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精选8篇)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1

一、培养目标

I、本专业培养具备激光技术与信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II、以电路、信号处理为基础,光电技术和信息处理为方向,不仅具有扎实的、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修完学科大类平台课程后,可选择攻读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光信息和信息传感专业领域中的一个或两个专业。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

2、掌握信息科学、光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具有研究激光及信息学科领域理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信息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5、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

7、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

8、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三、学制与学位

III、修业年限: 4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IV、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2

1 研究背景分析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光学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 是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光电子学、光电检测、激光技术、电子学、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学科。它是一个以光学为基础的理科专业, 同时包含了光学工程领域的许多高新技术以及与这些技术紧密相关的其它工程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既要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同时, 又要能够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从事光信息传输、获取和处理、计算机技术、人工视觉等方面工作。作为以光学为基础的专业,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光学类课程包括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光电子学、激光原理、激光技术、光信息处理、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以及光电集成等。激光技术作为该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专业基础课程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知识的延伸和升华, 而且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和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专业课程, 它是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与科技前沿紧密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 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一门关键课程。对于地位如此重要专业课, 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定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 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培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激光技术及其课程的特点

激光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 它具有高亮度、良好的单色性和相干性及方向性好等优点, 而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通信、医学和科学研究等诸多重要领域。然而, 从一台普通激光器输出的激光, 往往不一定能满足某些应用的要求。因此, 为了能适应各方而的需要, 多年来在研制各种激光器和开发各种应用的同时, 还不断研究和发展了许多旨在改善和提高激光性能的激光技术。

激光技术涉及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 而且种类繁多, 发展日新月异, 但从基本原理着眼, 它们大都是基于利用光和各种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效应 (如电光效应、声光效应、磁光效应、非线性光学效应等) , 采用不同的运用形式来控制激光的某些参数 (如能量、功率、偏振、模式、线宽、脉宽等) 而实现的。尽管各种激光技术器件功能各异, 且品种不断增多, 但“万变不离其宗”, 其基本物理规律是不变的, 因此, 只要很好地掌握了这些规律和知识, 就能“举一反三”地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去解决众多的技术问题。

激光技术课程就是系统阐述如何对激光进行调制、如何提高激光的功率、如何控制激光光束质量以及如何解决激光应用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等的课程。并针对目前应用比较广泛, 而且具有基础性和典型性的几种重要的激光技术予以重点介绍。该课程及其相关技术是光电子技术学科建设的重点, 也是从事光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创新教法的思路

3.1 紧密联系科技前沿, 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实用性

激光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 就一直被认为是高科技, 激光技术与其它学科和技术相结合, 诞生了一些新的前沿技术。

激光技术与现代生物医学相结合, 开创了激光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新领域, 如激光美容、激光治疗近视和激光微创手术等高新技术。激光技术与现代农业相结合, 诞生了激光诱导育种新技术, 由此可以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将这些前沿科技与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不仅能够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 而且使学生真正感觉到激光技术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技术课程, 这样无形之中会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 这种方法会起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3.2 紧密联系基础课程, 将基础理论和技术有机结合

激光技术是在学习完了基础课程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门专业基础课以后才开设的, 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基础课程的知识作铺垫。首先, 激光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离不开具体光学系统的设计, 如聚光系统、光束均匀化系统以及各种分光系统的设计, 这必须应用几何光学的原理和光学设计软件来完成。其次, 在激光传输技术中, 激光通过大气介质、各类光学元件和大气介质时, 都会发生衍射, 造成光能量的损失和光束质量的下降。这部分知识需要利用物理光学的相关原理来解释。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新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3.3 紧密联系科研项目, 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教学与科研是我们高校教师的两个基本任务, 只搞教学不从事科研, 不利于提高业务水平, 长此以往, 就会跟不上科技前进的步伐, 教学也会因此变得枯燥无味, 缺乏说服力。因此, 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的说服力, 必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积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科研。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能够将自己的科研恰如其分的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一定会增加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说服力。

笔者曾经参与过半导体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项目, 在讲述第二章激光调Q技术时, 笔者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LD泵浦Yb YAG声光调Q绿光固体激光器研究”, 从项目申请、立项依据、研究方案、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具体研究过程等各个方面, 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让学生不仅能学到课程知识, 而且身临其境地经历了一次真正的科学研究。平时爱打瞌睡的学生这时也聚精会神的听讲, 很多同学还在课间很感兴趣地询问一些与项目相关的问题。这样的现身说法, 不仅让学生牢固掌握了课程知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 提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说服力。

3.4 开设创新实验, 提高创新能力

人的本质是创造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教育是对人的这种创造、创新本质的延续、发扬和提升的塑造行为。长期以来, 在教育观念上难以取得真正的统一。但无论“学知”教育、“学做”教育或“综合素质”教育, 都不能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都应该建立在创新能力教育这一支点上。教育本质上就是创新能力的生产或人类创新潜力开发的过程。有利于开发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 是有效的教育模式,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才是现代社会最受欢迎的人才。

激光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用性很强课程, 也是最有利于培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课程, 而这些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验来实现。现在对该课程开始的实验主要有半导体激光器特性测试实验、气体激光器调腔实验和光束发散角测量等。这些都是验证性的实验, 都要求学生于固定的时间内在实验室完成, 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可以设置一些创新性实验, 这类实验时间上可以放宽, 实验环境可以在室内, 也可以到室外, 实验设备上可以由学生根据实验室的条件自己选择, 对于一些实验室没有, 但价格又不贵的设备可以由学生提出, 实验老师帮助购买。在实验内容上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 只要与激光技术及其应用相关即可。在笔者的提议下, 学生自己设计了偏振激光主动目标识别的创新性实验, 获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撰写的科研论文还在专业核心期刊《激光与红外》上发表。

结束语

以上几种创新教学方法,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完全有效的。同时, 这些方法对于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洁营, 马慧勇.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8.4:21~22.

[2]蓝信钜.激光技术.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年第三版:1~5.

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篇3

【关键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放在理学电子信息类一级学科下[1]。虽然,它归口于理科专业,但它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适应面广、历史较短而又发展迅速的新兴专业。我校于2006年开设了该专业,目前每年招生规模能稳定在150人左右,已初步形成了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为提高本专业办学质量,本文就目前该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进行探讨。

1 我院该专业课程结构特点

跟传统专业一样,本专业分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大部分。特点是减少了理论课的课时,增加了实验实践课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并使其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

(1)注重基础教育

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开设了普通物理,普物实验;加强英语和计算机文化训练,基本做到计算机课程四年不间断。这样,在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强化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训练

在总的学时减少的前提下,对专业基础理论课加强,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都保证理论课时在60学时以上,实验课时在20学时以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能力,形成宽厚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践环节

该专业的实践实训时间是我院理科中最多的。除了每门专业课程都独立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外,大一和大二暑期安排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大二和大三都安排有两周的电子电工课程实践和专业课程实践;大四第一学期安排有8周的专业实习;第二学期安排有8周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八周的毕业实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科研训练,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设计制作能力、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使其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2 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口径宽,特色不突出

该专业是一门理工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知识面很宽,主要包括:无线电物理学、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将其分为两个方向,学生从大三开始选修相应课程,这种培养模式比较有利于学生将来选择就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但从课程设置来看,绝大部分院校的此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或电子科学技术,甚至与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差别不大,特色不够突出。

(2)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由于是新兴专业,加之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新器件、新技术等层出不穷,大多数院校有着本专业系统教育背景的教师少,刚从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稍多,但他们又缺乏系统的教学实践,所以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师资力量不强。

(3)实验实践力度不够

尽管大多数院校很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在教学时间上也给予了保证。但课程实验内容过于单一,绝大多数是验证型实验,学生面对的是试验箱,连线、开电源、看现象、记录即可,缺乏设计型和研究型的实验项目和内容。特别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上,和社会接触的力度不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够。

(4)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有待改进

本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扩大学生的视野,重视分析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研究,适时的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3 专业建设建议

(1)保证执行和管理力度

成立校级该专业建设和评审委员会,该评委会的成员要具有建设此专业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还应具有公正客观的高尚品质。应客观地就该专业的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专业人才规格、主干课程和教学计划、办学条件、科研方向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估,对该专业建设既起诊断作用, 又有导向和调控作用。

(2)突出特色,加强专业方向建设

教育部于1998年10月提出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四个知识点: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计算机[1]。结合我校师资条件和具体实际,改革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其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应用电子技术方向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示例)。并加强对相关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使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程。

(3)具体落实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为目标,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验室硬件到位,保证开放时间;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改变实验考核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明确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和设计型实验的开放;制定工业见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等实践训练方案并严格执行;明确教师指导,建立学生科技活动小组与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

专业理论课程设置:

(1)必修课: 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Protel DXP(自修)、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等

(2)限选课:应用电子技术方向:电子工艺学(自修)、电视技术、集成电路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自修)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

(3)任选课(选修4门)电子测量与仪器、数字视频技术、语音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原理、局域网技术、卫星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

(4)提高教学水平

在师资力量不是特强的情况下,建议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不分开,即某专业课实验教学由该专业课的理论老师来指导,并进行“六个一”。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就该专业课程建设或教学体会进行交流;每两周进行一次公开课,课后互相提出宝贵意见;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学生对相关课程教学的见解;每学期至少和相关兄弟院校进行一次学术交流;每年暑期派老师去企业或实践基地进行一次生产实践;每两年进行一次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

4 小结

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不断改善和完整[2]。但如果我们提高了该专业建设质量,狠抓了教学环节,则我们的招生和就业就水到渠成,我们的高校就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清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8.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提纲 篇4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9-11

第一章绪论 11-24

1.1矢量光场概述 12-13

1.2矢量光场的数学描述 13-17

1.3光镊 17-18

1.4矢量光束光镊 18-20

1.5本文的主要内容 20-22

参考文献 22-24

第二章矢量光束的产生方法和基于4f系统相干叠加生成任意的矢量光场 24-46

2.1矢量光束的产生方法 24-29

2.2基于一维全息光栅产生空间变化线性偏振矢量光束 29-33

2.2.1基于一维全息光栅产生空间变化线性偏振矢量光束 29-32

2.2.2基于一维全息光栅产生偏振奇点 32-33

2.3基于一维全息光栅产生空间变化杂化偏振矢量光束 33-35

2.4基于二维光栅产生矢量涡旋光束光路的描述 35-37

2.5复杂矢量涡旋光束的生成 37-41

2.6基于向列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产生矢量涡旋光束 41-42

2.7本章小结 42-44

参考文献 44-46

第三章矢量光场的聚焦性质和焦场设计 46-73

3.1Richards-Wolf矢量衍射理论 46-58

3.1.1数学描述 46-49

3.1.2径向,旋向,线偏,圆偏光紧聚焦场性质 49-53

3.1.3紧聚焦场的应用 53-58

3.2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矢量衍射场计算 58-60

3.3对入射场的纯偏振控制实现聚焦场的矢量调控 60-70

3.3.1基于纯偏振调控的矢量焦场优化设计 60-67

3.3.3基于位相偏振结合FFT的GS算法实现光场调控 67-70

3.4本章小结 70-71

参考文献 71-73

第四章矢量光束聚焦导致的自旋角动量的重新分布 73-87

4.1Stokes参量,Poincare球和高阶Poincare球 73-77

4.2带有轨道角动量的矢量光束聚焦的导致的自旋角动量重新分布和自旋向轨道角动量的转化 77-83

4.3本章小结 83-85

参考文献 85-87

第五章基于直接三维FFT的GS算法实现 87-105

5.1全息光镊技术 87-91

5.1.1基于GS算法的全息光镊技术 87-88

5.1.23D全息光镊技术 88-91

5.23D-FFT的衍射理论 91-97

5.2.13D标量衍射 91-94

5.2.23D聚焦矢量衍射计算 94-97

5.3基于3D-FFT的GS算法实现3D全息光镊 97-101

5.4本章小结 101-103

参考文献 103-105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105-107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简历 篇5

户口所在: 茂名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身 高: 174 cm 体 重: 58 kg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在校学生

应聘职位: 技术支持/维护-经理/工程师,电信交换/网络工程师

工作年限: 5 职 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1~2499元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佛山,茂名

工作经历

广州汇金贸易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07 ~ -01

公司性质: 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担任职位: 服务员

工作描述: 负责产品制作的各个流程,餐厅内场人员上班岗位安排,协调内外场的工作沟通。

离职原因: 深入学习

教育背景:本文信息来源于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

毕业院校: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6

技术中的地位作用

信息与计算科学1102班

xx

11080602xx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信息科学与技术中的地位作用

我是xx,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1102班的一名学生。通过这学期《信息科学概论》课程的学习,我对信息科学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知晓了当前信息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认识到我们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在信息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必将对我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了更多的帮助。

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信息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人们生活是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信息,我们就犹如是瞎子、聋子,无法进行正常的判断。可以说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单位能离开信息而存在。信息科学现在已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信息科学概论》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这门课程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巨大作用,微电子学的诞生与高速发展微电子系统设计,集成电路的创造与设计原理,光信息科学技术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分类,计算机科学理论和系统结构,控制论的基本思想与概念,数字图像处理的原理。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理论中最基础的知识、了解当前信息科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综合介绍信息工程的典型领域和相关的基本问题、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使学生对信息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对“信息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等有一个简明而深入的理解,从而增强应用数学理论解决信息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从事相关交叉学科的创新研究能力,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从事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学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将来主要从事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方面的工作。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为背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学与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上提供方便。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定位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定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以信息科学与科学计算(计算数学)为核心方向。信息科学可以定义为“有关信息技术核心基础”的科学,而信息技术则可定义为“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控制)是信息技术的四基元,其它信息技术可认为是这四种基本技术的高阶逻辑综合或分解衍生。所以,信息科学不应该仅理解作是信息论或密码学(他们只是与信息传输技术相关的一部分),而应该理解作是 “有关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控制基础的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处理(包括图像压缩、信号分析等)、信息编码与信息安全(编码理论等)、计算智能(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与自动控制等都构成信息科学的核心方向。

计算数学可以定义为“研究计算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有关数学理论问题的一门学科”。计算问题可以说是现代社会各个领域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等,各行各业都有许多数据需要计算,通过数据分析,以便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计算数学属于应用数学的范畴,它主要研究有关的数学和逻辑问题怎样由计算机加以有效解决。计算数学也叫做数值计算方法或数值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代数方程、线性代数方程组、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函数的数值逼近问题,矩阵特征值的求法,最优化计算问题,概率统计计算问题等等,还包括解的存在性、唯一性、收敛性和误差分析等理论问题。计算数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在科学技术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⑵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信息技术是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最为广泛的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Internet的发展为全球一体化、信息无界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信息与计算科学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结合而派生出来的新兴学科,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数学方法的发展,对各种过程的数值模拟已经成为科学实验的重要补充,具有实验手段所无法实现的各种优点。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对促进国际、国内各方面的交流起关键作用,它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国家正在建设的八大网络信息系统、1999年1月12日正式启动的政府上

网工程、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和正在筹建的农业信息高速公路,都将大量需要从事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必须在普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大力培养能够从事信息技术处理研究与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尤其是经济、金融、生物与农业等领域以及潇湘地区振兴所急需的人才。因此在开发启动以后,信息人才需求的缺口较大,有必要加大信息人才培养的力度。

信息与计算科学无疑是这个进程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而数学是信息科学走向成熟与辉煌基础,数学能使信息技术的发展如虎添翼。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数学为基础、信息为对象、计算机为工具,面向高科技,强调敏锐的数学思维和良好是数学修养,培养前瞻性、开拓性的信息科学人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色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各个学校在数学系下设的一个新的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就其范畴与研究内容而言,是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等广泛学科的交叉,远超出数学学科的范围。“强基础、宽口径、重实际、有侧重、创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产生了我们这样的专业。作为数学学科下的一个理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该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与运用现代计算工具高效求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数学理论与方法”(或更简明地说,研究定向于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这样的专业定位明显地与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不支持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下分类办学(例如区别工科类、理科类)的主张(有一些学校提出这样的主张)。

专业特色:本专业建立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计算数学与软件、运筹与控制方向与软件工程专业的软件开发与测试、计算机游戏设计等专业方向组成的综合培养计划,在强化专业水平和技能教育的同时,进行适应人性化和市场化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软件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准和适应国际化发展要求的知识结构,强化多国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使用双外语(英语、日语)组织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所有专业课程的设置采用国际先进的知识体系,专业教材选用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注重和发展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全面引进国外先进的网络教学资源,充实本专业学生网络教学内容。倡导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掌握知识的前瞻性,强化学生的实用性操作训练和所学专业知识水平的国际

认证(IBM,ORACLE,CISCO,MICROSOFT等),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各类实际工作角色。注重知识嫁接在各相关领域的综合应用,突出各项知识的衔接和实际工程实践。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未来发展形式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成熟,企业在管理中也越来越多的引入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与方式,同时信息化管理也越来越多的开始面向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的开始在企业的不同部门中得到推广,计算机的自动化应用也开始慢慢的取代人工操作,那么信息化管理也就不得不被采用。

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也不断的在上升,这个专业的优势也慢慢的被企业的管理人士所看中。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也是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我们的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加大实习与实践的机会,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了解社会,去适应社会。我们学校在专业方向开设上需要考虑到学生的选择,尽可能的把所有的方向都开出来,我们的学校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发展方向太单一,学生也就失去了在不同专业方向的了解和适应。我们专业方向也可以早的分开,使得我们面对社会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继续深造: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掌握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因此继续深造的可选择领域将变得非常广泛,他们既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数学、计算力学、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信息与网络安全、信息科学、自动控制、金融信息 等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也可以攻读具有行业特色且与信息与计算关系比较紧密的某些专业的硕士学位,象我校的地球物理、油藏数值模拟、试井、储运 等方向都是他们继续深造的理想专业。

2.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可以继续从事信息科学与计算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以凭借其出色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计算能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IT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

安全等工作。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

4.特色行业的就业:在前面的办学指导思想中曾经提到过一条是重实际,即各学校应紧紧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使所办专业与所在学校的定位相适应、与本校教师的特长与发展目标相适应、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我校与石油行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每年在我校召开的人才招聘会上,大部分用人单位是石油企业,因此我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将会进入到石油行业工作,他们将在石油企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石油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当然,如何能使我们的毕业生被石油行业所相中,如何使我们的毕业生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石油知识领域,如何使我们的毕业生能够在石油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这需要我们必须在课程设置、日常教学、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过程中给予特别的关注,也需要我们不断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篇7

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概述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起, 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 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已经显示出将成为现代前沿技术的趋势。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 人类对信息的存储和信息传播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想获得更高速、高效、大容量的存储, 更快速的传播。但传统信息存储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对信息存储与传播的需求。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应运而生,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信息时代不断发展到的必然产物。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目前已经被应用到了光信息存储、全息信息存储、光纤通信等多个领域中,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推动着我国经济、科技、军事的发展。

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

2.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科技水平, 现今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相关,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最早应用的领域就是通信领域, 光信信息科学与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通信方式, 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相比传统的通信技术, 资源消耗率较低、性能更加优秀、频率更高、通信传播速度更快。是构建大容量、长距离、高质量的通信系统的基础。目前光纤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电视网络、电话网络、国家电网的主要信息传播方式。

2.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光信息存储领域的应用

传统光信息存储技术由于技术原因, 易受到光衍射的影响无法将光完全聚焦在体积小于1010cm3的材料上, 所以光信息存储必须存储在105bit/cm3的存储器上, 这大大的阻碍了我国光信息存储的发展, 因为105bit/cm3所占的存储空间也比较大, 不能随便携带, 并且在使用中十分繁琐重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光信息存储领域的应用不仅使光信息的储存空间变小, 更提高了存储速度和读取速度, 存储稳定性也大大被提高, 并且存储的信息不易损坏。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光信息存储领域应用的原理是利用持续光谱烧孔技术, 来存储信息。这种技术打破了陈旧的二维光信息存储方式, 实现了三维光信息存储。

2.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全息信息存储领域的应用

由于我国正处在发展中不论是经济上还是技术上, 都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的存储方式仍然以光盘存储为主, 这种存储方式虽然成本低廉, 并且在存储容量上也有着一定的优势, 但由于光盘存储的信息机率是通过光学头机械运动刻录方式进行信息存储, 因此这种存储方式存储的信息稳定性很难得到保障, 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如对光盘保护稍有不慎, 造成刮痕, 就会导致光盘信息无法读取或信息损坏和丢失。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全息信息存储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信息存储领域的现状, 为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 实现了快捷、大容量、可靠的信息存储。这种全新的存储方式不仅存储效率高, 更加节省了存储空间和时间, 并且还能够快速再现存储的信息。目前这种存储方式多被应用在唱片制作与发行领域、网络多媒体领域中。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广泛应用, 不仅有效提高了人们工作效率, 更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

2.4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打印领域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传统喷墨式打印机的打印质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打印的需求。喷墨打印机所使用的打印墨盒并不便宜, 墨盒价格甚至高于打印机本身价格, 并且墨盒耐久性非常差、极易损坏。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在打印领域的应用, 实现了激光打印, 激光打印机就是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 其原理是:充电辊给旋转中的感光鼓表面布上一层均匀的正电荷。然后, 携带数字信号的激光束扫描感光鼓的表面, 接受激光照射的部位变为导体, 静电荷消失, 未经激光照射的地方保持原来的电荷, 这样鼓的表面就形成了静电潜像。磁辊通磁性在将一定量的碳粉吸附在表面, 再充上负电, 使碳粉颗粒带上负电荷。带了负电的碳粉颗粒会在电场的作用下, 吸附在感光鼓上显正电的区域, 使图像清晰可见。最后, 携带碳粉图像的感光鼓转动, 并与同样速度的纸相遇。转印辊给纸背面施以正的电压, 使带负电的碳粉被吸引到纸上。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随着我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光信息科技与技术在人类社会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未来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 研究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意义重大。

摘要: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又名“光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现代光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属于近些年新兴的科学技术,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现代测试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多被应用在这些高新技术领域, 如:计算机领域、光电领域、光学领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为人类科技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针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展开讨论分析。

关键词:信息科学,光信息科学,科学与技术

参考文献

[1]徐梅玉.浅谈我国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领域[J].湖北工商学院, 2012, 13 (11) :119-124.

[2]李力旺.讨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对现代生产的意义[J].浙江经济学院, 2011, 11 (14) :132-136.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8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企业请不到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反映出高校办学形式和模式都需要改进,地方院校如果还按传统的教育模式则不利于学校的发展,所以武汉东湖学院提出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相对与学校的转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光电专业” )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都需作出相应的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要符合应用型大学的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光电专业要办得有特色,就应该选择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1. 1多模块方向

光电专业设置两个方向:

(1)光电检测方向:要求掌握光电子器件及系统的应用、光电测量及设计方面知识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人才。

(2)光通信与网络方向:要求掌握光电网络与通信系统。培养光纤及光电网络通信系统的专业技术人才。

1.2 光电专业课程结构设计

理论课部分分为四类;通识教育类、专业教育类、职业技能培训类、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类。

所有课程的安排应遵循学以致用, 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原则,所设的课程应与职业标准对接;与实际应用对接,要避免知识的重复。

通识教育类属公共基础课程,我们特别加了专业导论课,让学生一进校就能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光电知识的兴趣;专业教育类属光电专业的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模拟电子线路等;职业技能培训类属专业知识类,课程按前面所讲两个方向设置, 如工程光学、光电技术、光纤通信等;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类以学生就业方向为指导方向,开设了创新与专利、创业基础等课程。

1.3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要注重加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实践环节主要课程由实验课、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组成。首先要建全和理论课相配套的实验室,条件允许可以建设光电实习基础和与之相关的校办工厂。实验课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学会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课程设计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能力等;专业认知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着重在应用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实用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应用技术型学生。

2提升学生学习光电专业学习兴趣

众所周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效果也是无可估量的。

2.1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能,老师应善于发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他们的长处得以发挥,潜能得以激发,不足之外得以弥补,由此可见因材施教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兴趣。

2.2 举办讲座

每学期请光电专家或相关企业有经验的专业人事到校就光电发展前景、现状、某种光电应用做专题讲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兴趣。

2.3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科研项目

让学生在竞赛和科研中找到自身理论知识缺乏之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整个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除了把光电专业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把光电专业方面的技术技能也传授给学生,那就要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让本校的老师走进企业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引进企业优质人员来校当任教学工作,不断壮大“双师型”队伍。

4结束语

浅析了应用技术型大学模式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培养效果如何还有待社会和企业的检验。

参考文献

[1] 周自刚,唐金龙,施鹏程,温才.构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新产业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0):20-24.

[2] 杨旭锋.解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J].电子世界,2014(12):514.

上一篇:《入学教育》优秀教案设计下一篇:形容很安静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