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共13篇)
开发区中心小学
林素云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孩子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孩子们去尝试学习科学和探究科学的乐趣,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孩子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在此,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二、基本理念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两个班,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四、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五、课标要求
1、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通过观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通过比较认识事物,如何进行猜测并验证结果,如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形成结论)用写观察记录、撰写报告的方式来表达探究结果,通过表达与交流、总结与交流、总结与反思来发展的科学判断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习科学课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3、科学知识:获取大树、叶子的一些知识。对蜗牛、蝗虫、蚂蚁等小动物有所认识、构建起有关动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基人身体的各部分及功能;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纸的性质与用途、对一些纸质材料进行简单的研究;认识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这一检测方法。
六、方法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各单元教学重点目标
第一章《植物》: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
第二章《动物》:
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第三章《我们周围的材料》:
1、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2、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四章《水和空气》:
1、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瓶子、脸盘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关于水的资料,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2、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八、教学进度计划
对于三年级生物单元的教学, 笔者认为应该让科学课堂植根生活, 把握生命教育的活动的点、线、面、体.
一、开展零距离观察, 调动科学课堂兴奋点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 “在生活里找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 才能显示成效.三年级是小学《科学》课初始阶段, 小学生对这门新课极感兴趣.
教材中, 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观察实践来进行, 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 再联系课内所获知识, 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教室外面, 与所观察研究的对象零距离接触, 开展研究活动.
科学课的观察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感知活动的观察, 要求观察者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感知.二是作为科学方法的观察, 要求观察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 想各种办法进行观察, 其中包括运用工具进行观察.如果观察大树,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来到室外, 来到大树下, 让学生在与大树的近距离接触中, 通过多种手段、方法开展观察活动.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绳子测量树的粗细, 用放大镜观察在树下活动的虫子, 还要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到的事实, 收集实物标本, 拓印树皮图案等等.
对蜗牛的观察, 我首先指导学生开展寻找蜗牛的活动.学生们在寻找时发现:蜗牛都是在比较潮湿、阴凉的地方找到的;或者待在比较嫩的叶上, 叶子上还有缺损.这些来自于自然生态的问题, 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回到教室后, 我们同样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对蜗牛进行研究, 如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身体的构造, 用尺量一量蜗牛的大小, 甚至用电子秤称量一下蜗牛的体重等.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 他们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实验, 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 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 用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走进自然的怀抱, 让学生开展零距离的观察, 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奋点, 而且能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获得刻骨铭心的探究经历, 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观察活动中去.
二、创设情境实验, 架设活力课堂中轴线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教学做是一件事, 而不是三件事”.这些话语的核心意思是强调“做中学”.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 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创设有情境的实验, 是激发和诱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有效手段.什么是有情境的实验?我想应该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生活单元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实验“情境”因素, 营造“生态场”, 让学生来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
在研究蜗牛的运动方式时, 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旧光盘、笔芯、明胶片、钢丝等材料自制的“蜗牛竞技场”, 让孩子们观察蜗牛在“竞技场”上的表现.教室里顿时热闹开来:有组织蜗牛赛跑的, 有让蜗牛走钢丝的, 有让蜗牛爬竿的……十多分钟“玩”下来, 孩子们意犹未尽, 汇报时的收获自然也是精彩的:孩子们已经会用“爬”、“慢”等词汇描述蜗牛的运动;知道蜗牛是用腹足作波浪形前进的;在爬行过程中有粘液留下的痕迹……
在认识蚂蚁的身体时, 我给每组学生提供了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币各一个, 从网线的内芯剪了八断长短不一的细电线, 让每组学生用这些材料来拼一拼蚂蚁的身体, 然后进行交流, 相互纠错.通过拼图的游戏来组织课堂, 每位同学对蚂蚁头、胸、腹的大小比例, 三对足以及触角的生长位置就不会忘记了.同时, 又把枯燥、平淡的交流活动变得活泼生动, 富有情趣.
在教师指导下, 对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的一系列观察活动经历, 对学生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察认识活动施加了积极的影响.创设情境实验, 放手让学生“玩”, 则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玩”中感悟生命之奇妙.
三、组织实地考察, 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 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在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结果, 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求证的过程, 懂得了方法, 这是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因此生活才是教育第一课堂.实地考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调查能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调查, 也是让学生进行“生态体验”的有效平台.
如教学《水生植物》一课时,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边上的小河边去看看, 了解一些常见水生植物, 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态体验机会.让学生亲自看看, 整个河道基本都被水花生覆盖, 就像一片草坪, 河的两边也全都堆满了厚厚的水花生, 已经看不见河水;只有被围栏围起来的地方, 有少许的浮萍, 但是水底下看起来却是黑压压的, 一点儿也不清澈.看到这样的情景, 学生自然会想, 这些植物有哪些好处、哪些危害呢?
考察活动中, 我们还可以找找周围有没有水葫芦、金鱼藻等其他水生植物, 然后各小组收集一些水生植物装在保鲜塑料袋中, 带回教室进行观察、研究.这样的活动, 才能触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体验科学探究的“科学味”.
科学源于生活, 生活蕴含科学.把生活科学带入课堂, 是一种比较适合现代孩子的学习方式.孩子们会感受到科学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觉得科学其实就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让学生们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与社会交往, 与自然接触, 与人交流, 在这样很现实、很客观的互动中, 懂得了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探究空间.
四、建设生态场馆, 关爱生命资源联合体
“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 使人性向善, 使人胸襟开阔, 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科学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进行科学探究的生态环境, 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教材的特点, 开发学生身边的环境, 把各个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化资源与科学结合起来, 同时对学生进行感悟生命、关爱生命的教育.
如上了《蚯蚓》一课, 我在实验室里开辟一角, 放上一个小水缸, 成立了一个管理小组, 让同学们为蚯蚓建立了一个家———栖息地.学生们亲手为蚯蚓建立栖息地, 并不断地给予照料, 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 从而大大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的意识.学生们通过对小动物生活环境的布置, 既运用了所学的知识, 使知识在体验中得到了升华, 又产生了某些情感, 特别是增强了对生物生存环境的高度关注.
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在班级中建立一个生物角, 让学生把一些花草等植物带到教室里, 把家里饲养的小金鱼带到教室里;在校园里开辟一个小小植物园, 带领学生亲自种植一些花草, 并进行管理维护;在校园里种几棵桑树, 方便学生采桑养蚕.蚕是学生们容易亲近、愿意亲近的小生命.当学生们用心去呵护蚕宝宝、养育蚕宝宝的时候, 其意义早就不是单纯的养蚕了;当学生们通过蚕来体味生命存在的时候, 珍爱生命的教育也就孕育其中了.
通过开展小种植、养殖活动, 学生可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动植物的生长规律, 体会生命科学的奇妙.当然, 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精心指导, 必要时作示范.这部分活动大多是由学生课外完成的, 培养他们自觉地长期观察记录生长变化的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三年级 教学方法 科学教材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本身就具有开放性、观察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好奇心的心理特征,符合他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和健康与看考分的教育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我回顾了担任三年级《科学》教学的感受,针对三年级《科学》教学,谈几点不成熟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共同来探讨。
一、联系生活法
教材中许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生活中有存在着相关的科学知识。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科学。如在教学《认识金属》中,分析金属特征时,我把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总结出:有的金属不会燃烧,会导电、传热、具有延展性;有的硬度较大、有光泽、不渗水等特征。如果抛开学生生活来学习科学,不仅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难度,使简单的道理变得深奥难懂的理论。
二、实验法
《科学》教材中有不少内容是通过学生分组(一般四人为一组)做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如在教学植物发芽的过程,水和食用油、洗洁净的流动速度,水结冰时的温度,磁铁的性质等内容时,都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做实验,得出结论,在科学实验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样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掌握得牢固。
三、观察法
1、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事物。从三年级上、下两册共八个单元所涉及的内容,绝大数内容都是通过观察,其类别庞杂,从"水、陆、空"中的树木、花草、虫、鱼到我们呼吸的气体;从我们的身体到吃、穿、住、行、用的等等材料,再进行比较分析,感悟认知,总结出事务的规律特征及用途。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要求学生睁大眼睛看万物,甚至还要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看事物。要具备这样的观察能力,才是学好科学知识的基础方法。
2、写观察日记或填写观察记录报告单。学习《科学》观察事物显得重要,然而写好观察日记显得更为重要。要引导学生把观察到事物的现象,变化特性等要认真地记载下来,才能比较准确地分析事物的规律,特性及用途。例如:从几粒凤仙花种子播下地到凤仙花枯死的全过程的观察记载,使学生认识了植物一生经历的发芽、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繁殖)、死亡的四个阶段。
四、比较分析法
《科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对事物进行比较。如:比较大树和小草;蜗牛和蚯蚓;水和食用油;水和空气等事物的同异之处。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同类事物或不同类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将来开发利用奠定科学基础,在教学如同此类的教材时自然会用到分析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探究法
教材中有的内容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要引导学生分小组(一般四人为一组)对大自然事物的探究,去揭示万物的奥秘。如对蜗牛、蚯蚓、蚂蚁会游泳吗?蜗牛会生孩子吗?磁铁会吸哪些物体?放在阳台上的水杯里的水怎么会减少了呢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内外的积极探究,特别是当我在上《磁铁能吸哪些物体》一课时,学生特别兴奋,同学们拿着我发给他们的磁铁和他们自己搜集的环形、条形、圆柱形、纺锤形等各种形状的磁铁,把自己准备的和教室各种设备构成的材料统统吸了一遍,得出了磁铁只吸铁或含铁的材料这一结论,这样使学生既获得了科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六、实践法
《科学》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具有科学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种子发芽的过程,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共需要多少天,蚕的生命周期等内容,不是在一节课或者几节课内能够解决某一个问题和得出答案的,而是要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通过播种、喂养桑蚕的实践活动来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并做好观察记录,获得科学知识。
七、阅读摘要法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三年级《科学》上、下两册教材中,编排了八个资料库,其内容十分广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篇幅比较长。在教学时我采取用阅读摘要的方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科学知识摘要本(可以和观察日记本合用),指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认真阅读,把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的知识摘抄在《科学知识摘要本》上,增强记忆印象,比较深奥的知识只需要学生做以了解。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了解了全文,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科学探究、情感元,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顺应现注重对
单的科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五个班。在对基础知识的学生对问题的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开阔,听课的技巧相思考
却非常
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学生课堂上常常
玩而玩,而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知,究科学知识的能力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
探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入手,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的运用电教媒体,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
到
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可以分为六个:
1、科学在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
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亲历活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动,使学生“走近科学“,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的奥秘,观察、认识”为引领,科学探究的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方法、,为学生亲历科学
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天气与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学生观察身边科学
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究身边常见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
入手。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
4、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水的多少的、认识水的等
认知“为线索,让学生
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使学生
探究活动,层层展开,手段和方法,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认识水的特点。
5.气。周围的空气:(20.-22)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需要清新的空6.(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的问题的调查、等,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
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空气》四个单元。怎么知道》、《天气与的生活》、《水的科学》、《周围的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动手实验,把课程情境让学生以实验告。的日常生活
运用电教媒体
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思考,写出观察报
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 第1课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十二周 期末考试
周 第2、3课 第十二周 第13、14课
周 第4、5课 第十三周 第15、16课
周 第6、7课 第十四周 第17、18课
第五周 第8课 第十五周 第19课 第六周 第9课 第十六周 第21、20课 第七周 第11、、10课 第十七周 第22、23课 第八周 第12课 第十八周 拆装玩具
第九周 机动 第十九周 科学的故事
第十周 复习十、二十一周 机动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促使学生在以下科学素养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1、能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会怎样”提出问题。
2、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能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错,需要证实。
3、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4、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常见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岩石的形态特征。
5、能按要求的顺序观察(观察对象的前后变化。如观察水的形状、溶解等)。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的观察物体。
6、能运用对比观察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后,有时可以提高观察效果。
7、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能在教材引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实验或观察计划。
8、会使用刻度尺、量筒进行定量测量。
9、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10、能从周围对象中取得观察数据,能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数据。
11、能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12、通过询问、采访周围人(教师、同学、家长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3、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14、能用口头语言、图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过程。
15、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的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
16、尊重证据。
17、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
18、能将自己的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结论。
19、能判断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的对错、好坏。
二、教育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湘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整套科学教材的起始册,三年级一期的学生初涉科学课程,所以将教学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级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课堂主要将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本学期我执教三年级225班的科学课程,据了解,该班男生居多,学生思维活跃,热爱科学,很多学生为原来科技班的学生,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并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40多个观察和探究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和周围常见物体的性质与功能为线索,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渗透敢于质疑、重证据、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等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为全套教材的学习打好基础。本册探究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观察、比较、分类、提出问题。本册教材的内容注意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共包括7个主题单元:从“走进科学”———让我们从校园开始,针对校园中的生命体、非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展开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观察、研究“身边常见动植物”,认识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水”、“空气”、“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形成了一个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的有机整体。每个单元由若干个课题组成,各课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基本思路为: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活动,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最后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包括社会、环境)相联系并加以运用,再结合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在活动中让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提升,落实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理念。
将科技史作为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用达尔文、李时珍、蔡伦等著名的科学家作为观察、制作活动中的串场角色,充分发挥科技史教育在培养儿童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操。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明确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明确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并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三维整合在一起,才能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达到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
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既是本体,又是载体。而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维目标的很多方面要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为载体来落实,课程其他目标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很多方面,要通以科学知识为载体,在认知的过程中培养。因此,在重视科学探究的同时,不要看轻科学知识的作用。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应渗透于其他二维目标的培养之中,不能简单的用贴标签式的说教。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三年级一期科学课的最基本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的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兴趣、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但是生活、社会和科学技术中的问题往往是很复杂的,限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科学知识的`局限,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解决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探究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筛选和梳理,选择哪些有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的,而学生又有能力进行探究的问题。可以将收集的问题建成一个问题档案库或文件夹,帮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研究解决某些问题,并可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
3、以探究为核心,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是起始年级的课,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科学学习,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呢?我们应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的发现,动手做科学,动脑思考科学,自己对科学的理解。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结论,更要重视研究科学的过程,从过程中悟出科学的真谛,通过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
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能主动地、独立地学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科学欣赏、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科学游戏、交流会、调查、竞赛、角色扮演、科学幻想、搜集信息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充实教学过程。
4、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结构
引导学生进行好探究学习:
①选好探究内容;②创设探究情境;③提出探究问题;④营造探究氛围;⑤亲历探究过程;⑥体现探究价值。
从四个方面把握指导的策略:注重启发、突出重点、注意层次、把握时机。指导时注意梯度,把握好教、扶、放的时机。
5、教学时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观察能力是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技能,是发展其它探究技能的基础。课前认真准备学生观察和实验需要的材料。选择材料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选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如制作乐器时选择纸盒、吸管、杯子等材料;用可乐瓶、石头等物体感受浮力;用玻璃瓶、塑料管、玩具等去探究打捞沉船的方法等。
6、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指导学生在以下一些方面引起注意:
①保持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空间;
②遵循规定的安全实验程序;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③建议并执行建议恰当的安全操作步骤;
④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安全隐患:加热及用火,化学药品及使用,玻璃器皿的使用(烫、有破裂、卫生、易破损、加热安全),锐器的使用,动植物(动植物伤人,人伤动物),感官观察时的安全隐患(看-强光、听-声、尝--味、嗅――气味,摸-不明物(高温、有毒、带菌、触电、等)、户外活动);
⑤认真按照教材和教师的指导、示范进行活动(包括户外);
⑥始终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五、教研专题:
积极参与省级立项课题《小学科学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的研究,并及时积累整理研究资料,争取出阶段性成果。
六、教学活动安排:
1、课时安排
单元,课题,课时安排,备注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1、校园寻“宝”2课时
2、观察“宝贝”1课时
3、整理“百宝箱”1课时
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
1、身边的植物1课时
2、常见的动物2课时
第三单元土壤
1、本地的土壤2课时
2、土壤的种类2课时
3、土壤的保护1课时
第四单元奇妙的水
1、认识水2课时
2、流动的水2课时
3、溶解2课时
4、浮与沉3课时
5、地球上的水1课时
第五单元空气
1、周围的空气1课时
2、流动的空气1课时
3、压缩空气2课时
4、空气中的灰尘2课时
第六单元各种各样的材料
1、形形色色的材料1课时
2、我们的衣服1课时
3、纸3课时
4、材料的应用1课时
第七单元我学习了观察
1、我学习了观察1课时
2、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2课时
(1)11月份为学校科技节,组织学生参加系列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太阳与时间:(10„13)课
4、水的科学:(14---18)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9--22)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6、研究与实践: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通过了解科学家科学研究大过程,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不断探索。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太阳与时间》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资源
发挥学校实验室的作用,充分利用试验用品和设备,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实验现象,解开科学奥秘。结合班级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录像、纪录片、影片等,并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实践,搜集有关资料,丰富教材内容。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1课第十一周第13、14课
第二周第2、3课第十二周 第15、16课
第三周第4、5课第十三周 第17、18课
第四周第6、7课第十四周 第19课
第五周第8课第十五周 第21、20课
第六周第9课第十六周 第22课、天气与生活的关
第七周第11、、10课第十七周 系 拆装玩具
第八周第12课第十八周科学探索的故事
第九周机动
传统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 教师教法比较单一, 常采用读单词、句子, 翻译及讲解语法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不用思考也可得到答案, 课堂显得单调、乏味。新课程标准要求, 不仅要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 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只有教师采用新教法, 学生才会达到听说读写用的平衡。文本再构的英语语篇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面对传统语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结合当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文从文本再构的角度, 探讨其对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一些启示作用。
二、何谓文本再构
所谓“文本”, 该词来自英文text, 另有本文、正文、语篇和课文等多种译法。它可能仅仅是一个单句, 比如名言警句、谚语等, 常见的文本是篇章、短文等。
所谓“再构”, 顾名思义, 是再一次的构建和形成。
所谓“文本再构”, 主要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结合实际教学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进行适度取舍和调整, 对教材的内容的二度开发, 从而形成新的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语篇的文本再构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话题, 在知网上, 搜索“文本再构”, 出现1852篇相关的文章; 搜索“小学英语文本再构”仅出现609篇相关文章; 而搜索“小学英语语篇文本再构”仅出现274篇文章, 文本再构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法。
三、文本再构的意义
(一) 文本再构的类型
小学三年级英语内容还比较浅显, 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抓关键, 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 也是教师进行文本再构时考虑的因素。 根据以上研究问题, 本文将呈现以下三种在小学三年级英语语篇教学中常用的文本再构。
1. 主题再构
即以主题内容为建构基础, 构建学与用的有效途径。在PEP版 ( 一年级起点) 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材Unit 5 Lesson 2的文本内容可以作为例子。
小学英语新课标要求“英语课程的学习, 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从而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将不同场景的图片发放给各小组同学, 学生可利用图片同桌间、小组内进行练习。这种再构形式, 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教材文本, 给学生贴近生活的内容来丰富课堂; 利用音像、视频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途径,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材文本的再构, 如编儿歌、诗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2. 情景再构
情景再构是以整体内容为语境基础, 以文应景触情的再构形式。在教材Unit 1的Story Time版块中, 课文内容体现充分。
传统语篇课堂中, 生动有趣的故事课会变成枯燥无味的朗读课和语法练习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故事的情感无法得以升华, 致使教师不得不寻求更加高效、生动的英语语篇教学形式。 因此将文本加以再构。
首先教师将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学生引入话题。接着让学生仿说, 复习本单元知识点。然后教师呈现本单元所学chant引出这只老鼠的名字Tom, 他也有一个朋友,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以这种形式建构出的文本, “朋友”这一中心思想贯穿始终, 让学生在课堂中至始至终受友谊的情感熏陶, 这正是本教材中Story Time的主旨所在, 学生不仅仅学会语言知识, 也要在情感上有一定的升华, 让学生做有思想的外语人! 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主动参与者。
3. 内容再构
内容再构是以教材内容为语量基础, 挖掘教材中语言点的再构形式。在教材Unit 3 Lesson 3中, 教材将整段段落呈现给学生。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新课中呈现这样的段落, 及找生词———领读单词———领读课文———做练习题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因此, 在不改变教学重点的情况下,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 将教学文本改成既符合学生心理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片段。
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对话, 学生会很有兴趣看下去, 与情绪的插图搭配, 学生会产生对文本的兴趣, 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读完全文。此外, 这种文本再构, 将学生一年级学习的句型加以运用和复习, 将三年级U- nit 2学过的询问对方状况的等已知知识加以复习。教师可将再构的文本以视频或音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对话中感知什么是“shopping list”, 学生会通过自己的理解猜出词组的含义, 并积极完成文本附带的习题。这种以教材内容为依托, 不改变教材主体内容, 补充合理的情境, 使文本变得更加具有创造性、语境性和整体性, 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内理解并学习教材内容, 也使教师的课堂生动、充实。
( 二) 文本再构的实施原则 ( TCLLU)
1. Topic
文本再构不能离开教材原有文本的主题。文本再构不应该脱离教材的教学重点, 不能脱离教材主题形成新的话题。
2. Content
文本再构要符合教学内容, 可对教材内容增加、删减或改变。
增加, 是对教材内容的适当拓展, 如文化知识、背景知识、情感升华等。删减, 表示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 并不是所有教材内容都需要按部就班的讲解, 教学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材内容, 教师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改变, 则是教师对文本的变动, 如改变句型结构, 改变文体等, 可将枯燥的记叙文改变成为脍炙人口的儿歌、童谣等。
3. Level
文本再构要基于学生的语言水平, 既可以有针对语言水平较高的同学的整体再构, 也可以有针对语言水平相对较低同学的局部再构, 如仿写, 仿说, 或将对话空缺不全等相对容易的课堂教学任务, 这样学生的学习需求才得以满足。
4. Length
文本再构时应考虑文本长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文本过长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如超过学生认知能力, 产生对英语的厌学情绪等。
5. Unit
文本再构时应注意与整个单元的教学重难点相结合, 在本教材中, 语篇在Lesson 2, Lesson 3和Story Time内呈现, 教师在对这些语篇进行再构时要考虑单元整个教学目标, 应注重先整体后个别, 先篇章后生词, 教师要让学生在语篇中理解, 在恰当的语境中运用教学的重点。
四、总结
近年来, 文本再构成为丰富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新形式。文本再构为教学内容创设语用情境, 加强教学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增强了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因此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知识技能和文化素养以及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 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教师在进行文本再构的同时, 要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 并虚心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 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再构的完整性和生动性。此外, 教师在进行文本再构时要结合教材内容、学情等再构原则, 最终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和学生学习技能培养的均衡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等教育司.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2]居梅芳.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文本再构的实践[J].基础英语教育, 2011 (10) .
[3]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 (一年级起点) 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2014.
[4][EB/OL]http://baike.sogou.com/v292314.htm?from Title=文本.
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场所非常热闹,如广场、公园、游乐园、商场或大街上的某个角落……请你把自己观察到的,结合适当的想象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书写规范。题目自拟。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自测题》参考答案:
一、1.试验 苏醒 菠萝 磨坊 著 胶 概 拢 换 焕 幻 唤
2.郊 陡 饿 躁
二、1.离开 思考 丰收 欢乐 块 架
2.(1)如果……就…… (2)观察 (3)鼓舞 决心
3.(1)舞 惊 载 媚 奇 妍 胜 误 言 语 争奇斗艳 自言自语 (2)粉红 桃红 长空 海树 小心翼翼 生机勃勃
4.(1)略 (2)小红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 (3)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一枚枚邮票
5.(1)秋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唐 王维 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3)黄瓜 葫芦 (4)一曲丰收的歌 一首欢乐的歌 (5)超常的记忆力 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一)1.果真 不慌不忙 2.: “ , 。 , ! ” 3.观察仔细,胸有成竹 4.平时要养成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二)1.五花山 2.簇簇 阵阵 十全十美 一心一意 3.(1)春 夏 秋 (2)绿色的 绿色的 五颜六色的 4. 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把树林跳舞比作火苗跳跃。 5.因为山五颜六色,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黄山、泰山。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海石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以下是我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总结:
一、教学内容完成情况与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如下;
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从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能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会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象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科学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自己经验的不足,仍存在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4、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5、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6、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计算不认真,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1、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的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3、坚持检查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做好小结工作,使优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台阶,进一步培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一学期来,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教学计划
程故事小学 赵文娟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共63人,二个班。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因此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
三、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太阳‛、‚水‛、‚天气‛等三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本册书22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太阳与时间:(10---13)课,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紧密联系,主要是研究研究太阳以及如何用太阳计时间。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物体的影子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古代人是如何利用太阳来计时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难点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发明创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
4、水的科学:(14---18)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9—22)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6、研究与实践:(23、24、25)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脸颊(ji? xi?) 彼此(b#5 p#5) 损失(sh#9n s#9n) 耕地(g"Vn g"Vng)
二、认真读拼音,将字、词工整地写在括号里。(7分,其中书写规范1分)
y#9n x#9 n韓g sh? x鵱 ch? l"^ng k?
( ) ( ) ( ) ( )
f? l髇g qi醤g f?
( )盖 ( )冬 围( ) ( )木
三、选字填空。(4分)
厉 历
严( ) 经( ) ( )害 日( )
副 符 幅 付
一( )图画 一( )象棋 ( )出 ( )合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3分)
展开 展示 展望
( )未来 ( )作品 ( )讨论
改进 改良 改善
1.天龙小区的环境慢慢得到了( )。
2.工人们的操作方法有待( )。
3.这里的小麦产量不高,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 )土壤。
五、按要求写词语。(7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4分)
绿树成( ) 鲜果( )香 草( )花开
狂风大( ) 雪花飞( ) 枯枝( )叶
2.照样子,写词语。(3分)
笑嘻嘻
可怜巴巴
勤勤恳恳
六、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住薄#?分)
1.《巨人的花园》一文中,春天不到巨人的花园里是因为墙太高。( )
2.“楞住、拽住、诧异、义务、撒慌”中没有错别字。 ( )
3.“听了报告,受到很大启发”这一句是病句。 ( )
4.“临别”一词中的“临”意思是“到”。 ( )
七、根据提示写句子。(6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 )的脸上露出( )的微笑。
②听了这一好消息,我心里好像( )。
2.难道自然界中的生物不是人类的好老师吗?(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3.用下面的词语写一句话。
秋天 田野 劳动 乐曲
4.这篇课文赞美了高尚的友情。
缩句:
5.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提示:把雨滴当作人来写)
仿写:
八、根据课文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填空。(17分)
1.读了第三单元的童话故事,我知道快乐 ,真正的幸福是 ,我还在课外读过童话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 。
2.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成了 。孩子们站在 ,爬上 ,尽情地 。(选自《巨人的花园》)
3.《去年的树》这篇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一共有 次对话。第一次是 与 的对话,最后一次是 与 的对话。
4.雨中的树林是个 ,走进去你就会变成 。每棵树都会送给你 ,你会发现很多 。(选自《雨中的树林》)
九、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内标上序号)(5分)
( )每当春暖花开或果实累累的季节,小鸟就飞到村庄里来。
( )当地居民把它称作礼鸟。
( )投下来的东西不是香气扑鼻的野花,就是清甜可口的野果。
( )非洲某地有一种十分讨人喜欢的小鸟。
( )将衔着的东西丢到人们身上或投到屋里。
十、阅读下面短文,仔细回答问题。(15分)
路对面的拐弯处,有一所盲童学校。每日清晨,有许多盲童学校的孩子,在家长和一些热心过路人的搀扶下,小心地从人行道横线通过,到对街的学校去上课。
一个朝霞满天的早上,我又走在这条路上,见人行道横线处的电线杆旁,站立着一个七八岁的盲女孩,长得挺文静秀气。她捧着好大一把苞蕾初绽的鲜花。哎,是个卖花的盲孩吧。
她含笑深深地鞠躬,一边向过路人分发一枝枝鲜花,一边跟他们说些什么话,可没见她向人家收取钱币。
“小姑娘,你好。”我轻声向她打招呼。
她听到后,连忙迎向我。“叔叔,”她弯腰向我鞠躬,又递上一枝鲜花,甜甜地说,“我是对面盲童学校的学生,谢谢您平时对我们盲孩子的照顾帮助,请收下我们给您的一枝鲜花。”
啊,原来是这么回事。盲女孩微笑着说:“这些花是我爸爸的花圃里种植的,他每天早上要照看花圃,不能来送我上学。今天他叫我把这些花送给常常帮助我们的一个个好人。”
“感谢你爸爸,感谢你的鲜花。”我真诚地对她说。
又有其他叔叔阿姨走来了,盲女孩转过身,笑盈盈地赶去招呼,把鲜花分送给他们。
一阵风轻轻吹过,盲女孩捧着的朵朵鲜花在轻轻颤动,像是在向人颔首致谢。我闻到了鲜花那馥郁的芬芳。
我想,只要手中握着爱的鲜花,春天就会永远驻在我们心间。
1.请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给短文加个题目。(1分)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致谢——( ) 颤动——( ) 热心——( )
3.盲女孩是 的学生。她给 送鲜花,是为了 。(3分)
4. 为什么“手中握着爱的鲜花,春天就会永远驻在我们心间”?(3分)
5.你觉得文中的盲女孩是个怎样的人?(2分)
6.读完这篇短文,你想到了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3分)
十一、习作实践。(30分)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than my sister. 中的Section B 1a—1e. 本节课是 一节听说课, 从整体上看, 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 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 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 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 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 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 对角度的挖掘, 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 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 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 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 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 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 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 a k e t h e s t u d e n t s g r a s p t h e n e w w o r d s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促使学生在以下科学素养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1、能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会怎样”提出问题。
2、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3、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4、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常见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岩石的形态特征。
5、能按要求的顺序观察(观察对象的前后变化。如观察水的形状、溶解等)。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的观察物体。
6、能运用对比观察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后,有时可以提高观察效果。
7、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能在教材引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实验或观察计划。
8、会使用刻度尺、量筒进行定量测量。
9、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10、能从周围对象中取得观察数据,能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数据。
11、能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12、通过询问、采访周围人(教师、同学、家长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3、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14、能用口头语言、图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过程。
15、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的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
16、尊重证据。
17、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
18、能将自己的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结论。
19、能判断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的对错、好坏。
二、教育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湘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整套科学教材的起始册,三年级一期的学生初涉科学课程,所以将教学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级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课堂主要将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本学期我执教三年级225班的科学课程,据了解,该班男生居多,学生思维活跃,热爱科学,很多学生为原来科技班的学生,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并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40多个观察和探究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和周围常见物体的性质与功能为线索,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渗透敢于质疑、重证据、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等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为全套教材的学习打好基础。本册探究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观察、比较、分类、提出问题。本册教材的内容注意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共包括7个主题单元:从“走进科学”――让我们从校园开始,针对校园中的生命体、非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展开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观察、研究“身边常见动植物”,认识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水”、“空气”、“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形成了一个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的有机整体。每个单元由若干个课题组成,各课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基本思路为: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活动,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最后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包括社会、环境)相联系并加以运用,再结合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在活动中让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提升,落实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理念。
将科技史作为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用达尔文、李时珍、蔡伦等著名的科学家作为观察、制作活动中的串场角色,充分发挥科技史教育在培养儿童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操。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明确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①明确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并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三维整合在一起,才能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达到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
②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既是本体,又是载体。而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维目标的很多方面要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为载体来落实,课程其他目标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很多方面,要通以科学知识为载体,在认知的过程中培养。因此,在重视科学探究的同时,不要看轻科学知识的作用。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应渗透于其他二维目标的培养之中,不能简单的用贴标签式的说教。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三年级一期科学课的最基本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的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兴趣、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但是生活、社会和科学技术中的问题往往是很复杂的,限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科学知识的局限,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解决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探究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筛选和梳理,选择哪些有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的,而学生又有能力进行探究的问题。可以将收集的问题建成一个问题档案库或文件夹,帮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研究解决某些问题,并可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
3、以探究为核心,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是起始年级的课,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科学学习,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呢?我们应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的发现,动手做科学,动脑思考科学,动口交流自己对科学的理解。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结论,更要重视研究科学的过程,从过程中悟出科学的真谛,通过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
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能主动地、独立地学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科学欣赏、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科学游戏、交流会、调查、竞赛、角色扮演、科学幻想、搜集信息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充实教学过程。
4、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结构
引导学生进行好探究学习:
①选好探究内容;
②创设探究情境;
③提出探究问题;
④营造探究氛围;
⑤亲历探究过程;
⑥体现探究价值
从四个方面把握指导的策略:注重启发、突出重点、注意层次、把握时机。指导时注意梯度,把握好教、扶、放的时机。
5、教学时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观察能力是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技能,是发展其它探究技能的基础。课前认真准备学生观察和实验需要的材料。选择材料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选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如制作乐器时选择纸盒、吸管、杯子等材料;用可乐瓶、石头等物体感受浮力;用玻璃瓶、塑料管、玩具等去探究打捞沉船的方法等。
6、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指导学生在以下一些方面引起注意:
①保持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空间;
②遵循规定的安全实验程序;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③建议并执行建议恰当的安全操作步骤;
④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安全隐患:加热及用火,化学药品及使用,玻璃器皿的使用(烫、有破裂、卫生、易破损、加热安全),锐器的使用,动植物(动植物伤人,人伤动物),感官观察时的安全隐患(看-强光、听-声、尝--味、嗅DD气味,摸-不明物(高温、有毒、带菌、触电、等)户外活动);
⑤认真按照教材和教师的指导、示范进行活动(包括户外);
⑥始终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五、教研专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教学设计09-19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01-16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10-26
小学三年级上册写字教学计划12-01
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1-21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0007-11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期末测试卷07-28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1-28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进度09-29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总结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