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在教学中的应用(精选8篇)
十七大胜利闭幕,同时吹响了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继续深入发展的号角。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关注十七大,始终不离本行。在此,我就班门弄斧,来谈一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做到四个“必须坚持”。
一、必须坚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是发展。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教师的工作不但是徒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会起到极大的负作用。评价一个教师,往往就是看他的教学质量有没有得到提高,有没有不断得到提高。
二、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应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一切有利学生发展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去做好;一切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我们都必须改正。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是以人为本。
三、必须坚持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一切教学工作都要围绕素质教育的工作目标进行,也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做到教学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一切教学工作只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那培养出来的只有是高分低能的接班人,必然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也将是空谈。当然,不能完全否认考试的作用,温总理也说过,考试只不过是一种检查的手段,不是结果。考试只能够反映学生“德智体美”中“智”的基本情况。我们要创新教学评价方法,只要学生进步了,在“德智体美”中任一方面取得进步,就说明教学是有效的,质量是提高的。作为小学教师,目光更要长远,不能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不顾学生的身心发展,一味看重分数,不讲德育、体育和美育方面的发展,其后果必然是把杰出变成平庸。相信有些老师知道,在俄罗斯,小学是不用考试的。当然,就目前现实来说,我们也要重视考试,特别是毕业班,但不能搞题海战,应指导方法,从课堂抓质量,提倡有效教学。
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关系,主要处理好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智育与体育的关系,主科与副科的关系,培优与转差的关系,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好以上的主要关系,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快速提高。
《十七大报告》还指出,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据此,我们必须努力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一视同仁,不偏爱,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做到公正,只有在公正的情况下,才能受到全体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和拥护;做到民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小培养公民意识;做到平等,师生平等,男女平等,大家才会畅所欲言,才能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有利于得到正确的教学反馈;做到互助,师生互助,生生互助,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做到包容,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对学生犯的错误,要帮助分析和指导改正,不能事事追究,更不能揭人伤疤,这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削弱自信心,绝对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我们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做到赞赏,对学生所取进步,做到真诚的赞赏,做到理智赞赏。相信通过以上的努力,必能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话又说回来,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仅是教学发展的前提,也是教学发展的结果。
科学发展观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零零九年十月十日,我参加了学校党支部关于“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动员大会,受益匪浅,感触万分。会上,单校长为我们传达了镇党委陆文耀书记的讲话精神,何书记为我们解读了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方案及进度。
通过本次大会上对科学发展观的初步学习,让我首先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那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呢?我想首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情感出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思考再三,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言传身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真情投入和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在教育或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感情状态,细微表情,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拿我现在从事的英语教学工作而言吧,如果教师对英语具有很深感情,对英语产生了极大兴趣,通过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和表现出来,这对学生会起到莫大的激励作用。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忠诚自己所选择、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学生以诚相待,热爱英语,以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自豪感对待英语教学,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因为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上出现相应对英语热爱的心理气氛,形成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
二、融洽关系,诚心待人,以人格魅力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和学生拉近关系,交朋友,以个人完美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那种“你要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举手抢答的机会,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中,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起到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和热情的目的。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三、热心帮助,真诚救助,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要在个人成长进步上关心人、思想上教育人、精神上激励人、兴趣爱好上引导人,还要在生活上体贴人、关爱人。就拿我们班说吧,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家长平时都很忙,很少有时间关心自己的孩子,有些孩子甚至在中午吃饭勺子都拿不好,汤也盛不好,这时,作为一名教师,我就有责任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会他们;有些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收入水平低,经济上比较困难,教师要关注和着力进行困难学生的救助活动,对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应发动学校救济一点,学生之间帮助一点的办法,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感受到人间真情与温暖。学生利益无小事。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必将使学生倍加尊重教师教育与教学的付出,也从思想深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校教育的日常交往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实践,我们一定能够探索出更加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奠定基础,使学校教育更贴近实际,讲求实效,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科学发展观在教学中的应用
索月侠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又一次理论创新。它的诞生,无疑为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最终目的是要建设一个高度民主法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以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康富裕的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以饱满的激情奋发的斗志,努力投身于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活动当中去。
作为教师,我以为,应该把科学发展观努力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教书育人的各项工作。具体而言,必须做到: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无数事实表明,一个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人的个体”来对待,在思想上情感上生活上去关注他们,关爱他们,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倘若认为,教师只要坚持每天上好课,批改好作业就行了,至于学生学还是不学,或者他的生活他的情感怎样,那是学生自己的事,与己无关。如是的话,这样的教师不是真正的教师;真正的教师总是“以人为本”,爱生如子,与学生共冷暖同悲欢的。他不但尽心尽责上好每一节课,而且还从方方面面关心学生,为学生付出真情,流尽心血,达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境界。
(二)、坚持“协调发展”的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学生在校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还要长身体。不仅要成绩好,还要品德好。于其中,更重要的是,还应拥有健康的心灵,积极乐观的心态。为此,为人师者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通过各种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的体魄,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乐观进取的人,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合格人才。
(三)、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对学生的教育,既要顾及全体,又要注重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生个人的才华。换而言之,既要培养“优等生”,又要注重转化所谓的“双差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长远规划。因为,对于教师来说,其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就不能像工厂出产产品那样一味追求眼前利益,更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而应遵循教育规律以及人的生理成长特点,持之以恒,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工作。
这样看来,科学发展观实在是指导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一个法宝。只要真正活学活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法宝,我相信我们的教书育人工作定然会取得更为出色的成效。我愿意同各位同行一道,在科学发展观的光辉指引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的腾飞而不懈努力。
解放思想,在工作中敢于转变
王 燕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识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着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所以作为我们个人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打破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是我们时刻应该思考的问题。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勤于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汲取知识,更新观念。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其次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要时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在学习中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更新工作观念,掌握新的适合于自身实际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从而创新工作思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二、善于思考,提高应变能力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更新的资料,结合自己的实际,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形势,把握好大局,妥善处理好矛盾。
三、勇于实践,敢于转变。
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敢于及时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稳定、更和谐。
1.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济观念的转变
1.1 传统的经济模式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做出相应的改变。
一件事只有继承现存的优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有一定的发展才能有所进步。一件事普遍的发展趋势如何是我国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相对而言比较成熟的今天, 人是我们干一件事的首要考虑, 所以我们要本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去发展我国的经济。我国传统的经济注重的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发展而忽略了人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 我们的追求是人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过去的发展总是一味的注重经济的发展, 没有重视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于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便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强调的是不仅仅要考虑到我们这一代人的发展, 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不能把资源一次用完。而且在过去的不健康发展下我国的经济结构是十分不合理的, 而且我国很多有关经济方面的矛盾是比较突出的。例如:我国的贫富差距,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等, 在这样的恶劣的条件下,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无疑给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条明朗的道路。当然指明了道路还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本身存在的不足, 努力改进。
1.2 我国的经济增长的方式要做出一定的改变。
我国以前的经济的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 但是随着对于经济提出的要求的不断提高, 粗放型已经不能适应的我国的经济增长。现在所需要的是一种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在在最近几十年内得到了几个比较大的跨越机会, 其中改革开放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大的机遇。我国在这些发展之后经济结构与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 且我国的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以及人口快速增长给经济带来的压力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告诉我们粗放型的经济已经不能跟上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集约型增长方式呼之欲出。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息息相关, 各国的竞争焦点无非是质量与效率等等。经济环境与人带来的压力都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做出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
2. 科学发展观对于经济提出的要求
2.1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时将人放在首位。
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借鉴了国外一些国家的发展的经验然后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了总结与升华。国外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的时候, 忽略人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 只片面地追求GDP。造成的后果便是经济高度发展但是人的思想却相对比较落后, 消费结构也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这样的畸形发展是不可取的。面对这样的不健康的经济发展, 我国吸取了经验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以人为本。以往我国的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注重人的工作能力忽略道德品质与思想道德的水平。只注重人的外在表现, 忽略内心的感受是经济发展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应该提高人生存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改掉急功近利, 眼观短浅的缺点,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抱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去发展经济。
2.2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质量与效率并重。
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提出后对经济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如发展成一个创新型的国家, 构建和谐社会等等都提上了日程, 总之科学发展观对经济提出的要求是发展速度要快但是这过程也不能忽略质量, 我们称之为又好又快地发展方式。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个道路上我们发展的虽然比较快但是由于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首要任务便是解放生产力。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因为我国现在处于发展中国家这就说明我国的经济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果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发展的速度必须要快。但是如果质量不过关的话就犹如一座大楼没有打好基础随时有崩塌的可能, 所以经济发展中的质量也是不能忽略的。所以经济发展的既要快又要好。
结语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便是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不能够急功近利,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泽被后代。而且由于我国的很多经济体系起步较晚, 导致我国如今处于发展中国家要想赶超发达国家我们就要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我国的传统经济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之下不断发展。
摘要: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而与经济一起发展的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 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等这些对于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都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如何利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本文主要的探讨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应用
参考文献
[1]查尔斯·K·威尔伯.发达与不发达问题的政治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2]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4-4-5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入”
科学发展观是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在政治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让科学发展观真正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思想,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须从工作思路、教学力量建设、教材内容、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工作。
一、结合工作实际,理顺工作思路,确保“三进入”的实效
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学员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对理论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增强“三进入”效果,真正使科学发展观在学员头脑中扎根,我们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员的思想特点,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提出“围绕一个中心,瞄准‘两强’目标,搞好‘三个结合’”的教学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在课中重点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各门政治理论课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其主题和灵魂,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充实,以全面体现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瞄准“两强”目标,强化政治思想素质强、指挥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通过抓好科学发展观的“三进入”工作,帮助学员坚定政治信仰,筑牢精神支柱,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政治思想素质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为学员增进专业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搞好“三个结合”,即:搞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就是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课堂延伸到社会中去,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了解党的创新实践结合起来,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科学理论的理解。
二、规范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力量建设,落实“三进入”
政治教员真学、真信、真懂、真教,是做好“三进入”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环节。首先,组织政治教员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培训。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只有静下心来学习、研究,才能全面、准确、深刻地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其次,组织教员结合教学任务学习科学发展观。根据教员担负的教学任务和每门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学习科学发展观,理出贯彻思路,明确贯彻重点,把握贯彻标准,力求联系紧密、融入课程自然、讲授通俗易懂、解决问题有策。再次,选派教员外出进修学习。学校可选派政治教员到兄弟院校学习取经,也可以多种形式进入政治理论教学研讨会等活动。通过练内功、借外力,为做好“三进入”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清理审视教材内容,找准“三进入”的切入点
开课前,组织教员到兄弟院校调研,收集教学资料,学习各院校科学发展观教育好的经验。组织教员深入学员当中,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个别交谈等方式,细致了解学员的思想情况和学习科学发展观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摸准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在教案中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阐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主要阐述科学发展观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在《军人思想品德修养》课中,主要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等观点;在《军队基层政治工作》课中,主要阐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基层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加强军队基层党的建设等观点。
四、探索“三进入”的创新点,尝试教学改革新模式
以科学发展观“三进入”为契机,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形式和考试考核办法上求新求活,积极探索政治理论教学的新路子。一是改革教学方法。针对学员文化水平较低、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采取讨论、座谈、演讲、写小论文等形式。二是改革教学管理形式。政治教员参与学员的日常管理,兼任学员队教导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学员思想状态,结合课堂教学,努力从理论上回答学员的思想实际问题,克服“教”“管”两张皮。三是改革考试考核办法。
4结语
总之,自制教具将科学性、实用性与创新性融为一体,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在自制教具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直面挫折的科学探究精神,在合作与互动中养成了倾听别人意见、善于交流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另外,自制教具推进了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实施,推进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科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玉兴.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几个“有利于”[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2):27-28.
题 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所在区域: 惠安县 单 位: 第三实验小学 作者姓名: 黄英明 联系电话: ***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小学科学教学
中的应用
摘 要: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教学做合一”是教学理论的精髓,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其教学论,它以实际生活为落脚点,突出“做”为中心。它打破传统教育教和学都与“做”脱离,重知轻行,手脑两分,“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的教育观念,集中体现了教与学、行与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尤其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之间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 小学科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近年来,我校在小学科学教学改革中,以陶行知教学理论为指导,大力倡导和实施“教学做合一”,在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做”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做中教 :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所谓“做”,陶先生强调“注重实践”。小学科学科是知识类课程,以前很少有相应的实践活动。而新课标突出的创新就是重视教学活动,重视鲜活的课程资源的利用,重视科学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科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获得科学知识是学生获得新知的最好途径,因此,教师也要“做”。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情况灵活组织活动:如观看科教影片;参观科技馆所。再如,让学生设计科技板报。老师指导科代表做选题计划,并注意板报成果的积累。还可以举办故事会、演讲会,可以与班会、语文学科的活动联合起来搞。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考察,可以有不同规模,可以集体也可以分小组。以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特别是老师亲自做一些科学课教具,如科技模型、标本等。总之,老师示范,坚持“在做上教”,通过多样的科技活动,有利于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开拓新的学习途径,帮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书斋,走向更广阔的知识天地。在实践考察中,训练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考察能力,使陶行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落到了实处,深化了素质教育。
要做到“在做中教”,教师应该做到“四变五注重”,即:变过去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变教师讲,学生听为教师导,学生学;变教师写,学生抄为教师导、学生找;变教师问学生答为教师启,学生思,进而达到学生问,学生答。注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注重教师启发评析,学生归纳掌握;注重调动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创新能力;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创新性自主学习。这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在做中学:改变被动接受方式,在实践中主动探究和学习知识
学生在“做”上学,学生的“做”是学做、是模仿。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一文中说:“‘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
(一)行动;
(二)思想;
(三)新价值之产生。”“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产生新价值。”实践,就是行动,就是做。但仅仅是实践还不够,还必须思考、分析,才能够“产生新价值”,得出科学的结论。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科学教学与学生的科学资料收集紧密结合起来,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络提供的学习资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请学生到上述学习资源中心一起查找资料信息,并启发学生在检索、浏览、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课前,我一般根据新课的内容设计好切入点、疑点、难点作为启发点,让学生查找资料,准备实验材料,并带着新问题回到课堂。上新课时把学生查找到的不同视角、不同来源,但又与新课程内容密切相关、与学生起点水平、兴趣相关的资料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既激活了课堂,又能让老师从“海选”的资料信息中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有的放矢;既照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问题,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校园里的生物》时,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在校园里观察、寻找生物。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头查找相关资料,学生们就会利用课余的时间分小组去找资料,甚至有些小组的学生还把所找到的生物用图画把它画下来,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展示。有些观点大同小异,有的观点却大相径庭,在课堂上展开针锋相对的讨论、辩论。学生们通过自我发现,既拓宽了视野,又锻炼了能力,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明显增强,自学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更增添了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愉悦感,促使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因为我知道科学知识不一定能影响每位学生的一生,但“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一定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动手、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推理、判断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完成实践操作的能力。并学会如何撰写科技小论文。通过合作探究,还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做合一:教与学互动,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传承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学做紧密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践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陶行知有一个经典的教学论就是“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方法的原理是“为教而学”,可以把它简称为“教中学”,即“教也是一种做。我们知道,传统教育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讲台为教师所独有,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当作“鸭儿填”,教师与学生处在相互对立而又不能互相取代的主客体关系上。陶行知对此做了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在方法上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以教人者教己”的主张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教人者不但能教人,也应教己,而学人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教人、觉人,即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受教育者。因此,对教师来说,“既当先生,也当学生”,对学生来说,“既当学生,也当先生”。受这一教育思想的启发,某些内容比较简单的就交给学生备课、做课件、乃至上课,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又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给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做“小先生”,并且请学生评价。内容较复杂的我采取学生提问的方式,提出你想要知道或要解决的问题,先由学生做“小先生”,教师再补充,或纠正,最后总结归纳。这是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贯坚持的做法。陶行知说:“得到真理的人便负有传播真理的义务。”要“即知即传,自觉觉人”,不仅自己知道了,还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觉悟了,还要去觉悟他人。因此,把讲台让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讲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让学生把在课外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科学知识拿到课堂上介绍给同学们听,以达到传播科学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科学兴趣的目的。“小先生”在台上讲解时,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在台下认真听、认真记,而后给予中肯的评点,及时表扬,纠正错误,补充缺失,把学生带到更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当学生,也当先生”,教师“即当先生,也当学生”,学中有教,教中有学,互学互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还改过去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新奇之感,而且把过去教师一人的讲台变成了众多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今后,我们还将与学生一起“共生活、共甘苦”,继续创造,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农学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种情况考虑,职业院校需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学院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 职业学院 农学专业课
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满足社会企业用人所需。因此,对于职业学院农学专业课学生来讲,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良好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成为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农学专业课教学资源的要求
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农学专业课不仅要求合理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同时对季节性要求较高。在以往的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只能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视频或者图片来了解,无法观看到真实的标本,并且也无法切身参与到实践工作中,从而影响了职业院校农学专业学生技能的提升,为其毕业步入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
1.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农学专业课师资力量的要求
农学专业课程,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如果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足够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相关的专业实践经验,如果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将无法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职业院校有必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以此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求。
1.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农学专业课实际工作机会的要求
虽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需求,但是实践教学仍旧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差距,不能将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混为一谈。因此,职业院校可以与社会企业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参观和学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竞争,提前进行企业进行工作,适应工作节奏。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效
2.1创设了有效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农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环境,使课堂与真实的工作环境有效连接。比如说,学生想要对粳稻与籼稻做到正确辨别,学生就需要亲自到实训基地进行查找,之后对各自特点进行总结。如果根据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容易对此类概念性知识产生混淆。而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每一堂课之后,都会感受自身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比较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此阶段,教师扮演指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讨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发现知识的奥妙和真谛,不仅提升了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3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农学专业专业学生充分结合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比如说在学习病虫害预测时,教师可以采取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方式,以此充分突出教学做体化教学的重点,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有学,学中有做,做中有教。而学生的人文素样对于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时,教师需要着重指导学生责任意识、沟通能力、城市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的形成,以此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4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职业院校旨在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如果教师不具有实践经验,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学生综合能力也无法符合社会需求。因此,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到企业中与学生共同实习,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技能,为教学工作提供基础。
3.总结
总而言之,在职业院校农学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职业院校教师应加深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以此为社会培养更加优质的综合性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0.8%, 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人类为了开发海洋, 就应该了解海洋、熟悉海洋, 单纯依靠人力来完成工作量大和复杂的海洋开发和调查作业非常困难, 为此人类需要寻求开发海洋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这其中要涉及许多学科和技术领域, 随着技术的发展, 人类研究出各种各样的探测设备和技术方法, 目前广泛应用于科学探测的设备有载人深潜器 (HOV, Human operated vehicle) , 有缆无人潜器 (ROV,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 , 无人自主潜器 (AUV,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 深拖系统 (TV, Towed Vehicle) 和水下滑翔机 (UG, Underwater Glider) 等深海探测探水器设备。
与其他深海潜水器相比, ROV由于具有水下工作时间长、作业能力强、负载能力大, 无作业人员人身危险事故等优势, 再加上光纤技术的发展, 可以通过ROV脐带缆内的光纤实时海量传输信息和控制指令, 作业人员可以在母船甲板控制室实时轻巧灵活的控制ROV本体在水下的运动, 在深海作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并且在不同海域深度都有过ROV的足迹。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 有缆无人水下机器人 (ROV, ) 先后被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开发并研制成功, 以克服潜水员在深水中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和载人潜水器的潜水病和人身事故。目前已有日本的“海沟”号ROV和美国的“海神”号混合ROV到达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 并获取珍贵的样品和资料。可见ROV在人类了解和开发海洋的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应用现状
根据UNOLS的报告, 目前国际上商用的ROV系统基本工作在3000米以浅, 而要完成海洋探测和科学研究, ROV需要工作在3500米以上的更大深度, 并且具有深海支持的专业化设计, 因而科考用ROV都是大深度ROV。目前, 人类借助深海ROV探测平台, 可以实现全海神海域的海洋科学考察, 而且随着ROV在海洋科考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无论是国内还是世界上的主要海洋研究机构都配置有ROV系统进行科学考察, ROV系统是目前技术最成熟、使用最广泛、最经济实用的一类潜水器。表1所示列出了世界主要海洋研究机构所拥有的ROV系统。
2 发展趋势
ROV系统是一个多学科综合体, 因而ROV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身也不断向前发展, 根据实际应用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ROV的发展趋势主要有3个方向发展:极强的作业功能, 全海深的作业能力和AUV与ROV结混合技术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人类寻求开发深海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越来越迫切, 因而发展ROV系统在深海下的作业功能非常必要, 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制的“海马”号ROV系统结合海洋工程和科学考察任务的需要, 配置有配套水下作业工具, 海底观测网用布缆底盘, 取样用工具底盘和水下升降装置等功能, 同时提供丰富的液压电气扩展接口, 可以极大的满足4500米级深海作业能力的需求。
征服世界最深渊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目前人类使用深海潜器对世界最深的地方进行了3次探测, 其中2次分别是由日本的“海沟”号ROV和美国的“海神”号混合ROV实现的, 从表1中可以看出, 用于科学考察的ROV目前最大深度普遍都是6000米级深度的, 因此要对海洋更大深度的地方进行探测, 必须发展全海深作业能力的ROV技术。
ROV和AUV技术是深海潜水器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 它们在深海海洋探测中都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怎样结合二者之间的长处成为深海潜器研究者思考的问题,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在全海深混合ROV技术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 他们于2007年研制完成了“海神”号混合ROV, 并于2009年6月2日在第12潜次潜至10898米处进行了沉积物取样。“海神”号ROV可根据需要工作在有缆ROV模式和无缆AUV模式进行科学调查。
3 结构特点
总的来说, ROV的总体结构一般由支持母船 (甲板控制室) , 供配电系统, 脐带缆及收放系统, ROV本体等部分组成。ROV往往根据海洋调查任务和目的不同而要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因此保持弹性设计, 特别需要保留未来升级能力, 因而大多数ROV系统都是海洋研究机构根据自己的要求而自行开发, 以实现灵活多变的功能需求, 但也有部分海洋研究机构向第三方厂家购买商用ROV, 但此类ROV一般都保留有丰富的机械、电气和液压动力等接口, 以满足用户扩展用能需求。因此每套ROV系统在ROV本体上根据功能需求会有所差异而具备自己的特点。
3.1 动力系统
用于海洋科学考察的ROV系统一般采用电驱动的推进器系统, 整个ROV本体较为轻便灵活, 因而功率较小, 但机械手和作业工具的动力一般为液压驱动, 因而系统会配置一个小型的液压泵站。而作业型科考ROV一般为全液压系统, 功率较大, 可以满足推进系统和作业工具的需求。
3.2 照明及视频监控系统
ROV在海洋科学考察中的一个最最主要功能就是进行近海底观察, 因此, 视频和照明作为ROV的“眼睛”至关重要, ROV一般要从多角度进行配置, 以满足ROV进行近海底观察以及ROV状态监控, 而且ROV基本都配置有一个或者多个清晰度非常高的摄像机, 并安装在云台上。为了获得海底清晰的照片, ROV配置有带摄像功能的照相机和配合照相用的闪光灯。
3.3 ROV传感器及仪表
根据ROV状态监控需要, ROV系统一般会配置深度计、高度计, 罗经, 陀螺仪等传感器仪表, 但部分ROV会针对特殊功能而配置其他特殊的传感器。
3.4 自动功能
为了便于海底作业和ROV操作员进行驾驶, ROV基本都具备自动定深, 定高, 定向的功能, 其他比如横摇纵倾补偿, 定点功能, 自动巡航一般根据特定需求开发这些特殊功能。
3.5 作业布放方式
作业布放方式主要有单缆吊放, 压载器和中继器三种方式, 每种作业布放方式各有优劣。单缆吊放的收放操作复杂, 但主脐带缆受力情况较好作业范围取决于脐带缆挂载浮球数;压载器方式重量较轻, 结构简单, 成本低、作业范围小, 压载器与ROV本体分别布放与回收, 无对接问题;中继器方式在小范围精确作业操纵性好, 但是中继器与ROV本体水下分离和对接时具有一定难度。
3.6 功能扩展
ROV作为科学研究和探测工具搭载平台, 具备丰富的液压电气扩展接口以便在海洋科考中进行设备和仪器的搭载, 例如ROSUB6000 ROV系统配置有RESON 7125多波束系统, CTD传感器, 溶解氧传感器3180, 取水器, 甲烷传感器等;victor 6000 ROV系统也配置有RESON 7125多波束系统, 同时还具备OTUS广角摄像机, Sea bird SBE 25 CTD传感器及取水器, 磁力计, SIMRAD EK60回声探测仪和浅层剖面仪等扩展和搭载设备。
4 海洋科考应用
ROV已经作为探索海洋奥秘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和海洋研究平台, 可以在海底进行观测, 检测, 采样, 科学仪器测试、布放和回收, 以及海底布缆等各种海底调查任务下的作业, 为海洋科学中的海洋生物, 海洋地质, 海洋物理和海洋化学以及资源勘查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1 近海底观察, 获取高清视频和图片
ROV在海洋科学考察中的一个最主要功能就是能够对海底目标物进行近距离观察, 一般ROV上配置的视频灵活多样, 比载人潜器的观察窗口相比可以获得更大的视野, 并提供高清视频和图像, 以便科研人员对海底的的底质, 环境特征, 生物状况等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便于对海域开展相关研究。
4.2 获取海底样品
ROV的取样能力使得研究人员不仅可以获取海底的直观印象, 还可以所见即所得, 获得更直接的海底研究证据, 通过机械手和根据需要设计的取样工具可以获取海底样品, 例如可通过插管取样器可以获取海底沉积物样品, 通过取水瓶可以获取海底水样, 通过生物捕获器获取生物样品等等。
4.3 探测仪器布放
ROV作为科研搭载平台, 在海洋地质调查中, 可以携带海洋探测设备在海底针对目标点进行定点探测或者在目标点布放探测设备, 比如海狮号ROV在南海某海域进行热流探针布放, 进行地热流测量, MBARI在胡安·德富卡板块通过ROV布放岩心钻孔地震仪, 钛合金耐压壳体插入到玄武岩水平岩心钻孔中, 并通过水密缆连接到数据记录仪里对岩心钻孔进行检测。
4.4 海底搜寻和打捞
ROV在日本1999年的H-II系列8号火箭飞行器搜寻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此次搜寻和打捞综合采用侧扫声纳, 视频摄像机, 静态照相机等多种调查手段, 首先在可疑区域用“海沟”号ROV进行侧扫声纳和可视调查进行搜寻, 接着采用声纳拖体和摄像拖体扩大搜寻范围, 找到目标后海豚号ROV进行细致搜寻和部分零件打捞, 最后通过专用打捞公司采用ROV Remora 6000进行打捞。
4.5 工程地质调查
利用ROV提供的动力源和控制接口可扩展搭载海底锥探和岩心取样设备进行工程地质调查, 加拿大ROPOS号ROV和美国Tiburon号ROV都成功携带ROV水平多管岩心取样获取海底岩心样品。
4.6 海底观测网布放
海底观测系统成为人类认识观测地球的第三个平台, 近些年兴起的海底观测系统技术被极大地发展, ROV成为在海底观测网布放中进行水下设备布放、安装、连接、维护/维修等作业不可或缺的装备。
5 结束语
随着人类探索海洋的脚步向深远海迈进以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进程和关键技术的日趋成熟, ROV将会在作业能力, 可靠性和关键技术方面得到突破, 自动化程度将会更高, 应用也将会更加广泛, 适应能力也会更好, 并在人类探索海洋奥秘, 认识海洋, 了解海洋并利用好海洋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有缆遥控无人潜水器 (ROV) 在世界上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考察, 文章分三个部分, 首先介绍ROV在海洋科学考察中的应用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ROV的发展趋势, 接着描述了科考ROV的结构特点, 最后分类阐述了ROV在科学考察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ROV,现状,体系结构,应用
参考文献
[1]蒋新松, 封锡盛, 王棣棠.水下机器人[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陈宗恒, 盛堰, 陶军.遥控水下机器人结构综述-以HYSUB130-4000 ROV系统为例[J].海洋地质.2009, 3:64-71.
[3]Hiroyasu Momma, Masayuki Watanabe, Kyohiko Mitsuzawa.et al, Search for the Japanese H-I1 Rocket Flight No.8.
[4]A.D.Bowen, D.R.Yoerger, C.Taylor, R.McCabe, J.Howland.et al, Field trials of the Nereus hybrid underwater robotic vehicle in the Challenger Deep of the Mariana Trench.In Proc.IEEE/MTS OCEANS Conf.Exhib., Biloxi, MS, Oct 2009.Accepted, To Appear.
[5]M.Kyo, E.Miyazaki, S.Tsukioka, and H.Ochi, “THE SEA TRAIAL OF”KAIKO, THE FULL OCEAN DEPTH RESERCH ROV”, MTSIIEEE Oceans'95, pp.1991-1996.
关键词:科学教学;留白艺术;应用
所谓“留白”,顾名思义,指的是留下相应的空白,它原是国画创作中所使用的一种构图方法,主要作用在于促使画面更加协调,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近年来,人们将“留白艺术”用于教学领域中,具体来讲,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创新的机会等。下文重点分析留白艺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科学教学中应用“留白艺术”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科学教学中应用“留白艺术”,可以激发学生对“空白”的好奇,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积极思考和探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体验等进行“补白”,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相关信息进行不断的寻找、挖掘,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有益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与“思”的关系。在科学教学中适当“留白”,正是教师掌握一个度,即“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让学生在“学”的同时进行“思”,引爆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在深度上、广度上均得以拓展。
3.有利于課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将“留白艺术”应用于科学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即“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同时转变自身角色,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向引导者转变,教师将目光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此外,“留白艺术”的应用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留白艺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科学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留白艺术”的应用效果,需要注意采用相应的策略。具体来讲,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课堂导入中留白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首要环节,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进行探索的热情,并且尽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比如,在《简单的磁现象》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先不必开门见山地提及与磁有关的知识,而是向学生展示“飞镖神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辨明真相的过程中。由此可见,将“留白艺术”用于课堂导入中,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2.在提问中留白
在科学教学中,提问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需要适当“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机会。比如,在《空气》一课中,要想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设计实验。鉴于此,师生对实验进行讨论,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基本思路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采用何种物质来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此时,对于思维敏捷、反应较快的学生,则会立即举手。此时,为了确保其他学生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思考,或是想到更多的物质,可示意举手的学生继续思考,进行适当的“留白”。经实践显示,学生有了充裕的时间来思考,纷纷给出多种方案。
3.在评价中留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当学生回答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后,教师会立即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但是,细细想来,这种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一,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立即理解其中包含的意义,但大多数学生可能没有反应过来;其二,当教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后,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其他学生可能会舍弃自身原本的思路,接受被教师认可的答案,进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适当“留白”,不立即给予评价。比如,在“怎样证明某一个星球上是否存在气体”这个问题的提问中,当学生回答说:“可以根据能否听到声音来判断”时,教师可以让其坐下,保持默认,不做出评价,而是询问其他学生:“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并且继续留白。这样一来,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问题。
综上所述,在科学教学中应用“留白艺术”具有多种作用,比如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有益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运用中,教师可将留白艺术巧妙应用于课堂导入、提问、课堂评价中,在科学教学中创造艺术课堂,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金.留白过处墨香溢:谈科学教学中的“留白”艺术[J].神州,2013(33):52-53.
[2]潘德顺.此处略去多少个字:谈科学教学中的留白艺术[J].青年教师,2012(03):39-41.
[3]虞海娜.科学教学“留白”的美[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05):34.
【科学发展观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05-28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09-21
浅谈电教媒体在科学课中的应用07-08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12-12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典型应用12-28
我院在党建工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2-06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发展11-16
主任在人大科学发展工作会讲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