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探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教育育部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1。2003年4月 ,教育育部高教司正式颁布《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2。

1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

2003年 ,高等教育规模还在继续增长 ,本专科招生规模达达到380万人,全国高等教育规模达到19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入学率约17%。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使我国高等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但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模的不断扩大,人们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越来越激烈。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问题、教育机会的均等问题、高校财政危机、毕业生的就业难等问题题日益突出,并且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样样一种背景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级的教育部门更加关注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采取了一一系列的措施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1985年《中共中央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00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

2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与现状

2.1精品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2.1.1精品课程

众多专家们认为精品课程的定位首先应该是高水平的、前前沿的、特色化课程体系。认为精品课程应该是“名牌课程”,是是“示范课程”,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应该是“普遍受学生生欢迎的课程”。另有学者认为所谓“精品”,就课程而言,其“精”就在于其一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其二是具有丰富而新颖的教教学内容;其三是精深的教学艺术,讲解生动通俗、详细得当,深深人浅出;其四是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五是是严格的教学管理;其六是优秀的教学效果。其“品”就在于品牌牌和特色,具有独创性。32004年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千门精精品课程上网络,打造高教新质量”的新闻通气会上,高度概括了了精品课程内涵:“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 法、一流教 材、一流教 学管理(即‘五个一一流’)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2.1.2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以国际化为条件,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吴启启迪副部长在“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打造高教新质量”的新闻通通气会上概括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包括六个方面内容: 一是教教学队伍建设;二是教学内容建设;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法和手段;四是教材建设;五是实验建设;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4

2.2目前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

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中 , 共679门 , 其中本科400门,高职高专200门,网络教育50门,军队院校(含武警)29门,国家精品课程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具体情况:

(1)学校的分布情况。2003年至2006年的国家精品课程的1110门来自于325所高校。 其中“211”高校90所 , 占总数的27.69%;普通高校132所 ,占总数的42.62%;高职高专院校10所,占总数的31.69%。

(2)学科的分布情况。2003年至2006年的国家精品课程大体上可以归为以下几类:法学类、工学类、管理学、教育类、经济类、理学类、两课类、农学类、文史类、信息科学、医学类、艺术及其他。其中工学类所占比重最大,为29.55%;其次是理学类占15.68%; 而两课类所占比重最小 , 为1.44%; 其次是文史类占2.88%。

(3)课程的使用情况。有些精品课程评审结束后 ,课程没有及时的更新,网页衔接出现问题,或是很多高校没有公开精品课程资源,需要账号、密码才能浏览。针对能够浏览的688门精品课程中,统计发现可浏览量集中在50%-80%,存在一部分资源的浪费。

尽管精品课程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真正能在一定范围内起示范样板作用,能够在教学科研领域产生积极影响,或让学生真正感到精品课程确实比其他的课程更适合学习, 收获更大的精品课程却寥寥无几。

3目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1精品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

(1)精品课程名不副实 ,为“精品”而建设 “精品”。精品课程作为优于其他课程的“精品”,应该在课程内容的新颖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很多学校为了提升自己的声誉和影响力, 不顾师资队伍的质量, 盲目的申请精品课程,为了“精品”而建设“精品”5,课程本身并不具备引领同类课程发展的楷模作用。

(2)精品课程的涵盖面太广 ,课程门类比例失调。随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 精品课程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历年的国家精品课程名单中,精品课程涉及了12个学科门类,但主要集中在工学、理学、文史和医学领域。精品课程的建设出现“重理工,轻文艺”、“热本科,冷高职”的倾向。

(3)对课程的内容过分保护 ,共享性不高 ,示范效应不明显。很多精品课程存在找不到服务器、该页无法显示、无法链接数据库、无权查看网页等问题。很多精品课程在申报成功后,就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使精品课程的存在完全的背离了其建设的初衷,不但不能很好的做到资源的共享,甚至是对已有资源的巨大浪费。

3.2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

(1)缺乏有力的领导机制。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课程的规划、建设、发布、共享、应用、评价等环节,这就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只有建立有力的领导机制,才能促进整个团队的通力合作,明确分工和责任,不做表面文章,脚踏实地。

(2)缺少对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精品课程的关键就是课程的负责人,他们不仅是课程负责人,更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人物。他们必须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但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而且师德高尚,深受学生欢迎。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师工作量繁重, 每学期承担了3-5门的教学任务, 并且还有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成人教育的教学任务,这样就很难保证精品课程的实施效果,更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更新完善精品课程的资源。

4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议

4.1针对课程本身问题的建议

(1)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精品课程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 以适应相应层次的优秀教材为核心, 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前提, 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和以科学规范管理体制为保障的课程体系。精品课程不是摆设,不能束之高阁,必须根据课程的新发展不断的更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为了利益而不顾学校和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

(2)构建合理新颖的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建设要重视特色 ,课程特色反映着某学科专业在长期办学和课程建设中积淀而成的独特风格。精品课程建设要重视教学研究, 增加课程的使用率,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立体化教材之间的链接。

(3)真正的开放课程资源 ,提高资源共享率。各大高校应当改变观念,不断完善和健全精品课程的平台,构建精品课程的共享资源。国家精品课程应该向全国高等学校免费开放,全面实现资源共享,真正满足社会的需要。大力加强网络课程和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4.2建立和完善长效的保障制度与激励制度

(1)建立逐级负责的指导机制。首先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形成校长挂帅,教务处长和各学院教学主任组成的三级负责的领导制度。明确目标,制定和健全各种相关的规章制度。其次是实行分级管理,一级负责一级,每一项上作都具体落实到人,不搞空架子,不做表而文章。

(2)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精品课程对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整体素质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课程负责人的教学水平和师德风范是一流的, 而且要求教师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强, 团结协作精神好。所以学校的人事部门,要根据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一是从现有教师队伍中选拔和重点培养课程负责人; 二是不断引进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使教师队伍的知识和年龄结构符合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

(3)规范资金及网络管理。高校要规范网络平台建设 ,提高网站制作质量;对网络平台建设丁作进行长远规划,避免出现为申报搞突击建设的短期行为。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加大经费投入,着重改善课程教学条件,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资金的分配与使用进行科学安排,优先保证那些有积累、师生评价高、有特色与优势的课程建设所需资金。

上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下一篇: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