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调研报告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教学调研报告

小学科学教学调研报告 篇1

小学科学教学调研报告

见习期间我对三所学校的小学科学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的主要方式有领导汇报、现场听课、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调研的主要内容有教材使用、教师现状、教法研究和校本教研情况。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关于课程开设:各校均能按课程计划开设科学课。

2、关于教材:

师生普遍认为教科版科学教材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版式设计活泼美观,贴近学生心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追求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这样设计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且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3、关于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教师科学教学观念不同程度地有所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目标设定:科学学科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目标由过去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三维目标。

⑵内容选择:在内容选择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意识,科学教学开始关注科学与现实的联系;注重让学生感悟科学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注重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⑶学习方式 :教师们均有意识地改进方法,摆脱灌输式传授教学,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问题与探究意识比较强。⑷师生关系:注重创设和谐愉悦的地教学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评价方式有了可喜的改观。

听课过程中看到老师们一改以往的简单的评价方式,基本能体现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注意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和实行的学习评价。通过听课我发现,不少科学教师特别重视教学评价,科学的评价方式已经逐步成为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5、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由于这两年仪器站组织的实验考试和教研室对科学探究实验的加强督导,促使科学实验教学得到一定程度重视。通过调研,与领导、老师交流,检查实验室和相关资料,看到各学校领导从思想上比较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有所提高。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也提高了,实验教师有实验资料性记录,有的资料比较完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使用方面:

目前使用的小学科学教材与以往的自然相比,内容更丰富,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广,在呈现形式上更为开放,而又缺少与教材相配套的资源。教材中有许多“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教材内容以图为主,图文并茂这也导致教师难以把握设计意图,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更是无从下手。科学教材中只有一些活动提示,没有知识点,开放性极强,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很高的教学机智,而且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调研中通过课堂教学明显反应出科学教师知识视野的狭小,知识储备量的欠缺,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无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急需提高。

2、课堂教学情况:

(1)大多数教师依然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照本宣科,授课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科学探究过程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没有落到实处,不能很好的体现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新课标理念。更不能体现教研室一直倡导的“以学论教,以学定教,有效愉悦”的教学理念。

(2)受安全等因素的影响,老师不敢带领学生走入社区,走向自然,有些观察和探究不能落到实处。

(3)难以把握教材重难点,学生活动随意性大,一堂课根本看不出教学目标是什么,有时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学生收效甚微。

(4)班额大,课堂教学难以调控,易出差生。尤其是一些教师,同时教几个班的学生,面对的学困生很多。

3、校本教研情况:

在走访的几所小学中,只有海岱小学科学教师能搞一些比较规范的科学教研活动,其他地方因为每校一般只有一两个科学教师,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4、教师队伍建设:

调研中看到科学课任课教师配备较随意,除海岱小学有专职教师之外,其他学校一般由“主课”教师兼职,还有大多数学校由接近退休的老教师或学校领导兼任;一般是从初中调到小学的教师,或是年龄较大体弱多病的教师。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学校、老师普遍重视语文、数学、甚至于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学校、老师们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这些学科的质量),所以“兼职”教师往往会根据担任课程的“主、副”地位分配精力投入,主科挤占科学课课时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于是科学课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5、实验教学情况:

(1)实验设施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实验教学仪器与现行教材不配套。课本上要求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模型、标本、实物等实验用品实验室不足;而与教学无关的实验用品闲置太多;实验管理员多数是兼职,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对现有仪器与现行教材的实验进行摸底、整理、归纳,使实验室显得零乱;实验室的水电、防火等也达不到要求。(2)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由于对“副科”的不重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教师“重结果,轻过程”,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讲实验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教学观念相对陈旧,方法单一,没能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加之开设科学课所需的器材不足或不配套,实验开出率较低,有的甚至完全省略。一些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或有听课时才用仪器,平时上课使用的很少。有时为应付上级检查,突击补写实验报告。学校在常规管理中也重视不够。

综上所述,可见我市的科学教师队伍极不稳定,配备随意也导致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再加上一些领导、教师不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工作,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阻碍提高科学课堂效率和使校本教研流于形式的重要因素。

三、思考与建议: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界定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见,这门课程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应引起各学校的重视。要把科学课教学放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放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其重要性。同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离不开包括科学课在内的各学科质量的提高。所以针对我市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多年来形成的不重视的现状。科学课程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周围世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且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基础。各学校不能一有什么活动就占用科学课,把它当成副课对待。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更应重视科学教学。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

在师资的配备上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当地增加专职科学教师比例,确保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新教材的特点是教材结构性强,实验多,学生探究性强。

三、四年级的教材一般有4—6个单元,一个单元由4—8课时组成,一节的实验课都有二至三个实验活动组成,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大,所以兼职教师一般都难以胜任,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瓶颈,教师是关键。只有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科学课程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呈现在教学面前,对教师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如果只凭经验教学,则很难达成科学课程教学目标。为此,针对科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我县科学教学现状和教师的实际,以及科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课程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组织课堂教学研讨和评比活动,提供观摩示范课等,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教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这些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实施新课程服务。

4、树立学习意识,增加知识储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不断变化,因此,教师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也必须跟上科学发展和科学教学深入进行的步伐,科学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连续不断而持续终身的过程,因些,教师自身应树立学习意识,自我提高,不但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还要不断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

5、重视实验教学,保证实验开出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为将来从事自然科学的学习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针对我县的实验教学的现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① 因地制宜地用足用好现有的实验器材,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近几年,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给各个学校配备了相当的实验器材、教学仪器,各校的硬件设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所以我们首先要对学校现有的仪器进行整理,哪些可用,哪些不能用,哪些需要改进,看看课本上的实验哪些是利用现有的仪器可以直接完 成的;哪些是需要改进后才能完成的;哪些是纯粹无法完成的;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实验室现行的实验器材,我们要用足用好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② 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提高实验课开设率。

科学教师对实验室没有的现成仪器,可开动脑筋,挖掘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来提高实验课开设率。一是教师动手自制教具,教师自制教具是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当前解决学校实验器材缺乏的首选措施。科学教师要克服困难,因陋就简自制教具,通过这一活动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验素质。二是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小学科学课本中不少实验材料都能从生活中找到,教师要大胆鼓励学生去寻找材料,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弥补实验材料的不足,既节约开支,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③ 实验室的配置也应逐步调整,加强实验室建设,确保实验课的质量。实验教师一定要做好实验资料性记录,做到资料完整,有备可查,绝对不能搞突击补写实验报告。

6、重视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目前所展开的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在学校教学环境中个体与群体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和反思,更好地解决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其核心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校本教研。

“校本”其意为以校为本,即立足于本校。校本教研,就是要围绕学校中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拘形式、不分场所、不限人数,随时随地的进行研究。因为一节课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碰到的疑惑,而我们课前所创设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后,是否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存在的什么问题等等,都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这样教师就需要通过自己反思并寻找同伴互助,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校本教研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来不断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既然校本教研的“本”是学校,那么研究就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解决本校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

要更加深入地开展校本教研,学校在各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在管理方面,学校应逐渐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加强科学教研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独立科学教研组,通过加强校本教研的计划制定和落实促进科学教研的有效开展;在教师的反思方面,需要更加提高教师有意识反思的意识和有效反思的能力,促使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形成;在同伴互助方面,需要创设一种人人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共同分享经验、彼此支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师徒传承;在专业引领方面,要注重挖掘骨干教师的潜力,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外出学习、承担课题、阅读教育教学著作、聘请校外专家、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等多种形式获得支持。

7、建立科学教学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小学科学教学调研报告 篇2

一、良好的教学现状及氛围

(一) 课程设置

基本上都按新的部颁计划开设了科学课及科技活动课程。

(二) 教材使用

均使用了教科版科学教材。小学教科版科学教材版式美观, 色彩丰富, 图文并茂, 并考虑了城市与农村学生的一些实际,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师教学现状

在课堂教学方面, 绝大部分教师均能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以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1.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由以往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 并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兴趣培养。

2.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绝大部分教师都比较注重这样的一些教育教学意识:注重科学知识的掌握与现实相联系, 注重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 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注重让学生感悟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3.学生学习方式培养方面:多数教师都注重研究教学方法, 注重避免单纯的灌输式传授教学, 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重视实验能力培养。难而可贵的是, , 很多教师都能够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的形式, 更加直观地进行教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材使用方面问题

1.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有距离, 既有农村学生学习理解有难度的内容, 也有城市学生一无所知的内容。

2.教材的版式与内容虽然很美观, 图文并茂, 以图示或表格留空为主, 体现了培养学生探究与自学的思想, 但一些教师难以把握设计意图, 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更是无从下手, 特别是很多农村老教师由于自身的问题, 对教材理解与把握存在难度, 造成了在教学中理不清思路, 抓不住重点, 也难以突破教学难点。

3.教材内容偏多, 个别内容有些超出了小学生的学习范畴。。如, 五年级科学中关于“恒星周年视差”的内容, 不但明显让学生理解难度大, 很多教师自己也必须努力“求索”才能理解。

(二) 教师教学方面

1.仍然存在重知识讲授的现象,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没有落到实处。

2.因教材存在与现实脱节的内容, 使教师难以把握教材重难点, 教师讲授难度大, 学生收效甚微。

3.因资源配备不足, 如一些农村学校的实验设备、电教设备的配备远远跟不上要求, 与教材内容的需求严重不相称, 单凭苍白的讲解难以让学生理解。

4.因现实中过分强调安全等因素, 教师极少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 对一些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内容的观察和探究难以落到实处。这方面城市显得更为突出。

三、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一方面, 学校或教师对本学科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由于传统因素作怪把科学等学科打入“副科”, 不能受到与“主科”同等的重视, 没有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另一方面, 基于前面的原因, 教学能力较强的中青年教师基本上都从事语数学科的教学, 科学等学科往往由老年教师承担, 虽然拥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因老教师在知识更新及实验与现代教学手段方面的不足, 不太适应现代科学学科的教学需要。

基于以上原因, 提出对科学教学教学的思考:

(一) 要提高广大学校领导与教师对小学科学课的重视程度

科学课程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周围世界, 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而且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基础。

(二) 要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理论素养

科学课程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呈现在教学面前, 对教师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 如果只凭经验教学, 则很难达成科学课程教学目标, 为此, 学科教师应加大培训力度, 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三) 教师树立学习意识, 增加知识储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 新教材在不断变化, 因此, 教师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也必须跟上科学发展和科学教学深入进行的步伐。科学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连续不断而持续终身的过程, 因此, 教师自身应树立学习意识, 自我提高, 不但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还要不断充实自己, 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拓宽知识面。

(四) 需教育主管部门改革评价办法, 全面提高质量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 篇3

[关键词]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现状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3-0048-04

一、调研背景

为了缩小与城市及发达地区的课改差距,实现课程改革的均衡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调研农村学校,找出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才可能“对症下药”,推动课程改革持续发展。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课堂,落脚点也在课堂。老师们都清楚新课改的理念,也都已经能够接受,所以新课改的成败在于课堂教学的成败。基于以上考虑,笔者最近深入课堂,对我县已实施课改三年有余的科学教学现状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分析,集中听课20节,这些课涉及乡镇中心校、村校各个层面。通过调研,看到了科学课程改革的质的进展,找出了科学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了调研的预期目标。

二、质的进展

通过几年的实践,科学课堂改革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质的进展。第一是树立了正确的科学教学理念。理念决定行为,所以这个进展是最重要的。老师们基本上能有意识地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构建科学概念,努力实现“三维”目标。20节课中,理念有明显偏差、包办代替行为较为严重的只有一节课,仅占10%。第二是做到了以探究为核心。老师们都能抓住“探究”不放,从内心认可了科学课必须以探究为核心,把探究既作为目标也作为手段,把大段的时间“让”给学生去实践。即或是老师讲课,也能做到竭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让“讲”成为调动学生探究的手段。那种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只要知识不要情感、三五分钟就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然后就没事干的现象销声匿迹了。第三是对“有效教学”的追求。这主要表现在老师能有意识地“追问”学生的收获。几乎每节课结束之前,都要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追问: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有什么体验,有什么遗憾,你们觉得自己(或别人)在探究中的表现怎么样,你对老师有什么评价等等。老师们已经把这种“追问”当作了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不仅是对学生发展的关注,而且是对学生反思品质的有效熏陶;同时,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一种反思。一节课下来,教师必须想一想,自己究竟让学生收获了什么,有多少收获,不论是科学品质方面的,还是科学态度、科学习惯、科学能力、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探究不一定要有结论,但一定要有收获。第四是实践论思想的有机渗透。以往的科学课在学生猜想之后,大都是老师说“那我们来做个实验吧”或者“下面看老师做个实验”。现在学生猜想之后,老师这样问学生:“要知道我们的猜想正不正确,应该怎么办?”学生在稍加思考后都能回答“做实验”。这就是实践论思想的有效渗透,同时也把探究的权利比较“透彻”地交给了学生。这虽然看起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件小事,但实际上却折射出教师的一种科学教学理念。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实践思想、实证意识、实践品质,这对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科学”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然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内容及对策如下。

(一)怎样有效地使用教材

1.教学重点的确立问题。教学重点的确定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教材本身,二是学生实际。教材的重点必须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分析,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如一位老师在讲《磁铁的磁性》时,就把磁铁有磁性(包括磁铁两端的磁力最强)作为了教学重点。单纯从教材的角度分析,该老师对教学重点的确立是没有问题的,对磁铁磁性的研究确实应该是重点;但结合学生的实际,按照让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原则,这个教学重点就有问题。因为大部分学生本身就有“磁铁有磁性”的认知基础,那么再把这个作为探究的重点就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了,事实证明,学生也确实对此没有多大的探究兴趣。那么究竟应该把什么确定为教学重点呢?课后我和老师一起研究,决定把重点放在“证明磁铁两端磁力最强的实验设计上”,认为这是最有探究价值的地方,是最能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地方,是最有利于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探究过程的地方,本节课的精彩和探究高潮可能也就在这个地方。不出所料,老师在另外一个班再上这节课的时候,学生的探究兴趣高涨,设计出了很多连老师都无法“预设”的探究方法,而且学生相互质疑,使实验方法不断完善,真的具有“直抵真理”的味道了。于是学生发展了,教师发展了,我也跟着发展了。

2.对“用教材教”的理解问题。一是对教材的“忠贞不二”,照本宣科,是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二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误区。这里我想重点说说第二个问题,有的老师过激地、片面地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将教材中很有价值、对学生来说很有意义的内容也砍掉了。老师的表面理由是“新课程可以变动教材”,其真实的原因是这些颇具探究意义的内容往往“不好讲”,对教师本身的敬业态度和科学素养是一种挑战。其实只要老师们多花些功夫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这些“不好讲”的内容是完全可以深入浅出的。新课程认为教师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其确实可以变动教材,但这种变动应该是对教材的一种优化,而不是一种退化;是根据学生、环境、条件等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提升处理,而绝不是随意乱改,如果改了还不如不改,就是对教材的一种糟蹋。《比较水的多少》这节课中,“量筒的发明”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非常充实而“漫长”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过程,但老师却将这个过程“无情”地砍去了,由“怎样比较水的多少”直接过渡到“要准确地测量出水的多少就要用到一种仪器,这种仪器就是量筒”。这不仅让学生失去了一次极有意义的探究经历,而且整个课堂教学效益就好比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怎样理解“探究”的内涵

1.探究的实质与形式问题。我们知道,探究的充分程度并不是由时间的长短决定的,也不是由探究问题的多少决定的,而是由探究的深度和“精彩”度决定的。有不少课探究的时间很长,但学生的探究并不充分;也有的课探究的问题很多,但探究更不充分。在相同的时间内探究的问题越多探究就越不充分,这是一种反比关系。值得高兴的是,有一位老师对《比较水的多少》的处理就非常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她把这部分内容分成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就只是“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比较水的多少”,她让学生充分地猜想,充分地设计实验,充分地交流问题,充分地质疑其他小组的方法,充分地动手探究。整个课堂十分精彩,探究十分深入,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收获很多。当老师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时,学生说:“猜想不一定正确,还必须用实验来检验。” “听别人发言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问题。”“实验做错了不要紧,怕的是再犯同样的错误。”……我想,如果我们的探究不进入实质,不想尽一切办法消灭形式,那么学生是不可能有这些“无价”收获的。

2.探究中的真实体验问题。《身体的结构》这节课中,在引导学生填写“气泡图”,即填出“跳绳”、“跑步”等动作中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时,老师采取的是让学生“仔细回忆”、“再想想”的办法。于是我就纳闷,为什么不让学生现场做一个动作体验呢?即使跳绳、跑步在教室里不好做,换一个其他的动作也可以,再说如果老师只“钟情”于“跳绳”、“跑步”的话,那就干脆让学生去操场亲自体验一下又何妨呢?毕竟现场体验比回忆的效果好得多;毕竟经历真实的探究历程是科学课的生命线;毕竟实践(而不是回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尽管在这之前学生已有跳绳、跑步的生活经验,但那毕竟还不是探究。

3.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问题。再先进的手段也只是手段,不可能成为目的。我们永远不要把手段当成目的去追求,否则,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味,就会降低目标的完成度。比如电脑多媒体手段,有少数教师不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是“为了使用多媒体”,结果现代化的手段不仅成了形式,而且干扰了学生的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中,学生在做材料沉浮的实验之前,老师说“等我的音乐声开始你们才能开始”。我在想,为什么一定要等老师的音乐声开始学生才能开始呢?在学生动手探究的过程之中老师悄悄地把音乐打开不是更好吗?更重要的是老师在这个地方安排的音乐“手段”究竟是对学生的探究有用,还是对听课的教师有用?课后我问这个老师:你究竟是想让学生探究呢,还是想让学生听音乐?我这么一问,这个老师似乎明白了什么。

4.探究的效率问题。在学生动手之前,一位老师这样问学生:“你们组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回答后老师说:“那我给你们吧。”接着又问第二个小组:“你们组需要哪些材料?”学生回答后老师说:“那我给你们吧。”……就这样一组组地问,一组组地发。显然,这样就白白浪费了学生的许多学习时间。其实完全可以让每个小组先自己讨论,在报告单上写好所需的材料,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上前各取所需就行了,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更多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效率从何而来,从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严谨而科学的设计中来。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

1.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问题。小学科学的主要任务或者说主要时间是让学生观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让他们在“获取事实”的过程中摸爬滚打,而不是解释和阐述什么。解释和阐述必须是在学生获取了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进行的,否则,学生的解释和阐述就免不了带有主观的色彩,这不利于对真理的追求。有不少的课在学生还没能占据足够的客观事实的时候,老师就急着问学生“这是为什么”、“这是什么原因”等,学生的回答当然就“站不稳脚跟”。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教师自己必须首先要有“用事实说话”的科学素养,然后才可能将“事实是科学之基”的理念渗透在科学教学的全程。教师要多用“证据呢?”“你的根据是什么?”“你凭什么这么说?”等语言对学生进行追问。不要动不动就问“为什么”。即使是科学探究的猜测阶段,也必须要学生养成合理猜测、猜而有据的习惯。尽管这个时候的猜测不免带有主观成分,但却是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之上的。如一位老师请学生猜测条形磁铁的什么地方磁性最强,一学生回答“应该是两端磁力最强”,老师马上追问“你有什么根据”,这对学生就是非常成功的证据意识的培养。

2.实验方案的设计问题。小学生在动手探究之前,如果没有充分而完善的方案设计,那么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探究就会近似于胡乱摆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当然,如果老师是专门训练学生在动手中寻找方法的能力则另当别论。其实,动手之前的“设计”过程,同样是探究。遗憾的是,我们大部分课却忽视了这个环节,让人看了总觉得不像是“正宗”的科学课,不是有板有眼的科学课。《溶解的快慢》一课中,在学生做搅拌可以加快溶解的对比实验之前,就必须要引导学生设计这个对比实验的做法。即用什么方法,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特别是必须控制哪些相同的实验条件,更需要引导、启发学生“找”出来。但是老师却急躁地喊“开始实验”,导致学生的实验杂乱,秩序混乱,方法不科学。有的小组两杯水的多少就不一样,又怎么能得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的科学结论?即或得出了这个结论,这个结论也只是表面上的正确。

3.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问题。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是一个人非常可贵的品质,尤其是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可惜,我们的大部分课还比较忽视这个问题,不能在学生发言(交流)之前做这样一些有效地强调:请同学们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看你能从别人的发言中发现什么问题,产生什么疑问,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等等。因此绝大部分课只要有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都基本上无所事事,有的在继续玩实验,有的在说话,有的甚至在无所顾忌地打闹……但是有一位老师的这个环节却做得非常到位,结果学生的质疑状态、质疑能力发挥得可以说是淋漓尽致。这说明,“倾听”是多么的重要,它确实是一个探究者不可或缺的品质。

4.“合作”的内涵问题。这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老师不知道怎么“训练”学生进行合作,方法上存在问题。只是在学生动手探究之前老师交代一句“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探究”,或者“请同学们分好工,进行合作探究”,至于怎么探究,怎么分工,怎么合作,却缺乏必要的指导,缺乏有意识地训练。二是合作目的茫然。老师们认为,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有利于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仅限于此。这种理解无疑并没有错,但是缺乏高度和境界。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品质,壮大民族精神。这种理念下的合作才是最有价值、最有前途、最大气的合作。

尽管我们的科学课堂离“成熟”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既然质的进展越来越多,那么问题肯定就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科学课改注定要成功。

作者单位 重庆市巫山县教研室

小学科学教学调研报告 篇4

调查人:调查时间:2010.09-2011.06 调查地点:闽侯县

调查对象:农村小学科学教学

为了了解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及科学教学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我就“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及科学校本教学现状”这一课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小学科学课教师的特点

1、教师配备。

科学专职教师缺口很大。闽侯县就科学专职教师的招聘始于2009年,到2011年6月为止,闽侯县科学专职教师人数达20名。分配于各中心校,但很多学校专职教师数量不够,有的偏远小学没有配备专职教师,科学课程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

2、学历层次。

09年至今招聘的科学专职教师基本上是各师范院校本、专科毕业生,但就大多数学校而言,科学课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其所学专业文科多于理科,大部分的科学教师没有科学知识背景。

3、年龄、职称结构。

在20名科学专职教师中,青年新教师占55%,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40%。但就全县科学教师而言,大部分是其他学科的高级职称,属于科学高级教师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学科。

二、对当前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认识

1、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专职的科学教师熟悉科学课程标准,有兼任科学的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只做了一般的了解,并没有深入系统地研究过。

2、教师的教学方式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专职的科学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效果非常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专职的科学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性学习,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给予及时指导,但是,一部分教师感到学生的探究活动无从指导,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还存在认识上和操作上的错误。大部分兼任科学教学的教师对教学持畏惧、茫然态度;有的教师换汤不换药,以前怎么教现在还怎么教;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低无法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一部分教师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一部分兼职教师把其他学科教学移植到科学教学中,忽略了科学课程的特点。

3、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科学课程资源是科学课程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在本次调查中,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教学教具不够,实验器材缺乏,有的实验室配备的实验材料已经过时,无法适应现在的科学教学。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教师对校内资源或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加之校内教具及相关教学设施的不足,科学课程实施的阻力还很大。

4、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就是要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调查显示仅有少数资深的教师认为完全可以做到,而且效果很好;一部分教师认为可以做到,但受条件限制,实施起来很难,暂时不能做到。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由于受到升学考试或其他条件的限制,常采用试卷考试的评价方式。

三、接受科学课程培训情况

科学教师的培训和教研情况还是比较频繁,每年新教师都会参加岗前培训,每个学期都会组织2次的科学专职教师教研活动,通过开展科学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和课堂比武大赛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研交流,但是,能与福州市区的科学专职教师交流的机会较少,参加省级科学骨干教师组织的培训机会较少。

四、结果与分析

通过教师的访谈和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闽侯小学科学现状特点可以归纳如下: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学生和家长未能够引起一定的重视;科学教师相当大的部分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大多数学校不上科学课;科学课程实施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具的配置及教具的使用还是多数老师正在探索的问题。

五、建议

1、增强教师师资,提升专业知识 壮大闽侯科学教师的队伍,增强科学教师的师资力量。小学科学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深的自然科学知识,而目前教师中有科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不多,科学课教师主要由原有的自然课教师和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组成。原有的自然课教师中,感到能够或者勉强能胜任科学课教学的较少,而兼职教师大多属于“科学”领域的“新手”,没经过学科训练,知识水平上不能达到教学的需要,所以很大部分教师亟待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

2、理解新课标

由于接受培训少,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有限,大多数的教师要求专家带领他们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但新课标的学习不能空谈大道理,需结合教学实际。

3、吃透教材

从自然转到科学,教材变化很大,教师们急需掌握如何把握教材,理解教材,落实课标。

4、提供教学示范

调查中100%的教师都提出要提供教学示范,少讲理论,而且要求通过教学示范来提升教育理论、更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式。

5、如何开发教学资源

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但教学资源不足是困扰农村科学教学的最大问题,90%以上的教师迫切需要掌握如何利用当地条件开发教学资源,同时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校内资源。

6、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培训方式

小学科学教师学科调研报告 篇5

我于今年8月8日参加xxxx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其中有一项学习任务,就是做一份科学学科调研报告。8月16—17日两天我对全镇8所学校科学学科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内容

1、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培训。

2、学科师资配备与开课情况。

3、教师对学科的认识及态度。

4、教材使用情况。

5、学科实际教学情况。

二、调查方式

主要是与学校领导及有关教师座谈交流。

三、调查时间

20xx年8月16------8月17日

四、调查基本情况:

1、师资配备情况: 我镇小学科学学科教师总人数是40人,但没有一个是专职任课教师,现任课教师只有5人参加过县级以上的培训,绝大多数教师也没有参加过培训。另外,通过调查情况反映出,我镇部分科学学科教师缺少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教学情况: 全镇各学校都能够按照课标开课,并能开足课时,三、四年级每周二节,五、六年级每周三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科学课程认识较强,尤其是镇校本部早在90年代初,就非常重视这门学科教育教学。而且学校要求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节课,学生要认真学好每节课。并定期对本学科进行考核。除此之外,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各类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小发明和小制作比赛、科技小论文比赛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校本部的带领下,本镇的其他单位学校也紧锣密鼓跟随其后。所以,我镇这块在全县做得相当的好,一直得到县局好评。由于校领导和教师重视,平时工作做得扎实,故在最近几年县里举行的有关科学知识、技能各项竞赛中,我镇都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绩,而且在市里也获得过了第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3、教学设备、实验材料情况: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各校都有但配置落后、不配套,而且有的数量还有限。导致学生分组实验落实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演示实验都无法去做,更何况科学教材上的实验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形式,原有的仪器也无法使用,故导致大部分只能靠教师的枯燥地解说。

4、教材使用情况:20xx年之前,每生每人一本,最近几年教材在订购时就不能达到人手一本,要求学生在使用时要特别爱惜,以便循环使用。学校也都能及时收集保管。

5、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 通过和教师交流,了解到绝大多数教师都能了解新课程标准,都能借助课余时间去钻研科学教材、理解新课程标准。

五、普遍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职的科学学科教师。

2、教育经费缺乏,教学资源跟不上、教学配套设施缺乏。

3、教学材料的不足与上课准备不足。

4、教师的培训学习不够,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六、我的希望: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提升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2、加大对这块的投人,切实改进教学设备。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

4、我们教师要对本学科产生兴趣,热爱本学科的教学。

5、我们教师也要多渠道自学来提高自身素质。

小学科学调查报告 篇6

在校园纸张浪费现象中,草稿纸浪费可谓是“重头戏”。经过对同学进行抽样调查我发现:有80%以上的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使用草稿纸,而我发现有大约15%的人在用过草稿纸的一面后就不再使用了,这可是相当大的浪费了;在使用草稿纸时又有60%以上的人在上面写的字要比平时大;大约70%以上的人喜欢在草稿纸上写一些无目的的字或画。

细算起来,小小的草稿纸在校园中的浪费实在是很严重的。草稿纸浪费不止是在我们校园中存在,更是社会中纸张浪费现象的折射。在现代化的今天,人们似乎不再把扔掉一张还有利用价值的纸视为浪费了。在我的调查中,竟有占总人数50%的人坦言自己不注意节约使用草稿纸!试问,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白纸,那就是13亿多张,一个月呢?一年呢?长此下去,浪费掉的纸张可以堆成山,而资源日益贫乏的中国,还能再支持多久呢?!

怎样可以避免草稿纸的过度浪费呢?被调查的同学同样也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启示:他们中有25%的人有自己固定的草稿本,每天带到学校,需要用草稿纸时只要拿出草稿本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利于检察,还避免了纸张的浪费,一举三得。

请不要拒绝捡起一张空白的纸吧!虽然它对每个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但这对于整个校园却是何等的重要呀!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同样,不要因为浪费一张纸是“小”事而随意地做,不要因为节约用纸的普通而不去做。

也许有人认为去捡一张空白的纸有损面子,不够气派,在生活中大可以不拘小节。但是,潇洒是什么?在你任意浪费的时候,气派就已经荡然无存了。记住,节约远比浪费强得多。

在整理问卷的过程中,我吃惊、叹息,亦有欣慰: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已有60%的人意识到草稿纸浪费在校园纸浪费中所占的巨大比例。那么,既然已经有所意识,为什么不马上行动起来呢?杜绝草稿纸浪费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了。作为这个世纪的主人,建设祖国是我们的责任,而节约能源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希望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给同学们敲一个警钟,但愿今后的校园中不在有空白的纸张在风中飞舞,但愿学兄学姐们能为学弟学妹做出榜样,但愿……但愿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重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它们都能变为现实。

还是那句话:快!拾起那张空白的草稿纸来!

二、学生作业本用纸浪费

为了调查我校同学的作业本用纸浪费问题,我选择各年级的一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了与其有关的几个问题,并统计出了几组数据。这些数据说明了作业本用纸浪费的状况与其他校园纸浪费现象相比还是比较乐观的,但仍需加强节约用纸的宣传。

(1)每学期所用练习本的总数:选择10-15个的人占大部分,约有35-45%;其次是15-20个,10个以内;最少的是20个以上。由此可见,练习本的正常用量应在10-15个左右。那些用10个以下的同学值得表扬,用15-20个甚至20个以上的人就有些浪费了。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老师的问题。有些科目作业并不多,而且有专门的练习册,但老师却还要求学生再找个本做练习册上的题目;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还有的学生本想用个高级点儿的本子一直用到毕业,但老师的作业没留几次就用不着这个本了,拿它当草稿纸又舍不得,只好将其闲置在家里。这不仅大大浪费了资源,还损失了金钱:假如一个高级本7.00元,共70页,那么平均1页就是0.1元,学生只用了不到10页,就等于剩下的0.1×60=6元都白白地浪费掉了,岂不是很可惜?所以,老师留作业时也应对这些有所考虑。

(2)是否经常因找不到草稿纸而大量撕下练习本上的纸:回答“从未有过”的占6.7%,大多数人回答的是“偶尔”,而有23.3%的同学回答“经常”。学生找不到草稿纸,就去撕质量比草稿纸强得多的作业本上的纸,这所造成的纸张浪费是非常严重的,必须加以节制。

(3)没有用完的作业本数量及作何用处:经调查,有一半以上学生的作业本有三分之一或更多的剩余,那么他们如何处理这些没有用完的本呢?13.3%的学生表示“不再管它”,无可非议这是一种浪费。83.3%的学生用它们作为草稿纸使用,在第一题中我们已说过,这同样是浪费行为。3.3%的普通班同学明智地选择了订成新本。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了几种减少作业本浪费的方法:

(1)加强节约用纸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有这种意识。

(2)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纸,并落实到行动上。

(3)老师在留一些不经常留的作业时,尽量让学生写在纸上,贴在练习册上或直接交作业纸,省得学生再占一个本。

小学科学教学随笔 篇7

1.教学目标生活化。 现代心理学中有一种提法, 至少有7种在个人发展和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作用, 它们是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能力。 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智能是有差异的, 一个人的各种智能之间也有一定差异。 小学科学教学涉及的内容广泛, 包含生物、人体、地球、宇宙等相关知识, 因而总有能使不同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领域, 让不同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都能找到做好学生的感觉。 我想, 这比单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更有意义。 如:有一次, 我在全校四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标本采集活动, 并进行“标本之星”评比, 结果, 一位学习成绩一般、平时不爱说话同学以数量多、制作水平高, 被同学们一致推荐为“标本之星”。 近年来, 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动、植物标本的采集等活动, 而能积极参与这些活动的大多是一些成绩一般甚至是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那些 “差生”, 他们在活动中不仅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而且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想科学教学更要面向每个学生, 使每个教育对象都无一例外得到充分发展。

2.小组讨论要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是围绕各种问题展开的, 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 在课堂中, 并非所有问题都适合展开讨论。 问题的设计既不能太低, 学生无须讨论便可知道答案, 更不能太高, 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 因此, 在教学中, 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使学生既感觉到有一定的难度, 又能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哪杯水多》一课时, 教师出示锥形瓶、平底烧瓶和集气瓶三个不同形状的瓶子, 里面水的高度是一样的。提出问题:这三个瓶子里的水, 哪个比较多呢? 由于瓶子的形状不一样, 学生意见产生分歧, 认为哪个杯子里水多的都有。这时,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怎样知道哪个瓶子里的水比较多? 通过讨论, 学生形成一致意见, 可以把水倒入一个杯子里, 通过做标记的方法知道哪个瓶子里的水多。 接着教师介绍量筒, 让学生用量筒测量哪个瓶子里的水多。 我们看到, 这个简短的讨论环节使学生更加关注科学现象背后的实质, 对实验的意图有了更深的认识, 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广度及深度, 减少了学生在实验中的“看热闹”的现象, 推动了探究的进程。

3.巧“扶”妙 “放”相互结合, 促进学生有效探究。 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是科学探究。 受年龄、社会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的影响,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对象一般都是科学家已经探究过的事物或现象, 而且有确切定论, 但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是未知新奇充满探究意义的。 他们的探究方法比较简单, 主要是观察、实验、操作、调查、模拟等。 探究中他们使用的工具大多不复杂、精密, 比如:放大镜、杠杆尺、弹簧秤、显微镜、酒精灯、剪刀等物品。 他们的探究行为是不完善的, 探究活动往往因年龄小、知识积累少、活动能力弱、思维不成熟等原因导致“心有余, 而力不足”的实际困难。 比如:探究过程中不会提出问题, 不会筛选问题; 不懂得针对条件和原因作有根据的假设;不明确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和程序;不会控制实验变量做实验或实验方法不熟悉;实验后得不出结论, 只会用语言解释现象, 不懂得用图画、图表、模型解释原因, 等等。 小学生这些不知不懂不会不明确的探究困难恰恰要求科学教师积极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 在学生科学探究中巧“扶”妙“放”, 促进小学生经历有效的科学探究过程, 提高科学素养。

4.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方式相融合。 当今社会是全新的信息时代, 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 一切为了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 信息化融合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有崭新的教学方法、形式, 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教学作为创新型教学的尝试, 摒弃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而是采用近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融合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实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标。所以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 把学习科学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 而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通过小组合作, 让 “差生”开口。 大多数小学生对科学课是非常感兴趣的, 因为他们对大自然本身有浓厚兴趣和好奇心, 这就为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创造了天然的条件。 因此, 教师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真正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 主动探究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 现在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尤其显得重要, 因此这种能力应该从小学就开始培养。 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学生是聪明的学生, 他会因此而找到科学学习中小组合作的乐趣所在, 通过科学探究, 在科学学习中享受科学。

6.关于实验材料的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科学教学, 材料准备极其重要。 辅助教学, 功不可没。 怎么办? 策略有四:

6.1老师、学生的鼎力援助。 材料算不上值钱, 但能闪现孩子们的童心, 仁爱之心, 他们会珍惜这样的机会。

6.2平时的废旧收集。 瓶瓶罐罐、螺丝螺帽… … 注意收集, 留着备用。

6.3大材小用, 合理搭配。 土豆浮沉的实验, 我们可以裁大为小, 相应的, 水、盐都会节省许多。 液体混合, 没大剂量的阔气, 但有小剂量的优雅, 视频展台同样可以一展绚烂。

小学科学教学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培养

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而小学科学作为一项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的科目,无论是在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还是在培育创造性思维上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做到这些,这就需要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因此小学科学教学重点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必要的,意在开发学生的跳跃性思维,并将其广泛运用于认知和参与社会之中。所以这也就是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开设的必要性。针对这个问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多观察,多发现,激活科学兴趣

小学生因年龄和心智的不成熟,较之于成年人,有着丰富的好奇心。因而在教学方面,可以充分抓住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并将其运用到学科的教学上去。其实只要仔细去观察,身边的处处都蕴含着科学。例如,在学习《陪伴我们的日与月》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在有太阳的某一天,带领学生通过利用放大镜手机热量,来点着放大镜下面的火柴。这个道理和小实验虽然非常简单,但是通过一件件简单的事情,便可以激发小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让其学会自主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枯燥的,但是生活中的科学是有趣的,所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相结合,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

二、多思考,多分析,提倡举一反三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在观察之后,接下来就是提出问题并且作出解释,最终解决问题,并将其运用到平日的生活之中。例如在学习《天气现象》这一部分时,安排学生进行观察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天晴的时候蜻蜓飞的高,阴天的时候飞得低,而此时就可以向学生解释原因,因为湿度加大,蜻蜓飞行困难导致,是下雨前的征兆。当学生了解到这些知识后,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发散,例如可以提问:下雨前除了蜻蜓会低飞,其他动物会不会也有一些特殊的活动,诸如此类。这样让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知识面也会不断扩大,促进形成科学思维。

三、多合作,多实践,培养解决能力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是解决问题。比起直接告知结果,进行引导最终让学生通过合作探寻出结果会显得更为有效,可以让学生们去观测并记录开花的过程,亦或是在课堂上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分组观察,看能推测出什么信息。这就是合作的过程,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是不如两个人的,通过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达到1+1>2的效果。比如,在讲到《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分别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探究不同交通工具的优缺点,等等。实践出真知,通过自己动手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他人告知的东西更加印象深刻。因此这也是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合作和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四、多探究,多发问,挖掘深层知识

对于科学的探究不应仅仅只停留在生活的表层,作为小学科学的教师,更应该让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再去深入探究和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升科学素质。例如在讲到潜望镜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通过潜望镜观测物体,激发他们对于这个东西的兴趣,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原理,并在课堂上和其他人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引导,最终了解潜望镜的工作原理。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又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光》这部分的时候,在讲解完书本内容后,不妨让他们自行设计和组成一台潜望镜,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多提问,不懂就问,这不仅可以将研究科学的方法有效进行,还能让他们在以后对学过的知识印象深刻。因而探究和发问,对于科学素养的提升也是不可或缺的。

五、作为教师,要让学生热爱科学,并运用科学

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除了学生自身需要有着良好的行为和学习思考方式外,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同样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书本的知识是死板的,但是人是灵活的,所以教师可以将书本的知识运用到科学之中,注重学生对于身边科学的体验。例如学习完《自然因素对地表的作用》这一课后,可以在闲暇之时,亲自带领学生到不同地区,观察不同的自然风貌,从而将书本上的知识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加深印象。不难看出科学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时代的更迭,科学知识也在不断的被重新定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时,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科学的积极性,即便当出现错误时,也要通过自身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正确的答案,学生的热情也就不会因此受到打击了。

六、结语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心和着力的重点。达尔文曾经在1888年最早给科学下定义,即“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正因如此,从小培养科学素养才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教师,职责就是让学生们在科学活动中了解科学,热爱科学,运用科学,并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能力,这也是我国注重人才培养,注重科技创新的意义。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拥有高科学素养的人才会频频涌现,会在今后成为我国的科研事业的坚实力量。

参考文献:

[1]高淑芹. 小学科学教学应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J]. 快乐阅读,2011,08:93-94.

[2]蔡红颖,王国庆,章博晴,徐南方. 谈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3,26:168.

[3]裴亚贤. 探讨小学科学课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J]. 新课程(小学),2016,02:178.

[4]王宁.科学实践活动 体验与探索齐飞扬:由郁金香培植活动带来的实践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2):103-105.

.

上一篇:给老师一封信五年级作文下一篇:初中生《凡卡》作文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