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调研(共9篇)
近年来,曹县农机部门认真学习中央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行动的意见》精神,以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引导农机户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积极探索农机服务运行机制,农机专业合作社得以迅速发展,已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一、基本情况
我县采取合作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市场化的发展模式,积极宣传、引导农机户及社会力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走联合发展之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发展,农机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农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农机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农机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推进,推动了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32个,注册资金达6349万元,入社农户达427户,入社机具达到1380台(套),包括玉米联合收获机、大型高配置小麦联合收获机和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全年实现机耕地作业面积176万亩,机播作业面积229万亩,机收作业面积220万亩。我农业生产中的耕、播、收、脱机械化作业多半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所完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全县农机化作业的主力军。
(一)组织形式多样化。
1、农机大户联合型农机合作社。由一个拥有较大规模农机资产、形成一定的服务实力的农机大户牵头,本村或邻近几个村的农机大户自愿联合,以实物出资组建的农机合作社。这类合作社在曹县农机合作社中占有相当比例。例如春晖农机专业合作社、大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兴达农机专业合作社,坤运农机专业合作社等。
2、社会自然人投资型农机合作社。由几个经济实力较强的人共同出资,购置农机具,组建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如青晨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益农机专业合作社,聚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农福农机专业合作社等。
3、村集体所有型农机合作社。部分村领导班子过硬、集体经济实力强、农机管理经验丰富的行政村,由村集体投资组建农机合作社,本村土地部分实行流转,这类合作社既满足本村作业又外出作业增加收入。外出作业的收入用于合作社的发展和村公益事业。如祝店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服务模式市场化
1、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根据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进厂工作、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家庭妇女和小孩的实际,依靠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承租、托管土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拓展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空间。如青晨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益农机专业合作社、坤运农机专业合作社、春晖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多的承包900多亩,少的承包200多亩。这部分合作社通过农机与土地经营的结合,取得了较大的收益。
2、实行多元化经营。曹县相当一部分农机合作社在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基础上,顺应市场需求,开展多种经营,增加合作社收入,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如青晨农机合作社利用当地的传动优势,注册成立青晨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农闲,搞食品加工,其香酥麻糖远销全国各地;
联益农机合作社开办了农资超市,经营种子、化肥,在开展农田作业服务时,同时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的良种、化肥。它们都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3、定单作业模式。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机具多、配套齐全、生产规模大等优势,在本村及周边村庄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和连片作业,积极参与跨区作业,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和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成本让利农户。全县90%以上的合作社采用了“五统一”的订单作业模式,实行“统一联系业务,统一作业质量标准,统一调配机车,统一组织收费,统一后勤服务,单机核算”。据统计,今年共签订作业合同7000余份,合同作业面积36万亩。同时,合作社还承担了全县20000亩农机科技示范园的耕、种、收“一条龙”作业服务,有效带动园区周围耕地实行农机规模化作业。
三秋期间,曹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订单及连片作业面积占整个作业面积的30%以上,通过订单作业,尽管合作社每亩让利农户5-10元,但单机收入仍在2万元以上,多的收入近4万元,比未入社的机手收入增加5000-8000元。据统计,2010年,参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型机组,平均比未参加合作社的机组收入同比增加15~20%。
(三)管理运行规范化。
1、内部管理逐步规范。已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上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包括章程,各项管理制度,并设立了各种运转机构,人员分工明确。
2、服务逐步合同化。合作社在向农户提供服务时逐步由双方的口头商议、即时交易、君子协定转变到签订作业合同,实行订单作业。通过合同
作业,保护了各方权利,规范了作业行为,提高了机具利用率,提高了作业质量,也提高了合作社经济效益。
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几年的运行实践证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了机械的利用效率,探索了农机化的新路子,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整合了农业资源,有力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确保了粮食丰产丰收;实现了节本增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城镇化步伐。
二、存在主要的问题
(一)规模较小,消息闭塞。曹县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由8到15户农机户联合组建,形式一般是共同出资新建农机大院或购置老院改建,农机具简单集中存放,规章制度照搬照抄,有的有名无实。消息来源单一,仅靠老农机户的老关系,与农机局管理部门结合的也不密切。
(二)作业项目单一,经营服务范围不宽。曹县70%的合作社仅从事田间土地平整、收获等作业,机械忙一季闲一季,机械的利用率不是很高。因为没有其他经营项目,人员也是仅忙两季,人力资源也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资源浪费和经营服务单一使得合作社的发展缺乏后劲。
(三)经验理念落后,社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曹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刚刚起步,社员大多都是农民,管理上仍然是松散型管理,没有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营理念,个别合作社小富即安,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曹县合作社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建议
从总体上看,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合作社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加大政府有关部门培育和扶持力度,现就曹县农机合作社下一步发展思路提出以下意见:
1、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近几年内,曹县农机部门仍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农机局在2011年将拿出部分精干力量靠上抓,实行分片包干制,把合作社建设的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争取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纳入曹县“曹县乡镇农业一票否决”的主要指标。
2、加大宣传,提升影响。我们农机管理部门下一步要经常性的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舆论工具加大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要重点宣传有关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知识、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同时要推介先进典型,扩大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
3、抢抓机遇,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县委书记王忠想同志,在全县干部会议讲话中强调:在2011年新农村建设方面,每个乡镇办事处要建成一个中心示范村,在建一个中心示范村,中心示范村人口要在5000人左右。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结合乡镇,争取把建设农机大院纳入中心示范村建设规划,每个中心示范村的农机具集中存放,在此基础上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促进曹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4、争取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中央11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民
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我们也要争取县政府出台相应实施意见文件。农机合作社购买农机补贴的机具优先给予补贴,凡被评为示范性、明星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旦验收后,除争取省市补贴资金外,争取县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奖励。
5、因势利导,做大做强曹县农机合作社。2010年11月份,市农机局带领全市农机局长,在聊城、滨州用三天的时间观摩了几个明星合作社,我看后很有感触,它们大多经营范围较广,我们也要农机经销商和农机维修网点为依托,组建一批集农机作业服务、油料供应、配件机具销售一体的农机合作社。认真贯彻王忠想书记“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思想,把我们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当做工业企业来抓,新建的合作社要高起点、高标准,原有的合作社该注资的注资,该重组的重组,使合作社朝规模化、经营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做大做强农机合作社,增强合作社发展的后劲。
6、深入基层,解决合作社发展的实际问题。一是解决农民合作社社址用地问题。农机合作社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植保机械和粮食加工机械等,规模大的合作社其机具台数达50台以上,机具存放成为突出问题,同时还需要配备燃油库,维修配件库,合作社还需要建有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等,因此,合作社社址要交通方便,建设用地面积充足,要给合作社的规模扩大和多种经营进一步发展留有空间。二是及时办理农民合作社免税证件。按农民合作社法条文,税务部门应该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减免税有关手续,以鼓励合作社发展。三是帮助建立信息网络,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决定生产,信息决定效率。
7、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是提高合作社社长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企业领导水平决定着这个企业发展的好坏。我们一是让社长们走出去,组织他们观摩学习省部级明星合作社;二是举办社长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讲课;三是鼓励社长们函授学习;四是定期举办合作社社长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其次是提高合作社社员的素质,通过培训和发放科技资料,把他们培训成为各项农机具的操作能手、种地能手,特别是掌握目前的保护性耕作机械类新机具新技术,努力把合作社打造成为曹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主要平台。
一、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主要做法
1、明确发展思路。一是制定规划。认真分析曹县农机发展状况,年轻农村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土地流转成为趋势,种植业大规模经营,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机系列服务的迫切需求,2010年初,农机局党组制定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规划三年内培育出规模经营作业,规范运作农机合作社建设标准化。有计划组织合作社理事长外出考察、学习先进合作社经验做法。向上级争取资金建有标准化的合作社,经县级验收,给予每个合作社一定的补贴,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合作社,增补一部分补贴,被评为省级明星合作社,再增补一部分补贴,并采取“先建
先补、验收后补”的补贴办法。有与镇村协调社址建设用地,确保合作社生产管理有场所。三是把握原则,即坚持农民办社的主体地位,做到引导办社不强迫、服务不干预、支持不包办,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边发展边完善。
2、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实行政策扶持。合作社农机购置农机补贴的机具,优先给予补贴,并且放开购买机具台数的限制。二是资金扶持,建标准化社址的合作社,一旦申请,立即组织人员验收,帮助建立规章制度,达到标准后,马上邀请上一级领导指导验收,申请资金补贴。三是项目实施优先,今后农机项目优先安排有条件的合作社组织实施。
3、坚持多元创建。从曹县创建类型看,有农机大户联合型,农村能人带动型和集体所有型几种。在运作模式上主要:有农机户带机入社,入社机械所有权归个人所有,实行单机核算,合作社收取管理费的劳动联合型;有成员带机作价或带资入股,财产共同拥有的合作社;有带田入社,租金改为分红的合作社。有农机科技示范园的村,鼓励组建农机合作社,有合作社的村,鼓励建立农机科技示范园。不但农机作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而且加快了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的发展。
4、拓展作业规模。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机具多,机具集成配套,农机作业和生产规模大的优势。在保证完成本地作业服务的同时,农机局派专人带领合作社社长先后到河南、河北、安徽、天津等地考查作业地点,签订作业合同,三夏以小麦联合收获为主,三秋以玉米联合收获为主,提供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使农机合作社成为曹县成为跨区作业的领头雁和主力军。
1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措施
1.1 加强规范管理,加大培训力度
农机推广部门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做好服务工作,指导并协助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全制度、规范运行、促进他们在章程规定、工商登记、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规范。利用农闲季节,结合阳光培训工程对农机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1.2 政策上倾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农机部门安排项目时,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把国家、省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保护性耕作、深松等项目资金向农机合作社倾斜,优先考虑,给予重点扶持。通过政策倾斜和项目依托,示范带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创新,今年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达到20个。
1.3 宣传引导,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及通过入社社员得到实惠的现身说法,调动农机用户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提高了机具利用率,农机手收入增加
通过合作社,将农机手与作业市场连接起来,把本乡镇、村拥有的农机户组织起来,开展机播、机耕作业,开辟作业市场,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合作社寻找作业市场、协调关系、调解矛盾,为机手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从作业规模和作业市场上,为机手增收创造了条件,改变了过去农机具主要为自己和本村服务现象。
2.2 弥补了当前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不足,加快了农机化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家一户种植,每项技术推广,都要靠农机推广部门挨家挨户讲解说明,农机合作社在玉米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新机具推广、深松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推进了农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其示范带动能力强、效果好,不仅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使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推广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玉米机收技术、农机深松等方面,都起着典型示范作用。
2.3 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降低了农机作业户成本。社员在享受统一购进农机具配件,统一购进柴油、统一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服务,负责各种机械的检测,统一技术培训等一系列服务过程中,降低了各自分散经营的成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了规模经营,在增加了农机手收入的同时,也为种植户节省开支,减少损失,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
2.4 有利于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以往一家一户土地分散经营,农机只能被动适应千差万别的农艺,不利于规范化、标准化农业生产的开展。但在规模化土地上,可以用科学规范的农艺来更好适应大规模农机化作业要求,实现农机农艺深度融合。
3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市农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土地、资金、人才、机具、政策等方面还存在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经营粗放,融资困难、增收缓慢、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3.1 土地没能充分流转,机具装备使用效率普遍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承德市人均耕地面积小,一家一户种植耕地连片规模不够、耕作方式又不同,机具作业时地头转弯太多,耽误工时影响作业效率;也有因某些机具质量差及售后服务不到位,机具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排除故障;还有因机具配套不足,大中型动力机械少等问题。
3.2 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
农机合作社大都由农机大户组成,现代农机合作社的管理型人才和技术骨干十分缺乏,所以在经营和管理模式上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合作社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耕、机播、机收服务居多,林果业、畜牧养殖业、维修、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3.3 管理手段简单,缺乏总体发展规划
大部分合作社都是根据农业生产季节临时安排作业,不能提前根据自身拥有农业机械和技术人员情况详细制定工作计划,安排生产带有很大盲目性和随意性,灵活性较大,造成农业机械不能最大程度发挥效率,导致费用大、利润下降。
4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
4.1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创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充分考虑承德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阶段和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机手的意愿,选择适合培育的对象,适合的组织模式成为发展的亮点,从而带动辐射全市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从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有利于社会化服务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适宜什么样的模式就引导发展什么样的模式。
4.2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项目倾斜力度
争取和落实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等扶持农机专业合作设发展的各项政策。在农机补贴、深松、保护性耕作等项目实施上,优先考虑农机专业合作社。
4.3 强化培训,提高管理和操作人员素质
关键词:永吉县;农机合作社;调研;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07-1
1 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永吉县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7个,其中口前镇3个,一拉溪镇7个,岔路河镇5个,万昌镇19个,金家乡1个,西阳镇1个,北大湖镇1个,2009年注册10个,2010年注册15个,2011年注册7个,2012年注册5个。从法人文化程度上看,大中专学历2人,高中学历4人,其余都是初中文化程度。从法人身份上看,人大代表1人,村干部2人,其余为农民。成员农民数492人,服务农户的数量为1.4万户,机具数量达2200台套,固定资产总额3435万元。2012年作业服务面积30万亩,农机服务总收入3000万元,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发挥了较好的服务引导作用。
1.1主要发展类型
1.1.1农机专业大户领办型 此类合作社有29个,是由农机专业大户把周围的农机户组织起来,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群体优势。如:永吉县柏林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大型拖拉机5台,水稻收割机4台,水稻插秧机3台,旋耕机4台,其他配套机具10台套,入社农户66户,2012年通过水稻插秧、水稻收获、水旱田整地、旱田播种、水稻脱粒、水稻销售等,年纯收入1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2村干部领办型 此类合作社有6个,是在村干部带动下,村民带机或带资入股,实行股份合作制,如:吉林乡绅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永吉县广惠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1.1.3企业牵头型 此类合作社有1个,是以企业现有机械资产牵头入股,吸收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参加组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如:永吉县晓刚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1.1.4经纪人领办型 此类合作社有1个,是通过农民中头脑灵活、信息灵通、组织能力强的农产品经纪人组织起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永吉县农丰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1.2主要服务类型
1.2.1土地流转、承担、托管型 根据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的实际,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其土地流转、承担、托管,为农户服务。
1.2.2“套餐式”“一条龙”型 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机具多、配套全、规模大的优势,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和连片作业,通过“套餐式”“一条龙”的作业方式,为农户服务,有效提高机具利用效益。
1.2.3产加销一体化型 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人才实力、机具实力、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市场信息实力等优势,开展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技术服务、产后统一加工联合销售一体化服务。
2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永吉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机械化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上发挥出显著作用。
3主要做法
3.1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倾斜,在农机购置补贴上,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机具的优先给予补贴,在农机补贴政策上给予倾斜,利用补贴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的插秧机、收获机等部分机具给予累加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
3.2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制定规章制度,并上墙公布,帮助他们谋划固定办公场所、机具库、配件库、油料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便利条件。
3.3结合农机示范村建设,积极与上级农机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沟通,对部分典型合作社机库、维修间等建设给予适当的补助,调动了他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3.4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聘用的人员优先进行培训,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田间作业指导和服务。
3.5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促进土地、资金、装备、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生产作业服务项目单一,服务领域狭窄 从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思路看,目前主要集中在水稻的机插机收、机耕及少量的农用运输,忙完农忙,大部分机械闲置在家,机械利用率不高,因为没有其他经营项目,入社社员也闲在家里,人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使合作社发展缺乏后劲。
4.2组织程度不高,稳定性差 农机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服务功能不强,应对风险能力差。
4.3内部管理不够规范 主要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运行有待规范,收益分配和监督保障等机制也不完善。
4.4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国家、省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导致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支持,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因为资金投入不足,无力购买高效、低耗、环保、多功能的先进的机械,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4.5经营管理程度较低,社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社员大多都是农民,管理上仍然是松散型管理,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营理念,个别合作社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了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化的发展质量。同时,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示范带动能力强、效果好。
二是完善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充实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间环节,有效承载了基层技术推广、政策宣传、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等农机管理工作,为基层农机服务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作为农机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把广大机手组织起来,联合起来闯市场,提高了农机的规模化作业程度。
三是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标准化。农机规模化作业和示范区发展,提高了农机作业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起了3处农机化示范区,为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四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规模经营,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土地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统一经营向农户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农田弃耕、撂荒问题,支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五是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训平台,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实现共享,增强了标准化生产和协作意识,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农机户以资金入股合作经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减少了一次性投入,降低了农民的投资风险,使农机作业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已经逐步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中来,农机作业市场的扩张,技术装备更新,作业模式的创新都将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农机专业合社将不断为农民搭建更加广阔的增收舞台。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
按照“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要求,该社实行股份制管理,开展集约化经营和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并面向全市及相邻县市,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专业服务。其经营涉及机耕、机播、机收、运输作业、农机修理、信息技术咨询、小型农机具销售等。其利润分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按股金比例(包括入社股金和拖拉机折价股金)进行分配;二是按出勤作业率和工作效益进行分配,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和作业金提成,实行单人单机核算,作业收入按10%上交为集体积金,扣除平常正常开支外,其余部分年终按股份进行分红。在管理上,先后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服务纲要》《合作社纲要》《合作社社员管理办法》《合作社机具维修维护细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农机服务助民富,互帮互助促发展”为主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结对共建”活动。一是推行价格公开制,向服务对象公开承诺耕地100元/亩,收割100-120元/亩,价格低于市场价,使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二是开展帮扶互助活动。党员社员主动与家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户结对子,通过“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为困难农户免费提供农机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到目前还只有2家,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二是主体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机插、机耕、机烘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三是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偏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农机服务组织在享受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实,或难以执行到位。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支持主体,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设施建设,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目前,农机具场库棚建设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具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亟待各级财政的扶持与投入。
三是依法发展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做好典型示范、推广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农机专业合
作社的稳定发展。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工作思路和“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逐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使其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初级阶段向规范的高级阶段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宗旨是“民办、民营、民受益”,农机专业合作社隶属于现代农业企业行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内部管理水平高低,代表着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成熟规范程度。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议市级财政将培训经费纳入计划,做到专款专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形式,为此,我们始终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一项突出工作来抓,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已注册农机合作社43个,注册资金总额5425万元,固定资产总值8654万元,入社社员1045户,拥有农机具7类1525台,合作社占地面积82亩,标准化库房面积7436平方米。从我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领导调研农机工作时,充分肯定了农机合作社建设的经验,并要求认真总结,加以推广;农村“能人”申请创办领办合作社的积极性高,农机户入社踊跃。我县的农机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组建,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存站、枣寨、中峰、等几家农机合作社建设标准高,运行规范,作用发挥得好,综合效益显著,发展潜力大。都有明确的章程,规范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又健全。合作社社员大部分带机入社,以合作社名义对外开展作业服务,同时接受合作社的统一调度和收费标准的管理。合作社实行单机核算,社员一般每年上缴一定额度或根据机具作业量向合作社上缴一定比例的收入作为合作社共同费用,其它收入全部归己,合作社尽力为社员承揽业务,为社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统一组织采购社员需要的农机配件,统一开展社员需要的机械维修保养服务。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效果
1、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的农民,他们依托农机合作社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施肥、播种等繁琐的劳动,节省了劳动力,缩短了劳动时间,农机合作社的机械作业价格比市场价低5—10元。这也有利于解决农机规模化经营与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农机户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机作业市场的竞争力。
2、合作社将农机手作业市场连接起来,提高了机具利用率,增加了农机手收入。通过合作社,把本地区、乡镇、村拥有的农机组织起来,开展各类农机作业服务,开辟作业市场,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通过合作社协调关系、调解矛盾,为机手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3合作社作为农机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弥补了当前基层农机管理的“缺脚”问题。一方面,合作社在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方面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今年成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主力军,枣寨、中峰、玉良、存站、惠农合作社分别承办了所在乡镇的农机科技示范园。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社协助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了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同时,合作社作为联系政府部门和农民的桥梁,还可以经常向农机主管部门传达农机手的真实想法和意图,使农机手能够知道真实的市场信息及政策精神。
4、提高了农机手的协作意识,维护了农机手的合法权益。合作社为农机手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争相传播,增强了他们自我保护、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以避免其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
5、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作业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去年参加跨区作业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单机作业量平均1000亩,由于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能够组织大规模兵团作战,玉米机收的作业量较上年“单干”翻了一番多,小麦免耕播种作业量平均增加25%。二是社员收入显著提高,据枣寨、中峰、玉良等几个合作社的统计,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收入较上年翻了一番,单机收入创下5万元新纪录。三是合作社的成立,解决了“有机无活做,有活无机做”等问题。
6、加快土地流转进度,由于合作社的农机具技术比较先进,同时土地流转也便于实施机械化,因此存站、枣寨、中峰等合作社都开展了土地流转、反租倒包的业务,并且取得较好地效益。
三、主要做法
1、实行政策扶持,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优先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手续。从2008年至2011年,鄄城县农机局优先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办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累计近600多万元,大大提升了合作社的农机装备水平,使合作社作业能力大幅提高。二是对服务规模大、社员带动广、服务项目全、市场品牌响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其争取山东省农机规模化作业项目资金支持。2009年,该县农机局为枣寨农机专业合作社争取到省奖励资金10万元,为广兴和玉良合作社各争取市奖励资金2万元;2010年分别为扬鸿和存站合作社争取到省奖励资金15万元和10万元,为枣寨争取市奖励资金2.5万元,为惠农和中峰合作社各争取市奖励资金1.5万元;2011年为惠农合作社争取省奖励资金5万元。三是通过政府项目实施带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该县推广的保护性耕作项目,全部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四是该县农机局积极联系、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办理小额贷款,两年来共为合作社办理贷款12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的不足。
2、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三夏、三秋期间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作业信息、协调油料供应、办理免费通行证等服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和跨区作业提供了保障。农机局定期组织合作社社长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为农机专业合作
社解决困难、化解矛盾、互通信息、交流经验,使农机合作统一目标、统一认识、统一发展方向,凝聚向心力,保障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按照省办提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五有”规范化建设标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在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统一规划、统一验收,并建立健全农机户档案、财务帐目和收入分配制度等规章制度,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省办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由该县农机局统一进行考评,分一、二、三等奖分别进行奖励,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000元、三等奖500元。2010年,在该县农机局具体指导下,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相继建成集统一管理、服务、维修、培训为一体的高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院。农机大院规模大、质量高、建设规范,占地面积达到4135平方米,标准化库房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办公室、培训室、维修车间、配件库、现代化办公设备、交通工具齐全,使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县农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五化”标准合作社数量少、影响带动小。截止到目前,我县“五化”标准农机专业合作社仅7个,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2、主体结构单
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合作社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农闲时期车辆闲置,不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
3、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还没有放宽,合作社征地困难,金融部门贷款难并且利息高。
五、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1、坚持多元合作、效率优先的方向。遵循“民办公助”的原则,引导和推动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共同发展。以效率优先、兼顾效益为中心,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和灵活的服务发展模式。积极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机服务业,建立产权明晰、运转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农机使用率和经营收益。
2、坚持规范建设、优化发展的方向。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切实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努力营造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和谐发展氛围。打破地域和行政界限,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开放和有序竞争,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加大对农机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农田的机耕道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加入村农机大院的规划,解决大型农机停放的场库棚用地问题。进一步争取和落实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等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
3、坚持拓展领域、增强能力的方向。要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等环节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曹县在规范农机监理工作服务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造一流环境、创一流业绩、争一流位置”为目标,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创出了一条适合本县农机监理工作的新路子,推动了全县农机监理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迈进。县农机安全监理站干部职工的素质明显提高,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有效,全县农机 “三率”水平明显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态势平稳有序,取得了多年未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的佳绩。
二、存在问题
1、农机监管面广量大工作人员少。目前,曹县农机监理站编制人员只有21人,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后,每处乡镇只配备1--2名农机管理人员,要担负全县27处乡镇(办事处)的1179个行政村、2759个自然村的农机安全监管任务,有些力不从心。另外,县里给农机监理站定的编制是差额事业单位,工资仅发全额工资的60%。基层农机管理员以乡镇中心工作为主,难以全心身从事农机监理和其他农机工作,农机安全监管职能弱化,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影响了监管工作的开展。
2、农机监理投入不足。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本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机监理工作变成了一种部门行为。此外,农机监理业务装备不规范,一是农机监理车无统一的标志;二是农机监理服装制式不统一;三是农机监理检测设备不齐全完备,基层农机监理计算机技术装备水平低,没有配备适应下乡进村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的笔记本电脑和多媒体教学设施,没有农机安全技术状况检测线、检测仪、电子桩考、酒精测试仪和摄像机等专用设备。
3、农机安全监管执法关系不理顺。虽然曹县实施了对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及驾驶人安全生产监管的长效机制,但路查仅限于乡村道路,并且需要交警配合,而公安部门警力不足,上路行驶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的违章现象难以及时查处,所以农机监理部门在实施拖拉机乡村道路动态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难以操作的困难。
4、宣传培训滞后及农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由于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方法和手段落后,不能进行必需的安全投入,致使安全隐患严重。因接受培训需要较大的财力和较多的时间投入,许多农机从业人员,几乎从未进行过安全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忽视安全操作,处险境而不自知,遇险情而难自救,常常因小小疏忽或操作失当,酿成重特大事故,付出惨痛代价,“十年辛劳奔小康,一场事故全泡汤”。实践证明,有无培训教育,情况大不一样。农机从业人员有了安全生产的意识,有了安全生产的知识,有了自我防范的能力,农机安全生产的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几点建议
1、推行政务公开,开展优质服务。要制定农机监理政务公开栏,把各项农机监理业务、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农机监理人员纪律要求、投诉电话,全面向社会公示,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2、规范执法程序,开展执法监督。按照《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要求每一位农机监理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明确农机执法内容、规范农机执法程序,确保每一个农机监理执法行为合法有效。同时要加强与公安部门的配合,开展联合检查,通过交流、沟通,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做到不越权执法、不违规执法,通过多部门联合工作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规范,以求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
3、技术装备要规范。农机监理技术装备是完成农机监理工作的物质保证。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就难以依托和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窗口建设,不断完善办公自动化设备,提高检测科技含量,在信息查询、档案管理、证照制作、数据统计等方面,为机手提供便捷、快速、可靠的服务。
4、.加强档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根据农业部拖拉机和驾驶员管理的两个规定和两个规范,应对拖拉机和驾驶员档案进行了全面清理和集中整理,手续不全的,按有关规定补全,超过有效工作年限,到达报废标准的拖拉机,坚决报废,并注销拖拉机档案,不合乎规定的驾驶员,撤销驾驶资格。达到要求的档案,制作档案目录,加注业务办理流程,统一入档。
5、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窗口单位活动。一是开展技术服务。在农忙时节,深入田间地头,给机手讲解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使用,开展拖拉机、配套农机具以及收获机械等农机的维修和保养。二是开展便民服务。在年检审和机车初检上照时,简化办事程序,实现检验登记、技术检测、喷字等项目的“一条龙”式服务。三是加强技术装备建设。要继续开创建“文明窗口”单位活动,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服务周到、操作规范。
沂南县总面积1774平方公里, 平原、山区、丘陵各占1/3, 属全省农业大县。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 农民购机热情空前高涨, 新机具不断增加, 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截至目前, 全县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65家, 入社社员913人, 服务农户30余万户。合作社拥有机具数量2675台, 其中大中型2265台, 小麦联合收获机352台, 水稻插秧、收获机械5台, 玉米联合收割机53台, 资产总计6638万元, 机库房面积1.62万平方米。
合作社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机户带机入社, 单机核算;二是成员带机作价或带资入股, 社员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股份合作模式;三是土地承包经营模式, 对周边大片土地进行承包, 发展机械化农场, 实行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办类型主要有:
1. 大户联合型。
主要由从事农机作业多年、懂农机使用、维修技术、有一定市场经营经验的农机专业大户联合, 形成规模优势。
2. 村干部、能人带动型。
一般由村委负责人领头组建, 统一联系有关作业任务, 在“三夏”、“三秋”中统一安排农机户进行作业, 实行“六统一”服务, 组织者收取少量费用。
3. 农机龙头企业创办型。
主要以农机生产、销售、维修等企业为龙头, 发挥其经营管理优势, 形成农机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农机作业服务一体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从调研情况来看, 农机大户联合型和能人带动型农机合作社占比例高且运行情况良好, 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经营活力。
二、发展成效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新生事物, 一开始就表现出较多优势:一是促进了农机结构优化组合, 提高了机械效益。通过合作社使拥有不同类型机械的农机户有机组合起来, 为农业、农民提供系列化的服务, 既提高了机械利用率, 又提高了农机户的作业量, 增加了收入。据测算, 机手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比单机分散经营机械利用率和纯收入可增加20%~30%。
二是提高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依托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 将分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 共同进入市场, 开展社会化服务, 解决了有机户作业难, 无机户用机难的矛盾, 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对接。
三是促进了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相对其它类型农机服务组织, 农机专业合作社具备比较完善的服务功能, 能够有组织地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 开展规模化经营, 提高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 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 推动了土地经营方式创新, 加快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同时, 还有效地支持和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四是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增加了农民收益。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解放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 特别是大部分青壮年农民, 通过技能培训后外出务工, 不但增长了技能本领, 也增加了自身的收入。同时作业价格比单机分散作业每亩低5元左右, 农民也减少了费用支出。
三、存在问题
农机专业合作社总体上发展前景看好, 但在发展中亦不无隐忧:一是作业项目较少, 服务领域狭窄。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数仅经营常规农业机械, 如拖拉机、旋耕机、深耕犁、联合收割机等, 主要从事机耕和机收作业, 机械利用率不高。并且合作社对新型农业机械信心不足, 投资怕担风险, 导致作业效益不够理想, 同时, 也影响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进程。
二是资金短缺, 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 农机合作社购买大中型机械逐渐增多, 现有场库棚建设不能适应机具增加的需要, 导致大量农机具露天存放, 增加了维修成本。而是由于绝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起步较晚, 经济基础薄弱, 靠省、市专项资金扶持的只有少数, 多数合作社因资金短缺, 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造成运转艰难, 难以形成应有的服务功能、设施配备和技术资源。
三是管理不够规范, 合作社运行质量不高。从调查情况看, 虽然大部分合作社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 (代表) 大会等必要机构, 但有些只是流于形式, 很少组织活动;入社农机户还是自己寻找业务, 自己算账, 与入社前变化不大, 没有形成真正合作的拳头;有的则执行章程不够严格, 在管理、生产、作业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四是培训体系不健全, 技术人员缺乏。农机合作社成员大多是农民, 文化技术不高, 对新机具、新技术了解不多, 在农机具的正确使用及维护保养方面知识缺乏, 难以保证机械高效优质地发挥作用, 导致合作社规模化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 合作社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差。
四、下步建议
一是加强指导, 创新服务模式。农机部门应积极引导合作社, 积极开展一条龙服务、土地托管服务、租赁服务、代耕代种等多种服务形式, 满足农机户和广大农民的需要, 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土地有偿转让, 实现农机合作社规模化经营。鼓励农机合作社向农机维修、农机配件供应等领域拓宽, 为农机生产作业保驾护航。
二是积极争取和落实扶持政策。特别是农机具场库棚建设用地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进程, 农机具损失浪费现象严重。要积极争取上级及地方财政资金扶持, 重点扶持规模大、效益好、管理规范的合作社, 加强合作社场库棚建设, 不断提升合作社建设质量。积极协调土地、工商、金融等有关部门, 在资金、场地等方面争取优惠政策, 形成扶持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合力。
(2010—2012年)
一、概 要
(一)项目名称
浚县鹤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二)建设单位
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鹤集团)。
(三)主管单位 浚县王庄乡人民政府。
(四)依托单位 浚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五)实施区域 浚县王庄乡。
(六)建设目标
三年内,建成组织健全、配臵齐备、功能完善、运行合理的实体机构。2010年,新购臵联合收割机150台、大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150台套;2011年,新购臵联合收割机150台、购臵大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150台套;2012年,购臵联合收割机200台、大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200台套,总量达到1000台套。开展承包式、定单式等专业 1
服务,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吸纳全乡7万农民以土地、机械、资金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完成土地托管代种16.2万亩,实现机械化作业面积16.2万亩。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规划实施区为浚县王庄乡。该乡属安阳、濮阳、新乡、鹤壁四市辐射带中心。位于县城北部,东接善堂镇,南邻黎阳镇,东北与内黄二安乡接壤,北有卫河与汤阴县五陵镇为界,西隔卫河与屯子镇相望,总面积110平方公里,16.2万亩耕地。辖51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334个村民小组,16216户,71300口人,农业人口67100人,非农业人口4200人,全乡社会劳动力3197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28156人,从事第二产业的有2006人,从事第三产业的1808人。
该乡交通发达,濮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五浚、浚北两条公路纵贯,善大公路横穿,实现了村间道路、生产路硬化。地势平坦,水利条件尚好,已基本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格局。
该乡属豫北古黄河故道平原,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雾。年平均气温14.2-15.5℃,年降水量349-970mm,年日照时数1787-2566小时。
该区域推行 “一年两作”或“三熟制”农业耕作模式。小麦年播种面积15.4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3.8万亩。该乡为河南省粮食生产30强乡镇、国家优质小麦种植基地、优质玉米育种基地、优质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集散地。
三、投资企业简介
项目建设投资企业为河南中鹤集团。该集团位于鹤壁市浚县王庄乡工业区,成立于1995年,占地1000亩,员工1200多人。集团下辖淇雪淀粉、中鹤纯净粉、淇淇食品、中鹤粮油、中鹤营养面业等多家子公司。中鹤集团总资产8.26亿元,是以玉米淀粉及淀粉制品深加工、小麦专用粉深加工、营养调理面生产、中高档系列糖果加工、粮食存储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是我省目前规模较大的大型农产品加工基地。
该集团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浚县及周边县市种植业发展。自集团公司成立以来,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大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劳动力度,实现了公司农户双赢的目的,培育发展玉米、小麦种植基地30万亩,同时还带动了当地运输、养殖、食品加工等行业同步发展。是国家财政参股企业、国家十一五食品安全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基地、河南省重点龙头企业。诚信的服
务理念与雄厚的经济实力,将为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建设奠实基础。
四、项目建设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虽然能解决农民温饱却无法带来富裕。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告别乡村进城打工。守望土地的农民无法创造高收益,被农民放弃的土地,高产田变成了低产地。2007年,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成立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业部出台意见,要求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将之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几年来,全国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社纷纷兴起。这些合作社在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王庄乡虽然是传统的粮食高产乡镇,但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问题显现出来。一是人多地少,依靠农业收入很难致富;二是多数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敷衍土地;三是小片经营,土地不平,蓄水性能差,产量得不到提高;四是绝大多数属于沙质土壤,得不到深翻改良,且长期以来化
肥,土地出现板结;五是单一的种植模式,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农机资源闲臵,效益低下;六是农业机具得不到更新换代,诸如大型联合收割机、小麦免耕播种机、激光平地机、喷灌、植保机械等新型机械得不到充分利用。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的诞生,能够妥善解决以上问题,为推进本区域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做出重大贡献。
五、合作社拟建规模
(一)合作社场址建设
新建一处集农机服务维修、农技培训学习、农资批量储备和多项办公于一体的合作社场院。位臵确定在中鹤集团南1.5公里处。聘请鹤壁市规划设计院专家,正在策划设计之中,预计2010年底可建设竣工,交付使用。
(二)场院建设规模及布局
本着“高起点、节约型、规范化”的原则,初步计划为:占地33000平方米(50亩)。“五室五库”设施。“五室”有: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培训室)、值班室和厨室。“五库”有机库、油库、维修库、配件库和农资材料库。“五化标准”:布局合理化、路院硬化、场所亮化、周围绿化、环境美化。
(三)新增机械和服务能力
合作社注册资金3000万元。本着“超前性、实用性、规模性”的原则,利用三年时间,新购臵大中型农用机械1000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 5 万千瓦。满足本区域16.2万亩正常作业的需要,并辐射周边跨区作业。1、2010年,自筹资金与争取国家农机购臵补贴相结合,购进大型联合收割机150台,大中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机具150台套。满足4.5万亩农田适时作业。2、2011年,购进大型联合收割机150台,购进大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150台套。满足9万亩农田适时作业。3、2012年,购进大型联合收割机200台,购进大型农用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200台套,两种农机总量各达到500台套。使16.2万亩农田实现全程作业机械化。在保证全乡农作物适时作业的同时,适当跨区域作业。
六、内部管理及运作方式
(一)组织设臵与职责
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为中鹤集团单独核算单位。其组织设臵为:合作社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理 6
事长负责合作社的全盘工作,一名副理事长负责业务工作;一名副理事长负责财务工作。下辖“一室五部”:
“一室”为:
综合室:负责内务办理、对外协调、发展策划、信息搜集传递、上通下达;
“五部”分别为:
机务部:负责机耕、机播、机收、机动调运; 修配部:负责农机零配件供应销售、对内对外机械维修; 排灌设备部:负责农田灌排设施安装、运行、维护; 农资植保部:负责化肥、农药、种子供应、病虫害防治; 粮食购储部:负责粮食购运。
各部设部长、副部长、财务员各一名,业务员若干名。对口吸纳股份经营者加入合作社,承担服务业务。
(二)管理制度
为了达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健全各项农机合作社规章制度,有章可循,制度上墙。上墙制度有:合作社 7
简介、章程、服务区域图。以及理事会、执行监事、财务、安全生产等各项制度,不断加以完善,以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
(三)合作模式
农民以自己的承包田或拥有的农业机械为入股资产,按照土地数量、入股的农机资产的多少确定股份和利益分配。按照股份制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农户提供服务选择:一是农户将承包田中长期托管给合作社经营,合作社定期向农户结算租赁款,农民不用种田就能拿租金;二是农户自主经营,由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全程或有选择性的机械化服务,农户向合作社交纳相应的服务费,每季收获的粮食全部出售给合作社;三是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选择合作社为其提供部分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并交纳相应的服务费,日常相对轻松的田间管理自己承担,粮食收售权归农户。
(四)服务项目
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户以资金、农机具或土地托管等形式志愿加入合作社,成为本社社员。在统一组织协调下,对合作社社员进行机耕、机播、机灌、机收、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运输、农机具维修、维护、农产品回收等主要内容的系列化服务,并为农机户和农业生产者提供农机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维修、信息中介等社会服务。
七、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预算(2010)
1、场院建设。
投资预计为500万元。用于征地、场院建设、办公器具购臵等;
2、农机具购臵。
(1)购臵联合收割机150台。每台14万元,需资金2100万元。
(2)购臵大型拖拉机150台。每台7万元,需资金1050万元。
(3)购臵小麦免耕播种机150台。每台1.4万元,需资金210万元。
(4)购臵秸秆还田机150台。每台7000元,需资金105万元。
(5)购臵150台玉米播种机。每台3000元,需资金45万元。
(6)购臵150台激光平地机。每台2万元,需资金300万元。
(7)其它农机及农机配件500万元。合计以上七项,共计资金4810万元。
(二)资金筹措
2010年,购臵各类农机具计划投资4310万元。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自筹资金3017万元,申请国家农机购臵补贴资金1293万元。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1、实现标准化作业,可以提高耕种质量,粮食单产能增加15%以上;
2、实现“四统一”即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收购。收购价格高出市场价格10%,亩均经济效益增加300元以上;
3实现连片作业,亩均生产成本可降低20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分析
1、通过土地转租、合作化联合和专业化服务来实现粮田的规模经营,符合大多数农民的愿望。
2、优化资源配臵,转换经营机制,理顺各种利益关系,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实现了“双赢”目的。
3、利用合作社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专业化优势,向农业“产前”“产后”延伸,向粮食加工、销售产业、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三)生态效益
加强农田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了农村的柴草堆放,杜绝了脏乱差,对于农村美化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九、项目组织管理与运作
项目由浚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和王庄乡人民政府监督管理,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理事会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选派一名领导任组长,王庄乡政府和浚县农机管理局各选一名主要领导成员任副组长,县乡土地、财政、农业等单位派人参加全程监督指导,负责项目管理与协调。合作社对项目主管单位签订合同,保证项目的稳妥运营。
2、成立项目实施小组。由浚县农机管理局和王庄乡人民政府领导参与,部分合作社社员参加。其主要职责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任务;与农民签订农机化作业合同,土地流转协议,为其开展农机化作业服务,并探索制定技术规程或作业模式;及时上报技术工作总结,以及传达项目实施进度等,做好与项目相关的其它工作。
(二)措施保障
1、宣传发动。
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领导汇报通报情况;全方位、多层面召开宣传发动会,现身说法、算账对比宣传发动,让群众充分理解项目实施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提高农民的参与热情。
2、技术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合作社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做好对农民机手的技术培训,使之尽快适应规模化作业。
3、协议书签订。本着“依法、自愿、充分尊重民意”的原则,对社员户签订详细的土地承包、托管、服务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利,理顺产权关系,调动合作者的积极性。
4、资料库建设。对社员基本情况、生产资料情况,土地状况等情况详细调查,登记造册。针对不同情况,建立分类档案。
十、结论
从目前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成效来看,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鹤飞农机农技合作社在实践中尝试一条“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动农户”的一体化经营路子。经多
临邑县农机局孟宪雷
近年来,临邑县农机局高度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机办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意见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合作社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目前,全县已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18家,另有10家合作社已纳入2011年上半年工作计划,现正办理手续。其中,临南振兴农机合作社和德平镇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分别获得5万元和10万元的扶持资金,富民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已经达到了省级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标准。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18家农机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900余万元,社员450余人,拥有各类农机具500余台套,服务覆盖农户3600余户。从组织形式来看,合作社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农机大户引领成立。即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能人等利用生产、经营服务等优势,根据农机户需要而进行自愿联合和合作。如鸿利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二是村组织组织成立。主要是村负责人利用自身管理优势,联合农机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如翟家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于安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三是农机部门组织成立。主要是乡镇基层农机部门组织牵头,利用技术、服务、信息等优势把农机户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如德平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春晓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四是纯资本带动。主要由几个有一定经济实力、头脑灵活的人联合,利用资金、管理和政策优势,以股份合作模式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如佃祥农机专业合作社、春胜农机合作社等;五是农机经销商与购机户之间的合作,主要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机经销商利用农机经营和售后服务优势,组织当地某些购机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如兴隆镇鸿运如辉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
1、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的主力军。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和跨区作业市场中凸显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了农机化作业进程,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据统计,2010年三夏期间,全县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78.34万亩,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25.2万亩,占总量的32.2%。三秋期间,全县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45.6万亩,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11.2万亩,占总量的25%。
2、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夏秋农机跨区作业的中流砥柱。三夏期间,全县共组织20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完成小麦机收跨区作业9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收入300万元,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4万亩,占总量的45%。三秋期间,全县共组织150余
台机械参加三秋农机跨区作业,完成跨区作业面积7.8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总收入达170余万元,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4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收入83万元。
3、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都眼光超前,思路开阔,接受新事物较快,善于研究新政策,并积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置新型机械,起到了宣传带动、推广应用的作用,逐渐成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如兴隆镇依靠合作社保护性耕作基地建设,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前来授课,现场讲解,推动了免耕播种技术的广泛推广;德平富民合作社联合农机经销商举办了小型玉米机械展示会,激发了广大农户购机、用机,开展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积极性。
4、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土地规模流转和经营的强大主体。农机专业合作社凭借独有的资金、机具和技术优势,可以将农民手中大量的零散土地集中起来,搞土地规模化经营。合作社统一组织供应种子、化肥、农药,统一耕、种、收,统一田间管理,既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又为大型、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如德平富民农机合作社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帮助广大农户开展土地流转经营和管理。富民合作社负责人自2009年秋季承包1000亩土地,全面推广小麦联合收获-玉米保护性耕作、玉米联合收获-小麦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模式,种植小麦、玉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
三、农机部门的推动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坚持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结合实际制订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制订资金保障、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是实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1)实行政策倾斜。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时,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2)强化资金扶持。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鼓励、支持农民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用于农机合作社库棚建设、示范推广新型机械、维修设备等补助。
三是加强指导服务,搞好典型示范。积极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把规模上档次、管理上水平、服务综合化、人才层次化作为当前合作社建设重点。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重点打造德平富民合作
社、临南振兴合作社等亮点,达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标准,向省级农机合作社建设标准迈进。
四、发展局限和措施
一是合作社规模小。从全县情况来看,一般合作社投资户也就是十几户,最多三十几户,并且多以机械入股为主;机械设备仅限于耕、种、收等机具,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偏少,缺乏更为广泛的合作。
二是部分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管理机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各项业务管理界限模糊,容易出现权责混乱。
三是群众对合作社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群众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创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树立典型,总结经验,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知识普及,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是正确引导,规范管理。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合作社成员素质,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共同发展
三是培植典型,促进发展。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做法,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
【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调研】推荐阅读:
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材料05-31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情况调研报告06-01
农机专业合作社通知10-18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05-31
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章程06-28
旭日农机专业合作社简介07-26
肥城市地龙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06-16
苍山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07-23
曹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计划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