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2023-0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信息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关于《信息科学基础》课程融合教学的探索

摘要:《信息科学基础》课程是国内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信息科学与数学密切相关,探索《信息科学基础》课程与基础数学课程的衔接融合,有助于优化课程知识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升创新创优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科学基础;数学;融合

一、引言

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不断壮大,对物联网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高校普遍开设信息技术类专业。一般的专业培养方案基本涵盖《信息科学基础》、《密码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分析》、《数学实验》等信息类或数学类的课程,总数超過二十门。不论是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实践课,大多数课程采用独立式教学。此举虽然有助于学生较好地学习课程知识,但是由于缺乏跨课程的综合性引导,学生所学的知识难以构建系统的概念,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优能力的培养。

《信息科学基础》是江南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围绕经典信息论,主要以信息与编码为主,内容丰富,理论性较强[1]。因其课程内容大量涉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分析》、《数学实验》等知识,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由于普通高校在数学课程教学上的前置性、集中性,导致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在教学上形式脱节,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专业领域的实践性很难有效融合,不利于充分发挥数学知识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指导作用,容易造成不可忽略的学习障碍,增加专业课程的教学难度。这一难题恰恰是《信息科学基础》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探索

《信息科学基础》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典型的交叉融合课程[2]。学科交叉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易于滋生新的科学生长点,形成新的科学前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形成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有利于解决复杂问题。2013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计算机课程改革导教班上,与会专家就课程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课程交叉融合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向,并就一些具体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如计算机问题求解课程融合计算机导论、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算法等内容;计算机系统课程则从程序员的视角把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编译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因此,融合系统知识的教学应该贯穿整个大学课程的讲授过程,教师从专业系统的角度,以全局的眼光思考单一课程的教学,服务于局部理论知识的讲授,既能有效打磨教学课程,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充分锻炼学生的系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优能力。

就《信息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而言,以信息科学为核心,有机的创造性地融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分析》、《数学实验》等数学课程的相关内容,突出课程之间的互补互惠,确保课程融合价值的实现。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研究课程之间的融合贯通。信息科学从根本上来看,是应用数学的延伸。《信息科学基础》涉及到大量的数学概念、数学模型和数学工具,如信源、信道和信源的熵、互信息等[3],从这个角度来看,课程融合的空间很大。内容融合主要有两种模式:导入式和渗透式。具体到实际教学环节,为了弥补课程衔接上的脱节,有必要恰当地创设环境,引入低年级阶段学习过的、重要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夯实专业课程学习基础。在进一步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重要的知识节点,要灵活地寻找合适切入点,将新知识、新概念充实到课程内容中去,实现不同课程之间的互相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系统的、综合的理念,这无疑能够加深学生对融合课程的理解。

其次,从实践教学上研究课程之间的融合创新。在《信息科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及编程[4],如重点信息测度熵的计算、互信息的计算、信道容量的计算等,以及霍夫曼码、香农码、费农码等各种编码,需要利用有关数学软件,如Matlab。因此,《信息科学基础》课程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吸收《数学实验》课程提供的系统建模思想,着眼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编程、计算、模拟的操作能力,为实际问题提供数值参考。针对实践教学与数学的融合,创设项目式课外分组讨论模式,明确任务目标,以《信息科学基础》课程中具体相关概念的计算以及某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为抓手,重点考察算法形式和程序语言实现,以讨论或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优能力。

最后,从教学方法上研究课程之间的融合互补。纯粹的数学课程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准确性;《信息科学基础》课程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规范性[5]。因此《信息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采用单一的讲授法,应将现有的教学方法,如参与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加以有机融合。在诠释理论概念时偏重于讲授法;在引入学科前沿信息时宜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在课程实际应用方面可以采用研究式、参与式教学法等。同时,可以借助于海量的互联网资源,探讨大数据时代下有效的《信息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科学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以江南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信息科学基础》为主要载体,研究该课程与数学在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上如何有效的融合,深入探索适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课程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科学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爱花.《信息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8):161-162.

[2]傅祖芸.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J].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11.

[3]高宏峰,彭勃.信息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60-161.

[4]徐红林,过榴晓,沈莞蔷.“信息科学基础”纵向关联与横向拓展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2012(22):82-83.

[5]闫丽宏.信息论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6,(30):129-130,+153.

作者:胡爱花

第2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信息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文章分析了《信息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校学员培养目标的转型,以满足部队需求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实践结果表明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关键词:信息论;编码理论;思维导图;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信息化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与核心,为顺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军队院校逐步加强了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与保密、信息技术等内容的教学,学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但也明显存在着信息类课程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信息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学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信息科学基础》是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必

修课,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背景,其中的香农信息论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编码理论在数据存储、数据通信和数据安全保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课程学习对培养和提高学员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着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合适的教材、教学大纲重理论、忽略实践应用、不能学以致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同时围绕学员培养目标的转型,我们深入研究信息类课程的教学规律,结合我校学员的学情,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为以下四点:

1. 课程学习起点高、难度大。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先修基础知识有很多:高等数学、概率论和随机过程、线性代数、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并且课程中包含了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也涉及到大量的数学推导,本科学生缺少一些必要的先修基础知识,另外,部分先修课程在本科阶段讲授的内容不足以用来理解信息论中的一些内容,例如对信源编码定理以及信道容量定理的理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非常抽象、枯燥,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2. 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教学过程缺乏实验环节,学员很难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学员普遍反映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难以理解,失去了学习兴趣。

3. 信息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学大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应用的问题,这使得学员学到的知识只停留在理论上,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看不到对后继学习有多少影响、对考研和找工作有什么重要作用,容易产生学而无用的意识,不能很好地调动学员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4. 学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实践环节和应用环节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培养学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改革

1. 针对课程学习起点高、难度大、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我们以现代教学理念中的功能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绪论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改革实践。

功能教学理念认为:动机是引发人行为的原因或机理,动机发生的第一位因素是需要。因此,为了让学员主动学习本课程,就必须首先让学员们认识到学习信息论与编码能够学有所用,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绪论式”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讨论-讲解-总结”方式展开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生活化教学、研究型教学等教学方法,同时,为了让学员能够有效理解众多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我们在教学中引入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帮助学员学习和复习。

(1)生活化教学

由于信息论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因此可以把授课内容和学员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信源熵概念时,我们通过传染病流行、飞机航班失事这样的事件来说明当概率越小时,获取的信息量越大。在信道容量学习时,我们指出飞鸽传书中的信鸽就是一种信道,小区铺设的光缆、电缆是有线信道,微波视距中继以及人造卫星之间信息传输的中继等属于无线信道,让学员感受到信息论的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利用信息论的知识加以分析。

又例如,对于智力游戏题利用天平称重寻找次品问题,我们以课堂讨论方式引导学员利用信息论知识找到求解该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给出需要的最少称重次数和称重方法,再进一步地引导学员思考产品的总数n与最少称重次数k之间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员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多学员给出了不同的称重方法,而且在讲解过程中引起了学员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可以充分调动学员学习信息论知识的兴趣,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研究型教学

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学员3-5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师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最新科研文献,在教学期间让他们阅读讨论、归纳总结主要内容、分析文献与所学内容的相关性、思考所学内容在哪里补充,自己是否有不同的意见或更好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课程教学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信道容量教学内容为例:本节课讲授的主要是信道传输模型、特殊信道容量的求解、信道容量定理。针对上课内容,整理了相关的信道容量最新求解方法的科研文献,让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在小组讨论会上,各小组首先总结了相关资料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文献对书本求解信道容量方法的补充;其中一个小组针对科研文献的一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引起了师生之间的大讨论。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进行本科毕业设计时科研能力也明显提高。

(3)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a.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信息科学基础》课程知识点繁多且杂乱,为了帮助学员清晰地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加深理解和记忆,我们在每一章结束时,都会绘制本章内容的思维导图。例如,图1为信道的思维导图。

b.学员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学员往往局限于各个概念孤立的理解和记忆,很难站在一定的高度从整个课程的结构体系贯穿各个知识点,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去复习却仍然一头雾水。为此,我们要求学员在课程结束后,每人绘制一幅该课程的整体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既能复习各个知识点的内容,又能够理解该知识点在整门课程中的作用。这种学习方法不但可以提升学员的注意力与记忆力,增强思维能力,更能够启发学员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2. 针对信息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学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我们的改革思路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注重与前沿技术相结合;引入仿真实验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和参加学科竞赛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注重与前沿技术相结合

有意识地将教学相关内容与学科前沿技术相结合,如数字水印检测技术、信息隐藏技术、协同通信技术等,同时将本课程与其他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整合。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员的知识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员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信源编码部分,我们引入了MR编码技术,ITU-T在日本京都会议上确定MR编码为三类机的标准编码方式,它属于二维编码。所谓二维编码,是指不仅要考虑正在进行编码的这一扫描线上的像素分布,还要考虑其相邻扫描线上的像素分布。具体说来就是,一次编码时至少考虑两条扫描线:一条是正在编码的扫描线;一条是其上面一行的扫描线,该行实际上已编定码字并传输,但该行的数据序列游程分布情况仍存储下来供本行编码时参考,也称之为参考编码行。MR编码是对MH编码的改进,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在有失真编码的部分,我们介绍了经常使用的JPEG图像压缩编码的方法,学习了离散余弦变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这些新概念、新技术结合课程内容与学员一起探讨学习。

(2)引入仿真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专业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因此,我们从学员的认知能力出发,设计了一套适用的配套实验,这套实验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a. 将课堂讲授内容运用于实验,学以致用,帮助学员理解课程内容。

b. 实验内容与学员专业挂钩,让学员明确信息论与编码知识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员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

c. 实验内容适当涉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增强学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设计的实验包括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信息科学基础》课程共有60学时,我们安排10学时的实验课,其中基础实验2学时,综合实验8学时。基础实验主要练习MATLAB中一些基本函数的语法和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实验内容包括唯一可译码的判定、信道容量的迭代计算、汉明码编译码实验、循环码编译码实验、BCH码编译码实验。

对于基础实验,我们先讲授基本函数的语法和功能,然后设计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员上机实验,熟悉并理解这些函数的用法。

例1 求下列汉明码的最小距离。

parmat = hammgen(3);

wt = gfweight(parmat,′par′)

parmat = hammgen(5);

wt = gfweight(parmat,′par′)

例2 用[7,4] 漢明码进行编码。

n = 7; % 码长

k = 4; % 信息位长

msg1= randint(k,1,[0,1])′ %s随机产生消息

codehamming = encode(msg1,n,k,′hamming/binary′)%对消息进行编码

这些实例简单易懂,学员很容易掌握,同时这些实例也能促进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例1中求汉明码的最小距离,MATLAB输出的结果都是3,而最小距离wt与纠错能力t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wt=2t+1,故汉明码是纠正单个错误的码,通过这个例子,学员对汉明码的纠错能力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综合实验是在学员掌握基本函数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独立完成实验内容。

例如在BCH码的编译码综合实验中,我们要求设计一个码长为15位且距离为5的二元本原BCH码,要求学员能对任意产生的随机消息按照BCH码的编码规则进行编码;要求当生成的15位码字出错位置不超过2位时,可以找到相应的错误位置并纠正、恢复出消息,如果错误位置超过2位时,程序能反馈发生的错误数超过纠错能力。二元本原BCH码是定义在有限域GF(2m)上的能纠正多个错误的码,具有很好的纠错性能。有限域上的运算与普通的十进制运算不同,码字对应的是有限域GF(2)上的行向量,学员必须弄清楚有限域上的知识和BCH码的基本原理,才能顺利完成BCH码的编译码实验;在完成实验任务后,学员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作出实验报告。综合实验促进了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员的能力和素质。

(3)通过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培养和提高学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引导学员积极参与相关学科竞赛以及毕业设计,例如,有学员在毕业设计中研究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通过MATLAB编程以及仿真实验实现了对对称信道、准对称信道、转移概率可逆信道和一般离散无记忆信道的容量计算,研究了信道容量迭代计算方法对初值的依赖性,对比了方程组法和迭代法的优劣,同时用NEWTON下山法对迭代法进行了改进,减少了迭代步数、加快了迭代法的收敛速度;有学员研究了JPEG图像DCT系数的分布模型,针对不同学者提出的各种DCT系数分布模型,利用分布拟合优度检验方法对DCT系数分布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得出了KL散度更适合作为DCT系数分布拟合优度度量的结论,并且提出了一种DCT系数α稳态簇模型。针对单个位置和不同范围的DCT系数,系统地比较了当前应用最广泛的4种DCT系数分布模型的优劣,并且提出了确定特征指数α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图像中低频交流系数服从对称α稳态簇分布而高频交流系数服从广义高斯分布;有学员研究了图像的压缩编码方法,通过改进游程编码得到自适应游程编码算法,然后将霍夫曼编码和自适应游程编码的编码规则有机融合,提出基于霍夫曼编码和游程编码的一种图像压缩编码方法;有学员对MR码的编码与译码技术做了较为全面地研究,包括MR码的数据压缩、解压缩过程,并给出了算法和相应的程序,最后用随机生成的数据进行仿真试验。

三、应用效果

我们在该专业四届学员《信息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并且积极选择与信息技术研究、应用有关的内容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课程建设:研究成果作为《信息科学基础》课程的主要资源,整理的学科前沿技术文献资料及设计的仿真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指导、课程试卷库等成果将用于课程教学和考核,为该课程的建设以及后续教材的编写提供了重要资料。

2. 毕业设计:相关工作夯实了学员的能力基础,该专业学员积极选择与信息技术研究、应用有关的内容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所有学员都很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袁得军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陈亚光、崔允浩、刘龙祥、盛昌鹏等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学校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3. 学科竞赛:该专业部分学员在全国、全军大學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如王问哲、杨帆、袁得军同学荣获全国二等奖,郭志科同学荣获湖北赛区一等奖,朱贞帅、张亚伦、杨宝河、刘伟斌、许晓川、郑晓滨等同学分别荣获湖北赛区二等奖,许恩赐、王新鹏、张鹏等同学分别荣获军队院校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赵松平同学在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中荣获全国特等奖。

参考文献:

[1]张平.《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课程教学思考[J].高教学刊,2020(17):109-111.

[2]刘鑫,杨高波.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9(11):133-136.

[3]陈婧,贾世祥.信息论与编码课堂教学方法探索[J].高教学刊,2020(28):122-124.

[4]周箩鱼.任务驱动下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教学实践[J].大学教育,2018(9):108-110.

[5]何瑾.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193-194.

[6]雷菁,李二保,黄英,等.基于研究性教学的课程设计——信息论与编码研讨课案例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6,39(4):98-103.

[7]张正言,田雨波,张冰.信息论与编码本科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0:62-64.

[8]文国知,陈西曲,黄海林.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提升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224-225.

作者:李薇 刘海涛 祁锐

第3篇: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摘要:《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数学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金融数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对这些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优化,达到实现这些专业培养目标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数学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金融数学专业在很多高校都是由数学学院主办,和数学与应用数学这个纯粹数学专业不一样,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金融数学都是交叉学科专业,它们以数学理论为基础,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学科应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是数学与信息、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金融数学是利用数学工具研究金融,进行数学建模、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定量分析,金融数学可认为是现代数学与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金融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要求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概率统计》等数学基础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金融数学专业必修的通识课程,实际上在很多高校的培养方案中,这些课程都是这两个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些数学基础课程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中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很多高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金融数学专业对数学基础课程越来越边缘化,这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随着这些专业的发展,专业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需要开设的专业课程越来越多,以及一些时政公共课课时也相对增加,而总的课时学分是基本不变的,于是很多高校就拿数学基础课程开刀,大幅度缩减这些课程的课时学分,从而导致数学基础课程变成了“速成课程”,这对学生学好数学基础课程是一个隐患。

2.缺乏与各专业对口的数学基础课程教材,现在这些专业使用的很多都是通用教材,基本上适合所有的专业,甚至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使用的教材一样。

3.很多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因生施教”、“因专业施教”,或者因缺乏对应专业的专业知识素养,从而只注重数学理论的教学,无法将教学内容与对应专业进行结合,导致数学的基础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4.学生对数学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基础课程与这些专业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再加上学好数学确实有一定挑战,所以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大,只是抱着过关的态度学习,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金融数学等专业的特点,处理好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关系,利用有限的学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基础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

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体现数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在金融数学专业中,应该体现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但现有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中纯粹数学的内容太多,与这些专业接轨的应用部分内容太少。所以需要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体系,使它满足专业的发展需求,其中重点工作一是需要精选教材,二是要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三是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精选教材。现在这些专业采用的数学课程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严格数学逻辑结构编纂成的数学知识体系,很多都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使用的教材一样,如《数学分析》采用复旦大学陈纪修教授主编或者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主编的教材,《高等代数》采用北大版的教材,《概率统计》采用浙江大学盛骤等主编的教材,这些教材虽然经典,但是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从内容以及知识结构体系等方面看还是偏难,这些教材更多强调的是数学理论,基本上是由“概念—定理—范例”所组成的纯粹的数学结构,教材中很少涉及专业应用,在专业应用中的背景和应用的例子也很少,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现实背景、演化过程以及引起演化的许多因素都被忽略了。

2.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的理论基础作用与专业应用性之间的关系,达到既能体现数学基础的重要性,又能体现数学的工具性功能?教學内容的整合和优化等环节应该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第一,数学基础理论内容的教学可以根据“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着眼于数学的实际应用,尽量避免复杂深刻的理论,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应抛弃原来“概念-定理-证明-例题应用”的模式,可梳理出教学内容的一条主线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另在处理基础理论内容时,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数学史的内容,以数学发展的脉络为主线,以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为梁,以培养数学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为本,理清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特别突出知识点的实践来源,还原数学来源于现实问题这个真实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

第三,在处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时,应结合专业的特点强调知识点的讲解和重难点的理解。比如函数项级数实际上就是序列极限的新形式,在计算机的初等函数计算中大量地采用了各种级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小波分析、数字信号处理中的Z-变换、傅立叶变换等都是基于数学分析中级数的思想。因此,级数的内容就应该成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个显著的侧重点。

第四,对一些不影响后续内容学习而又与相关专业关联不大的内容可以删减或调整,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一些有专业背景、真正来源于实际、现代化的例题和习题,尽量不用以前老套的“故事性问题”。如线性代数是将理论、应用和计算融合在一起的完整数学体系,线性代数在信息科学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隐身飞机设计等电磁应用、人脸识别、智能机器研制、搜索引擎、图像处理,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科技,在其研制过程中都运用到了线性代数的知识。在高等代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教学内容与这些现代信息科技前沿问题结合起来。在《数学分析》中可补充插值多项式、定积分的近似计算和最小二乘法等内容。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科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第五,在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应适当加入数学建模问题以及一定的数学实验,数学建模问题一方面可以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增加知识趣味性,为课堂增添活跃气氛;另一方面,可使数学概念的教学变得更生动、更平易、更有启发性。数学实验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引入教学后出现的新事物,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并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去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数学分析》中可以增加Mathematica软件作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求函数的极限、求函数的导数、微分和积分等内容;在《高等代数》中可增加运用Matlab编程计算行列式、矩阵的秩等实验操作。

当然,要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需要担任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金融数学等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培养目标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拓展教师的知识面,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补充,做到与专业接轨,最终达成培养具有扎实数学基础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陳素根,余桂东.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21):128-131.

[3]李浩.如何在数学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突出专业特色[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5(22):93-96.

[4]陈利霞,王学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等代数教学改革的探讨——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5):151.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s of Basic Mathematics Cours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QU Xiao-bing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eshan Normal University,Leshan,Sichuan 614004,China)

Key words: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financial mathematics;basic mathematics curriculum;mathematical analysis;higher algebra

作者:屈小兵

第4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基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电子技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信电子线路)、计算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VHDL语言与可编程器件、DSP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电子测量等,:

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现代通信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上机训练、电子工艺实习、电路综合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主要专业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电子电路实验、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实验、光纤通信实验等。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现代通信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上机训练、电子工艺实习、电路综合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

不少于30周。

主要专业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电子电路实验、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实验、光纤通信实验等。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

等方面 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

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336260 37

培养对象:四年本科学历,授予工学学士学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

kaoyantj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

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现代通信

技术等。

200092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上机训练、电子工艺实习、电路综合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

节不少于30周。

网络督察

主要专业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电子电路实验、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实验、光纤通信实

验等。课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主要专业实验: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第5篇:夯实信息工作基础 提升信息工作价值 服务公司科学发展

夯实信息工作基础

提升信息工作价值

服务公司科学发展

――在省公司办公室系统2011年信息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明 煦 2012年8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2011年年中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公司主要领导对信息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总结2011年上半年信息工作,分析信息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握改革发展大局,夯实信息工作基础,安排部署2011年下阶段信息工作,更好地服务公司科学发展。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1年上半年信息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1年以来,公司信息工作全面推进,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等上级单位的关怀指导下,在各单位、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信息

1 工作不断夯实基础,健全机制,信息主渠道已初步建成,信息工作价值得到了较大提升。各单位、各部门准确把握公司工作大局,围绕各级领导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报送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和推动公司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1年上半年,公司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完成信息上报5055篇,经公司收集分析处理,完成内部网站主页信息审核与发布2996篇,其中要闻376篇;编发《公司要情专报》、《公司工作动态》各24期,编发《党委工作简报》6期;处理及上报国网公司内网主页新闻144篇,被采用103篇,其中,《刘振亚与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会谈》、《郑宝森赴荆门特高压站、换流站检查》和《中央媒体集中宣传左光满先进事迹》等信息在国网网站要闻中刊载;处理及上报国网办公厅重要信息178篇,被采用40篇,公司信息工作在国网公司系统排名由去年同期的19名上升至12名,及时上报高考保电工作、湖北雷暴天气灾情等情况,受到国资委、国网公司的高度重视。

信息工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充分发挥掌握上情、了解下情和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2011年上半年,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单位的共同协作下,信息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一)紧紧围绕中心,始终把信息工作放在推动公司发展的大局中,信息作用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主动把握工作重点。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电网公司信息报送要点,紧紧围绕贯

2 彻国网公司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公司重要工作安排、重点工作进展和工作创新情况,及时发布季、月、周信息报送要点,分阶段、分专业、分层面地有序安排信息工作计划。二是加强选题策划。精心开展选题策划和稿件组织,对各部门、各单位重点、亮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加强对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电网规划建设、依法从严治企、营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工作的情况收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题策划,挖掘创新思路和举措,提炼具有价值的信息。三是敏锐捕捉热点。紧盯当前与能源行业相关的信息亮点、热点问题,加强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管理,全过程跟踪事件的进展情况,在第一时间内分析、处理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上报工作。

(二)健立健全制度,完善信息工作机制,发挥信息主渠道的重要作用。一是规范完善信息工作机制。修改和完善《湖北省电力公司工作交流管理办法》(试行),发挥公司信息工作交流平台上下互动、横向交流的作用,借助《公司要情专报》、《公司工作动态》、《公司内网主页》(简称“两刊一网”)载体,不断拓宽信息工作范围。二是深化信息化报送平台建设与应用。按照国网公司办公厅推进协同办公应用的整体要求,加强与开发维护单位、信息报送用户的沟通协调,深化协同办公信息平台应用,引导各单位、各部门积极通过平台报送信息。三是进一步精简本部刊物,统一信息报送渠道。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勤俭治企、厉行节约、全面开展“三节约”活动的要求,按照“精简、高效、适用”的原则,采取停刊、并刊、缩小发放范围等方式,精简本部部门刊物。与此同时,积极疏通信息

3 报送渠道,创立《公司要情专报》、《公司工作动态》刊物,引导各单位、各部门通过信息主渠道报送信息。

(三)加强信息考核,增进信息员交流,建立健全信息员队伍。一是进一步加强信息考核。在推广协同办公系统的同时,突出了考核的导向作用,及时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报送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改进了考核计分办法,初步实现了信息工作量化统计管理,有效促进了信息报送数量、质量和效果的显著提升。半年来,发布两期公司系统信息工作季度得分情况通报,推动各单位、各部门比学赶超,查找不足,促进工作。二是开辟网络通信平台增进信息员相互交流。在外网开辟即时信息工作交流群,为信息员提供交流平台,讨论信息工作方法,分享信息工作经验,增强联系沟通。三是注重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信息员队伍覆盖本部各部门、基层各单位,形成了信息报送的两级体系,信息员队伍覆盖面基本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与此同时,不断加大信息员队伍培训力度,提升广大信息员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促进了信息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各单位、各部门的努力息息相关。武汉公司、荆州公司、宜昌公司和超高压公司能够及时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发掘工作亮点,突出工作特色,报送信息质量较高;发策、人董、人资、安保、生技、基建、科信、思政、工会、监察等部室也都积极组织报送重要信息。

在安全生产和应急方面,公司安保部、各基层单位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在组织开展“抓现场、治违章”专项清查活动

4 的同时,全面总结提炼信息成果,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到位。调通中心及各供电单位在重要时段及时报送电网平稳运行的相关信息,针对今春湖北大旱、6.9湖北雷暴天气等极端天气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及时报送了公司应对灾害、确保供电的各项举措,得到了国网公司和省政府高度评价。在抗旱保电工作中,省委书记李鸿忠亲自批示:“供电企业不愧为敢于负责的国企,电力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创先争优,为战胜旱魔赢得了主动权。”在开展应急报送工作的同时,公司各单位还针对安全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各类安全措施和特色做法的上报,宜昌、黄冈、恩施公司认真总结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各项做法,充分展现了各自特色、亮点工作。

在电网规划和建设方面,公司各专业部门牵头,汇总分析涉及特高压建设、智能电网发展的各类信息,及时报送工程规划、建设中关键节点信息,发策部报送“1000千伏荆门-武汉-南昌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湖北段省级核准支持性文件全部取得批复”重要信息,引起了国网公司的关注;基建部组织荆门公司、超高压公司、输变电公司等相关单位及时发布重要输变电工程竣工投产信息,第一时间向国网报送1000千伏荆门站扩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情况,对外充分展示了湖北“鄂电铁军”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形象。

在探索“三集五大”体系构建方面,审计部“创新工程审计理念、服务里程碑计划管理”被国网公司作为典型经验推广。

5 在农电体制改革方面,公司农电部、孝感、襄阳公司积极探索改革之路,及时反映了基层单位上划改革信息,总结了公司农电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

在生产运行管理方面,生技部围绕生产运行、智能电网建设等中心工作报送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积极反映配网状态检修试点工作、防外破管理、110千伏鲁巷变智能化改造工程情况,全面展示公司近年来生产运行工作成果;调通中心、超高压、荆门公司“三沪二回直流输电线路完成大负荷运行试验”“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长南荆线恢复运行”等多条信息均作为重点工作情况被国网公司采用。

在人财物集约化方面,人董部“公司本部启动员工招聘工作”、人资部“注重实效扎实推进全员绩效管理”,审计部、科信部“启动全员培训并举行公司ERP应用技能竞赛”,信通中心“完成公司协同办公电子公文安全传输系统部署工作”等动态信息及时、全面反映了公司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在科技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科信部、电力试研院、信通中心及时报送“公司荣获国网公司“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通过国家环保部竣工环保验收”、“顺利完成容灾项目现场实施工作”,全面展示了公司科技和信息化发展成果。

在优质服务方面,随州公司“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多项服务”,黄冈公司“推行夜间收费服务实现供用电双赢”,武汉公司“积

6 极服务首义百年纪念工程”,襄阳公司“多举措深化无跳闸活动”等信息取得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同时促进了兄弟单位之间的工作交流。

在创先争优方面,思政部、新闻中心报送了大量公司动态信息,宣传公司贯彻国网公司总部2010先进表彰暨全体员工大会精神、反腐倡廉工作暨二季度工作会议情况;工会、新闻中心、随州公司协调配合,报送了大量左光满先进事迹材料,武汉公司积极报送“彪悍抢修哥”刘跃青裸身跳臭水沟修电缆先进事迹,在国网公司系统树立了湖北公司职工光辉的劳模、英雄形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应;监察部、企业协会组织报送了公司相关单位和个人受到表彰的多条信息,黄冈公司“四级连创”、宜昌公司“群星争辉”活动为纵深推进“创争”活动开展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近年来,信息工作始终坚持及时、准确、全面的要求,实现了从小到大、从低层次到高标准,从局部突破到统筹协调的飞跃,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传达公司党委精神、交流工作经验和反映事件情况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信息工作覆盖范围越来越宽,涉足的专业工作越来越多,反映的内容越来越深刻,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公司党委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信息战线广大员工的辛勤奉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公司办公室,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信息工作的各级领导,向从事信息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当前公司信息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作出了深化“两个转变”、加强“三个建设”、构建“三集五大”管理体系、深入推进依法从严治企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省公司坚决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相应开展了理顺农电管理关系、加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依法从严治企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新形势下,信息工作作为服务领导决策、推进公司工作、交流工作经验、展示公司形象的主渠道,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随着信息工作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和充分体现,信息工作越来越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对信息工作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提高,都希望通过信息平台更及时、更全面、更深入地交流经验、反映情况、争取支持。各网省公司、公司系统各单位、各部门信息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呈现出你争我赶、奋勇争先的竞争氛围(从目前网省公司信息得分排名来看,江苏、浙江、重庆位居前三甲,湖北公司列第12位,在华中五省一市中列第四位,仅排在华中、江西和湖南公司前面)。一方面,新形势下的信息工作需要信息平台建设更加完善、组织网络更加健全,需要信息员队伍不断提高把握公司和电网发展工作主线,服从服务于公司发展大局的能力,不断提高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捕捉、深度加工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对重要信息点的选题、策划和组织能力。

面对信息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必须清醒

8 地看到,与信息工作应当发挥的作用和价值相比,与国网公司系统排名靠前的先进兄弟单位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是对信息工作价值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司信息工作主要是为各级领导、各对口部门提供准确、及时、全面、客观的信息服务,部分单位、部门对信息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系统性认识,忽略了信息渠道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辅助决策、争取支持的“直通车”作用,一些重要信息未能通过信息主渠道及时报送。二是信息深度加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从近年来信息报送量和采用量分析,多数单位、部门习惯于报送领导调研、会议活动等动态类信息,研究类、建议类、分析类的综合信息数量不多,对综合类信息的深入分析、处臵能力尚存不足,报送信息的质量还不能达到国网公司的高要求,采用率偏低。三是信息工作机制需进一步理顺。公司已出台了信息工作交流管理的相关办法,已形成了由各单位、各部门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报送网络,建立了与之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初步构建了信息工作交流机制。但从公司系统层面来看,部分基层单位缺乏有效的信息对口交流机制,与信息工作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对本级部门未形成有效的考核约束,直接导致信息资源挖潜不够、信息员单打独斗的问题。四是信息员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受信息员队伍流动性强、多为兼职等因素影响,各单位、各部门信息工作交流机制发展不均衡,信息员素质参

9 差不齐,部分信息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公司下阶段信息工作总体安排及工作要求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年中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国网公司重要工作部署及省公司中心工作,按照“全面、准确、及时、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整合信息资源,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提升信息工作价值,努力实现“一争两抓三强化”(一争:力争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信息排名进入第一集团(前10名);两抓:抓信息工作交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抓信息报送与采编质量提升;三强化:强化重要信息即时报送工作,强化信息考核激励,强化信息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公司信息工作整体质量和水平。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提升信息工作服务大局的能力。公司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上级重要决策部署和公司重点工作安排,关注国家“十二五”期间能源领域发展动向,全面了解国网公司发展战略,把握公司和电网发展规划重点,提高认识,开拓视野,将落实上级部署和推动公司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信息员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强化形势分析和综合研判,增强敏感性,提高洞察力,做到有的放矢,明确信息工作重点,增强信息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融会贯通,跟踪公司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不断提升信息工作服务工作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10 二是整合资源,抓好信息工作交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工作标准化要求,从制度标准化、业务标准化、队伍标准化等方面逐步形成科学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本部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国网公司、省委省政府等上级部门的对口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和收集各专业最新情况和相关热点专题,积极反映公司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及发展诉求,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两刊一网”平台,建立信息交流常态工作机制。各基层单位要加强与省公司和地方政府的联系沟通,对信息工作组织领导、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信息报送、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梳理完善,积极建立与公司本部相适应的对口交流机制,理顺信息工作管理流程,着力打造“制度完善、渠道畅通、队伍精干、运转高效、作用显著”的一流信息工作体系。

三是广拓渠道,抓好信息报送与采编质量。要培养敏锐的信息嗅觉,增强敏感性,重点关注涉及到智能电网、特高压、“五大”体系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节能减排、电网供需形势、营销服务、舆情舆论、社会热点等方面的信息。广泛开辟信息来源渠道,在会议中听信息,在文件中查信息,在督办中挖信息,向工作找信息,向部门约信息,向行业要信息,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加强协同办公信息报送平台应用和完善,进一步精简信息刊物,统一信息报送渠道,形成连续、稳定的“信息流”。在此基础上加大信息的提炼和编报力度,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信息的时效性,增强信息内容吸引力,

11 提高信息精炼程度和文字水平,进一步提升信息报送质量。

四是深度加工,完善重要信息报送工作。认真研究国家大政方针和国网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围绕国网公司和省公司信息报送要点,认真开展综合类信息选题和策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信息收集、分析和加工工作,选择适当的时机报送合适的信息,提升信息的价值。公司办公室结合部门开展的重点工作,定期发布信息工作要点,明确各时段重要信息报送要求和分解指标。各部门要结合信息要点和月度、季度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重要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提炼工作,提高信息深度加工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快信息转化利用,形成能够真正体现公司水平、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益参考的有分量的信息产品。各单位要层层落实责任,配合部门开展重要成果、典型经验、特色亮点类信息报送工作。国网公司直报点武汉、宜昌和超高压公司要加强协调沟通,及时分析上报各自亮点工作、重要信息和重大事项,并同时报送省公司。

五是强化考核,完善信息工作激励机制。适时完善《湖北省电力公司信息工作交流管理办法》,努力打造信息激励平台,建立更加科学的信息工作评价体系。定期通报各单位、各部门信息得分情况,合理评价信息报送工作。逐步将信息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增强信息工作与公司其他工作的联系。

六是整合资源,加强信息工作队伍建设。加速信息团队资源整合,完善省、地市、县三级信息员队伍网络。进一步完善

12 信息员队伍培养机制,加强信息工作业务培训,推动信息员素质能力建设,打造专业的信息工作队伍。构建信息协作机制,逐步开展公司信息员轮岗交流锻炼,有计划地安排有关单位信息员到省公司交流锻炼。利用网络平台进一步加强信息员队伍的联系沟通,充分发挥信息员队伍的聪明才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同志们,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信息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认真落实公司各项决策部署,夯实信息工作基础,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大力提升信息工作的作用价值,推动信息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6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刘建生 郭重燕

一、专业名称:

幼儿教育专业

二、学制:

3年

三、课程名称: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四、课程性质:

必修课

五、使用教材: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综合文科》

六、课程安排:

一学年(每周2课时)

七、 培养目标:

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了解哲学、史学、地理学、科学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综合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学生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各学科的发展的最新成果,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八、就业范围:

幼儿园保育员、幼儿园教师或管理者等

第7篇:基础科学部教学助理岗位职责

基础科学部教学助理是部教学主任组织管理本部教学工作的助手和参谋,是贯彻学校教学工作安排、落实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具体组织和执行者。应在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及部教学主任的领导下协助做好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工作,保证本部各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秩序的稳定,并就教学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分析,为部领导和学校教务部门提供教学方面的情况,提出推进教学改革方面的建设性意见。教学助理的工作质量考核以部门为主,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提参考性意见

一、课程安排及教学运行管理

(一)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务处下达的教学任务,协助部领导组织制定本部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活动计划,合理组织本部教学资源,并将经部教学领导审核签字后的教学任务书下达给各任课教师。

(二)负责收集、分类、汇总教学进度表。

(三)协助教务处和部领导、承办部门之间协作开课的一些具体事宜。

(四)负责办理日常调、代、停课等工作。

(五)协助部领导监控全部教学运行,协调解决师生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六)根据教务处教材工作的有关规定,收集、整理各教研室上报的本部各专业各门课程所需教材资料,经部主任审核后上报教务处。

(七)每学期结束前向任课教师发送下学期课程表。

二、教学质量管理

(一)协助部里开展各种教学质量检查、资料汇集整理、评估等工作。

(二)经常听取教师意见,协助部领导及时总结交流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做好教学日常服务工作。

三、考务及成绩管理

(一)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及时组织教师编制试卷,经教研室主任和部领导审定后报教务处。

(二)按照学校有关考试管理的规定,协助部领导和教务处合理安排各个班级的考试科目及监考教师。

(三)考试期间,负责各种考务工作的协调,协助教务处和部领导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四)期末考试结束后,及时催交、登录、整理各门课程成绩,报送教务处。

(五)协助教务处组织、落实补考的各项事宜。

(六)协助部领导组织教师完成学生成绩的分析、总结工作以及本部课程考试改革的有关问题。

四、选修及重修课程工作

(一)协助部领导组织好本部选修课的课程选定、教师安排事宜 。

(二)协助部领导安排重修课程和任课教师。

五、教学行政及管理工作

(一)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负责本部教师课酬和工作量的计算、上报工作。

(二)协助办理本部外聘教师的聘用手续,负责外聘教师的课酬计算工作。

(三)协助部领导制定、汇总、编辑本部各种教学管理文件。

六、其他工作

(一)及时做好有关教学方面的报表、文件的收发和传递工作,及时了解、汇总统计有关教学情况,起草、保管和收发有关教学、教学研究方面的计划、工作总结,记好教学大事记。。

(二)负责各种教学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三)协助教研立项、新专业设置的申报及论证工作。

(四)完成部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基础科学部

2010.9.1

第8篇:基础科学部教学管理工作细则

为确实加强基础科学部的教学工作,推进基础课程的建设,特制定此细则。

1、 配备优良的教学管理队伍,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2、 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全体教师要遵章执行。

3、 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对授课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进行督察。

4、 建立教学检查制度,在期初、期中、期末三个关键时期进行教学工作检查。

5、 进行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将反馈回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将有关的资料上报教务处。

6、 加强日常教学的管理,保证教师授课的顺利进行。

7、 注重教师的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8、 加强教学资料的整理与归档工作,作到分类分盒、易查易找。

9、 加强与教务系统的沟通与联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

10、 注重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注意教学管理者与教研室的沟通和理解。

基础科学部

2010年10月

第9篇:基础科学部教学副主任岗位职责

基础科学部教学副主任应在部主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负责本部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具体工作职责包括:

一、制定本科教学管理文件

1.组织制定与修订本部课程计划。

2.组织制定与修订本部课程标准。

3.组织制定本部教学管理文件。

二、进行本科教学运行管理

1.组织制定本部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确定任课教师,遴选使用教材;

2.落实本部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负责本部教师请假、调课等教学秩序维持及日常管理工作;

3.布置教学任务,审定开课教师名单,督促检查开新课教师的试讲工作和教学各环节的落实情况;

4.组织制定教学实践规划,主持审定教学实践内容和教学实践有关技术文件,检查实践教学措施和效果;

5.督促检查教务人员做好教师工作量计算,统计和上报等日常教务工作;

三、组织本科教学建设

1.组织本部本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

2.协助部主任做好本部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素质提高的工作。

四、开展本科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监控

1.组织开展本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经验交流等工作。

2.组织开展本部的日常教学检查及教学质量监控,制定本部教学工作规程及各项评估指标体系,负责部内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每学期期中、期末检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

3.组织开展本部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

五、开展本科教学改革

在国家、市及学校有关方针、政策指导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认真扎实地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和研究。

六、负责组织本部的科研工作,积极进行科研、教研立项,管理各项科研工作。

七、负责处理和完成部主任及部书记交办的其他工作。

基础科学部

2010.10.1

上一篇:学生对老师的评语下一篇:基层乡镇干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