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中国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10月31日,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 在法律层面进一步彰显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经营模式的重要性。但是, 由于全国各地农村发展存在差异, 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管理体制、效益分配、发展质量和成果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1]。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应对措施。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组织, 由当地农民自愿参加, 在农户经营的前提下, 对农村发展项目进行人员任务分配、资金投入、产品加工等经济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是由专门从事农业研究的科技人才带领, 对某一产品或者产业进行风险评估, 以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组建的经济组织。农村合作专业社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模式, 在不断探索发展过程中,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因各地的乡村文化有差异, 在一些农村实施时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1.1 体制不完善, 管理不规范。

自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 全国农民登记量在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扶持力度加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 农村新经营模式的实施存在由体制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导致的乱象[2]。

体制不完善体现在很多方面, 如对组织人员的招聘与选拔不能做到公开透明、科学合理;财政管理理念落后, 财政管理人员在岗期间没有进一步培训;没有引进农业经济研究人才, 缺乏专业分析, 项目开展缺乏科学依据支撑。同时, 缺乏组织文化管理理念, 很多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低。一些政府出台的管理条例, 实践中效果不够好, 部分原因在于管理不规范。农村发展程度落后于城市, 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科学管理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层多数来自于当地有名望的村官或乡绅, 没有接受专业管理理论学习, 凭经验进行管理, 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此外,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形态各异, 各地农村合作专业社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

1.2 效益分配不均引起冲突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社员利益保障问题。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目的, 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当项目或者产业完成后, 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如何分配利益, 是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3]。《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对社员利益分配作了明确的要求, 通过降低生产成本, 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与社员保持利益一致。现实中, 由于合作方式多种多样,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社员利益分配不均所引起的冲突不在少数。社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去外面承包业务, 风险与收益等方面需要相互协调;农民专业合作社扮演中介角色, 在市场交易中若出现“盈余”, 也容易导致社员与合作社分配不均。发生效益分配不均后, 社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隔阂, 不愿意服从合作社的安排, 萌生脱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想法, 这对社员和合作社都产生不利影响。

1.3 发展空间局限

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空间大小, 直接决定经济收益的高低。组织进行革新和发展都需要资金, 合作社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当前合作社资金主要来源于贷款, 一旦银行鉴于还款风险不愿放贷, 就会对合作社的发展造成阻碍。此外, 如果合作社未能及时开拓与当地企业的业务合作, 也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稳定运行。

2 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的改进措施

2.1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落到实处, 积极向社员宣传政策核心思想。在符合合作社实际情况的前提下, 尽可能吸收更多社员, 为合作社注入新鲜的活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对合作社进行管理, 不盲从经验主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引导、鼓励、支持有建设性想法的农民系统地开展学习, 提高农民的自身能力。此外, 建立农民定期经验交流反馈会, 学习过系统知识的社员分享经验, 帮助成员共同提高。开办社报, 记录合作社发展历程, 总结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 提高社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建设进步的组织文化[4]。

2.2 保障利益合理分配

合作社成员对于利益分配的满意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合作社经济效益的高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保障社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对出现的盈余, 应该召集社员开会商讨分配方案, 或将其作为建设合作社的组织文化的基金, 或投资于合作社自身发展。利益分配方案和分配过程应该公开透明[5]。招聘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做好财务公开, 将合作社的财政支出和收入形成报表, 让合作社的成员清楚合作社的收入和经营过程。应采用动态管理法, 调动社员的积极性, 扩大合作社管理规模, 增加收益, 使社员和合作社关系更加密切。

2.3 扩大合作社发展面

农村专业合作社应紧跟科技技术的发展, 优化经营模式, 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扩大合作社的经营规模。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 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社员的业务能力, 结合当地的本土特色, 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招牌。可以发展当地的旅游资源, 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交合作社的战略规划书, 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批准。吸引外来人口对当地进行投资, 提高就业率, 激发经济活力。

3 结束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下, 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提高, 这充分响应了国家脱贫攻坚的口号。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 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保障力度。各地乡镇应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举措, 培养更多优秀管理班子, 加强与社员的沟通与联系。引进农业研究技术人员,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 对现有的经济困境给出解决方案。提升合作社的文化内涵, 吸引更多农民自愿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不断反思, 接受社员监督和建议, 明确合作社的发展方向, 让一些农民先富起来, 带领另一些农民富起来,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 因地制宜, 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 拓宽发展领域,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摘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乡村实行, 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由农民为主体组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当前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 成为中国农村提高经济效益和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各地农村发展有差异,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体制,效益分配,组织文化

参考文献

[1] 周春初.农民合作社[J].湖南农业, 2018 (8) :5-6.

[2] 马占山.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需把握四个重点[J].党的生活 (黑龙江) , 2013 (12) :28.

[3] 李凤武.山丹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思路对策[J].甘肃农业, 2018 (13) :42-43.

[4] 崔宝玉, 徐英婷, 简鹏.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测度与改进“悖论”[J].中国农村经济, 2016 (1) :69-82.

[5] 李明贤, 樊英.经营模式、经营特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基于湖南省浏阳市三家典型蔬菜类合作社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 (2) :81-87.

上一篇:现代药物分析新技术的最新应用下一篇: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