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答案(通用8篇)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
1、人们把客观世界划分为互相联系有互相对立的两部分:一人为中心的人类社会 和以自然为中心的 自然界。由此,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就相应分化为两种独立的科学即人文社会科学 和 自然科学;
2、人文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同是人类的自我认识。
3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关于人类的历史和未来,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协同研究。4按照历史的维度,人文社会科学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孕育奠基阶段,二是生成发展阶段,三是拓展反思阶段。
5、人文社会科学时代性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的时代性,研究主体的时代性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6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性。
7、教材将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部功能分为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以及社会管理功能和社会决策功能
和咨询功能
8、一般人所说的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程度,它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人类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一期构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两项基本内容
9、有人指出,狭义的文化包括了三个基本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等,第二个层次是指,表现第一个层次内容的物质载体第三个层次是指各种制度、风俗
10、现代咨询以周密调查和严格的科学分析为依据的
11、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包括: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
12、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模糊性所以定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定性研究的失当,往往会导致定量分析的失效。
13理性的直觉有三个特性,一是非逻辑性二是综合性三是自觉性;
14、常见的几种抽样方法是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系统抽样方法,多级抽样方法
15、实地方法包括以下研究方法观察法
无结构访谈法
集体访谈法
三、选择题:
1要科学的解释人的本质,就必须(C用人的社会存在去解
释)
2、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主要是由于(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3、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不同。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C 社会学)
4、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B经济学)
5、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D 语言学、考古学)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是(D历史的治乱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衰完全同步)
7人文社会科学在发挥思想教育作用时最大的特征是(B以理服人)
8、据90年代初专家预测,到2002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20门一级学科中排列将是(A管理学)
9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D 日本)
10、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B定性研究)。
四、简答题: 1、1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何共同点?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1)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2)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3)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2、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1)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具有一定的民族性;(3)具有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哪些特殊条件?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下列特殊的条件:(1)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干预;(3)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
五、论述题:
1、说说教材所阐述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三种一般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
(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认识形式,调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活动,借助于情感激发使人得到全面发展。(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观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活力所在,使这些学科的工作者比之于他们的前辈,更能在研究中取得有价值的突破。它们的关系是:对特定对象的认识往往是从初步的定性研究开始的,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定量研究则是对定性研究的深化和细化。两者循环交替,不断把主体对对象的认识引向深入。
(4)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观在方法上对人类智能的两极给予了同样的重视。科学家常常能凭借卓越的直觉能力,在混乱复杂的事实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类现象和思想可能具有重大意义,预见到将来在这方面可以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或科学成果。这样由直觉作出的大胆预言,常常决定了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战略。同时,如能加以一定的、科学的分析技术进行预测和研究,该研究领域的成果就更可靠。
2、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有哪些?:
(1)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对自身的理性认识,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产生的源泉和动力,正确的人文社会科学理念产生以后,又能进行一步推动社会实践的进程。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关系,就是互动关系。
(2)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我们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外部,即社会需要;一方面来自于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即自身的矛盾运动。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需要构成了辩证的统一。
(3)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如果新出现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只是对旧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而没有对旧理念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理论框架作根本性的改变,那么我们称之为常规性发展;如果新出现的人文社会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有理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认识,那么我们称之为革命性发展。常规性发展通常是一种量上的变化,意味着在维持原有理念大框架的状态中,理论取得某些新的进展,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当量变最终导致了整体质变,就出现了革命性发展的过程。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一般都是从量变到质变,也就是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的交替。作业
2一、名词解释:
1、时代主题------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集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2、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3、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经历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三个阶段。1、20世纪世界格局的首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世界格局第二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对抗与对话 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20世纪自然科学的综合化有三种表现:一是自然科学各学科、技术各领域内部的综合,二是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技术各领域之间的综合,三是自然科学与技术之间。
3、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传统文化 与现代文化 之间、社会革命与学术建设之间的复杂联接和冲突,以及这三个序列之间的复杂的关联与撞击,是现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在20世纪让你问社会科学的世界版图上有着某种特别的位置和色调。4、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出现了一个日益清晰的聚焦点,人、人的解放和发展;
5、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两大思潮一是科学主义思潮或者叫做时政主义思潮,二是人本主义思潮或者叫做非理性主义思潮。
6、历史学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反应和阐释全面 真实 必然;
7、在文学领域中,文艺理论探讨文艺的性质原理和批评标准,文艺史探索文艺的演变发展,文艺批评则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价。
8、瑞士语言家索绪尔创立了结构语言学。他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作为符号,语言的物质性声音叫做能指,语言的表意性叫做所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一张纸的反面和正面。
9、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语言学的拓展开始于他对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的区分,前者研究是什么样子,后者回答语言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10、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是《马氏文通》,他的作者是马建忠。
三、选择题:
1、在完整的意义上,世界格局指的是(A国际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
2、成为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技术起飞的主要信号是(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
3、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B 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4、下列社会过程和现象尚不属于全球问题(D 普及义务制高等教育问题)
5、系统论的创始人是(C 贝塔朗菲)
6、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C 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7、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海德格尔,萨特)
8、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B 克罗齐)9、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C 浪漫主义)
10、语言学一历经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三个阶段,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是(C结构语言学)
四、简答题: 1、20世纪推动和制约世界人文科学发展的背景因素有哪些?答:20世纪推动和制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因素主要有:(1)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2)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3)日益尖锐化的全球问题。2、20世纪世界历史学研究出现哪些变革?答:20世纪世界历
(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3、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有哪些方面?答: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1)对创作主体文艺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4)对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索。
五、论述题:
1、试以管理学的发展为例,阐述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是:(1)社会实践与科学理念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依存性和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能动作用两方面。例如:管理学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管理者和管理学家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的专家也纷纷介入,从各自的背景,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同一对象------管理过程。从而形成了“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强调系统化,注重人的因素,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广泛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追求“效率”和“效果”的统一,面向实际,注重预测,强调创新,强调组织管理集中化等,提示了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促进了现代管理水平的提高。
(2)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多科性是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广度的扩展和深度的拓进相联系的。综合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对外主动和自然科学联系,内部积极推进各学科交叉联结;二是与自然科学相对应,自身结构具备有机的统一。例如:管理领域中,除了管理学外,还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知识和相关的研究专家,共同推动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
(3)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的关注。
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都得出了一个共识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例如:管理学领域中,由于行为科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人的需要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知识经济的出现等等,使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认识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信息人”的方向发展,就是充分体现了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2、当前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
当今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出现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1)从历史上的情况看,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这样既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也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要发展,就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自然科学在推动人类进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毫无疑问是极其巨大的,但是它毕竟不能解决世间的一切问题和课题,有的命题只有依靠人文社会科学才能解决。
(2)在当前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开始出现了融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新人文主义;第二,人文主义者的新姿态。传统人文主义者开始重新接纳科学,并努力利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努力将人道主义精神渗透到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以及注意群体的长远利益等。
(3)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趋于融和并成为大趋势,有其背景:一是全球性问题的尖锐化,越来越成为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共同关心的话题;二是科学的自身发展着融和的内在要求。由此,当前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推行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顺应了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现实社会发展问题的趋势要求的。
作业
3一、名词解释:
1、国家干预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当时人们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2、经济自由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的发端于17世纪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充分的自由竞争是发挥社会每个成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条件。
3、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重视人的价值。、二、填空题: 1、20世纪上半叶,现代心理学几乎在同一个时期,主要从四个方向上,向产生于19世纪的心理学冯特学派进行挑战,这四个方向是:强调心理学主要
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对象上面的行为 主义,突出心理现象整体的综合的研究的格式塔 心理学,在精神病理学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前苏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和巴浦洛夫生理学基础上开展的心理学研究。
2、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心理学在认识理论领域、人格理论领域和情绪理论领域提出了新的观点或理论假说。
3、人类学爱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4、19世纪中后期,经济学裂变为两个体系:一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学二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5、纵观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基本上是两大经济思潮一是经济自由主义二是国家干预主义6、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思潮一分为二。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一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 社会思潮。而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倡导的研究社会行动者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的理解社会学,也产生了持久而重大的影响
7、法学学科框架的传统构成主要包括理论法学、历史法学 部门法学及应用法学几大板块。理论法学又称法理学是法学研究的基础,应用法学主要研究国内和国际的现行法律及其制定、解释和应用,是法学体系的主要部分。
8、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区域综合具有深刻背景;一是全球问题尖锐化所产生的客观需求,二是:科学的自身发展有着融合的内在要求。
9、现代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度分化、广泛渗透的基础上整体综合化和全面社会化
10、最为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标志之一,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工作,使计算机个多的渗透到研究过程中,已经成为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时尚。
三、选择题:
1、費罗伊德心理学说的主要贡献是(C突出了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领域中的地位和作
用)
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探索认识发展和知识增长的心理机制、分析智力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他构建的思维心理学是(A 一种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马斯洛重点分析健康人的心理,全面探讨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他看来,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这一目标以及潜在美德的实现就是(D 自我实现)
4、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得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骨干的倡导,主要倡导者是(A 蔡元培)
5、西方经济学的奠基者、《国民财富的性质的原因的研究》的作者亚当·斯密是(B 英国人)
6、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B凯恩斯革命)
7、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着原则区别的西方社会学的开创者是(A孔德)
8、由于早期社会法律制度远未健全,法学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界限不清。作为独立学科的现代法学的诞生要退职19世纪,其标志是(A 资产阶级法学体系的建立)
9、一般人认为,首次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一位(C 传播学家)
10、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新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是(D卢梭)
四、简答题: 1、1当代西方经济学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答:当代西方经济学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是:(1)流派林立,歧见迭出;(2)各个反对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流派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凯恩斯主义“一家独尊”的地位。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学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学的发展出现的趋势是:(1)研究重心转向现实问题的诊断,研究方法转向综合比较;(2)跨学科交叉研究迅速发展;(3)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拓展。
3、说说20世纪语言学、心理学的重要进展?答:20世纪语言学的重要进展有:(1)索绪尔开创结构主义语言学。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语言是符号系统;二是区分语言和言语;三是区分历时态和共时态;四是区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2)乔姆斯基对现代语言学的拓展。主要是对“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的划分。
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进展有:(1)20世纪上半叶的四个发展方向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前苏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和巴浦洛夫生理学基础上开展的心理学研究;(2)20世纪上半叶的三股新潮:一是在认识理念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五、论述题: 1、1、试述20世纪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发展道路和功能影响的共同点。
20世纪的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都是两栖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而植根于后者。它们都是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
科学之间实现了成功的跨越,无论是从研究的领域还是在研究的方法上都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和和综合。在两大学科部类内部也出现的互补和综合化的共通点。
(1)现代语言学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出现了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同时现代语言学也融入了信息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加盟,意味着一场语言学的工具性革命。现代语言学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实现了成功的跨越,并以丰富的理论成果和操作实绩使自己成为连接两大科学部类的桥梁之一。(2)20世纪的心理学各主要流派之间在研究对象和方法问题上出现存异求同、互补互渗的主导性趋势。学科结构通过内部和外部交叉融汇,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边界模糊、分支众多的科学。在研究方法上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某些精神的系统方法得到广泛的运用。同时,心理学对众多的具体科学都产生影响,如: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文艺学、教育学、历史学、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还与自然科学血脉直通,出现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这些都体现了心理学与语言学、人类学在发展道路和功能影响上的共通点。
(3)人类学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发展的意义主要从如下几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积极贡献体现出来;二是通过文化研究这个领域发挥出来;三是通过独特的研究方法展示出来;四是直接表现为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具体学科的交互作用上。这些都体现了其与语言学、心理学在发展道路和功能影响上的共通点。
2、说说你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五大趋势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1)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
一是在互补过程中,东方文化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它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将明显增强;二是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影响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大的程度上得到体现;三是未来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将既是两者之间的全面的互补,又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互补。
(2)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交融。
从历史上的情况看,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这样既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也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要发展,就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自然科学在推动人类进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毫无疑问是极其巨大的,但是它毕竟不能解决世间的一切问题和课题,有的命题只有依靠人文社会科学才能解决。
在当前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开始出现了融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新人文主义;第二,人文主义者的新姿态。传统人文主义者开始重新接纳科学,并努力利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努力将人道主义精神渗透到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以及注意群体的长远利益等。
(3)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分析、综合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是受人类自身认识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演进过程制约。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分析与综合的系统化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在跨学科的研究和学科大跨度的延伸中现代科学技术显示了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整体风格和一体化特性;二是宏观和微观两层面上的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同时并进;三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趋于系统化。
(4)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人文社会科学不仅具有社会意识的性质,而且具有生产职能、管理职能和预测职能等实用价值。因而它与自然科学一样,可以转变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大致表现在:一是人文社会更多地直接参与社会管理;二是人文社会科学满怀热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三是人文社会科学更多地发挥了智囊思想库的作用。
(5)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摄取中的高新技术化,如运用计算机机网络技术进行调查研究等;二是信息处理中的高新技术化,如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信息等;三是研究方法的高新技术化,如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借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模拟结果等。
作业
4一、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理念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它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主要内容包括: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
2、教育传播学------是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综合学科,它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阐释教育问题。
3、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教育理论学科。它的基本特征是:“跨文化比较”,立足当代,进行跨国度、跨民族、跨科学的综合研究。
四、简答题:
1、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有何联系?答:以人类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为目标的教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级分支学科。(1)早期的教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比较零散的关于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阐述,通常作为哲学的组成部分,同伦理、政治、宗教乃至理工等知识搅和在一起;(2)19世纪初,从人文社会科学母体中初步分离出教育学体系。主要的代表是捷克斯洛伐克民主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了《大教学论》这一著作,成为近代教育学的雏形;(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2、教育心理学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和意义是:(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共生学科;(2)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促使初等教育重视如下课题:一是要全面关注初等教育过程中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进一步克服重认识、轻情感和意志的倾向;二是要充分认识小学生心理教育在整个初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高度重视教师心理的探讨。
3、我国教育社会学是怎样认识班级问题的?答:当代教育学提出,班级是在宏观社会文化背景制约下的特殊的儿童社会。班级在教学的意义上是“课堂”,教育社会学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所受的社会环境影响,要求推进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社会化,使儿童在“社会情境”中学习。教育学指出班级集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和社会组织,班级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建议强化师生、生师、生生、师师间的多渠道交往,协调好人际关系,创造开放、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班级的社会文化生活,使小学生在独特的社会群体中找到比较合适的位置,防治差生增多,“问题儿童”和反社会行为低龄化等教育社会病。如当代我国许多小学在班级建设中开展的“交往教育”。
五、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理念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它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主要内容包括: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
(1)全程教育是指不应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全程。
(2)全域教育是指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3)全民教育是指不分性别、年龄、种族等,全民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提高全民的素质。
(4)全面教育是指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的是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几乎由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体系支撑而形成和拓展的终身教育,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把终身教育思想确定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开始取得积极的成效;(2)以终身教育核心的大教育观的形成推动了教育学的垂构,它要求重新审视并构建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从世界范围看,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开始了新的内部纵向分化和综合,以及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结合的横向分化和综合,由小教育观向大教育观拓展,以大教育观推动小教育观的变革趋势已经形成;(3)初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基础层次和终身教育的序曲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综合性、多质性和效益滞后性,终身教育论的传播改变了初等教育固有的时空观和未来发展观,推动着初等教育观念的体系性转换。
2、联系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试述初等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1)教育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和多质性。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在宏观层面涉及人类的古往今来,社会的方方面面,科学的各种门类。初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庞大基石,它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综合性、多质性和效益滞后性,必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立体式的研究。
(2)现代初等教育面临时代新课题。第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初等教育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对终身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它必须对自己的目标、内容、方法进行全面反思,以自觉承担更为繁重的历史任务;第二,信息社会的步伐正在加快,新课题层出不穷,而解决这些课题都要牵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第三,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少年儿童为中心,广泛吸收和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更新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和知识能力结构,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富于创造性的反应,形成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已
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3)跨学科的研究,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的完善。
现代初等教育研究向教育学以外的众多学科开放门户,有助于打破就教育论教育的狭隘框架和种种思维定势,产生新的科学成果,促进初等教育学和相关学科的共同繁盛。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的理念探讨,是在总结中国过往应试教育的历史教训和世界先进教育成果的基础进行的。素质教育完全可以而且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寻求新的突破。素质教育是以世纪之交的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个根本转变、两大文明建设为内在依据的,是为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而建构的现代教育模式。人才学指出,素质教育是全员成功、全型成功的人才工程,有利于大面积开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创造性人才资源。
· 综合题答案第一、二、三、四、五章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三、单项选择题
1.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A综合性的主干学科)。2.人文社会科
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C17-18世纪)。3.“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D日本)4.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哪一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D抽样调查)。5.成为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技术“起飞”的主要信号是(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6.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7.系统论的创始人是(C贝塔朗菲8.下列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学科(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学)。9.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10.“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B克罗齐
三、简答题 1.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2.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3.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有哪些方面?(1)深入开掘创作主体的艺术思维及心理;(2)重新认识文艺作品的形式;(3)注重研究文艺的接受问题;(4)进一步探索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的关系
四、论述题
当前世界和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
答:(1)教育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深受科学文化思潮发展的直接影响。人类科学的发展,总是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螺旋式路线前进。有分化才有综合,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才有较高水平的分化。20世纪下半叶,综合发展逐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自觉追求”打破学科孤立发展的围城“、”不要让一个专业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理论的力量在于综合,在于协同运用“的呼声日益强烈;研究骨干通才化;研究人员群体化:出现了文-文沟通,理-理沟通,文-理沟通,共同创造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体系的现实可能性。当前的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文理综合。这正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综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产物。
(2)教育观念和科学文化思潮,说到底,都是社会实践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文理综合的教育观念和倡导综合发展的科学文化思潮,同样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所谓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就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所谓新的时代精神的召唤,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召唤。新的世纪,要求人类走出自然科技”指数增长“而人文精神失落”半个人的时代“;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盟、交融;要求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改变重理轻文、重”智“轻”情“、重
知识技能轻态度方法、重分析轻综合、重物质追求轻精神价值的培养”半个人“的倾向。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与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
(3)联系实际进行论述(略)。
一、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理念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它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主要内容包括: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
2、教育传播学------是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综合学科,它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阐释教育问题。
3、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教育理论学科。它的基本特征是:“跨文化比较”,立足当代,进行跨国度、跨民族、跨科学的综合研究。
二、选择题
1.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B弗洛伊德)首创的,对整个心理学带来了很大冲击。2.创立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民主主义思想家、教育家:(A夸美纽斯)。3.(C教育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和教育学之间的,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并着重对教育进行经4.有的学者倡导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这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哪种发展趋势的突出表现?(A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5.认为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
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是(D卢梭)6.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得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骨干的倡导;其主要倡导者是(A蔡元培)7.西方经济学的奠基者、《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作者是(B亚当·斯密8.许多人认为,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正式形成的标志是(D杜威发表《民主主义与教育》)9.世界范围内开发和发掘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的兴起,主要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哪种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B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10.古希腊的思想家都参与教育活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不少具有科学意义的假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思想家中被尊为“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鼻祖的是(C亚里士多德)
四、简答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2分);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2分);三是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1分);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1分)。2.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有哪三股新潮?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心理学领域涌现了三股新潮: 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3.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
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一是经济自由主义。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四、论述题
有位学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座大城市里,„„„„
答:这两个案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涉及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第一,小学生期待的是关心、爱护和理解(两例皆然)。第二,教师的行为态度,小到课内外射向学生的视线的分配(第一例),大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对学生发展的预期(第二例),都在小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消极(第一例)或积极(第二例)的影响。第三,家长过度的期望和呵护(第一例),或者是简单粗暴(第二例),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第一例中,在过度的呵护之下长大的、具有某种优越感的“小太阳”,心理上经不住也许只是短暂的偶然的挫折;第二例中,孩子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笼罩着阴影--可喜的是,这个孩子能尝试与命运抗争)。
如做进一步思索,在这类案例中,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都有特定着的社会心
一、要注重基础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小学数学毕业考试是对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情况的一次书面测试,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 是达标性测试, 不是选拔性考试。因此, 小学数学毕业试卷的命制要注重基础。
试卷题目难易要适度。小学毕业考试要降低难度、降低区分度。试卷中基础题、综合题、提高题大致分别占试卷分值的70%、20%、10%。试卷的题量也不宜过多, 除了口算题, 题量控制在36小题左右。试卷的题型分布应考虑合理。
毕业考试要切实降低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 不出现大量的复杂计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第二学段“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认识中括号,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以两步为主, 不超过三步)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 (不含带分数) 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以两步为主, 不超过三步) ”等。
二、要强调科学性
首先要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课程标准是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命题前要研读课程标准, 特别是其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准确把握“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动词, 命题时做到不拔高、不降低, 切合课程标准。
毕业试题要准确无误。要确保每一道题, 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准确无误, 表达要清晰、简洁, 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例如:2012年某市毕业试卷中出现“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起点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国人口为1370536875人, 横线上的数读作 () 。”而某区试卷上出现“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人口总数为十三亿三千九百七十二万四千八百五十二人, 写作 () 。”一次人口普查, 怎么会出现了两种不同结果?
毕业试卷考查知识要全面。毕业试卷, 不仅要全面考查第一、二学段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各个部分的知识点, 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全面考查, 而且要关注学生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等方面, 以全面衡量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命制试卷前, 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 制定详细的命题计划, 要详细列出教学目标清单, 列出教学内容要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两个维度, 选择考试的内容, 并确定分值, 设计题目。
毕业试卷编排要科学。考试试题要具有独立性, 不能出现两题考查同一个内容, 不能出现一个题目给另一个题目的解答提供暗示。考试中的难点要分散在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各种题型之中, 每道难题的分值不超过五分。试卷在编排时, 每一大题要从易到难, 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以便让学生在测试中能发挥正常的水平。
三、要体现人文性
人文, 指强调以人为主体, 尊重人的价值, 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在毕业考试命题中, 要充分体现人文性。通过毕业测试, 让学生不仅考出水平、考出成绩, 而且能增长知识、增强信心、激发兴趣。
在命题、排版时, 多从学生角度考虑, 多为学生着想,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例如:毕业试卷题目字体尽可能用小四号宋体。整张试卷的行间距应该大致相当。试卷的页脚应注明“第几页, 共几页”。每道试题都应留有合理的解答区域。试题的编号应保持连续。一道试题不要排在不同的版面上, 以免学生遗漏或造成阅读困难。在设计题目类型时, 可以将计算题改为“认真细心, 神机妙算”;将填空题改为“查漏补缺、谨慎填空”;选择题改为“反复比较、择优录取”;操作题改为“动手动脑, 实践操作”;解决问题改为“走进生活, 解决问题”等等。试卷版面的设计要图文结合、疏密有致, 力争活泼、美观。通过毕业考试, 同样给学生传递温暖, 传递关爱。
题目设计要具有知识性和思想性。例如: (1) 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我国必须保证耕地面积不少于120000000公顷。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是 () 亿 (2012年海门市) (2)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能量要减少, 从而减少碳的排放, 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少看1小时电视, 就可以减少0.096千克碳的排放。某小学有1200名学生, 如果每名学生少看1小时电视, 那么一个月能减少多少千克碳的排放? (2012年镇江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测试卷) 学生在解答的同时, 接触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受到了思想的教育。
题目设计要具有生活化和趣味性。题目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实际, 体现生活化。题目呈现的方式尽可能多样化, 如文字、符号、图形、表格、情节、资料等, 增强试题的趣味性。
一、试卷特点
(一)注重导向,稳步推进课改
新课改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散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010年浙江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即在测试语言能力的同时,注重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内涵,以正确引导中学英语教学,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如完形填空语篇讲述作者回忆小时候好心人给自己这个穷小孩送圣诞礼物,自己长大后带领公司员工为孤儿送礼物、过圣诞的感人故事,表明了爱心比金钱更重要,爱心是可以传递的,呼吁人们要互相关爱,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阅读理解A篇涉及家庭教育中的敏感问题:即父母应尊重和保护孩子的童趣和梦想;D篇的题材是城市改造和城市发展,该篇能引发考生对城市化现象的进一步思辨,体会作者对人为因素导致自然环境恶化的担扰和感慨;E篇中作者购买数码相机的经历,引出关于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影响的辩证思考,让考生反思电子产品更新过快而使消费者无所适从这一现象。任务型阅读在选材上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考生通过阅读来关注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问题。短文改错语篇讲述的是作者的母亲如何在餐馆里巧妙地用拥抱温暖了一位陌生老太太内心的动人故事。书面表达要求用英语写一则班级板报报道,描述并评论同学李越不顾天气炎热为班级选购歌咏比赛服装的先进事迹。此题材符合考生的校园生活实际,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好人好事”。这样的素材和考题,既能考查考生的语言能力,又能检测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他们的心灵。
(二)立足基础,侧重语用能力
2010年浙江卷一方面立足于考查考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强调语言的交际性原则,加大语用能力考查的力度。考查的内容为考生应该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但不只停留在对于语言知识的识记与简单再现上,还注重考查考生的社会语言知识,即交际用语是否恰当、得体,是否达到交际目的。在词汇的考查方面,更加重视对合成、转换、派生等常用构词法的应用,语篇中的生词量按《考试说明》要求严格控制在3%以内,对于能从上下文中猜出词义或不影响文章整体理解的生词则不再加注,对考生猜词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立足于语篇,通过增加题目的综合性与语境来考查考生的语用能力。试卷重视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英语学习策略,特别是阅读策略的运用能力,语篇综合性理解、深层理解、整体把握的考题有所增加。比如,注重考查文章本身的主旨要义,重视语篇所蕴涵的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的基础上,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引导考生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深刻含义等。考生应深入理解所读语篇中包含的语言、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领悟、思维和运用来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
(三)凸现人文,关注学科素养
全卷在选材上兼顾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选取反映现实生活、语言地道、文化底蕴深厚的语篇作为命题的基本素材,注重语言的文化因素。如单项填空题,每一小题给足信息,语境完整,语言原汁原味,考生在做题的同时,还能欣赏到优美的语言。阅读理解B篇的题材是如何在伦敦租房,考生在完成答题的同时,也能学到在英国租房的生活知识。书面表达要求考生用英语为班级板报撰写“每周之星”的事迹介绍并加以评论,考生要用英语表达身边的事,试题贴近生活,有一定的开放性,使考生有发挥的余地,充分体现了试卷的人文性。
二、各题型简析
(一)单项填空
本题含20个小题,也是20个“微型语篇”。考查重点突出,覆盖面广,没有出现烦琐或陈旧的题目。每题语言情境设置合理,语言运用地道,饱含时代气息,主要考查学生在语境中对词语的把握和基本语法的运用。其中考查词义辨析的共7题,占30%,涉及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副词、动词短语、代词和名词。对考纲中出现的新增词汇适当倾斜,如试题答案和选项中出现了accurate, solution,ridiculous等新词汇。给考生的启示是:词汇学习不可死记硬背,要重视在上下文语境中对同类词汇的正确运用。考查基本语法知识的有8题,占40%,涉及的语法范畴有冠词、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时态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虚拟语气。该类题目强调了语法规则在语境中运用的原则,凸显了“先语境,再语法”的命题原则。考查语用交际和逻辑连接的共4题,要求考生有较强的语感来体味地道的英美文化。如第13和第18两题语用题中的 “Not likely”及 “Believe it or not”表达方式英美文化味特浓。
(二)完形填空
本题的语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短文,讲述了作者因小时候收到好心人的圣诞礼物而心存感激,长大后传递爱心给他人的故事。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考点知识面较广。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和动词短语(8个)以及名词(4个)、形容词(1个)、副词(2个),还考查了部分逻辑连接词(1个)、介词(1个)、代词(3个)等。题目干扰项设计严谨周密,且都没有超纲。完形填空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是上下文连贯,不要孤立地做题。在本篇中,其中第22题的got、25题的relief、32题的each、38题的joy、40题的from等,立足于上文对下文的提示,体现了语言内容的连贯性;第24题的turned up、26题的forgotten、30题的importance、36题的moment等,立足于下文对上文的暗示,考查了考生的跳读技巧;第29题的instantly、35题的until、39题的it,立足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分别是因果关系、时间关系和指代关系,提示了逻辑合理在语言中的重要性。从题目干扰项设计的难度来说,难度较大的题目是第25、28、30、33和37题,恰当地体现了该题型的区分度,有利于优秀考生的发挥。
(三)阅读理解
2010年浙江卷中阅读理解的文章长度明显加长。阅读理解第一节总词数为2721,文段词数为2028,题目词数为693。显而易见,考生的阅读速度是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5篇文章的风格及出现次序颇为讲究:A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记叙文,内容深远但易懂;B篇是考查考生快速浏览和定位查找信息的伦敦租房指南,题目较简单;C篇是现代科技报道,文章内容涉及科研实验知识(“一心多用”只会降低效率),且与人们的常识相左,比较难懂,但题目设计以细节理解为主,能起到调节考生情绪的作用;D篇的语言人文性较强,且题目设计多样化,既有主旨概括题,也有推理判断题;E篇难度最大,题材也比较严肃,讲的是作者通过购买数码相机的经历引发人们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试题以推理判断为主。第二节是任务型阅读,考查目标由侧重寻读简单信息提高到理解、归纳和概括,由简单能力要求上升到综合能力要求,适当提高了难度。阅读理解部分事实细节9题,词(句)义猜测2题,推理判断6题,主旨概括3题。这些数字提醒考生:在阅读时,既要关注文章表层细节方面的信息,又要跟上作者写作的思路和意图,深层理解和总体把握语篇的中心要义。
(四)短文改错
2010年浙江卷短文改错题继续去年的形式,即在设疑方式上打破了以往一行一题的形式限制,错处无序地出现在一篇107个词的短文中,要求考生判断出文中的十处错误,并将其改正。这一形式难度相对会大一些,但是具体考点设置难度不高,内容分布广泛,基本上是考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但在平时写作时常会出现的错误。短文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在学生认知范围之中。考查项目涉及词法、句法和语篇逻辑。词法有将clearly, on, many, me改为clear, by/at, much, I,还有加上冠词a;句法有将notice, occupy, put改为noticed, occupied,putting, 还有去掉to;语篇逻辑有将So改为But。短文改错给考生的提示是:立足语篇,词汇为主,前后呼应。
(五)书面表达
2010年浙江卷的书面表达在体裁上继承了去年的命题思路,即以报道的形式出现,写作视角为第三人称。报道写作在新课程第五和第七模块中出现过,符合考生的知识水平和写作要求,能够考查考生书面表达的实际水平。写作的背景材料内容充足,要求明确,要点提示简明。要求考生先根据所提供的题目描述李越的事迹及对同学的影响,体现了一定的控制性,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写,但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信息的拓展及组织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此外,还要求考生写上自己的评论,又使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能力好的考生有了发挥余地。
三、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进一步强化词汇,巩固基础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英语试题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进一步强化词汇,夯实语言基础。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词汇:(1)机械操练——背诵和听写。背诵和听写是词汇学习的必要手段。主要内容是初高中英语各模块课本词汇表中的重要单词和短语。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听写训练,巩固已学词汇。(2)归纳和梳理。归纳和梳理是词汇学习的更高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已掌握词汇的用法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梳理。单词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实词为主,按照同词性不同语意、同词性易混淆词等加以归类,如:cost, pay, spend, take。短语以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为主,以同一个动词或介词的短语归类,如: turn down, turn off, turn on, turn up。(3)熟悉和掌握合成、转化和派生三种主要构词法,对常见合成词和常用前缀、后缀加以归纳和整理,并掌握其基本语意、用法,如:dis-, im-, in-, un- 等否定前缀。(4)结合话题,复现词汇。该方式把词汇训练上升到语用层面,兼训练书面表达能力。如:给学生“与父母交流”这个具体话题,让学生联想并复现以下词汇:不同年龄段孩子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 group)、交流 (communicate with)、讨论(have a discussion)、忙于工作学习(be busy working or studying)、共同兴趣 (common interest)、交流意见(share opinions with each other)、面对面交流(face-to-face conversation)、方便(convenient)、交换意见(exchange ideas/views)、自由表达(express freely)、让人家理解(make oneself understood)……
(二)终立足语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纵观这两年高考英语浙江卷,以语篇面目出现的考题在整份试卷中占了绝对的比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始终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言学习规则,强化自己的语篇意识,熟悉各种题材、体裁,扩大知识面。大量阅读各类语篇,每天限时训练阅读,以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反应速度。并针对不同文体,巧用阅读策略和技巧:人物描写或故事——顺序法;说明文、应用文——倒序法;议论文、夹叙夹议——找主题句、结论句。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分析语言材料的主旨大意、语段连接、话题转换、上下文逻辑关系等来理解和把握语言材料。
(三)持续注重导向,提升英语语感
一般地说,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我们常说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重视实践,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等。这是科学精神的范畴。
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丑”、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我们常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的行为、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这便是人文精神的范畴。
科学精神就是对真理不懈的追求精神,它的核心是 “求真”。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的核心是求善、求美。科学、知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自于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实践。科学和人文并不是必然分离的,必然对立的,在早期,他们是和谐统一的.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现代技术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大大地提高了科学的地位。科学精神的影响迅速扩大,如日中天。科学文化受到崇尚,科学教育受到青睐。人文主义相形见绌,地位降低,影响弱化。科学和人文精神正是从这时分道扬镳的,科学主义正是由此而背离人文主义,开始凌驾于人文知识之上,俨然成了真理的唯一化身。在科学主义看来,科学是唯一正当的知识,是真理性的知识,而艺术、人文甚至某些社会科学知识都是不科学的,最多是前科学的,甚至是应该驱逐的。两者各执一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非理性因素,科学主义强调人的理性。
然而,根据马克思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要辩证统一的认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割裂开来理解,首先,科学精神反应的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而人文精神追求的是人们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摒弃一切虚伪的价值取向.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马克思真理的价值的辩证统一性来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性表现在: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三.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互相制约,互相引导.互相促进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和人文的辩证性和统一性.其次.要是我们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割裂开来的话,那么结果将是造成了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或不懂技术却奢谈人文的“边缘人”.这两种结果都将是造成人的不完整的发展,都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走极端.而这又必将造成社会畸形发展.最后.科学知识其实也是一种人类文化,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类精神.如果没有人文情怀关照,科学主义只能是盲目的和莽撞的;如果没有科学精神融入,人文主义只能是蹩脚的和虚妄的。作为求真、求实的探究,科学本身
无法解决自身存在的意义问题,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科学才能被赋予善的目的。如果科学失去人文精神的引导和制约,并将道德理想、终极关怀、文化价值、情感体验和人生意义问题排除在外,只能陷于工具理性和技术功利主义的泥潭。人文主义也是这样,如果失去科学精神的光芒和照耀,只能是暧昧不明的喃喃呓语。无论何时何地,人文精神都不能背离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所蕴涵的客观性、逻辑一致性和试错的检验方法是推动人类知识进步和文明演进的重要力量。
1、再结晶退火作为软化材料的手段,常用于 淬火件
铸件
锻压件
650℃左右
750℃左右
冷塑性变形后的零件
2、碳钢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大约为250℃左右
450℃左右
3、弹簧获得高弹性时热处理工艺为 正火 淬火+高温回火
淬火+中温回火
淬火+低温回火
4、表面淬火的零件常选用
低碳钢
中碳调质钢
T12
高碳钢
5、渗碳零件一般的选用
c<0.25% 中碳钢
工具钢
c>0.5%
6、零件经渗碳后还需经过
淬火+低温回火
调质
不再热处理
时效
7、切削加工刀具的性能主要应达到
高强度,高韧性
硬度与强度的适当配合 高的弹性模量及钢度
高硬度高耐磨性及红硬性
8、切削刀具和冷变形模具用碳钢制造时,要进行()
调质
再结晶退火
淬火+低温回火
淬火+高温回火 9、20CrMnTi钢中Ti元素主要作用是()提高强度
提高回火抗力
细化晶粒
提高硬度 10、40CrNiMo钢中Cr、Ni元素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强度
强化铁素体提高淬透性
提高红硬性
细化晶粒 11、1Cr18Ni9Ti钢中Ni元素的主要作用是
细化晶粒
提高淬透性
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提高强度、导致“泰坦尼克”号轮船沉没的最可能原因是 船体钢板硬度过低
过高
船体钢板弹性模量过低 船体钢板屈服强度过低
船体钢板硫磷含量
15、下列材料中,适合作赛艇壳体的是
16Mn
尼龙
铝合金
热固性玻璃钢
16、下列材料中,适合作飞机蒙皮的是
L01
LY12
LD7
ZL102 17、下列材料中适合作汽车减速器壳的是
KT350-10
QT400-15
16Mn
ZG35 20、下列材料中,适合制作锉刀的是
20钢
60钢
T8钢
T12钢21、20钢加工切削前应进行
完全退火
正火
球化退火
再结晶退火22、40Cr钢制汽车连杆螺栓淬火后高温回火时应
炉冷
空冷
油冷
水冷
23、下列材料中,适合制作手术刀的是
1Cr13
4Cr13
1Cr17
1Cr18Ni9 24、ZG35在铸造后应进行
正火
去应力退火
再结晶退火
球化退火
26、下列材料中适合制作冷作模具的是
Cr12MoV
38CrMoA1A
HT350
5CrNiMo
27、下列材料中,适合作汽车板弹簧的是
20钢
60Si2Mn
GCr15
T12 28、下列材料中,适合坦克履带板的是
ZChPbSb16-16-2
ZG35
ZL203
ZGMn13
29、下列材料中,适合作机床床身的是
HT300
KTH300-06
KTZ450-06
QT450-10 30、W18Cr4V钢在切削加工之前应进行 去应力退火
再结晶退火
完全退火
球化退火
33、制造内燃机活塞的合适材料是
5CrNiMo
W18Cr4V
ZAlCu5Mn
HT300
34、制造内燃机曲轴轴瓦内衬的合适材料是
ZChSnSb4-4
HT200
GCr15
20钢
35、用T12钢制造锉刀,淬火后的回火温度应为
200℃
350℃
450℃
550℃
36、40Cr钢制内燃机连杆螺栓,淬火加热的合适温度为
650℃
750℃
850℃
950℃
37、40钢钢锭在1000℃左右轧制,有时会出现开裂,最可能的原因是
温度过低
温度过高
含磷量过高
含硫量过高
38、W18Cr4V钢在锻造后机加工之前应进行
球化退火
完全退火
去应力退火
再结晶退火
39、60Si2Mn制造汽车板弹簧,淬火后回火时的加热温度约为
150℃
300℃
450℃
550℃ 40、在工程设计中,对易发生脆性断裂的重要零构件,应按材料哪种性能指标进行设计
σy
σb
KIC
ak 41、制造航空发动机轴瓦的合适材料是 ZQPb30
ZChSnSb12-4-10
GCr15
ZCuPb15Sn8 42、制造钢桥的合适材料是
16Mn
20钢
60钢
T12钢
43、T8钢淬火加热的合适温度约为
580℃
680℃
780℃
880℃
44、钢淬火后还要经过什么热处理
回火
正火
退火
渗碳45、35CrMo钢中Mo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红硬性
提高耐腐蚀性
消除第二类回火脆性
细化晶粒
46、钢中细化晶粒的主要合金元素是 Cr、Al、Si
V、Ti、Nb
W、Mo、Re
P、Cu、Mn 49、无相变合金的强化方法主要是
马氏体强化
时效强化
变形强化
细晶强化
50、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
合金元素
冷却速度
工件尺寸
冷却介质51、40CrMo钢制连杆螺栓淬火并经高温回火后,应该
炉冷
空冷
水冷
油冷
54、材料产生低应力脆断是因为材料中存在
位错
裂纹
晶界
第二相
55、既可提高材料强度又可改善材料塑韧性的方法是
时效强化
淬火强化
细晶强化
固溶强化
56、下列材料适合作板簧的是
Mn13
16Mn
20Mn2V
65Mn 57、下列钢中耐腐蚀性最好的是
1Cr18Ni9Ti
GCr15
12CrMoV
Cr12MoV 58、弹簧类零件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是 淬火加高温回火
淬火加低温回火
温回火
正火加中温回火
淬火加中
59、提高材料表面硬度可提高材料的
抗磨损能力
抗腐蚀能力
抗蠕变能力
抗弹性变形能力
60、不锈钢焊接时焊缝处易发生
小孔腐蚀
缝隙腐蚀
晶间腐蚀
均匀腐蚀
62、高速钢的红硬性可保持到
250℃
425℃
600℃
1500℃
63、压力容器用钢应选用
低碳钢
中碳钢
高碳钢
中、高碳钢
64、为了提高钢制零件的刚度可采用 热处理 改用合金钢
增大零件尺寸 加工硬化
67、下列钢中哪一种淬透性最好
40Co
40Cr
40CrNiMo 70、Mn13是耐磨钢,其良好的耐磨性来自于
形成大量碳化物
加工硬化能力强
后就有高硬度
大量锰元素固溶强化
铸造 71、汽车齿轮可选用的材料和热处理工艺是 40CrNiMo/调质
40CrNiMo/渗碳,淬火
20CrMnTi/调质
20CrMnTi/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72、为获得合适的切削加工性能,20钢应采用
退火
正火
淬火
淬火加低温回火
76、硬质合金材料是
金属材料
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77、W18Cr4V钢淬火后的回火温度应为
200℃
400℃
560℃
460℃
78、制造钢铆钉的合适材料是
10钢
T10
60钢
20钢
79、制造滑动轴承的合适材料是
GCr15
HT200
ZChSnSb4-4
Cr12MoV 80、制造高压容器的合适材料是
40Cr T12 16Mn 10钢
81、制造热锻模具的合适材料是
5CrNiMo
T12
20CrMnTi
Cr12MoV 82、制造冷作模具的合适材料是
1Cr17
60Si2Mn
Cr12MoV
GCr15 83、制造高速切削车刀的合适材料是
W18Cr4V
T12
40钢
20钢
84、制造汽轮机叶片的合适材料是
1Cr13
1Cr17
5CrNiMo
GCr15 85、制造汽车曲轴的合适材料是
10钢
45钢
T10
20钢
86、制造拉丝模、切边模常选用
15CrMo
1Cr18Ni9Ti
Cr12MoV
2Cr13 87、制造精密机床主轴的合金钢为
20CrMnTi
38CrMoAlA
50CrVA
9SiCr 88、下面所给出的几种合金元素,哪种元素不能提高钢的淬透性
Co
Cr
V
Mo 89、某汽车制造厂要给汽车变速箱齿轮选材,请问哪种材料最合适
T12
W18Cr4V
16Mn
20CrMnTi 90、对于金属材料来讲,下面哪一个性能指标是不能通过合金化或者热处理改变的
疲劳强度
弹性模量
断裂韧度
屈服强度
91、下面所给的三种常用的淬火介质,按冷却能力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水,盐水(10%的浓度),机油
盐水(10%的浓度)
盐水(10%的浓度),水,机油 机油,盐水(10%的浓度),水
92、零件产生过量弹性变形的原因是
刚度不足
强度太低
塑性太差
韧性太差
机油,水,94、经过冷轧后的15钢钢板,采用何种热处理可以降低硬度
淬火
回火
去应力退火
再结晶退火
95、我国南京长江大桥是采用钢建造的
16Mn
1Cr13
T18 96、位错属于晶体缺陷的哪一种
点缺陷
线缺陷
面缺陷
体缺陷
97、铁素体属于下面哪一种
间隙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98、铁碳相图中的转变下面哪个是非恒温转变
共晶转变
匀晶转变
共析转变
包晶转变
化合物
中间相 99、莱氏体是以下哪两个相组成的混合物 铁素体和奥氏体
奥氏体和渗碳体
渗碳体
铁素体和渗碳体
珠光体和 100、下面哪一项不是复合材料性能特点
比强度和比模量高
良好的抗疲劳和破断安全性能
弹性模量不易改变
优良的高温
性能和减震性能
题目1.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2.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3.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4.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7.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8.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9.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1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11.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14.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15.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1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2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21.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22.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23.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24.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27.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28.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3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33.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3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37.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39.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4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41.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43.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45.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4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49.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51.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54.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55.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5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58.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6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62.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64.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67.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7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71.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72.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7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77.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79.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8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82.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85.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8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c 题目87.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89.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9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91.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94.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题目96.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98.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99.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 题目100.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d
判断题测试 上贝氏体的高温转变温度高于下贝氏体,它较之下贝氏体有更高的韧性 淬透性高的钢,其淬硬层一定比淬透性低的钢更深
正确 错误 可锻铸铁中的石墨是在铸造冷却过程中形成的
正确
错误 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结晶温度越低
正确 错误 铝合金都可通过时效处理来提高强度
正确
错误 所有强化金属的手段,在提高强度的同时都使金属的韧性下降
正确 错误 淬透性越高的钢其焊接性能越差
正确 错误 合金元素能明显提高钢的室温硬度
正确 错误 含碳量小于0.77%的合金钢并非都属亚共析钢
正确 错误 从本质上讲,回火索氏体与正火索氏体是同一种组织,它们性能相同
正确 错误 可锻铸铁可以锻造成复杂形状的零件
正确 错误 冷却速度越快,钢的淬透性越好
正确 错误
金属和合金的弹性模量很难通过合金化、热处理改变
正确 错误 采用异类材料匹配可以显著减轻粘着磨损
正确 错误 钢淬火后可得到马氏体,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可以直接使用
正确 错误 钢的第二类回火脆性可以通过添加合金元素消除
正确 错误 温度降低、加载速率增加都使材料脆性断裂的倾向增大
正确 错误 碳钢的强度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
正确
错误 T12钢可用正火作为预先热处理,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正确 错误 碳钢淬火时,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越大,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越大
正确 错误 高分子化合物是由高分子链聚集而成,高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为共价力
正确 错误 材料断裂前都会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正确 错误 用于结构件的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多晶体
正确 错误 复合材料一定是一种多相材料
正确 错误 用金属模比用砂模浇注金属铸件可获得更细小的晶粒
正确 错误 减小淬火时的冷却速度会降低钢的淬透性
正确 错误 可锻铸铁是塑、韧性最好的灰口铸铁
正确 错误 对所有使钢“C”曲线的孕育期变长的合金元素都可提高淬透性
正确 错误 铝极易氧化,故其抗大气腐蚀能力极低
正确 错误
钢淬火后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钢中的合金元素
正确 错误
淬透性越低的钢越不容易出焊接裂纹
正确 错误
形变铝合金都可通过时效处理提高强度
正确 错误
正火索氏体和回火索氏体都由α和Fe3C两相组成
正确 错误
平衡态碳钢在室温下都由α和Fe3C两相组成
正确 错误
固态纯铁在不同温度范围有不同的晶体结构
正确
错误
经冷塑性变形后,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但塑性、韧性降低
正确 错误
碳钢在淬火时,都需先加热至单相奥氏体状态
正确 错误
钢制弹簧淬火后需进行中温回火
正确 错误
室温下,橡胶处在高弹态,而塑料处在玻璃态
正确 错误
陶瓷材料通常由晶相、玻璃相和气相组成
正确 错误
晶粒细小的比粗大的同一种金属,其强度更高,塑性更好
正确 错误
球墨铸铁比相同含碳量的白口铸铁塑性更好
正确 错误
多晶体材料都是多相材料
正确 错误
复合材料可以是单相材料
正确 错误
截面较小的零件比截面较大的零件有更高的淬透性
正确 错误
淬透性好的钢,淬火后的硬度也一定高
正确 错误
16Mn钢中的Mn元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
正确 错误
碳钢退火后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
正确 错误
高速钢淬火后应在200℃进行低温回火,以获得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正确 错误
对碳钢在淬火时,通常都先加热到单相奥氏体状态
正确 错误
LF5、LY12、LD5都是变形铝合金
正确 错误
材料的硬度越高,则其强度也就越高
正确
错误
本质细晶粒钢,是一种在任何加热条件下晶粒均不会粗化的钢
正确 错误
为改善低碳钢的机械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常用正火工艺
正确 错误
为提高钢制零件的刚度,常用的方法是进行热处理
正确 错误
一般材料的使用温度都要求高于它的韧脆转变温度
正确 错误
用高速钢制造工具时,首先要对其进行反复锻造,原因是其硬度太高而不易成型
正确 错误
铸铁的石墨化过程只与其成分有关,而与其结晶时的冷却速度无关
正确 错误
再结晶退火作为软化材料的手段,常用于淬火钢
正确 错误
同一种钢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正确 错误
钢的淬硬性主要决定于淬火介质的淬冷能力
正确 错误
提高材料屈服强度可增加其疲劳寿命
正确 错误
铝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是由于铝不易与氧发生反应
正确 错误
ZGMn13有良好的抗冲击磨损性能,是由于其有很高的硬度
正确 错误
1Cr18Ni9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由于其处在单相状态
正确 错误
在铁碳合金中,共晶反应和共析反应都是在一定成分和一定温度下进行的
正确 错误
淬火钢件韧性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钢中存在残余奥氏体
正确 错误
凡是碳钢在结晶过程中都有共析转变,而铸铁只有共晶转变,没有共析转变
正确 错误
过冷奥氏体分解时形成的索氏体和回火索氏体,两者只是形成过程不同,但组织形态和性能则是相同的
正确 错误
第一类回火脆性是可避免的,第二类回火脆性是不可避免的
正确 错误
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淬火时的冷却速度
正确 错误
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与塑料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正确 错误
实际金属在不同的方向上的性能是一样的
正确 错误
铁素体和奥氏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溶碳能力不同,前者少,后者多
正确 错误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室温相组成物都是F和Fe3C
正确 错误
包晶反应是液相分解成两个固相的反应,因此,它也是一种三相反应,反应时温度与三个相的成分均发生变化
正确 错误
P元素将造成材料冷脆,S元素将导致热脆
正确 错误
物质从液相转变为固相的过程称为结晶过程
正确 错误
Cu、Al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
正确 错误
工业纯铁中含有少量的碳元素
正确 错误
钢都需经过热处理后才能使用
正确 错误
热加工就是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塑性变形
正确 错误
所谓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临界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十分缓慢的冷却速度冷却的一种操作
正确 错误
为了便于切削加工,钢在切削加工前都要进行退火处理
正确 错误
弹簧钢需经淬火+高温回火以获得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和高的弹性极限
正确 错误
强度,硬度与塑韧性是一对矛盾,所以当强度,硬度升高时,塑韧性一定下降
正确 错误
高锰钢是耐磨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较高的抵抗磨损的能力
正确 错误
黄铜具有高的塑韧性,故子弹壳可以用黄铜来做
正确 错误
淬火后A可以100%地转变为M
正确 错误
钢淬火后,必须配合适当的回火处理才能使用
正确 错误
A不能在室温下存在
正确 错误
本质细晶粒钢的奥氏体晶粒要比本质粗晶粒钢的细小
正确 错误
钢中合金元素除钴外,都可提高钢的淬透性
正确 错误
马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正确 错误
钢淬火后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钢的碳含量
正确 错误
铝合金都可进行形变强化
正确
错误
任何纤维与任何基体都能组成复合材料
正确 错误
铁碳合金中的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及共析渗碳体都属同一个相
正确 错误
冷变形纤维组织和热加工纤维组织都会使材料产生各向异性
正确 错误
只要加载不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材料就不会发生断裂
正确 错误
测
测验成绩42
错误情况: 题目1.回答错误。题目2.回答错误。题目3.回答错误。题目5.回答错误。题目6.回答错误。题目8.回答错误。题目10.回答错误。题目11.回答错误。题目12.回答错误。题目15.回答错误。题目18.回答错误。题目19.回答错误。题目21.回答错误。题目22.回答错误。题目26.回答错误。题目27.回答错误。题目29.回答错误。题目30.回答错误。题目32.回答错误。题目37.回答错误。题目43.回答错误。题目44.回答错误。题目45.回答错误。题目46.回答错误。题目47.回答错误。题目49.回答错误。题目50.回答错误。题目52.回答错误。题目53.回答错误。题目55.回答错误。题目57.回答错误。题目58.回答错误。题目59.回答错误。题目60.回答错误。题目61.回答错误。题目62.回答错误。题目63.回答错误。题目64.回答错误。题目67.回答错误。题目68.回答错误。题目69.回答错误。题目70.回答错误。题目71.回答错误。题目74.回答错误。题目76.回答错误。题目78.回答错误。题目82.回答错误。题目84.回答错误。题目85.回答错误。题目86.回答错误。题目87.回答错误。题目89.回答错误。题目91.回答错误。题目92.回答错误。题目94.回答错误。题目96.回答错误。题目97.回答错误。题目100.回答错误。
西安交通大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纯金属常见的晶体结构有面心(1)结构,体心(2)结构和密排(3)结构。金属中常见的点缺陷为(4),线缺陷为(5),面缺陷为(6);工程实践中,通常采用(7)晶体缺陷数量的方法强化金属
2.铁素体的强度高于纯铁,是由于发生了(8)强化;孕育铸铁的强度高于普通灰口铸铁,是由于发生了(9)强化;冷变形钢丝的强度高于退火态钢丝,是由于发生了(10)强化;珠光体的强度高于铁素体,是由于发生了(11)强化。3.石墨为片状的灰口铸铁称为(12)铸铁,石墨为团絮状的灰口铸铁称为(13)铸铁,石墨为球状的灰口铸铁称为(14)铸铁。其中,(15)铸铁的韧性最(16),因而可以锻造。
4.高分子材料中分子链的形状有三种,其中的(17)型具有热固性,而(18)具有热(19)性。按照物理状态,室温下处于(20)态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塑料,处于(21)态的称为橡胶。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是在其(22)态下进行的。5.滑动轴承材料的显微组织特征是:(23)粒子分布在软(24)中,或(25)粒子分布在硬(26)中,前者的承载能力(27)于后者。
6.陶瓷材料中的气相是指(28),它是在(29)过程中形成的,它(30)了陶瓷的强度。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回火托氏体和托氏体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相构成的组织,因而他们的性能相同。
2.冷却速度越快,钢的淬透性越高。
3.钢的淬透性越高,产生焊接裂纹的倾向越大。4.铝合金也可以象钢那样通过淬火明显提高其硬度。5.所有强化金属的手段,都在提高强度的同时降低了韧性。6.可锻铸铁中的团絮状石墨是浇注球墨铸铁时石墨球化不良的结果。7.一定加热温度下,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小的钢称为本质细晶粒钢。8.所谓过量弹性变形,是指零件发生了塑性变形。9.铝极易氧化,故铝制品的抗氧化失效能力极差。10.弹簧钢淬火后采用中温回火是想提高钢的弹性模量。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40钢钢锭在1000℃左右轧制,有时会发生开裂,最可能的原因是(a)温度过低;(b)温度过高;(c)钢锭含磷量过高;(d)钢锭含硫量过高 2.下列碳钢中,淬透性最高的是
(a)20钢;(b)40钢;(c)T8钢;(d)T12钢 3.Ni在1Cr18Ni9Ti钢中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淬透性;(b)固溶强化;(c)扩大Fe-Fe3C相图中的γ相区;(d)细化晶粒
4.W18Cr4V钢锻造后,在机械加工之前应进行
(a)完全退火;(b)球化退火;(c)去应力退火;(d)再结晶退火 5.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机床床身的是
(a)40钢;(b)T12钢;(c)HT300;(d)KTH300-06 6.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气轮机叶片的是
(a)1Cr13钢;(b)1Cr17钢;(c)3Cr13钢;(d)4Cr13钢 7.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飞机蒙皮的是
(a)ZAlSi12;(b)2A50(旧牌号LD5);(c)ZAlMg10;(d)2A12(旧牌号LY12)8.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盛放氢氟酸容器的是
(a)1Cr17;(b)1Cr18Ni9Ti;(c)聚四氟乙烯;(d)SiO2 9.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汽车板弹簧的是
(a)60Si2Mn;(b)5CrNiMo;(c)Cr12MoV;(d)GCr15 10.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制造汽车火花塞绝缘体的是(a)Al2O3;(b)聚苯乙烯;(c)聚丙烯;(d)饱和聚酯
四、简答题(共20分)1.(6分)何谓碳钢中的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他们的力学性能各有何特点?
2.(6分)写出碳质量分数为1.2%的碳钢室温时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并计算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质量分数。
3.(8分)示意画出平衡态碳钢的强度随钢的碳质量分数变化曲线,并定性解释该曲线。
五、综合题(共20分)
欲用20CrMnTi钢制造汽车变速齿轮。
1.(5分)定性分析该齿轮的受力情况及常见失效方式。2.(3分)该齿轮应当具有怎样的力学性能特点?
3.(12分)写出该齿轮的制造工艺路线,并说明工艺路线中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及热处理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
六、论述题(10分)
1.在幼儿园里开展的“听声音、猜东西”、“气味真正多”、“小小品尝会”等活动,是有关什么的探索(A)。
A.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保护
B.人的心理活动
C.个体的生命过程
D.感受、体验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的活动和功能
2.在幼儿园里开展的“听声音、猜东西”、“气味真正多”、“小小品尝会”等活动,是有关什么的探索:(D)
A.人的心理活动
B.个体的生命过程
C.感受、体验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的活动和功能
D.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保护
3.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错误的是:(B)
A.科学是一种创造;
B.科学回答“做什么”的问题
C.科学是知识和信息资料
D.科学是探索的过程
4.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一个方面,能体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特殊性的是:(A.方法方面的目标
B.知识方面的目标
C.情感个性方面的目标
D.技能方面的目标
5.科学游戏旨在:(A)
A.重复游戏中所伴随的科学现象
B.探索科学现象之间的关系或解决问题
C.获得新发现,掌握新知识
D.通过游戏体现问题、任务或目的6.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是:(C)
A.教师的指导
B.获取知识
C.儿童的科学探索活动
D.主动建构初级科学概念
7.(C)是“人造”的自然,是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具体体现;
A.水、阳光、空气等
B.木、石、土等
C.电脑、宇宙飞船、拖拉机、电冰箱等
D.鸡、鸭、羊、狗等
8.“教师怎么教”和“儿童怎么学”都属于:(B)
A.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活动
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C.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D.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
9.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具体内容是指:(B)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B)
10.关于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A.没有具体的活动目标和计划
B.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干预较少
C.仍然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
D.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学习的形式以个人的探索为主
11.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幼儿学科学的物质前提是:(B)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12.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学科学的核心要素是:(C)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13.学前儿童正规性科学活动:(B)
A.与其他类型完全不同的活动
B.是儿童自己主动的学习活动
C.儿童可自主选择学习材料的科学活动
D.可自选活动时间
14.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可以进行测量的内容的是(A)
A.在地图上测量两个城市的距离
B.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
C.用目测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等
D.测量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个主要阶段
15.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科学的内容十分广泛,那么选择什么内容也就无所谓了,而有的教师则认为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学习内容。这是没有正确理解:(C)
A.教育内容的代表性原则
B.教育内容的地方性原则
C.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原则
D.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原则
16.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A)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17.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科学知识有两个层次,即:(A)
A.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
B.感性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
C.初级经验和高级经验
D.具体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
18.在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时,坚持科学性要求,就是要:(A)
A.不仅是要给儿童正确的、符合客观事实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反对迷信
B.教师一定要用严密的、准确的术语向儿童解释科学
C.反对迷信
D..教师要给正确的、符合客观事实的科学知识
19.在正规性科学活动结束时,设计要充分体现:(D)
A.互动性
B.封闭性
C.自主性
D.开放性
20.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C)。
A.获取丰富的科学经验
B.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
C.培养儿童真善美的完美个性
D.培养学科学的方法
21.有一个儿童,他认识了猫。有一次到了动物园以后,凡是看到和猫体型类似的动物他都称为“猫”,由此可见他头脑中的“猫”的概念是(C)。
A.科学概念
B.科学经验
C.初级科学概念
D.想象中的概念
22.既是一次探索活动的结束,又是新的探索活动的开始的是(D)
A.探索态度
B.探索过程
C.探索对象
D.探索结果
23.活动过程中,随机性最强,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是:(C)
A.非正规性科学活动
B.正规性科学活动
C.偶发性科学活动
D.都不是
24.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共同之处在于:(A)
A.都是儿童自己的科学探索活动
B.都有固定的场所
C.都是儿童主动地选择材料
D.都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
25.下列属于幼儿园可做的物理小实验的是:(D)
A.变色花”实验
B.种子发芽实验
C.蚯蚓翻土实验
D.摩檫实验
二.多选.(共 15 小题,30 分)
26.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包括:A B C D
A.活动的时间地点不定,随机性强
B.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
C.探索的内容广泛,常常是就地取材
D.探索活动常由偶然的情景引起,教师无法事先估计
27.下列关于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 C D
A.科学实验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在儿童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所能接受的科学现象
B.需要专门的实验设备和特定的实验室
C.儿童科学实验的设备和条件简单,可就近取材
D.实验操作技术简单,要求低
28.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是A B C D
A.学习内容统一、固定,由教师选择
B.学习材料由教师统一提供,所有儿童共同操作
C.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直接指导较多,时间和空间受限制
D.学习的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
29.教师的教育组织策略评价包括:ABCD
A.教育内容
B.教育过程
C.教育目标和价值
D.教育环境和材料
30.幼儿科学教育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ABCD
A.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B.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C.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D.幼儿科学教育的评价
31.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活动准备工作包括:BD
A.活动经费的准备
B.情感的准备
C.时间的准备
D.空间环境的准备
32.幼儿科学教育中操作技能的目标包括:ABCD
A.学会使用简单工具的技能;
B.学习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的技能;
C.培养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操作目标及时调整操作过程的能力;
D.培养对操作过程和结果的思考、调整和修正的能力
33.在教育实践中,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启蒙性应体现在:ACD
A.选择儿童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
B.结合儿童的生活向儿童介绍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
C.让儿童通过自己直接的探索活动
D.选择儿童可以理解的内容
34.幼儿表达技能的目标主要包括:ABC
A.学习用准确、有效的语言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
B.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情绪体验
C.学习用各种手段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
D.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
35.幼儿科学教育情感目标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
A.鼓励幼儿对于自然和科学现象有好奇心
B.启发幼儿热爱自然,爱护环境
C.培养儿童对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的作用的关注
D.完善儿童的知识体系
36.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作用是:ABD
A.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
B.教师的直接指导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率
C.教师的间接指导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率
D.集体教学的形式可以使儿童和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37.幼儿学科学的要素包括:ABCD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38.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设计包括:ABCD
A.活动课题的设计
B.活动目标的设计
C.活动材料的设计
D.活动过程的设计
39.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要求是:AD
A.科学性
B.广泛性
C.时代性
D.启蒙性
40.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指导应做到:ABCD
A.观察、分析儿童的行为
B.适当参与儿童的活动
C.保证儿童的活动机会
D.合理运用评价的手段
三.判断.(共 10 小题,20 分)
41.科学是科学探索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是知识信息与创造性思维的结合是
42.儿童对水的认识,仅仅认识水的物理性质即可
否
43.长期系统观察的特点是观察的时间短,对儿童观察的持久性要求不高
否
44.科学教育不能使全体受教育者形成善用科技、善待自然的社会价值观念。
否
45.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所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单方面的否
46.幼儿在学科学的过程中的探索发现就属于再造的创造水平
是
47.情感目标体现了对科学内涵的完整把握
是
48.科学是知识但不是信息资料
否
49.在幼儿学科学的要素中,探索结果最充分地反映出学前儿童学科学活动的本质特点,也最充分地反映出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色。
否
50.正规性科学活动是要求全体儿童都必须参与的科学活动
大学人文精神作为一种灵魂体现在大学教育中,促进了大学的文化繁荣和学术自由,培养了大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既有助于形成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规范的知行合一;又有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身心素质的和谐统一;更有助于大学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真善美的统一体。客观地说,当代大学市场取向和功利取向日趋明显,大学成了市场经济的附属品,“市场需要什么,大学便做什么”,浮躁气息弥漫大学校园,“象牙塔”被社会上各种腐朽思想和诱惑所浸染,大学人被庸俗的道德观、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所包围。于是,当代中国大学面临着人文精神缺失的危机。
一、人文精神与科学发展
以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为指导,以大学人文精神培养的现实性为基础,以文化发展为有利条件,借鉴国内外大学人文精神培养的有益做法,通过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系统研究法,重点阐述了中国大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笔者认为,大学应从自身出发,以关心学生的精神世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为主要内容,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完善宽口径、大门类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相关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及增强社会实践的人文教育功能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大学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以教育者要做社会的良知、教育者要具备独立的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为基本内涵,努力促进教育者人文精神的养成,从而解决大学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进而为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构建一种全新的模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但并不因此逼近理性主义;充分肯定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不因此而走向非理性主义。任何现实的认识过程,总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内在统一,人的主体发展是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协同发展。人的理性之维需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来培养,人的非理性向度需要人文教育去呵护。因此,从人的主体发展层面看,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非常必要,大学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与统一。
从知识形态视角看,科学和人文,有如春兰秋菊,各有所长,科学知识有它的性格特征;而人文知识也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就认知层面而言,人文知识具有浓厚的经验色彩;而科学知识具有典型的理论意味;从获取知识方法手段上来看,科学知识主要是依靠逻辑推理的、实证的方法手段获取的;而人文知识则是通过感悟的、神秘的方法手段获得的;从心理效应上看,科学知识能唤起人们大致相同的反映,是可以统一的;而人文知识则会激起丰富多样的感受,是允许多元的;从知识的效用价值上看,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科学知识讲求实效性原则,最终用于改善人的物质生活;而人文知识则是调节人的心态的,具有提升人格的功能。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虽有区别,但有联系和相通以及互补之处。科学是人文把握世界和人生的基础和中介,人文为科学发展引路和导航,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文之光的普照。人文与科学在精神上的一致性充分说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不仅可能,而且完全可以。因此,从知识形态角度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具有可能性。
二、目前我国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状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型地方综合性大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2003年,我国对全国766所高等院校调整合并为295所,形成了一批新型综合性大学。通过合并组建的综合性和多科性大学的办学实力得到较大的增强。这些学校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理工科见长。二是人文学科相对薄弱。缺乏老大学人文学科所具有的悠久历史传统以及深厚文化底蕴。三是面临多校区管理的复杂形势。四是面临资源整合下所带来的人才培养新机遇、新挑战。随着这些新型综合性大学的兴起,人文素质教育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新问题。因此,开展新型综合性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研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虽然,19世纪末,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知识进入大学课堂,出现了科学挤压人文的现象,但关于人文精神的培育仍成为各国大学普遍关注的课题。这是因为: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大学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文化整合和创新的灵魂。特别是现代大学,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但任何一种职能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领;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坚持大学理念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的天职在于培养人,而人的发展不仅包括物质需要的满足,还包括精神需要的满足、人的精神素质的提高。构建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自身发展的自觉追求,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人文精神能够塑造大学社会示范性品质,起到对整个社会的辐射和深远影响的作用。同时,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得以互相区别的标识,而这种精神又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具有浓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校训,彰显出与众不同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传统。所以,大学人文精神作为一种灵魂体现在大学教育中,促进了大学的文化繁荣和学术自由,培养了大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既有助于形成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规范的知行合一;又有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身心素质的和谐统一;更有助于大学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真善美的统一体。我国现代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其人文教育就受到科学教育的遮蔽,因而发育不良。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西方国家开始反思人文精神失落而带来的种种弊端时,我国大学却在虔诚地学习苏联模式,为适应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人为地造成科技与人文分离,至此科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人文教育越来越边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三、加强道德修养夯实人文素质基础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有30多年了,中国社会经过了一次次巨变,新的社会要求与传统的道德基础有相互脱节的情形,导致人们对目前社会道德状况感到不满。高职院校肩负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大责任。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高职教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核心价值观践行模式,全面推行与深化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㈠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的价值取向主流呈健康向上趋势,自立、竞争、公平、效率、民主、法制等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失范和秩序的不健全,加之各种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同学的人生价值观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消极化”的倾向,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人与人的关系完全是利益关系”、“人与人之间是你争我夺的关系”等观点,持基本同意。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实践;在现实追求中,往往只看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物质利益,在树立人生价值观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动摇、困惑、焦虑。加上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使道德严重滑坡,对其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学习就业观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㈡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但是,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人的教育被忽略,人力的教育成为时尚,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盛行,人们逐渐忘记了教育的根本,忘记了人的基本需求。教育一旦离开了人性的培养,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培养,严格地说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和目的,不称其为教育。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文教育是不可以从教育中抽离出来的,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应该把素质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来做。人的思维和交际,无不自然地流露出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人的思想、语言和文字在每个人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东西,是直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道德素质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人文素质是隐形教育,在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方面,大学应该把德智体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结合起来,综合利用,同时进行。
㈢人文素质是大学培养人才的基础人们常常把人文素质教育仅限于说在口头上,写在计划上,在具体安排课程上缺乏应有的合理安排,以专业课为主的实习实训课程则常常占用基础课的时间,基础课往往不能按照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自己学习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下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刘金荣
(黄淮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农村传统文化是贯穿古今的“精神家园”,是沟通现代和历史的桥梁,是地区个性和地区间联系的纽带,它不仅属于农村,更是中国人共同的财产。在城市化和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自身赖以生发的社会基础消失、文化遭到破坏和传承后继无人等困境。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而应使农村居民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现代价值,建立有民众参与的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体系。
关键词:农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保护
中图分类号:G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019(2013)—11—0051(04)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中,特别是强力推进的新型农村
社区建设,使得我国农村,特别是农村所具有的很多传统魅力都失去了。我国有着几千年农业发展史及灿烂的农业文化,时至今日,农村依然有着作为人们精神归宿的魅力,会作为一种地域性共同拥有的记忆得到延续,农村传统文化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也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一种资产。伴随着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全球化,经长期历史形成的农村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作为历史和文明的传承,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中,应对农村传统文化加以保护,将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视为农业的现代功能之一。
一、我国农村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我国农村传统文化的诞生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深深植根于农村,是我国的国民财富。我国农村传统文化的种类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传统工艺,传统艺术、传统节日或习俗活动。
传统工艺则主要是诞生于农村的漆器、陶瓷、编织、雕刻、剪纸等的生产技术与工艺品制作。传统艺术主要指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由初期的祭祀演化而来的各种民间艺术,如杂技、武术、舞龙、舞狮、花灯等。传统节日或习俗活动主要是指诞生于我国各地农村的节庆、祭事活动,以及与农作业、节气有关的农谚、民俗等。
农村的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不同,受地形、地貌、气候的影响,各地农村存在着独特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即地区个性。地区个性是根据各地固有文化形成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些地区的地区文化通常以经长期传承下来的文化为核心,具有历史的厚重和民俗的芬芳,农村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
㈠我国农村传统文化的内涵
1.作为社会遗产的地区文化。“地区文化”指的是各地区形成的生活方式与习俗。这是农村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学习的,也是人们的行为准则。这样的地区文化也可以称之为社会遗产。它在人们出生时就已经自然存在,随着人们的成长,以被社会认可的方式,被人们所模仿、学习、掌握。在家族、朋友、邻居这样一个地区社会中生活,人们随时间流逝,自然地掌握了先人们创造、积累起来的伟大的地区文化。
!!!!!!!!!!!!!!!!!!!!!!!!!!!!!!!!!!!!!!!!!!!!!!!!!!!!!!!!!!!
提高,完全是一种放羊似地教学,由学生自己在人文知识的海洋里寻找觅食。完全忽略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大学应当积极重视人文素质课程,把哲学、历史、文学、音乐欣赏、舞蹈、美术、阅读中华经典等一些艺术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在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实现“优美的灵魂”的人类工程学。对人类完善自身、造就完善人格,通过生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的直观感受的教育。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使学生激发和净化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审美意识,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基础课程,在潜移默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冲击,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深刻的危机、冲突和矛盾,为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大学和大学人越来越呼唤大学精神的回归和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学应该把人文精神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一种基础性教育而常态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在幼儿园里培养孩子良好的常规,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就孩子而言,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上过幼儿园,有的则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有的已初步养成一些习惯,有的则毫无规矩。这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常规的培养涉及很多方面,其中包括生活常规的培养、学习常规的培养、游戏常规的培养以及运动常规的培养等等。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经过正确地引导,培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生活常规主要有:饮食、睡眠、自理能力等等。在老师的引导鼓励下,教育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习文明的行为举止、学会保护自己、学着适应集体。下面我就针对本班幼儿在生活常规培养时遇到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总结出的经验。
一、创设良好环境
由于我们班是一个新组建的集体,所以不论是孩子还是老师都有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我班孩子们的常规习惯不是很好,不太习惯用礼貌用语,吃饭、睡觉时喜欢说话聊天,有的孩子甚至不会吃饭、不会午睡,不懂得等待,不懂得倾听,几乎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头教。首先,我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宽松的生活环境,开展形势多样的活动,通过学习儿歌“小小筷子”“吃饭歌”,教育幼儿安静用餐;通过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让幼儿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表演诗歌“小弟和小猫”让他们知道讲卫生爱清洁的道理;我还根据主题布置教室环境,把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制作的作品延伸到各个活动区角,让孩子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鼓励孩子大胆动手,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了让孩子主动养成良好习惯,我还在盥洗间的墙面上贴了“小水滴”的宣传画,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在茶杯旁的地面上贴了“小脚印”,在教室的地面上贴了“马蹄形”的标志,教育幼儿遵守规则,遵守纪律。
运用富有童趣的形象,活泼的环境,可以给孩子亲切、喜悦的感觉,使孩子从中受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利用游戏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除了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通过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有一次,我看见玩具被小朋友们玩了一地,就说:“你们听是谁在哭啊?原来是玩具宝宝想回家了,小朋友们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好吗?”小朋友们都好奇的看着我,接着,就高高兴兴地和老师一起进行分类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现在小朋友们只要看见玩具掉在地上,就会说:“我要送玩具宝宝回家。”然后就把玩具放回玩具柜。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利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常规,孩子几玩到了,又学到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鼓励多表扬
与此同时,我对还对一些按时入园,独立进餐,安静入眠或有点滴进步的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我班的陈隽思小朋友,吃饭特别慢,还经常挑食,有一次他吃了一口饭就对老师说:“老师,你看我!”我连忙说:“恩,思思今天好棒,不要老师提醒也会自己吃饭了。”不一会儿的工夫他就把饭吃完了,现在宝宝不仅能大口吃饭,而且吃饭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了。
老师应该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应给予肯定,让他们更有自信。
四、家园共育
在培养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我及时通过《宝宝成长手册》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帮助家长理解、体会让幼儿参与劳动和自理生活的重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并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在幼儿园学习良好的常规之外,家长还应在家中多鼓励宝宝自己动手。
五、注重个体差异
除此之外,我开展生活教育还考虑到幼儿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体制等差异情况,如在午睡的时间、饮食的习惯等方面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幼儿同伴及幼儿园教师和工作人员本身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重视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保教人员的言传身教,注重随即教育,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榜样。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答案】推荐阅读:
人文社会科学复习题01-11
黑龙江人文与社会教案01-12
人文与医学考试答案12-24
人文地理学课后题答案01-10
小谈人文与科学作文10-28
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01-06
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06-08
关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认识01-06
如何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