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的方法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生学习的方法(推荐8篇)

初中生学习的方法 篇1

记忆

记忆是学习非常重要的环节,任何知识理解了绝不等于掌握了,没有记 住知识是根本谈不上运用知识的。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知识,才能在需要用 到所学知识时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就学习而言,理解是必以的 过程,但记忆才是最终的目的。对于理科知识来说,先理解会帮助学生有效 地记忆;对于文科知识而言,先记忆可能会有利于理解和掌握。

(一)记忆规则

一般要规定记忆时间,并且一个人独自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记忆。记东西的时候,不要仅仅默读默记,而是动用尽可能多的感官,比如一边看 一边念一边写。要注意的是不能老是打开书本,在记忆了一段东西之后,一 定要把书合起来,在脑海里过一遍,有时想不起来时不要马上翻书,而是努 力回想,实在想不起来再看书。

最好是睡前把背过的东西再回忆一遍,因为睡眠时没有新的信息输入大 脑,刚刚记忆的东西就不受干扰。

如果书上的内容太散太杂,就要先在一张大纸上画关系图,自己归纳组织后 再记忆,这样不相当于把零散的个体结合成了有机的整体,再记忆时就容易 得多了。每次记忆的量也有讲究,要定量记忆,日积月累,效果就慢慢显现 出来了。

此外还可以用交叉变换科目来记忆,背道而 2 个小时历史的效果肯定没有背 1 个小时历史加 1 个小时英语单词的效果好。

(二)文理科记忆法

1、理科:对于理科课程应该是先理解再运用然后才记忆,若不理解不运用 短暂的的记住很容易,遗望也更容易,所以只有理解后才记得牢。

初中生学习的方法 篇2

一、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初一阶段正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一个过渡时期, 而且科目突然增多, 各科都有学习任务和作业, 有的学生不能合理安排时间, 出现了不适应现象;再加上学生刚到一个新的学校, 新的环境, 新的同学, 在学习上也有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 怕在新班级中落后。比如, 我们班有位学生在小学一直都是好学生, 他觉得到了初中也不能落后, 就不停地学习, 而不讲究方法和技巧, 结果成绩缺不够理想, 打击了他的自信心, 影响了其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了解他的情况后, 及时与他进行了沟通, 并告诉他不能仅仅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知识, 而要真正地领会和理解学习内容。此外, 笔者还发动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帮助他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 他的学习不再那么吃力, 考试成绩出来后其学习水平大大提高, 他又重新对自己树立了信心。

通过这个事例, 笔者明白了在初中一年级, 教师需要多观察学生, 并及时帮助他们从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的学习, 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外, 数学学习是一个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反思、交流等活动积累学习经验, 逐步学会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二、找对学习方法

数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 是通向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是锻炼思维的体操。通过学习数学学生能更严密、更合理、更深入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每位学生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才能取得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

初中生往往不习惯预习, 也不会预习, 或者把预习当做形式, 只是草草地过一遍, 看不出问题和重点, 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做到:首先粗读, 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和知识概况;其次细度, 对重要的公式、定力、法则反复阅读理解, 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标记, 带着问题去听课。

学生学习时不仅要做好预习工作, 更重要的是通过听课获取知识, 因此学会听课对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调动全身各种器官, 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过程, 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耳朵接收知识, 教师应指导学生听清每节课的目标要求;听清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思是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学生只有不断思考, 才能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记是学生做课堂标记, 可在书本上标注, 过多的记录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听课需要记录什么, 即记要点疑点, 记解题方法和思路, 记课堂小结和课后拓展思维考题。

三、做一定量的习题

每次考试结束后笔者经常听一些学生说, 之前做了好多习题集, 这次考试中还是有没见过的题。数学习题浩如烟海, 变化无穷,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习题都做完。虽然不做题是不行的, 但“题海”战术也不是好办法。如何从众多题目中选取有效习题来做, 这也是一个技巧, 首先选择的习题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要有针对性。其次当看到一道数学题时, 不要急于下手去做, 而是先看一看, 思考如何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而且做完某道题后并不是就完成任务了, 要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要在做题中关注思路、方法、技巧, 注重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苦做变为巧做。很多家长都反映, 孩子平常听讲认真, 作业也努力完成, 结果考试时数学大题还是不会解。据调查显示:半数中学生成绩被数学拖后腿, 原因并不是智力问题, 也不是懒惰, 而是方法的问题。这些学生做题就像在荒原上开汽车, 很容易迷路, 绕弯路。其实细心的学生会发现, 很多题的解法都有相似性, 如果能把这些相似的解法归纳为共同点, 总结成固定形式, 以后再碰到此类的习题, 马上就会有解题思路。比如工程问题、追击问题、相遇问题等都属于模型一类的问题, 如果学生掌握了一种题的解法, 也就表明这一类题都会做了。

总之,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学会做某一道题, 而是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 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会明.浅谈初中生数学的学习方法[J].学苑教育, 2010 (2) .

[2]张小红.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J].新课程学习, 2013 (1) .

[3]郭利群.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克服的问题[J].科技资讯, 2009 (2) .

[4]吕晓颖.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J].新课程:中学版, 2009 (4) .

[5]张君.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初中版, 2009 (9) .

[6]肖茹.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J].学生之友:初中版, 2012 (5) .

初中生物学习的一些方法 篇3

【关键词】生物;学习;方法

我是一个初中生物教师,长期从事初中生物教学,我认为,如下的一些方法对初中生生物学科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一、先记忆,后理解,掌握基本知识要点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二、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三、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有利于知识形成整体网络

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四、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统领生物学的学习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以下生物学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体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

5.生物进化的观点

生物界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

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参考文献:

[1]孙合顺.浅析初中生物学习方法.新课程:教研.2011.6

作者简介:

初中生提高成绩的学习方法 篇4

抓住课前三分钟时间,准备好下节课用书,并且做到快速复习下节科目上一节课所讲内容

2.课上

课上保证认真听讲,向课上四十五分钟要成绩。集中精神,思路跟随老师走,学会一心二用,边听边记,用红笔记录,勾画重点,经常回答问题,不要怕错,错了可以及时纠正,不敢说就无法知道对错

3.课后

课后做到复习,复习重点,该背背该记记,复习后不看书完成作业,写完作业后自行检查,完成后再做别的事

平时如果抓住了课上四十五分钟,就无需报补习班,祝您成功!

您好: 下面的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花半小时时间就可看完).首先介绍学习初中课程必须先掌握的六种学习方法:读书、预习、听课、笔记、复习、做题

一、课 本 阅 读 法

课本是老师讲课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不是说读了课本再去听课、再去复习、再去做题,而是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要读课本。听课前要读,预习时要想,听课后要化,复习时要翻,做题时要看。那么具体地说,如何读初中的课本呢? 课本目录妙用法

在读初中课本时,最最关键的方法就是抓住目标,读熟课本。课本有好几百页,好几十万字,这么大的信息量,如何摄取呢?显而易见,我们不能平分精力,而应集中全力,抓住关键信息。什么是课本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信息呢?就是目录。下面就具体说说如何利用目录来读课本:

一是忆,就是翻开目录,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根据目录,依序记忆各个章节里面的内容,回忆起其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在忆的过程中,可以边忆边把知识的要点记在草稿纸上,以加深印象。忆不起来时,再打开书,翻看有关的内容。

二是说,就是在独立回顾、记忆一番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互述各个章节的基本知识、重点内容以及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等,以此来起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作用。讲的人固然是印象深刻,听的人等于又重温了一次。

三是写,默写目录内容,看看自己是否记住了教材的主要内容,根据目录知识写下来。注意:写时不一定机械的默写目录上的几个标题,可以加上自己的归纳和创造,基本内容不错不漏即可。

四是扩,所谓扩就是要自编一个补充目录。因为教材的目录仅列出每课的名称,是一个比较粗略的目录。不妨将每课的小标题抄下来,编成一个补充目录。课本内容精读法

课本是同学们学习和考试的依据,考试的内容都在课本里,不管出的题怎样变化,都跑不出课本这个范围。在读课本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课本不怕读得慢,就怕只图快,不求甚解。2.不可凭自己的感觉,挑三拣四地去读课本内容

觉得这个有可能考就读,不考的就不读。课本上每个字都是经过专家编写的,必有它的有用之处。边边角角的地方,都要读到。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印在脑子里,落实在做题目上。

3.不要感觉文科课本才要读,理科课本不用读

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理科的课本,同样需要仔细阅读。概念、公式要读,例题也要读,把例题读好了,也就读出了解题思路。4.读课本时不要只注意大字、黑体字

无论是大字小字,还是注释、引文、图注、表格都应该读到,这些知识也非常有用。5.不要只满足于读一两遍课本,觉得没什么可读的了 有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预习

上了中学,功课难了,不预习可不行了。事实上就是预习了,有时候还听不懂呢。更何况不预习呢?预习究竟能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多大的好处呢? 预习的六大好处

好处一:预习可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的接受新知识,需要自己独立阅读和思考。这就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课本时,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够搞清思路、抓住要点,解决难点。预习时,有些地方没有弄懂,听课时就会受好奇心的驱使而格外得留心,一旦理解,印象就极为深刻了。有时在预习时,自己认为已经明白的内容,听课时还会发现自己尚未完全理解,常引发进一步的思考,甚至会发现新的不理解的问题。这对深化学习和提高理解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好处二:预习可以直接提高学习效率

预习还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通过复习有关旧知识,可以弥补这些漏洞,使自己听课时的精力很快地集中到新知识上面去。这样既可以避免再翻书查找,也可以节省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好处三:预习能开拓思路

经过预习,对要学的知识已经心中有数,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跟上老师思路的同时,就要开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讲到一个新概念,就想一想它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与其相关的概念都有哪些。老师讲到定理,就想一想它是怎么推导出来的,适用范围又是什么等等。由于做了预习,思路活了,听课效率也就提高了,老师布臵的作业都能顺利完成。这样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多了,学习自然就主动了。好处四: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的水平

大部分的在书上有。由于做过预习,知道哪些内容书上有,哪些没有。所以就可以选择性地做笔记,会用笔在课本上划重点、作记号,会记个简略提纲,而把大量时间都用来思考。这样做比把时间都用在埋头记笔记上要强得多。好处五:预习能增强记忆效果

预习时,无论对看得懂的知识,还是看不懂的知识,自己都经过独立思考。有了初步的印象,再加上上课时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进一步的学习,理解会更为深刻。理解了的知识可以很容易的记住,特别是经过努力而攻克的知识更容易记牢。另外,预习还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新旧知识组成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也有助于记忆。好处六:预习能增强求知欲望

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来听课,就能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过物理的同学都知道阿基米德定律。求知欲强了,思考得才会深入,收获也才会更大。预习的四大保障

既然预习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怎样做才能保障预习的效果呢? 第一,要有动力保障

预习这个学习环节与其他学习环节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预习必须要有更大的主观动力。而其他环节,像听课、作业,既使没有动力也必须来做,而预习就不一样了,预习是自己内心真的想去做。知道这么做是必要的。第二,要有目标保障

每天预习要达到什么目标,一定要心中有底。我们提倡有限目标,就是胃口不要太大了,不要想要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一口气预习整本书。最好还是每天花上一点时间把老师明天要讲的新课看一看。而且一定要弄清楚:哪些地方自己看懂了,哪些地方还不太懂,做好标记,第二天听课时,自然会一目了然。中学要学的科目很多,如果做

就提前计划好每天要预习哪些功课,最好是自己感觉吃力的一两门功课。第三,要有时间保障

平时,一定要保证自己每天预习第二天的一两门功课。如果某一章刚讲完,最好能抽出一定时间,把下一章也预习一下。还有就是在时间上把预习制度化,每天晚上这段时间就是要做预习,不干别的。预习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首先是新内容中涉及的旧知识,自己心中不清楚了,因而在阅读中常发生故障。不从时间上保障,就容易坚持不下去,容易被别的事情挤掉。只要坚持预习,学习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学习时间相对也就觉得宽裕了。第四,要有方法保障

首先是因科而异,注意总结各科有效的预习方法。其次也要因人而异,有的老师讲课速度比较快,可以预习的细一点;有的老师讲课速度比较慢,可以预习的粗一点。要不断根据预习效果调整自己的预习方法,以求得到更佳的预习效果。

三、听 课

听课是在校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毫不夸张地说,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主要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要学会学习,就一定要学会听课。抓住思路法

听课究竟怎样听,关键就是要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的思路是一节课的精华,抓住了老师的思路,也就等于抓住了这节课的精华。而这一点恰恰是不少同学的软肋。不少同学上课学不到东西,恰恰就是因为他们抓不住老师的思路,从而也抓不住一节课的精华。同学们在听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学生哪些地方容易混淆,因而提醒学生。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要特别强调,就讲的深透一些。所以同学门应当精神高度集中,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②在课堂上遇到不懂之处,先作个记号,继续听课,下课后再问老师或同学,不要只顾想前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后面的听课,那样常常是得不偿失的。

③在听课时要注意理会老师为什么要讲这些,要说明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说明以及这个问题的要点是什么。这样一堂课下来,就能抓住要领了。④听课时不要只满足于听懂,要争取当堂巩固。

四、笔 记

初中就要学会记笔记了。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记性好,不用做笔记,但实际要用时就会觉得大脑里空空如也。俗话说得好: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同学们千万不要忽视笔记的力量。笔记整理七步法

记笔记是为了更好地使用笔记。同学们在课堂上写的笔记,往往比较杂乱,课后觉得不好用,为了巩固学习效果,积累复习资料,有必要整理课堂笔记,使之成为清晰、有条理又好用的参考资料。那么我们就要分七步来对笔记进行整理。

第一步:忆(为笔记提供“可整性”)趁热打铁,课后即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实在记忆不起来,可以借同学的笔记参考,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第二部:补(使笔记有“完整性”)课堂上所做的笔记,经常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甚至符号代文字的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具有完整性。

地方进行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第四步:编(使笔记有“条理性”)用统一的符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第五步:分(使笔记有“系统性”)用文字、符号或不同颜色的笔对笔记内容进行分类。以古文为例,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是作品的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类等等。为分类摘抄作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第六步:舍(使笔记有“简明性”)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第七步:记(使笔记有“资料性”)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个笔记本上,或一本笔记的同一个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摘抄。这样,不管是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日后的中考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五、复习

同学们都知道“学而时习之”这句话,讲的就是复习的重要性。同学们不要觉得只是在考试前需要复习,实际上复习是要贯穿在我们学习的每一天。有很多同学,不太会复习,常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会的也复习,不会的有些又没有复习到。那么,在复习的过程中,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错题本”学习法

“错题本”顾名思义,就是把做错的题集中在一个本子上。错题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一定要利用好错题本,将复习变得又省时又省力,效果还不错。那么同

第一,每科设一个专用本子,将该科做错的题集中在一起,并且进行科学分类。第二,对付“错题本”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了就整理,不高兴了就放在一边不管了。

第三:“错题本”不要流于形式。错题是慢慢积累起来的,经常复习很有必要,而不应该单纯地放在考前集中进行,只做新题难题反而没有巩固错题效果好。每一道错题都要能清清楚楚地说出错因,分析类推,最少要经过三次复习无误后才能放过。在每次复习后,都要做上标记。确定没有问题后,做个记号,下次复习时就可以不看了。卷子利用法

卷子是我们学习时的重要资料。日积月累,卷子成堆。如何让这些卷子发挥最大的作用呢?状元们也有一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卷子整理法:把所有的卷子一张张按学科、时间的顺序整理好,做一个封皮,再印上一个目录,把需要注意的地方写在目录上,变成一本自己的资料书。

二是卷子标注法:有的同学嫌整理错题本费时间,那么也可以让卷子起到错题本的作用。在做过的卷子上,将错题以最醒目的方式标出,并不时翻看。当然这就要求你每个单元都有练习的卷子,而且要一份也不能丢的整理好。

六、做 题

看课本、听讲是掌握知识,那么做题就是检验知识了。初中生,要迎战中考,应该做好基础题,多做中档题,余力可以攻难题。

下面对初中段各主要学科的学习方法进行讲解。因为每门课的特点不同,所以它

语文——怎样学好初中语文?

下面介绍学好语文的方法: 卡片法

在中考时,第一项考试内容,就是要考查基础知识,包括语音、字形、文学常识等,这些知识又零散,又不容易记住,那么卡片就能帮我们的大忙了。在小学部分里,介绍了“错别字卡片、易混词卡片、作文卡片等”,同学们可参照模仿制作更多种类的卡片,将平时老师讲授的或自学时遇到的不会的字词、文学常识或好词好句,分类记录到卡片上,并科学复习。这样日积月累,对提高古文基础水平很有帮助。卡片携带起来也非常方便,便于同学们复习。当然同学们也可以利用活页笔记本来积累知识。

“细”、“熟”、“练”学好文言文

文言文对于初中生来说,大家都觉得晦涩难懂。怎么才能学好文言文呢?

一是 “细”:把每一个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搞清楚,把每一个虚词起什么作用弄实了------这样一个细节一细节的抠下来,文言文也就不难了。

二是“熟”:在细的基础上,反复诵读,除了要求的篇目外,倒不一定去背,但一定要熟,一提就知道。

三是“练”:有了“细”、“熟”,还得见一见题型。如今的题,可谓挖空心思,无奇不有。有的题也反过来促使你去注意怎么“细”,怎么“熟”。不见见题,不练练卷子,也是不行的。

文言文学习,还要注意培养语感,语感对文言文的题非常有用,所以要多读多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平时还应该由浅入深地读一些像《古文观止》这一类比较经典的文言文著作。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

下面介绍一些学数学的方法: 数学概念学习法

数学的定义、定理、概念、公式、法则是数学知识体系的框架,是解题的基础,是推理的依据。要真正理解其精髓,一般说来必须抓好以下几步: 第一步:弄清来龙去脉

任何新知识都不会是无本之木,它总是在旧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概括而来的。因此,在学习新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时,要弄清楚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这对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步:逐字逐句分层推敲

数学语言具有精练、抽象、严密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学习定义、定理、法则时,必须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其表述的内容,这就必须对其文字的表述进行逐一仔细的推敲。例如:教材中是这样定义相反数的概念的:“像6与-6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就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如果去掉其中“像6与-6这样”这句话,就容易使我们的理解发生偏差,如:-(+2)与+(-2)这两个数也是符合“只有符号不同”的条件的,算不算相反数呢?显然不能算。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这种描述性概念比较多。对于描述性概念,一定要把握好概念的整体,不要离开描述的实例,断章取义,以致产生误解或者歧义。第三步:注意限制条件

公式中的限制条件是概念和公式,本质特征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往往容易被同学们所忽略,应在学习中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分析限制条件,往往又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或公式的本质特征。如对垂线、平行的概念的理解,我们有的同学往往只把铅垂向下视为垂直,只把水平放臵的两条直线视为平行。这种以生活经验的影响代替对概念的认识,缩小了概念的内涵。同样是一种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在学习中应尽量自觉予以排除。

第四步:通过联系、对比进行辨析

在数学知识中,有不少是由同一基本概念和方法引申出来的综述及其相关知识或看来相同、实质不同的知识。学习这类知识的主要方法是用“找联系、抓对比”来进行练习。如“直线、射线、线段”这些概念,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抓住例题阅读法

抓住课本中的例题不放松,是学习的一个好方法。具体做法是: 一是课前读:认真看例题,看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上课时重点听。二是课上抠:认真听老师讲例题的难点,集中注意力去把难点“抠”懂。

三是课后想:听了老师的讲解后,课后再读再想。想一想当时自己为什么不懂,卡在什么地方了。

四是考前串:每次考前复习时,不仅要记住公式、概念,也应回顾一下每章、每节的主要例题,把知识串起来。

怎样学好初中英语? 学好英语“四多法”

学英语,首要的方法就是多读、多做、多背、多积累。或许有同学会说,这算什

最基本的方法。首先是多读,在许多题型里,如填空,通常语感是十分重要的。而提升语感的最佳途径就是多读,而且一定要大声来朗读,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同时来刺激大脑,效果非常好。

其次是多做,即所谓题感的培养,只读不做是不行的。当你把题做到一定量时,自然地就能把握住出题者的意图,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

三是多背,即多背文章和多背单词。背诵经典的文章,不仅可以帮你提升语感,做好客观题,还可以使你轻松应对作文,而且在背文章的过程中还能巩固单词,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单纯背生词不仅非常辛苦,也不容易了解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而且每个单词往往会有很多译项,这些译项有时还有比较大的差异。一味单纯记忆不仅容易混淆,而且准确度也不高。将单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下记忆,这样就可以提高记忆的速度和记忆的准确率,并知道如何使用。

最后是多积累,英语学习是慢功,注意平时多多积累,尽量做到每日必读,每日必写。这样积累学习的效果,比用几天或者一段时间集中学习效果要好。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短语、单词的用法或者是意思。这些内容同学们都要记到笔记本上,并要不断地复习巩固。一个知识点记到笔记本上后,往往要回顾四到五遍才能够记住,有的时候甚至还要多复习几遍才能够记牢。

除了正常地上英语课外,同学们每天可以用一些零散的时间来学习英语。如午休前或者是晚上睡觉前,或随身带一个小英语笔记本,没事的时候掏出来看一看。日积月累,同学们就会感觉到:没有化太多时间,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背了不少英语单词。抓住一书攻语法

学习英语有两大基石:一是词汇,一是语法。要学好词汇,当然离不开词典之

本比较权威的语法书,而且要配有练习册。选定语法书后,在日常学习时,应该怎么用呢?建议如下:

第一,通读。利用假期,通读一本简明的英语语法书,即使是略读一遍,也是极有帮助的。因为中学里所学的语法知识分散在六年里,“平时只见数,没有见到零”,难以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体系。等把语法书通读后,我们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就能够系统化。这对我们深刻地理解英语语言的整个语法体系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第二,做题。依照所配练习册,从头到尾,一道不少地做一遍练习题,这样往往能查出自己在语法方面的薄弱环节。做题时,如果碰上困难,最好不要急着查看后面的参考答案,因为轻而易举得到的答案,也会轻而易举地忘记。

第三,备查。将语法书随身携带,如同查字典一样时常查阅。比如碰到某个长句子看不懂,即可以查看语法书中的有关章节,分析判断,这就要求对语法书的内容、目录能够了然于心,一翻即得。

字典和语法书都是学习英语的工具书,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排疑解难,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两者缺一不可。

怎样学好初中物理?

下面介绍两种学习物理的方法: “概念本”学习法

学好物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清晰的概念。物理学中的概念是非常本质、非常核心的部分。同学们不要以为看一遍书或者做一些题就可以明晰的掌握物理学的概念。对概念是否理解得清晰与深刻,直接影响到你对灵活题目认识的程度。不会做的物理概念,不一定要照抄课本,可以与记忆窍门结合在一起。如:

二 力平衡:二力作用同一物,等值反向一直线。物体受到平衡力,运动状态不改变。

摩 擦 力: 物沿表面滚或滑,表面不平生摩擦。加在压力面粗糙,能够增大益摩擦。有害摩擦要减小,润滑减压滚代滑。

测 力 臂 方 法:一定点,二画线,点向线,引垂线。

光 的 反 射 定 律:反射定律内容多,只记三线各两角。入射反射和法线,还有入射反射角。三线共面法居中,入反两线在两侧。两角相等有顺序,不能随意颠倒说。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这些记忆窍门很容易帮助同学们理解物理概念和应用。题型归类法

做了。这主要是因为:归纳总结工作做得不够。学习物理要重视对题型进行归类,把同类型的题放在一起,归纳出同一题型的解题规律。再根据类型对某些具体题目进行分析,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题型归类要求同学们对每个知识点要相当熟悉。很多同学在归类的时候只停留在对题目表面的理解上,没有分析出它的实质,不具有代表性。这样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做这一工作时要注意:归纳出的题型要注意符合课程大纲要求,还要注意从易到难的顺序。题型要具有代表性,切忌多而杂。恰当地使用题型归类法进行复习,会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提高你的学习兴趣,使物理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建议同学们经常阅读一些物理的课外通俗读物,这对我们学好抽象的物理,帮助是非常大的。

怎样学好初中化学? 下面介绍两种学习化学的方法: 知识网络法

化学的特点就是散、乱、杂,所以要注意将化学知识网络化。化学由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组成,而且往往与实际情况紧密相连。因此,把握其中的规律,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每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就要根据课本和笔记,将其中的要点摘出,列在本子上。然后寻找其中的联系,绘制表格,绘制网络图,把握规律性的东西,在头脑中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再找一些题目检验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发现还有漏洞,就马上补充到网络图中,这样使网络图日臻完善,成为一个体系。把知识点串成链,结成网,无论是理解、记忆还是运用都会变得简单得多。

“四招”做题法

1.大题小做:大题一般是最后一道实验题,小做就是要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把大题拆成几道小题,从相关的知识点和做过的习题中,寻找做题思路。

2.小题大做:做小题时,不要单纯满足于解出答案,应该在解题的过程中,尽量多思考其它知识,举一反三,起到大化的效果。

3.难题不做:通常难题在试卷中占的比重并不大,建议同学们在考试时,不要在难题上化费太多的时间。

初中生学习的方法 篇5

《初中生课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说了学生了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就能达到由此及彼的作用,重视课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可以达到知识结构严密化、记忆牢固、思维灵活多样、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易产生新的联想等作用。

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初中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浏览教材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及笔记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熟记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地进行一题多解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作业的书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水平经过多年的初一教学发现初一的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的解题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出来、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刚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今后的学习都十分重要。

课后复习巩固方法的指导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我们都知道要想学好数学做一定量的题目是必需的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对于一些易错题可要求学生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错误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学生在解题时做到精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

实践证明越到考试的关键时候学生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会充分暴露故指导学生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细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的学习不够重视。

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单项式的概念数字和字母积的代数式是单项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单项式”

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三是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建议更细心一点由观察特例入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都能够应用自如

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更应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学会自己做当学生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学生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

二、初三以后老师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建议“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收集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学生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平时学生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教师指导学生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学生做了这件事学生就会发现过去他们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他们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

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教师可以在课上先结合习题给以指导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逐渐地学生上完课后能够会反思了也有了些主动性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初中生物化学科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6

一. 立足结构,了解物质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又制约了物质的存在方式、制法和用途。因此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时,应抓住其结构来了解物质性质。如学习氧气时,须思考:氧气是由许多氧分子组成的,而一个氧分子又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易得电子,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许多物质在常温、点燃或加热时均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且放出大量的热。在学习了许多物质后,要善于将相关物质构建成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以便于牢固掌握。

二. 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鉴别与鉴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时,一般都要以实验为手段加以验证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结论,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实验。从简单的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训练到复杂实验的设计都要认真操作、大胆试验。在设计实验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即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程序合理、现象明显。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和要领,课本中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机会,要积极参与认真去做。

三. 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

初三化学是启蒙化学,基础知识点多而杂,随着知识的积累,有些学生会因学习方法不当而导致化学成绩下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学好化学必须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常见的有效学法有:

(1)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2)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碳链知识网络系统记忆。

(3)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和CO的性质,H2和CO2的制备装置等。

(4)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

(5)交叉知识切点记。如物化知识切入点为密度、压强、浮力、重力、杠杆原理、电学等;生化知识切入点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赤潮现象等。

2:生物

1.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

(1)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

(2)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

(3)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

2.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

3.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

4.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5.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

6.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

7.根据内容用不同方法记忆。

(1)把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整理进行记忆。

(2)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

(3)同时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记忆。

<<<返回目录

刚上初中怎样快速提高成绩

一、认真安排时间。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

二、学前预习。这就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

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四、学习要有合理的规律。课堂上做的笔记要在课后及时回顾,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你仍感模糊的认识。

<<<返回目录

进入初中之后学习上都有什么样的变化

学习方法:从传授性到理解性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的学习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因此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相应做出调整。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眼看、手写、记住,而到了初中,要求学生对知识充分理解,并学会用思维去分析这些知识点。

由于小学本身知识量少且时间充裕,所以小学老师的教学进度较慢,讲解也更详细具体。但初中科目增多,每个老师的讲课时间都是规定好的,老师必然要改变授课方式。因此,作为学生要培养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的学习习惯。

学习要求:从指令性到计划性

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依赖老师的安排,学生只要完成写字、造句、背课文这些老师下达的简单“学习指令”就行。但初中则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并且有计划地学习。

一般的学生只是单纯完成学校和老师交给的作业就觉得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优秀的学生基本上都有预习课本的学习习惯。从小学升入初中要求学生的学习态度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学习行为:从随意性到目标性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内容和学科的变化,原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随之改变。原本可能通过短计划就能实现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到了初中之后则要求学生有一个“长安排”的计划,才能实现。

学习时间:从短时性到长时性

现在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基本上是“7.5+2”【根据事实修改】,即在学校花4个小时学习,在家里花2个小时学习。而升到初中后,学习时间就要变成“10+3”。到校时间提前了,下课时间又推迟了。

因此,走读生周日到周四晚上坚决不看电视,做完作业,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复习,明天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划关键句,做书后配套练习,不懂到校时问同学或老师。晚上9点或9点半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寄宿生,则严格遵守寄宿生制度,熄灯后及时就寝,早上及时起床。

学习内容不同:从单纯性到多样化

小学和初中面临的任务和学科学习的内容差异很大。总体来看,小学的课堂教学容量小,作业量小,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学科的学习。

到了初中,多出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几大学科,而且知识系统性比较强,需要课后花时间去消化,不然很容易导致成绩下降。

初中生学习的方法 篇7

关键词:兴趣,初中生,学习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浓否, 对学生能否学好物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潜在能力和聪明才智,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

在学习活动中, 创设问题情境,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发问的技巧, 提出有针对性的、开放的问题, 鼓励学生多方面求证知识, 分析研究知识, 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声音传播时, 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振动, 还有声音吗?”学生无论从哪个角度, 都能积极思维, 参与讨论, 表达自己见解。这样, 通过设置疑问, 引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 解题能力增强了, 学习物理时就会产生内在的快乐。

二、学习兴趣来源于生活实际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我们接触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实际生活、生产实际, 联系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如讲“杠杆”可联系“瓶起子”原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联系;学会物理能解释说明多种自然现象, 能解决社会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到处有用,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只有贴近生活实际, 解决了实际问题, 才会真正产生学习兴趣。

三、动手实验, 激发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概念的建立与规律的发现总结, 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只有重视实验, 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 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 经历物理原理的产生过程, 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用趣味的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从而激起他们思索的欲望。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 看到倒立的图像, 学生会感到很神奇, 从而产生要研究的意愿。只有亲自做了才有切实的感受。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主动参与对光的直线传播等相关内容的探究。通过实验,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更有利于下一步学习。

四、特色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 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 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包括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特点等, 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 最终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事实说明, 学习兴趣的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 使学生取得了好成绩, 这种结果又反过来强化了学习兴趣, 使它产生更大的效能, 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量。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表达上的恰当与否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 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 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 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 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

五、计算机演示, 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生动, 通过富于动感, 可重复显示的画面,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与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效果、容量大大提高, 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又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磁场时, 用电脑演示通电螺旋管周围的磁场的分布情况, 形象直观, 容易理解。如果只用口头来解释, 在黑板上画几个图, 这样学生很难理解, 而用电脑图像模拟整个磁场分布, 就会有生动、直观的效果。这样的学习会使学生的学习气氛生动活泼, 也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深刻理解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杨振宁教授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一个人对某学科的爱好程度将对他今后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就会注意力集中, 观察仔细, 思维活跃, 记忆效果好。因此,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提高学习成绩及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六、进行课外实践, 保持兴趣延伸

在教学中, 除了把握好课堂教学, 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还要从教学效果出发, 通过精心设计, 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 结合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 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 使学习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 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 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发现物理现象, 进而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这样就会保持对物理的长久兴趣。

参考文献

[1]洪雷.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陈刚, 舒信隆.新编物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培养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篇8

[关键词]兴趣;实验操作;换位思考;方法

现在很多教师都在探索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不管什么教学模式都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那就得让学生有持续的动力。对初中生来讲,这种动力更多的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到了初三学习任务比较重,又增加了化学这门学科,作为教师,在引导过程就要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上好化学第一课,深化学生第一印象

学生进入初三学习化学时第一印象的效应很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如果第一节课就能捕获学生的心,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更加顺利。笔者通过第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明白两点:学化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有很多发明和创造可以服务于人。

由于是化学的第一课,学生以前对化学没有接触,教师做的事情可能会多点。在第一堂课教师可以尽量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和与生活有关的实验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是一件有趣的事。一般情况下事先收集好几种学生常喝的同一品牌不同口味的饮料和饮料的成分说明,通过学生品尝以及成分说明的对比,让学生明白这是化学物质让饮料产生了差异,让学生感觉化学物质能为我所用。同时,通过网络报道了解身边化学物质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在第一堂课上还可以做几个小实验:豆浆变豆腐脑,课堂上用豆浆机打好豆浆,然后加入明矾或石膏,让学生见证形成豆腐脑的过程;用西红柿给没有电池的贺卡供电;用白磷制作“鬼火”。通过上面几个小实验或来自生活的其它实验,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常见的生活问题。而这些实验通过今后的学习又能一一解释其原理,这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明白化学现象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可以通过化学学习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改变我们的生活。有时还可以向学生谈一些最为常见的词语中也蕴含着化学知识,比如“百炼成钢”“釜底抽薪”“水滴石穿”等,让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学科间存在一些知识的关联,让学生不会感到化学很陌生。

二、利用实验课,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知识通过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的归纳和总结。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尽管初中化学的知识都已经通过科学家反复实验论证,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同时可以通过亲手实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这样就会产生探究化学问题的趋动力。充分利用好实验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

到了初三,很多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有些实验不做或是略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是把完成实验教学作为一个重点,不但要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而且要对实验加以强化,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对课本实验的改进或是寻找课本实验的替代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模仿力和想象力。找一些针对性和趣味性强的实验进行改进,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课后设计方案,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例如实验室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学生课后实验的操作性比较强。对课本实验的探究延伸,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探究的兴趣,对课本上某些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延伸。例如在学习酸碱盐之后,学生对家庭中很多物质的化学性质产生好奇,这时可以让学生从家里拿一些物品来学校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对习题中的探究题进行实验,在讲解一些试卷上的探究习题时,总感觉像是纸上谈兵,笔者有时就在课堂上让学生对一些试卷上的探究习题进行实验探究,这样有助于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解答探究题的理解能力。例如试卷上经常出现探究A和B反应之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而且这种题型学生又难理解。笔者就让学生动手探究一些物质反应之后溶质的成分,让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设计,认真实验,同时分享探究的收获。通过实验课的顺利开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会大增。

三、以物质构成的奥秘激发兴趣

学生对初中化学前两个单元学习兴致还是比较高,由于物质构成奥秘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为了防止学生学习兴趣减弱,那就要帮助学生渡过这一关。

对于物质构成奥秘的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通过flash等软件,利用动画效果将分子原子离子等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建立起形象的概念,有助于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转变思维角度,化学微观方面的知识相当抽象,如果不改变思维角度,学生就没有思考和理解的支撑点。比如讲到分子原子时,会跟学生打一些比方,如果在太空中看地球,那么地球上的人无法看到,这时我们可以认为人就是微观上的“分子”,通过一些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去理解抽象的知识。让抽象知识生活化,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理解抽象的知识。讲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本质时,会用学生玩的积木搭模型来分析,积木相当于原子,搭建的各种模型相当于分子,只有将一种模型拆了才能用这些积木搭建另一模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积木的种类不变,不但有助于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也有利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相信这样一来,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就不难,而且是利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来理解化学中抽象的知识,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

四、充分结合练习课巩固知识结构

“温故而知新”,任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离不开合理的练习,搞题海战术又很不受学生欢迎,只有通过合理的练习才能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题能力的目的。如何才能让学生接受练习又不弱化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作为教师一定要对练习的目的十分明确,不是为了布置练习而练习,要认真分析每道题的难易、考点。教师应该筛选一些科学的、重要的、与教材贴切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做到“少量多餐”“步步递进”。这样学生花少量的时间能巩固大多数的知识,就不容易引起学生因做大量习题而引起反感。把班上的学生分成3到4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层次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感,不会因为太难而放弃。经常深入学生,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参与到选题过程中,让他们将不熟悉的知识、题型勾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能让学生有主人公的成就,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笔者认为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诱惑学生的东西太多,要想让学生的心从网络世界走出来,就要让学生对文化学习产生兴趣,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笔者不给学生分数上的压力,让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不给学生太多答案性的知识,让学生自我探索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上一篇:市局五五普法汇报材料下一篇:销售培训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