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与应用写作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言表达与应用写作(推荐9篇)

语言表达与应用写作 篇1

1.概括下面一则寓言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得体,50字以内。(6分)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

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的。”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下面的短诗,以“鲜花”或“浮萍”为叙述对象再写一首哲理短诗。

卵石________________

沐浴山间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长日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去了自我的棱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内容、语言表达、标点三方面有不当之处,请ABCD四处加以修改。(4分)

为配合学校“科技月”和“风采展示周”活动,校学生会宣传部将在11中旬举办“科技伴我行”征

文比赛和“成长的足迹”照片展示等活动。A希望全校同学踊跃参加,学校各部门予以支持。

征集内容:科技小论文和科技报告等科技作品,B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包括科幻小说);个

人或集体的生活、学习照片(黑白、彩照均可)。

稿件要求:1.原创作品。2.用作文稿纸,书写清楚。3.C稿件写明作者班级、署上真实姓名;照片

贴在作文纸上,D在作文纸上写上一段简短的话简介照片。4.文字稿件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交稿地点:高中教学楼语文组。

截稿时间:11月28日。

校学生会宣传部

2006年10月16日

A处:B处:C处:D处:

4.阅读下文,补写一句话,使文段的主旨更加显豁。(3分)

有一年,一位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医生到台湾南部极僻远的小城去行医,他医好一个穷苦的山地人,没

有向他收一文钱。那山地人回家,砍了一捆柴,走了三天路,回到城里,把那一捆柴放到医生脚下。可是他不知道现代生活里,几乎没有“烧柴”这个项目了,他的礼物和他的辛苦成了白费。但事实却不然,在爱里没有什么是徒劳的,那医生后来向人复述这个故事时总是说:“在我的行医生涯中,从来没有收到过这么贵重、昂价的礼物。”是啊,一捆柴,只是一捆荒山中的枯去的老枝。

5.假如以“宽松式管理对中学生是否更有利’’为辩题展开辩论,请针对正方辩词写出你的辩词。(3分)正方辩词:宽松式管理对中学生更有利,因为这样,中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受学校的过分约束,从而有利于张扬个性。

反方辩词:

6.下面“中国“的英语拼写:”i“少了一点,请你发挥想象,用某一图形或标志来代替这一点,并阐释添加这一图形或标志的含义。(3分)

(1)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

(2)添加的含义:

7.下面这段文字中,包含了许嘉璐怎样的观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现在大家都听哼哼唧唧不知所云的歌曲,久而久之会把淳朴的孩子也变得麻木,也变得不知道何为

美!长此以往,我们的文化发展让人忧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是在4月18日北大召开的一

次国际性会议上说这番话的,并呼吁全社会要加大保护非物质文化的力度,重视原生态文化。他介绍,自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文化和其他的产品一样慢慢被规范化、标准化、批量化和自动

化,不断的功利性创作造成文化的浮躁,经得起历史洗涤的艺术精品却越来越少.许嘉璐认为,原生态文

化对于任何民族都极其珍贵,其含括的意义十分丰富,不仅仅是表演.他强调,原生态的文化必须不断创

新,使其适应变化,只有既保持传统又具备创新活力,文化才能长盛不衰。这不仅仅是对国家的贡献,也

是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

(取材自2006年4月24日《中国青年报》)(1)(10个字以内)(2)(12个字以内)

8.请描述下面这幅题为“高手”的漫画的主要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6分)

(1)内容:

(2)寓意:

9.在横线上写一段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对前面的句子加以阐发,表述要完整。(5分)

看一个人是否热爱生活,看他的行动就行了。

10.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三条结论:

(1)。

(2)。

(3)。

11、我们住在钢筋混凝土的灰色世界里,我们的眼睛渐渐失去了灵动的光辉,我们不再相信自然界的山川

草木是冥冥有灵的,这是人类生命力委顿的征兆。我们传统的节令,不是身外纯自然的季节,而是生命的四季,四季的景致莫不附着于生命的脉动。比如:

清明——字眼里便有水汽氤氲。大暑——热烈的极至,蝉歌如雨。

请你在“立春、惊蛰、夏至、寒露、霜降、大雪”这几个节气中挑选两个,写两则节气的个人解读。要求意蕴恰切,情感真挚,富有诗意,每则不要超过20个字。(6分)

12.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关键词,把它们组合成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话,作为这段文字的标题,不超过12字。(4分)

完全秉承商业电影模式的《指环王》成功地“加冕”了奥斯卡。商业电影,是当今流行的“快餐文化”的一种形式。听通俗歌曲、玩电子游戏、看美国大片、网上谈情说爱等都成了快餐文化的“经典”。快餐文化充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它对于面临工作压力和个人空间日益狭小的现代人,有缓解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作用。虚拟的江湖恩怨和匪夷所思的打斗场面,着实让处在生存压力下的现代人放松了一把。但是,快餐文化的文化含量稀 薄,蓄意炒作、相互复制是其特征。粗糙低俗的快餐文化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引起的“精神沙化”已经显现:形形式式的文化赝品,大面积地侵占了我们的精神领域,把我们的精神文化空间堵塞得水泄不通,“繁华的荒芜”成为现代人的精神病根。人们在接受快餐文化的同时,逐渐失去了高雅的品位,导致价值取向的迷失。

1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要点,不超过15个字。(4分)

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神奇的“天路”正成为海内外媒体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的战场。“每天要求采访的电话络绎不绝,人手少的时候接都接不过来。”驻扎在拉萨西藏宾馆的铁道部工作人员说。新华社在青海格尔木和西藏分别设立了采编平台,抽调近120名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在一线进行文字、图片、音视频报道。据了解,除了铁路部门确认的600名媒体记者外,云集在青藏铁路沿线的国内外其它媒体记

14.依照示例,从司马迁、庄子、王羲之、罗素、陈子昂、张若虚中任选一位,另写一段话。(要求:句

式大致相同,字数可以有所增减)(6分)

向你致敬,冰心。你的《寄小读者》养育了我,从此,什么仇恨也不能把我拉入深渊,唯有童心的向导能把我引入爱的天国;什么困难也不能使我消沉颓靡,唯有乐观的心态能载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使前后文连贯照应,句式一致。(6分)

前不久,在中国太极网的论坛上看到一副对联: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这副对联,把练拳的要领与做人的准则结合得天衣无缝。练拳与做人同理,首忌轻浮,立场要稳定;; ;又忌目光短小,眼光应远大;,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微笑匮乏,似乎已成为一种典型的“城市表情”。“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已经成了许多人社交的准则。有感于此,某实验中学的学生设计了一项颇有创意的“采集微笑”的活动。他们计划走上街头,主动向陌生人微笑打招呼,一旦路人以微笑回应,他们就拍下这微笑的瞬间。

为了使这一活动顺利开展,请你代为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口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少于12个字。答:

17、某校举行“读书节”系列活动,其中一项活动是“名家荐书”,如果你是被邀请的一位名家,请你完成以下表格,为同学们推荐一本书。(8分)

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有创新精神。1)活动名称(2分)

2)活动目的(4分)

3)活动简案(6分)

18.根据文意,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有一个花匠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

19、下面是关于“○”的联想。在你的眼里,“○”是什么?请根据自己的想象,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类似的句子。(4分)

例句:“○”是探索者希望的光环,照亮他们锐意进取的坎途;“○”是无所作为者的锁环,控制他们奋发

向上的心志。

“○”是,;“○”是。

20、阅读下面的画面,以“落日”为重点对画面内容进行描写。要求文段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6分)

参考答案1.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3分)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应幸灾乐祸,要关怀、了解别人,要有宽容之心。(3分)

2、(1)鲜花/安详于温室中/不知不觉/消尽了自身的本性(2)浮萍/ 徜徉于碧波之上/ 随时而化/ 失去了自己的立足之根3.A处“学校各部门予以支持”应删去。B处“(包括科幻小说)”应挪至“小说”之后或删去。C处“写明作者班级”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D处“在作文纸上写上一段简短的话简介照片”把“简介”改为介绍。4.但由于感谢的至诚使它成为记忆中不朽的财富。5.(3分)宽松式管理对中学生未必更有利,因为张扬个性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而中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整体较弱,不少人自觉性不高,只靠他们自身的力量往往难以约束自己。(论点1分,理由2分)6.(3分)答案示例1: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用台湾岛的形状来代替这一点。

添加的含义——有了“台湾”这一点,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答案示例2: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用太阳的形状来代替这一点。添加的含义——有了“太阳”这一点,才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添加图形或标志1分,添加的含义2分,句式不拘)7.(1)要重视原生态文化(2)原生态文化要不断创新(每小点2分。意思对即给分。每超过3个字扣8.(1)左边的艺人用手中的线将木偶操纵得灵活自如, 本应是真正高手的艺人面对着将人当木偶来耍的“高手”惊讶不已;右边的“高手”则以手中的金钱将人操纵得得心应手,脸上露出对只会玩木偶的艺人不屑一顾的神情。(动作和神情描述各占2分,可先说左边的人,后说右边的人;也可以先说动作后说神情。)(2)通过对比,讽刺了当今社会那些以金钱为手段(或杠杆)操纵他人,以达到个人目的(或“谋取一己私利”)的所谓“高手”。(2分)9.示例一:如果在拥挤的汽车上,他率先站起来给一个孩子让座,那么,他是热爱生活的;如果看见一位老人沿街乞讨,掏出哪怕一枚硬币,然后蹲下身去轻轻地放到老人面前,那么,他是热爱生活的;如果在看电视、电影或者报纸时,能够被某个情节、某个人、某一句话而感动得流泪,那么,他是是热爱生活的。示例二:遇到挫折时,能从跌倒处爬起来,而不是一蹶不振,那么,他是热爱生活的;取得成功时,能留有冷静,而不是沾沾自喜,那么,他是热爱生活的;陷入困惑时,能保持清醒,而不是四顾茫然,找不到出路,那么,他是热爱生活的;面临诱惑时,能心定神清,而不是心迷意乱,丧失自我,那么,他是热爱生活的。(修辞手法占2分,阐发的内容占3分。阐发的重点是“他的行动”10.①我国能源利用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②我国能源利用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低于国际先进水平。③我国应提高能源利用率,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点2分,两点3分,12.快餐文化引起“精神沙化”(关键词“快餐文化”、“精神沙化”,每处2分;“引起”换用“产生”、“导致”也可,换用别的词导致句意不通,扣1分)_13.参考答案:青藏铁路开通 采访记者云集/青藏铁路开通 引发新闻大战(大题4分,答案必须包含两个要点:青藏铁路(开通)、新闻大战(记者云集),每个要点2分,表达不顺畅,扣1分)14.作家与作品对应,得2分;仿写内容与作品相符合的2分,句式(什么„„也„„,唯有„„)符合要求,得2分;没有作品名称不能得分;如果仿写内容与作品名称无关,不管句式如何均不得分。15.参考答案:再忌委琐,脊梁要挺直;还忌心态失衡,心情要平和。(本题共6分,每一分句3分。前半句2分,后半句1分)16.参考答案:露出真诚的微笑,留下美丽的瞬间世界因沟通而和谐,生活因微笑而精彩(本题5分,从内容和形成两个方面综合判分。内容2分,要体现“采集微笑”这个活动的目的;对偶2个;上下句连贯合理1分)

17、书名略 1)活动名称(2分)读书交流会2)活动目的(4分)

1、通过同学介绍自己所读书籍及体会,给大家提供读书指南,花少量时间了解更多知识;

2、通过活动锻炼同学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评价作品能力。3)活动简案(6分)

1、宣传准备:通过海报等形式提前发出读书倡议。

2、选出代表:各班级分小组交流读书经验,选出各班代表作大会发言。

3、交流汇报:各班代表上台发言;与会同学根据兴趣记下书名和相关要点。

4、活动延伸:同学互相交换读过的好书,并亲身体会读书心得;组织读书征文、评奖。

18、越是朴素单纯的人,越有内在的芳香(气质)。(3分)

19、“○”是开拓者前进的车轮,推动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是意志消沉者绝望的陷阱,羁绊他们登上理想殿堂的步伐。要求:整个句子必须由正反两个方面构成,形式跟例句相似,想象物必须符合“○”的特征。(4分)

语言表达与应用写作 篇2

那些历史上的名人不必多提, 只说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去学院餐厅吃饭, 对面坐过来一位长者, 英国人, 已经90岁, 一口流利的汉语, 说自己1947年曾在北平工作, 后来在剑桥东亚系做了汉学家;酒会上偶遇学院的酒保, 这个人在学院貌似只负责管理藏酒, 但其本人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社长, 也算是学术界的江湖人物。随便一顿日常午餐, 可以听到德国战后的历史, 可以了解意大利中世纪的宗教, 可以搞清楚助听器是怎样发明的, 可以讨论法国戏剧、美国电影、埃及政局及日本法律。

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已经不太准确, 因为事实上每个人都一定是你的老师。

语言能力决定发展潜力

在所有这些人中, 有一位作家是我非常敬重的。他本人在美国一所大学教授文学写作和加勒比研究, 除教学以外主要以写作为业。和他接触的过程中我学到很多东西,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使用语言的准确性。

去植物园散步, 他可以边走边告诉我们路边的植物叫什么名字, 有什么气味或者怎样辨别。每次提到某个信息说之后发邮件, 他都一定会拿出本子记下来, 回家后立刻就发。跟他随便闲聊让我逐渐意识到自己使用语言的时候是多么不准确——我发现自己经常用“这个”“那个”来指代事物, 描述东西的位置就说“这边”或“那边”, 描述距离就用“不远”或者“比较远”。而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让我解释清楚到底是哪个, 到底在哪边, 到底有多远。

然后我注意到, 他在描述东西的时候都会说得非常准确, 很少用代词, 很少有歧义。甚至在蛋糕店里看到不知道名字的蛋糕都会问清楚它叫什么, 怎样拼写。想想自己有时候见到不认识的词都懒得查一下, 有时候说不清楚事情就干脆放弃不讲, 有时候觉得没必要什么东西都知道名字, 反正当面一比划或者用手一指别人就能明白了。但现在想来, 自己写作不能很快提高, 词汇量不见增长, 这真的是没办法怪别人。之前学英语到处找方法找技巧, 殊不知捷径就在于这种日常的积累和准确使用语言的意识。

这些道理貌似一直都懂, 也一直觉得自己已经算是一个肯下工夫的人, 但只有亲身遇到了这样一位作家才看到了什么叫下工夫, 才明白了什么叫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后来, 写一段文字拿给他点评, 本来以为已经写得很清楚的地方居然也被找出很多歧义。之前往往会抱怨说为什么我写得已经这么清楚了别人还是不明白, 但那次被挑出问题之后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读者意识”。

从国内读研开始, 已经不知道写了多少论文, 练学术写作的时候已经不知听了多少遍要有“读者意识”, 要从读者的角度看自己有没有写清楚。但其实只有在真的被人从每个词每句话中挑出问题的时候, 你才会特别具体地明白到底什么是“读者意识”。

这样的学习经历是我之前没有过的, 平时即便有人说你写得不清楚, 也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告诉你为什么不清楚, 哪里不清楚, 怎样才能更清楚。能给出这样精准的反馈, 需要的不只是耐心, 更重要的是足够强的表达力和解释力。

我记得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准备选英语专业, 一些人提出质疑, 说英语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 干吗要把它当专业呢?虽然我当时自己有明确的方向, 但却无力解释, 后来也常常见到有人郁闷, 觉得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人人都会说英语, 英语专业的学生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优势可言。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英语的确是工具, 但恰恰是这个工具, 如果你掌握得好, 那它可以给你打开很多很多大门, 通向很多不同的世界。如果掌握得不好, 就没有办法准确地表达自己, 表达不出来就不能让别人领会你的意思, 就没有办法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英语世界使用英语是这个道理, 在中国使用中文也是一样的道理。看上去貌似人人都会说中文, 人人都会写汉字, 但是事实上, 会用中文上街问路还是作公共演讲, 会用汉字聊QQ还是写文章, 这是有天壤之别的。

纽约时报中文版曾经刊载过一篇文章, 叫《人文学科不该成为冷门》。文章的作者克林肯博格曾在美国许多知名大学教授非虚构写作, 他在文中提到说:“在每个学期我都充满希望又十分恐惧, 如果我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 我将没什么可教, 而每个学期我都一再发现, 他们还是不会写作。他们能够组合起一串串术语, 堆砌起大段大段腹语般的句子结构。他们能够围绕碰巧得到的主题和意识形态概念四散转移, 而仅仅这么做就能得到好成绩。但说到清晰、简洁的写作, 毫无障碍地阐明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描述身边的世界——做不到。”

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并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 这件看来简单的事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可以不夸张地说, 在现代社会里, 使用语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潜力。很早之前就有老师告诉我们说, 辩才一定是人才。不是说人人都要当作家或以文字工作为业, 但不论是口头语言表达还是书面写作, 能够找到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 这是在现代社会立足所必需的一个能力。

写作不仅仅可以怡情

拿写作来说, 写作本身能够给人带来巨大的愉悦感。去年在学院结识了一位来自澳门的访问学者, 她在大学任教的同时是当地报纸的专栏作家。看到她近半年发在报纸上的都是她在剑桥的亲身感悟。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也有看到, 我也有经历, 但是看到她亲笔写出那些经历,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彼此保存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也为他人贡献出了很多好的故事和想法。

对于作者本人来讲, 写作会让人变得更精确, 更注重细节, 更刨根问底, 更真切地关注他人。写作可以把私人的记忆变成群体共享的身份认同, 可以把会流走的过去变成凝固不变的历史。即便是非公共场合的写作, 比如日常的邮件, 如果能写得漂亮, 也会让人很欣赏很感动。所有这些文字其实都不是浮于生活表面的薄薄的一层纸。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可以不夸张地说, 文字即是人的思想, 是生活本身。

难怪克林肯博格在文章结尾时说:“写作, 没有人找得到一种为这种能力定价的方法……但每一个拥有它的人——不论如何, 何时获得——都知道, 这是一种稀有而珍贵的财富。”

回到选专业和个人事业发展的“实用”话题, 写作不仅仅是一个用以怡情的艺术活动。正相反, 写作以及口头表达, 是每一个人日常都会用到的一项技能。有调查表明, 事业的发展、收入的多少与人的词汇量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常常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或者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对等的认可, 这种事情的原因有很多, 但语言使用能力往往是其中之一。

从教育的角度看, 人的教育最根本的是读写能力, 因为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存在于语言之中, 即便是口头传授的经验, 其内容本身也会受到语言表达的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看, 人对于历史的看法往往取决于书写历史的人是如何叙述的, 而叙述即是语言的表达。那些影响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人, 包括政治家、科学家和思想家等, 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语言表达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他人, 引导大家通过某一个视角看世界。可以说, 语言的作用不可低估, 语言表达能力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可能说, 我不想当领导, 但事实是, 对于语言的使用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读者意识”也并非只是关于作家和普通读者的关系。在广义上看, 我们表达任何信息, 接收信息的对方都是我们的“读者”, 无论你的读者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说出别人说不出的话

在学院遇到的那位作家告诉我说, “读者意识”其实讲的就是怎样获得读者的信任;如果你的表达中很多地方都很模糊、有歧义, 那么对方接收不到你想表达的真实意思, 可能就会不再信任你, 从而放弃阅读。这个道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完全适用的。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离不开语言的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就像作者和读者的信任一样, 如果表达不准确、不合适、不得体, 都会对人际关系造成直接的影响。

有时候我们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 但退一步想想, 你真的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吗?可能很多人都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根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我也相信这一点。但同时, 通过跟这位作家的接触, 我慢慢意识到很多时候其实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 有时候看到一句话会突然觉得这就是我们长久以来想说却说不出来的。

一个会使用语言的人, 一个能够准确掌握大量词汇的人, 就有能力说出别人说不出来的话。这样的能力, 会让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在人与人的交流中, 掌握很多的主动权。而所有这些, 如果不是在剑桥目睹了一位作家的日常言行, 我不可能有这样深切的体会, 文字于我来说可能至多还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 我也可能仍旧会沾沾自喜于自己已经算是过关的论文写作技巧。

我2011年秋天开始在剑桥读书, 到现在已经将近三年。每当别人问到我在这边学到了什么, 我总是先想起身边接触到的人以及这些人在不经意间展示出来的经验和学识。

很多人相信真正的教育是靠师长的言传身教, 这一点我在剑桥体会很深。

语言表达应用题选粹 篇3

例句:出生是天明,衰亡是天黑,旅程布满难辨的岔道,智慧则是生命永恒的雷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有一次,一位英国女记者读了文学大师钱钟书的作品,对钱钟书非常仰慕,非要见他,在电话中,钱钟书对那位女士说:“小姐,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也就可以了,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母鸡呢?”

钱钟书的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2)黄永玉,国内外著名的大画家。他的作品在香港展出时,有人问他:“与过去的作品相比,您此次展出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黄老诙谐地打了个比方:“讲不来,就像我面前说过的,一只母鸡生了蛋,你问它第三只蛋比第一只好在哪里,它不会告诉你。但我和母鸡也不一样,母鸡下了蛋要大叫,我没有,后悔还来不及呢。”

黄永玉说“母鸡下了蛋要大叫,我没有”的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3.下面“中国”的英语拼写中“i”少了一点,请你发挥想象,用某一图形或标志来代替这一点,并阐释添加这一图形或标志的含义。(6分)

(1)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添加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仿照下面诗歌首节三、四行的句式,在后两节的横线填写合适的句子。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中学成立了一个文学社,拟创办一个社刊,取名为《流年》,请你将青春、文学等内容同刊名联系起来,写几句抒情的刊首语。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示例,从竹子、彩虹、落叶、橡皮、压路机五种物象中任选一种,写出意思褒贬相对的两句话,使之有哲理,有意蕴。(4分)

[例] 牛 褒扬: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

批评:过分的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依照下面示例的句子,另选两组花卉,写两句有一定寓意的文字。(4分)

例:玫瑰——你娇艳美丽的花朵下面,却有着锋利的刺,是不是因为你懂得:既要展示美丽,也要保护自己?

8.下面的诗句借“睡了”和“醒着”这组对立的词语,表现了丰富的思想。请仿照它的形式,用“笑”和“哭” 这组对立的词语写两句诗,表现一定的思想和哲理。(6分)

街道睡了而路灯醒着//枝叶睡了而树根醒着……//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哲人睡了而思想醒着//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

9.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文意,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分句句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5分)

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志趣、爱好、修养不尽相同,对书的喜爱也就千差万别了。有人偏爱小桥流水般的抒情小品;有人钟情跌宕起伏的悬疑剧本;情深意浓的言情小说有人迷恋;江河澎湃似的骁勇檄文有人喜欢……不同的读者,有人倾心静水深流,有人选择大开大合。

10.将下面文字概括为表明海洋的重要性的两个比喻句,每句不得超过12 个字。(4分)

大约32亿年前,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在海洋里,这些原始生命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生存、发展,经过亿万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原生生物、海绵生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以至出现了鱼类这样高级的海洋脊椎动物。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直接间接地依靠海洋中的"牧草"――单细胞海藻生存,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人类每年从海洋里捕获的鱼虾已达几千万吨,将来每年的海洋食品可望达到两亿吨。

比喻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5分)例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仿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表达应用题选粹答案

1. 童年是旭日,老年是夕阳,岁月充满变幻的风云,理想则是人生永远的北斗。(注意例句包含暗喻、借喻两种情形,上下句内容上有联系)(内容2分,句式和修辞各1分)

2.(1)你觉得作品好就可以了,不一定要认识我(见我)。(2)母鸡下了蛋会炫耀(张扬),我有了作品不会炫耀。(意思对即可)

3.(1)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用台湾岛的形状来代替这一点。添加的含义——有了“台湾”这一点,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

(2)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用太阳的形状来代替这一点。添加的含义——有了“太阳”这一点,才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

答案:

4. 示例: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的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的海洋(本题应注意取材于自然景物,扣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语言不准确、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5.示例:(1)流年似水,青春如歌,让我们带着青春和梦想一路欢歌!

(2)似水流年,在岁月的长河里,流淌的不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流淌着我们不灭的文学梦。(内容扣住“流年”“青春”“文学”等给2分;语言抒情色彩浓郁,符合字数要求给2分)

6.示例:橡皮褒扬:每次发现别人的错误,都用自己的身躯去更正。批评:过分地计较他人的过失,终究消磨了自己的生命。

7.示例:昙花——你特意在夜间开放,又在瞬间凋落,是不是向人们昭示:美丽常常是短暂的,惟其短暂才更可贵?

梅花——你面对满天飞雪,凌寒盛开,暗香飘溢,是不是在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冬天,春天就要到来了。

菊花——你盛开在百花凋零、蜂蝶无踪的季节,是不是要自己来点缀装扮这个肃杀寂寞的秋天?

8. 略

9.有人偏爱小桥流水般的抒情小品;有人喜欢江河澎湃似的骁勇檄文;有人迷恋情深意浓的言情小说;有人钟情跌宕起伏的悬疑剧本……

10.(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2)海洋是天然的牧场。(超过字数扣二分,非比喻句不得分)

图画与文字结合,丰富语言表达 篇4

一、记忆游戏,激活学生的思维储备。

由于本单元所学事物词汇较多,因此,在呈现过程中,我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从视觉上给学生以直观的刺激。再反馈时。让学生看图用英语表达,如:What’sthis?或以What’smissing?来记忆单词,用“一条龙”来巩固单词。这样,学生不仅易于掌握单词,也自然的把记忆单词转为学习的一种乐趣。

二、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的游戏引导学生从词汇扩展到句子的表达。

学生在猜中实现了说,轻松掌握了知识。如:A:Guess!What’sthis?B:Fish.AWhatdoyouhaveforlunchtoday?B:Ihave_______.这样,学生通过交流不仅谈论了食物单词,也给学生创造了更自由的表达空间。

三、会话情景自然真实,给学生提供交流的舞台。

在教授完“Whatdoyouhaveforlunchtoday?”这一句型后,我利用两副情景图,A餐馆图、B、在家的午饭图,让学生大胆想象,展开语言交流,从而实现了“在教材内容中入生活化情景”这一形态与“在生活化情景中学习”的难度。

综观本周教学,发觉学生能够听说单词或句子,但在笔试上还欠缺,还需今后的练习与巩固——

1、注重基础知识的扎牢与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生物课堂教学的语言表达与设计 篇5

一、选择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导言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一节课开始的短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导言是十分重要的。教材内容不同,导言所选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1?可以从日常比较常见、但又不太引起注意的现象谈起,引出课题。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设计如下导言:许多同学都以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进行呼吸作用。事实上,植物也要进行呼吸作用,我们新买回的苹果香甜可口,放久了则味道大不如新买的,原因就是苹果的组织细胞内部进行呼吸,把一部分糖分解了,萝卜等蔬菜也有如此现象。这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不仅存在,并且是不可缺少的。

2?可以从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谈起,引出新课。如在学习爬行纲的“蜥蜴”时,首先讲述一则趣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斗激烈的时候,一架美国作战飞机被迫降落在印度尼西亚管辖的`科摩多岛上的丛林地带,当飞行员惊魂初定以后,环顾四周惊讶地发现一种体长3至4米的巨大蜥蜴,在丛林间迅猛地抓住鹿和野猪把它们吞掉。当时,飞行员不知道这就是一种巨大的蜥蜴,还以为是“活龙”出现,故而称其为“科摩多龙”,从此“科摩多龙”之称不胫而走扬名于世界科学界。

3?还可以由成语典故开始。如学习“河蚌”时,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谈起;学习“食物链”时,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谈起。

二、内容教学要选用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语言和方式

在一节课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怎样传授知识,选择的方式不同,则效果大不一样。在传授新知识时,可以选择适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还可以采用对比、归纳、列表图示,也可以开展谈话和讨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语言的设计都尤其重要。如在学习软体动物“乌贼”的生活习性的形态结构时,如果只是一般化地讲述,不会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可以设计成下面的一段语言来描述: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生活着许多软体动物,其中有一种叫“乌贼”,由于需要在水中游泳,沉重的贝壳成了累赘。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原有的贝壳逐渐退化,最后被完全包在外套膜里成为柔软身体的支柱。乌贼为什么会有如此不雅的称号呢?你看它,瞪着一对大大的、光溜溜的贼眼,用腕足捕捉食物送入口中。当它不太饿时,它还可以利用腕足爬行运动,悠闲得像个绅士在海底散步。不仅如此,乌贼还是玩弄迷彩的能手,变色之快,配景之巧,就像魔术师一样,实在令人惊叹不已。它的表皮中有各种色素细胞,可闪耀不同颜色,使体色变得与海底周围环境色彩相仿,使敌害不易发现。如若变色不能迷惑敌害,便施放墨汁,形似乌贼悬浮在水中,使敌害在一团黑幕中什么也看不见,自己便用漏斗喷水推动身体,以每秒15米的速度逃之夭夭,速度之快,令鲸鲨也自叹不如。听完这段绘声绘色的描述,学生对乌贼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印象将会十分深刻。

三、巩固练习要有新意

语言表达与应用写作 篇6

一、引导学生强化语言积累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阅读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拥有的词汇量与智商成正比。青少年时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阶段,可见,在青少年时期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词语、句子、篇章是何等的重要!学生会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学习做人,懂得道理,学会表达,以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我们应从杂志和各类书籍中收集一些精美的语言摘抄下来,然后每天熟练的背诵一遍,以培养自己的语言感觉能力。古人云“拳不多手,曲不离口”,只有每天坚持,才能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之所以要强调背诵,是因为这是形成语感的唯一途径。“天上从来不会掉下馅儿饼”、“成功从来只属有心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情景教学法”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说:“作文指导主要工夫就在写作前,而且主要在阅读上。”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阅读。平日里,教学的一篇篇课文,不仅是在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在为习作积累语言,锻炼思维,学习表达方法。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透,并受到感染,就如同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情景,走进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成自己活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因此,语言的积累最下工夫的应该是让学生把课文读进去,读出来,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的境地。

二、引导学生语言灵巧的运用

积累精美的语言可以培养我们的语言感觉能力,但是只有积累,没有运用,我们就不能将这些积累的语言灵巧的运用到平日的作文中去。通过仿写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灵活运用,仿写就是在原文的语言结构和字数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改动或增添一些词语和句子,使之表达不同的意思。例如沙宝亮的《暗香》: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如果爱告诉我走下去,我会拼到爱尽头。心若在灿烂中死去,爱会在灰烬里重生,难忘缠绵细语时,用你笑容为我祭奠。让心在灿烂中死去,让爱在灰烬里重生。烈火烧过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风。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稍作改动就可以变为:当灯光照亮书本,思绪翻动。笔就在风起雨后,书写人生。如果爱告诉我走下去,我会拼到爱尽头。心若在灿烂中死去,爱让它在灰烬里重生。难忘父母眼神里,用你笑容为我壮行。让心在灿烂中前行,让爱在灰烬里重生。烈火烧过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风。当灯光照亮书本,思绪翻动。仿写应与积累保持同步,每天坚持一次积累、一次仿写,时间长了,自然就知道运用语言的技巧了。

三、启发学生创造自已的语言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去理解语言现象,真正形成有自己语言风格,就必须学会创造。在语言积累和仿写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应开始着手于自己的创造了,所谓创造,就是用自己的精典的语言来进行表述。要学会创造,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语感外,还必须掌握一定语言表达技巧,一般来讲经典的语言应具备三个要素:1.语言的节奏;2.修辞手法的运用;3.典雅词语的运用。语言如同音乐、舞蹈,是有节奏的。所谓节奏就是由一对相反的因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的。如音乐的节奏是由声音的高低、续停等形成的;舞蹈的节奏是由动作的刚柔、快慢等形成的;而语言的节奏则是由语言的舒缓与激越形成。整齐的句子激越、散句子舒缓;短句子激越、长句子舒缓。因而要形成语言的节奏,就是必须长短结合,整散结合。其次,作文的表达追求形象生动,作文的语言力求典雅。因为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积累得越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以至于思想积淀就越有益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但愿自已能行动起来,让自己的语言生花,令自己的语言添彩,在文学的天空下插上绚丽的语言翅膀自由地翱翔。

与名家商榷有关语言的表达 篇7

一、语序不合理

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 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 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为你打开一扇门》)

这句话中的“探索和了解”, 其语言表达的顺序安排不妥, 因为“了解”感知的一般是表层的或浅层的, 而“探索”感知的一般是未知的, 是有深度的。感知事物的程度是有深浅的, 是渐进的, 先说“探索”后说“了解”不符合人们认知的过程和规律, 故应将“探索和了解”这两个词颠倒顺序。

二、搭配不恰当

1.为了与民同乐, 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 (《端午日》)

这个句子中“增加”与“愉快”搭配不恰当, 因为“愉快”是形容词, 受动词支配的对象通常是代词、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 可在“愉快”的后面添加“气氛”或“氛围”。

2.手上拿两支小令旗。 (《端午日》)

此话中的“两支”与“旗”的搭配不妥当, 通常“旗”的数量单位用“面”, 宜把“支”改为“面”。

三、事理不符合

1.河街有熟人的, 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 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端午日》)

句中所表述的河街没有熟人的就到“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而“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之间是并列关系, 人是不能同时在两个地方观看的, 违背了事理, 应把“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这一并列关系的短语变成选择关系的短语, 即把“与”改成“或”, 这样就符合实际情况了。

2.端午日, 当地妇女、小孩子, 莫不穿了新衣, 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端午日》)

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妇女、小孩子”, 支配着后面的两个小句子, 按照此句的意思是“当地妇女、小孩子”的“额角上”都“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这是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的, 即当地的妇女的额角上是不画王字的。可在“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前面添加“小孩的”, 并在“额角上”的后面添加“莫不”, 这样既能符合事理, 读起来又连贯流畅。如若当地的小孩并非全画王字, 就不用绝对语气的词, 可在“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的前面添加“在小孩的”几个字。

四、重复不简洁

1.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繁星》)

显然句中的“密密麻麻”和“繁”这两个词均有数量之多的意思, 放在一起用重复了, 宜删去一个。

2.上午11点钟左右, 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 在城里住家的, 莫不倒锁了门, 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端午日》)

此句中的“吃了午饭”和“把饭吃过后”都表示“吃”的动作已经完成, 放在一起, 意思重复了, 应去掉一个。此外, 句中的“莫不”和“全家”出现在一起语意也重复了, 用“莫不”表明“在城里住家的”, 没有一家不是倒锁了门, 无一例外, 也就是全家都这样做, 宜把“全家”删除。这样更简洁。

3.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 手上拿两支小令旗。 (《端午日》)

此句中“缠裹”是用红布在头上缠绕包扎的意思, 再用“包头”就显得多余, 应去掉。

4.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 分组分帮…… (《端午日》)

“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 这就说明准备工作在“数天以前”, 而“数天以前”谁都知道含有“早”的意思, “早”用在此多余了, 把“早”去掉显得更简明。

5.好事的军人, 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 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端午日》)

这句话中运用了两个“胜利”, 语意上带有重复的意味, 可把后一个“胜利”删去, 这样“胜利”的意味不但依然明确, 而且句子也简洁, 读起来更加顺畅。

语言与表达并驾齐驱 篇8

[关键词]说明文 语言 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23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逻辑性强的特点,文章的结构严密,说明方法丰富。对说明文的教学,教师要突出它的特点,做到既关注体会语言魅力,了解科普知识,又要研究说明方法,学习表达技巧。只有做到“双翼”齐飞,才能将说明文的文本价值发挥到极致。

一、品读语言,凸显语文特点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简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

(一)细嚼慢咽,感受语言的精确

小学阶段的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精确的语言,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词语都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说明文体裁特点,把其精确的语言进行咀嚼品味,让说明文的教学具有语文味。

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课文第一节引出了本文所要介绍的中心问题——“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的推测,下文则进行了细致的论述说明。在第二节中,作者通过“干涸的河床”“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证实了火星有水的推断。它在告诉学生,无论是推测还是推断都要靠科学事实来证明,仅靠推断是远远不够的,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敏锐地抓住“推测”与“推断”,让学生把“推测”和“推断”调换一下,读一读,再说一说感受,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进行解读,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

(二)仔细品评,感受语言的生动

说明文不仅要将事物的特点描述得准确,还要能够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出典型的语言,带领学生品评,感受语言的生动。如,《航天飞机》一文中,“他一会儿俯冲,一会儿爬升,一会儿翻筋斗,觉得很得意”这句话,把普通飞机的自由快乐、得意洋洋写得生动活泼。三年级的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句子。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边想象边朗读,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果这段话的学习仅限于朗读,就不到位。于是,我又引导学生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写写自己在家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轻松地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品味了语言,又学习了语言的运用。

二、关注表达,学习语言特色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说明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文章在说明什么,而且还要知晓作者是怎么说明的。这样的语言学习才会有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才会更多。

(一)了解说明方法,学习表达

说明文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在介绍国际互联网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在课堂上,若能引领学生进行细细品味,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语言文字的独特之处,就能提升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提高阅读这一类文章的能力。

(二)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谋篇

说明文本身就是说明事物的文体,作者在说明事物时往往通过因果、比较、分合等逻辑关系来构思组篇,揭示事物间的关系,说明事物的特征、功用、成因、结构等,结构严密,逻辑性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文章的逻辑关系。如,《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一个教师在教学本文时是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逻辑性的:一是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方面内容?二是这些内容与课题有什么关系?三是指名读每部分的内容,分别让学生说感受,明白文章是层层递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都被本文陈述事实时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所震撼,并在感受作者文章布局的“匠心”后,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教学达到了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语言能力三者的和谐统一。

总之,对说明文的教学,只要我们既加强引导学生对语言咀嚼、品评、感悟,又关注作者的表达形式、谋篇布局、表现方法,就能卓有成效地提高说明文的教学效率,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有效提高。

语言表达与应用写作 篇9

学会说好一种语言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The fashion at the time was for teaching mainly the written language.

那时教学时兴的主要是书面语。

A good dictionary is indispensable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一本好词典是学习外语必备的。

I always found languages quite hard at school.

在学校读书时我总觉得语言很难学。

Is English an official language in your country?

上一篇:比较政治学读书笔记下一篇:浅谈广告对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