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管理制度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某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管理制度(精选8篇)

某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管理制度 篇1

一、入社管理

入社条件和程序。凡是从事与本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公民,以及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符合章程规定的入社条件,向本社理事会或者理事长提交书面入社申请,经理事会审核并讨论通过者,即成为本社成员。

二、社员义务

(一)遵守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成员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

(二)按照章程规定向本社出资;

(三)积极参加本社各项业务活动,接受本社提供的技术指导,按照本社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从事生产,履行与本社签订的业务合同,发扬互助协作精神,谋求共同发展;

(四)维护本社利益,爱护生产经营设施,保护本社成员共有财产;

(五)不从事损害本社成员共同利益的活动;

(六)不得以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成员所拥有的债权,抵销已认购或已认购但尚未缴清的出资额;不得以已缴纳的出资额,抵销其对本社或者本社其他成员的债务;

(七)承担本社的亏损;

(八)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义务。

三、社员退社、死亡、除名管理

1、成员要求退社的,须在会计终了的三个月前向理事会提出书面声明,方可办理退社手续;其中,团体成员退社的,须在会计终了的六个月前提出。退社成员的成员资格于该会计结束时终止。资格终止的成员须分摊资格终止前本社的亏损及债务。成员资格终止的,本社在该会计决算后3个月内,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如本社经营盈余,按照本章程规定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如经营亏损,扣除其应分摊的亏损金额。社员在资格终止前与本社订立的业务合同应当继续履行。

2、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理事会讨论通过予以除名:不履行成员义务,经教育无效的;给本社名誉或者利益带来严重损害的。本社对被除名成员,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结清其应承担的债务,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因前款第二项被除名的,须对本社作出相应赔偿。

3、成员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符合法律及本章程规定的条件的,在2个月内提出入社申请,经者理事会讨论通过后办理入社手续,并承继被继承人与本社的债权债务。否则,按照退社处理。

4、合作社要对退社、死亡、除名的成员的社员证及时收回,按规定注销其社员资格。

四、社员联系制度

根据全社社员居住分布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实行理事、监事、社员代表分工联系社员制度,进行社情员意上传下达,开展生产经营指导活动,确保信息畅通,运作有序。

某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退社,退社方式,退社影响因素

一、引言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 在多数西方发达国家, 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多次转变。在这一系列的转变过程中, 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直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发展迅速。据统计, 截至2012年3月底, 全国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55万家, 其中近5年的发展量相当于之前28年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总量的3.7倍。全国合作社数量平均每月增加约一万家, 已经覆盖了全国91.2%的行政村;实有入社成员4300多万, 覆盖了全国17.2%的农户, 每个合作社平均有近80名成员。 (1)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相应问题随之产生, 合作社社员的退出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退出的原因以及方式, 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 对于加强社员之间的合作, 提高合作社的发展能力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概述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念界定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小生产者在遵循平等自愿原则的前提下, 自发组织起来的、旨在通过共同经营实现改善自身经济利益或提高自身经济地位的组织。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长时间的世界合作运动的经验表明,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广大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的农户进入市场、改善自身经济地位的有效选择 (苑鹏, 2001) 。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国际农民合作运动中存在多个学派, 不同的合作学派持有不同的理论观点, 在对合作社的定义以及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亦有所差别。同样, 国内不同学者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遵循何种原则也是各执己见。

有学者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应以控制权、所有权与利益分配为核心展开, 具体阐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源所有者、经营者与生产者三者分离原则;合作社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原则;合作社的非营利性原则 (张小山、苑鹏, 1991) 。有的学者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以服务社员、民主控制为核心, 这是不可动摇地, 如果动摇了, 合作社就失去了这种制度形式的独特性。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应包括自愿进出、社员使用、直接民主、惠顾返还等原则 (徐旭初, 2012) 。

笔者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原则应当以国际合作社原则和中国法律规定原则为准。国际合作社联盟在其第23届代表大会上提出6条原则作为国际合作运动的指南。它们是:入社自由、民主管理、资本报酬适度、盈余返还、合作社教育、合作社之间的合作。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退社的方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坚持的原则是“入社自愿, 退社自由”, 农民有自由选择加入或者退出的权利。合作社社员的退出固然是合作社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具有共同利益的社员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是合作社运转的基础。在合作社中, 社员既是所有者, 又是合作社服务的对象, 只有社员愿意向合作社投资和持续惠顾合作社, 合作社才能运行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退社的形式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 社员主动要求退社

社员主动退社的方式是指社员经过慎重考虑权衡后主动提出要求请求退社, 并且按照合作社法规中相关的程序规定主动办理退社手续, 以此退出合作社的方式。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第19条与20条以及21条对合作社社员退社的期限、方式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社员主动退社大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理性选择的结果。

(二) 盲目跟风退社

这种退社的方式表现为社员本身没有退社的打算, 但是看到其他人退社或者是受到已经退社社员的劝说而产生退社的念头, 从而主动提出退社要求, 并依据合作社相关法规的规定办理退社手续, 最终脱离合作社。这种退社方式带有很强的盲从性, 多是受到他人的影响后做出的选择。

(三) 隐形退社

隐形退社 (王鹏、霍学喜, 2012) 是这样一种状态, 农民本身虽然是合作社社员, 但是并没有享受合作社社员权利, 也不履行社员义务, 他们所加入的合作社多为一些“皮包合作社”或“伪合作社”。这种合作社是空壳的, 没有自有资金, 甚至社员没有入股或象征性入股, “注册资金”多是假的或虚的。这种合作社从形式上看, 组织机构是健全的, 也有理事会、监事会等名堂, 但其实际控制者往往是某个“能人”、“大户”或“老板”, 真正的农民合作十分鲜见 (张德元, 2011) 。

(四) 被迫退社

被迫退社的发生是普通合作社社员无法预见的, 这种被迫退社的方式多是由社员所在的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不善面临解散而引起的, 或者是因为社员与合作社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不得不退出合作社。被迫退社与主动退社有所不同, 被迫退社的社员并非不愿意留在合作社, 社员退社是迫不得已;而主动退社的社员退社是基于自身意志经理智权衡后主动退出。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退社的影响因素

近几年来, 学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成果显著, 但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退社问题的研究却并不多见, 尤其是针对合作社社员退社原因的研究较为稀缺。目前而言只有孙亚范以及王鹏、霍学喜等少数几位学者对该问题做过实证分析。经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 笔者认为合作社社员退社的影响因素可分解为三个方面, 农民自身因素、合作社内部机制、外部环境因素。

(一) 农民自身因素

所谓外因要通过内因产生作用, 农民选择退出合作社必定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首先年龄方面。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 年龄因素是影响合作社成员是否退出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的社员对合作社的依赖程度不同, 年龄大的社员与年轻社员相比对合作社的依赖程度更强。因为年龄大的社员需要合作社的帮助更多, 他们退社后的选择更少、困难更多, 所以他们不愿意脱离合作社。而年轻社员不管是体力精力、思想眼界等都更有优势, 他们的不稳定性更强因而退社的几率更大。

其次是受教育程度方面。社员的学历水平高低对其是否要求退社以及退社的方式都有较大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社员更加理智, 他们所做的退社决定大多经过理性思考与权衡过, 因而退社的方式也以主动退社为主。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社员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和把握能力较弱, 很容易受到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盲目作出决定, 往往会盲目退社、跟风退社。

第三, 合作社成员对合作社的发展预期。农民在加入合作社时必定在主观上有自己的预期或者说是希望, 认为加入合作社以后会有一个怎样高的收益。如果加入合作社以后所得的实际收益与社员一开始的预期有较大差距, 收入没有预想的那么多, 或者社员经过比较后认为加入合作社所得的收益比不上从事其他行业的收入, 就会有一部分社员主动选择退社另作其他打算。

(二) 合作社内部影响因素

合作社内部因素对于合作社的发展以及合作社成员的稳定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合作社内部结构方面来说, 合作社的内部利益分配方式以及重大决策的形成机制是影响社员退出权做出的重要因素。如果合作社内部结构完善, 决策的做出能够充分尊重社员的权利, 利益的分配能够平均合理, 社员退出合作社的概率就会小。如果合作社内部机制不完善, 社员话语权得不到尊重, 可分配盈余久久得不到分配, 各种矛盾诸如合同纠纷、成员间冲突等问题日渐显现, 社员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社员退出合作社的几率就会增加。

另一方面, 合作社管理人员素质也是影响合作社社员退出与否的关键。据调查, 管理人员的素质越高其执行合作社决议、调解合作社成员之间矛盾的能力越强。管理人员受教育的程度高使他们更懂对合作社成员公平对待, 平均分配盈余, 这样既可以减少农民主动退社的几率同时也可以防止农民盲目退社风潮的形成。

(三) 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退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外部市场收入水平与政府政策导向等方面。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依靠合作社内部机构运作, 也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合作社管理人员受教育水平较高, 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较经济落后地区要快。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大都有“离土不离乡”情结。他们一般不愿主动离开合作社, 除非自身利益与合作社利益不可调和而被迫选择离开 (王鹏、霍学喜, 2012) 。退社的方式以被迫方式为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合作社发展速度较慢, 农民加入合作社后所获得的收益与其预期收益差距大, 这时社员对比加入合作社后所得收益与从事其他行业收益, 认为从事其他行业如外出打工的收入更可观, 就会采取主动退出的方式离开合作社。

外部市场收入水平对合作社社员退社行为的影响明显。当外部市场收入水平高于合作社收入水平时, 农民可能会主动退出合作而去社选择其他的谋生手段, 自然人的趋利性决定此时社员退社的概率增大;当外部市场收入水平低于合作社收入水平时, 社员从合作社获得的收益高于从事其他行业的收入, 社员此时乐于留在合作社中, 退社的现象减少。

政府政策导向对于合作社社员退社行为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 一方面政府政策支持能够促进合作社发展, 使农民在合作社中所获得的收益增加, 在这种情形下农民主动退社的情形减少。另一方面, 一些合作社为了获得政府政策支持与资金资源而私下组织“皮包合作社”以及“伪合作社”, 想尽办法扩大合作社规模, 增加合作社人数, 这些“被加入合作社”的社员既不享有社员权利也不履行社员义务, 有的甚至不知自己已经被加入合作社。这种状态正是我们前面所论述的隐形退社形式。政府政策的导向间接导致社员隐形退社数量的增加, 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退社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 对我国监管当局的监管是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苑鹏.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 2001 (6) :63—73.

[2]张小山, 苑鹏.合作社基本原则及有关问题的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与社会, 1991 (1) :5-9.

[3]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辨析:一个基于国内文献的讨论[J].中国农村观察, 2012 (5) :4.

[4]王鹏, 霍学喜.合作社中农民退社的方式及诱因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 2012 (5) .

[5]张德元“.皮包合作社”折射出的基层官民关系[J].民生民意, 2011 (9) :58-59.

[6]常明明.效益下降抑或增收差异:农业合作化后农民退社原因再研究[J].中国农史, 2011 (1) :64-73.

[7]孙亚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的调查数据[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0 (10) :35-41.

[8]唐华仓.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中的经验与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 2008 (1) :103-106.

合作社股东和社员管理制度 篇3

协力果蔬专业合作社对社员入股的股金必须造册登记,按其性质不同,分为身份股和投资股进行管理。

一、符合下列条件,经理事会审查批准,即可成为本社股东或社员。

1、承认并遵守本社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

2、主动缴纳股金或会费;

3、热爱并有一定果蔬种植技术和一定种植规模及准备种植;

4、书面提出申请

二、股东和社员的认定条件及股金管理。

1、股东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土地使用权、实物、技术、劳动力等折价入股,股东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除企业清算、歇业外,投资者可以转让,但不得退股。

2、身份股是社员加入合作社的基本条件,每个入社的农户都必须缴纳,每年应缴纳50元的会费即为本社社员。身份股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但不退会费,身份股不承担风险,也不参与分红。

3、合作社的股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式运行,只能用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加工和管理,任何人都不得挪作他用和放贷。

三、股东和社员的权利义务。

1、股东享有本社章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2、社员享有优先参加本社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各种服务,经本社专业技术员检验达标的产品可以成本价享受商标及包装的使用权。

3、社员应维护本社利益,不得损害本社形象,爱护商标及包装的使用权。

四、果蔬种植户可随时提出申请,理事会每季度开会讨论一次,对符合入社条件者吸收为股东或社员,讨论通过之日为入社时间。

五、股东不执行章程和理事会决议的,或因个人行为损害合作社形象及经济利益的,除承担相应经济责任外,根据情节轻重在股东大会上通报批评,股东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经股东大会或代表大会决议,取消其股东资格:

1、不遵守本章程及决议,不履行股东义务;

2、从事与本社相竞争或与本社利益相矛盾的活动;

3、不按本社的技术指导和规定进行生产经营,给本社信誉、利益带来严重危害;

4、其它有严重损害本社利益的行为。

2014年5月13日 营销部工作职责

营销人员按照章程规定和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授权,实行部门经理负责制,其主要工作职责为:

1、负责按理事会制定的生产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谋划营销策略,实施营销宣传,拓展销售渠道;

2、制定本社产品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并报理事会批准;

3、对内与合作社成员签订本社产品收购合同,对外与销售商签订本社产品销售合同;

4、按合同约定搞好合同的履行兑现;

5、负责对经济合同纠纷的诉讼工作;

6、负责本社产品的加工,创优本社产品品牌;

7、制定本部门管理制度和本部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2014年5月12日 物资管理制度

为规范本合作社的物资管理和使用行为,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维护合作社和社员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合作社的物资管理制度:

一、合作社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物品)和生产消耗品(农膜、肥料、种子、农药等)要由专人管理,并做好物资日记帐。

二、领用物资人员必须签名,并写明领用物资的品名、数量等。

三、物资管理员必须坚持每天生产劳动结束后,将固定资产(旋耕机、喷雾器等)和未用完的消耗品收归库存保管,如果是农药和种子,并将已用完的包装收回统一销毁。

四、物资采购人员采购的物资交给管理员时,采购员要向管理员索要收据,收据与发票同时交财务人员才能报账,缺一不可。

五、物资管理员必须将物品归类摆放整齐,做到一目了然,物品名称及数量要做到心中有数,数量不足时要及时提醒合作社负责人安排人员采购。

六、物资管理员要确保所管物资的安全,即防盗、防水、防火等,如出现人为损坏的要照价赔偿,造成重大损失的,报国家相关部门处理。

七、本制度由成员大会讨论通过之日起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为加强和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维护合作社和社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合作社财产安全,根据合作社章程,特制定本制度。

一、合作社设立财务室,设会计、出纳各一名。其职责是:

1、负责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

2、核算经济业务的发生、记录和反应生产经营活动;

3、编制会计报表,正确反映合作社经营成果;

4、坚守财经纪律,抵制侵犯、平调、挪用合作社财产。

二、合作社财产属全体股东员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拆借、平调。

三、合作社必须建立健全会计账务体系,包括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明细账,并按统一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四、为加强合作社的经费管理,会计、出纳坚持账款分离,支票、印鉴分管。同时实行回避制度,合作社主要负责人的亲属不得担任合作社的会计、出纳工作。

五、财务收支必须做到手续齐全,票据合法,及时结算入账,杜绝资金体外循环,所有经费开支由理事长一支笔审批,经额较大的必须经理事会集体讨论审批,未按程序开支,会计有权拒绝入账。

六、严格固定资产投资,确因工作需要,必须报理事长批准,超过伍万元(¥50000.00元)须经理事会集体讨论审批,并要建立固定资产账户。

七、合作社银行账号、账户不得出租、出借或转让,不得将公款外借,禁止以合作社名义为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八、合作社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每个月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每年元月底前向股东大会汇报上财务决算情况和本财务预算方案,可分配盈余主要由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九、合作社财务要接受执行监事(监事会)的监督指导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十、本制度从成员大会讨论通过之日起执行。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淇县为民肉鸡养殖咨询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财务行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根据《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财务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专业合作社。

第三条 本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作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互助性合作经济组织,按照“集体决策、民主理财”的原则,做好合作社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依法合理筹集资金,有效利用各项资产,合理组织各项财务活动,正确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加强对合作社内部财务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条 合作社应当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要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各项收支活动要做到手续齐全,内容完备;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

第六条 合作社的财务工作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资金筹集

第七条 合作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股金。

股金分为法人股金、个人股金等。

法人股金指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其他组织,以其依法可以支配的资产投入合作社形成的股金。

个人股金指社员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合作社形成的股金。

第八条 每个社员应当认购股金。社员之间可以自愿联合认购股金。

从事生产的社员认购股金应当占股金总额的一半以上。单个社员或者社员联合认购 的股金最多不得超过股金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社员认购股金可以货币出资,也可以实物资产、劳务、技术、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作价出资。

社员出资超过股金份额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第九条 社员认购的股金,社员除退社外,不得随意抽走。社员退社时,按每股股金的账面价值或者按评估价值确定返还股金,具体采用何种形式由合作社根据实际情况在章程中约定。

社员未经合作社同意不得转让持有的股金。社员不得用其股金为其他组织或自然人提供担保。

第十条 国家扶持资金形成的资产以及其他组织、个人赠与合作社的资产,计入资本公积,除国家另有规定或者双方另有约定外,不得用于社员的分配。

第十一条 合作社的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指偿还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等。

长期负债指偿还期超过一年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及长期应付款等。

第十二条 合作社的负债按实际发生的数额计价,其利息支出计入其他支出。对发生因债权人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计入其他收入。

第十三条 合作社应合理举债,按期偿还各项债务。

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借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审批人和经办人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不得由同一人办理借款业务的全过程。

合作社应当对借款业务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保留完整的书面记录。

合作社应当在借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并加强有关单据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合作社应当加强对借款合同等文件和凭证的管理。

合作社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借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第三章 流动资产

第十四条 合作社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款项、存货等。

第十五条 合作社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合作社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现金内部控制制度。

合作社应严格执行钱账分管制度。配备出纳人员,负责办理库存现金的收支和保管工作,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出纳人员不得登记会计记录。

合作社向单位、社员和农户收取现金手续必须完备,使用规定的收款凭证,并及时入账。不准以白条抵库,不准坐支,不准挪用,不准公款私存。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

合作社必须建立健全现金开支审批制度,严格现金开支审批手续。对手续不完备的开支,不准付款;对不合理的开支,经办人员有权拒办并向监事会反映。

合作社要及时、准确地核算现金收入、支出和结存,做到账款相符。要组织专人定期或不定期清点核对现金。

第十六条 合作社要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管理。定期与银行、信用社或其他金融机构核对账目。支票与财务印鉴不得由同一人保管。

合作社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银行存款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与完善。

第十七条 合作社的应收款项包括单位和个人的各项应收和暂付款项。合作社对拖欠的应收款项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催收。对债务单位撤销,确实无法追还,或债务人死亡,既无遗产可以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确实无法收回的款项,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后核销,计入其他支出。但由有关责任人造成的损失,应酌情由其赔偿,具体赔偿金额由社员(代表)大会确定。

第十八条 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审批人和经办人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审批的采购与付款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向监事会反映。

合作社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应当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并加强有关单据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进行严格审核。

合作社应当加强对采购合同、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管理。

合作社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第十九条 合作社的存货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原材料、燃料、机械零配件、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农产品、工业产成品、受托代销商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存货按照下列原则计价:购入的物资按照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运输途中合理损耗以及相关税费等计价。生产入库的农产品和工业产成品,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支出计价。收购的农产品,按收购价计价。委托加工物资按发出物资时的价

值、加工费用、往返运费等计价。

领用或出售的存货,可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但是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动。

第二十条 合作社必须建立健全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保管人岗位责任制。

合作社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存货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合作社对存货要定期盘点核对,做到账实相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盘盈的存货,按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计入其他收入。盘亏、毁损和报废的存货,按实际成本扣除应由责任人或者保险公司赔偿金额和残料价值后的余额,计入其他支出。

第四章 农业资产

第二十一条 合作社的农业资产为畜(禽)资产。

购入的农业资产按照购买价及相关税费等计价;幼畜及育肥畜(禽)的饲养费用按实际成本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农业资产死亡毁损时,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按实际成本扣除应由责任人或者保险公司赔偿的金额后的差额,计入其他收入或其他支出。

第五章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第二十二条 合作社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冷冻保鲜设备、分级整理设备、钢架大棚、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劳动资料,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列入固定资产。列为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限额由合作社自行作出规定。

有些主要生产工具和设备,单位价值虽低于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也可列为固定资产。

第二十三条 合作社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下列原则确定:

1.购入的固定资产,不需要安装的,按买价加采购费、包装费、保险费、运杂费等计价;需要安装或改装的,还应加上安装费或改装费。

2.新建的农业基本建设设施、房屋及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按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决算价计价。

3.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发票所列金额加上实际发生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计价;无所附单据的,按同类资产的市价计价。

4.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的,按原有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加上改造、扩建而增加的费用支出,减去改造、扩建工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计价。

5.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6.抵债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计价。涉及到补价的,按下列方法确定:

(1)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支付的补价计价;

(2)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收到的补价计价。

7.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固定资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计价。涉及到补价的,按下列方法确定:

(1)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支付的补价计价;

(2)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收到的补价计价。

8.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价,扣除估计其新旧程度的损耗价

值后的余额入账。

第二十四条 合作社的在建工程指尚未完工、或虽已完工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在建工程按实际消耗的费用或支付的工程价款计价。形成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计入固定资产。不形成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计入经营支出或其他支出。

在建工程部分发生报废或者毁损,按照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及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工程成本。单项工程报废以及由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者毁损,其净损失一次计入其他支出。

第二十五条 合作社必须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按年、按季或按月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所提的折旧费应保证对固定资产损耗价值的补偿。

合作社的下列固定资产应当计提折旧:1.房屋和建筑物;2.在用的机械、机器设备、运输车辆、冷冻保鲜设备、分级整理设备、工具器具;3.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4.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下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1.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3.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4.国家规定不提折旧的其他固定资产。

合作社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季节性使用的固定资产,要在使用期间提足全年折旧。

第二十六条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具体办法、比率和净残值率,由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固定资产具体折旧年限详见附1。

第二十七条平均年限法下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1-预计净残值率

年折旧率=━━━━━━━━━

预计折旧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工作量法下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一)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的公式: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单位里程折旧额=━━━━━━━━━━━━━

预计总行驶里程

月折旧额=车辆当月行驶里程×单位里程折旧额

(二)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的公式:

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

预计总工作小时

月折旧额=机器设备当月工作小时×每工作小时折旧额

第二十八条 固定资产的大、小修理费用直接计入有关支出项目。

第二十九条 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处理,要经社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第三十条 固定资产变卖和清理报废的变价净收入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收入或其他支出。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是指变卖和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所取得的价款减清理费用后的净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第三十一条 合作社的固定资产发包给承包者经营的,要合理确定承包金。承包者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和管理,按承包合同规定,及时交纳应上交的承包金。承包者不按承包合同的规定使用合作社固定资产或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向合作社交纳应上交的承包金,合作社应向其收取违约金。承包者损坏的固定资产要求其修复,不能修复的按质论价,由承包者赔偿,但不得少于其账面价值。

第三十二条 合作社应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清算,做到账实相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对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价减估计折旧的差额计入其他收入。对盘亏及毁损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按其原值扣除累计折旧、变价收入、过失人及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差额计入其他支出。

第三十三条 合作社的无形资产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并从使用之日起,除土地使用权外,其它按照不超过10年的期限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转让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计入其他收入;转让无形资产的成本,计入其他支出。

第三十四条 合作社的其他资产是指不属于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外的其他长期资产。

第六章 对外投资

第三十五条 合作社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方式对外投资,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含一年)的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在一年以上的投资。

第三十六条 合作社的对外投资按下列原则计价:

以现金、存款等货币资金方式对外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价。

以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方式对外投资的,按照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计价。

第三十七条 合作社以实物资产方式对外投资,其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必须真实、合理,不得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实物资产重估确认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或其他支出。

合作社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计入投资收益。出售、转让和收回对外投资时,按实际收到的价款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

第三十八条 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对外投资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审批人和经办人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审批的对外投资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向监事会反映。

合作社的对外投资业务(包括对外投资决策、评估及其收回、转让与核销),要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严禁任何个人擅自决定对外投资或者改变社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合作社应当建立对外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审批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人员,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合作社应当对对外投资业务各环节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加强对审批文件、投资合同或协议、投资方案书、对外投资有关权益证书、对外投资处置决议等文件资料的管

理,明确各种文件资料的取得、归档、保管、调阅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合作社应当加强投资收益的控制,对外投资获取的各种收益,均应纳入会计核算,严禁设置账外账。

合作社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对外投资业务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第七章 成本、经营支出和费用

第三十九条 合作社的生产(劳务)成本是指合作社直接生产经营或提供劳务等活动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劳务成本。

合作社在直接生产经营或提供劳务活动中所耗用的各种材料物资、生产职工的工资及福利费、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维修费用等费用,计入生产(劳务)成本。

第四十条 合作社应当根据本社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适合本社的成本计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须经社员(代表)大会批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

第四十一条 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成本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审批人和经办人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合作社应当建立严格的成本预算制度,成本预算应当符合合作社的发展目标和成本效益原则。

合作社应当根据成本预算内容,分解成本指标,落实成本责任主体,考核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制定奖惩措施,实行成本责任追究制度。

合作社应当建立对成本费用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合作社应当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

第四十二条 合作社的经营支出是指合作社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包括销售商品或产品的成本、对内提供劳务服务支出、对外提供劳务的成本,产役畜(禽)的饲养费用及其成本摊销、经济林木投产后的管护费用及其成本摊销等。

第四十三条 营业费用是指合作社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合作社为提高知名度、扩大合作社产品销路所发生的宣传、推介、广告等费用的支出。

第四十四条 管理费用是指合作社管理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维修费等。

第四十五条 其他支出是指合作社除经营支出、管理费用以外发生的各种支出。

第四十六条 合作社要建立健全费用、支出的预算制度。

合作社应当制定费用的开支范围、标准和费用支出的申请、审核、审批、支付程序,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开支。

第八章 经营收入、利润及其分配

第四十七条 合作社的经营收入是指合作社进行各项生产经营、对内服务、对外提供劳务等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发包收入、服务收入、对外提供劳务收入等。合作社一般应于产品物资已经发出,劳务已经提供,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收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经营收入的实现。

合作社的商品产品销售收入是指合作社销售商品产品所取得的收入。

合作社的发包收入是指社员和承包单位因承包合作社耕地、林地、果园、鱼塘、畜(禽)场及其他集体资源等上交的承包金及上交的利润。

合作社的服务收入是指合作社向社员和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所取得各项收入,包括各种技术服务、张贴统一商标品牌收费等取得的收入。

合作社的对外劳务收入是指合作社向社员和农户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

合作社的其他收入是指合作社在经营收入以外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按章程及合同规定收取的各项违约金等。

第四十八条 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审批人和经办人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合作社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销售和发货业务。应当在销售与发货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并加强有关单据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合作社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销售收款业务,应将销售收入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坐支现金。

合作社应当加强销售合同、发货凭证、销售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管理。

合作社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销售业务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第四十九条 合作社的利润总额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其他收支净额

其中:营业利润=经营收入-经营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他收支净额=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数额。

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以及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投资损失包括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第五十条 合作社在进行年终利润分配前,要准确地核算全年的收入和支出;清理财产和债权、债务;搞好承包合同的结算和兑现。

第五十一条 合作社实现的利润总额,按国家有关规定作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

第五十二条 合作社的税后利润,按照以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提取风险基金。风险基金用于合作社弥补生产经营过程中遭受非常损失等。损失补贴金额由社员(代表)大会确定。

2.提取公积金。公积金用于扩大合作社的服务能力,或者用于弥补亏损。

公积金累计总额超过注册资金时,超过部分应按原出资比例转为社员股金。

3.提取公益金。公益金用于社员的文化、福利事业等。

4.向社员分配。按股金额向社员分配。

5.返利。按交易额向社员返还利润。

上述各项提取和分配比例由合作社在章程中约定或另行作出规定,合作社利润分配方案要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第五十三条 合作社如发生亏损,用以后的税前利润补亏;税前利润弥补期满不足弥补亏损的,经社员(代表)大会决议后,可以用公积金弥补;因亏损数额巨大损及股金的,社员(代表)大会应酌情规定恢复补充办法和期限。

第九章 合作社清算

第五十四条 合作社章程规定的终止事由发生或者被宣布解散的,合作社应当成立清算小组。清算小组在清算期间,负责制定清算方案,清理合作社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处理合作社的债权、债务;清结纳税事宜以及处置合作社的剩余财产。

第五十五条 清算财产包括宣布清算时合作社的全部财产以及清算期间取得的资产。

已经依法作为担保物的财产相当于担保债务的部分,不属于清算财产;担保物的价款超过所担保的债务数额的部分,属于清算财产。清算期间,未经清算小组同意,不得处置合作社财产。

第五十六条 清算财产的作价一般以账面净值为依据,也可以重估价值或者变现收入等为依据。

第五十七条 合作社清算中发生的财产盘盈或者盘亏,财产变价净收入,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归还的债务,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以及清算期间的经营收益或损失等,计入清算收益或者清算损失。

第五十八条 合作社在宣布终止前6个月至终止之日的期间内,下列行为无效,清算小组有权追回其财产,作为清算财产入账:

(一)隐匿私分或者无偿转让财产;

(二)非正常压价处理财产;

(三)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

(四)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

(五)放弃自己的债权。

第五十九条 清算费用包括法定清算小组成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公告费、诉讼费及清算过程中所必须的其他支出。清算费用从现有财产中优先支付。

第六十条 合作社财产拨付清算费用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债务:

(一)应付未付的工资、劳动保险费等;

(二)应缴未缴国家的税金;

(三)尚未偿付的债务。

不足清偿同一顺序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

合作社清算终了,清算收益大于清算损失、清算费用的部分,依法缴纳所得税。清算完毕后的剩余财产,按社员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第六十一条 清算完毕,清算小组应当提出清算报告并造具清算期内收支报表,报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章 财务报告和财务评价

第六十二条 合作社的财务报告分为月份财务报告和财务报告。

月份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和报表附注。合作社给社员提供的担保、土地使用权的剩余年限等应在报表附注中做出披露。

第六十三条 合作社应按规定准确、及时、完整地编制财务报告,定期提供给有关部门,并向全体社员公布。

合作社财务报告需要审计的,应在审计后对外报送并向全体社员公布。

第六十四条 合作社总结和评价本社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具体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销售利润率、股金收益率、交易额返利率等。指标评价及计算公式见附2。

合作社可以根据实现情况,采用上述指标以外的一些比率进行分析。

第十一章 民主理财

第六十五条 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在理事会领导下,坚持民主理财的原则,要按月公布有关账目;年终进行全面的财务检查和清理,公布全年财务收支账目,接受社员的监督。社员有权按章程规定查阅合作社财务状况。

第六十六条 合作社监事会(监事)对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具体监督。监事会可以组成由监事和社员代表参加的监督小组,对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实施有效监督。监督重点为:财务计划、利润分配方案及风险金、公积金、公益金、福利费的提取和使用,管理人员工资的确定,承包合同及其他经济合同的执行和实施情况;检查现金、银行存款、物资、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的库存情况;检查会计账目。任何人不得妨碍监事会行使上述职权。

监事会应认真听取和反映全体社员对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十七条 合作社的重大事项除上述相关条款规定需要经过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外,下列事项也要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1.计划外较大的财务开支项目;

2.主要生产项目的承包办法及承包指标;

3.合作社管理人员工资的数额;

4.其他重大财务事项。

第六十八条 合作社换届或更换法人代表,经社员(代表)大会决议需要进行审计的,合作社可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财务审计要求,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审计。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六十九条 本制度由淇县常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解释与修订。

第七十条 本制度自2008年3月20日起试行。

附:1.合作社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

2.合作社财务评价指标

附1:

合作社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

项 目 折旧年限

一、房屋、建筑物1.生产用房2.非生产用房3.简易用房4.钢架大棚5.其他建筑

物(包括需要重置更新的属于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的晒场、水泥道路、精养鱼池

等)20——40年20——40年3——5年3——5年 5——10年

二、运输设备 3——10年

三、机械、设备1.农用机械设备2.冷藏、保鲜、分级整理设备3.电子计算机、通用测试仪器设备4.其他机械设备 3——10年3——10年3——10年3——10年

四、经济林木 3——15年

五、产役畜(禽)按生产周期确定

附2:

合作社财务评价指标

1.资产负债率是用来衡量合作社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计算公式为:

负债总额

资产负债率=━━━━━━━━×100%

全部资产总额

2.流动比率是用来衡量合作社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

流动比率=━━━━━━×100%

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是衡量合作社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速动资产

速动比率=━━━━━━×100%

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4.销售利润率是衡量合作社每百元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

销售利润率=━━━━━━×100%

销售净额

5.股金收益率是衡量合作社社员每百元股金取得的报酬水平。计算公式为:

股金分配额

股金收益率= ━━━━━━ ×100%

股金总额

6.交易额返利率是衡量合作社社员每百元交易额的返利水平。计算公式为:

交易额返利

交易额返利率= ━━━━━━━━×100%

社员交售商品总额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构建设想 篇5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构建设想

作者:阮红霞

来源:《财会通讯》2007年第05期

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无法获得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营活动也受到限制,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望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在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尚没有专门会计制度的情况下,从理论框架与农民合作社特征上看,只能使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适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取得合理回报问题。根据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源提供者不以取得回报为目的进行出资,即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支节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规定,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当年营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这样,会计制度就与合作社法脱钩,使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人员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

二是适用范围问题。在适用范围上,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明确规定,该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本制度规定特征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又进一步规定其适用特征为: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资源提供者不享受该组织的所有权。依据上述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专业合作社完全符合这些特征,应作为民间非营利组织执行该会计制度。但从该会计制度列举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种类(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寺院和宫观、清真寺、教堂)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又不与任何一个完全匹配。这就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使用上的矛盾与冲突。三是主体资格的确认问题。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根据美国约翰一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项目中提出的“五特征法”,非营利组织应具备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其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是其基本特征。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立法情况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非营利组织极其相似。但从其他要素看,其尚不具有严格意义上西方非营利组织的特征,表现在组织上对政府的依附性,部分履行公共职能的非自治性,名义上的非营利性与实际的营利性等。事实上,大部分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即其参加目的不是为了公益性,而是为了获得收益。从这一点上讲,具有盈余分配属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能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基于上述分析,考虑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资财捐赠人及社员,满足捐赠人及社员需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目标,笔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制度构建提出以下设想: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第一,会计目标应定位于受托责任。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为社员提供公共产品,其资财来自政府、捐赠者等各方,是受人之托经管资财、经营事业。因此,会计目标应定位在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上,即向资源的委托人报告所委托资源的保管与经营情况。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都会享受国家或当地政府给予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因而也应当把社会公众视为利益相关者。

第二,信息提供要实现低成本及高效益。财务报告信息的编制与传递是需要耗费的,信息披露的成本会随信息披露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会计信息在满足信息主要使用者的同时,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对“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所作出的应对,因而在考虑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报告的设置时应注意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报告在将满足捐赠人、社员、服务对象、债权人、监管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作为其会计目标的前提下,只有当设计其会计报表体系和财务会计报告应予披露的信息成本低于使用效益时才是可取的。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进行对外披露财务报告信息时,需要对成本效益因素进行衡量、判断,寻求信息的最佳披露数量,使其既能满足信息使用者所需信息的要求,又能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承受能力。

某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管理制度 篇6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中,由于其资源禀赋不同使得社员在合作社中的角色分化为核心社员和非核心社员。其中,非核心社员通过选择不同程度的合作行为来表达自己对核心社员的信任程度,做出相应的合作行为选择。在一次合作行为结束后,非核心社员将在合作社合作过程和绩效的预期与结果相比较,得出对核心社员的合作满意度,继而在新一轮的合作行为中选择加强或减弱合作行为。社员间的合作行为可以简化为非核心社员与核心社员的交互活动,而信任程度和合作满意度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双方交互活动的强度。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虽然在经营模式上有所探索与创新,涌现出了许多发展机遇,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实际信任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合作社内部非核心社员之间以及核心社员与非核心社员之间信任不足的现象,导致了合作社成员对合作社缺乏认同感,对合作社事务积极性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从本质来说,与合作社核心社员和非核心社员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和合作行为维系不到位有关。本研究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核心社员与非核心社员之间的信任程度虽然不是合作社发展的决定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合作社内部的合作行为和合作社整体的经营管理。而信任程度本身并不能脱离人或者行为单独存在,所以本研究选择合作行为后合作社社员之间的合作满意度作为载体,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核心社员与非核心社员间信任程度和合作满意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1 文献综述与述评

近年来,随着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相关部门、社会团体、研究机构以及专家学者,根据自身条件和专业能力,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方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进行各种调查和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结果,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例如,许淑华从差序格局角度研究得出:农民信任与合作行为是一对相互促进、正向相关的关系,合作行为起始于信任,农民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所基于的信任呈现出了差序格局,即一种由“自己人”构成的核心圈到“不熟悉的人”构成的外围圈所呈现的信任程度递减的结构[1]。郭红东等通过社会资本理论分析,认为影响社员对社长信任的因素有社长的经营管理能力、为人处世方式、与社员的关系以及对社员的关心等,其中社长与社员的关系成为影响最大的因素[2]。王楠从动机理论角度出发,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间的合作从“强关系”向“弱关系”的转变揭示了合作社成员的行动动机正在从情感感性向工具理性转变,并认为这是对社会资本的利用和再生产[3]。对于更具体的研究,黄珺从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2种维度对影响信任的因素进行测量,获得了动机因子、声誉因子、能力因子和形象因子4个共同因子,并分析“动机因子”是影响信任的最重要因素[4]。

由前人的研究可以看出:第一,当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间合作行为的研究大多从社会资本、差序格局、物质利益等角度出发,信任在当中仅被作为一个小要素纳入了整体的研究中,对于信任的界定和研究范围不太准确。第二,从信任程度这一具体角度来分析其对合作作用的文献较少,且以定性分析为主,极少运用到定量的研究方法。第三,前人在研究中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监管不规范、管理成本高等问题,更多是从制度建设、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等理性角度去探究改进措施,而情感维系的感性作用被忽略。

2 关键变量解释

2.1 信任程度

结合信任的定义,本文将信任程度定义为在经历风险后对之前选择行为坚定的程度,在合作交互后对之前选择延伸的程度。由表1可知,本研究选取“合作反馈”“风险态度”“核心社员特质”作为评价信任程度的指标。

2.2 合作满意度

匡萍波等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其工作的情感或情绪反应,组织信任是员工对主管和同事人品、能力与组织发展的积极和确定的预期[5]。马华维等认为,合作满意度是一种心理的量度,即对合作对方的表现表示认同的程度,它能提高未来合作的意向[6]。

基于满意度的心理特征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本研究内容,本文将合作满意度定义为:在具有建立起信任关系的合作社成员间,一方对另一方在合作社合作过程和绩效的预期与结果一致性的程度。合作满意度的问题说明见表2。

3 研究数据与方法

为了更加透彻地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任程度和合作满意度的关系,增强和加深合作社社员间的合作,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本文将信任程度和合作满意度放在2个相同层次的位置,探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双向关系。其中,非核心社员通过选择不同程度的合作行为来表达自己对核心社员的信任程度,做出相应的合作行为选择。这里的合作行为并非一次性行为,而是多次反复形成的一个合作行为集。在某一次合作行为结束后,非核心社员将对合作社合作过程和绩效的预期与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对核心社员的合作满意度,继而在新一轮的合作行为中选择加强或减弱合作行为。

信任程度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考量,合作满意度则是基于人与人之间合作行为的评价,本文将合作行为初始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做一个标记,称之为信任建立。随着合作交互的进行,合作满意度中过程量的变量在不断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也随之变化。一次合作行为结束后,非核心社员对合作满意度中状态量进行评价,进而反馈作用于非核心社员对核心社员信任程度的调整(图1)。

3.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取分析所需数据资料。应用典型调查法,从四川省雅安市6县2区(雨城区、名山区、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选取了28家典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核心社员和非核心社员进行调查。

3.2 方法说明

邓聚龙指出: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属于灰色系统理论中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7]。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样本量的多少没有过分要求,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计算量小,且不致出现关联度的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间的信任程度与合作满意度之间关系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具有明显的模糊性和部分的信息未知性,符合灰色系统的特点。因此,本文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间信任程度与合作满意度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变化趋势。

4 实证分析

4.1 计算分析步骤

第三步,数据无量纲化的处理。采用初始值法对各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即将数据列中的每一个数据都除以第1个数据,得到一列新数据列:x1j(k)=x1j′(k)/x1j′(1)(j=1,2,……,n;k=1,2,……,N),x0j(k)=x0j′(k)/x0j′(1)(j=1,2,……,n;k=1,2,……,N),其中x1j′(k)、x0j′(k)为其数据第j个序列中的第k个观测值,n、N为样本数量。数据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可以得到处理后的矩阵,作为接下来进一步计算的依据。

第四步,计算差序列,得出其最大二级差和最小二级差。计算差序列△0j(k)=|x0j(k)-x1j(k)|(j=1,2,……,n;k=1,2,……,N)。得出最大二级差Mj=max△0j(k)(j=1,2,……,n;k=1,2,……,N),最小二级差mj=min△0j(k)(j=1,2,……,n;k=1,2,……,N)。即最大二级差为M17=0.56,最小二级差为m1=0。

4.2 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通过以上灰色关联分析,得到maxγ0j=0.77,并且通过截取的信任程度与合作满意度不同样本点变化趋势图(图2)可以发现自变量序列x1j′(j=1,2,……,n)与因变量序列x0j′(j=1,2,……,n)的变化几乎趋于一致。由此说明信任程度与合作满意度有较强的关联关系,并且二者之间有较一致的变化趋势。因此,可以通过信任程度的加强来促进合作满意度的提高,通过合作满意度的提高来拓宽和加深合作,从而增强合作社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促进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发展。

5 对策

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间的信任程度与合作满意度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可知,其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信任程度与合作满意度相辅相成。信任程度越高则合作满意度越明显,合作满意度越显著则信任度越高,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共同对非核心社员与核心社员间的关系、对合作社内部的合作行为和整体的发展产生着影响。针对以上研究,并结合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本文从信任程度和合作满意度的各问题因子出发提出以下对策。

5.1 加强教育与培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整体素质

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哈佛大学博士Francis Fukuyama提到过:信任依赖于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群体成员的素质[8]。从合作社的长远发展考虑,要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信任,则必须提升合作社社员的整体素质。同时,提升农民素质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要积极开展免费的技术培训,定期组织社员进行学习,培训社员实用的技术知识和手艺;其次,要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教育,鼓励社员进行更深层次、更专业化的学习,招揽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农民入社;此外,良好的氛围也很重要,要加强宣传,互帮互助,在合作社内营造一个信任、文明、向上的氛围,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和谐健康发展。

5.2 选举有威望和信誉、领导特质的农民为合作社核心社员

农村是一个“人的社会”,以地缘等为人际关系的初始禀赋,合作社组织者与社员之间因人际关系而建立的情感联系是信任获得的基础[9]。选举当地具有一定威望和信誉的农民担当合作社的核心社员能够让非核心社员建立起对合作社及其成员的信任,更加愿意参与到合作社内部的合作中来。同时,核心社员也要拥有良好的领导特质,只有拥有独特领导魅力、擅长凝聚人心,并且有奉献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热心合作社事务的领导才能使合作社在激烈的竞争和万变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带领合作社发展得更好。

5.3 改善经营状况,提高合作社盈利能力和社员收入水平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于其他农民自发形成的组织,它区别于协会等一般合作组织的主要特征在于它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正如方鸣等所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否选择合作是利益权衡的结果,收益增加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农民入社无非是为了获取服务以实现利润”[10]。满足社员对收入的期望是合作社经营的第一要务,合作社核心社员应当从减少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收购价格、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改善合作社经营,提高合作社的盈利能力,保证非核心社员在合作社中的收益,使合作社社员达到较高的满意度,进而促进其信任程度的提高,拓宽和加深其在合作社内的合作行为。

5.4 改善沟通和交流,降低协调冲突成本,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凝聚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核心社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与非核心社员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合作社社员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并竭力解决;建立合作社内部日常沟通机制和非日常沟通机制,提供社员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和平台,改善沟通和交流,降低协调冲突的成本;定期召开核心社员与非核心社员代表的例会,或是核心社员到非核心社员家中进行定期访问,拉近核心社员与非核心社员间的距离,提高合作社内部的凝聚力,进而有助于合作社的更好更优合作。

摘要:本研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核心社员与非核心社员作为研究对象,社员之间合作满意度与信任程度的关联度为研究内容,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得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间信任程度与合作满意度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满意度,信任程度,灰色关联分析法

参考文献

[1]许淑华.农民合作行为与信任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以山东省泰安市S村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06.

[2]郭红东,杨海舟,张若健.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对社长信任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部分社员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8(8):52-60.

[3]王楠.嵌入与超越:河南省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资本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4]黄珺.信任与农户合作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8):45-49.

[5]匡萍波,凌玲.不同组织信任背景下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关系[J].经济管理,2009(4):93-98.

[6]马华维,姚琦.组织内信任研究的核心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2011(3):696-702.

[7]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2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8]FUKUYAMA F.Trust: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M].New York:Free Press,1995:457.

[9]杨灿君.合作社中的信任建构及其对合作社发展的影响:基于浙江省Y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121-127.

某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管理制度 篇7

一、填空题

1、《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适用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设立并取得法人资格的合作社。

2、合作社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一个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3、所有会计凭证都要按规定手续和时间送会计人员审核处理。填制有误和不符合要求的会计凭证,应要求修正和重填。无效、不合法和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凭证,不能作为收付款项、办理财务手续和记账的依据。

4、启用新账,必须填写账簿启用表,并编制目录。

5、合作社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记账方法采用借贷记账法。

6、合作社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存货等。

7、合作社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和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不应列作合作社的固定资产。

8、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可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但是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动。

9、合作社的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0、合作社应根据本制度规定和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账簿,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不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本着民主、自愿的原则,委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或代理记账机构代理记账、核算。

11、本年盈余=经营收益+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12、会计账簿是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13、存货入库时,保管员清点验收入库,填写入库单;出库时,由保管员填写出库单,主管负责人批准,领用人签名盖章,保管员根据批准后的出库单出库。

14、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进行严格审核。

15、各种原始凭证必须具备:凭证名称、填制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金额。

二、选择题

1、合作社的资产分为ABCD和无形资产等。

A流动资产、B农业资产、C对外投资、D固定资产

2、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当对ABC等相关凭证进行严格审核。A采购发票、B结算凭证、C验收证明、D付款凭证

3、领用或出售的出库存货成本的确定,可在ABCD等方法中任选一种,但是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动。

A、先进先出法B、加权平均法 C、后进先出法 D、个别计价法

4、合作社的无形资产是指合作社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ACD等。

A专利权、B房屋 C、非专利技术 D、商标权

5、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可在CD等方法中任选一种,但是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动。

A不提折旧法 B提前折旧法C平均年限法、D工作量法

6、AB不得由同一人保管。

A、支票 B、财务印鉴 C账本 D发票

7、合作社的存货包括ABCD等。

A、在产品 B、种子 C、工业产成品 D、化肥

8、合作社应编制ABCD等。

A资产负债表、B盈余及盈余分配表、C成员权益变动表、D财务状况说明书

9、合作社的所有者权益包括ABCD等。

A股金、B专项基金、C资本公积、D盈余公积

10、管理费用是指合作社管理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无形资产摊销ABCD等。

A管理人员的工资、B办公费、C差旅费、D业务招待费

三、判断题

1、合作社取得的所有现金均应及时入账,不准以白条抵库,不准挪用,不准公款私存。(对)

2、有价证券不必专人管理,因为它不是现金。(错)

3、合作社对存货要定期盘点核对,做到账实相符,5年必须进行一次全

面的盘点清查。(错)

4、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超过2年以上(不含2年)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专项应付款等。(错)

5.固定资产净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后的净额。(对)

6、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不能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计价。(错)

7、合作社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也需要继续提取。(错)

8、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及暂付款项,按规定程序批准核销时,借记“应收款”科目,贷记“其他支出”本科目。(错)

9、会计核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对)

某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管理制度 篇8

【摘要】:我国农业、农民一直以来都处于弱势地位,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几年将三农问题作为最重要最突出的问题进行解决,从纵向来说,三农问题在政府的扶持下取得了一定成效,横向方面却是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却越来越显著,三农问题的解决陷入了瓶颈。此时,体现农民需求意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悄然兴起,它是农民自发自愿组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农民走向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如今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然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对于农业合作社的扶持手段,笔者认为以法律形式予以规范的经济扶持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措施。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政府有必要运用税收政策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他农业经营者同样甚至更优惠的待遇,而运用税收手段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成功的实践经验也表明财税方面的扶持是最成功的方式。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力扶持,其直接目标是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农业的发展问题,其关注的是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是农业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在已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外理论,从经济学制度以及经济法、税法的基本原则出发,详细论述了财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我国现行的涉农财税制度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同时联系实际,对我国涉农财税制度的效应以及制度缺失作了全面的剖析,指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制度环境急需改善。第三部分经过重新审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税法律制度,追本溯源,探究我国涉农财税制度缺失的原因所在。第四部分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国际社会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一些启示。第五部分充分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税法律制度的针对性措施。期望能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从而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法律保障新农村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22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引言12-131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概述13-201.1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13-141.2财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学理论基础14-171.2.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认为财税扶持能促进合作社发展14-151.2.2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税收促使合作社创新15-161.2.3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税收帮助农民节约交易费用16-171.3财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学理论基础17-201.3.1经济法理论认为税收能实现农业的均衡发展17-181.3.2税法理论认为税

收能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18-202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税制度20-272.1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行税收制度20-222.1.1增值税202.1.2营业税20-212.1.3消费税212.1.4企业所得税21-222.1.5个人所得税222.1.6其他税种222.2我国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成效分析22-242.2.1降低了农民的税收负担22-232.2.2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232.2.3对农业生产服务和农村公共事业服务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232.2.4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力发展23-242.3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税制度缺陷24-272.3.1税收支持农业力度相对较小24-252.3.2税收优惠范围较窄25-262.3.3农产品出口的退税率偏低262.3.4企业所得税优惠涉及农产品加工环节较少262.3.5税收制度透明度差26-272.3.6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不健全273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税制度缺陷的成因27-323.1法律方面原因27-293.1.1立法方面27-283.1.2执法方面28-293.2内部因素29-303.3外部因素30-323.3.1市场因素30-313.3.2政府因素31-324其他国家及地区农业合作组织的财税制度32-394.1美国扶持农业的财税制度32-344.2法国扶持农业的财税制度344.3亚洲地区34-364.3.1日本支持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制度34-354.3.2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支持农业合作社发展的税收政策35-364.4其他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36-394.4.1政府应对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条件36-374.4.2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坚持服务、创新与效益相结合374.4.3加强农民培训与教育37-384.4.4应有相关法律作保障38-395完善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税法律制度的构想39-475.1利用

税收政策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的发展405.2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发展的增值税制度40-425.2.1明确农业产品范围40-415.2.2降低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值税税率415.2.3调整农业生产资料税收政策41-425.2.4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出口零税率政策425.3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发展的所得税优惠制度42-435.4采取多样化的税收优惠形式435.5构建适宜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税收法律体系43-455.6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营利性活动与非营利性活动采取差别税制45-47结语47-48参考文献48-53致谢53-5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4-55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作文下一篇:食品安全教育专题教育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