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观

2022-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家庭教育观

《颜氏家训》家庭教育观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摘 要: 《颜氏家训》是我国最著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家教类书籍,其家庭教育观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父母应以身作则,切忌有爱而无教;育其心,改其行。

关键词: 颜之推 《颜氏家训》 家庭教育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和温床,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认识社会和寻求人生幸福的重要起点。父母是儿童的启蒙教师,其教育行为将影响甚至贯穿儿童成长的始终。重视家庭教育,自古就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实践证明,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都基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现实生活中,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误区,以至于背离父母的初衷,使得令人“头痛”的孩子层出不穷。《颜氏家训》是我国最著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家教类书籍,其修身、教育、做人、成才、治家的道理和方法对当代家庭教育仍有十分重要和普遍启迪的意义。

一、颜之推与《颜氏家训》家庭教育观

家教就是让孩子完善人格,修身求进,充分开发孩子的心智,让孩子学会自我学习,将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有责任人心的人。《颜氏家训》注重儿童人生经验和教训传授,讲求言传身教、授人以渔的理念,家庭教育重在感化,父母应以身作则,其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颜之推(531—约595年),字介,梁朝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祖籍琅琊临沂。他20岁步入宦途,历官四朝,仕途曲折坎坷。家庭日益衰落和许多士大夫身亡家破的现实,使得他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险恶和士族统治的危机。为了保持自己家族的传统与地位,颜之推依据其博学笃行的节操和辗转流离的丰富阅历,纂写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治家经验的结晶——《颜氏家训》。全书共七卷二十篇,该书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以“明人伦”为宗旨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教育思想,也汇集颜之推毕生的体验,篇篇都是告诫子孙的为人治家之道和行业立身之准。家庭教育是《颜氏家训》的精华,其论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幕贤》、《勉学》等篇章。

(一)注重儿童早期教育。

颜之推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尤其注重儿童早期(包括胎教)教育。“子生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仪,异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他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幼年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儿童幼年时期心灵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处在逐渐形成阶段,可塑性很大,就应该用孝仁礼仪“异习之”,指引他们做该做的事,制止他们做不该做的事,抑制不良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唯有此,才会达到“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此外,颜之推还认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需早教,勿失机也。”幼年时期受外界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强,能较好地掌握学习材料,以至于年长期都不会忘记。

(二)家庭教育要得法。

颜之推认为,一般家庭未能很好地教育儿童,主要是教育不得法。首先他认为应当遵循严慈相济的原则,即“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能把慈爱与严格相结合,并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要切忌有爱而无教。他以北齐武成帝的儿子琅邪王为例,强调溺爱不可取。他说:“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亦当矜怜。”家庭教育要切记偏宠,不论子女聪慧与否,都要用同样的标准对待;再次,父母应因材施教。所谓“人性有长短”特指因材施教;最后,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要以身作则,给予孩子关爱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运用生活实例教育孩子,进行读书教育,培养孩子的言语能力。

(三)注重道德教育。

《颜氏家训》反复强调对子女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他的道德教育包括以孝悌为中心的人伦道德教育和立志(生活理想)教育两方面,注重培养德才兼备、诚实守信、勤俭踏实的子女。一方面,他认为儿童的道德教育应以“风化”方式进行,即通过长辈道德行为示范,让儿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德行的教育过程。另一方面,他十分注重气节的培养,在《治家》篇中提出要教育子女树立远大的志向、勤奋努力、慎重交友、尊重生命。

二、当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

个体发展中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有客观因素如遗传环境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如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遗传重要性由此可见。此外,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证实,母体环境是人发展的最初基础环境,从生命开始形成起,个体就已经受到环境的影响。然而当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忽视这些关键影响因素。由于父母缺乏科学胎教的认识,在幼儿生长关键期没有给予科学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智力、性格等都错过很好的发展机会,甚至有些时候父母的陋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以至于这些陋习感染孩子的一生。

(二)缺乏对科学家教的认知。

首先,自我中心倾向的家长普遍存在。他们认为自己的子女怎样培养自己说了算,盲目攀比,期望过高,为孩子包办一切,家长“一头热”的做法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使得孩子因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而受罚,由于教育方式欠缺科学性,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进而产生诸多不良后果;其次,言教身教不同步。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好的行为或不良的行为都受父母直接或简单影响,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对于子女而言,需要的是榜样,而不是批评家,“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仅不能使孩子受教,反而会适得其反;再次,没有做到严慈相济。当前家庭独生子女较多,爷爷奶奶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包办孩子的一切,对孩子的不良品德和习惯不教育、不批评,往往还护短包庇,更有甚者教唆孩子骂人、打人等,父母也如此,孩子如若犯错,则动用家庭暴力,致使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好逸恶劳、专横跋扈、自私、任性、为所欲为的恶习不断助长;最后,欠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敏感区”,儿童在“敏感区”表现出特殊的兴趣爱好,学习容易、迅速是教育的最佳期,而父母则忙于自己的事务,没有发现和掌握儿童各阶段的需要,也没有及时引导、帮助和鼓励,错过教育的最佳期。

(三)思想道德教育观念淡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不少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一味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甚至唯一位置上,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能出人头地,更有甚者竟用利己损人、一切向钱看等思想教育和影响孩子,俨然已经忘记了对孩子品德的培养,这是十分错误的做法。

三、《颜氏家训》家庭教育观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孩子的教育是一门科学,而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教育孩子按科学规律循序渐进就会事倍功半,否则必然事半功倍。颜之推切身体验和感受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是符合教育规律的。《颜氏家训》家庭教育观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

(一)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每个孩子因其成长环境及自身原因,性格特点和潜在优势各有差异。知子是教子的前提,家长只有准确把握孩子的身心特点,才能教育好孩子。为人父母,必须对子女充分了解,教育活动要坚持循序渐进、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抓住孩子身心发展的最佳期,不失时机地对孩子因势利导、适时适宜地教育。小孩子天真活泼、好问,在家庭教育中充分认识孩子的个性特征,尊重孩子的发问精神,并加以合理引导,孩子才会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成长。孩子的教育是一门科学,而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颜之推强调对孩子必须适时而教、循序渐进,即从怀胎伊始,就要注重对孩子进行胎教,小孩子出生后,更要注意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幼教,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给予新内容,改变策略,唯有此,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大见成效。这种注重早期教育的科学方式是可取的,也是当代父母应该借鉴的。

(二)以身作则,切忌有爱而无教。

“夫风化者,自上行于下者也,目光而施于教也”,意思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儿童幼年时期记忆力、观察力强,可塑性大,父母要在家庭中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向孩子示范,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无形的影响。此外,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运用生活实例既要培育子女如何学习,又要让孩子懂得为人处事、生活的道理。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家庭教育中只有父母有了威严,才能言而有效,教育才能有捷径可走。父母在教育中对孩子过于严厉有些于心不忍,而溺爱则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悲剧。颜之推说爱子“当以疾病为谕”,从严教育是“诚不得已也”,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子与教子相结合,切忌有爱而无教。爱教结合,寓教于严,父母教育子女时既不失去爱心又不失掉威严,这种是古今中外教育家都推崇的有效家教方法。

(三)育其心,改其行。

教育重在感化,心灵的正确引导,是育人的根基,教育的理念就是将知识内化为行为。做事先做人,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品德对人的一生影响是巨大的,为人诚信、勤俭节约等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教育更要重视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颜之推倡导以孝悌为中心的人伦教育理论,就是要教育子女做人“孝当先”,先做人后做事。在当下社会文明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中,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领悟和实践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身为启蒙教师父母,教育子女势在必行。此外,教育子女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厉行勤俭节约,杜绝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凡事要亲力亲为。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莫不可把孩子当做温室的花朵一样呵护。

家庭教育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颜氏家训》虽已年深岁久,但其家庭教育观依旧值得深思和借鉴,它是解决当下家庭教育病痛的一副良剂。

作者:颜应应

第2篇:家庭教育性质与家庭教育指导性质辨析

关键词:家庭教育性质 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发展

当今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使家庭教育指导也受到重视。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古老的教育现象,家庭教育指导则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具有不同的属性,明确辨析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的不同性质,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进而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

一、家庭教育的性质

(一)家庭教育是私人教育

根据教育权利与教育关系的不同,可以把教育分为公共教育与私人教育[1]。公共教育是由国家、社会或者团体掌握教育权利,作为社会及全体公民的代表利用公共资源,根据国家意志、社会需要和团体意愿所实施的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规范的师生关系,不具有血缘关系。私人教育是由家庭或个人掌握教育权利,根据家庭需要、家长意志和个人意愿所实施的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不是规范的师生关系,具有血缘关系或者其他私人关系。

在家庭演变史中,家庭教育的私人教育性质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人类社会经历群婚家庭、对偶家庭和专偶家庭三个基本的家庭形态中,由于群婚家庭缺乏婚姻关系,对偶家庭缺乏稳定的婚姻关系,家庭教育是在血族和亲族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大家庭,由大家庭中的老年人共同抚养与教育后代子孙,实行公共教育。到了一夫一妻制的专偶家庭,婚姻关系稳定,亲子关系明确,家长为了让子女更好地继承家产、壮大家业,对子女实施具有私人目的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由公共教育变为私人教育。

家庭教育具有私人教育性质,属于私人领域的家庭活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承担主体责任,但是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是纯粹属于家庭的“隐私”。不但不同国家和民族对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制度设计不同,导致不同的家庭和家庭教育私人边界,而且随着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变迁,家庭和家庭教育的私人领域边界也在发生着变化。家庭的教育活动与家庭的休闲娱乐以及生活消费等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家庭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发展不但影响着家庭的发展,而且家庭中的儿童成年之后要走向社会,成为对国家和民族具有意义的社会成员,这一特点在开放的现代教育中越来越明显。因此,家庭教育既是具有私人性质的家庭事务,又是具有公共性质的社会事务与国家事务。很多国家把家长对儿童的教育职责纳入法定义务,制定了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就是把家庭教育的部分权利让渡給公共教育,同时为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家校合作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并纳入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这些都是国家和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法律支持以及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干预。可见,家庭教育的私人教育性质与对家庭教育提供公共服务并不矛盾,家庭教育指导正是属于向家庭提供教育服务的社会公共事务,重在对家庭如何教育好子女进行指导、引领和服务。

(二)家庭教育是非正式教育

根据教育传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教育分为三大类:正规教育(formal education)、非正规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和非正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2]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都属于有组织的、规范的和制度化的正式教育,它们的区别在于正规教育是国家学制系统内的高度制度化的学历教育,主要包括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职业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提供的教育;非正规教育是指国家学制系统以外旨在增进知识与能力、未充分制度化的非学历教育,主要包括少年宫、图书馆(室)、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艺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与科技中心(馆、站)以及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种校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也包括现代社会为各类人群发展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

与正式教育相对而言,非正式教育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进行的自主、偶发性学习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预先制订的计划,是在无意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任何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可帮助人改变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知识和技能的活动。[3]非正式教育不需要专门的场所和专门的教育机构,在家庭与社会等各种场所或者在交谈、接触大众传媒等各种自然状态都可以进行无组织、无计划的学习活动。非正式教育其实就是生活经验对人的教育力量,是生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价值,而不是把生活事实移置或抽象到学校环境中作为教育手段来应用,非正式教育并非在层次上低于正式教育,它具有独立的教育价值。

家庭教育是非正式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并伴随着生命成长历程自始至终存在。家庭亲情、家长里短以及迎来送往、言谈举止、随机聊天、休闲娱乐等家庭活动都在无意识地传达着理想信念、文化传统、生活态度以及生活知识与技能等,而这些教育不需要刻意设计明确的计划、目标与考核,不需要选择系统的教材与教育内容,没有固定的场所和模式,家长的影响和孩子的学习都是自然的、随机的。可见,非正式性的家庭教育具有自主、灵活、隐性、范围广、时间长的特点,家长的教育无痕,孩子的学习自发,亲子关系自然放松,教育效果水到渠成。

家庭教育的非正式性反映了家庭教育应该遵循潜移默化、自然熏陶的基本规律,家长需要用亲情感染孩子,以身作则、身教与言教并重,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使孩子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通过耳闻目染不知不觉地受到积极的暗示与影响。可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家庭教育学校化的倾向,家长把家庭当成学校的延伸课堂,把学习成绩当成家庭生活的重心,不重视孩子生活习惯、道德品质与情感教育,不重视良好亲子关系与家庭关系的营造,甚至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使亲子关系紧张、伤害亲情,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质量。家庭教育不应该异化为学校正规教育的附属物,应该回归其非正式教育特性,才能发挥家庭教育特有的优势与积极功能。

(三)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

基于儿童权利和未成年人保护的优先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实践比较侧重0—18 岁儿童的家庭教育,但是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教育性质,其终身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家庭教育是贯穿人的生命始终的教育;另一方面指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赵忠心认为,根据教育过程连续实施的时间长短不同,教育可以分为阶段教育和终身教育[4]。系统的学校教育只是人生整个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家庭教育则从人们呱呱落地一出生就开始,甚至尚未出生就进行胎教,子女在学校教育期间仍然在接受家庭教育,甚至子女已到壮年乃至老年,家庭教育的责任也没有完全放弃,只是不同阶段的家庭教育在侧重点和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所以家庭教育贯穿人的生命始终,属于典型的终身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终身教育是泛指人一生所受教育的总和,旨在突破学校教育的藩篱。社会在快速发展与变化,学校教育却存在相对稳定性与封闭性,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学校教育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满足人生发展自我和适应社会需求的任务,那么未来教育之路并不能仅限于扩大学校教育容量,应该与此同时建立起每个人都能随时实现自己抱负的非学校教育体系,也就是终身教育体系。吴遵民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准的提高,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经历的全部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非正式的(informal)学习,是一种综合和统一的教育理念。[5]终身教育并非是给传统的教育形态(如大众教育和成人教育)添加了一个新名词,而是有组织的、有体系的,将整个社会的教育、培训、训练等所有教育服务机构和渠道加以整合,使人们在一生都能根据需要而方便地获得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现代社会已经制度化的继续教育在某些领域实现了职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终身教育。

从传统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也从传统的后喻文化发展为后喻文化、同喻文化与前喻文化并存的时代,尤其是前喻文化对传统的家庭教育产生很大的冲击,即家长不能仅仅依赖自身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增长来教育孩子,孩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迅速地掌握人类社会积累的文化传统,并且来教育指导家长,如果家长的知识和观念不能随着时代发展而更新,就会影响到亲子沟通与交流,家庭教育就难以跟上孩子的成长变化。如果说传统的家庭教育是变化缓慢的终身教育,那么现代的家庭教育就是变化迅速的终身教育。可见,现代家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与现代社会形成开放互动的关系,需要家庭以外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家长提供持续一生所需的家庭教育服务,这就是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伴随着家庭教育的终身性,家庭教育指导也应该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使家长不断增长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获得制度上的保障。

家庭教育是人類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现象,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家庭教育的私人教育性质、非正式教育性质和终身教育性质等发展,明确了家庭教育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应该仍然保持的“本色”与地位,是家庭教育指导实践与理论研究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理,对于家庭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些模糊认识和混乱现象,应该返回原点进行思考。

二、家庭教育指导的性质

家庭教育指导是因为家庭教育产生了指导的需要而出现的,所以家庭教育指导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它们又有不同的性质,辨析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的不同性质,有利于把握家庭教育指导的边界,使家庭教育指导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之上。

(一)家庭教育指导是公共服务

家庭是私领域,家庭教育是私人教育,私领域与私人教育的私有性,决定了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私利性,这是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基本性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社会设置和制度性质。所以,家长作为儿童的合法监护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基于家庭利益对儿童成长所进行的引导。从这个角度而言,家庭是免于外界干预的,家庭教育具有维护私利的合法性,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产生了外部性,这是家庭教育在传统社会所不具有的特点。在传统社会,儿童没有人权,是家庭的私有物,家庭是一个封闭的生产与消费组织,家长传授给儿童生计经验就可以在自给自足的家庭领域里生存与发展,不需要参加学校教育,也不存在社会就业问题,所以家庭教育对家庭以外的社会领域不产生影响。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儿童不再是家庭的私有物,而是具有人权的独立个体,家庭的生产功能式微甚至消失,儿童需要接受义务教育,需要在社会上就业才能生存与发展,所以家庭教育对家庭以外的社会领域产生了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产生正外部性,不但使儿童个人、家长和家庭获益,而且也使他人、社会和国家获益。这是因为家长为家教有方所做出的物质付出与精神付出,既有利于儿童的人格发展、学业成就,也为儿童以后的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仅实现儿童个人价值和家庭价值,也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产生积极的社会价值。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产生负外部性,不但不利于儿童的个人发展,而且当儿童进入社会之后,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家教无方所导致的青少年犯罪现象,具有突出的负外部性。

家庭教育的外部性影响到基于人权的儿童利益,以及儿童所处的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儿童利益的责任主体和社会公共利益主体必然要干预家庭教育,以控制家庭教育的负外部性,并引导家庭教育的正外部性,这就是家庭教育指导产生的逻辑基础,决定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必要性与正当性。可见,家庭教育指导是出于公共需要和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公共服务。虽然个人需要是公共需要的基本构成要素,但公共需要不是个人需要的简单加总,而是一般社会需要的抽象,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公共服务的内容也随之不断扩展。[6]家庭教育指导就是在现代社会发展环境中所诞生的新型公共服务内容。

家庭教育指导是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意志为家庭成员提供家庭教育支持与服务,是社会和国家有目的、有步骤地提高国民素质战略纲领与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建设进程。2019 年10 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要求,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中。

家庭教育指导所具有的公益性与家庭教育的私人性产生了一定的张力。家庭教育指导既要坚持公共性,对有损于儿童权利和公民发展的家庭教育负面现象进行干预,同时又要尊重家庭私領域,尊重家长的教育权利,尊重家庭教育的私人性质,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教育活动的关系,妥善把握家庭教育指导的边界,使家庭教育指导建立在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基础之上。

(二)家庭教育指导是非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都是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制度化的正式教育,但非正规教育是在正规教育系统外的教育活动,其制度化程度低于正规教育,不需要注册制度与学籍管理,不发文凭,不授学位,不像正规教育那样对受教育群体以及教育内容、时间等因素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非正规教育旨在满足人们不断变化发展的、各种各样的学习需求,教育对象群体以共同的学习需求为中心进行组建,教育内容实用、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指导与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都是灵活的。非正规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家庭教育指导是以家长为主的成人教育,而成人教育和家长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与实用性。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困惑与困难,家庭教育指导的出发点是不但帮助家长答疑解惑,而且引导家长沿着正确的方向解决问题,家庭教育指导要兼顾家长诉求、儿童发展、社会需要与国家意志,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需要科学的专业支持,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体现出来。可见,家庭教育指导与正规教育的正式性是一致的。与此同时,家庭教育指导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程度不如学制系统的正规教育活动,但是也有自身的优势。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性强,注重问题导向,内容实用,密切结合家长的实际需要;指导对象广泛,不分城乡、年龄、性别、职业、学历、收入,凡是需要得到家庭教育支持与帮助的家长都可以参加学习;指导时间灵活,妥善利用家长的业余时间组织教学与学习活动;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家庭教育指导利用大众传媒打造指导培训平台,突破了时空界限,更有利于发挥非正规教育的优势与功能。

家庭教育指导是非正规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学校教育是正规教育(formaleducation),家庭教育是非正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三者在概念上具有清晰的边界,而概念是理论的基石。家庭教育指导、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就应该是平行的逻辑关系,虽然它们之间会产生交集,有共同的育人价值,但并不是主从附属关系,它们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应该有各自独立的话语体系,具有不可相互替代的独立价值。

(三)家庭教育指导是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一个社会完整的教育系统,正如以上分析,家庭教育指导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清晰的界限,家庭教育指导是社会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教育分为广义与狭义之说。社会教育广义是指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是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教育活动[7]。我国著名社会教育学家马宗荣对社会教育所下的定义是:“国家、公共团体或私人为谋社会全民的资质与生活向上发展,设有多式多样的机关与设施,供给社会全民,在其实际生活场中,而得自由的广为扩充其文化财富的享受,使影响及于社会全体之作用,谓之社会教育。”[8]可见,社会教育旨在增进社会福祉,指向所有社会成员,国家、公共团体或个人均可为社会教育主体,社会教育形式多种多样。

社会教育源于社会对人的影响,杜威说:“社会环境无意识地、不设任何目的地发挥着教育和塑造的影响。”[9]而社会环境是复杂的、多样的,对人既会产生正面影响,也会产生负面影响,社会教育旨在促进社会发挥正面影响。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也是复杂的、多样的,家庭教育又是一种私人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随意性大、偶然性大,缺乏正式教育的规范性与制度性,这样,自然的家庭环境和私人教育性质的家庭教育就存在着一定的育人风险,对儿童既可能产生正面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所谓家庭教育中的可能风险,是指由于家庭教育中的某些失误、不当或错误行为所引起的某些负面现象与问题,以及对子女及家庭成员未来发展产生的潜在的消极影响的可能。当然,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风险,但与其他教育形态相比较,家庭教育是更加充满风险的一种教育,而且这种风险往往被人们所忽视。”[10]家庭教育指导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家庭教育风险,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态。

家庭教育指导实际上是一种为家庭提供专业助人服务的社会行动,旨在增进儿童福祉、家庭福祉与社会福祉。家庭教育指导直接面向社会上的所有家庭,无论是为普通家庭提供咨询服务,还是为特殊需要的家庭提供补偿服务,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功能,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指导的服务对象广泛,不分城市与农村,从儿童到成人,从父辈家长到祖辈家长,并且伴随着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时间和服务空间无限延展。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社会具有家国同构的治理传统,所以家庭教育指导具有深厚的社会渊源,形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教育内容之一。我国非常重视把家庭教育指导纳入社会教育体系之中,《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 年)》要求“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一方面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儿童之家、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继续推动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创办家长学校,开展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另一方面,统筹推进家庭教育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每年至少开展2 次公益性的家庭教育讲座或家庭教育亲子活动,积极开发家庭教育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提升儿童和家长科学文化素养。

家庭教育指导是在现代社会出现的一个新事物、一项新事业,明确家庭教育指导的公共服务性质、非正规教育性质和社会教育性质,有助于明确家庭教育指导的“身份”与地位,也就是说,使家庭教育指导既与邻近领域划清界限又建立关联,并在宏观系统中找到自己的归属,这样,无论是理论研究、专业实践还是制度建设,家庭教育指导都可以在联合行动和系统建构中进行清晰的定位,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作者:晏红

第3篇:家庭教育法草案:家庭教育不只是“家事”

编者按: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但“老子打孩子”是不是真的就“天经地义”呢?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 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在赋予教师合法惩戒权的同时也提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必要时国家可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这意味着我国家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消息一出便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草案引起的热议正好说明了大家对家庭教育的广泛关注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家庭教育从来不只是“家事”。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最初场域,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所受教育的开端,它关乎未成年人的终身发展和家庭幸福,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人生教育的开端,家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期,围绕“家庭教育”这一热议话题我们选编一组文章,从草案提审的现实意义、家庭教育法立法的必要性、如何让家庭教育在新时代发挥其价值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思考和讨论的线索。

1月20日,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家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

父母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社会各方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随着未成年人保护需求的提升和家庭教育问题的凸显,家庭教育已不只是“家事”,而是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的“大事”。

为什么要提审“家庭教育法草案”

从2020年的抚顺虐童案到日前的留守女童烧伤事件,从校园欺凌屡禁不止到未成年人自杀、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家庭暴力、责任缺位、教而不当等突出问题摆在大众面前,再次敲响家庭教育警钟。

事实上,早在2018年8月,家庭教育立法就正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第三类立法项目。

为了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党组成员邓丽联名代表共同提交《关于加快家庭教育立法的议案》,建议通过加快立法提升家庭教育地位、明确家庭教育核心内容、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从制度层面推进解决家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家庭教育工作持续发展,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法治保障。

近期,“家庭教育法草案”提审,回答了家庭教育怎么开展、父母们应该做好哪些事情、社会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等一系列问题,为父母划出了底线要求和“托底式”的服务,走出了助力家庭教育的坚定步伐。

专家指出,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将提升家庭教育地位、明确家庭教育核心内容、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从制度层面推进解决相关问题。与此同时,应当推进家庭教育立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配套衔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管家庭的“闲事”,不是直接参与实施家庭教育,不是控制家庭,而是通过立法,保障每个家庭获得必要支持,调动资源对家庭教育加以专业指导,规范家长行为,规范服务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行为。

“家庭教育法草案”划重点

草案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并规定了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学校、其他有关社会公共机构等不同主体在促进家庭教育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家庭教育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草案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

离异父母不得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草案提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的父母分居或者离异的,任何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怠于履行实施家庭教育的責任,但被人民法院裁判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或者被中止探望的除外。

必要时国家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庭内部事务,也事关公共福祉。草案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实施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政府、学校、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促进家庭教育。必要时,国家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草案明确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干预家庭教育的情形和主要措施,并对强制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作出规定。

事实上,近年来多地先行先试,已有重庆、贵州、山西、江苏、江西、湖北、浙江、福建等多个省市针对家庭教育推出地方性法规,做出有益尝试和实践,为全国立法奠定基础。例如,《湖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草案)》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出,即便外出务工,父母也应担负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必备的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孕期夫妻、婴幼儿父母、学生家长应当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明确要求父母双方应当共同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义务,父母离异或者分居的,应当继续履行家庭教育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拒绝履行。

让家庭教育回归本位,让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是家庭教育立法的重要目的。

近年来,家长群变成“作业群”,孩子的课业压力转嫁到父母身上……“老师减负家长增,校内减负校外增”等现象和观念折射出教育领域的深层矛盾。专家认为,对于家长群变味的讨论之所以引起共鸣,是因为其混淆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职责。学校教育应以共性教育为主,而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以素养和个性化培养为重。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建立边界、让其各司其职,才是合格的教育方式。当前,中国家庭、学校、社会的共育机制还未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问题还没有解决。专家称,应当通过家庭教育立法,明确哪些内容属于共育范畴,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归其位,以缓解家长焦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立法不能解决家庭教育的所有问题,家庭教育同样需要“教育”

立法不能解决家庭教育的所有问题,家庭教育同样需要“教育”。过去,中国家长接受的教育和训练很少,这是家庭教育体系的一大缺失。

2020年初,一段“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光,让不少中国家长忙碌到“怀疑人生”。“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在忙碌工作的同时,既要照顾“熊孩子”起居,又要辅导学习,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教育重任,很多家长感到力不从心。疫情和居家学习考验,让家庭教育弱化的短板凸显出来。

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显示,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部分家长对孩子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无方;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和“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的现象;很多家长过度娇惯、放任,让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且向低龄化发展。这源于家长缺少为人父母的第一课,同时也反映出,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成为大批家长们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及社会力量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方兴未艾,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在一些地方初步形成。例如,江苏省日前出台《关于加强与改进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内容,要求中小学每学期组织1至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学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其中,幼儿园要重点指导家长带领幼儿感知家乡和祖国的美好、培养劳动意识;小学要指导家长保证儿童每日睡足10小时,不盲目攀比学习成绩,定期检查视力,培养一两项能终身受益的体育爱好;初中要针对少年青春期身心变化,适时适度开展性教育,预防网络游戏成瘾和手机依赖;高中要重点引导青少年树立国家意识和理想信念,确立职业生涯规划。

针对留守流动、身心障碍、父母离异等特殊儿童群体,《意见》专门提出,要根据“一家一策”“一生一案”的原则,深入、细致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可以会同妇联、社区等方面,尽可能给予代偿性的亲情关怀。

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学校教师无法完全胜任家庭教育指导

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迫在眉睫。然而,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供不应求,家庭教育指导仍基本依赖学校教师的状况,让教师面临种种挑战与新的负担,成为家庭教育质量提升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效能不足。一是因为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的教师以各班主任和校级领导为主,教师参与度较小,有限的师资力量面对广泛的家庭教育需求只是杯水车薪。二是因为教师分配给家庭教育指导的时间有限,如教师开展的集体家庭教育指导,每学年累计次数以个位数计,而教师开展的个别家庭教育指导,通常以问题学生或学困生的家庭为主,多数家庭鲜有涉及。这样低频率和短时间的家庭教育指导,再加上成人学习中的各种不可控制性,效能低下理所当然。

其次,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缺乏系统性的专业培训。难点之一是目前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欠缺的教师占大多数。现任多数教师所接受的正规教育中,甚少有家庭教育的专业课程,而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接受的培训,多数与德育、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等传统教育教学能力密切相关。而且,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载体,在教育职能、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途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积累的经验多数时候不能迁移到家庭教育指导中。难点之二是在教师减负尚未全面落实的情况下,教师本已是超负荷工作,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再抽时间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相关培训或者面向家长和学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如果没有适当的机制保障,容易流于形式。由此类推,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培训也无法超越这种窘境。

最后,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面向复杂的家长群体,成人学习的复杂性是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

发展学校主导的多元路径或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具体到家庭教育指导,学校也不能单打独斗,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开展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拓宽思路,通过统筹家庭和社会资源,共同形成家庭教育支持网络。

充分调动家长力量,真正发挥“经验”的作用。“别人家的孩子”一直是家庭教育中的榜样,请这些孩子的家长分享经验,有利于让其他家长“看到”经验的作用,强化学习动机。而且,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可以多元化。

主动协同社区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形成教育合力。走出当前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不足和培训时间不够的困境,学校可以考虑借助社区力量。以往,在教育系统主动作为的相关工作中,学校与家庭的协同在逐渐加强,与社会的协作仍嫌不够。近些年,随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治理理念逐渐下沉到基层,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主动参与到家校社合力共育中。对于社区教育尚不发达的地区来说,借用已有公共服务体系的力量不失为一种选择。另外,我国妇联一直将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创建、支持服务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之一。这些都是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

借力社会专业机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学校还可以寻求社会专业机构的支持,这并不是转嫁学校或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而是家长的殷切期待。

此外,高校的力量也不容忽视。近些年,一些高校开设了家庭教育方面的课程,部分师范类院校已经设置相关研究方向,如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学原理专业中设置了家庭教育方向,南京师范大学在成人教育学专业中设置了家庭教育方向等。

最后,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教师仍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者、组织者、学习者和指导者。教师应该以多重身份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角色转变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指导。作为管理者,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可利用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基本掌握学校、年级、班级家庭教育的整体情况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主动设计自己管理范围内(学校或者年级或者班级)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并找到落实途径,及时评价家庭教育指导效果并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作为组织者,教师需要走在家庭教育具体指导工作的前面,提前与主讲人、活动方积极沟通,提前对指导内容进行严格把关,提前设计指导过程中的相关细节,提前通知有关家长甚至提前与家长互动以强化他们参加指导的动机,提前做好场地预定、设备调试等服务工作。作为学习者,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家庭教育指导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直面自己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主动利用多种途径全面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做好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上的准备。作为指导者,教师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展示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要严格遵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应尊重家长的需求、想法和经验并努力与家长建立良性合作关系。

(来源:中国网 彭可馨/文)

第4篇:家庭教育征文:家庭教育心得

这次参加家庭教育征文比赛,得了一等奖,觉得很惭愧,因为我觉得我写得仅仅是个人的想法,不一定正确,我也想和其他家长沟通沟通,能更好地教育我们的孩子。下面我把文章发在博客上,希望与我大家共勉。

我 们 的 家 庭 教 育 心 得

二年(5)班 陈若依 董美凤

我女儿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她不是很出色,但是也很让我们值得骄傲:她兴趣广泛,上进心强,学习认真努力,主动性强,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能尊重长辈,善于与小朋友和睦相处。总的来说是一位健康快乐、聪明活泼的小女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粗心、爱玩、做事情慢、不主动帮助同学等。

说起教育,我们平时比较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我们关注孩子每一阶段的不同变化,经常交流谈心,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宽松、幸福、和谐的环境中。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就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严”字当头,“关爱”而不“宠爱”。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先天是善良的、单纯的,他习惯的养成是后天教育的结果。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所有事情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要什么有什么,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我们家里平时要求孩子对人要有礼貌,不要以大欺小,要尊重长辈。在教育时以引导为主,严格而不专制,关爱而不宠爱。

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小孩子习惯的培养是关系到他今后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小学阶段,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现在的孩子智商都较高,大多数孩子因习惯不良而引起学习较差、常规较差等。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做作业一边玩东西、要大人陪着做作业、放学回家不马上做作业等等。我女儿上学都是她爷爷接送的,上一年级第一学期时,她一时还适应不了放学回家要做作业这个习惯,所以一回家,就像以前上幼儿园回家一样先看电视。她爷爷也约束不了她,等我们下班回家再叫她做作业,完成都很迟,影响了第二天的精神。于是我们就跟她讲:“你放学回家先做作业,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给你检查,然后我们根据情况给你发标志。(因为那时班级是发标志鼓励孩子的。)”这之后她每天一回家就做作业。这样不但提高了她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我们经常利用宽余的时间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三、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电视上的一个公益广告不是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为家长,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学会关心”。关心家人、关心朋友、关爱社会、国家等等,这样无形当中让孩子懂得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宏大度。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经常学习,不要沉迷于打牌、搓麻将等,要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健康向上的形象。再次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家庭的生活气氛和大人的品行道德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孩子在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

四、关注孩子的成长,正确引导孩子。

在孩子很小时,我家就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我们主要要求孩子从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教育时我们都是在平等的气氛中进行,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了吗?今天在学校开心吗?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特别是孩子在学校里遇到挫折或犯了错误时,我们及时与她进行沟通,加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让孩子喜欢上学,在学校开心。

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不要剥夺孩子玩耍的时间和权利。现在,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日益增多,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日益强烈,恨不得让孩子成为钢琴家、歌唱家、画家、舞蹈家……今天学钢琴,明天学跳舞,上午学英语,下午学奥数,弄得孩子不但对学习没兴趣,而且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我们的孩子也有上培训班,( )但是都是她喜欢的,所以每次去时,她都是非常开心,跟同学相处非常融洽。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虽然我们有一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心得,但是对孩子的教育还很不够,我们将不断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与老师、家长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第5篇:德国家庭教育与中国家庭教育模式的对比思考--家庭教育论文

中、德国家庭教育模式的对比思考

塔城地区 李艳

第2014年第二期高级班

2015年3月8日

中、德国家庭教育模式的对比思考 -----三个小故事背后的故事

摘要:小孩子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如何引导:溺爱还是放养?穷养还是富样?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尊重、平等、信任、责任

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很多随意性和驱众性, 1. 平等和尊重对孩子一生的意义

故事1:一块巧克力

“妈妈,我想要一块巧克力糖!”

“这里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会影响到别人的。这星期我们计划要买的东西已经全在这里了。如果你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块巧克力糖的话,你可以去买,如果没有那你就只能放弃了。”

只有三四岁的小孩无奈,却顺从地跟随着妈妈去了收银台。 如果发生在中国,会怎样?

一种是:买就买,几块钱的事。只要孩子要就给他,怎么也不能亏待孩子。父母或老人面对孩子的需求,言听计从。

一种是:大声呵斥:买什么买?才吃过。或者:好言相劝: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这两种态度如果是一贯的,孩子会离开,但内心不理解。年岁大了会发生言语顶撞。如果是偶尔的一次,会以家长在孩子的哭闹声中妥协为结局。

然而:在德国,家长都习惯于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因为一直处于公平的角度,孩子们也不将哭闹作为达到目的的“武器”。在德国,无论是公共场合还是我去过的私人家庭,都很少听到家长的责骂或是孩子的哭喊,你能听到的,只是他们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对话交谈。

这样两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谁会规划自己的未来?谁会一如既往的“啃老”?谁会学会各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手段来完成内心的需求?

我想答案一目了然。

2.信任并鼓励

故事2:你一定行。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依山而建,公园内有一个漂亮的足球场。想要看看足球场内部,只有爬上这段很陡的坡路,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显然是困难重重。孩子的父亲走上来拉住他的手说:“来,抓住我的手往上爬,我的男子汉”孩子略带迟疑地慢慢向上爬,快到顶上的时候,这位父亲却放开了孩子的手先跑了下来,并喊道:“我勇敢的宝贝,自己跑下来,你一定行的。”

孩子先是一惊,但听到了爸爸的鼓励后小心翼翼地走了下来。这时夫妻俩一起抱起儿子,亲吻着他,称赞着他。父亲放下儿子后,捧着他的脸说:“这一次不要依靠别人的帮助,自己爬上去,怎么样?”

对于这个可能只有四五岁的孩子而言,这可能是最初的,也是最原始的针对胆量和独立能力的训练。 如果在中国呢?

我想:看见的一定是父亲托着孩子到了坡顶,托举着让孩子看个够,然后乐悠悠的托着孩子下来。

两者的区别在于:中国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表面是爱,实际上是让孩子生活在过度的保护中,并用实际行动告知孩子:只要你需要,我会尽全力帮助你,哪怕是牺牲我自己?

在这样的灌输下成长的孩子,没有勇气面对困难,面对困难时没有能力去解决。因为能力就在一次次的庇护中逐步丧失。

而德国父亲选择了引导孩子离开家长的庇护去勇敢地、独立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很多德国电影中看到像个小大人一样能应对困难、解决问题的小孩子。

如果一个国家的下一代这样成长,两个国家孰胜孰赢?

3.培养责任意识从娃娃抓起

故事3:布娃娃的另外一种“玩法”

德国邻居家有一对很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每次来玩都是一人推着一个小婴儿车,车里睡着一个芭比娃娃。

“这个芭比可不是光用来给她们玩儿的,而是让她们从小就要有关心和照顾他人的习惯。在照顾芭比的同时,他们自己也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按时起床睡觉,按时吃饭,照顾芭比的这件事会使她们更有责任心,也更加自律。”

两个话都还说得不是很清楚的小不点儿一边给小娃娃盖被子,一边给她们讲着刚从幼儿园里学来的童谣。

如果是在中国,布娃娃就拿来玩的。

疯狂后一地的玩具,可以理解。因为他们还小。 吃饭需要喂,可以理解。因为他们用不好饭勺。

夜里睡觉尿床,可以理解。因为白天玩的太累夜里不想起来。 „„

这就是中国家长。孩子的问题在还没有呈现给孩子时,家长已想好了一百条理由为孩子辩解。

那,什么时候,孩子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什么时候,孩子才能有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责任感?

是父母闭上双眼的一瞬间间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抛向社会,任由其自生自灭?

同样的一个玩具,德国的家长却在玩中注入了他们独特的家庭教育因素。让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被照顾的对象成为去照顾他人的人,这样的角色转变,不但使得孩子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有了更多的认同感,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如果你是家长,准备何去何从?

第6篇:家庭教育案例-小学家庭教育案例

小学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六年级班

陈佳俊

案例:

班上一名叫柳书宇的男孩,聪明,但极其懒惰,缺乏自觉性,不爱做作业,一份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就是不做,宁愿第二天被我罚做两遍也不做。这还是小事,更让我觉得可怕的是他很会撒谎,一次他告诉我语文练习册没带,还信誓旦旦地说绝对有完成,第二天一定带来,可第二天又说忘带了,第三天说练习册在妈妈家,他说前几天在妈妈那里写作业,今天妈妈出差了,他又去爸爸家生活几天。所以没有带来,我听后一下子懵了,到底这孩子家里是

什么个情况。经过和孩子的爸爸练习后得知这孩子是单亲家庭,孩子给了妈妈,有时妈妈工作忙,就来爸爸家住几天。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种特殊性,给了孩子以可乘之机。

原因分析:我知道柳书宇是个较叛逆的男孩,于是没有粗暴地批评他,我认为他这种说谎行为的形成,一定是有深刻的原因的。要把根源找出来,才能帮助他。于是我找到了他,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谈天,在谈天中我了解到:柳书宇的父母早年就离婚了,孩子给了妈妈,有时妈妈工作忙,就来爸爸家几天,双方老人又很疼这个孙子,平时要什么都会得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便养成了这种坏习惯。

教育对策:这个孩子较早熟,有些叛逆,于是我告诉他,人无完人,就算是你最佩服的人,也是会有缺点的,就好比老师也有非常多的缺点,但老师一直努力改正就会越来越好。你也一样有了错改正了就是棒小孩,而且你现在已

经是小学生了,学了这么多知识,应该懂得判断哪些事对,哪些事错。我又问他,你想不想成为一个比老师更棒的小男子汉,他很坚定地说想。那很好,那你就要学会“扬长避短”,聪明的他点点头说,老师我知道了,以后我要把周围人好的地方学来,不好的地方不学,

从那次以后,这个孩子开始慢慢变好了,作业开始做了,撒谎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虽然有时那些毛病还是会反复,但是我相信,柳书宇已经开始懂事了,“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大王中心小学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大王中心小学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一、开展工作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流动”的现象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于是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倍受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12条中提出“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

权利”。因此,处于弱势地位的外来民工子女教育,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为响应国家的政策,切实做好我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工作,我校迅速成立家长学校,积极应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工作。

二、学校具体情况

1. 近年来,我校的学生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务工和个体子女占27%以上,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管理自己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子女的身心受到众多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从家庭中月收入情况看,月收入2000元以上学生家庭只有%,由于收入水平偏低,这决定了他们不能为其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校有较好学习条件者只占33%,流动人口中有80%的学生和父母挤住在不足50平米的出租房内,没有专门的学习空间,缺乏必要的学习资料;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65%以上家长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其中还有部分家长为文盲,只有23%左右的家长达到高中水平,%左

右的家长达到大专以上水平,因此,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家庭不能在学习及心理上给予子女必要而科学的家庭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在流动人口子女成长过程中,学校将不得不承担着着比常住人口子女学校更为突出、艰巨而重要的教育任务。

2.由于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家庭教育知识匮乏,家庭教育氛围缺失,家庭教育内容狭隘,家庭教育方法简单,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一方面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锻炼了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承

受挫折的能力,因而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使他们形成了许多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诸如;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且常常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不催不做;态度、生活随便,不愿意接受纪律的约束,不讲卫生,不爱整洁,文明程度低;办事无目标、无计划,无条理,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与人交往时,常常表现为斤斤

计较而不能宽容大度,心胸狭窄等等。而且很多孩子随父母辗转迁移流动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上难于找到归属和认同感;加之流动人口属社会弱势群体,使得这些孩子更为敏感、自卑、易受伤害。流动人口子女这些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成长体验,使得他们具有明显不同于城市常住人口子女的个性心理特征,而这一点也往往为学校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学校的做法

1.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我们通过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市场、街道等场所发宣传单、办宣传栏,在学校橱窗开设宣传栏、邀请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讲座、召开家长会等渠道全方位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他们克服孩子上学了任其发展、教育是学校的事等错误想法,明确家庭教育责任,端正家教方向,树立为国教子的正确教子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使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健康成

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立体的教育氛围。

2.注重家庭文化氛围创设,提高家庭教育影响力。家庭文化是最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因素。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对家长说过:“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读报„„这一切都有着教育意义。”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在家庭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孩子修身养性,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一个家庭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家长言传身教带出来的。有的父母长期在外奔波,让爷爷奶奶在此照看几个孩子;有的是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有些家长除忙于生意外,则热衷于一杯酒、一支烟、

一副牌,当孩子埋头学习时,父母却只顾看电视、打扑克。有的家长自己一边搓麻将,一边叫孩子坐在旁边做作业。这样的环境,怎样教育出好学上进的孩子?我们通过家访、召开小型家长会等方式教育家长:作为家长,再忙、再苦再累都不能放弃对孩子的家庭教

育。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工作情况、思想水平、家庭条件等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创设自己家庭良好的、具有特色的家庭文化氛围。不在家时可通过书信、电话等形式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在家时多谈论社会、生活、工作等积极的一面,多谈谈如何勤奋工作、堂堂正正做人做事的情况,和孩子一起看看书、读读报等等。家庭经济、居住条件再差,也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有一个相对稳定、安静的学习小空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不要只是一味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要注重孩子的精神生活,以建立书香型家庭为契机,为孩开辟小书房或起居室,安置一张写字台、家庭图书、图片、花草盆景等,这对孩子拓宽知识面,培养高尚情趣,使其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

3.校园积极创设各种环境,支持流动人口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我校通过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情景剧、“话说追星”辩论会、“知恩、感恩”演讲比赛、“书

香校园”之读书报告会”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和善、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校园人际环境。同时让流动人口子女所携的不同地域文化充实到我校的主流文化中,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呈现一种多元的状态,从而营造了宽容、民主、接纳、博大、共融的多元校园文化特色。

4.落实政策,为流动人口家庭教育保驾护航。近年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已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我校结合实际,积极出台有关政策文件,让流动人口子女能与我校的孩子一样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校积极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积极地开展流动人口教育活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我校在2016年南谯区教育局教育教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2016年小学毕业检测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师生多次获得市级、区级的各种奖励。

大王办中心小学

2016年8月16日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

五华县五华中学

许菊嫦

一、学生问题的发现

去年9月,我担任了高三级的语文课。进行了一个月的备考复习后,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统考。成绩出来后,我发现一个学生的理科总成绩由升级时的班32名前进到第3名,而且语文考了107分。印象中这个张小坤坐在最后一排,上课不喜欢发言,让人感觉有点桀骜不驯的样子。一下子进步那么大?是真实的成绩吗?

二、学生问题的深入

通过多方面的调查,我了解了张小坤的一些情况:

1、这次成绩是他认真做题考出来的真实成绩。

2、高

一、高二时,他学习都抱随便态度,成绩起起伏伏,但从未进过班级前15名。

3、喜欢独立行事,不太跟人交流和交往,常常让老师觉得他很傲气。

4、生活与单亲家庭,

和母亲过日子。母亲在一个小工厂上班,为了生活,很少跟孩子交流。

5、他在家很懂事,生活自理能力强,家务活做得好,孝顺母亲。

6、他从未想过要读大学,高中混完了就出门打工。

三、学生调查结果与教育目标

张小坤由于生活与单亲家庭,缺乏关注与关爱,致使心理较为封闭;由于缺乏理性前途引导、教育,致使学习没有目标。

只要老师、家人给予关注,给予关爱,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引导,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学生;只要教育得当,给予扶持,他肯定能考上大学。

四、教育过程

针对以上情况,我首先采取赏识教育法。我主动找小坤谈心,从表扬他取得了好成绩开始,鼓励他要再接再厉,让他知道老师很关注他;特别是在班里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让他感受到做学习表率的光荣与快乐。我还常常不经意

地遇到他,跟他谈家人,谈学习,谈理想,谈将来,不经意地谈起听说他在家挺勤快、挺孝顺,表扬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很快,张小坤变了,性格开朗了,喜欢发言了,学习主动了。

其次,我采取学校家庭结合教育法。我主动联系小坤母亲,进行电话交流,让母亲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和在校的表现,把对小坤的教育方案告知她并取得她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了解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心愿,得到了她的支持,我便从现实出发,教育小坤要学好知识,提高自身实力,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以图发展,也只有自己有真正的能力了,今后才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我明明白白告诉他,要想上大学,只有把这一年的时间拼进去。他有了触动,跟我说要实现上大学的目标。我在联班老师分析会上把他推介出去,让每一科的老师都给予他学习上的鼓励与关注,多提问,多检查,多分析,让他一步一个脚印,学得信心十足。 再次,我采取跟进教育方

法。小坤表现好了,考试进步了,我及时表扬;小坤学习松弛了,纪律松散了,我及时提醒;小坤遇到问题了,心情不爽了,我及时帮助解决和开导。在张小坤的学习路上,我做他的良师益友。

五、教育结果

张小坤成了一个优秀的学生,在今年的高考中,获得了516分,入围省2A线。

六、案例总结与反思

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应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孩子。老师对他们的爱,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雨露和催化剂。

2、我们教师应该秉承 “一个都不能少”的思想,既关注全体,也照顾个别,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

3、作为教者,应全面了解学生,根据生情对应实施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时,既要耐心细致,又要不怕反复,要坚信学生是可造之材。

4、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耐性。可社会对教育的不重视、个别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教师权益的无法保障,让老师失去了很大一部分耐心和耐性。家庭教育案例2

童童,7岁,父母均为大学学历,父亲是一家大型公司部门经理,母亲同一家公司的业务骨干,经济情况较好。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怕照顾不好童童,于是将童童送回清远的奶奶家抚养,直到5岁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刚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童童显得有些不习惯,父母发现他性格内向,不爱讲话,问他一些问题,只是通过点头或摇头来回答,是时候干脆一声不吭,以为是由于和父母生疏的关系而导致的,想着过段时间彼此熟悉了,这种情况就可以改善。一年后,父母发现童童的内向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和父母的关系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放学回到家,就自己找一些东西玩,做事情很拖拉,老师反映在学校也很少和同学交往。比起以前,童童的

脾气也显得比较大,容易发脾气,父母说两句就躲进自己的房间悄悄的流泪,父母不知道怎样才能和他很好的沟通,怕长此以往,会发展的更加严重。

专业分析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祖辈抚养。由于是隔代教育,老一辈过分宠爱,对孩子的要求不用开口就满足,使得童童从小缺乏语言训练。同时,老人缺乏必要的教育幼儿的知识,仅限于孩子吃好、穿好,少了些互相交流。再加上童童性格又较为内向、敏感,自尊心比较强,怕自己讲错了被别人取笑,胆小、怕羞,最终就变得不爱讲话了。但是,孩子的语言器官本身并无损害,语言发育迟滞。童童刚从奶奶家到父母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父母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与孩子多亲近,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找一些和孩子一起完成的事情,如布置自己的房间等,从而锻炼孩子的能力,密切亲子关系,促使孩子自主的交际愿望,丰富孩子的词汇,为孩子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运用语

言进行交际的积极性。

如果孩子是属于不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父母需要耐性引导,也应给予时间慢慢说出内心的感受,这个时候父母的关心和支持很重要。对于不易接纳孩子负面情绪的父母,须在认同孩子情绪方面作出改善,有时孩子向父母发脾气,只为了找个对象宣泄,所以父母需注意不要给孩子太多不必要的训示或责难。通常可以引导孩子以画画或文字来表达当时的心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有机会重组事件经过,并有机会作出检讨和反思。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分析他们遇到的问题,不一定是帮他们把一切问题都解决,而是为孩子提供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建议,帮助他们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案例: 某幼儿,5岁,父母均为大学学历,父亲是某公司销售经理,母亲是某公司业务骨干,家庭结构是三代同堂,经济情况较好。该幼儿性格内向,不爱讲话,如果问他一些问题,要么点

头,要么摇头,要么干脆一声不吭,不得已时偶尔蹦出一两个单词来。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也很少说话,碰到生人就更不用说了。

分析: 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祖辈抚养。由于是隔代教育,老一辈过分宠爱,对孩子的要求不用开口就满足,使得该幼儿从小缺乏语言训练;同时,老人缺乏必要的教育幼儿的知识,仅限于孩子吃好、穿好,少了些互相交流;加上,幼儿性格又较为内向、敏感,自尊心比较强,怕自己讲错了被别人取笑,胆小、怕羞,最终就变得不爱讲话了。但是,孩子的语言器官本身并无损害,其症状是不能像正常幼儿那样用语言进行交流,语言发育迟滞。

精心装扮居室,力求体现童话环境

在为孩子开辟的小房间或划出的一角内,应当精心地加以布置。如墙上可以挂上些孩子爱的动物图片、幼儿活动图片、卡通人物图片等,适当的摆放一些动植物工艺品;家居布置颜色丰富

多彩,活泼、亲切;孩子的床单、被面、枕头、窗帘、衣裤、鞋帽等生活用品均可伴以童话图案,更可以请幼儿一起帮助布置、挑选。从而锻炼孩子的能力,使这片属于孩子的领地能够得到孩子的认可,同时密切了亲子关系,诱发幼儿自主的交际愿望,丰富孩子的词汇,为孩子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积极性。 有目的有选择地购买童话玩具

为孩子购买合适的玩具,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以适应孩子的不同年龄特征。既不能对购置有教益的玩具不屑一顾,只在孩子吃、穿、学习方面多花钱;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价格越高越能启发孩子的智力,一味追求高档玩具;事实上,有些简单的玩具更能唤起孩子的想象力,活跃孩子的思维。与此同时,要利用各种时间和孩子一起玩玩具,来加强正确的语言示范,为孩子提供语言模仿的榜样,提高孩子说话的兴趣和信心。

用童话语言熏陶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语言由单一词汇向句子表述发展,语意表达也由简单到复杂。而多讲一些童话故事,是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极好方法。童话中的词汇形象生动,极富趣味性,如“太阳公公”、“月亮姐姐”、“风伯伯”、“星宝宝”„„,易记、易读;也可以鼓励孩子多用童话语言,描述较为熟悉的猫、狗等动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渐地爱讲、会讲,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用童话书籍、磁带、动画片启迪孩子

可以有步骤地购买童话书籍,并加以必要的讲解、指导,在孩子的头脑里不断积累童话故事;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听音乐、童话磁带,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和谐的精神和愉快的情感;动画片内容精彩,角色直观、形象,也能帮助孩子分辨是非,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在此基础上,根据孩子的兴趣,可以要求幼儿推测童话中的

一些情节,进而续编、创编故事、儿歌,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经常带孩子去郊野,观察各种家禽动物,观赏迷人的自然风光;经常做一些童话游戏;带领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由意义的活动等,可以为孩子积累更多的说话材料,逐步使孩子真正的掌握语言。

第7篇:家庭教育指导论文:《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颁布明确各年龄段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论文:《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颁布明确各年龄段家庭教育指导

2010年2月26日,我国首份科学、系统、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性文件《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在北京由全国妇联等7个部门联合发布。《大纲》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要点作了系统阐述,指出家庭教育指导应遵循“儿童为本”、“家长主体”、“多向互动”三项原则,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

《大纲》适用于各级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等组织对新婚夫妇、孕妇等家长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行为。《大纲》提出家庭教育指导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合理需要与个性,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境,促进儿童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父母双方应发挥主体作用和影响,确立责任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为子女树立榜样,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应建立指导者与家长、儿童之间,家长之间,家庭之间,家校(园)之间的互动,努力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环境和条件。

《大纲》按不同年龄段划分家庭教育的指导内容:对新婚期及孕期的家庭教育指导主要是引导夫妇共同做好优生优育优教的知识准备;在。-3岁年龄段主要是引导儿童逐渐掌握人类行为和语言,逐步建立亲子依恋关系等;对4岁-6岁年龄段的儿童建议逐渐掌握具体形

象思维,指导家长关注儿童日常交往行为等;在7岁一12岁年龄段时应培养儿童掌握好情绪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等;在13岁一15岁年龄段时,应开展适时、适当、适度的性别教育,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引导儿童正确使用各种媒介等;对16岁一18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建议引导儿童“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培养儿童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等。

此外,《大纲》还对特殊儿童、特殊家庭及灾害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导方法,指出应引导家长积极寻求早期干预,鼓励儿童提升缺陷补偿.增强交往能力等。

第8篇:家庭教育故事征文--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大全

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

每个小孩都会在其成长中,学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去做。而作为家长,除了给予孩子们必须的父爱母爱外,更多的却要学会如何正确引导好孩子,教育好孩子。

望子成龙,是任何一个父母希望想象中的。可是,对孩子从小到大的娇生惯养,平时对其违规行为的放纵,加上孩子自己身上的自以为是等。所谓,七岁定终生。子不教,父之过。这样的小孩人生成长轨道犹如种植在盆中的盆景,苗好但长不大,更成不了才。父母可怜,老师可惜。所以一个小孩的从小生活习惯,作休时间,学习态度,认知程度等,对其将来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家庭中父母的监督,学校里老师的引导。许多父母在小孩出生后到进学校上学,总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孩子中的战斗机,人中之龙,鸟中之凤。但,过去的爱迪生曾有蹲在鸡窝里孵小鸡的异举,今天,您的孩子有吗?如果没有,那么当天才,做伟大的科学家,就如北京紫禁城里的厕所,大概也就没您家孩子的粪了。要知道,矛盾,华罗庚,钱学森等天才科学家,都是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浇灌着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百分之一天才。我国古代神童伤仲永的故事,也充分说明了一个人从神人雷者到凡人庸者的蜕变!

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尽自己的力量,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督促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所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自己的孩子花开有果,上课认真听讲,功课认真完成,课外认真辅导,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培养个人兴趣,多看书,多思考。

这是必须的!世间之理想,想了就得尝试着去做,不动不做,理想就是妄想。三百六十行,只要不断努力,行行都能出状元!

第9篇: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家教中心指导思想:sO100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年8号文件和《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构建和谐社会,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围绕我镇教育发展的目标,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家教中心主要任务:

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家教网络,举办家长学校,健全家教队伍,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科研成果,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和谐交流的平台,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

家教中心的工作原则:

1、在市教体局、镇教科研中心和学校的领导下,努力开展工作。

2、尊重家长的原则。尊重家长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基矗

3、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及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存在的差异,在家长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充分考虑家庭与孩子的不同类型,根据需要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

4、双向互动的原则。进行家长学校教育时,要变学校的单向宣传为家庭、学校的双向沟通,既要向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信息,又要努力收集、整理、研究、家长反馈的信息。

5、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配合各级关工委、妇联搞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教中心活动方式:

根据省教育厅豫教(322)号文件要求,家庭教育工件应有“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关工委协助组织推动,中心学校、幼儿园主办,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1、先进典型引路,逐步实行均衡发展。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争取新闻机构开辟专题报道;教育电视台开设专题网站;开通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热线。

3、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办好家长学校。

4、组织家长报告团、专家讲座。

5、组建家庭教育研究协会。

6、推荐发行专题教材,组织自编教材,开发校本教材。

7、与镇团委、镇妇联、计生、卫生等部门联手开办家庭预务教育。

8、与镇妇联建立门诊式的家庭教育协助服务机构,解决家长在子女的思想教育方面和指导子女学习及生活中产生的苦恼和困惑。

9、开办家庭教育交流园地,分类切磋指导。

10、组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

家教中心具体工作指导:

1、广泛宣传贯彻省市家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教体

局巩教体(52)号文件《关于切实办好家长学校,促进学校教育全面发展的意见》的工件任务,达到家喻户晓,教师、家长人人明白。

2、落实各中小学校的家长学校和各种类型的家长教育教

学行政管班级、教学计划、管理制度……

3、落实家长学员用书。向每一个家庭推荐一本省厅家教指

导中心编写的教材或家庭教育报刊。

4、组建一支家庭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5、树立一批典型家庭、普通家庭成功家长的榜样。

6、印发家庭教育征求意见书,设立家长信箱,及时收集整

理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工件。

7、构建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关于学生教育的对话平台。构

建家长与学生沟通交流平台。

8、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教育、

评选活动。

9、充分利用校报、板报、校外家长黑板报、校园信息网络、

电子通讯网络等传媒,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信息、成功家庭教育的经验和作法。

10、开展调研、教研工件,组织征文、论文的交流、发表工作。

家教中心及家长学校工作的检测与评估:

根据教研中心计划和工作部署,各单位要将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列入计划和目标考核内容,并对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进行过程检测和终结评估。

评估内容:

1、组织领导。

①领导机构健全,分工明确,定期研究家庭教育工作。有领导组织、分工情况登记表,有会议记录。

②家庭教育工作思想端正,能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整体规划之中,有安排,工作目标具体。

③学校建立有家长委员会,有联系制度,有活动记录。

2、家教队伍建设。

①有专兼职结合的家教师资队伍,定期进行培训,教师素质明显提高。有档案记录。

②专职教师要有丰富的家教经验,有一定的家教理论水平,能解决家庭教育中的普遍问题;兼职教师对家教工作有相当的认识,或对某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能阐释一些特殊看法。

3、教学及活动管理。

①有教学常规等规章制度,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备课、讲课等教学环节、目标要求

上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测试题下一篇: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