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专业合作社介绍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养猪专业合作社介绍(精选6篇)

养猪专业合作社介绍 篇1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在惠农政策的引导下,我镇东北村积极发展养猪业,特别是在龙经理等养猪大户的带动下,东北村的养猪业逐渐壮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他也充分认识到,养殖户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多年来,从购进仔猪,到加工饲料,再到防疫,直到最后的销售,各个养殖专业户大都是各自为政,这无疑使养殖专业户消耗掉许多宝贵的时间和财力。因此,他便思考如何能够把广大养殖户联合起来,做到资源共享,共同致富,共同抵御风险。在他的带领下,东北村几家养殖户申请成立“东北村养殖合作社”。

在农业局、畜牧局、工商局、镇政府等上级领导的大力扶持下,经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合作社于2005年5月正式成立。合作社是由养殖户自愿参加、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群众性组织。合作社成立后,在总经理龙宗华的带领下,从购进仔猪、加工饲料、防疫、养殖技术指导、喂养直至销售的全过程为养殖专业户提供一条龙服务。效益非常明显,不仅东北村的养殖户纷纷报名参加,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养殖户,目前,入会养猪专业户已达120家,合作社注册资金2万元,拥有生产猪800多头。目前,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规模,实现了养猪业良种繁育、生产、销售一体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合作社在这几年的发展中,规模不断壮大,合作优势逐渐凸显,在发展中坚持“六个统一”。

一、统一饲料供应。合作社积极走出去寻找合作伙伴,经多方努力,与饲料公司达成合作发展意向,代表社员与饲料公司签订了《无抗饲料购销合同》,优质优价为全体社员提供无抗生素发酵饲料,并负责做好配套了科学喂养技术培训,不但降低了饲料成本,每吨比市场价便宜150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社员的料肉投入比由原来的3:1下降到2.4:1,牲猪育肥期比以前缩短25天左右,较好实现了节本增效目标。

二、统一疫病防治。对生猪生长的每个周期,合作社都会组织业务部门技术专家,对养殖户开展生猪疫病的防疫技术指导,确保了防疫质量、有效防空疫情发生蔓延。针对当前社会上生猪用药过多、过滥的问题,合作社全程跟踪监督用药情况,对社员统一提供药品,既节省了用药开支,又实现了低抗肉的标准。

三、统一培训技术。合作社每月定期组织社员参与养殖技术培训,聘请区内外有关专家进行技术开展普及型培训和针对性指导,重点解决社员疑难问题20个,并积极推广新技术新经验,印发养猪技术书籍1200册,确保所有社员掌握了优质生猪养殖技术、防疫治病技术、饲料配置技术,提高了生猪养殖效益。

四、统一生猪销售。合作社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下联结社员、上联企业和市场,从根本上解决社员的生猪销售后顾之忧。一方面联系我市比较大的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明确企业、合作社,社员三方的利益关系,出台了保护价收购制度。同时,与买卖生猪的经纪人约定,养猪小户销售生猪与规模养殖场的价格相同,无论社员销售猪的数量多少,尽量做到上门收购,不准压级压价,否则,以后不能再到合作社内收购生猪,社员的养猪利益得到保证。

五、统一建场指导。聘请专家为合作社技术顾问,通过现场考察论证,尽可能为建养猪场社员多提供几套建设方案,在建场施工时,指定专职技术人员实地指导建场,确保所建养猪场科学合理。

六、统一良种引进。为保障仔猪质量,合作社统一联系引进优良猪种给社员养殖,经合作社多方面共同努力,所有社员养殖生猪瘦肉率在60%以上,出肉率在75%以上,市场价格高于其他产品0.5元以上,平均每头猪可多赢利100元以上。

养猪专业合作社介绍 篇2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互助机制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农村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 农产品的产量逐年增加, 困扰我国多年的农产品数量安全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但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 质量安全问题却日益严重。近几年来, 从“敌敌畏”咸鱼到“苏丹红”鸭蛋, 从“瘦肉精”猪肉到“三聚氰胺”奶粉, 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还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经成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应对国外绿色壁垒、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仅仅依靠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外部监控是难以完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此, 有必要利用第三种力量即农民专业合作社来弥补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局限, 并从农产品生产的特点出发, 构建包括农产品生产者在内的具有多元主体的监控体系, 通过内外部共同监控,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1]笔者在此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以四川省西昌市鑫源养猪专业合作社为例 (文中简称“鑫源合作社”) , 从微观的层面深入剖析农民专业合作社 (文中简称“合作社”) 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互助机制和运行机理, 并对合作社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后续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二、鑫源合作社及其“生态放心猪肉生产模式”

西昌市鑫源养猪专业合作社是养殖户联合自产自销抱团闯市场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合作社法》,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 由原西昌市马道镇大堡村养猪场负责人戴大明发起, 由10户养殖户和1名兽医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设立。合作社的全体设立人召开了设立人大会, 通过合作社章程, 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合作社盈余采取以下分配方式:首先是公积金、公益金提取, 比例为盈余总额的20%;其次是社员“二次分配”[2]由于准市场契约型的“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涉及到农产品的价格、数量、品质要求和资金、技术、信息等服务以及对合作剩余的分割, 农户成为了“部分剩余的索取者”, 并且它又符合我国农业分户经营的特点, 因而它一度成为各地实践和政府所倡导的主要形式。但是, 由于公司和农户利益的对立性并未根本改变, 在公司对生产过程监督成本过高和农民诚信意识、质量意识缺失的条件下, 公司对农民生产活动的控制能力有限, 产品数量偏好导致农民“搭便车”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公司收购的农产品并非总是能够完全达到订单规定的质量标准。[3]这种组织形式中, 由于公司和农户双方的垄断势力不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与农产品质量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以及公司与农户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 形成了契约的不完全, 公司和农户之间的合作更多倾向于有限次博弈 (finite gaming) , 从而导致该组织模式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如图2 (B) 所示。

(3) “重复博弈”结构:

“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合作社属性与农业生产特性高度耦合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传统的依靠外部监控为主的方式相比, 合作社得以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源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与农业及农产品生产特性高度的一致性。农业生产具有周期长、环节多、过程复杂的特点, 农产品从生产、加工、销售构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 在农产品生产的过程和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出现威胁质量安全的可能。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同类农产品生产者依据“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等合作社原则组成的, 具有重复博弈 (repeated game) 的性质, 对本组织成员的生产经营行为具有较强的协调和约束作用。[4]由于合作社成员间利益连接紧密, 生产区域相对有限, 加之农村特有的熟人社会特点, 都便于对成员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因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具有其他组织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以鑫源合作社为例, 合作社通过台帐记录、联络员或技术员上门督查来掌握社员的生产信息, 基本消除了农户隐瞒真实信息的可能性。因为同行之间隐瞒的难度较大。如“瘦肉精”问题, 使用过“瘦肉精”的猪呈现出什么特点同行一目了然, 而且合作社内部随时随地的上门查验也变成可能, 这对社员的机会主义行为构成了极大的压力和风险。

3.地缘群体性的空间分布: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环境保障

地缘群体是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而成的社会群体, 是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以居住关系为基础, 由同一地方的农民发起成立。合作社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效果还取决于它生存的地缘群体性环境。该环境包括合作社所在区域的社会文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传统观念等。自我国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产生了大量游离于传统单位组织体系之外的多元利益主体, 政府在这些利益主体之间形成了权力真空和信息的堵塞。[5]也就是说, 农村社会正式组织和正式制度的供给是严重不足的, 难以满足农村社会发展的要求, 需要通过非正式制度来填补。所以, 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组织形式, 不仅迎合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且其组织形式也符合农村社会这个特定群体的实际情况。在农村以亲情为主要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里, 合作社的所有成员都几乎是亲戚或邻居, 很容易做到相互监督, 这就有利于合作社对其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据笔者调查, 鑫源合作社成员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地缘性特征, 成员相互之间平均不到20分钟的车程, 有的步行数分钟即可到达, 大大降低成员之间相互监管的成本。

4.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政策保障

现行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扶持政策, 极大地调动了合作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积极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七章五十条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地设施建设以及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服务。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 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国家还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采取多种形式, 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也就是说, 合作社从事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三品” (基地) 的认证开发和推广将得到财政扶持, 与此同时, 还可从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支持。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在鑫源合作社的发起及成立过程中, 地方政府按照该合作社注册资金1∶1的比例配套专项扶持资金, 合作社可以在固定资产 (检测设备、冷藏设备、信息系统) 、技术培训、宣传资料等方面申请地方专项资金的扶持。

四、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反馈机制

1.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合作社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在农产品数量安全基本满足以后, 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百姓的饮食消费观念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转变。合作社利用自身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先天优势, 注册绿色商标, 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正好满足了人们的现实需求, 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效应, 又大幅度地提高了合作社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为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笔者在对鑫源合作社的调查中发现, 自“鑫源生态放心肉”投放市场以来, 已受到消费者的普遍青睐。消费者反映:“宁肯少吃二两肉, 也要选吃放心肉”。

2.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合作社承载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内容

目前, 农业领域中的技术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是技术应用不当导致的风险。主要指农药、兽药、化肥等投入品的错用、滥用等不规范行为, 成为引发农产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二是技术应用不足导致的风险。在产后分级、包装方面绝大部分农户生产的农产品都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 既没有加工、分级包装, 也没有品牌商标, 产地、品种、品质等特点都无法体现, 质量很难达到优质要求。然而, 自经典合作社思想诞生以来, 合作社长期坚持“教育、培训与信息”和“关心社区”等原则, 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技术已成为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内容, 合作社通过对社员的集中培训和投放宣传资料, 大大提高了农户的食品安全意识。与此同时, 合作社为社区提供绿色生态的农产品也成为合作社关心社区、服务社区的实际行动。如四川省洪雅县兴发养猪合作社5年来免费举办培训160多场次, 向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农民传授养殖技术和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参加培训的农民达2万余人次。[6]鑫源合作社自成立以来, 也是始终坚持“把绿色奉献社会、将健康带给亲人”的生产经营理念, 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放心的高品质的猪肉产品。

合作社内部具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制度安排和组织形式, 外部亦具备特有的生存环境和扶持政策, 因此, 能够较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逆向选择、生产的小规模化和流通的分散化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困难等诸多难题;反过来, 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成为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提升核心竞争力有效手段, 并将其作为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载体, 合作社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之间形成了完整的互助机制, 如图3所示。

五、政策建议

目前, 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然而,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身属性与农业生产特点高度耦合, 为破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普遍价值。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过程中发挥更积极和更持久的作用, 笔者结合调查实际,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型合作社

将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型合作社。一方面, 应鼓励地方围绕优势主导产业, 大力发展合作社, 壮大一批“有一定生产规模、一定加工能力、一定品牌影响、一定市场竞争力且组织规范、运作正常”的大中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另一方面, 也要充分发挥合作社在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组织和制度优势, 组织合作社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 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制标”的要求, 统一制定和实施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标准, 做到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 使合作社成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控制的主体和生力军。[7]

2.改进政策补贴方式, 提高合作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首先, 建议政府增加流通环节的补贴。在现有的补贴方式中, 政府更侧重于生产环节的补贴, 比如固定资产的采购、合作社成员的培训、生产记录档案的建立等。然而,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中, 其生产成本将高出市场上平均成本, 结果导致绿色生态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缺乏竞争力。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鑫源合作社为了达到绿色生态猪肉标准, 要求在生猪出栏前45天启用熟化粮食喂养, 而仅这一项措施, 将使合作社的生产成本比普通猪肉多支出2元/市斤。 (2) 因此, 建议政府对合作社农产品的流通环节进行补贴, 比如对合作社的直销门市进行税费优惠或减免, 对“农超对接”农产品的超市进场费、上架费进行补贴, 以鼓励绿色农产品走进超市。 (3) 其次, 还可对农产品安全检测环节提供专项补贴。比如, 政府可对合作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所需的相关设备进行补贴, 争取在合作社内部有一套简易检测设备。

3.落实合作社内部奖惩制度,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奥尔森认为, 相容性集团实现其共同利益仅仅是种可能, 因为它还是绕不开集团成员的“搭便车”行为倾向问题, 其解决办法是通过建立一种“有选择性的激励 (selective incentives) ”的动力机制, 对集团的每一个成员区别对待。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起来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具有相容性集团的基本特征, 亦面临解决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因此, 为了确保合作社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 建议对于那些坚决执行合作社内部质量控制条款的成员, 除了使他能获得正常的集体利益的一个份额之外, 再给他一个额外的收益, 如额外的奖金或荣誉等;而对于违反内部质量承诺条款和损害合作社整体声誉的成员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以防止“搭便车”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任国元, 葛永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 2008, (09) .

(2) 徐金海.“公司+农户”经营组织的制度缺陷及其改进思路[J].农业经济, 2002, (12) .

(3) 郭晓鸣, 廖祖君.公司领办型合作社的形成机理与制度特征——以四川省邛崃市金利猪业合作社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 2010, (05) .

(4) Y ifu L in.Collectiv ization and Ch ina's A gricu lturalC risis in 1959~1961[J].Journal of PoliticalE conom y, 1990, (12) .

(5) 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6) 任格.农民专业合作社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N].中国工商报, 2010-06-02.

(7) 李廷友.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主体作用[J].农村经营管理, 2009, (02) .

养猪专业合作社介绍 篇3

第一章:畜源合作社的创立

阜蒙县畜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创立于2009年1月9日,以仔猪繁育、生猪饲养、技术服务、生猪屠宰为业务主体,遵从惠农、帮农、扶农的经营主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主管理模式,是一家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公司创始人雷岩先生,2011年阜新市十大优秀青年,07年开始接触养殖行业,参加了省科技厅等八部委组织的农民技术员培训班,并获得优秀学员干部等荣誉。作为阜新市的优秀青年企业家,雷岩先生不忘自己的农民身份,以带动乡亲致富为己任,于2009年1月,与合伙人张臣联合创立了畜源专业养猪合作社。

1.1畜源合作社成立的市场背景

畜源合作社出现之前,阜蒙县周边,甚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生猪养殖户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由于国家在2007,2008年推出强有力的鼓励养殖政策,大批的外来资本蜂拥进入了养猪业,众多大型养猪场迅速上马并占领市场。面对这些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的养殖企业,散户养殖的致命缺点暴露无遗: 1,信息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不足,价格突然变化时损失巨大。2,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种猪,防疫,饲料,屠宰等成本过高。

3,流通形式单一,主要依靠农村经纪人(猪贩),无法保证运输及储存条件。截止2008年底,辽宁地区的生猪养殖户饲养出栏的生猪已不足整体出栏量的50%。农民养殖户正在迅速失去依靠养殖致富的权利。

1.2畜源合作社的合作养殖模式

在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深入研究养殖散户实际情况后,畜源摒弃了以往的单独销售生产资料或提供技术服务的传统合作社模式,提出了“五个统一”的全新经营理念。

1,统一技术,在养殖中要求社员使用统一的养殖技术,使用合作社推荐的优良种猪及饲料。

2,统一培训,不定期邀请省农业厅,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

3,统一采购,由合作社统一对养殖户所需的原料如种猪、养殖设备、饲料和兽医药品等进行采购,确保质量的同时,降低养殖成本;

4,统一防疫,定期帮助养殖户对饲养生猪进行疫苗注射,疫病检查的防疫工作,避免疫病风险。

5,统一销售,由合作社负责采集有关市场信息和联系商家,出栏的肉猪和种猪统一销售,帮助养殖户合理提高收益。

“五个统一”的经营方式,从养殖模式上起到了“化零为整”的作用,让以往各自为战的养殖散户们以合作社为载体,实现了真正的规模化养殖,从“游击队”变身成了“正规军”,不再惧怕养殖企业带来的竞争。

1.3畜源合作社的迅速发展

畜源合作社发展至今,引进和自主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并成立了技术服务,管理培训,市场财务等三大职能部门。合作社围绕如何养猪增效,从养殖和销售两大方面下手,构建了自己的技术引进、消化、示范推广体系和产品销售网络,建立了合作社—养殖户—屠宰厂—肉食品加工企业的有机链条。

同时,合作社设立的“理事会”,“监事会”,邀请合作农户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在提高养殖农户合作积极性的同时,也让合作社“惠农、帮农、扶农”的经营主旨得到了绝对的保障。

畜源合作社先进,民主的管理模式迅速的得到了广大农民养殖户的认可。在2009年成立之初,合作社只拥有200多社员及年出栏20000头生猪的生产规模。四年间,合作社已成立分社2家,饲料、兽药销售公司一家,发展社员783名,带动了 2000余 农户发展生猪饲养,年产生猪100000头以上,提高社员年收入约3500元,逐步成为阜蒙县地区一流规模的专业养殖合作社。

第二章:畜源的品牌销售,屠宰,冷链运输一体化产业建设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猪肉质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肉类消费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变化,而冷鲜肉的问世,更被称为“肉类消费的革命”。比以往所有的肉类产品都更加美味,安全的冷鲜肉,已成为全国各个城市市场的宠儿。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卫生的逐步重视,品牌猪肉也在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双汇”,“雨润”等著名肉制品品牌的冷鲜肉产品一经推出,便迅速的抢占了庞大的市场份额。

在国家政策方面,2009年12月,商务部编制并发布的《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中提出:支持先进的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鼓励生猪定点屠宰厂(场)采用“厂场挂钩”、订单生产以及建设生猪养殖基地等方式,支持屠宰加工、肉类配送企业发展肉品分割配送中心,配置冷链设施,创建鲜肉品牌,扩张品牌肉连锁销售网络。

国内的肉类市场已经到了“冷鲜肉”“品牌肉”一统天下的时代。

2.1打造生猪养殖,屠宰,冷链运输,品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为了响应国家的冷链建设号召,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提高养殖户利益,畜源合作社在2011年提出了自己的集生猪养殖,屠宰,冷链运输,品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建设方案。其中包括四大主要内容:

1,建立畜源屠宰厂,在把关生猪质量的同时,从生产环节保证猪肉产品卫生及品质。

2,建立冷链运输系统,购买有冷藏运输能力的专业车辆进行冷鲜肉运输,建设移动冷库,保证猪肉产品在运输,储存环节的卫生安全。

3,借助阜新市政府的“菜篮子”工程,打开销售渠道,为品牌提升价值,提高合作社员自身的养殖收益。

4,创立自主冷鲜肉品牌,向沈阳,大连等外埠市场发起冲击。

随着产业化方案的提出并最终实施,“畜源”合作社将改变以往的单一养殖合作经济组织形象,成为全产业链,集团化经营的大型合作养殖企业,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更好的保障合作农户的利益。

2.2“畜源”屠宰厂及冷链运输体系的建立

作为畜源生猪养殖销售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畜源”屠宰厂项目于2012年得到国家审批,目前正在进行基础建设,预计将于2013年3月末竣工。

畜源屠宰厂选址于阜蒙县沙拉镇,占地面积约30亩,预计投资343万元人民币,年屠宰量达到2万头生猪。规划建设标准化生猪屠宰厂及配套设施,大体

如下:

1,新建车间4栋,包括屠宰车间500㎡,分割车间600㎡,加工车间800㎡,包装车间800㎡。

2,新建移动冷藏库3栋,每栋60㎡。

3,宿办及办公区1栋,500㎡。

4,新建辅助用房4间,包括水泵房、配电室、锅炉房、门卫传达室及厕所,总建筑面积130㎡。

5,绿化面积1000㎡,道路3662㎡。

6,专业冷鲜运输车(五吨)5-10辆(已采购3辆)。

畜源屠宰厂建成后,借助专业运输车辆及移动冷库,畜源的冷链运输范围将覆盖辽宁省全境,为畜源的品牌冷鲜肉提供完善的生产运输保障。

畜源屠宰厂本身也将为阜蒙县周边地区的养殖户节省大笔的运输开支,避免由于长途运输造成生猪死亡的情况出现。受益于合作社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屠宰厂将以微利或无利的方式面向合作社社员,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更多的养殖户加入到合作养殖的大家庭。

2.3“佳燕”冷鲜肉品牌

根据打造一体化产业链的总体规划,畜源合作社于2012年初开始策划推出自主的冷鲜肉品牌“佳燕”,并于2012年下半年,与辽宁省农民企业家协会创办的辽宁省第一家“农民超市”合作进行了首次试点销售,取得了消费者广泛的认可和丰厚的市场效益。

与“双汇”“雨润”等已经形成市场化优势的大品牌相比,畜源合作社的“佳燕”冷鲜肉产品除了同样拥有了统一屠宰,冷链配送等必备条件,更加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1,在合作养殖的经营模式下,合作社向社员推荐使用统一的优良仔猪,饲养方法和饲料,产品品质的一贯性得以保障。

2,与双汇雨润等大品牌零售加盟的经营方式不同,“佳燕”冷鲜肉的运输储存,终端销售均为自主经营,避免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况出现。

3,与“农民超市”“菜篮子工程“进行了无缝对接,响应国家的号召,也节省了开拓市场所必须的广告宣传费用,为社员节省了大笔开支。

“佳燕”独特的魅力在问世之初便得到了众多关注,截至目前,“农民超市”已与畜源合作社共同制定了深度合作计划,2013年双方将在沈阳,大连等城市陆续推出约20个零售终端,同时,畜源和三家国内知名的大型超市达成了合作意向,预计2013年年底,“佳燕”的月销售额将突破100万人民币大关。

畜源合作社推出的自主冷鲜肉品牌取名“佳燕”,谐音“家宴”寓意“为老百姓家中的宴席增添光彩”。随着专业屠宰,冷链运输,终端销售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完成,畜源合作社的这只小燕子“佳燕”已经展开了自己的双翅,随时准备一飞冲天。

第三章:畜源的远景目标规划

自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三农”问题作为十八大精神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畜源合作社也在积极做大做强现有业务的同时,紧跟市场的潮流和国家的政策脚步,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做出了规划。

3.1新型合作养殖小区建设

养殖小区作为新型的养殖方式,其便于统一管理,养殖环境卫生,节省运输成本等优点一直倍受国内养殖户推崇。但根据畜源合作社对辽西地区的一些养殖小区进行的实地考察结果,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小区都没有达到其建设的预期,其主要原因如下:

1,虽然是养殖小区,但只是简单的将猪舍租用出去,并不帮助养殖户进行统一销售,防疫,采购,其中的养殖户往往各干各的,并没有形成产业化的优势。

2,小区建设普遍很大,覆盖面积较广,农户需要离开家很远,打击了一部分养殖户入住的积极性。

3,小区配套设施不够齐全,例如供暖等问题,都需要农户自行解决。受限于资金,土地等硬性需求,畜源目前还没有推出自己的养殖小区,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畜源合作社借鉴了以上的考察结果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新型养殖小区规划,目前正在论证阶段。对比传统的养殖小区,畜源的养殖小区将具备如下的优点:

1,相对较小并更贴近村庄,让那些不愿意离开家乡的农户可以不用去几十里外去工作,在自己的家门口发家致富。

2,服务更加完善,利用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为农户打造完美的养殖环境,最佳的收益配比。

3,应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新技术,不仅对养殖小区实现能源自给,更可为周边提取提供电力,发酵肥料等附属产品。

3.2利用合作社平台,开展多种经营

畜源合作社科学的运营模式,迅猛的发展势头,不仅为合作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吸引了很多农业从业企业,农业科研机构,国内甚至国外投资人的目光。面对着这些企业的合作邀请,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合作社这一平台在更大的领域发挥作用,带领更多种类更多数量的农户致富已经成为畜源合作社新的长期发展规划。目前,合作社已开始分析论证其中的一些合作项目如:

1,利用国内投资或外资,建立小额贷款项目,帮助资金有困难的农户。2,与大型种植企业合作,参考养殖合作社模式,开展种植合作社业务。3,扩大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鼓励部分合作农户协助进行农产品科研,实现双方互利的目的畜源合作社相信这些更多样的合作经营项目,更完善的合作服务将不断的为合作社提供前进的动力,也为更多种类的合作农户带来实际的利益。

第四章:结束语

畜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的合作农业经济体,受益于党的先进政策和各级主管部门的扶植,得以迅速的发展壮大,并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但是,成绩并不会让畜源停下前进的脚步,胡锦涛同志的十八大报告为正在蓬勃发展的畜源合作社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立足于农村,造福予农民,带领合作农户打造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合作企业”进入合作社成立的第五个年头,畜源合作社冲劲不减,目标更加明确!在未来的工作中,畜源合作社必将带动更多农户,在东北农村这片热土上创造农业事业的新辉煌!

附录:“畜源”大事记

2007年9月合作社创始人雷岩进入省科技厅等八部委组织的农民技术员习

班学习。

2008年9月合作社创始人雷岩到沈阳农业大学农民企业家MBA班进修 2009年1月畜源合作社成立

2010年7月畜源合作社合作农户突破500户

2011年10月合作社创始人雷岩获得阜新市青联授予的“阜新市十大优秀青

养猪致富经验介绍 篇4

各位领导,姐妹们!大家上午好!

我叫xxx,今年39岁,我是xxx村一名普通的农家女,是从xxx嫁到这里的,组建了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家庭。起初,我家里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只是靠丈夫外出打工维持生活,家里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生活异常的艰辛。

通过2002年参加了一次妇联组织的养殖培训班,使我茅塞顿开,我决定养猪,利用学到的知识,结合家里的经济条件,开始了我的创业生涯。首先我盖起了两间猪舍,就着手准备养猪了,我的致富生涯是从一头种猪开始养起的,在初期的阶段,因为经验少,养殖技术失败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失去了信心和钱财,我当时情绪非常的低落,几乎丧失了我的斗志。但是我又多次的反思自己,难道就这样消沉下去吗?经过多次的反思,加上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使我又重新树立了信心,又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向养殖户的前辈们学习,向兽医请教,并学习养猪的相关技术。并向亲友借钱又购买了两头种猪,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利用科学技术精心的饲养和护理下,终于见到了一些成效,半年以后,两头种猪顺利的产下了两窝小猪,为了掌握更多的经验技术,我与猪共度日,以便于更多的摸索掌握猪的生活习性。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一年以后,我就挣到了几万元,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经过几年的实践,我终于掌握了更多的养殖技术,积累了猪的疾病防控和经验,现在年出栏肉猪近百头,种猪就有10

余头。

温家宝曾指出,稳定菜篮子,稳定生猪市场,政府又给养殖户种猪补贴,使我又看到了希望,享受到了党的富民政策,我琢磨着,我县有将近27万人口,平均每天每人吃1两肉,一年要销售猪肉就有两万多斤,折合生猪就是5万多头,在加上销售外地的所有生猪,所以生猪市场很大,前景非常乐观。养殖的肥料又可以种植有机蔬菜,也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所以我要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为了发展绿色养殖,创新农业发展,我还要改善养殖方法,彻底解决养猪环节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养猪专业合作社介绍 篇5

摘要:文章以辽源市为例,通过养猪协会的发展论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养猪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产业发展

辽源市西安区石河保健养猪协会成立于7月。协会现有9个成员单位,现有会员1156人,辐射带动农户3060户,拥有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种猪示范场1处、生猪标准化生产育肥基地3处,面积达1平方米,年出栏优质生猪1万头。

实行“五统一”、规范化管理。协会成立以来,就把普及推广生猪饲养新技术、搞好对广大养殖户的服务、解决防疫和饲养技术问题作为主要宗旨和工作重点。

一是统一技术培训。协会每年以省、市畜牧部门为依托,采取定期集中培训与巡回面对面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坚持每月至少举办一期养殖技术培训班。

二是统一防疫。协会根据生猪主要疫病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特点,制定主要疫病的免疫程序,对养殖户进行统一的免疫接种。

三是统一供应。主要是统一购买全价饲料和指导养殖户集体购买玉米等大宗饲料。其次是向养殖户提供优质猪和协会统一外购仔猪,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保证了生猪质量。无偿或廉价向养殖户提供防疫疫苗和药品,使养殖户能够及时、放心地搞好生猪疾病防疫。

四是统一销售。同北京、天津等地较大的产业化企业和生猪经纪人建立了固定的购销渠道。实行了网上经营,在网上及时发布信息,吸引更多的客商。由于生猪统一销售,避免了内部竞相压价、生猪卖不上好价钱的问题。实行预约订购,协会及时掌握生猪出栏时期,并同买方及时预约订购,避免了延误出栏期限。

五是统一示范基地。协会按发展无公害绿色生猪标准,建立规范了3个示范场和1个种猪繁育场,养猪场普遍采用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选择了远离居民区和污染区,有利于防寒和保证场区较好的小气候环境,同时他们对粪便等污染物进行了科学处理。这些示范场为广大养殖户发展养猪生产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使分散的养猪生产趋向牧业小区。由于协会的带动作用,很多过去不愿意干活、整天打麻将的农民看到了致富的门路,也走上了养猪的发家致富路。

石河保健养猪协会会长李云召被评为辽源市农村优秀实用人才。下一步协会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种猪场、饲料场,自行加工销售,使协会真正成为带户功能强、服务功能全、经济效益高、内部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从西安区石河保健养猪协会发展看,这种以农村能人的示范带动发展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村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一是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www.LWlm.cOm办了不合算”的事情给解决了;实现了“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它在连结农户与企业、生产与市场上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是集聚了生产要素。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把土地、人力、资金、技术集中在一起,联合生产,联合应对市场变化,使分散的农户重新凝聚在一起,降低了市场风险,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三是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把普及推广农业科技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通过引进、试验、示范、培训等,传播专业生产技能和科技成果,有力地促进了高效农业的发展。

四是转变了农业的发展方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延长了产业链,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业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

养猪专业合作社介绍 篇6

养猪业生态产业链模式是指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和原则来组织养猪业生产活动,把传统养猪业高消耗、高浪费、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模式转变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循环农业模式[4]。 在养猪业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养猪户与种植户作为养猪业生态产业链上利益攸关的主体,两者通过商品契约或要素契约形成协作关系,以获取生态产业链的合作剩余,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5]。然而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契约关系不稳定、合作收益与风险不对称等因素,往往造成养猪业生态产业链的中断或波动,长此以往,由养猪业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日益凸显,并最终成为制约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6]。 为此,本文基于实地调查数据,拟从绿色养殖技术合作、生态产业链合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合作关系出发,实证分析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的基本意愿及其主要动因1,为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实证依据与理论参考。

1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1.1理论基础

养猪业生态产业链的稳定发展依赖于各利益主体的垂直协作,而养猪户与种植户之间合作的前提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均能达成共赢。经济学理论中关于 “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为合作双方能够产生合作的意愿并作出合作的选择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理性人”假设认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所作出的行为选择都是试图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尽可能完备的参考信息,并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在多种备选方案中权衡利弊,进而选择最优方案[7]。

基于以上理论,本文假设养猪户在合作行为选择过程中是理性的个体,在决策时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首先考虑自身所具备的条件是否能够满足双方合作的要求,此外还会考虑在与种植户合作中自己会得到多少合作利益、分担多少风险; 同时每个个体在决定合作之前会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双方已有合作情况与收益情况来为自己将要作出的行为选择提供依据,这也会对养猪户的合作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

1.2研究假说

在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决策的过程中,养猪户的合作意愿会受到多种内外在因素的影响。本文根据农户参与合作的已有研究成果[8,9],将影响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意愿的因素归纳为养猪户个体特征、 养猪场经营特征、现有合作特征和外部环境特征4个方面。

( 1) 养猪户个体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 文化程度、合作预期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养猪户的合作意愿。Ferto等[10]认为年龄对农户的销售合作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陈冲[11]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男性农户较女性农户更倾向于参与合作,而农户受教育水平对其合作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程爱华[7]对农户参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农户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其合作意愿。据此,本文选用了养猪户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3个变量作为影响养猪业生态产业链中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意愿的个体特征变量,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a: 养猪户的年龄对其合作意愿存在负向影响。

假设H1b: 养猪户中男性与种植户的合作意愿比女性更强烈。

假设H1c: 养猪户的文化程度对其合作意愿存在正向影响。

( 2) 养猪场经营特征。在农户合作意愿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农户经营特征变量,如家庭总收入、 农产品经营规模、经营年限、经营困难程度等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内容。Rhodes[12]指出,净的经济收益是影响农民合作意愿与合作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 张素罗[13]基于河北省83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表明农户人均纯收入与其合作意愿异向变化。Key等[14]、王格玲等[15]研究发现农户经营规模、生产年限显著影响农户合作意愿。吴传毅等[16]通过对农产品营销中农户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户合作意愿与生产经营规模、生产集中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卢向虎等[17]基于169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研究发现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程度对农户参与经济合作意愿的影响显著。郭红东[18]研究表明农户面临的卖难等问题显著正向影响其合作意愿。 据此,本文选用养猪场的月收入、养殖规模、经营年限、经营困难程度4个变量作为影响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意愿的经营特征变量,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2a: 养猪场月收入对养猪户的合作意愿产生负向影响。

假设H2b: 养殖规模对养猪户的合作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假设H2c: 经营年限对养猪户的合作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假设H2d: 经营困难程度对养猪户的合作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 3) 现有合作特征,如合作契约关系、合作预期、合作满意度等可能对养猪户的合作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肖艳丽[19]研究发现现有合作契约关系是影响农户合作意愿的主要因素,与只有口头协议合作关系的农户相比,具有中长期合同可以促使农户参与合作。陈冲[11]认为农户参与合作能否受益的预期心理对其合作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张娜等[20]实证研究表明农户对现有合作的满意度显著影响其合作意愿。而养猪户作为理性人,其对现有合作的评价及满意度对其合作意愿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选用合作契约关系、合作满意度作为衡量养猪户现有合作特征的指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3a: 合作契约关系对养猪户的合作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假设H3b: 养猪户的合作预期对其合作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假设H3c: 合作满意度对养猪户的合作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 4) 外部环境特征,如政策激励、共生关系、 距区域经济中心距离等因素可能对养猪户合作意愿产生影响。吴传毅等[16]研究表明当生产地距离市场较远时,农户为了克服空间区位劣势的不利影响, 就更愿意参与合作。王格玲等[15]、张娜等[20]认为获得政策激励越多的农户合作意愿越强烈。陈楠[21]通过研究发现政策激励程度、距区域经济中心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的合作意愿。通常情况下, 养猪户与种植户关系越好,其合作意愿就越强烈。 养猪业生态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网络,养猪场在经营过程中受到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 本文选用距公共场所距离、共生关系、政策激励3个变量作为影响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意愿的外部环境特征变量,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4a: 距公共场所距离对养猪户的合作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假设H4b: 共生关系对养猪户的合作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假设H4c: 政策激励对养猪户的合作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假说,得出本文的假说模型如图1所示。

2计量模型的选择

根据上述对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可以建立如下理论模型来全面反映各种因素对养猪户合作意愿的影响:

Y = F ( 养猪户个体特征,养猪场经营特征,现有合作特征,外部环境特征,其他因素)+ 随机扰动项

其中,Y表示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的意愿。

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与否实质上是一个二元选择的问题,可以构建二元离散Probit模型,具体考察各因素对养猪户合作意愿的影响。首先构建一个线性潜在变量模型: y*= β0+ β1IC + β2OC + β3CSC + β4EEC + ε,其中,y*代表一个未被观察的潜在变量,IC代表养猪户的个体特征变量,OC代表养猪场的经营特征变量,CSC代表现有合作特征变量, EEC代表外部环境特变量,ε 满足标准正态分布。y代表因变量,并和y*之间存在 如下关系: *当y取1时,表明样本养猪户更倾向于与种植户合作,可以得到y的相应概率: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其中的参数即可,但直接解释二元Probit模型系数的经济意义较为困难,需要进一步计算用来解释各自变量对养猪户合作意 愿的边际 效应[22]。本研究选 用Stata. 12. 0软件进行二元Probit回归及边际效应分析。 为考察各因素对养猪户不同合作意愿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对养猪户与种植户的绿色养殖技术合作意愿、 生态产业链合作意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意愿进行回归分析。

3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3.1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特征

为了解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的意愿,2012年7—8月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湖北、广东、江西、广西、河南、天津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个市 ( 县) 的30个行政村的350户养猪户进行调研。调查共完成养猪户问卷350份, 回收有效问卷348份,有效回收率为99. 4% 。统计回收的有效问卷显示: 被调查养猪户中184户已与种植户进行合作,164户未参与合作。本研究以养猪户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角度分析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意愿问题,探讨影响养猪户合作意愿的相关因素。

统计结果表明,在有效样本养猪户中,男性户主占79. 3% ,女性户主占20. 7% ; 户主年龄在30岁以下、30 ~ 39岁、40 ~ 49岁、50 ~ 59岁、60岁以上的养猪户分别占样本养猪户的1. 2% 、19. 5% 、 51. 2% 、22. 0% 、6. 1% ; 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 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大专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养猪户分别占样本养猪户的0. 6% 、 18. 3% 、 50. 6% 、 18. 9% 、 8. 5% 、 3. 0% 。 这反映出当前我国农村养猪业以男性为主,中年养猪户的比例较大,总体学历水平偏低。

3.2变量的赋值与描述

在二元Probit模型中,因变量为养猪户的合作意愿,共有两种选择即愿意合作 ( 取值1) 和不愿意合作 ( 取值0) 。自变量包括养猪户个体特征,养猪场经营特征、现有合作特征和外部环境特征4个维度共13个变量,各变量的赋值及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注: 1) “ + ”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起正相关作用; 2) “ - ”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起负相关作用; 3) “ + / - ”表示不相关或无法确定影响方向

4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4.1数据分析

( 1) 多重共线性诊断。在使用回归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时,变量筛选及参数估计都要求各自变量之间相互独立。但事实上,在很多研究中常常容易忽视自变量不存在近似线性关系这一应用条件,造成分析结果不准确甚至严重偏离变量间本来的依存关系[23]。因此,本研究运用Stata12. 0软件,选用vif命令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得到各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如表2所示。

表2分别显示了各个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其中1 /VIF是一个自变量对其他自变量的回归后得到的1 - R2,如果该数值较小,就说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有比较严重的共线性问题。由表中显示的数据可知, 最大VIF值1. 51值小于10 ( 一般来说,当最大VIF大于10,并且平均VIF大于1时,说明自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说明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适宜做回归分析。

( 2) 合作意愿影响因素及其边际效应分析。为了分析养猪户个体特征、养猪场经营特征、现有合作特征和外部环境特征对养猪户与种植户绿色养殖技术合作意愿 ( 模型1) 、生态产业链合作意愿 ( 模型2)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意愿 ( 模型3) 的具体影响,估计出非标准化模型 ( Probit) 和标准化模型 ( Dprobit) ,预测各影响因素对养猪户不同合作意愿的边际效应,结果如表3所示。

注: 1) 本文根据 Stata. 12. 0 软件中的“dprobit”命令求得各自变量的边际效应; 2)*、**、***分别 10% 、5% 、1% 的显著性水平

4.2结果讨论

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本文将影响养猪户合作意愿的因素归纳如下:

( 1) 养猪户个体特征的影响。养猪户个体特征显著影响其与种植户的合作意愿,其中: 年龄显著负向影响其绿色养殖技术合作意愿,这与理论预期一致,可能是因为年龄较大的养猪户更倾向于根据自己的经验从事养殖生产,对新事物、新模式的接受能力较差,与种植户的合作可能性较低。男性养猪户的绿色养殖技术合作意愿、生态产业链合作意愿要明显高于女性,但男性养猪户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意愿要低于女性养猪户,且性别因素对养猪户的绿色养殖技术合作意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意愿的边际效应分别达到 - 0. 141和0. 123,也就是说男性养猪户的绿色养 殖技术合 作意愿要 比女性养 猪户高出14. 1% ,而女性养猪户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意愿比女性养猪户高12. 3% ,这可能是因为男性更多从理性经济人角度考虑问题多,而女性更多从感性生态人角度考虑问题。文化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养猪户的绿色养殖技术合作意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意愿, 对其生态产业链合作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可能的解释是在养猪业生态产业链中,文化程度对养猪户的经营理念和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例如 “公司 + 农户”的组织形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文化程度越高的养猪户对其认知程度相对较高,与种植户合作意愿的积极性应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养猪户。

( 2) 养猪场经营特征的影响。养猪场经营特征显著影响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的意愿,其中: 养猪场月收入对养猪户合作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这一点与张素罗[13]的研究结论一致。针对这一点,本文对受访对象的信息进一步分析,发现低收入养猪户会受合作盈余等利益的驱动,更倾向于选择借助外在力量或组织获取更大的收益,其与种植户的合作意愿更强。养殖规模显著正向影响养猪户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意愿,并且其边际效应达到0. 140,说明养殖规模每增加一个单位,养猪户为种植户提供猪粪肥料的意愿就提升14. 0% ,这可能是因为一般养殖规模大的养猪户在经营过程中投入的资金、技术、精力以及承担的风险比小规模经营的养猪户要多,也就更倾向于与农户合作来降低风险。经营年限越长的养猪户的生态产业链合作意愿越不强烈,可能的解释是经营年限越长,养猪场应对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合作意愿就相对较低。经营困难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养猪户的生态产业链合作意愿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意愿,这一点与前文的分析一致,这也符合理性人的假设,养猪户面临的经营困难越大,越愿意通过合作来分担困难,降低机会成本和经营风险。

( 3) 现有合作特征的影响。现有合作特征显著影响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的意愿,其中: 合作契约关系显著正向影响养猪户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意愿,这主要是因为正式的合同协议能有效降低养殖户的感知风险和交易成本,进而提升其合作意愿。养猪户对现有合作越满意,其与种植户合作的意愿就越强烈,这一点与理论预期一致。此外,合作契约关系对养猪户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意愿影响的边际效应高达0. 352,即有书面协议的养猪户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意愿比只有口头协议的养猪户高出35. 2% , 这一点也再次强调了提高农户合作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性。合作预期在10% 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养猪户的生态产业链合作意愿,对养猪户的绿色养殖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意愿影响不显著,这与陈冲[11]的研究结论不符,可能是因为目前我国养猪业组织化程度还普遍不高,即使养猪户认为与种植户的合作有利于应对市场风险,但由于双方合作主体意识较弱, 不能为合作营造良好的条件,致使养猪户合作意愿与预期不符。

( 4) 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显著影响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的意愿,其中: 距公共场所距离显著正向影响养猪户的生态产业链合作意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意愿,这一点也得到了吴传毅等[16]的证实。当养猪场距离公共场所较远时,交通通讯条件就相对较差,养猪户就需要花费更多的运输成本、信息搜寻成本,造成交易费用增加、收益降低,因此养猪户为了克服这一劣势,就更愿意与种植户进行供应链合作来提升收益。共生关系显著正向影响养猪户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意愿,且其对养猪户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意愿影响的边际效应达到0. 116,也就是说养猪户与种植户的关系每改善一个单位,其为种植户提供猪粪肥料的意愿就相应地提升11. 6% ,说明共生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养猪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政策激励显著正向影响养猪户的合作意愿,因为政府的支持实际上是为养猪业生态产业链各利益主体间合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能促使共生主体间的合作共赢。

5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348户养猪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意愿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 养猪户的个体特征、养猪场经营特征、现有合作特征和外部环境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影响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的意愿,尤其是合作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养猪户的合作意愿,养猪场月收入显著负向影响养猪户的合作意愿,政策激励显著正向影响养猪户的合作意愿。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促进养猪业生态产业链稳定发展的政策启示:

( 1) 重视农村人力资本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研究结果表明,养猪户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意愿的重要因素。养猪户是养猪业生态产业链的主体,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养猪户是发展循环农业的内在诉求和迫切需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以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养猪户的文化教育水平; 同时大力普及生态环保和合作共赢知识,增强养猪户的环保意识,从而推动养猪业生态产业链健康、稳定发展。

( 2) 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提升养猪户的合作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契约关系、合作满意度是影响养猪户合作意愿重要的因素,从合作过程中得到合作剩余是养猪户参与合作的动力源泉。而调研的实际情况是,各地养猪户与种植户合作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普遍呈现出规模小、散、弱的弊端。因此,在养猪业生态产业链的建设上,应该保证养猪户和种植户的合作剩余,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 3) 加大扶持新型经营合作主体力度,促进养殖业产业链发展。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和引导养猪业生态产业链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农民组织化促进者的作用。养猪户较强的合作意愿不仅能激发其自身的合作行为,而且可以将其转化为推进养猪产业链发展的引导行为,因此,加大对养猪户的扶持力度是确保养猪业生态产业链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摘要:基于我国6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8户养猪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从养猪户个体特征、养猪场经营特征、现有合作特征、外部环境特征4个构念出发,运用Stata12.0软件对养猪户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边际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作满意度、养猪场月收入、政策激励等因素对养猪户的合作意愿有显著影响,养殖规模、合作契约关系、合作预期等因素对养猪户不同合作意愿的影响机理相对复杂。基于此,从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大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上一篇:春的气息小学生作文下一篇:2022年入党考察期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