英语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

传统的英语中,基本单词、基本句型常常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新教材给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单词的新方法,使学生理解单词和句型的运用,加深对单词和新句型的理解,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灵活性。

2.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英语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创新,成为学习的主题,并用学习方法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初步掌握建立英语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四、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并非是用一种方式替代另一种方式,而是强调由单一转向多元,让学生更多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乐趣中学、体验中学、活动中学、探索中学、合作中学„„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成功的甜蜜、情感的品味。我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把学生编成每4人为一小组。每组保证都有好、中、差三类学生,其调配比例为1:2:1,即1为优,2为中,1为差,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差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个能力的锻炼,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组间水平的大体平衡也有利于各组展开公平竞争。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讲授方式,讲授过程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学生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在学习“时态”时,对句子中动词的转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我由易到难设计了几个简单的句子让学习小组通过讨论向我推荐本小组表述得最好的到黑板上板演,各小组积极响应,每个同学都全身心的投入,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几何表述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学习比较好地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会学、好学、乐学等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使他们更加热爱学校、善爱同学、爱护班级、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具有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能力。

总之未来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我们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更应具有创新意识,要勇于发现,大胆创新,教学中要努力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角度,是“用教科书”而不是“教教科书”。英语是一种文化,在教学中要充分展示英语的文化价值,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向学生揭示英语,让学生明白英语,要学生感悟英语。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努力,超越自己,真正去体验教师这份崇高的职业!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单位:松峰山中和小学

试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6

一、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自古以来,教师一直是教学的绝对支配者,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并且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被抹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呼唤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由以往的以老师为主导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它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角色功能的转变”是对原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因此,教师应该由原来知识的灌输者,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强调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教学民主。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间要相互交流、沟通、理解、补充,使教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改对初中数学内容做了大量的变动,增强了它的逻辑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全面扩展个人各方面的修养,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数学的文化功能和人文价值,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综合的、全面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自身利用信息媒介认识世界的能力,要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会应用教学软件以及制作设计教学课件。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教师要把终身学习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我们的自觉行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时代的变革。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认真、紧张、主动与顽强的心理能动状态,它通常体现在学生学习时注意的集中,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坚定上。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也是一种教育,评价不能仅仅作为区别学生成绩好坏的工具,而应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潜能,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参照下,从不同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又要评价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又要评价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评价学生,通过多元评价,不断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另外,数学教师应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即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以评价激励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及获得的体验和进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策略 篇7

一、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强调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注重对其自主、合作,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而是要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不断更新和优化,从而促进性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平面图形的认识”的相关内容时,在引导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立体图形进行初步认识时,可以将学生合理划分成几个任务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相应的图形模具,让学生通过直观视觉、接触来进一步感受、逐步形成空间感,并指导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觉性、探究性的认知和感悟立体图形的特点和规律,在这一学习、探究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也能进一步培养、锻炼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改强调,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要对学生的学习感受、个人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做出综合考虑,在实际授课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不仅要采用更加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还要采用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正确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构建真实的生活教学情景

在数学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科学整合在一起,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不断优化,从而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也通过科学、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印象,培养其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的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准确、灵活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与很多科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学习、探究数学知识过程中就必须要学会应用,对于学生来讲,虽然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但其中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具体的反映,也可以说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对此,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总结出数学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不断加强数学知识与人们实际生活的联系。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面对实际问题,应试着从数学角度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不论是新课程导入,还是数学例题的设计,都要注重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间的联系,对于概念原理有联系的实际问题做出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感性认识,不断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加强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

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也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广,教育手段也随之不断更新,从而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科学运用,给学生带来的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对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进而让学生融入到逻辑、具象思维有机整合的动态学习过程中,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立体图形,这样学生不仅学习起来一幕了然,也进一步培养、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将原本静止的画面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另外,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征,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科学融入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构建出生动形象的生活情景,不断增强其学习兴趣,也能够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科学融合,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其图像轨迹更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通过对其函数图形的形成与变化进行这种动态的展示,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体验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其数形结合思想,也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主动探究者,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五、强化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强调不仅要注重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思考,还应结合学生实际认知发展需求,适当的拓展思考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并为学生传授更多科学、新颖的探究方法。数学教学作为学生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品质对其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要引导学生对数学规律进行理性的掌握,并在实际授课中,分层次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比如,在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先对“底数和指数为具体数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方法做出详细讲解,然后再引导学生对一般方法进行理解和归纳,并采用其一般方法来分析、解决具体的运算问题。

另外,教师还应结合实际教学需求,用归纳、演绎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对于初中生来讲,要想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往往都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以及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通过开展新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促进学生逐渐形成多向思维动态,不断增强其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所学知识,锻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其数学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构建出和谐、平等、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不断来斤师生间的距离,也能够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探究,积极构建合作学习小组,主动与小组成员共享知识信息,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应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六、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积极探究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形象生动的实践教学环境,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从而使教学内容、方法那个得到不断优化,学生的创新、探究思维可以得到进一步培养,从而在不断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事业也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挑战,而怎样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整体上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也是广大数学教师一直关注、讨论的焦点问题。因此,为了给学生呈现出更加新颖、丰富的数学知识,也让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更加轻松,对于教学时间策略的探究,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1]晏水兵.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71.

[2]方峰泽.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35+136.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114-02

1 引言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人才需求,我国对于初中生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新课改是近年来实施最多、涵盖面最广的教育改革举措。初中数学是基础数学。随着我国新课改对于初中数学教材的改革不断深入,初中的教材难度逐渐加深,部分内容逐渐向高中数学内容靠拢。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必定不适合当前的教材。

2 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教师缺乏创新思维 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工作是将知识传教给学生,如果不能将知识很好地传达给学生,那么教师的作用就不能得到良好的体现。目前初中数学教师多半为四五十岁,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是最适合教育学生的教师。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一代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数学教材,数学教材的难度加深后,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得学生觉得新教材生涩难懂。而且由于老教师教学时间较长,已经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意识到新教材应该用新方法进行教学,缺乏创新思维,惯用原有的方法进行新教材的教学,使得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数学知识方法。

对于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不到位 学生是在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得好不好是一个方面,学生愿不愿意学是另外一个方面。不愿意学的学生,即使教师教得的再好都是徒劳的;而愿意学的学生却没有好的教师进行授课,那也等于是事倍功半。当前由于我国教学体系的固化,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一味地强调对错和成绩,导致学生为了做对一道题,而死记教师上课教过的那一种解法。数学题往往是具有灵活性的,一道题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在课上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让学生多做一些题,加深学生的印象,但往往会忽略给学生多讲解几种解题思路,就导致学生只知道一种解题思路,为了成绩,又不敢根据自身的理解采用别的方法解题。因此,导致我国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创新兴趣的培养方面比较欠缺,大部分学生只会照猫画虎、按部就班,不知道根据自身所学进行解法创新。

教学课堂缺乏探索性 目前,我国国内的教学课堂多半为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课堂中的互动也只是答题解题,很多时候是教师一个人在进行知识传授,以较为传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创新性。学生处于这种课堂氛围之中,除了埋头苦学,已经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了。形式化的教学方式会使得教学课堂沉闷、活跃度低,而新课改对于教师教学的要求还未能得到彻底的贯彻和实施。大多数数学课堂都是进行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多半是根据备课内容来进行讲课,课间没有多余的创新互动,多数的课堂互动为教师提问学生答题这种单一模式,过于缺乏新意,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同一水平,难有较大提高。

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习惯 我国实行的应试教育有它客观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人子弟的负面作用。为了能够取得好成绩,多数学生不能放开自己的思维。比如数学解题,学生都是依据教材和教师课堂讲解的解题思路进行死记硬背,牢牢记住那几种方法,然后依据题型进行套用,一旦遇到新的题型,他们就会觉得生涩难懂,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后才能理解。数学本身的灵活性高,题型千万种,学生不可能全部记下,只有可能根据学会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题。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思维习惯是以成绩为前提,一切与成绩无关的事情都是闲事,没有进行的必要,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不到良好的培养,渐渐地失去创新能力。

3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变化对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影响

教师教学行为逐渐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部分教师也意识到沿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因此也有教师根据新课改的内容进行了教学方式改革。当前,大多数数学教师根据新课改的教材内容进行备课,认识到新课改后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加深,比起过去的教材,现在的初中教材与高中的衔接更强,沿用原来的教学方式可能已经不适应。但是改革还只是初步的,许多教师依然是根据以往丰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仗着自身的丰富经验来进行新教材教学,忽略了学生自身的适应性。整体上来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数学教学方式也已经开始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逐渐以新教材为主,这一转变虽然步履维艰,但毕竟已经迈出第一步。

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改善 能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除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之外,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加上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数学教学课堂效果得到一定的优化,许多学生对于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即使是难度加深了,由于教师的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加上我国近年来考试制度的改革,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学习成绩成为“双重心”,在此背景前提之下,学生更愿意去学习数学,更愿意去尝试新的数学解题方法。这种学习状态无疑是良好的,适合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

4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发展作为教学中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有教学任务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也是依据学生成绩来进行的。整体来说,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如果只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就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导致教师忽视学生是主体这一重要因素,会因为过于形式化和系统化,而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中心,注重协调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习成绩。

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基础知识是学习数学的基底,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才能建好上层建筑。因此,为了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基底。只有拥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才有可能在基础知识之上衍生出新的想法,进而产生具有创新性的解题思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邢志刚.浅谈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3(7).

上一篇:初三作文:妈妈教我做人下一篇:年教育局教师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