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认知(精选8篇)
亲爱的同学们:
您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计算机科学系的全体师生员工,向来到我们系的170多名新来的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邢,是计算机科学系主管行政和教学的主要负责人,以后同学们在学校3年中,我们将会朝夕相处。同学们如果在学习上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我会根据大家提出的合理要求,解决大家的问题。我们在座170多名同学,你们是从四面八方来到我们学校,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有用人才,我们现在军训就是培养我们学生要具有高素质,要能吃苦,要有集体主义观念,要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学校对同学们军训,是对同学们一次艰苦的锻炼,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两个星期军训是为了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军训,我想每个同学都应该思考这个问题,也能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但是,同学们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在这里,我想还是有必要再强调一下,军训是大学的第一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贯彻国防教育法、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同学们学习军队优良传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大课堂,也是大家磨砺意志、提高修养、增强体质的好机会。通过军训的磨砺,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提高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独立生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内容:
1、介绍我系的师资情况。
2、职业技术学院的有关内容;
3、专业情况。
4、就业情况。
5、提几点希望。第一、我系的师资情况
我们计算机科学系,现有教职员工22人,具有副教授职称5人,高级工程师2人,专职教师14人,硕士研究生5人。目前我们计算机科学系主要招收中职生和高中毕业生,共设置四个专业。这些专业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广告设计与制作。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要求,我系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湛、创新力强、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第二、介绍高职院校的特点
我们国家目前高等教育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研究型的院校,一种是职业技能型的院校,这二种都属于高等学校,所以你们属于大专层次的大学生。职业技术学院和本科院校是有很大的区别,同时也决定了你的就业方向。为此,我们在开课方面,特别注重技能上的培养。
第三、专业情况(培养目标、主干课程)
就目前就业情况看,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每年毕业生在上升。我们计算机科学系的专业目前就业究竟怎样,前景如何,是同学们所要关心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应该这样去考虑。第一,从宏观考虑,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的高层次人才现在还相当紧缺,好多的产品需要研制;好多的软件需要人去开发。第二,我们考虑一下计算机专业的应用范围,可以这么说,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到各各领域,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计算机的应用人才以后需求量将会更大,前景很好。那么我们作为职业学院的计算机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更主要的要有实践,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从现在起,你要知道,三年后,你如何去赚钱,端饭碗。
第五、我向同学们提几点希望
同学们,你们到我们学校之前,已在前一个学习阶段历经十二年寒窗,发愤苦读,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需要继续努力,实现了人生的跨越,更加充满挑战的求知探索之路。
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心系父母和祖国,不负父母的重托。理想和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但不同层次的理想和信念造就出不同境界的人生。同学们应该立志高远,构筑坚强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现理想目标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争做国家之栋梁、社会之楷模。
希望同学们锤炼品德,完善人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学们要牢记“立德为本,做人为先”的古训,不仅要谦虚谨慎,学会求知,更要戒骄戒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要认真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加强修养,规范行为,努力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要提高心理素质,培育健康人格,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努力构建团结互助、诚信友爱、融洽相处、共同进步的和谐人际关系。要自警自省,自励自强,积极进取,永不气馁,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使自己既具有强健的体魄,又具有健全的心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希望同学们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成为社会精英人才。与中学教育相比,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更加艰巨,更要求同学们勤于思考,发奋学习。同学们应该把大学生活作为人生新的起点,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及早融入大学氛围,全身心投入大学生活。要继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克服松劲自满情绪,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己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善于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保持创新锐气,拒绝平庸,拒绝懒惰,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博采众长,立志使自己成为社会精英人才,确保在未来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你们一定要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牢记“逆境出人才”的古训,学会靠自己的努力追求卓越,转变思想观念,保持平和心态,正确面对家庭的暂时困难,抛弃心理包袱,主动融入集体,通过办理助学贷款、参加勤工助学、争取奖学金等多种方式,昂首阔步,充满自信地走好自己的求学深造之路,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家人的养育之恩和国家、学校的深切关爱。
首先, 作者从本体艺术经验建构、本体艺术知识建构、本体审美意识建构三方面对艺术知识的内化方式进行了讨论。具体而言, 通过分析自传体记忆、自传体艺术记忆、本体陈述性记忆、艺术情感记忆来讨论本体艺术经验的建构;通过对本体艺术知识的生成和建构原理的讨论, 指出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即在于扩展本体知识;通过讨论艺术工作记忆、元认知系统、本体意识体验、本体意识预演等内容来讨论本体审美意识的建构和生成等问题。概言之, 人的审美意识活动主要与前额叶新皮层的背外侧正中区之激活过程密切相关, 它对人的美感产生及审美活动中的意识体验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 而以前额叶新皮层为主的顶级调节性元结构为我们解读艺术文化的理性内容、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规律性启示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 作者从移情体验与自我情感认知、情感表征与自我建构、自我情感管理、情感想象与自我评价、情感决策五方面讨论了艺术情感的相关内容。情感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艺术与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国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就曾指出, 艺术是平衡智慧和情感不可缺少的工具;现代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评价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也说:“我们所听到的是人类情感从最低音调到最高音调的全音阶;它是我们整个生命的运动和颤动。”对此, 作者指出审美情感有丰富的形态和多元的价值, 其产生以人的联想-想象为基础, 而人的想象主要依赖自己独特的元记忆、元体验、元调节、综合性记忆与知觉等多种心理特质。同时作者从移情体验的价值、心理机制、神经基础三方面对移情体验进行了分析;从自我情感认知的基本内容、涉及的大脑结构、表达自我情感的审美方式、自我情感认知的教育思路四方面对自我情感认知进行分析。在情感表征与自我建构部分作者又提出了“三元一体”的情感表征系统和情感建构的基本原理;自我情感管理涉及自我情感管理的基本内容、自我情感体验的认知效应、艺术情感教育的认知操作原则和方法论等内容。作者从自我认知管理、符号思维、技术思维三方面讨论了艺术思维的相关内容, 指出艺术教育的宗旨及核心内容之一在于讲解思维科学的基本原理、传导艺术思维的科学方法, 借此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培养艺术思维能力。“思维是以已得的知识为中介的现实反映。”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 培养创造力首先应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对此, 作者在自我认知管理部分介绍了本体知识的内涵与构成、发生神经基础和审美构建原理及自我认知管理与艺术思维构建, 并对元认知系统进行深入介绍, 同时提出培养艺术思维的教学方法。作者又着重讨论了技术思维的教学研究现状、教学原理和艺术思维创新的技术操作原理等内容。最后, 作者以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为主要内容, 讨论了艺术表达的相关问题。作者指出, 审美活动的实质在于主体借助客观形式来沟整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意识与存在的深层价值, 人的审美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基于主体掌握的审美创造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操作原理, 而这正是我国艺术教育最缺乏和亟待强化的关键之处。作者以具体艺术门类为例, 结合心脑认知原理, 讨论具体艺术门类的教学原理和方法。这无论对于从事艺术教育相关专业的研究者还是从事美术教育的大中小学教师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意义。研读该著作, 作者始终贯穿这样一种理念, 就是全面的教育是同时兼顾人的知、情、意三方面的教育, 三者并行才能完成真善美的理想, 而艺术教育对人的情、知、意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作者指出, “当代教育与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个性主体用以创造新理念、建构新人格、发展科学人文一体化的主体意识并表达与实现上述精神产物的多元素质和整体能力。”而艺术学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学习者的情知意全面发展, 为学生今后创新自我和创造知识奠定方法论基础。”作者指出, 我们的艺术教育宗旨“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 也不是为了传播艺术知识, 而是为了提升他们对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生命和自我的审美认知能力, 借此促进学习者多方面和深刻新颖的审美表现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对此, 罗恩菲德也曾指出“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 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 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 造就出身心健全的人。”苏联美学家尤·鲍列夫也说:“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具有局限性质的话 (例如:道德形成的是道德规范, 政治形成的是政治观点, 哲学形成的是世界观, 科学把人造就成专家) , 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 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 艺术造就完整的个性。”可以说, 艺术教育带给人知识、理想, 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使受教育者进入艺术意象提供的情境中, 达到个性心理结构的完善和人性自由的确立。正如当代西方美学家托马斯·门罗所说:“任何一种理论, 如果不是为了指导实践, 就不能算是可靠的理论, 也不可能提供真正的解释。”在该书中, 作者不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探讨了艺术教育认知中的一系列问题, 还提出了适用于艺术教育教学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指导性建议。如在艺术情感教育论部分, 作者指出教师应该改善认知操作方式, 将艺术概念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经验表象, 并借助丰富其他表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传导有关元认知的思想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和情感管理。在艺术思维部分作者指出为了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能力, 以便为学生学习认知管理及发展艺术思维奠定思想基础;把学习者体验自我、认知自我和创新自我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和主导方式之一;作者还针对艺术思维教育目前存在教育理念错位, 偏离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坐标, 片面强调艺术技能及其使用价值, 忽视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创新意识引导, 教学内容程式化等问题, 提出当代艺术教育应当大力减少模式化、标准化、机械性的技能训练内容, 强化创新能力这样的建议。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的开卷所写道:“求知乃人类的天性”, 我们都有好奇心, 都想知道为什么。《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就是从认知角度来阐释艺术教育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不仅告诉我们“然”, 同时解释“所以然”。作者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 涉猎大量中外文献资料, 提出了一系列弥足珍贵的见解。针对目前国内外对艺术表象及艺术思维的具体类型与内容的研究较少, 特别是缺乏对有关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达的认知操作内容和技术心理分析等问题, 作者从艺术教育心理学层面系统的研究了有关方面的认知机制、教育原理, 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理论的空白。该著作不但为艺术教育研究工作者拓展了视野, 而且对于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实际教育教学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
当我们翻阅完该著作, 仍让人感觉唇齿留香、意犹未尽。虽然书已经看完, 但由此引发的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与思考才刚刚开始, 这就是本书的魅力与价值所在。艺术教育是一门发展的学科, 构建一个现代形态的、科学的艺术教育理论体系也是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更多人投身其中, 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 前赴后继、推陈出新, 才能不断推进该科学的完善和发展。
摘要:该书从心理学及脑科学角度出发, 借助认知神经学、神经美学、审美心理学及相关学科, 以实验室科学为基础, 从艺术知识的内化方式、艺术情感、艺术思维、艺术表达四方面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原理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和交叉性的艺术教育认知理论观点及应用路径, 揭示了艺术知识转化为人的情知意创造性能力的内在机制及精神嬗变特征, 阐释了人们学习艺术文化的认知操作原理, 体现了艺术教育观念的新启示, 具有教育方法论层面的深刻意义。
从招生到入学学习又凸现出另一紧迫问题:师资。从教师方面来讲,“一线会展专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在各自所熟悉的专业基础上补习会展知识,在会展业并非资深人士,办展、策划、设计、搭建并没有深入的研究,更缺乏实际办展经验。”北京农业学院城乡发展学院仲欣老师坦言会展教育在传道授业解惑“师者”的缺乏。这是个紧迫又无法立刻解决的难题。没有好的专业的老师,教育从何谈起?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会展教研室主任魏士洲对此甚为无奈: “会展教育现在最缺的是师资,以前没有和会展产业相关联的专业,在数年时间内很难解决师资问题。”
从教材方面来讲, “半路出家”的一线教师还要面对专业教材的匮乏,这令高校会展教育在质量保障上雪上加霜。通过授课的亲身体验,仲欣认为导致教材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在于, “会展行业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行业,而会展专业随之应运而生,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士虽逐渐增加,但真正可以编制教材的学者和机构甚少。”加之国家缺乏统一的教育会展管理机构,对会展教育投入不足,对会展教育的认识观念狭隘落后,以及各种会展资质认证标准缺乏,又严重限制了专业会展教材的编写,没有国家标准的教材,高校也只能各自为政地选择教材。
从课程定位和设置上来讲,由于主管领导对会展专业不懂,对会展行业发展状况趋势等缺乏了解,加上开设会展专业前,也没有充分的市场调研、论证,因此,李世平认为“专业设置盲目跟风、仓促上马的比较多,造成了专业课程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规格、市场定位等也大多雷同,”造成了培养的人才千人一面,既无特色,又无专长,丧失了就业市场竞争力、学无所用的局面。会展专家、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葛玉广一针见血地指出,不顾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不顾本地会展业的承载能力,盲目设立会展专业,盲目扩大会展招生,不仅教育本身会深受其害,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前途。
葛玉广曾经对某民办大学会展专业毕业后两年的就业情况做过一番调查,一个班级的毕业生仍在会展行业从业的不到5%;哈尔滨商业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孟凡胜根据带出来的学生就业情况观察得知,一个班的学生毕业了还是能找到工作的,但是80%没有选择会展专业,20%选择会展专业,坚持一年后还能在会展业做下来的寥寥无几。我国会展教育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夜色”中探索,在生源、师资皆薄弱的情形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必然受到质疑,也直接导致了社会对会展专业毕业生的质疑,而这种质疑又是有着其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大环境所致。培养出来的会展业学生面临就业紧张,有着大学生整体就业环境不乐观的影响。李世平认为,由于我国会展业起步晚,会展产业不够成熟,会展企业相应的规模小、数量少,薪酬低、福利低,因而吸纳容纳大学生的岗位少,尤其是二线城市会展业待遇都比较低,这也影响了会展毕业学生择业,出现非对口选择。这点反映出院校在开办会展专业不顾社会需求盲目招生,造成供需失衡。
第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是许多企业不愿意录用会展专业学生的原因。青岛金诺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文直言招聘人员不会选择会展专业的学生,而是会选择展会所属行业的学生。他表示, “会展专业毕业生空泛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也不是优势。”如果会展学生有专业知识做铺垫,还有实践能力,绝对是企业方欢迎的。在采访调查中,许多企业都有招聘会展专业人才的经历,但是否提拔重用则有疑虑。付冬梅所在的公司就录用了许多会展专业的学生,但提供的都是基础性的工作,“因为会展专业毕业生所学知识广而小精,大而不全,其优点是对会展业有系统的了解,切合基础性工作比较容易。”王德文持同样的观点,要想真正地从事会展业,无论是做策划还是做项目,都需要从基础和基层做起。他认为只有做过了业务,了解了客户的各种需求,才会对一个会展活动做到心中有数。重庆沃德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志龙就讲了一个招聘会展策划的科班生工作的无奈,要求共做一份方案,但其徒有理论知识却不懂得会展实际操作流程,一个月的时间也没有写出一份成形的方案,最后转做市场了,策划也就不了了之。
更严重的是会展专业培养的人没有体现会展专业的优势,培养学生和实际不对口,会展教育偏差严重,会展专业学生可替代性强。同样招聘会展招商人员,市场营销毕业很容易就替代了会展专业毕业的学生,而高端策划对于会展毕业生来说困难很大,刚毕业的学生也没能力去运作项目。“即便有专家讲课,也只能在宏观上让学生了解公司运营、展会运作、公司人才制度,学生无法了解会展业的核心内涵,”孟凡胜表示,关键因素还是需要教师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领悟。
第三,会展专业学生的“会展意识”不够。山西奥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新良很看重会展专业的学生,“经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他们对会展活动的各项流程有明确的了解,再结合实际会展活动的锻炼。一定会成为会展业的生力军。”但他同时也提到了自己的顾虑,“会展是个特殊的行业,企业对会展学生进行实践式的再培养,关键是这些学生从业会展的理念是否端正。”一语点出症结。
在记者采访的学生中,有许多学习较好的学生就认为,在学校成绩好,有过一些实习经历,毕业以后就可以立刻“大显身手”,坐好位置挣大钱了。这与其自身定位不明晰,对会展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关;还有一部分学生好高鹜远,不安于也不甘于从基础做起,也因此错失和放弃了很多就业机会。魏士洲也点明学生就业态度不端正,不愿意干“脏活”、“累活”,加之学生培养过程缺乏企业参与,企业对学生培养方式盲目否定,都是造成会展学生就业难,难以立足会展业的缘由。这些自然又给院校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会展理念,让学生对会展业有清晰的认识,有做会展的身心准备。
教师认知视角下的语言教学-评《教师认知与语言教育-研究与实践》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教学是一种高度认知的`行为,教师对教学有自己的知识、看法与观念,语言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类,也不例外.最近,Simon Borg出版了专著<教师认知与语言教育--研究与实践>(2006/2008),该书全面总结了语言教师认知研究的现状和方法,体现了语言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为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教育学视角,对语言教师教育具有很大启示.
作 者:高强 GAO Qiang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刊 名: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32(5) 分类号:G42 关键词:教师认知 语言教育 外语教师发展2017智慧树女性生命认知与情感教育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名
称
女性生命认知与情感教育
对应章节
第一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06-09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
说
明:
评
语: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
【单选题】(1分)
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绮诗历时6年写成一部反映女性与家庭问题的长篇小说,叫做()。
A.《无声告白》
B.《女性的奥秘》
C.《她世纪》
D.《离婚律师》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如何成为一个妖孽》的作者是()。
A.六六
B.泽塔•琼斯
C.西蒙•波伏娃
D.胡紫微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要考察当下女性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定位,理想的切入点是():
A.史料
B.会议
C.广告
D.家庭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美国曾选定()作为二十一世纪“她世纪”的形象代言。
A.凯瑟琳•泽塔•琼斯
B.孙俪
C.伊凡卡
D.宋慧乔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罗鹂是哪部电视剧的主人公?
A.《离婚律师》
B.《王的女人》
C.《宫锁珠帘》
D.《微微一笑很倾城》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第二章单元测试
名
称
女性生命认知与情感教育
对应章节
第二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06-09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
说
明:
评
语: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
【单选题】(1分)
神话中女神法力无边说明在原始社会时期_________。
A.男性地位高
B.男女平等
C.女性地位高
D.世系的确定以男性为核心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班昭续写了___________,撰写了_______________。
A.女则
汉书
B.女诫
汉书
C.汉书
女诫
D.汉书
女论语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欲为小郎解围”、“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这三事均与__________有关。
A.梁红玉
B.穆桂英
C.秋瑾
D.谢道韫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中国数千年女界中一大怪杰也。论其才足以笼络当代名臣贤相,为我所用。推其智,可以奔走一时学士词人,供其役使。……宁非一……大政治家哉?”这段话是在评价______________。
A.慈禧太后
B.武则天
C.萧太后
D.邓绥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对妇女贞节要求空前高涨与___________兴起密切相关。
A.心性说
B.三纲五常
C.程朱理学
D.三从四德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第三章单元测试
名
称
女性生命认知与情感教育
对应章节
第三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06-09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
说
明:
评
语: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
【单选题】(1分)
《伤逝》中的女性主人公叫()。
A.涓生
B.子君
C.祥林嫂
D.单四嫂子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我在哪儿错过了你》的作者是()。
A.张抗抗
B.李梅
C.张辛欣
D.谌容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闫红写描写董小宛的散文作品叫()。
A.《因为爱,所以爱》
B.《彼年,此时》
C.《误读红楼》
D.《她把垃圾吃下去,变成糖》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我是我自己的”这句话出自鲁迅小说《
》的主人公子君之口。
A.《伤逝》
B.《娜拉走后怎样》
C.《明天》
D.《彷徨》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身命可以牺牲,意志自由不可以牺牲,不得自由我宁死。”这句话出自哪位女作家的小说?()
A.庐隐
B.丁玲
C.冯沅君
D.凌叔华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第四章单元测试
名
称
女性生命认知与情感教育
对应章节
第四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06-09
23:59
题
目
数6
总
分
数
说
明:
评
语: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6
【单选题】(1分)
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A.对
B.错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金锁记》中被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性是:
A.姜季泽
B.曹七巧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认为“女人要取得平等,得首先强己”的女作家是
A.张爱玲
B.丁玲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是
A.娜拉
B.朱安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紫色》的作者是
A.爱丽丝
沃克
B.苏珊桑塔格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社会变成的。”这句话的提出者是:
A.波伏娃
B.萨特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第五章单元测试
名
称
女性生命认知与情感教育
对应章节
第五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06-09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
说
明:
评
语: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
【多选题】(2分)
现实中的职场女性群体的“金字塔”型构成模式由()几部分组成。
A.底层职场女性
B.城市白领女性
C.海归知识女性
D.行业精英女性
正确
本题总得分:2分
【多选题】(2分)
由男性权威把持决策权和话语权的媒介领域,在传播女性形象的时候时常带有性别歧视的意味,具体表现为()。
A.嘲讽意味浓郁
B.形象呈现不均衡
C.主体性模糊缺失
D.商品化意味浓郁
正确
本题总得分:2分
【多选题】(2分)
著名女性文化研究学者王红旗曾将职业女性理想自我归纳为:()这几大内涵。
A.爱心
B.真实
C.自信
D.简单
E.包容
F.智慧
正确
本题总得分:2分
【多选题】(2分)
职场女性要学会关注细节,因为关注细节可以起到改善工作态度、()的作用。
A.提高工作绩效
B.增加个人收入
C.提升职场情商
D.获得晋升机会
正确
本题总得分:2分
【多选题】(2分)
在独立女性不可不知的职场哲学中,我们希望大家学会自我的9种管理分别是:管理时间、管理形象、管理爱情、管理()。
A.财务
B.上司
C.言论
D.家人
E.健康
F.知识
G.目标
正确
本题总得分:2分
第六章单元测试
名
称
女性生命认知与情感教育
对应章节
第六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06-09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
说
明:
评
语: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
【单选题】(1分)
()是武汉女作家方方的作品。
A.《随意表白》
B.《不谈爱情》
C.《古典爱情》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潘向黎的小说《白水青菜》讲述了一个()的故事。
A.亲情
B.爱情
C.友情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提出:“爱情必须时时生长、更新、创造。”
A.《伤逝》
B.《故乡》
C.《一件小事》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中最可爱的女人”,是()中的沈复的妻子芸娘。
A.《三言两拍》
B.《浮生六记》
C.《京华烟云》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杨绛的作品是()。
A.《人
兽
鬼》
B.《洗澡》
C.《围城》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第七章单元测试
名
称
女性生命认知与情感教育
对应章节
第七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06-09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
说
明:
评
语: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
【多选题】(2分)
李娟获得的奖项有:
A.在场主义散文奖
B.天山文艺奖
C.冰心散文奖
D.上海文学奖
正确
本题总得分:2分
【单选题】(1分)
奥地利哲学家()说:人类灵魂在破坏大自然中受到损害。其中给人类灵魂带来最大损害的是“盲目的、失去理智的贪财”以及“折磨人的匆忙”。
A.康拉德
洛伦茨
B.赫舍尔
C.萨特
D.尼采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句话出自他的作品:()
A.《让自然发言》
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婚姻制度的起源》
D.《共产党宣言》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判断题】(1分)
判断这句话是否正确:“万物有灵,生息与共”是李娟散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伦理生态观念。
A.对
B.错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因为题材的独特性,李娟被称为文坛上的“
”
A.百灵鸟
B.“阿勒泰的精灵”
C.童话诗人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第八章单元测试
名
称
女性生命认知与情感教育
对应章节
第八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06-09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
说
明:
评
语: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
【单选题】(1分)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
A.《教师》
B.《简爱》C.《艾格尼斯
格雷》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把荣誉奖章当作玩具的科学家是:
A.爱因斯坦
B.居里夫人
C.爱迪生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哪位作家将陆小曼称为“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A.胡适
B.钱钟书
C.徐志摩
D.郁达夫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判断题】(1分)
“经陆小曼努力,徐志摩遗作如期出版。”这句描述是正确的么?
A.对
B.错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以下关于陆小曼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A.祖籍常州
B.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妻
C.创办上海云裳制衣公司
D.法国圣心学堂学生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第九章单元测试
名
称
女性生命认知与情感教育
对应章节
第九章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06-09
23:59
题
目
数5
总
分
数
说
明:
评
语:
提
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
【单选题】(1分)
西蒙•波伏娃与哪位哲学家保持了终生的“伴侣”关系?
A.萨特
B.加缪
C.海德格尔
D.阿伦特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文字就像我死去的父亲和远在别处的母亲,又像替我阻挡世界的厚厚的被子……”这句话出自哪个作家之口?
A.棉棉
B.林白
C.陈染
D.萧红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萧红的长篇自传小说是《》:
A.《商市街》
B.《小城三月》
C.《呼兰河传》
D.《马伯乐》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达洛卫夫人》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夏洛蒂
勃朗特
B.弗吉尼亚
伍尔芙
C.艾米利勃朗特
D.赛珍
正确
本题总得分:1分
【单选题】(1分)
下列关于“达洛卫夫人”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国会议员的妻子
B.德国人
C.贫穷、地位低下
D.职场女性
正确
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 认知过程 认知图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利用各种媒介所传递的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文化信息加以感知反映、注意选择、思维整合的思想道德认知的内化过程是基础。而认知心理学主要对人类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进行研究 ,因此 ,了解人类认知过程的心理活动规律,借鉴认知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对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一
、认知心理学对认知过程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这些阶段与人的智力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前两个阶段,人们还没有形成推理思维能力,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后人们才开始发展思维能力,即才开始产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只有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才能进行复杂的推理思维活动。青少年、成年人的认知发展又也有它的阶段性、差异性。这就启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人类认知发展阶段,以便据此安排教育内容和方式。
第一 ,人类认知发展总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因此 ,我们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教育。在人们的认知发展 中,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人们的思维能力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对他们进行理论教育 ,效果就不会好。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分阶段地为进行。可以采取幼儿园小学低年级讲故事、小学高年级初中讲历史、高 中大学讲理论的思路来安排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按照先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再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由浅入深地安排课程。
第二,人类认知发展既依赖于自身先天因素 ,又是后天实践促进的,而不论是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实践,每一个体在同一认知发展阶段又必然会有其 自身的特点。因此 ,我们应该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来安排思想政治教育。按照皮亚杰的观点 ,7岁-12岁以后人的认知发展已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复杂的推理思维活动。但青少年、成年人的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千差万别的,其实践经历更是因人而异 ,其认知发展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不同认知特点来因材施教。
二、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结构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认知心理学不但重视认知过程的研究 ,也十分重视认知结构即认知图式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帮助人们建构良好的认知图式,并调整和改造不良或不完善的认262I现代营销知图式。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按照一定的阶段顺序形式,发展成为对事物结构的认知,形成 种结构,使人在认识新事物时把新事物同化或调节于已有的认识结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人们认知建构的同化和调节平衡功能,帮助受教育者优化认知图式。
第一 ,应采取各种措施 ,帮助受教育者通过 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认知图式来同化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形成新知识。
帮助受教育者同化新知识可以考虑采取 以下途径:一是通过总括学习来同化新知识。如果受教育者已经学会了比较具体的知识,现在要学习抽象和概括水平更高的新知识,就可以通过归纳、总括原有具体知识的属性来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如学习价值规律 ,就可以把先前已经学习的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概念和价值随供求关系变化的现象从记忆中提取 ,然后进行归纳来获取价值规律的新知识。
第二 ,通过类属学习来同化新知识。要学习的新知识比原有知识的抽象概括水平低 ,新知识与IR知识就构成了类属关系。新知识的意义是从原有的上位知识中推衍出来的 ,或者说新的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 ,如学习邓小平关于改革必要性的理论 ,它就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决定的。就可以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来学习当代改革的理论。
第三 ,并列结合学习来同化新知识。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 ,应积极主动地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指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克服各种社会认知偏差。其次 ,应帮助受教育者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以优化认知图式。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或者是认知结构不完备,就很难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困难的年轻人最重要的缺陷,就是认知结构不完备。因此,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过程 ,诊断他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补充或纠正相应的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再次,应善于以事实为依据 ,改造受教育者的错误认知图式。大多数偏见是 由于缺乏可靠的事实根据,听信了一些道听途说的信息而形成的。偏见的日益积累,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图式 ,因此必须及时地纠正偏见。对这种偏见的纠正和消除,可采取开展调查研究,恢复事物本来面目,将事实的真相公布于众等方法。
参考文献 :
1. 认知神经科学认为, 人类小脑的作用一直被忽视
技能的习得需要经历几个阶段:在“陈述性”阶段, 个体知道要做什么;在“程序性”阶段, 个体学会如何去做;到了“自动化”阶段, 个体不需要意识控制就能够熟练使用技能。认知神经科学揭示出人脑有两个重要的“环路”, 一个负责“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脑额叶和海马神经元) , 另一个负责“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脑额叶、小脑以及运动区) 。小脑负责身体技能和心智技能, 对于语言学习、短时记忆等的作用也很大, 并与额叶认知区域有着明显的联系。
有专家在2001年提出了“小脑缺陷理论”, 该理论认为, 小脑发育不足导致技能学习的“自动化”阶段无法完成, 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机能障碍, 如读写困难、运动障碍以及多动症等。这一观点饱受争议, 但我们仍然要努力帮助弱势学生发展小脑的功能, 同时加强对大脑的训练。而这种以练习为基础的外部介入方法对于那些毫无学习障碍的学生也可以产生积极影响。
2. 认知神经科学认为, “分散式”的大脑机能运行模式更具效率
相对于“集中式”的大脑机能运行模式而言, “分散式”的运行模式更具效率。譬如:如果我们要学习一项技能, 那么与其投入一个小时不间断地学习, 有可能还不如将其有条理地分成几段来学习更有效。技能的习得往往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以波动的脑电图形式存储在大脑中, 过几小时后图式相对固定 (但易受影响) , 然后演变为更为稳固的图式 (与睡眠同时进行) 。再过一段时间, 脑神经的路径会变得更加牢固。在这一系列过程中, 睡眠的作用不可小觑, 这是因为大脑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消化”技能形成所产生的刺激。而且, 大脑需要某一技能相关信息的持续刺激才能避免冗杂信息干扰这一过程。
然而, 传统的教育方式仍以“集中式”学习为主。学生们常常要连续上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课, 这就意味着先前获得的信息会被之后冗长的课程内容所干扰, 使大脑非但没有获得任何有用的信息, 反而要不断处理各种信息相互干扰而产生的错误, 并产生大量冗杂信息。
3. 认知神经科学认为, 适当的膳食与能量补充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 英国人的饮食结构就开始发生变化, 人均水产品消费大约下降了2/3。有专家认为, 通过有意识地改变膳食结构, 我们可以人为地提高脑神经的联结水平。适当补充饮用水也被认为与学业成就的提高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
4. 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睡眠对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
关键词:认知高能 学生 教育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学生接受知识非常快,学习效果好,学科兴趣浓,爱好广泛,且有成就。这些学生被称为为有天赋、认知能力高度发达的学生,也可简称为认知高能学生。
一、认知高能学生的界定
认知高能学生是指具有超常能力或很高天分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智力、学术能力、创造力、艺术能力、领导力等方面表现出超人的成绩或潜能。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需要为他们提供特殊的教育服务以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充分地发展。据统计,在美国大约3%—5%的学生是认知高能学生,我国的比例与美国接近。按照这一比例,50人的班级大约有2名认知高能学生。界定认知高能学生,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认知高能学生认定方式多种。比如,曾任美国教育委员会主席的西德尼·马兰德(Sidney Marland)认为考虑学生认知高能时要参考六个因素:智力、特殊的学术潜能、创造性思维、领导才能、视觉和操作能力、心理动力能力。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著名的“天才三环理论”约瑟夫·兰祖利(Joseph S. Renzulli)指出,高于平均水平的智力、创造力、以及能全身心投入到当前任务中的学生称为认知高能学生。
二是界定认知高能不完全以智商高低为依据。过去常常根据智商高低和能力表现来界定是否认知高能,比如,在数学或棋艺方面是否有出色的表现,但现在更重视个体在不同的领域中是否能力出众。当然高智商仍被认为是认知高能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智商要达到130才能算得上认知高能。对于认知高能学生还要区分其水平和类型,传统上较多地考虑学校课堂中的表现,他们在语言技能和数学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在应考方面表现尤为明显。现在认知高能学生的区分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艺术、文学、戏剧、科学研究、创新实践、动手操作等方面创造性突出程度。
三是学校环境及文化差异会影响人们对认知高能的认识。有人认为学校环境下考分高的不一定是创造性人才,如果只以学校中的考分高低方式来定义认知高能学生可能会忽略那些迟早将作出重大创造性贡献的学生。文化差异对于认知高能的认定也有影响,一种社会文化群体所看重的认知高能,在另一种群体中并不一定受到重视。这在中国与欧美等国之间,就存在着文化因素带来的认定差异。认知高能学生也可能在某一方面表现很差。英格兰谚语说:“一个天才也就是一个残疾。”比如少数认知高能学生可能有注意障碍性多动,情绪紊乱、或某个科目学习困难等。
二、认知高能学生的特征
不管英格兰谚语意味着什么,根据教育实践,可以归纳出绝大多数认知高能学生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
一是学习动机强烈,学业成绩优秀。认知高能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学习动机,把学习当成必须做好的事情,学习的内在力量强大,不需要他人过多督促或要求,他们一般都能自觉地学习。他们可做到学和玩两不误,玩得痛快,学得认真。他们的大部分功课或全部功课都有好成绩,而且成绩好于一般同学。
二是智商很高,适应性强。认知高能学生都有很高的智商,一般要超过130,多数在140以上。协调能力强、人际关系好,社会适应性强,情绪一般比较稳定。心态积极向上,生活态度乐观。
三是具有挑战意识,富有创新精神。认知高能学生经常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有较大难度的学习任务去完成,而对过于简单的任务缺乏兴趣。他们有想法、有主见,不墨守陈规,不人云亦云,在问题解决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创新意识强。
三、对认知高能学生施以特殊教育的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在需要予以特殊教育的学生范围里是不包含认知高能学生的。那么,我们探讨认知高能学生被列入需要特殊教育服务的学生范围,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认为认知高能学生可以在无需帮助的情况下完成正常的学校教学目标,他们同时认为对这些学生提供特殊服务可能导致他们一定程度的“优越感”,这就向其他学生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在班上有些学生享有更多的特权。因此,一些人不主张对认知高能学生予以特殊教育。但是根据认知高能学生的智力状况、学习特点等因素,人们可以归纳出对认知高能学生进行特殊教育的原因。
一是学校任务难度的问题。大多数时候,学校不能给认知高能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作业帮助他们发展独特的能力,许多具有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学生为此深感沮丧。如果仅仅局限于教师分配给其他学生的学习任务,那么认知高能学生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便不会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因此,他们不会形成新的认知技能。
二是课堂活动质量问题。许多认知高能学生认为典型的课堂活动很泛味,教学速度缓慢,教师讲授的可能是他们已经知道了的东西。这样,他们很可能失去对课堂、学校生活的兴趣,他们会对学校各项作业和任务仅仅做很小程度的努力。
三是学习步调一致性问题。事实上认知高能学生是从学校毕业后在其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最有可能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如果要求他们与那些普通学生以一个步调前进,他们的能力就远远不能发挥出来。
四、对认知高能学生施教的教育建议
一是创设认知高能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一个班级也好、一所学校也好,高能学生毕竟是少数。对于班级、学校来说,为高能学习和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应该不是太难的事。诸如给他们更多的资源,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等场所无条件向他们而敞开,研究上提供相应的经费资助,配备专门的学习导师和生活导师,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布置富于挑战的任务作业。根据认知高能学生的特点,为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求知动机,需要给予它们布置较大难度的任务和作业,让他们去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让他们在富有难度的任务中寻找乐趣。
三是取得学生家长的全力支持。有时候认知高能学生的家长并不接受或不鼓励孩子的积极行为,亦不赞同学校把自己的孩子当“另类”看待,更不同意学校针对自己孩子所设置的教学方式。学校任课教师和辅导教师就得帮助家长消除以上误区,使家长看到学校的行为是在积极培养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应该得到家长全力支持的积极行为。
参考文献:
[1]Howard Gardner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2]Jeanne Ellis Ormrod著,彭运石等译. 教育心理学[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彭运石主编.心理学——成长中的教师与学生[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4]燕良轼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