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运用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运用(共10篇)

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运用 篇1

江永一中

杨梅珠

摘要:非语言交际作为人类交际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够传递语言难以表述的意念和情感,促进了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恰当地运用体态语﹑手势语﹑眼神和空间语等等这些非语言,对改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非言语交际 教学

一 概念

非语言交际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所有交际手段,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服饰,化妆,空间利用等等。非语言交际是语言交际的补充和完善,在许多语言无法准确表达的时候,适当利用非语言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 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作用

萨莫瓦表明“: 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由此看来非言语交际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学是一种艺术,但如何表现才能打动人心,却有很多学问。为了让课堂教学表述思想,传授知识信息畅通,除了用“语言”这个最常用的方式外,教师还应努力掌握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非语言。非语言也是知识信息传递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方式和手段,它可以加强表达的效果,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在教学上有很大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非言语行为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降低他们的学习焦虑,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尽一切可能运用自己的非语言交际使课堂变得更活跃,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我们所传递的信息。

三 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具体谈一下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运用。非语言信号主要包括仪表语、眼语、表情语言、肢体语言和体距处理。仪表语

仪表是一个人外在形象,是别人见到你的第一感觉,所以非常的关键和重要。教师在“亮相”之前,应首先作好“形象亮相”的准备工作,这就是服饰。服饰指人们的穿着打扮,是重要的非语言手段之一。服饰包括服装、鞋帽、发型、化妆、饰物、随身携带物品等等。因为服饰是附着于人体而显示其意义的,所以说服饰是人体语言之一。教师应按审美规律办事,依据自己职业特点以及自己的性别、年龄、体型、肤色选择服饰的颜色、款式等,力求庄重、朴素、大方和文雅。切不可奇装异服,过分打扮;也不能邋里邋遢,不能不考虑自己的身份。女教师上课时不宜穿戴过分艳丽暴露,即使化妆也应以淡雅为宜,否则会引起学生的议论而影响上课效果。

教师的服饰仪表,作为教学艺术的一部分,能直接反映教师的精神面貌,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整洁适体的服饰能增强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的服饰仪表不得体,则会失去学生的尊重,教学效果自然不会令人满意。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随时注意自己的服饰与仪表,给学生以为人师表的形象。眼语

教师无时无刻不在通过眼神向学生传递信息,眼睛是沟通师生感情的重要桥梁。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教师应该具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随时对学生投以关注的目光,显示友爱与关心;当学生心不在焉时,应投以注视的眼神;指导学生讨论时,关注同学的发言,使其感受老师的重视;当学生专心致志听讲时,应投以亲切的眼光;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应投以信任的眼光,予鼓励;当学生回答问题圆满时,应许之以欣慰的眼光;„„眼光运用得当,就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盯着天花板或死盯教材照本宣科,而应有意识地用眼神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将课堂上每时每刻全体学生的心理活动反映和每一个学生上课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尽收眼底”,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获得及时全面的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有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掌控,同时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十分丰富,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可以准确而生动地表露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学生特别注意教师的面部表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面部表情时悲时喜、时怒时乐。教师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具有重要的模拟性和象征性,它能直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有关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具有启发思维、促进理解的作用。教师的或质询、或赞许、或赏识、或嘉奖等不断变化的面部表情,还具有激励作用,它不但有助于课堂教学张弛有致,纪律严明,而且还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情绪饱满、心情舒畅地进行学习,当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肢体语言

肢体动作贵在精练、传神。它能加强信息力度,最能传情达意的就是手势了。手势语是教师表情达意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有助于描绘复杂事物的状貌,表达潜在的情感,有助于有声语言的陈述、说明和强调,有助于组织教学秩序,调控课堂气氛,有助于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作为教师,讲课时,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授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比如当你请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用手掌心向上向他表示“有请”的意思,这不仅表达了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给学生的一种自信。在比如当学生回答完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可以给学生带来自信,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你这门课的兴趣。运用手势辅助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的手势没有统一的样式,很难说哪种手势是最为恰当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教学风格等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手势语,同时要在具体课堂场景中,运用不同手势。

体距处理

体距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着名的人类学家霍尔(Hall)提出的。它指的是交际者用空间距离传递信息,即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处理相互之间空间距离的方式。人们的关系越亲密,其间的距离越短,反之,则距离越长。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有责任针对课堂环境状况,积极设法摆脱师生间的隔离状况。授课时应适时走动,不断地调节自己与学生的空间位置关系,深入到学生中去,形成师生经常融为一体的局面。这样不仅有利于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气氛、减轻师生角色不同所导致的心理压力和教师呆板的空间形象所造成的神经抑制,缩小师生情感空间,也有利于某些性情内向、怯场的学生有机会近距离、小范围地同教师交流,消除其紧张心理。为此,教师上课要注意克服个人空间固定化的习惯定势,根据课堂具体情况,适时适当调节与学生的空间距离。

四 结论

综上所观,在课堂教学中,非语言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是课堂教学中有声语言的必要配合和重要补充,非语言有着语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教学中准确合理、适时适度地使用非语言行为,有利于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杰群.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杨全良.非言语交际简述[M]

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运用 篇2

一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课堂中的运用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 信息的传递通常以语言及非语言两种方式进行。一般而言, 教师较注意言语的信息, 因为它直接, 易于表达、思考及分析。但教师的非语言行为也不容忽视, 它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的一种特别的方式。非语言交际行为是后天习得的结果, 应当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舍此, 英语教学就不是完全的和成功的教学。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除语言因素以外的, 对输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非语言交际的内容丰富, 从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出发, 可以将非语言交际大致分成四大类, 包括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英语教师若能正确解读和恰当运用, 就能极大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1. 体态语

体态语包括姿势、身势、头部动作、面部动作、眼部动作、臂部动作、手部动作和腿部动作以及体触行为等。

第一, 身势语。美国科学家费德瑞克·琼斯认为, 身体姿态是身体语言的最外显特征, 学生可直观而快捷地由老师的身体姿态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互动过程,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感悟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传递给学生, 达到产生共鸣的效果。教师面带微笑, 能给学生一种自然、亲切的感觉, 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心情, 利于接受和储存信息。

第二, 手势语。手势语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际工具, 在现代社会中它在人际交流中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手与大脑的密切关系使手势语成为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语言。在一个实验中, 志愿者被分成两组, 工作人员用两种方式分别给这两组人员讲述同一个故事, 然后测试他们的记忆效果。在为第一组讲故事时只用单一的语言娓娓道来, 第二组则配合丰富的手势语, 结果发现, 第二组志愿者对故事细节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第一组, 这说明手势语的确能增强人们的记忆效果。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如果在讲课时能配以丰富的手势语, 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当然手势语也不能滥用, 在运用时要适度、讲究一定的技巧, 最好能和自己的口语保持默契。

第三, 目光语。眼睛最具有表现力, 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 眼神能准确传达, 就像人们常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能够透视复杂的思想, 洞察微妙的情感, 一个小小的眼神, 往往包含着千言万语。教师可以透过目光语探视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从而了解学生的课堂反应。如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常常抬头眼睛直视老师, 露出如饥似渴的神情, 这能大大激发教师的讲课热情。如果学生紧锁眉头, 两眼茫然, 教师就得反思自己的授课是不是过快, 内容是不是过于复杂, 接下来的内容该如何调整。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色的表现, 教师除了用语言表扬外, 可以同时投以肯定赞赏的目光, 这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而对于羞怯内向不敢开口的学生, 教师鼓励和期许的目光能给他们极大的动力和支持。

2. 副语言

副语言主要包括沉默、话轮转换和非语言声音等。

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提问后适时的沉默能给学生以主动思考寻求答案的机会, 这比教师自问自答和填鸭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教师上课时如果声音平淡和单调就会使学生昏昏欲睡, 完全提不起兴趣来。

3. 客体语

客体语中衣着和化妆这个因素对英语课堂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目前高校中的英语教师中年轻女教师居多, 追求美丽时尚是她们的天性, 但在英语课堂上, 不管是在服饰还是发式方面都不能过分追求时新华美, 如果经常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 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并有可能成为一部分学生议论的话题, 影响教学效果。一般来说, 教师的服装宜庄重、明快和自然。

4. 环境语

环境语中的体距语也应该引起英语教师的重视。流体学中的“漏斗效应”被引进传播学, 指听众在以“课堂格局”落座后, 在听讲过程中, 会形成一个漏斗形状的注意力集中区, 这个区域包含了整个第一排的座位, 然后按照倒金字塔的形状呈递减趋势, 最后在后排中间的某位观众处戛然而止。其中在漏斗区域内就座的听众不仅能认真听, 还会积极参与互动, 最后听讲的效果也较理想。而分布在后排或两侧的听众不仅注意力不集中, 也很少有人会参与互动, 听讲的态度也极其消极。了解了这一点, 英语教师就可以通过改变课堂格局或在讲课过程中适度地走动和移动位置, 站到学生中间去讲, 减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 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听课效果。

二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研究发现:一条信息的传达, 只有7%靠语言, 38%靠声音, 55%靠身体语言。由此看出, 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中, 只有7%是显性教育, 而93%是身体语言在无形中带给学生的信息。隐性教育在课堂中的成分多于显性教育。

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情绪, 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以微笑、点头等方式赞赏、鼓励、肯定学生, 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师精神抖擞、充满活力, 也很容易感染学生, 让他们精神饱满、专心听课, 用心去感悟教学内容。教师恰当地使用身体语言, 和颜悦色, 谈笑风生, 使课堂师生的知识和思想信息交流畅通。这样, 能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心境好, 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思路开阔, 思维敏捷, 不但接受知识快, 而且能积极地学习。

被誉为美国最好的老师之一的肯·贝恩通过对美国不同大学和各个学科近百位卓越教师长达15年的观察研究指出, 最富有感染力的教师往往开始讲解要点时要先注视一个学生, 然后把目光从一个学生游移到另一个学生, 在完成这个讲解之前, 将目光停留在教室后排的某个学生那里。他们观察学生的反应, 辨认学生的眼神和体态语言, 针对在教室中看到的那些心领神会、迷惑不解、手足无措、流露厌恶情绪的面孔, 而调整讲课的方式。他们在讲课过程中会略作停顿让讲话的要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教师还不断在音色上下工夫, 钻研适当的手势。

总之, 课堂中的非语言交际不仅能调控课堂、渲染气氛, 又能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创造和谐美好的教学课堂氛围,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英语教学良性发展。

三非语言交际构成跨文化交际知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 语言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来进行已经成为当今语言教学界的共识, 为了实现外语教学在跨文化方面“培养意识, 提高交际能力”的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非语言交际作为跨文化交际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传授给学生, 帮助他们跨越交际中的文化障碍。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以下非语言交际知识在课堂上讲解时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1. 身势语

不少身势语行为都是从环境中学来的, 因此是约定俗成的, 为不同文化所各具特点, 这就造成身势语行为因文化而异的现象。相同的身势语行为在不同文化中可能表示不同的意义, 完成不同的社会功能。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美国人常常伸出舌头表示对对方的蔑视, 中国藏族人以此行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礼貌, 而中国汉族人则以此行为表示惊愕。同一行为或功能, 因文化差异也可能以不同的非言语行为来完成。如在中国人们用握手的形式表示问候或欢迎, 日本则以弯腰鞠躬的形式表示问候的功能, 欧美国家习惯用拥抱或亲吻面颊来完成这一功能, 而阿拉伯、犹太、拉丁美洲和南欧一些民族则以相互抚摸或闻对方气味来表示问候。

2. 手势语

同样的, 同一手势在世界各国也有不同的运用情况:如朝右竖大拇指一般表示搭便车, 在欧洲表示数字“1”, 在澳大利亚表示“那儿”或者指向某个人, 但在希腊不管是要表达数字还是要搭便车, 都应回避这个手势, 因为在那里它表示“去你的!”朝下伸出大拇指在中国表示“下方”, 在美国、菲律宾、英国等表示数字“1”, 在墨西哥法国表示“没有”“输掉了”“倒霉”等, 而在澳大利亚表示嘲笑讽刺, 在突尼斯表示“倒水”“停止”等。伸出弯曲的食指在中国表示“9”, 缅甸表示“5”, 斯里兰卡表示“一半”;在墨西哥表示“钱”, 在日本表示“小偷”“偷窃行为”, 在印尼表示“居心叵测”, 在朝鲜表示“小气”。竖起小指在中国表示“小”“差”“倒数第一”等, 在日本表示“女人”, 在朝鲜表示“妻子”, 在美国表示“怯懦的男人”, 有时也表示“打赌”, 在法国表示“你不能愚弄我!”, 在缅甸、印度表示“想去厕所”。

3. 体距语

在不同国家个人空间的大小有很大差异, 所以在与人初次见面时适当地保持距离是比较明智的做法。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通过研究制定出四种个人空间的尺度。

第一, 亲密空间。半径在0.15~0.45米之间, 是个人空间中最重要的区域, 神圣不可侵犯, 一般只有自己的恋人、亲人、密友、宠物等与自己感情最亲密的人或物才可以进入。

第二, 私人空间。半径在0.45~1.2米之间, 这是一个很微妙的空间, 既不会与人有过于亲密的接触, 也不至于太疏远。

第三, 社交空间。半径大约在1.2~3.6米之间。在与同事或关系不太亲密的朋友交谈时, 空间距离多保持在1.2~2.1米之间;在和不太熟悉的人打交道时, 个人空间的半径基本保持在2.1~3.6米之间。

第四, 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半径大约在3.6米以上。在与陌生人交谈时, 可以保持这个距离。

4. 副语言

笔者发现, 很多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时不会正确使用话轮转换中的停顿词如:Uh……, Well……, Let me see……, Let me think……, Um, how can I say this?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要么沉默良久, 要么下意识地使用汉语中的停顿词, 往往引起其他学生的一片笑声。包括一些英语成绩还不错的学生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英语语间停顿来填补语空。

教师向学生传授讲述以上文化差异时, 学生一般都会带着极大的兴趣来听, 不但能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 也能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四结语

非语言交际的使用是一种技巧、一门艺术, 更是一门科学。课堂上非语言交际在学生中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 比正规教学本身作用还大。它作为课堂教学中一种无形的力量, 运用得当可提高课堂效率。反之, 不用、少用、使用不当等都会影响课堂效果。英语教师在上课时若能合理地运用非语言交际的行为和手段, 辅助以绘声绘色地讲解, 就能使课堂内容更加形象、具体,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其教学效果远比只使用语言本身更有效。所以, 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如能合理地运用身体语言, 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肯·贝恩.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李杰群.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彬子.身体语言读心术[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10

[5]夏玲玲.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作用[J].决策与信息, 2010 (9)

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运用 篇3

非语言交际行为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如同增进情感和协调关系的融化剂、发展智能的兴奋剂,不仅可以弥补语言交际的不足、增强语言的特色和魅力,还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它是教师教学技能和行为规范乃至整体素质的展现。英语课程标准在具体内容标准部分明确指出:“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教材中注意了非语言交际的功能,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全书都使用了彩色印刷、加入了大量的插图,增加了很多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内容。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交际教学中有策略地运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行为。

但目前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文化交际层面,对于非语言交际和英语教学之间关系的论述尚不够系统,广大教师和学生对于非语言交际在课堂上的作用和地位也不是特别清楚,更不能主动地、有意识地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这些与实践英语新课程理念、达成教学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因此需要我们老师针对英语交际教学的特点,深入了解在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运用情况,反思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有效方法和方式。笔者以案例为载体探寻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达到有效教学的策略,从理论和实践上作一些尝试性的研究,以期对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二、 相关案例分析

主题内容: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 Unit 1 Advance with English 6

教学目标: 1. 检查学生课外查阅有关的信息资料和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表演能力和情感智能;

3. 学会“在笑声中快乐健康地生活”。

任务布置: 1. 网上查寻有关喜剧的信息并做汇报;

2. 学生进行喜剧或笑话表演;

3. 写一篇题为“Laughter is good for us”的英语演讲稿。

教学形式:讨论,交流,合作。

教学设计意图:运用“语篇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和采用“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特别注意发挥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综合培养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能力,突出培养他们的情感智能。情感智能属非智力因素范畴,它是决定人类智慧的关键。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告诉我们情感智能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同时,开发情感智能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与非语言交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非语言交际比较自然亲切,丰富且细微,更能表达师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它是开发情感智能的重要手段。

教学过程:

Step 1 Pre?task

Task I Preparation

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 ①What is comedy and what is stand?up? ②Do you know any comedians? ③Do you think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要求学生带着这些任务查找相关材料,做好记录。此环节学生可按学习小组采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帮助,如提供网站名,提供一些阅读材料等。由于学生是在任务目标驱使下查寻与文章相关的资料,准备工作就很有成效,为课堂表演、讨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Task II Brainstorm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students have found and at the same time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 information about comedy and comedians. And ask two students to perform or present some pictures of several comedians, discuss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What makes people laugh? How many types of comedies do you know? What is stand?up? 让学生分组展示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展示时,教师应该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目光里流露出关注的神情,即使学生表现不是很出色,教师也应该给学生一个鼓励和宽慰的眼神,这会让学生感到温暖和自信,为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开个好头。

Step 2 Task Cycle

这一阶段是学生对语言知识、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在良好开端的基础上,教师围绕话题和文章,指导学生进行语篇阅读技巧训练和讨论、查阅、归纳、总结等口头交际活动,逐步落实学生的各项目标和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非语言交际手段,例如音量的高低变化、语调的缓急转换、话语转接、停顿等副语言的使用,都能够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智能和学习效率。根据这节课的内容Laughter is good for you, 师生间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更为需要,例如:

1. 体态语(目光与面部表情)

“在各种手势语中眼睛接触是最能传递微妙的感情差别的非语言形式”(桂诗春,1988)。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眼睛要不断地扫视整个教室,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目光语言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和控制教学,这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还要以自己的面部表情调动学生的思维,随时打破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沉闷气氛,保持课堂氛围的活跃。

2. 身势语(手势与体态语言)

教师手势和体态的变化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想不起来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手势给学生一些暗示。在本节课各个任务链中,教师可以把平常收集的一些比赛中裁判的动作,喜剧演员夸张的、有代表性的手势,甚至一些简单易懂的哑语手势,在恰当的时候“移植”到课堂上来,教师也可以用一些象征性的身姿表示自己的思想情绪,用全身的短暂动作来表示自己的好恶,让学生通过教师的举动读出其中的要求、喜爱、关心、信任和评价,用无声的手势和体态语代替繁琐的语言,这会在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nlc202309011438

3. 环境语(空间信息)

合理利用空间语可以加强交际的效果,有时还会超过言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室的空间位置也会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应总是站在讲台后面而应适时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同时,在信息交流极其频繁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采取新颖的空间形式代替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空间模式。不总是将桌椅一排排整齐地排列在教室里面,根据课堂需要,可以调整为有利于学生平等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形式。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任务:

Task 1 Skimming to find out:

What is the article about?

What is laughter good for?

Task II Analyze the structures of the passage and ask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expressing your opinions actively.

What is special about stand?up comedy?

What are the four main types of stand?up?

Task III Choose the correct type of stand?up comedies.

如, A comedian stands on stage and holds a banana to his ear. He says,Hello? Hello? I??m sorry I can??t hear you.

Task IV Create similar situations to perform the four types of stand?up comedy.

在这几个任务环中,老师、学生的非交际性语言可以得到最充分的使用。可以分别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四种喜剧形式(Observational,Prop,Physical,Impressionist), 让其他同学判断是哪一种。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老师、同学快乐之情溢于言表,师生的瞬间沉默,相视一笑,手势暗示,眉目传情,都可以达到心心相印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优化了课堂教学。

Task V Play the recording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hrases.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Step 3 Post?task

Task 1 Group work to discuss one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kind of comedy do you enjoy most? Why?

2.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 and for everyone else. How can we put more laughter in our lives?

3. Tell a funny story to your classmates.

本阶段讨论话题时,为了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可以让一组学生将座位按半圆形排列,让他们自由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间,接近他们,增强与他们的交流。学生相互讨论,互通信息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这能够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反馈,起到了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同时,这也是学生相互倾听,有效合作、充分依靠集体力量去完成共同任务的一个过程,既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又有助于加快发展学生思维和情感智能。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完成以上任务,然后分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好体态语和环境语,帮助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充分表达自我,起到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Task 2 Expanded reading

Offer students another reading material and ask them to do fast reading.

Step 4 Homework Assignment

Get further information and prepare to write a speech “Laughter is good for us”.

三、 案例分析与反思

作为语言交际的重要形式,非语言交际的存在是对有声教学的积极配合和补充,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首先,非语言交际的信息传递量大,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少于65%的信息是由非语言手段传递的。其次,非语言交际对学生的期待心理和接受效率有着深刻的影响,因为非语言交际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再者,非语言交际的适当运用,可以拓宽审美途径,达到课堂的静态美与动态美互生互长的奇妙境界。

在这节课中,老师和学生的非语言表达形式都非常丰富,而且运用频率也很高,帮助老师减少了课堂赘语,简化了讲解内容,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语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对教育、教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精通言语表达的交际方式,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真正的非语言交际能力。首先,教师要明确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目的和作用;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社会经验。因为非语言行为具有社会性(关世杰,1995),是由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所共同享有的,它是该群体文化的一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行为带有各自的文化特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要遵循英语文化背景,并且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输入英语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交际信息,引导学生体会学习异域文化的真正乐趣,使其既具备运用英语的语言交际能力,又具备非语言交际能力,从而实现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

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运用 篇4

浅谈交际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社会交际功能在语言教学课堂上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语法知识的传授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才能优势互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 者:邹芳 作者单位: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湖北 宜昌,443000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年,卷(期):2007“”(10)分类号:H3关键词:交际教学法 语法教学 交际能力 结合

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运用 篇5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可以想象一个从事学校教育的教师,把课上的索然无味,形成嚼蜡,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在课堂中充分运用态势语言,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以听觉和视觉来调动感染学生,可能使课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

二、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的内容:浅谈态势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态势评语言的信息量大、吸引力强、可靠程度高的特点,它可以通过手势、眼势、面势、身姿、体距等方面来展现,而把它融入课堂教学,教师们通过努力都能运用和掌握,所以对态势语言的探讨有很强的适用性、可行性。

三、论题的研究方法

论文主要从体育教师及体育比赛中的手势等态势语言在组织教学和组织比赛中的灵活运用和积极作用所受启发,然后逐步观察其他科目教师教学中态势语言的运用,再结合社会演出团体、主持人风格特点,逐步从直观表象总结规律、探寻特色、寻找规律、形成论文,采取了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索性研究法等。

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

论文通过对态势语言的全面分析,了解态势语言的特点、分类、运用等内容以及手势语、眼势语、面势语、身姿语、体距语等态势语言的运用,详细论证态势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来自于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态势语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深远意义,期待同行们做更深入的探究。

五、论文进度安排

1、选题时间:2011年3月7日-3月21日

2、完成初稿时间:2011年3月22日-4月7日

3、二稿完成时间:2011年4月8日-4月30日

4、终稿完成时间:2011年5月3日

六、论文的写作提纲

1、态势语言的特点

2、态势语言的主要种类

3、态势语言的运用

(一)手势语的运用;

(二)眼势语的运用;

(三)面势语的运用;

(四)身姿语运用;

(五)体距语的运用

七、参考文献

1、布卢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4

2、《怎样识别形体语言》 美〃艾帕尔〃梅拉别思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8.7

3、彭红《交际口才与礼仪》 华东师出版社 2007.6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3年第10期《让身体也会“讲话”》

5、高顺斌《普通话口语训练教程》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5.8

浅谈态势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中文摘要:态势语言有信息量大、吸引力强、可靠程度高的特点,主要有手势语、眼势语、面势语、身姿语、体距语等,态势语的灵活运用,对促进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全面调动感染学生有良好的作用。

中文关键词:浅谈 态势语言 运用

态势语言,是一种以说话人的表情、手势、动作、眼神等来传递信息,诉诸听话人视觉的无声伴随语言。老师授课中的比比划划、音容笑貌、眼神表情等动作,可以说是态势语言的具体表现。态势语言也同口语一样是师生交流感情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有声语言不足以表达思想情感时,若配以恰当、必要的态势语,往往可以弥补口语表达式的不足,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直观,更充分,更形象,更具体。一位优秀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艺术,还要努力掌握态势语言技巧,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调动、感染学生使讲课达到一种趋于完美的境界。

一、态势语的特点:

1、信息量大。根据科学测试:“人的记忆,80﹪是靠视觉来确立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听觉获取的外部信息是有限的,也是比较抽象的,甚至有时是比较模糊的,而一旦恰当准确的加入了态势语言,教师的描述就会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信息,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2、吸引力强。态势语言是以立体、形象的、动态的表情动作,如面部表情的变化、协调自如的手势,身体所处位置的变化等。这些动作通过学生的视觉,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听觉的注意力不宜长久地集中在一个固定的信息源上,因为这样容易疲劳。教师在授课中倘能不断地作出某些态势语言,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变化集中点,获得新鲜的刺激,有利于减轻学生视觉的疲劳和心理感受的疲劳,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精力的旺盛。

3、可靠程度高

外国学者研究表明,要了解说话人的深层心理,单凭语言是不可靠的,真所谓“言不由衷”。我们在教学中,老师的目光也应十分敏锐地观察着每个同学的神情,捕捉学生内心的反应,猜度可能产生的各种思想,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疑问。

二、态势语的主要种类

态势语是人们在交际时用肢体等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速度的非有声语言,这种肢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发挥独立表达功能,又可部分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表达功能。态势语言主要包括手势语、面势语、身姿语、体距语等种类。

三、态势语的运用

态势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教学中能起到更直观、更准确、更形象的效果,是教师展现课堂艺术,实现教学氛围和学生交流的有效手段,具体运用中有:手势语的运用、眼势语的运用、面势语的运用、身姿语的运用、体距语的运用等。

(一)手势语的运用

手势语即用手、腕、臂的活动来表达的信息。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体态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手势来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达。

1、手势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可替代语言

如体育课的组织教学集合手势、整队手势以及体育裁判、交通指挥等更是如此。(2)可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讲话人总是以手势辅助说话,为讲演烘托气氛,人们常常以拍桌捶腿表示“高兴”;频频捶胸以示“悲痛”;不停地搓手是“为难”的表现;拍拍脑门为“悔恨”的意思,以此来增强表达情意的感情色彩,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2、对手势语的要求

(1)自然——手势必须配合讲解,发自内心,动之于衷,形之于外。

(2)适当——手势的速度不能过快。一闪而过,否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手势的频率过高会变成手舞足蹈的滑稽表演;手势的幅度太大,有失大雅。

(3)优美——自然、真挚、适当的手势,就是美的、优雅的。它不仅能有效地帮助教学,而且也表现出教师的风度和气质,有助于优化教师的教学形象。

(二)眼势语的运用

眼势语即为通过眼势表情所表达出来的信息。

1、作用:

布卢姆的实验研究指出:在影响教学成绩的三个变量中,学习者的认知前提能力占50﹪,情感前提占25﹪。眼势语能增进师生的情感。(见布卢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

2、眼神:

有经验的教师能恰如其分地、巧妙地将眼神与有声语言相协调,来表达千变万化的感情,甚至去组织教学。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1)环顾,视线向前作潜在意识的自然流转,以照顾“全视野”内的交际对象的方法。这是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的一种眼神。

(2)专注,目光较长时间地停留在一人身上,然后再变换注视对象的方法。这种眼神通常用于表达启发、引导、提醒、批评、赞许和鼓励等感情。

(3)虚视,即目光似视非视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视而不见”。这是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的眼神。虚视要有一个中心区,这个中心区一般应在学生中部或后部。虚视可能穿插在环顾和专注之间,它可以调整和消除环顾可能带来的飘忽或者是专注可能带来的呆板感。虚视还可以表示思考。

以上三种眼神的方法,都要求教师在中既具备较强的意识的控制能力,又自觉地赋予眼光以一定的内容——感情色彩。

(三)面势语的运用

教师教学中面部表情分为平常的或常规的和变化的两种。(1)常规的面部表情

和蔼、亲切、热情、开朗——现带微笑——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

教师所面对的是要接受知识的学生,双方要进行默契式的配合,关系是十分融洽的,这就决定了教师的面部表情的基调是“微笑”。嘴角的一丝微笑会使人显得矜持高雅、大度包容、充满迷人风度,会在无形中给你的课堂增加色彩,吸引信学生。如果说“一本正经”,面色阴沉,就将令人生畏、望而生厌,大大削弱讲课的效果。

微笑是言语交际的润滑剂,应当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使自己的课在令人满意的微笑中结束,成为运用这一态势评议的能手。

(2)脸色阴沉——给学生以恐惧感。随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而变化的表情,给学生以亲情感、愉快感。

(四)身姿语的运用

身姿语指人的躯干发出的信息。教学中常用的身姿语有:

(1)站立姿势要求:稳健、挺直,给学生传递正直、挺拔之美的信息,令学生可依赖、可依靠,并给学生一种鼓舞作用。

(2)稍息姿势:要掌握一个度,适度就是美。

(3)走的姿势:①身板挺直,两肩要平,不要弯腰曲背;②走势不能太快,让人感到紧张,慌乱;也不能太慢,让人着急。要有一个适当的频率,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听觉的注意力不宜长久地集中在一个固定的信息点上,教师的走动或其它的言语行为变化,都能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变化集中点获得新感的刺激,以保护注意力和学习精力旺盛。

(五)体距语的运用

因与人的空间距离的变化所传递的信息,称为体距语,并创立了一门学科,称为界域学。美国霍尔士研究得出,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存在四个空域。

(1)亲密区:0-45㎝这间,即用手可能摸到的距离。关系不亲密的人进入这一区域,会使人感到不自在,讨厌,躲避甚至攻击。教师在对异性学生辅导时应注意,尤其不得进入15㎝以内,以免引起误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2)亲近区:40-420㎝,即双方用手臂伸直可互相接触到的距离,一般同志间、朋友间、师生间交往的距离。若某同学总是离你远远的,可能对你反感或有意见。

(3)社交区:120-360㎝,适用于与他人的直接交往,表明一种相互认识或熟悉关系。上级对下级布置工作,首长讲话一般都在这个区域,身份越高、距离越大。

(4)公共区:360-无限远,适用公众场合,例如演讲或开大会,在这一区域内人们彼此并不接近,但感到了相互的存在,有一种参与感,群聚感。

研究表明,空间距离还受人的气质,个性因素的影响。气质豪放,个性外向形的人,喜欢与人接近,对陌生人也如此;而气质抑郁,个性内向形的人,则不喜欢以靠得太近来表达感情亲密。

教师使用空间距离语,也要考虑这些因素。

四、课堂教学运用态势语的积极意义

态势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它可以传递丰富信息,有着生动、形象、经济便利的特点,是教师教学中现成的“教具”,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利器,但它不能完全取代口语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态势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虽然它也能在特定情境下独立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但其作用的发挥是体现在与口头语言的配合上,千万不能以态势评议代替口头语言来进行“哑巴式”的教学。

教师教学中的态势语言的运用,必须做到自然、适度、真挚、优美、动之于内而形之于外。当师生双方都懂态势语言并能灵活运用交流时,便一定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一致,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得到充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布卢姆 《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4

2、美·艾帕尔·梅拉别思 《怎样识别形体语言》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8.7

3、彭红 《交际口才与礼仪》 华东师出版社 2007.6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3年第10期《让身体也会“讲话”》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6

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非语言交际, 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美国马兰德罗和拉里巴克在《非语言交际》中也认为:“非语言交际是不说话的交流。”它包含手势语、体态语、副语言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非语言交际, 有时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恰当的非语言交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迪学生的智慧, 使教学双方气氛和谐, 师生情感融洽。

二、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神态语的应用。

面部表情的运用:面部表情是心灵、思想、神经的显示屏幕。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能迅速敏捷、比较真实地反映情况、传递信息。教师常带微笑, 以亲切、和蔼、热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无疑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新单词时, 面部表情也有它独特的功效。如:教学“cry、smile、happy、sad”等单词, 由于这几个词都表达人的某种情绪,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面部表情的夸张变化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些单词。眼神的运用:眼睛是面部表达情谊最丰富的渠道。作为老师, 上课时也要充分发挥眼神的作用。不仅要正视学生, 而且要给教室里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每一个学生一定的目光扫视。这既是维持学生秩序, 督促学生听讲的一种艺术, 也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示。故上课时, 我们就要充分发挥眼神的作用, 在学生胆怯时, 用眼神送去鼓励;学生成功时, 赞扬的眼神应如期而至;学生走神了, 提醒的目光更应该伴其左右……高兴时, 眉飞色舞;询问时, 亲切和蔼……

2、手势语的应用。

指示性手势语——教师运用事物或图画进行教学时, 常结合手势语帮助提问。例如:在教“What's this?”时, 指近物;教“What's that?”时, 指远物;指着自己的衣服或可能带有的教具, 教“This is a map, bag…, ”。这类手势语的特征是所指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和目标, 它的活动虽然简单, 但也有其特点:即所指对象必须为全体学生所明了。

演示性手势语——此类手势语演示出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师在讲解“shake hands”的意思时, 做一个握手的动作, 学生马上心领神会;在讲解渐进语 (Progressive Words) 时, 教师一边说“Every mornrning I get up at six.l brush my teeth.l wash myface”, 一边演示这些动作, 然后过渡到师生齐说、分别演示, 最后达到学生自说自演。如此教、学、演三者密切配合可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

指挥性手势语—-此类手势语的特征在于指挥学生活动, 用以在教师的指挥下演示教学。例如, 在训练学生朗读时, 读升调的地方, 手往上提;读降调的地方, 手往下降;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 可以手心向上, 示意学生起立 (stand up) ;请学生坐下手心向下挥动, 示意学生坐下 (sitdown) ;右手手掌竖起示意学生发言前举手 (handsplease) ……教师运用指挥性手势语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接收信息。

象形性手势语——这类手势语的特征在于可以形象的表达教师想要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情感。例如, 描绘“roundface”可两手环脸作球状;描绘“long hair”可用手从头上划至腰上部;学生在英语会话中告诉老师他明天要去参加一项比赛, 教师可以用手打出“V”字状来表示“祝你成功”。学生心领神会, 肯定倍受鼓舞;学生回答对了问题, 教师竖起大拇指表示“How great you are!/Very good!/Excellent. (你真棒!) ”。

3、躯体语的应用。

躯体语言是体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学习“Cleanthe desk.Sweep the floor.”这两个句型。这两句中“clean、sweep、floor、desk”几个单词本身比较难, 学生不容易掌握, 反复机械地朗读一定会让学生厌烦。这时, 老师就可以充分发挥身体语言的作用, 边演示扫地、擦桌子的动作, 边教学句子。学生在身体语言的辅助下, 对句子的意思一目了然。同时, 老师还可以邀请学生跟老师一起边说句子边做动作,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 在乐中学, 学得不亦乐乎。

三、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具有形象性, 学生更容易接受。

非语言交际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可以使单词、字母和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更容易记忆。例如:在教jump这个单词时, 教师可以做出跳的动作, 学生便很轻松很深刻地记住了这个单词。教授句子以及文章也是如此。如:当教师先做运球动作, 然后作单手肩上投篮动作, 一边做一边说:”I'm playing basketball.”学生立刻便能领会这句话的意思。

2、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把枯燥的语言用一些生动的表情和动作表达出来, 把教材的内容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学“Could you help me?”时, 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个箱子, 用手指着箱子边朗读:This is a box. (指着纸箱) The box is heavy. (抱着纸箱显示特别吃力的样子) Can you carry it?Could you take it to the office? (指着一名学生和纸箱) 这比课本中的原句“Could you take this box to the office?”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记忆。

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运用 篇7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中职;英语教学;影响力

·【中圖分类号】G633.41

一、 引言

人的交际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包括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或其他装饰等。非语言交际是辅助外语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外语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人际沟通活动,是师生间对知识、技能和情感等信息的相互传递、接受的动态过程的统一。本文从眼神、面部表情、动作手势、身体姿态、衣着服饰等方面来具体探讨身体语言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非语言交际的特点

1. 非语言交际的直观性

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姿势、行为或举止向学生提供信息或发出指令,有助于吸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其他任何直观教学手段更方便、更形象、更直观。例如学习一个动词短语sweep the floor ,教师只要拿起扫帚做一个简单的扫地动作就一目了然了,这个动作更易理解。

2. 非语言交际的辅助性

非语言交际是人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最频繁、表现力最丰富的口语交际的补加物。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表明,交际既是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又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的身体语言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活跃课堂气氛,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非语言交际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通过利用书面语、口语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1)非语言交际有利于教师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2)非语言交际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3)非语言交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肯定的情感。

(4)非语言交际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四、非语言交际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语言交际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熟练掌握和应用它是每一个外语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应用身体语言,如眼神、面部表情、动作手势、身体姿态、衣着服饰的引导作用等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1.眼神的运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课堂上艺术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比如:环视每个视野内的沟通对象,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教师的注意;对一些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课,搞小动作的学生,教师可用注视来对其进行批评,使其从教师的眼神中得到信息而停止不良行为。

2.面部表情的运用

面部表情,是教师内心世界最直接的外观,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重要基础之一。其中微笑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她是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有力武器,是师生沟通的捷径,还可适当加用QQ表情直观形象地表达,如:

3.动作手势的运用

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准确适度的使用手势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下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所想要的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英语Module2.unit 1中学到Whats this in English?这个句型时,教师就可以指着墙上的地图、学生的书、笔等用这个句型问学生。又如在讲解embrace这个单词时,可张开双臂做拥抱的动作。教师还可以利用手势去代替表达某些英语语言,这些英语可能学生听不懂,但是教师用手势来表示,如:Keep silent! Sit down ! Come here! 等学生可以看懂。

4.身体姿态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形式,是师生接触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做到站姿要稳、挺拔、精神饱满,能给学生传递出正直、向上的信息,令学生有信赖感,以有利于稳定学生的情绪,振作学生的精神;点头或摇头时,幅度不宜过大过快,要与说话内容节奏协调,切忌摇头晃脑、探头探脑。讲课时,不要下意识地抖动双腿,也不要始终将双手撑在讲桌上或俯身在讲桌上。教师手撑讲台笔直地站立,会给人一种正式、威严的“传道者”形象,而身子歪斜在讲台上,则给人很随便的感觉。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距离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进行辅导、检查和帮助;走进后排学生,使他们精力集中并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貌似不经意地走向做小动作的学生,给以暗示性批评。但是,教师不能在教室内频繁走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带读时,必须尽量走到学生中间,使学生听到老师的准确发音,课上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也应该走到各组旁边了解学生活动的情况。

5.衣着服饰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服饰会对学生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的衣着服饰要得体,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衣着服饰也是身体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衣着服饰不仅要给学生美感,而且也是一种教育因素。一般要求以高雅大方、整齐干净,协调自然、美而不俗为原则,这样能体现出教师的风貌,课堂上教师不能穿花里胡哨、形式怪异的服装,切忌衣冠不整或过于打扮,不戴不适当的饰物,装饰过多会令学生眼花缭乱,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同年龄的老师应该穿着符合本身形象的服装。教师充分利用好服饰效应不仅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更为亲近和谐的关系,而且能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成效。

五、结束语

中职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有许许多多的身体语言可以运用。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可以调控教学进程,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身体语言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应该引起每位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身体语言,并与有声语言有机结合,能够使我们高效率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自我表达、理解他人以及在英语交际中的灵活应变能力。每个有事业心的教师都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完善并形成自己的身体语言风格。

参考文献:

[1] 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方式方法培训指南 [M].上册.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林立 .英语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 [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1

[3] 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 [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4

[4] 张艺华.体态语言奥妙 [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7.8

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运用 篇8

兴趣是求知欲的向导,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基础与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早就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为幼儿提供多种刺激,引起幼儿注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中班诗歌教学《小雨点》,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富于生动的屏幕画面中——花儿在雨中开放,鱼儿在水中嬉戏,苗儿在雨中长大,再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渲染活动气氛,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色彩鲜艳的动画效果,让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的情境与教师互动,产生学习诗歌的内驱力。运用传统的图片进行教学,幼儿只能保持短暂的注意力。因为图片虽然色彩也鲜艳,动态也形象,但毕竟是静止的,教师呈现不出丰富的事物形象,幼儿注意的集中性不强,这种方式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而在教学活动中的最初阶段幼儿还感兴趣,但10分钟以后,幼儿就开始分散注意力了。有的自己玩东西,有的表情漠然,有的开始动手动脚了,发言、朗读诗歌的幼儿总是极少数几个活跃分子。教师边管纪律边教幼儿念儿歌,其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幼儿学得烦。由此可见,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富有情趣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有助于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这种学习情绪带来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更加增加了幼儿学习的投入度,使幼儿视、听、脑得到充分调动,幼儿爱听、想说、乐思,有效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思维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儿童时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创造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情境性、兴趣性。传统的语言教学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如:教学资源的单调性,教学形式的封闭性,教学过程的呆滞性,教师只能带幼儿逐字逐句朗读诗歌,看图片提问总是会自己急得说出答案,提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总是得不到多个答案,幼儿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学说,盲目地想象。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创设真实的情境,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去构想不同的答案,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幼儿的想象如奔驰的骏马,在思维的天地里往来驰聘,极大地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故事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开始部分,出示小蝌蚪课件引入教学后,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将幼儿带入一个童话的情境中。有的说“小蝌蚪会碰到大鲨鱼。”有的说“小蝌蚪会碰到大鲤鱼。”有的说“小鸭子会带它们去找妈妈的。”幼儿思维活跃,能想出多种答案,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

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运用 篇9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课件已越来越多的在幼儿园教学中使用。它以精美、形象、富有动感的效果,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特别是在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从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小班语言教学 运用

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交往工具,始终伴随着幼儿的生活、游戏和认知等过程,语言交流是幼儿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纲要》也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增强了语言教学的直观性,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语言环境,从而调动了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宽松的语言环境,而且还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活跃幼儿思维,激发其表达和探究的欲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幼儿是在交流和表达中发展语言的,语言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乐于交流、乐于表达,是相当重要的。小班幼儿最喜欢形象生动的东西,但我们使用传统的图片教具常常缺乏生动性,有了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它将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机组合,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具有形象化和趣味性特征,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故事《小猫钓鱼》的课件中,通过荧屏逐一呈现给幼儿整个故事的过程:贪玩的小猫,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抓蝴蝶,结果没钓上鱼,听了猫妈妈的话做事要一心一意,真的钓上了一条大鱼。幼儿被这生动、美丽的画面深深的吸引了,当蜻蜓蝴蝶飞出来时,有的小朋友也伸手去捉,当小猫在用心钓鱼,蜻蜓蝴蝶飞出来时,有的小朋友情不自禁喊了起来:“小猫,别去抓它们,用心钓鱼。”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引起了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

幼儿的认知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对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理解。凭借传统教具演示,幼儿会看不清,难以理解,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复杂的事物简化,使那些原来需要教师费尽口舌,花费许多时间仍然讲不清楚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如,小班的一节语言活动《过年了》,主要是通过活动能大胆地表述过年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的风俗习惯,同时体验过年的气氛、体验大家一起过年的乐趣。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活动的效果,我们在网络中搜索出很多关于春节的图片和贴春联、放鞭炮的flash动画,并把这些资料做成了幻灯片,通过故事的形式在游戏中放给孩子们看,这样孩子们不仅能听故事,还能将故事内容和生动画面以及声音效果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对春节的风俗形成直观的印象。活动过后,孩子们对春节的风俗都比较了解,而且还十分愿意跟老师和小朋友们交流自己的过年经验,这次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也就取得了比较好的活动效果

在语言活动中,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欣赏、朗诵,能培养幼儿对语言美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达的语感能力。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对其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也就很难在欣赏过程中通过想象,形成鲜明的画面,语感的培养受到了限制。而运用FLASH课件,则能以文字、声音、动画三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烘托、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入情、入境。能使幼儿更好的理解内容如:在《小猫钓鱼》中,为了让幼儿重点理解一心一意的含义,了解小猫钓鱼时的活动特点,我采用定格的方法,将故事发展情节凸现重点,加深了幼儿对作品人物性格特点的了解,在表现小猫钓着鱼时,我采用延长相同内容放慢速度和作定格处理,让孩子们分享小猫的快乐,使幼儿对作品中的含义有了清晰而概括的认识,达到了理解、学习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虽然没有很多的知识和经验,但同时他们的思维也没有很多条条框框限制,他们既可以想像星月上的世界,也能够幻想昆虫小草的天地。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因此,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创造力也是值得挖掘开拓的,早期阅读故事《小熊的帽子》描写了小熊找帽子的过程。由于年龄的关系,幼儿对找帽子现象缺乏感性的认识,如果只是一张张的图片,幼儿没有那种感性经验,对于小熊的心情是无法表达的。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制作了课件,把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动画片”,生动的形象、丰富写实的场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理解力,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在边看、边想的活动中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从而既发展了形象思维,又发展了语言逻辑思维。当然,话匣子就打开了。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方便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巧妙的编辑和组合,设置思考点,引导幼儿思维,构建想象空间,从而在幼儿语言的创造性整合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话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激起幼儿的说话欲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教学中,活动一开始,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随着优美的画面,教师故事的讲解娓娓道来: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温暖的小河里游着一群快乐的小蝌蚪.它们到处寻找着自己的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呀......”孩子们一边看着动画,一边听着小蝌蚪们找妈妈的情节。课件的运用为这次活动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孩子们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认识了故事中的鱼,鸭,乌龟,鹅等动物。并在每次错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妈妈的特征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好妈妈。由于孩子们的兴趣都已经被调动起来了,在理解故事环节时,幼儿的发言十分踊跃,根据动画片的画面,积极搜寻自己的经验,说出了许多跟小蝌蚪有关的一系列动物。顺利的理解了故事内容并复述了故事,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见在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充分调动了幼儿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活动教学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为此,我们应更好地开发多媒体的作用,将其充分运用到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大胆创新。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就会真正成为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参考文献】

浅谈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一、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使用恰当的体态语言,便会在师生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面带笑容,态度温和,充满激励和期待的眼神以及带着激情的举动,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关心和热情,使他们体会到老师是乐意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愿意互相交流的朋友,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互助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高涨,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开展并取得好效果。

2.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使用恰当、积极的体态语言,会使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学习的参与意识增强,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心态,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认识、记忆活动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愉快的心境相伴随,有力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充实,提高教学层次

教学中使用积极的体态语言,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抛弃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增强了,就会对教学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甚至提出一些教师从没接触过的问题,这样就迫使教师不断学习,增加知识和提高教学能力。

二、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1.体态

利用体态可以设置悬念,并让学生在直观中解决悬念,得到美的享受。比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开篇时,先给出标题,然后突然伸出双掌,学生不知为何,然后再慢慢两掌合拢,让学生分别从两边观察,再给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的概念,这样利用悬念抓住学生,利用直观引导学生,就会对全等形有较深的感性认识。

2.表情

俗话说,人的表情是“心灵的镜子”,教师和蔼热情的笑脸,可以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到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中去。相反,就会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学生在沉闷拘谨的心理状态中听课学习,其智能活动是永远不能进入最佳状态的。因此,教师一走上讲台,就应该抛弃恩怨得失和忧愁烦恼,以饱满乐观的表情去感染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欢快愉悦的学习心理环境。

3.眼神

眼睛常被喻为“心灵的窗户”,它在教学中也具有其独到的功能。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善于使用眼神“察言观色”,就可以捕捉到各种教学信息。在组织教学中,当某个学生思想“开小差”,教师及时用眼神给予暗示,并有针对性地不时注视,可以使其警觉并集中精力听课。当学生在课堂上答非所问或问而不答时,教师以目示意,投以鼓励信赖的目光,学生就会获得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教师切忌对学生用瞠、瞪、白、瞟等眼神,防止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或情感波动。

4.空间距离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保持适度的空间距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如,教师站在离学生较远的讲台上讲课,一旦发现学生搞“小动作”,教师只要在学生座位中间过道上巡视一趟,学生的行为就会有所收敛。而当学生有了困难,教师走到学生的身边,轻声细语的讲解,将是给学生的一种鞭策。所以,教师平时讲课时,在无需板书的情况下,不妨经常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进行讲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避免课堂气氛的呆板。

5.辅助言语

辅助言语是指声音的音调、语速、节奏等非词语方面。教学中教师恰如其分地利用辅助性言語,会起到“以情悟文”、“以情感人”的作用,容易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

6.客体语言

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客体语言,主要指教师的修饰物、板书、直观教具等各种不同的客观教学手段所体现或传递的信息。

总之,教师绝不可轻视自己的一举一动,应重视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中多使用积极的非言语行为,对于激起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教学实效会有很大帮助。

上一篇:洲际集团简介下一篇:环境演讲稿模板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