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认知语言学方向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是当今语言学界被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脱胎自认知心理学或认知科学,大约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开始成型。认知语言学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生成语言学,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从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认知语言学有以下三大分支:(1)认知语意学:包括了构词法及语意分析。(2)认知文法:透过对现存语言的分析及了解其背后产生的环境及习惯、隐喻等,归纳出来的文法规则,而不是透过数学的生成方程来产生的文法规则。(3)认知语音学。

认知语言学的创立者普遍被认为是乔治·雷可夫(George Lakoff)、马克·詹森(Mark Johnson)及朗奴·兰盖克。当中雷可夫及詹森专门研究语言中的比喻及其与人类认知的关系;而兰盖克的专长在于认知文法的生成。

1 认知语言学的基础、性质、研究目标和方法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分支,也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由于认知语言学把人们的日常经验看成是语言使用的基础,因此,在许多方面它与生成语言学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在整合认知语言学各种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一认知范式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及研究方法。

现代心理哲学包括天赋论和建构论两类,并由此来探讨学习能力及其来源。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于19世纪50年代提出转换生成语法这一天赋轮的代表理论,它影响了后期许多语言学派。他的观点认为人的智力主要来自人的先天获得,语言认知实际是通过大脑思考和心理运算得出的,这些在大脑的生理构成和运行情况上有体现。而心理学家皮亚杰则持另一种观点,他认为人类的认知与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认为认知能力更多的依赖于学习者后天的学习实践,是学习者学习经验、学习活动的表现。

在心理学中,认知是个很常见的概念,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对作用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而在语言学里,认知是指学习者学习语言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思维活动的综合概念。具体来说,认知语言学通过学习者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来决定人们语言的学习情况。把语言习得看做一个认知过程,在这过程中分析评价各个模块的情况,进而获得其意义及规律。

2 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概念的解析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过去,对音乐的探讨集中在修辞学中,即对语言的修饰描述,而没有其他的引申。而如今,隐喻更多的被引入到认知语言学中。

隐喻分为明喻、换喻、提喻(synecdoche)和反语(irony)。有专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模式,它利用物体之间的相似性进行链接,以熟悉的事物引出陌生的事物。从而解决了人们对不熟悉、抽象、未知事物的迷惑。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固然多种多样,而隐喻只是其中之一。也是人们建立概念系统的必由之路。世界上已为人类认识和定义的事物数不胜数、千差万别,而尚不为人所知的事物更是多的难以想象,如果这么多的事物,每一种都有各自专用的、不与其它任何事物共享的名称,那么无论哪一种语言,都会有数以亿计,甚至数无法计数的单词,结果必然是无人能学会并使用此语言。因此,在语言组成的时候,创造者必然要全方位考虑,要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而隐喻恰恰在此时成为人们用以丰富语言的最佳方法,对于一个普通、常见事物的熟悉可以使人们将它的某个或某些大家都很熟悉的特性用来描绘几十、几百、甚至成千上万个新发现的、还不为人熟悉且未命名的事物,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语言使用的效率。例如,编辑这个词很多人非新闻或出版等专业的人不太了解,但是我们可以把它通俗的解释为裁缝做衣服,厨师做菜,当材料准备好后,接下来的具体操作和处理,并使原材料成为一件作品的过程就是编辑工作。另外,卡哇伊原本是一个日语词汇,表示可爱活泼的事物,在语言应用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把许多可爱的东西统统成为卡哇伊,比如市场上出了一种新的卡通形象,我们在向别人介绍的时候,说它是一个卡哇伊的东西,别人就立刻明白了,这就是隐喻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对于隐喻的使用可能正是为什么是人类而非某种动物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的原因。某些动物采用自己的那套简单表意有限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而人类的表达方式则多种多样。隐喻是创造新词的重要手段,赫斯特认为仔细研究每个词的词源都会找到隐喻的影子,在这一创造过程中,人们总是倾向于有意识地寻找旧词所指事物与新事物的相似性,而对这种相似性的理解一般可以在语言使用群体中产生普遍共鸣,为大多数人接受。除此之外,隐喻更可以帮助语言使用者更丰富有效的进行语意表达,更有效的传递信息。另外,隐喻在外语学习方面的功用也是显著的,它通过帮助学习者更有效的理解相关语料的意义及用法来起作用。

3 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认知语言学在当下外语教学实践中的普及率来看,其受重视程度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更需要我们对其做更深入的研究,并不断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认知语言学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在听力、阅读、词汇、语法等教学环节中,并对其不断促进和指导。认知语言学对于词汇教学的作用主要在于两点。

(1)对现有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支持:现在,有关各类各级英语考试词汇的书籍、小册子、小词典及学生用书品种繁多,这仅从某一个时期内书店的新书的上架率即可得知。这些学习资料的编写者已认识到应按词汇的有用性和使用频率逐渐使学生扩大词汇量,这就促进了词汇频率表的统计和建立。韦斯特(M.West)在其《英语词汇通用频率表》(A General Service List of English Words,1953)中曾提出建立科学的符合外语教学先后顺序规律的词汇表所应考虑的因素(可作为标准):定义和构词价值大小;文体中性程度;可得性(大脑激活速度);学习难易程度。这些标准与认知语言学中对基本范畴等级词汇和非基本范畴等级词汇区分标准相一致,这充分说明词汇等级在教学、教材和词典编写中的应用问题的研究可以在认知语言学词汇理论指导下进行。

(2)帮助英语学习者理解一词多义和词义使用的选择与变化: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很常见也很复杂,一如英语中介词的使用一样。它令广大英语学习者颇感困难,很多学生抱怨一词多义其实就是将英语词汇量无限扩大从而增加了学生词汇记忆难度:需要记住的单词数倍增加。然而实际上,一词多义想想可以简单的解释为词汇的一个从原始、具体到延伸、抽象的隐喻性映射的过程。以单词ghost为例,虽然同其它生活中更常用的词语(如:head,hand,heart等)相比较而言,ghost经过隐喻过程而新增加的义项要少的多,但它仍然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隐喻对于扩展单词义项的作用及重要意义,根据《大英汉词典》(外研社,1992)中的解释,ghost原义为精神、灵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义项逐渐增多,例如,它可以指:1,鬼、幽灵;2,幻象、幻觉。3,电视屏幕上的重影。4,受雇代人作文或作画的捉刀人等。

隐喻不是孤立存在的现象,必须要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才有其具体有效的含义。不过,从这些词义解释中,我们还是不难看出词语义项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隐喻的应用,从某种程度说,每个新增加的义项与ghost原义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或特点,当它被说话者用来指称其它意义时,受话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其所指的含义。教师应该多多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这样举一反三、纲举目张,必将大幅度提高外语的学习质量和兴趣。

(3)语法学习方面的创新视角与方法:在语法研究上,认知语言学采用的是基于用法的研究方向。语法是概念化,具有予以功能,反映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认知。换句话说,语言使用者如何组织和理解语言,包括词汇、句型甚至篇章,都是基于一定的意义的。例如:

(1)If incomes,prices of related goods,or preference change,the entire demand curve shifts.

(2)If a task is difficult,fewer accurate responses are usually given.

关于if句型的用法,我们可以归纳出基本规则,即,if从句用一般时态,主句用将来时态。但是在具体用法中,我们发现这条规则似乎归纳不够,还需要再深入分析。a和b,主、从句时态一致,一般现在时态,在意义上表达的是基于事实的逻辑关系。时态的用法较为繁琐,但是如果我们知道英文的时态,不仅表示时间的概念,还可隐身,通过时间到空间的映射,指示与认知主体的远近,那么从表达的意义去理解句型规则要简单得多。在这里,现在时态表示事实或与事实接近的推测,过去时态则指出与事实相差较远。

这样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相比死记语法规则,掌握语法背后的理据要生动得多,不仅能加深理解,还会激发学生探求语言奥秘的兴趣。

4 结语

认知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来说意义重大,它带给当下外语教学质的改进,激发教育者和学习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丰富对外语教学的认识,并对其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当然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不足之处它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其不足之处固然存在,我们应持批判和探讨的态度不断对其进行补充、修正,不断完善,使其成为一个更有效的教学内容及手段。在此,也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中来,为我们的外语教育工作奉上绵薄之力。

摘要:认知语言学方向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是当今语言学界碑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作为一个重要的外语教学模块,其对学生的语言习得的功用不可小觑。本文旨在讨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以及它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Hester,M.M..The Meaning of Poetic Metaphor[M].The Hague:Mouton,1967.

[2] Le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6~19.

[3] Lyons,John.Chomsky[M].L ondon:Fontana,1977.

[4] Ricoeur,P.The Rule of Metaphor[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7:7~18,24~33.

[5] F.Ungerer&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6] Lyons,J.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7] Taylor,John 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London:Clarendon Pres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287~288.

[8] Saeed,J.I.Seman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9] Wittgenstein,L.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53.

[10]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1~37.

[11]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22.

上一篇:基于方向分水岭变换的遥感影像多尺度分割下一篇:宋徽宗赵佶的美术成就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