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中国梦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生代农民工的中国梦

新生代农民工的中国梦 篇1

农民工这样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为我们的城市建设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他们存在 于城市的各个角落里,从事着最脏、最苦、最累的工作,默默地建设这个城市,却生活在最底层。他们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背井离乡,踏上驶向远方的列车,只为了多赚几个钱。他们的中国梦要从他们所处的境遇说起。首先就是自己的下一代的教育问题。由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在外的艰辛与生活上的困窘使得无法带着孩子一起去,在自己的身边读书,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由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照顾,有的甚至只有自己照顾自己。另外孩子的思想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父母又不在身边,又没有人开导他们,久而久之产生厌学的情绪也很正常。他们觉得有没有文化没什么不一样,他们的父辈们没文化照样能生活下去。这种现象在农村十分普遍,念不好就辍学随父母一起外出打工。他们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自己的孩子,教育他们。如果可以在他们家附近开家工厂,或者自己种点东西,做点小生意的话,那样的话就可以多教育教育孩子,免得他们走上歧路。还有就是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了,农村大多数老师的教学水平都不高,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毕业文凭就来教书了,不合格的老师怎么能教出合格的学生呢?有的虽然带着孩子读书可是由于城市中考高考的种种限制只能够返回户籍所在地读书。他们觉得这不公平,凭什么城里的孩子就可以享受好的教学资源,而自己的孩子却要从走自己的老路?他们希望国家可以尽快调整教育政策,好让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里读书。他们实在是不想自己的孩子在步自己的后尘啊,希望孩子不要再受别人的歧视,不要在像自己一样风餐露宿了!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自己的生活了,其实也没什么想要的。只要能按时拿到自己的血汗钱就行了。他们希望老板都能有良心,不要再拖欠工资了。自己干的活虽然脏点,累点,可那是自己劳动所得,希望可以受到平等的对待。逢年过节的能够买到车票,回家团圆。还有就是希望政府可以更多得关注这个弱势群体,帮他们排忧解难。至于自己的住宿问题,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多建一些廉租房,解决住宿的困难。他们觉得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的监督与管理,不要再出现类似“大头娃娃”的事件了。

新生代农民工的中国梦 篇2

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新名词被首次写入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 其是指80、90年代出生在农村并具有农村户口身份的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鲜明的区别。闲暇, 是指没有事做的时候。目前很多学者对闲暇的普遍理解就是指个人有支配和利用闲暇时间的自由。闲暇生活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生活质量的象征, 而新生代农民工迫于工作的高强度和在城市生存的现实压力, 其闲暇生活质量不容乐观。2010年轰动一时的富士康“N连跳”员工自杀事件, 引起了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高度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 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样本数据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本项研究共发放200份问卷, 有效问卷180份, 其中男性96份、女性84份。主要涉及服装生产加工、服装导购、建筑、餐馆、美容美发、交通运输等行业, 并认为符合当下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流向。在这些问卷中, 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与其行业的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 不同行业月收入有较大差别, 其中建筑行业月收入最高, 过半数的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 最低工资也是2000—3000元。其次, 从事交通运输的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也在3000以上, 在服装生产这行工作的月收入集中在2000—3000, 而从事餐饮、美发、服装导购等服务业的工资均不高, 它们的众数出现在1200—1600元中。而从工作强度及工作难度来看, 体现出了工作强度越大, 工资越高的特点。从图1可以看出, 相比其他行业, 从事交通运输和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数很少, 这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 其受苦程度较低, 就业倾向于像餐饮、美发、服装生产等体力付出较小的行业。

另外, 在这些被调查者中, 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初中学历的有99人, 占了一半以上, 小学学历的有13人, 而大专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只有6人, 如图2所示。

2、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状况

本课题从两方面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安排, 一是他们自己的计划安排, 二是外部提供的活动。通过这内外两个角度较好地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对闲暇生活的追求和企业等外部条件对他们业余生活的帮助情况。在问卷中, 我们设计了一些如“您平均每天有几小时的闲暇休息时间 (一天按12小时计) ”, “您的闲暇时间主要做什么 (选出六项并按重要程度排序) ”, “您是否参加过以下组织的活动”, “您所在企业举行文娱活动的频率”等问题。通过调查, 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1) 睡觉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最主要的闲暇安排。

在180人中, 有142人选择了睡觉, 比例达到78.9%。其次是听音乐, 比例是78.3%, 看电影电视、逛街、网吧上网聊天游戏和手机上网依次排在后面, 比例均在50%以上。另外, 有少数人会选择去饭馆或歌厅放松, 而对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读书看报、去图书馆等, 比例很低, 只有32.3%和14.4%。令人惊讶的是, 180人中只有20个人会参加文体活动, 比例最低, 仅为12.8%。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安排的总体情况。

在这些活动中, 有27.78%的人把听音乐放在第一位, 18.33%的人把打牌放在第一位, 选择睡觉作为主导安排的人数占15.56%。另外, 选择有时间就去网吧上网的人数占12.78%, 与之对比鲜明的是, 对于读书看报、图书馆、公园这些有利自身素质提高的活动, 只有8%左右的人把它们作为首选。此外, 34%的人平均每月文化消费金额为0元, 49%的人为1—20元每月, 剩下17%的人平均每月文化消费为20—50元, 也没有人消费数在50以上。

(2) 从性别角度看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

问卷涉及96位男性、84份女性, 在此调查过程中, 我们发现闲暇生活的安排与性别有关。从表2得知, 男性在空闲时, 睡觉、网吧上网、听音乐、看电影电视、打牌、手机上网分别占据前6位, 比例均达到50%以上。其中, 睡觉占第一位, 比例是77.1%, 其次是网吧上网 (72.9%) 。在实地访谈中, 本组成员了解到有不少新生代农民工是通宵上网, 打游戏是最主要的内容。而女性在闲暇时间里, 听音乐是她们最主要的活动, 比例为95.2%, 其次是逛街 (88.1%) 。在不考虑重要性的前提下, 前六项安排中, 女性和男性唯一不同的是男性会在业余时间打牌 (53.1%) , 而女性则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逛街 (88.1%) 上。另外, 男性选择读书看报的比例比女性高, 反应男性对社会时事的关注程度和对自身发展的要求比女性高。但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 他们对文体活动的积极性都很低, 偏好于室内活动, 男性比例仍略高于女性。

(3) 从学历角度看新生农民工的闲暇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学历不同, 他们对闲暇生活的安排也不一样。小学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把更多的可支配时间用于睡觉、打牌、网吧上网。他们几乎不去歌厅唱歌、也不去图书馆借阅书籍。对于学历是初高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 他们的大部分闲暇时间花在听音乐、睡觉、上网、看电视电影上。在中专和大专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中, 打牌、网吧上网的比例下降, 读书看报、去图书馆的比例增加 (见图3) , 反映出学历越高, 越倾向于把业余时间花在提升自己文化素质上。但是手机上网的比例并没有随着学历的提高而有所变化, 时下手机均有网络功能, 手机上网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流行的娱乐方式。

(4) 从收入角度看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

问卷共设置了6个平均月收入段, 最低工资段是600—1200元, 最高是4000元以上。从图4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不管处在哪个工资段, 睡觉和网吧上网的比例都很高, 而参加文体活动和图书馆的比例倒数。另外, 工资水平提高, 用在闲暇生活的费用也相应增加, 如选择去图书馆借阅书籍、网吧上网, 而睡觉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时, 此比例又有所上升, 这是因为随着收入的提高, 新生代农民工能负担起更多的娱乐活动。而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都从事艰苦的建筑行业, 其工作强度大, 居住条件差, 完全谈不上有文娱活动设施, 因而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文体活动的比例几乎没有, 也不曾去过图书馆, 他们的业余时间主要就是听歌、打牌、睡觉、上网。这也是为什么去图书馆、读书看报这两条折线在4000元以上出现下降的原因。

至于所在单位和所在社区提供的文化活动方面, 不管从事何种行业, 他们基本上都在“所在单位有没有共青团组织”这一栏中选了“无”, 自然共青团组织开展活动情况是“从没有, 基本不了解”。对于所在单位或居住社区组织文娱活动的频率, 29%的人选了只有在重大节日才会举行, 66%的人声称工作单位或生活社区没有提供任何文化活动, 这一情况在建筑行业里尤为明显。其中, 22%的人认为活动单一, 不能满足基本需求。

三、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存在的问题

1、闲暇时间短, 生活单调, 缺乏文娱活动

首先, 新生代农民工不管是从事哪种行业, 其工作时间长, 工作强度大, 工资水平低。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时间非常紧, 限制了一些需要较多时间来进行的业余活动;工作强度大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体育和学习活动的心情和体力要求, 他们宁愿睡觉也不愿参加文体活动;工资低, 生活成本高使得他们不愿花过多的金钱去进行一些高消费的活动。基本上是重复着工作—吃饭—睡觉的点线生活, 生活单调而乏味。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 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工作时间长, 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从图5可以看出, 他们平均每天只有两小时和一小时休息时间的人数占据前两名, 分别是44人和43人, 推算一下, 一周的工作时间即为70—77小时。在问卷中, 我们也得知, 偶尔周末会有一天假, 但就是这样, 也大大超过了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另外, 一个很醒目的数据便是30人, 代表没有闲暇时间的新生代农民工人数, 比例为整个问卷的1/3, 足见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空闲时间稀少。

新生代农民工在业余时间主要是听音乐、睡觉、上网、看视频、打牌、逛街, 偶尔会读读书, 加之企业社区文娱活动欠缺, 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闲暇活动方式单调, 活动途径缺乏。在调查中, 我们问到在城市生活中最困扰他们的问题有什么时, 排在第三位的就是缺乏文娱活动, 而他们普遍希望企业组织爬山户外活动、知识讲座、电影展览、图书借阅等文体休闲活动。这一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质量低下。

2、享受性和发展性要求不协调

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大都把较多闲暇时间用在听音乐、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视、逛街等娱乐活动上, 然而会读书看报、去图书馆的人数占的比例只有32.3%和14.4%, 且把它们放在首位的人数也只有8%左右。另外, 在文化消费上, 数额也不容乐观。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生活消费的享受性要求日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消费观念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同时更多地倾向于逛街、上网、KTV和聊天等具有享受性的活动之中。但也可以反衬出他们对自身发展性的要求并没有跟上步伐, 没有较好地利用闲暇时间继续学习, 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工作技能。

3、内心孤独, 精神生活失落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群相信“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的人。他们大多没有务农经历, 初高中毕业, 职业期望值高, 不愿干脏活、累活和收入低的活。打工不再只是为了赚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 而是带有“闯天下、寻发展”的目的。而城市文化的耳濡目染又不断消解着他们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社会记忆, 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也使他们渐渐不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总之, 比起第一代农民工, 他们真正成了既融不进城, 又不愿回乡的“边缘人”。但其从事的职业 (依然是“赃、累、差、重、险”等城市人不屑的职业) 、享受的社会待遇 (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社会尊重的缺乏等) 和面临的制度环境 (用工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壁垒) 依旧与父辈大体相当, 并且与城市人形成巨大反差, 加之青春期的躁动和对未来的迷茫, 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更容易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社会距离感乃至不满情绪。在问卷中, “最困扰您在城市生活”的选项中, 经过统计, 发现在“生活成本高”、“缺乏文娱生活”后即是“远离亲人, 感到孤独”、“没有朋友, 无人交心”。这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心落寞感, 没有心灵依托, 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且交际圈也仅仅局限于老乡或工友, 容易产生被孤立的感觉。他们不被城市所认可, 不被城市人所了解, 现实的残酷、生存的压力和美丽梦想的冲突使得他们内心苦闷, 却缺乏有效的途径去缓解和发泄, 在问及“面对压力, 倾向于选择何种方法缓解”时, 占据前6项的是听音乐、看电视电影、睡觉、上网聊天、找朋友倾诉和沉默。可见, 面对压力, 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是喜欢自己一人解决, 而不是向外界寻求帮助, 而这些方式的效果也只是短暂的, 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对策分析

1、消除制度障碍, 缓解新生代心理压力

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质量的低下和精神生活的失落, 根本原因是受制度的阻碍。在中国这样一个“二元户籍制度”从1958年存续至今的国情下, 中国公民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 城乡有别, 使得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政策权利方面不能像城市居民一样拥有相同的待遇, 致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闲暇生活也基本处于真空地带。因此, 必须改革户籍制度, 放宽城市准入门槛, 取消农民进城务工的种种限制。首先,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再分配制度, 提高他们的收入, 将新生代农民工最为关心的就业安全、失业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纳入保障范围之内, 使他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其次, 扩大社会公共服务的范围, 尽量实现城乡服务的均等化。只有这样, 才能减轻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压力和社会压力, 才能让他们有安全感, 有信心面对未来, 才能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进而丰富闲暇生活, 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

2、构建企业人文关怀体系

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匮乏, 与企业的人文关怀缺失密不可分。当下, 大多企业把农民工当成是流水线上的机器, 他们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 压榨新生代农民工的正常业余时间, 强制他们加班加点, 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却难以提高。因此, 企业应负有重大责任。首先, 应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 提高工作效率, 实行最低工资制, 缩小工时, 或实行倒班制, 增加他们的闲暇时间, 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安排自己的闲暇生活。其次, 企业不仅仅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物质待遇, 还应重视他们的精神需求, 重视农民工的闲暇生活, 从根本上关注人及人的发展问题。所以, 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丰富他们的闲暇生活, 如在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社区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 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从室内走出来, 降低手机上网、睡觉、听歌的频率, 去室外锻炼身体和心智, 应付紧张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能培养他们的业余爱好, 陶冶情操, 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再次, 企业可以定期举行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联赛, 不仅可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与企业的感情和凝聚力, 也可加强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力。另外, 企业可设立小型图书馆, 提供图书借阅服务, 让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图书馆的常客, 定期举行知识竞赛活动和专业讲座, 既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此外, 企业还可以适当的提供电影、小品演出, 或爬山等旅游活动, 切实地提高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的质量。

3、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 充实闲暇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在空闲时候普遍倾向于在室内活动, 且其交际圈也局限于老乡或工友, 而不愿走出去参加一些公共活动或是和城市人接触, 原因之一便是他们内心的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来自城市居民的歧视和排斥, 来自他们弱势的经济地位。所以, 新生代农民工必须懂得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自己, 提升自己。在业余时间不能仅仅满足自己的享受性要求, 还得要注重发展性要求, 要利用闲暇时间继续学习, 增加文化消费金额, 阅读书籍, 提高文化水平, 丰富个人知识面, 扩大视野, 提高自身素养, 加强技能培训, 拓宽个人发展空间。此外, 新生代农民工还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消除内心的自卑感, 对生活充满热情, 能够积极与人交往。用更加乐观的心态度过自己的闲暇时间, 用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式充实自己的闲暇生活, 使它有意义。

五、结语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出现的社会阶层, 已经成为中国劳动供给的主流。他们在给城市创造财富的时候, 属于自己的闲暇生活却单调而匮乏, 提高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质量对于他们的精神生活、处世态度、工作激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甚至能够减少犯罪等社会不良现象的发生, 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意义。

摘要:在中国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 新生代农民工异军突起, 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 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一亿左右, 占农民工总数的60%。然而, 他们的闲暇生活却迟迟未得到关注和改善, 由此引发了诸多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本文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进行调查研究, 并从制度、企业、自身多角度给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的建议, 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健康、热情工作与生活。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生活,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孔文玉:我国农民闲暇生活行为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 (9) .

[2]鲜开林、刘晓亮: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1 (1) .

[3]王中原:从“边缘人”到“新阶级”?——新生代农民工的抗争活动与中国城市的政治发展[J].2012 (2) .

[4]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探索, 2007 (3) .

[5]郝丹梅、位丹丹: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疏导的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1 (2) .

[6]何晓红:挣扎与弥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关怀体系[J].中国青年研究, 2010 (9) .

中国一户农民的百年小康梦 篇3

在互联网上搜索“茂德公”,会跳出4万多个相关条目。

在珠三角地区,这位中国老农民形象比“肯德基”美国老爷爷更有名气。他的旗下有香辣酱厂、农业科技公司、生态农业体验园、文化传媒公司……在寸土寸金的广州番禺还有一座“茂德公草堂”。他叫陈茂德。村人称他茂德公。在互联网上搜索“茂德公”,会跳出4万多相关条目。如今茂德公商标价值达数亿元人民币,茂德公算得上是中国最具品牌影响的老农民形象。

新婚之夜新娘和衣而眠,竟不让新郎碰她,只因他不识字。

远古,雷州半岛是古百越民族的栖息地。茂德公家族世居半岛上的足荣村。种田人图什么,图结婚睡觉生孩子?这谁都会。种田人图个有文化,这才是最荣耀的。“读书肯用功,茅寮里面出相公。”这不是茂德公一代人的梦想。他的曾祖福源公曾梦想把儿子培养成知书达理的秀才,家有衣食,腹有诗书,这实在是这户农家在19世纪末的小康梦。无奈福源公的两个儿子都因父辈在穷乡僻壤承担不起读书费用而中断书塾学习。但福源公两代人省吃俭用,毕竟使福源公的长孙陈荣洲读了几年书能看懂村中往来公文,能给村人的茅屋门前写上春联。到四代孙陈茂德出生,遇军阀混战灾荒连连,半岛上的日子更加艰难,陈茂德16岁当“新郎官”,新婚之夜新娘和衣而眠,竟不让新郎碰她,原因是他不识字。陈家觉得这尴尬像鞭子般抽打着自己的祖辈和自己,于是下决心让陈茂德16岁去读书。这是个不识字的新娘逼新郎去读书的乡下故事。读书一年念得出《三字经》《弟子规》,陈茂德长了不少自信,此后曾梦想勤劳置田当地主,不料土改的枪声把他的梦想打碎……此后经历互助组、人民公社,经历大跃进、大炼钢、“文革”和改革开放。

陈英昌有句名言:“养子若不去读书,不如养个大肥猪。”

茂德公之子陈英昌在新中国上学曾梦想不负祖辈重望读书上大学,但“文革”中断了他的大学梦。然而读到初三的陈英昌毕竟成为村里的第一个拖拉机手,并拥有了村里的第一辆自行车,还办起村里的第一个碾米厂。改革开放后有篇著名小说《李顺大造屋》,讲农民李顺大梦想造三间屋,二十多年没造成,到1977年冬这次,会有把握造成了……此时的陈英昌率领全家仍住在茅草房里,他有句名言:“养子若不去读书,不如养个大肥猪。”他生有六个子女,别人赚钱建房,他一心一意投资孩子读书,缴不起学费甚至不惜借“高利贷”。要有文化,否则要实现小康梦是不可能的。这已经不止是陈英昌的梦想,而是这个贫困农民的信仰。他一家住茅草屋住到20世纪末,他的六个子女,除了其中之一因身体受伤中断学业,他把五个孩子都培养成大学生。他不啻是卧薪尝胆专心培养孩子读书的典型。他家徒四壁时,读了书的孩子就是他最大的福气。

福源公以下第六代传人陈宇是其家族一百年来第一个大学生,学金融,毕业后有了在银行工作的金饭碗,竟辞职,回乡把产业做在贫困家乡。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改革开放后,离乡离土进城去打工的农民超过两亿,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浩大的现象。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打工,村中多是留守儿童、老人和部分妇女,许多村庄成了“空壳村”,贫困农村谁来建设? 家乡的穷困靠谁来改变? 这是当今农村最大的难题。陈宇的作为就做在这个最大的难题上。

陈宇“归去来兮”,在雷州半岛建设“雷文化体验休闲游”。

如今茂德公一家盖起了花园式别墅,这并不是可炫耀的。但令人不无吃惊的是,茂德公家创建的樟树湾集团,投资数十亿元,在雷州半岛建设“雷文化体验休闲游”,进军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立志要向世界营销雷州半岛旅游。我们并非选取一个富裕村来做研究和描述的对象。足荣村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富省广东的一个贫困村,其地理位置无异于天涯海角,那里农民的坎坎坷坷,精神诉求,灵魂归宿,很少被那儿以外的人们了解,譬如足荣村至今还在搞“消灭茅屋工程”。足荣村中一户农民,怎会有如此作为?

那么多人眼里看到的乡村除了穷,啥也没有,以致纷纷离土离乡去谋生。数不清的农村学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回乡的路,宁可漂泊在城市。那么多人往外走,陈宇却往回走,是什么因素让他看见家乡蕴藏的大财富?家乡有很多劳力资源,阳光灿烂的雷州半岛还有很多自然资源。家乡的红土地虽然贫瘠,但适合种植红辣椒。办个辣椒酱厂,方圆乡村的农民种辣椒也能有出路。把家乡的农民资源、穷山荒岛资源都用起来,改变村民离乡离土的流离生活,回归建设自己的家园。这可不是一个读了大学的年轻人独自归来了,这也不是一个我们常见的企业家如何创业成为富豪的故事,这是一个在穷乡僻壤试图改变贫穷家乡,尽可能争取共同富裕的故事。

茂德公家族堪称奇迹,汪洋书记肯定了陈宇回乡创业的做法 。

“在家门口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这就是当今农村最重大的建设。在陈宇和乡亲们的实践中,奔驰着拯救当今穷村的“大道”。这个大道中,其实蕴藏着众多农村有志青年可以汲取的创造小康生活的智慧。

2011年8月3日下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来到足荣村考察了茂德公食品有限公司工业园。5日的《南方日报》做了报道。汪洋书记充分肯定了陈宇回乡创业的做法,认为这个路子非常可贵,值得推广。

小说《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曾经鼓舞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数城乡人民。梁生宝所处的时期,我国农村群体都热心于改变家乡贫穷面貌,而陈宇处在有知识有青春的男女青年纷纷离开穷村去城市找生计找前途的年代,君不见当今现实生活中的陈宇比从前小说中的梁生宝更为难得!这是我们感到有责任把这个年轻人介绍给众多有志青年的原因之一。我们的作品可能写得远不够精彩,但愿当地政府、文化界的人们乃至团中央重视这个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年轻人。

每个家乡、每个民族,在困境中都要靠一代青年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已无法仅依靠传统农业方式来维持农民生计,更无法仅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来建设新农村。真正的贫困是旧有的生产方式的贫困,这样的穷村已迫切需要如陈宇这样的新青年运用新技术、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将农村劳动力组织起来,并使传统耕作方式注入新的科学因素得以再生。

茂德公家族摇曳百年的小康梦看来终成现实。然而仅有一家人的富裕,不可能在一个穷村拥有真正的小康。茂德公家族深深体会到缺少科学文化不可能改变穷困生活,多年来茂德公集团拿出数百万元资助足荣村数百名学生读书,把“全村每户至少出一名大学生”的大红横幅一年四季悬挂在村中。这已很难说是陈宇个人的意识,而是对祖辈崇尚文化的继承。如今这个只有千余人的小村出了百余名大学生,堪称奇迹。

足荣村修路建广场:有了一环,将来会不会有二环、三环?

今天我们走在足荣村,看到村民住得很松散,范围很大。陈宇在家乡竟修起了环绕全村的“足荣村一环路”,顿时非常感动!有了一环,将来会不会有二环、三环?陈宇在足荣村还建起了中国村庄最大的文化广场,比大多数县城的广场都大。祖辈父辈都问他:为什么要建得这么大?他说广场有多大,村庄的前途就有多大。不可小看梦想,也不能嘲笑共同富裕奔小康的梦想,即使在最贫穷的日子里,中国农民永远有渴望美好的梦想,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茂德公“德”字勒石,乃是中国农民万古不变的精神坚守。

茂德公家庭是中国传统式的农民大家庭,四世同堂,共有17对夫妇,48口人,每个小家庭都和睦完整。足荣村从村头到村尾,排着一长列大石头,每块大石上都刻着一个字——德。真草隶篆,神韵飞扬。中国纵然自古重德,但几千年也没见哪个地方刻了这么多“德字石”立在村庄。今天为什么要以“德”字勒石做如此强烈的表达?这里不只有梦想,而是有中国农民万古不变的精神坚守。

人类发明农耕的历史已有万年,工业时代只有250年上下。人类迄今为止的历史主要是建立在农耕文明上的历史,换句话说,主要是农民的历史。20世纪至今,中国农民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计算机时代。茂德公一家是个值得研究的乡村之家,农民之家。茂德公一家一百多年经历了剧烈的时代变迁和精神嬗变,虽程程坎坷,但茂德公家的百年变迁,其悲伤与欢乐,吃苦能力和勤劳,理想和灵魂,以及一代比一代强的走向和现状,仍可以是百年来中国农村社会和农民进步的缩影。

编稿人语

神农传人“筑梦”的缩影

○关 邨

新生代农民工的中国梦 篇4

——身边的故事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孟佩杰,5岁时生父不幸车祸离世,生母无奈将她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因病去世,5岁的孟佩杰由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影讯。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这一年孟佩杰只有8岁。从此孟佩杰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8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关注十三五,创造新生活”主题教育

——身边的故事

感恩是人之常情,事之长理,懂得感恩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我们身边不乏孝敬父母的典范。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邵帅,一岁时父母离异,跟随妈妈生活,2004年,邵帅的妈妈到北京打工,7岁的邵帅就在徐州跟着外公外婆生活。2009年7月,邵帅和其他学生一样,满怀着希望与憧憬准备踏进中学的大门,努力学习。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去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2009年6月,北京一家权威医院诊断出他的妈妈患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随后病情恶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需进行骨髓移植,12岁的邵帅主动提出要给妈妈配型,并配型成功。为了挽救妈妈的生命,他毅然决定捐献出自己的骨髓,为妈妈做骨髓移植!为此,邵帅放弃了读书,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休学去北京照顾妈妈。为了节省开支,邵帅从来不愿多花一毛钱,有时走路累了,他连一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有时还瞒着妈妈不吃饭,为妈妈看病省下每一分钱。妈妈病情严重时,吃喝拉撒都在病床上,邵帅一直陪伴在妈妈的身边,端屎端尿,悉心照顾着。他最怕妈妈死了,有一次妈妈疼得在病床上打滚,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抢救过后,医生离开了,邵帅拉着妈妈的手,一个劲地说:“妈妈,你不能死。求求你,你不能死。你要是死了,我就成孤儿了。你就是我的天,有妈就有家。”一提起这,妈妈就大声地哭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刻孩子的眼神,那眼神里透着恐惧,还有急切以及无助。”说起懂事的小邵帅,66岁的外婆泣不成声:“孩子孩子以前非常怕黑,而现在,孩子每天奔波在香山的暂住所与道培医院之间,晚上10点多回家,路上再黑他也不怕。”

《京华时报》的记者彭科峰曾跟踪报道过邵帅母子,说起邵帅,他满是心疼:“这个才12岁的孩子,每天做好饭送到医院来,从医院回到住处,要乘1个多小时的公交,十几站路。每次他都是一个人来,一个人回去。照顾妈妈让他显得很疲惫,看着他幼小的身影走上公交车,我看着觉得特别心疼。”

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 篇5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困境:

(一)脏、苦、累的边缘职业

受职业技能低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即使有心摆脱卖苦力的低级打工状态,也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只能从事城市人不愿干的脏、苦、累、风险大等边缘职业,就业环境差,劳动时间长,工作量大,劳动报酬低,基本权益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享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

(二)迫切的婚姻问题

受职业限制找不到爱情。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首选通常是一些脏、累、苦,工资待遇不高,风险大的职业,很难获得异性的青睐,也难以获得与异性相处的机会。职业搭起的围墙正束缚着这些青春萌动的新生代农民工。

(三)非城非乡的身份

当前受户籍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定身份仍然是农民。虽然户口在农村,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城市人,希望能够和城市人一样“体面地活着”。但城市并未作好接纳他们的准备,相反既有经济门槛,又有素质门槛和福利门槛,这样,新生代农民工只能集中居住在房租低廉、流动人口集中的城市边缘区、老城区,形成一个自我隔离的孤岛,与主流社会脱节,处于非城非乡、进退失据的境地。

(四)矛盾斗争的心理

新生代农民工一旦进入城市新环境,乡村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凝聚力失散,原有的自律性丧失,在城市陷入生活困境时,在职业技能低、经济收入差、无住房、受歧视、讨不到老婆等的连锁反应下,贫穷和光棍的结合,对城市社会的冲击将是巨大的。并且由于信息网络媒介的发展,他们也更容易被组织起来共同发出声音,社会矛盾更容易被扩大和激化。如果继续将他们排斥在体制外,将他们边缘化,漠视他们的物质、精神文化和民主政治需求,他们更容易产生怨恨心理,不利于社会治安和稳定。这值得我们警惕!

二、政府和社会需要采取的措施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的种种差异及面临的困境,对当下的城市管理政策提出了挑战。并且,这种挑战将日益变得清晰、紧迫。

(一)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虽然被冠以“农民”两个字,实际上“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农民的关系已不是那么紧密,但户籍这堵墙,却如影相随,羁绊着他们融入城市,阻碍着他们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制约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所以,要破解“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民生难题,不妨先从户籍制度着手,赋予他们“新市民”的身份。实行以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人在哪里工作、生活,就在那里登记,就纳入当地的管理范畴,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为基础的户口登记制度,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实现户籍管理由静态化向动态化的转变。

(二)改革劳动就业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探索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就业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将城市和农村劳动力视为一个整体,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政策框架下,采取一体化的就业政策和管理体制,让农民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公开、公平的开展就业竞争。要创新农民培训转移机制,大力加强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转移就业能力。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三)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

当前,必须加强严格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推动各类企业同新生代农民工按照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严格实行《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带薪休假制度,保障外来民工休息休假权利,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经营生活,交友恋爱。要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要依法保障农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四)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要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由过去主要面向和管理户籍人口,转变到同时面向和管理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让农民工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来,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度。农民工流入地政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对进城农民工“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政策要求,完善对农民工保护的相关法规,出台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专门规定,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五)更多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切实改进服务形式,让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真正走进农民工中间;文化设施要向农民工开放;要积极扶持打工者文化团体,不要“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了空话。

(六)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区生活

要依托集中居住中心、居(村)综合活动室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公德、法制宣传、市民素质等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和吸纳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区自治组织和各类学习型、服务型、文体型、公益志愿型等居民互助性的社区民间组织,使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社区生活和社区管理,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加速融入城市的大熔炉。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报告 篇6

他们是农民子弟,但更渴望城市生活;他们忙于打工挣钱,但是也注重消费享受;他们不甘心受到排斥,也希望尽快融入城市文明······

他们组成了一个新的民工集体——新生代农民工。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走进“新生代农民工”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在外打工挣钱的80后、90后的农民子弟,他们一般出生以后就上学,到了初中或高中毕业以后就进城打工。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相对于上一辈来讲,他们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都不是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与其长辈们比较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环境、生活状态、文化程度、工作条件以及思维、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不一样的新生代

与长辈们不同,他们都上过学受了基础教育,大多是学校刚刚毕业便外出打工,懂得一些知识或是熟练某项技术,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好找各种类型的工作。于是大多人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的契机。他们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待在那些最脏、最累的岗位上,如同建筑工、搬运工,而是将目光投向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上一代农民工们是以谋生为自己的目标,不过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赚钱只是他们外出打工的部分目的。他们更希望在城里买房,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一直以来农民工给城里人的印象总是“大包小包,一头乱发”,而不少新生代农民工与此大相径庭,他们大多在25岁以下,有着年轻的穿着打扮,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口袋里还装着名牌手机。据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明显有所改变,他们不再像父辈们一样做“苦行僧”,而是更加注重生活享受,个人消费支出增加,这是不同于父辈的一个显著特征。他们对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企盼,有着较开放的消费观。“虽然我来自农村,是个十足的农民工,但这并不代表我的生活就失去了什么,我对生活质量也有自己的要求。我同样需要娱乐,需要交友,需要上网来了解外面的世界。”一位受访者这样说到自己对生活的追求。

因为有着更多的企盼,他们找工作时也往往更“挑剔”。他们的劳动供给和就业行为明显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似乎有了更多的选择自主权,有时候宁愿持着观望态度,也不愿太随意地选择,更不想在“一棵树上吊死”。正因为如此,春节过后各地企业便出现了“民工荒”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就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函数的特殊性及其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均衡点与厂商需求之间存在“缺口”而出现的。同时这有时候也使得一些问题出现,比如用人企业经常抱怨的新生代农民工耐受力低,敬业精神不够,不值得长期信任等等。

我不想被边缘

有的新生代农民工自称感觉自己成为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两栖人”。“对我们来说,从学校出来就打工,一般都没有多少务农经历,所以说回到家乡务农是不大靠谱的,我们都想能在城市立足,融入城市生活,但是农民子弟的身份又使得我们处于两难的处境。” 回家过年的小刘谈到自己在外面打工的感受。的确,新生代农民工这种“两栖”化、边缘化的处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务院发布一号文件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也就是要认识并解决他们的处境,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逐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其实,相对于他们的父辈来说,新生代农民工也应该是率先“市民化”的一代。毕竟他们乡土观念淡薄,对城市的渴望更加深刻,文化程度也能基本符合市民的身份,而且他们大多有一技之长,在城里站住脚比较容易。

农工“市民化”应该涉及到城市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公共福利等各个方面,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专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应包括:社会身份市民化、生存职业市民化、自身素质市民化和意识行为市民化。

社会身份和生存职业市民化,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新生代农民工们更加不希望自己被城市所排斥,他们接受不了城市里人们的歧视。因此政府应该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性系,真正使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而自身素质和意识行为市民化,既要靠宣传教育和培训,更要靠农民工自身养成,如转变角色,适应城市文明等。事实上,许多农民工子女是在城市出生、长大的,他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意识形态、文明素养和生活习惯基本与城市融合,能够接受和适应城市文明,基本上具备由农民向市民角色转变的基础。

真正要做好农民工的市民化,首先就是要尽量清除制度篱笆,主要就是要放宽二元户籍制度、就业与用工制度、住房教育与社会保障等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限制。总体上来说,各地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在这些制度方面依然较为森严,大多有着很多硬性的限制性条件。如果农民工们在户籍、工作、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不能和普通市民享有同样的权利,他们的市民之路在客观上必定是艰难的。虽然这些问题的解决注定会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尽快扫除制度上的障碍与藩篱,给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空间与机会。其次还要让新生代农民工具备市民的主观条件,他们与同龄人相比主要是缺乏高等教育的机会,所以如果对他们进行再培训再教育,或许他们在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知识技术等方面就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一来,对他们对社会都是很有好处的。“我们也希望跟城里人那样有文化、有素养,在思想、意识等上面都有大的提升,不过我们总是感觉很难做到。”小李说为此也自卑地谈到自己与他

们的差距。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对象。如何把这部分农民工转化为市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每个城市都不应该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将农村流动人群排斥在外,不能再继续把他们仅仅当做“过客”,为自己创造利益。只有给予农村流动人群以基本的市民待遇,让他们分享城市改革、发展和繁荣之成果,一个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的理想,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附注:

新闻与传播学院0803班

新生代农民工的中国梦 篇7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贫富差距,中国梦

从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时提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到2013年刚刚落下帷幕的两会, 新一届领导集体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驶向“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如何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变为美好现实, 是每一个中国人切实关心的现实问题, 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创未来的奋斗方向, 彰显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美好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曾将中国梦阐释为“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对于“中国梦”的实现, 无论是共享“发展成果”还是“出彩机会”, 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尽管我国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但人均GDP还是很低, 贫富差距问题日益严峻, 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的鸿沟仍在不断拉大, 尤其是农民工现实境遇问题使其工作、生活中都存在着现实尴尬。所以, 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解决农民工现实尴尬, 对于当前阶段缩小贫富差距, 实现“中国梦”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一、农民工的现实尴尬

(一) 就业尴尬

1. 就业难

随着城市进程化的推进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增多,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里, 然而, 到城市务工的农民工, 由于知识水平较低, 没有专业化的技术等, 缺乏核心竞争力, 导致就业非常困难。即使能就业, 大多数的农民工也通常承担着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就业难问题是关乎农民工生计的大事, 是当前阶段农民工面临的现实尴尬。

2. 收入低

在最底层的各行各业的农民工面临着一个普遍的境遇, 就是收入水平过低。我国目前有超过两亿的农民工在城市打工, 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城市建设的行行业业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他们恶劣的就业条件、就业环境和过低的收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多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 但是由于一些城市企业对农民工持有歧视和偏见, 再加之农民工自身技能和综合竞争力不高, 从事的一般都是服务业、重体力等低收入工作, 导致农民工的工资标准普遍较低, 远远低于城市职工的基本工资水平。背井离乡来城务工的农民工, 辛辛苦苦到年底, 不但满足不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更难以保障全家老小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3. 工资难讨

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 需要全社会予以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收入低、就业难, 更令人悲哀的是, 农民工辛辛苦苦靠体力、靠双手拼命赚钱, 到头来, 不是被老板无故克扣, 就是老板以各种理由拖欠着。这是一个广泛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有太多的农民工外出打工, 一年到头“颗粒无收”, 最终连回家过年的车费的都没有。农民工靠双手辛勤工作, 靠体力拼命赚钱, 按时获得相应的工资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然而, 现实而普遍的情况却是, 农民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 还要绞尽脑汁思考讨薪的方法。这不仅是农民工的悲哀, 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哀, 这一问题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解决。

(二) 生活尴尬

1. 城市歧视

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为城市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大量的贡献, 但在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却始终得不到公平的待遇。目前, 城市歧视农民工的现象依然相当严峻, 一些固有的城市偏见让很多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到处遭冷眼, 处处碰壁, 让很多农民工总是抬不起头来, 在心理上总感觉低人一等, 直接影响农民工在工作中的工作自信度和财富创造度。

2. 保障不到位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 社会上也推出了很多项关于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制度和政策, 起到了一定的保障效果, 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于农民工的切实社会保障还普遍存在着不到位的问题, 缺少一些细化的保障项目, 缺少农民工迫切需求的保障, 缺少与农民工的沟通, 以及存在保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使大多的社会保障都流于表面、流于形式, 缺少实质的贯彻和执行。

3. 高离婚率

农民工迫于生活压力, 背井离乡常年外出打工, 许多夫妻常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常年累月的两地分居导致很多夫妻亲情缺失, 面临着严重的感情危机, 甚至有的夫妻各自在生活地组建新的家庭, 导致婚姻最终破裂。目前, 农民工离婚案件急速增多, 并且居高不下, 调解难度大, 农民工的高离婚率背后透露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婚姻问题, 而是应该引起整个社会迫切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

4. 子女入学难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逐年增加,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 农民工子女入学难, 一些地方仍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如何给农民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一个宽敞的教室, 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 茁壮成长, 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缩小贫富差距

农民工, 作为城市的建设者、财富的创造者, 已成为我们实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农民工市民化, 就是让农民工逐渐与城市接轨, 享受城市公民应有的各种权益, 各项待遇, 共享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的成果, 增强自主就业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切实提高其生活水平, 提升其幸福感, 真正解决农民工的现实尴尬, 缩小贫富差距。

(一) 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保证

好的制度和政策能够促进社会的协调和分工, 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能够为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保障。国家已经出台多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制度, 建立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等,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还要在贯彻执行各项制度的同时, 强调分工、细化、分配落实, 切实把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让各项制度的施行在阳光下运行, 真正让农民工感受到阳光的温度。可见, 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保证。

(二) 健全保障机制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前提

1. 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第一, 加大劳动用工执法监察力度。在农民工被企业雇佣过程中, 加大对企业劳动用工的执法监察力度, 建立专项执法监察小组。加强各个环节的监察力度, 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 防止恶意裁员、拖欠工资的现象发生。

第二, 提高劳动部门处理劳务纠纷的效率。面对各种劳务纠纷, 加强对劳动部门的管理, 提高办事效率, 还农民工应得的劳动权益。

第三, 简化法律服务和援助程序。设立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 简化程序, 解决农民工的切实诉求, 维护农民工的根本利益。

2. 保障农民工的社会福利

第一, 解决工伤、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缺失问题。各项保险是农民工生活最基础的保障, 通过弥补工伤、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的缺失, 完善各项保险制度和落实, 解决农民工切实关心的保障问题, 增加其社会福利。

第二, 推出倾向农民工的廉租房、限价房、适用房。解决农民工家庭高离婚率, 子女入学难, 留守老人等问题, 让农民工住有所居, 劳有所养,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三) 提高就业能力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根本

1. 加强专业化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工核心竞争力

通过免费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定点培训和送学上门的服务对农民工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 立足农民工需要设置课程, 实行专项或专题培训, 使农民工尽快熟悉岗位的要求, 了解岗位的特点, 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入职能力和水平, 提高农民工的核心竞争力。

2. 提高文化素质与修养, 促进农民工与城市接轨

通过悬挂条幅、设置展板、张贴海报、定时播放一些宣传广播或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形式, 加强对农民工的思想宣传、教育和引导。并加大各大媒体的舆论导向, 形成一种社会的正能量, 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 进而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综合素质, 加快农民工与城市的接轨, 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3. 成立就业专项小组, 将农民工纳入就业体系

各地召集就业相关工作人员, 成立专项就业小组, 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并分工分配任务, 做到“事有专人, 人有专责”。同时, 根据本地农民工特点, 制定农民工就业择业方案, 将农民工纳入本地就业体系, 明确具体流程、就业项目、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等, 联系相关部门和人员分工协作, 帮助农民工真正找到适合有保障的职业。促进农民工及早融入城市,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真正缩小农民工与城市市民的就业差距。

与此同时,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还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树立农民工先进典型、城市建设者先进表彰大会等形式, 并借助网络媒体等主流媒介的宣传引导, 让更多的人走近农民工、了解农民工, 并逐步消除长久以来对农民工持有的偏见。让更多的农民工在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下, 不断地提升自己, 不断地融入城市, 为城市建设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职成教:助力农民实现“中国梦” 篇8

一、当前“三农”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有9亿农民,受文化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农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不足,制约了农民的职业选择,使得部分农民只能选择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收入低的工作,收入很难迅速提高。此外,由于受农民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单一的职业技能制约了非农产业的发展,阻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减缓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二、内在的深层次原因

1.农民意识与心理惯性。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部分农民的思想相对保守,缺乏必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指令性的生产安排。

2.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不高。目前,农村呈现“空心化、弱势化”的趋势,大量的村小和教学点合并、撤销,部分学生不得不到乡镇一级的中心校就读。但是,又产生了诸如中心校寄宿条件差、校车事故、上学路途的安全事故、辍学率反弹等问题。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的在校生不足百人,生均经费总量不足,正常教学开支难以为继,再加上教师质量、数量不足,教学水平相对偏低。无奈之下,大部分学校只能选择仅上语、数两门主科。有的农民干脆直接让子女辍学打工,形成了恶性循环。

3.农村职成教缺乏活力。农村职校教师师资水平有限,懂理论、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少、质量不高、待遇偏低。且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体制依然存在。当前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还面临着缺乏充分的自主性,对企业的参与度不够的困境,农村学校习惯于“书院式”办学,面对市场缺乏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三、对策和措施

1.增加经费投入

目前农村职业学校,校舍及教学器材短缺,加大农村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迫在眉睫。同时,各级管理部门要建立规范、严格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降低行政管理成本,确保经费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如,硬件上,资金要先用于学校的改建、修缮和教学设备的采购;软件上,农村职业学校要切实为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不断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此外,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机构,让更多的社会资源融入农村职业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学习职业技术、提高职业能力的强烈需求。

2.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民学习科学技术,实现职业教育转型的文化基础。农村义务教育要打破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不仅要把发展农村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更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感情,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并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力争使他们成为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3.提升农村职成教育的办学水平

根据“整合农村多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要求,我们要做到:

①职成教资源联合。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以青年和中年农民、返乡的初高中毕业生作为职成教育培养的重点,主要学习现代的农业科学知识和农业科学技术,为现代化农业提供人才保障。同时,适度扩大职业学校的自主权,培养当地和社会急需的各类人才,改变农民的职业文化地位。

②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农村职业技术办学可以采取岗前就业培训、实验示范培训、订单培训、网络培训、信息培训等半工半读的新型培训模式,还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推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需要注意的是,与企业合作时,相关部门要明确给予企业的补贴和标准。这一举措能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实现。培训结束后,相关部门要鼓励学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使他们的技能水平得到社会认可,成为其以后就业的一块“敲门砖”。

③鼓励学员在农村创业。对于学农爱农并学有所长的学员,相关部门可以联系信贷部门扶持一部分创业资金,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并创造出经济效益,成为新时代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发展成为小康户的学员更要进行大力扶持和褒奖,树立榜样,推介经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为了早日实现“中国梦”,构建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是关键,发展农村职成教事业是核心。为此,农科教要形成合力,扎实搞好义务教育,以职成教育为核心,以职业学校、成人学校为龙头,逐步完善农村职业与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发挥整体效应,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民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上一篇:暑假英语下一篇:读柳永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