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的流程是“激发→指导→展示→续推”,也可称之为“兴趣、明晓、快乐、习惯”四个目标工作法。它强调的是步步为营,只有前一步走得扎实,后一步才会迈得稳健,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名著阅读走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要想让“四步工作法”奏效,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目标工作法阅读理念高中语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终于出台了。仅从教学任务的角度讲,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最大挑战是“学习任务群”中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必须贯串高中教学的“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阶段。[1]这表明,“整本书”教学尤其是名著教学在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整本书”教学尤其名著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石,是真正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所以,它改变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总体格局,使高中语文教学有了新的特质,很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本文拟从动态的角度对其工作法进行探讨。

一、激发:名著阅读教学的开头

兴趣是学习之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阅读名著的兴趣,名著阅读教学便无从开展。而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由阅读对象固有的属性引发,往往还需要教师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激发。不同的是,由于单篇课文的教学可集中在课堂上完成,故所需激发出的阅读兴趣是短暂的,也是容易奏效的,即使有时候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能在任务的驱动下凭理性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名著阅读的教学不可能只依靠课堂完成,它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学生的课外阅读,而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时间上是分散的,过程是漫长的,对教师来说,这很难控制。但如果教师无法让学生对一部十多万字乃至上百万字的名著产生浓厚而持久的阅读兴趣,那么,后续的教学工作就无法有效开展。关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方法,下面列举主要的几种。

(一)价值激发法

经典名著也许并非完美无缺,但在浩如烟海的著述中能存留下来,肯定有其特殊的价值和魅力[2],教师应该找到这种来自名著的魅力,并简明扼要地介绍给学生,这样就很有可能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

比如引用美国总统林肯戏称作家斯陀夫人的一句话—“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介绍《汤姆叔叔的小屋》,以“中世纪百科全书”的美誉引入对《神曲》的学习等。

(二)故事激发法

不少名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些故事还相当吸引人。如《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创作,就与作者歌德在现实生活中爱上一个有夫之妇的经历有关。此书出版后,又引发了很多读者模仿书中主人公行为举止的风潮。这样的故事,若用以激发学生阅读《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兴趣,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三)课文激发法

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时可因势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如在教学《守财奴》后可及时推荐作为“整本书”的《欧也妮·葛朗台》[3],在教学《项链》后可及时推荐作为“整本书”的《莫泊桑短篇小说》等。

(四)时尚激发法

时尚具有“非强制的无形权威”特点[4],若利用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对《红楼梦》,可用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的话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告诉学生:这位创作出销量高达4000多万册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作者很喜欢《红楼梦》,还说这本书“让我读了又读,常读常新”。[5]

(五)名人激发法

名人是社会大众追随的对象,其趣味、偏好常常被仿效。借名人效应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如对《大卫·科波菲尔》,可告诉不可能不激起学生阅读该名著的兴趣。

(七)分享激发法

这一方法是布置一两位热爱阅读且阅读速度较快的学生先读完将要学习的名著,然后让其在课堂上用10~15分钟的时间与大家分享初步阅读的感受。由于是同龄人的阅读体验,所以也易于让其他学生产生阅读该名著的兴趣。

上述激发法在具体的操作上既可独立使用,也可综合运用,关键要看激发的力度及其效果而定。

二、指导:名著阅读教学的发展

由于知识储备、文化视野、人生阅历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问题,教师根据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是名著阅读教学取得成效的基本保障。

(一)读法指导

如何阅读名著,这对于阅读量甚少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因而这也是教师必须花心思去指导的一件事。比如,一开始就需要让学生明白,一部名著通常是以一本书的形式呈现的。而一本书,不仅有作为主件的“正文”,而且还有作为辅件的简介、目录、前言、后记,有些还有译者序、页下注、参考文献等。所有这些都是一本书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连出版社、出版时间、封面和封底设计等,也都是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名著的重要信息,阅读时不能随意漏掉。再如,阅读时的注意力分配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阅读时主要应注意名著的主线和宏观方面,而不宜像读课文那样,过多地停留在字、词、句、段上。又如,必须让学生“:著名作家罗琳的作品《哈利·波特》被翻译成学生懂得“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8]。比如读长篇小几十种文字,在全球发行高达几亿册,她向年轻朋友们推荐的书中就包括了《大卫·科波菲尔》这部长篇小说”[6]。

(六)自身激发法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名著阅读教学也不例外。[7]如果教师认真读了将要教学的名著,并对这本书作了非常深刻的思考,那么,其喜爱之情就会溢于言表。这种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不可能不感染学生,说,就应该多留意主人公身上发生的各种事情,而读学术著作,则应该紧紧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

(二)理解指导

由于名著的体量和深度远非单篇课文可比,所以阅读理解上的指导应侧重于宏观结构的梳理和深层意义的挖掘,至于细枝末节的理解障碍,则应留给学生自己克服。如果学生克服不了,可在课堂上提出来,以答疑、讨论的方式解决。这样既可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因时间局促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也可以使“理解指导”更具针对性,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克服小困难的机会,以增强其克服阅读困难的信心。

(三)价值指导

“孩子读了什么样的书就极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9],所以,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给予学生价值指导,不仅要指出名著自身的价值,而且要分析名著中蕴藏着的价值判断,所以,教师指导的内容应该包括名著自身价值和作者价值取向两个方面,当然,后一个方面的指导更为重要,也更有难度。如《谈美书简》中的“时代局限性”[10]、“学理性缺失”[11],再如《红楼梦》中的“色空”、《水浒传》中的“过度暴力”以及《三国演义》中的“王权”和“愚忠”等,就是应该扬弃的东西。[12]如果未经价值指导或者说没有通过价值分析进行揭示,学生未必都能明察。

三、展示:名著阅读教学的高潮

无论是什么学生,只要认真读过名著,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就一定会有想法。而阅读成果的展示,就是把心中的体验和思考公之于众,是一个阅读信息输出的过程。故而,阅读成果展示既是名著阅读教学效果的集中体现,也是进一步深化名著阅读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更是名著阅读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就载体而言,展示包括:墙报展示、手抄报展示、手册展示、音像展示、报告会展示、研讨会展示、演出展示等。

就体裁而言,展示包括:读后感展示、评论展示、小论文展示、文学作品展示、艺术作品展示等。

关于名著阅读教学成果的展示方法,已有诸多文献讨论,这里不再赘述。

四、续推:名著阅读教学的结尾

通过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可以增进交流,增强名著阅读的愉悦感受,从而达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名著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至此,好像名著阅读教学已经结束,其实不然。如果只从单部名著的角度看,教学任务的确是完成了,但如果从高中“学业质量水平”或一个人所需的名著阅读素养乃至终身阅读习惯等角度看,教师的教学任务其实还远未完成。

最为出色的名著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从单部名著中获得愉悦和诸多教益,而且能够点燃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心灯,让学生从一部名著读到另一部名著,由近及远地持续读下去。正是这种持续而不间断的名著阅读,锻造了一个人的语言文字能力,提高了一个人的审美品位,造就了一个人的文学创作才能,生成了一个健康发展的人所必备的批判性思维,养成了一个人的终身阅读习惯。如果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不能促成学生继续读下一部名著的行为,那么,其教学即使不能说是失败的,但至少也是不完美的。

关于名著阅读教学的续推工作,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努力。

(一)续推一个作家的其他作品

如教完《巴黎圣母院》,可推出《悲惨世界》,还可推出《海上劳工》;教完《复活》,可推出《战争与和平》,还可推出《安娜·卡列尼娜》;教完《欧也尼·葛朗台》,可推出《高老头》,还可推出《幻灭》。

(二)续推不同作家的同一类型作品(或体裁、或主题、或人物)

如教完《艾青诗集》,可推出《郭小川诗集》,还可推出《臧克家诗集》;教完《莫泊桑短篇小说》,可推出《欧·亨利短篇小说》,还可推出《契诃夫短篇小说》;教完描绘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的《欧也尼·葛朗台》(葛朗台)后,可推出描绘了另外三大吝啬鬼形象的名著:《吝啬鬼》(阿巴贡)、《死魂灵》(泼留希金)和《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三)续推不同作家的不同类型作品

如教完西方悲剧《哈姆莱特》,可推出中国悲剧《窦娥冤》,或者推出西方喜剧《伪君子》和《吝啬鬼》,还可推出虽描写喜剧性人物但却富于悲剧色彩的《堂·吉诃德》。此外,还可续推一部名著的相关资料,如教完《人间词话》,可推出《王国维传》,还可推出相关评论或文艺理论史著作中的相关章节。

在具体操作时,前三种续推工作应特别注意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各种关系,让学生了解其异同点,这样更有利于新的阅读兴趣的激发。

五、“四步工作法”的意义

上文对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四步工作法”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就其主要的着力点而言,通过激发工作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通过指导工作来使学生明晓阅读对象,通过展示工作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快乐,通过续推工作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换个角度讲,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四步工作法”也可称为“兴趣、明晓、快乐、习惯”四个目标工作法。

当然,这只是一种简约的、粗线条的表述。在实际的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每一步工作达到的目标既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复杂的。比如激发工作,如果学生对名著或与名著相关的情况一点认知都没有,阅读兴趣从何而来?故而,激发工作同时也包含指导工作的成分。

尽管如此,笔者仍以“四步工作法”来概括和表述“名著阅读教学”的流程。为什么要这样?或者说,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呢?

(一)区分主次的教学策略

由于名著篇幅较长,其教学时间比较长,若按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则必修阶段两个学期18个课时须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教学任务。在这较长的教学时段里,每个课时都有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达成多个教学目标。然而,如果教学认识仅止于此,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因此,只有厘清在整个名著阅读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教学重心,并根据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来选择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有先有后、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有缓有急地实施教学,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四步工作法”是用来表述名著阅读教学进程的“移步换形法”。

(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四步工作法”的流程是“激发→指导→展示→续推”,它突出地显示了名著教学过程依从循序进阶的原则。由于名著大多为生活容量巨大、主题深刻丰富、语言文字精美、表现形式独特的作品,所以,教师可拿出来指导的材料比比皆是。然而,如果是在学生还未充分阅读之前,教师便予以讲授或讨论,那么,教师用以指导的概念、判断、推理便会无所附丽,从而降低教学指导的效果。如果未经充分指导,多数学生的感受和思考就会肤浅,所写的读后感、评论或论文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其成果展示就难以获得认可,受到肯定,更难以深化名著阅读者的认识,提升名著阅读者的思维品质,最终影响成果展示者的成就感。如果名著阅读者没有从成果展示中获得快乐,没有在成果的交流中获得思想、情感乃至思维品质的提升,那么,更深、更高、更远的名著阅读就会更为困难,教师的续推工作也难以有效开展。

总之,“四步工作法”注重的是从心理到行为的转化、从自助到他助的扶持、从吸纳到表达的快乐、从个体愉悦走向群体的共享、从低层次阅读到高层次阅读的实现、从持续阅读到阅读习惯的养成。它强调的是步步为营,只有前一步走得扎实,后一步才会迈得稳健,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名著阅读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3]

六、“四步工作法”奏效的条件

本文所述的“四步工作法”只是名著阅读教学流程的一种概括,其效果如何,并不完全取决于自身的科学性,或者说,要让“四步工作法”奏效,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

(一)教师素养

“在教育中,关键的问题总是在于教师。”[14]这一观点虽然有些夸张,但如果放在各种条件都具备的语境下来看,则是恰当的。就名著阅读教学而言,多数教师的最大困难既不是教学基本功的提高,也不是方法上的求新求变,而是如何尽快地更新阅读理念,提升名著阅读素养。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阅读理念,没有扎实的名著阅读积累,那么,所谓的“激发→指导→展示→续推”流程就只能是走过场。

(二)图书来源

名著阅读教学自然是以名著为教材,这就涉及教材怎么样以及从哪里来的问题。首先,是“版本”的优劣需要辨认。[15]其次,课堂教学所用的名著应是人手一册,这样的教材是从学校图书馆借出,还是自己买?如果是学校图书馆借出,学校会有这样的投资吗?如果是自己买,成百上千的学生都能买到同一个“版本”吗?如果不能,怎样教学?最后“,电子”名著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它既易于统一“版本”,又能省钱。可读“电子”名著能替代读“纸质”名著吗?似乎还不能。[16]像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好,教学效果必定不够理想。

(三)评估标准

“文理教育的效果是很难评价的,并且适当的评估时间标准应该是受教育者终身,而不是1年或者5年就可以完成的。”[17](P.96)这句话用在名著阅读教学上再合适不过了。既然“四步工作法”的最终目标是名著阅读的可持续发展,是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那就意味着运用过于功利化的“考分”评判标准会使其寸步难行,即便能行,也是不伦不类。故此,要使“四步工作法”奏效,就必须改变当前普遍流行的“短、平、快”的评估标准,包括长期以来“对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有着深刻影响的高考语文命题”[18]。

上述三个条件只是列举,而非全部。但从这有限的列举中,可知名著阅读教学将会面临诸多的挑战,也可知好方法并不能包治百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郑惠生.文艺学批评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姚佩琅.略论当前中学文学教学的“八重八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4]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特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2).

[5]杨咏梅.儿童文学作家的成长书单[N].中国教育报,2004-05-27(6).

[6]王胡.英国三大作家为儿童荐书[N].中华读书报,2006-02-08(8).

[7]米勒.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M].关睿,石东,译.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6.

[8]麦考.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第二版)—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指南[M].苏新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9]姚佩琅.德育视野中的校办读书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4).

[]郑惠生论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的局限性兼向国家教育部提建议[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11]郑惠生《.谈美书简》是“现代中国美学经典”吗——论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的学理性缺失[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12]陈运莉.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13]姚佩琅.校办读书节的阅读理念[J].语文教学通讯,2016(7D).

[14]利文斯通.保卫古典教育[M].朱镜人,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15]郑惠生.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经典名著接触途径中有多重要—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6]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视听与读写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5).

[17]索普,戈尔茨坦.创新引擎—21世纪的创业型大学[M].赵中建,卓泽林,李谦,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8.

[18]姚佩琅.高中语文中文学作品的定位—以《课标》、教材、高考的分析为基础[J].语文教学通讯,2014(5D).

上一篇:对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特点及应用研究下一篇:暖通空调在建筑工程中的节能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