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课文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明晰作者的表达方法,在不断运用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课文《白鹅》、《白公鹅》、《猫》、《母鸡》。
2.《麻雀》、《鸬鹚》、《天鹅》。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不同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
2.在阅读中受到不同情感的感染与熏陶,深化对动物的认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动物,动物的可爱与调皮常常能让我们心情愉悦,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世界,再次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板书题目
二、主题回顾
同学们,从第四组的课文中,你都了解了动物的哪些特点?《白鹅》高傲;《白公鹅》派头十足;《猫》古怪、可爱; 《母鸡》慈爱。
三、交流阅读记录卡
1、(出示课件)过渡:这节课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更多作家笔下的动物。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重点阅读了三篇并填写好《同步阅读卡片》,请同学拿出记录卡,我们一起来交流大家的阅读情况,看看大家对这些动物的认识是怎样的?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麻雀》:勇敢、慈爱
《鸬鹚》:守纪
《天鹅》:美丽
四、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过渡:每个人的阅读感受是不一样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1、《麻雀》一文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提示:可以从修辞方法上来回答。
回答句式:我喜欢____,因为它使用 ____修辞方法,写出了____.
2、《鸬鹚》一文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3、《天鹅》一文中,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全班齐读
五、主题拓展
1、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都具有什么特点呢?
回答句式:我喜欢____,因为它____.(指名说)
2、师小结
动物是如此的可爱、美丽、慈爱,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增强爱护动物的责任意识,让我们的世界处处充满爱。
六、好书推荐:
1、《再被狐狸骗一次》
2、《鸟奴》
七、作业
一议 “ 群文 ”
从阅读文章数量的多少看,可以把阅读教学分为单文阅读、互文阅读和群文阅读。不同的阅读教学类型具有不同的教学价值和不同的教学策略。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在于“群文”。从学理看,“群文”在构建知识体系、实施比较策略、探索文章特点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群文”有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是“群文”主题的确定。目前有课内的“单元主题群文教学”和课外的“自拟主题群文教学”。前者相对容易,后者谈何容易。二是“群文”组文的选择。要选择围绕一个主题适合一个年级学生阅读的多篇文章不容易,还要使多篇文章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序列编排更不简单了。可见,爱上“群文”不容易。这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积极探索小学语文互文阅读更有现实意义。
二议“阅读”
单文阅读也好,互文阅读也罢,群文阅读也是,都要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在提高阅读能力上下功夫。一是阅读对象。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他们是高年级学生了,但要让他们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阅读4~5篇文章或更多,学生是否接受得了?二是阅读容量。在单位时间里,阅读内容是有一定限量的,尽管目前尚无法确定这个数量。但过少或过多都是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过少过易,当然没有教学效率;然而,过量过难,又如何体现阅读价值?三是阅读方法。阅读文章有精读、略读和浏览之分,尽管浏览是必要的,也需要适当训练,然而,蜻蜓点水,漂浮而过,不要说花时间深入理解,就是全文通读一遍的时间都无法保证,怎么了得?常言道:语文是一种慢的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是要倡导精读为主、略读为辅、浏览次之的阅读策略。
三议“教学”
有报道:日本实施了“群本阅读”,港台开展了“多文本阅读”。然而,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他们在中学实施,二是主要在课外进行,三是旨在新兴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这启发我们对群文阅读教学进行深入思考:与其说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阅读教学方式的变化,还不如说这是一种阅读课程建设的变革。(1)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课程理念。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比较、分析能力和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因而它弥足珍贵。(2)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课程形态。它是在众多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阅读者从不同载体上提取和聚合各种资源,从而自主建构意义的活动,因而它富有活力。(3)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课程模型。要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审视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编排和课程评价等,因而它研制艰难。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群文阅读 营造氛围 美读感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典古诗文词句优美、韵律和谐、意蕴深远,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也是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小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让他们多背诵一些古诗文,不仅丰富其语言积累,而且陶冶情趣,锻炼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热爱祖国语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小学低年级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从教材第一册开始,经过一年多实践,着重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训练的内容、途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使班级语文学习和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步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弘扬文化,激发兴趣
1.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的价值在于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因此,古诗文启蒙教育对小学生学识与做人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诗歌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小学语文教材注意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的名篇教授给学生,目的就是通过“一枝红杏”,让学生感受古文化的“满园春色”。因此教学中,笔者认为决不能为应付考试,把眼光仅限于教材所定的诗歌,而应该开展大量古诗文导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2.吸取古诗文有益精髓,促进语文和品德素养的提高。
古诗词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结晶,能让学生明辨是非、珍惜生活,或者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及思乡惜友之情,或者阐事明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之道,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古诗文除了蕴含丰富的思想意义外,还是音乐、绘画、意境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综合艺术,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同时,古诗文语言凝练、手法生动,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加强语文基本功有着重要作用。系统的、生动的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群文阅读,合理安排
1.选择通俗易懂的古诗文。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识字量少,以通俗易懂的古诗文为主,并注上拼音,重在激发兴趣。例如,《长歌行》(汉乐府)、《敕勒歌》、曹植的《七步诗》、骆宾王的《咏鹅》、王维的《鹿砦》、《竹里馆》,杜甫的《绝句》、李绅的《悯农》、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白居易的《草》,李白的《静夜诗》、《古朗月行》、《秋浦歌》等。
2.根据季节选择相应的内容。
春天选择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文。例如,杜牧的《江南春》,白居易的《忆江南》,贺知章的《咏柳》,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绝句》、《春夜喜雨》,张志和的《鱼歌子》,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刘禹锡的《竹枝词》,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
夏天选择描写夏天景色的诗文。例如,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小池》、《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
秋天选择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文。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刘禹锡的《望洞庭》,杜牧的《山行》、《秋夕》,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冬天选择描写冬天景色的诗文。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柳宗元的《江雪》,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高适的《别董大》等。
3.结合节日选择相应的内容。
例如,结合过春节背诵王安石的《元日》;妇女节背诵孟郊的《游子吟》;清明节背诵杜牧的《清明》,韩翃的《寒食》等;重阳节背诵有关思念家乡亲友的诗文。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李白的《赠汪伦》等。
国庆节背诵爱国诗篇,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等。
4.根据教材补充相应的内容
例如,教《铁棒磨成针》后让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教白居易的《草》后让学生背诵白居易的诗;教李绅的《锄禾》后让学生自己背诵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教张俞的《蚕妇》后让学生背诵梅尧臣的《陶者》;教陆游的《示儿》后让学生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营造氛围,美读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效果与认知内驱力和学习环境有直接联系。为此,给学生创造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氛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训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自主、自乐地徜徉于诗海。
1.营造氛围——诗上墙。教室墙上贴上抄好的古诗,挂着《儿童古诗读本》、《唐诗三百首》、《唐宋诗选讲》等,使学生进入教室抬头可见古诗,起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
2.日积月累——天天背。小学生的特点是坚持性不够,实践当中我采取让学生每天背诵的形式。如写在黑板报上,每天课前背一背,放学前再练一练。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头脑中的古诗文就多了。
3.家长配合——留作业。每天学生作业中都有古诗文诵读内容,通过各种途径使家长知道教师的要求及意义,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一年级就背下不少古诗文,感到高兴,不少家长乐于配合,相得益彰。
4.形式多——诗配画。由于一、二年级学生识字不多,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诗配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读古诗文的兴趣,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5.寓教于乐——制卡片。将小卡片的正面写上诗的题目,背面写上答案,下棋似的,答对了,向前走一步,答错了,原地不动。先走完的为优胜,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背了古诗。
6.主动发展——点将台。利用班队课,设立诗词背诵点将台,如做游戏开火车背诵,分组背诵,男女生背诵。也可以不点将,让学生自由到讲台前背诵,背得好的奖给小红花,学生兴趣盎然。
7.荷角初露——擂台赛。先选出一个人当擂主,谁背的古诗首数超过了擂主,就成为新的擂主。通过循环式交流评比,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班级背诵氛围好。
8.多方激励——群英会。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诗人的诗,如李白的诗收集得最多的、且能背下来的就是“小李白”,杜甫的诗收集得多、且能背下来的就称他为“小杜甫”,王维的诗收集得多且能背下来的就是“小王维”……然后,定期举办诗会,让这些“小李白”、“小杜甫”、“小王维”等背一背他们的诗,通过这些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收集、背诵古诗文。
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在审美愉悦中培养语感,在轻松惬意中拓展知识。新课标将经典古诗文诵读作为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及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理解、运用能力的重要抓手。由于背诵形式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通过一年多训练,学生收获很大。二年级学生大多能背诵七、八十首古诗文,最多的背了百余首,低年级学生背诵了大量古诗文,储存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传统文化精髓。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言论著作、诗词曲赋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文化积累和语文功底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化精品,是真正的语文基本功。通过广泛古诗文群文阅读,充分美读感悟,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08.
[2]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01.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4]杨如东.古诗文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拓展[J].小学新课程,2010.12.
“父母之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2、能够粗读、略读、浏览读本节课拓展的三篇文章,并且能够准确的概括出主要内容。
3、能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4、通过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与其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父母的爱,懂的怎样回报这份爱。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他们比较叛逆,但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对于老师布置的学习要求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而且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完成的非常出色。从语文学习来看,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个别自觉性差的学生也能够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做到最基本的学习要求。教学重难点:
1、能够粗读、略读、浏览读本节课拓展的三篇文章,并且能够准确的概括出主要内容。
2、能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通过学习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与其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父母的爱,懂的怎样回报这份爱。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背诵古诗《游子吟》学生齐背。(幻灯片1)
师:如同我们刚才朗读的这首诗,这就是父母之爱!师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她的无私叫付出,她的坚定叫忍耐,她的回报叫孝道。所以,我们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一定要懂得回报爱!
一、单元主题回顾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刚刚结束的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父母之爱。课文中的一些句子至今让我妈记忆犹新。请看大屏幕,谁来读,并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1、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附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3、“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4、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师:象本组课文这样,从具体的事例出发,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情感,这就是细节描写。(板书)细节描写是我们在语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请看大屏幕,(幻灯片2)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有关细节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重温细节描写的方法,懂得细节描写在课文中的重要作用。为下面学习的三篇文章做好铺垫。)
二、学习三篇文章
师:这节课,我们就运用本单元收获到的学习方法“抓住细节,体会情感”再来品读三篇文章,再次感受父爱和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板书:《母爱如粥》《无言的爱》《父爱的高度》)学生齐读。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咱班同学认真阅读过,并填写了《阅读记录卡》,请同学们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幻灯片3)
师:《阅读记录卡》后栏的阅读小要求,同学们做好了吗?(生:做好了)咱找三个同学分别起来交流着三篇文章,谁先来说?
生1:《母爱如粥》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身患肝癌晚期的母亲坚持熬粥给儿子喝,最后在儿子醒来的时候,离开了人世。
生2:《无言的爱》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父亲在生活中不懂得怎样表达爱,做的多,说的少。
生3:《父爱的高度》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小时候父亲把“我”架在脖子上看电影。长大后,当我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父亲脖子上看电影的时候,我才蓦然察觉原来父亲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师:看得出咱同学课前读得很认真。一篇文章光了解她的主要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运用本单元的学习方法重点品读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人不一样的。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篇文章《母爱如粥》,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品读小助
手,哪
位
同
学
来
读
一
下
?
请同学们根据品读小助手上的要求,默读课文。(幻灯出示4)
1、交流《母爱如粥》
师:同学们找出来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那位同学先来 生1:(略)
(出示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看投影,(幻灯片配乐)老师来读,你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认真听,用心体会。师:(读)
师:谁愿意起来把你心中的感动读出来? 生:(读)
师:你读得真不错,这一段中哪些具体的细节描写让你感动? 生:两个半小时 生:小心翼翼 生:倒 晃 吹 生: 微笑 微笑如昔
师:说的真好!这就是细节,俗话说:“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作者将‘熬粥’这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通过抓住时间、动作、神态等词句,将不平凡的母爱一丝一丝地呈现出来,一点一滴地感动人心!
下面,请同学们抓住这些词,带着这份感动,齐读这一段!生:(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略读的‘面’到细节描写的‘点’的过程,抓住细节描写体会文章的情感线,抓住细节描写提升自己的情商。在真实的情感中滋生写细节的萌芽。)
2、学习《无言的爱》和《父爱的高度》
师: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接下来,请同学们就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抓细节,体会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后面的两篇文章。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书上做批注,也可以将这份感受和体会概括成一个词语,写在黑板上。开始!
师:已经找出来的同学可以两个人互相交流一下。
(教师找生到黑板上板书概括的词语:2—3个)
《母爱如粥》 细心 认真 伟大 《无言的爱》 严厉 默默奉献 《父爱的高度》 无私 慈祥 幽默(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板书的自信和习惯,让他们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凝练成词或句子并且能够在全班展示。这对于孩子的性格的成长尤为关键。)
3、交流《无言的爱》和《父爱的高度》中的两个自然段中的细节描写,向学生渗透对比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对文章情感的深刻感悟 幻灯片出示:
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妈跑过来扶我,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于是我马上再次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无言的父爱》
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父爱的高度》
(设计意图:本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以一篇文章的理解带动几篇文章的阅读,做到以点带面,并通过对比阅读来实现这一策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细节描写的魅力,学会细节描写的方法。)
4、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交流的这一些感受和体会就是通过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品出的“情”—也就是父母之爱!
三、主题拓展
师: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们的父母又是怎样表达他们的爱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幻灯片6)老师这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咱们就运用细节描写,来交流一下。你可以从老师这选,也可以说自己想好的,想说哪个就说哪个,来!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生活中,每一位父母都会在特定的时刻给予我们特殊的感动。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能够抓住这样精彩的瞬间,运用细节描写,相信我们的文章一定会非常棒!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将课内的学习内容拓展到课外的实践中,能够学以致用,实现真正的语文服务于生活。)
四、作业布置
师:说不如做!课后请同学们抓住这份感动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片段,就运用细节描写。然后对比阅读剩下的几篇文章。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将课内的学习内容拓展到课外的实践中,能够学以致用,实现真正的语文服务于生活。)
五、小结
师:好了,同学们,一节课马上就要过去了,短短的四十分钟,让我们再次感受了浓浓的父母之爱!她是一罐粥,一份无言的守护,一座基石,一首温暖的小诗:(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最后一节齐读)
父母之爱
父爱是一句坚定的承诺 是一份无言的守护 是儿时未能读懂的一本书 深沉而宽广
母爱是一卷皱皱的毛票 是一颗晶莹饱满的米粒 是岁月流逝的一个沙漏 细腻而平和
父爱是一座基石 把我托向理想的高度 母爱是一罐粥 装满了浓浓的期待
(设计意图:本部分就是一个课堂的趣味语文,将本单元的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有关父母之爱的情感用文本中的语言串成一首小诗,学生非常熟悉,不至于运用别处的小诗那样陌生,旨在培养学生写诗的兴趣。)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谢谢你们!下课!
教学反思:
本次授课,作为一线上的语文老师,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作为授课的内容,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准备的简练一些,犹如说话,言简意赅,因为太复杂的东西,一是学生听不懂,而是孩子无法坚持住很长时间。
2、我觉得语文应该更重视一些情感的教育,因为语文是感性的,而感性的东西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其实孩子对老师,对父母,对同学,对朋友,都有很深的情感,只是我们做大人的没有去发掘而已。
3、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倾向于幽默和风趣,有人比喻说,我们党教师的面部表情堪比《还珠格格》里面的容嬷嬷,比喻不太贴切,但是反应我们课堂的病态。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不是健康的,知识的索取也不是发自内心的。
教材说明:
本组教材围绕“细心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新语文读本教材也围绕这个专题,编排了六篇课文,分别是《螳螂》《植物“自卫”之谜》《伽利略和吊灯的故事》《怪物吓不了他》《拉上窗帘》和《来自橘子的创意》。这六篇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有的讲对植物有趣的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具体事例中的发现与启示。这些文章都与我们人教版教材的专题紧密配合,展现了我们身边许多事物的无穷奥妙,引领着我们去感受作者观察思考的过程和了解所发现的神奇秘密。教学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在感受作者有趣的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孩子们留心观察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2.分享孩子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阅读奠定基础。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知道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吗?(生:聪明、智商高、博学多才„„)大家说的这些都很重要,但这些不是决定科学家成功的关键。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这些成功的事例说明,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出示课题:观察)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种下一棵“知识树”(在黑板上张贴“树干”)。让我们用智慧来浇灌这棵树。相信通过孩子们的努力,这棵树一定会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二、主题回顾 1.在课本的第四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它们是:(学生回忆,老师用课件出示四篇文章的课题。)
2.这四篇文章都是作者从我们身边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以怎样的观察态度与方法,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花钟》认真;《蜜蜂》试验;《玩出了名堂》思考;《找骆驼》细节)
3.同学们这些精彩的发言就像是在给我们的“知识树”添枝加叶,看!(师总结并贴上“叶子”—课文题目和“果实”—课文主题。)
三、阅读概览
1.课内的四篇文章已让我们的“知识树”绿树成荫,相信我们《新语文读本》中选取的文章更能让我们的树花繁叶茂。(课件出示其中的四篇文章标题《螳螂》《植物“自卫”之谜》《伽利略和吊灯的故事》《怪物吓不了他》生齐读课题。)2.下面请大家拿出我们的《阅读浏览表》,小组间交流讨论,看看这些文章中,主人公是在进行怎样的观察,他们观察到了什么。(师巡视)
阅读浏览表:题目作者 主要内容 精彩的片段或句子 想提出的问题 《螳螂》法布尔
《植物“自卫”之谜》佚名
《伽利略和吊灯的故事》编者整理 《怪物吓不了他》叶永烈
3.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提炼出有关观察的主题词。(师生共同总结,生上讲台贴上主题词,完成知识树。)4.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认真,发言也很精彩!通过认真的阅读,我们这棵“知识树”已是枝繁叶茂了。我们来看看她结出了些什么果实吧!这里既有观察的方法,也有观察的态度。你们真是太棒了!
四、片段分享
1.读了这四篇文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了不少收获。文中那些特别精彩的的句子犹如一颗颗的明珠,看哪些孩子寻得的明珠最多最闪亮,请孩子们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的体会,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分享你阅读时所运用的方法。2.生读,师指导或一起读。
3.同学们真是有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这样的阅读不仅给你们带来了快乐,而且给你们带来了收获。
五、精彩赏析
结合朗读重点体会,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精彩的观察片段。
总结: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我发现,你们不仅仅学会了观察,而且大家还集体创作了一篇生动的观察作文呢!
六、主题拓展
1.观察是学习的起点,是你推开的第一扇窗。因为观察,才能感受大自然的花香鸟语,因为观察,我们的生活才拥有七色阳光。孩子们,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写一写,然后
在班上来交流,看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动物,植物,自然现象„„)
2.小结:孩子们,有了你们的精彩表现,我们的“知识树”已是枝叶繁茂、生意盎然。我们再次来一起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吧!(挑生)
七、板书设计
观察观察方法观察态度
儿童诗五首
柯岩《钓鱼》
天黑啦,天黑啦!
钓鱼的,回家吧!
你的妈妈在等你,鱼儿的妈妈在等它。
林武宪《鞋》
我回家,把鞋脱下,妹妹回家,把鞋脱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要把鞋脱下。
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
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
张金美《梦》
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他,他已经跑了。
梦像一滴雨,从天上掉下来,想去捧他,他已经着地了。
梦像一阵风,从远方吹过来,想捉住他,他已经离开了。
高洪波《懒的辩护》
我最不愿意洗碗,妈妈说我手懒,我顶害怕珠算,爸爸说我心懒。
可是他们不明白,懒,是一切发明之源。为了当上发明家,我才故意这般懒。
懒得挑水的人,发明了自来水管;懒点蜡烛的人,发明了电灯电线。
懒得上楼梯的人,把电梯装进高楼;懒得扇扇子的人,叫电扇不停地旋转„„
《瞌睡虫》(台湾陈木城)一条条瞌睡虫
徐徐缓缓慢慢爬进我的耳中
老师的声音变的朦朦胧胧,悄悄爬上眉间额头和鼻孔,老师请原谅我我眼皮越来越重
兴文县城西学校
黎 彦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本内容,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了解毛泽东。2.学会用不同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从文中找出体现毛泽东品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学重难点:
1.完整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从不同角度了解毛泽东,从而体会毛泽东的伟大。教学过程:
1.听歌曲《东方红》,说说你听到的内容。
2.回顾本组课文内容,说说你心目中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然后导入主题------走近毛泽东。
3.让学生快速默读四篇组文,分小组讨论,完成组文后的习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老师实时进行点拨。
5.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对毛泽东进行全面的概括: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又是一个诗人;既有伟人的风范,又有平凡人的情怀;既关心普通的战士,又不搞特殊化的一位严父。课件出示赞美毛泽东的诗,全班齐声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毛泽东的伟大。
毛泽东
长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忆秦娥 娄山关,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诗词风靡革命圣坛。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开国大典,一语惊四方,领袖风采皆尽展。
小红马,暖长征。花山群众心相连。
滚滚长江五千载,俱往矣,伟人光辉照万年!
“ 单元整合” 作为“ 群文阅读” 最直接的一种形式, 能使师生通过阅读群文, 将单元主题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从而改变语文教学“ 课文平行、主题并列、知识无序”的格局, 出现“ 以单元为板块单篇精读, 多元拓展” 的递进式语文教学新局面, 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 那么, “ 单元整合”式群文阅读到底“ 整”什么? 笔者就以人教版中高年级教材为例, 探讨一二。
一、“整”主题内容
鲜明的主题编排单元是人教版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 从精选课文到口语交际, 再到语文园地, 整个单元互有联系, 似有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单元整合”首先就可以“ 整”主题内容。
如, 三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 燕子》《 古诗两首》《 荷花》《 珍珠泉》 , 从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 教师可以带学生从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的来临,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整合本组课文, 重点在于让学生反复诵读, 积累文中优美句段, 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由此, 这一单元就可以以“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进行整合。
二、“整”表达方法
群文阅读, 既要理解内容, 体会感情, 还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 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 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 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 单元整合”不仅要读到主题内容, 还要感悟内容背后的方法, “ 单元整合”可以“ 整”表达方法。
如, 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 《 白鹅》《 白公鹅》《 猫》《 母鸡》 , 前两篇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 后两篇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在作家笔下, 高傲的白鹅, 性格古怪的猫, 慈爱尽职的母鸡, 无不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 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但是, 每一篇文章作家的语言风格不同, 表达方法也各不相同。 因此, 教学这组课文时, 要让学生通过同题阅读, 使他们体会到:同样写动物, 观察角度不同, 心理体验不同, 运用的表达方法不同, 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三、“整”文体特点
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有多种文体,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单元整合”可以把同一文体“ 整”起来, 让学生通过横向和纵向阅读了解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
如, 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 《 巨人的花园》《 幸福是什么》《 去年的树》《 小木偶的故事》 , 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 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 “ 资料袋”、“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
在对本组课文进行整合教学时, 除了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语言外, 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通过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四、“整”读写结合
人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 单元导语逐步重视读写方法的指导, 将单元读与写有机整合起来, 既体现了教材根据儿童心理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意图, 又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真正提高。
如, 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编排了四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说明文, 《 鲸》 和《 松鼠》 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 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新型玻璃》 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假如没有灰尘》 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
本组课文, 除了在单元导语中提到读写重点, 还在“ 口语交际”“ 习作”“ 交流平台”中具体提示了读写要求。 像这样的单元, 适合将单元读与写“ 整”起来,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 唤起他们探索自然和科学奥秘的兴趣, 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并运用。
【关键词】群文阅读;高效教学;阅读素养;教学策略
如今,高效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更是语文高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开展群文阅读,是实现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所谓“群文阅读”,是在一定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探索性地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组群文的学习,为学生营造生活化、原生态的阅读情境,提供更为丰富而多样的阅读资源,通过多篇相关联的文章的阅读,使学生掌握生活化阅读的基本方法,在探索性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
一、群文阅读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增加了阅读量,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人是在踢球中学会踢球,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阅读也是在阅读中学会的。尽管教师的讲授、示范有其作用,但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的。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太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四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而当前的语文教学,以阅读教材中的课文为主,阅读量差得很远。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一节课读三——五篇文章,大大增加了阅读量,扩大了阅读面,为学生学会阅读提供了“量”的保障。
(二)提高了阅读速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生活中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知识产生。要想获取更多信息,就必须学会快速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四学段学生默读速度为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而当前的语文教学,一篇两千字左右的课文要教一至二个课时,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群文阅读教学,大大增加了阅读量,很好地革除了这一弊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三)落实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
当前的语文教学,一两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读完后内容基本理解,但教师还要不停地问和讲,学生被动地答和听,主体意识严重缺失,阅读兴趣大大降低。而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一节课要读多篇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当中,始终保留着新鲜感。教师少问少讲,学生忙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读得更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当前的语文教学,一两节课教一篇课文,大量时间在品味字词分析情感,关注精读、朗读方法的指导。其实,生活中的阅读更多的是默读,有时需要细细品味,有时更需要快速浏览。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不同作家、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多篇文章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关注略读、默读的方法指导,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为学生学会阅读奠定了基础。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选文时,以灵活的主题组文成群
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自主选择文本、组合文本、呈现文本。但如何确定群文主题,恰当选择一组文章,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前,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育热点、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确定一个主题,再根据主题去有层次、有目的地选择文本。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也包括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同时兼顾行文特色、叙事风格、文章要素(主题、体裁、语言形式、表现手法、深度等)、作者(年代、国度、写作特点)等方面,科学搭配,使之能更好地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
(二)备课时,以科学的目标显现功效
由于阅读量的增加,群文阅读教学不能以传统单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作为目标,而应对原来的具体、细化的目标,进行整合。成为“群文”的目标,使群文教学的功效充分显现出来。目标的表述要立足“群文”,尽可能地设定保底目标,目标的点更集中,不过于细化,用“大目标”来体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人性化教学理念。
(三)课堂上,以灵活的结构呈现群文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优化要素的结构就能提高整体的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按照一定的结构,才能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式、分组递进式、反复重读式等教学结构,有效地呈现文章。
(四)阅读中,以求同式阅读感悟主题
群文阅读与单篇文章阅读相比,最大优势就是避免了阅读的形式和主题单一,缺乏举一反三地拓展阅读,对主题的认识不够深入等现象。若能利用好这一优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生活化阅读的方法,也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使认识与方法形成序列。
(五)点拨时,以求异式品析升华中心
文学作品样式各异。进行群文阅读时,不仅要求同阅读,求异品析也很必要。所谓“求异品析”,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利用群文的“同”和“异”,从整体和局部上完成品读和赏析,用“局部”上的“异”,去深化和丰富“整体”上的“同”;在“整体”上“同”的基础上,去发现“局部”上的“异”,从而对群文的主题,有更深入地认识,实现认识的升华;对群文的表现手法有更全面地掌握,实现对写作方法的领悟。
总之,群文阅读给语文教学开辟了新局面,让语文教学进入了一片新天地,是语文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姚婷.“群文阅读”――有效的阅读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3(36)
1、反复诵读,读出节奏和情感。
2、品味四首古诗词意境,把握四首古诗词主题。
3、识记四首古诗词名句,背诵默写四首古诗词。
阅读材料:
古诗词《春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别云间》
一、教学导入
1、创设情境:播放《地道战》歌曲
明代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以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为最高使命的爱国情感表达的就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前仆后继。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词就是我国历史上流唱不衰的爱国主义音符!
2、多媒体展示每个作者的身世和写作的时代背景。
二、初读诗歌
1、录音范读。
2、结合范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3、组内互评。
三、质疑探读
1、四首古诗词具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要找出依据。同学可以自由评价。老师可适时归纳点拨
《春望》通过一个“望”字,表达一个“忧”字。(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一个“思”字,表达一个“愿”字。(表达自己还愿意为祖国收复失地国家统一而现身的强烈愿望。)
《过零丁洋》通过一个“死”字,表达一个“忠”字!
《别云间》通过一个“泪”字,表达一个“决”字。(在浓郁的悲情中呈现出至死不屈的抗清斗志)
四、合作探究:
四首古诗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1、四首古诗词都是表达爱国情感的。
2、四首古诗词表达的爱国情感由浅入深,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到对时局腐朽的“忧愤”;从日思夜想为国家统一而重返沙场的强烈“愿望”,到不受敌人威逼利诱而从容就义誓死明志。爱国情感逐步升华,愈来愈激昂。
五、倾诉心声
学完四首古诗词,有何感想
不论处于何朝何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感是一脉相承的。
时代的不幸,是诗歌的大幸。时代的苦难,国家的衰败,造就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昌盛。
因爱国,诗人和诗篇名垂青史。
六、识记名句
你认为四首古诗词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深情的词语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言之有理即可)
七、小结
杜甫、陆游、文天祥、夏完淳,他们都是国家的脊梁,人民的骄傲。他们或以手中的一支纤纤弱管表达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或借助梦境倾述自己重返沙场杀敌报国的渴望,或以死明志证明自己对祖国赤胆忠心。读了这些仁人志士的爱国诗词,相信同学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股澎湃的爱国激情。那么,作为学生,你打算为祖国做点啥呢?(播放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八、作业:背诵默写四首诗。
(1)老师先将“窝、坡、我”三个字的音节写上,“O”用红笔。
(2)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字,体会哪部分是一样的。
(3)认读(如果学生读不准,师示范读音)。
(4)学生练习发音(公鸡高唱O、O、O,唱出太阳爬山坡)。
(5)练读四声
(6)跟老师说一说:ō,我知道了,ó:我不明白,ò,哦,我懂了。
2、认清形
指导学生看书中小男孩想到的鸡蛋和小球的形状正像韵母“O”的字形。
3、指导书写
(1)找一找,O的家在哪儿?
(2)师范写(O占中格,从中格的左上起笔,写在半圆碰二线、三线,连接成圆,一笔写成)。
(3)学生模仿,跟老师书空。
(4)学生练习,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四、创设情境,巩固o的四声
1、教师当哑巴,做o的口形不发音,用手比划o的四声手势,请孩子发音。
2、可以做“哪个读音不见了”的游戏。即把带调的字母都列出来,任意捂住其中某个让孩子猜。
五、指导书写,端正姿势
1、孩子观察o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2、o的写法与零的.写法一样,抽一名孩子上台在黑板前写。
3、师生评议,教师再示范写o,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要领。
4、孩子练习写字母.执笔前看看“跟我学”,学习握笔写字的正确姿势。
5. 利用展台展示,比比谁写得最好。
六、学习儿歌
1、看书中的儿歌,看哪个小朋友最先在儿歌中找出红色的单韵母o。
2、教师示范读儿歌。
3、孩子跟着教师读儿歌.可加以拍手打节奏或配以动作读,增添孩子学习兴趣。
七、总结教学,拓展延伸
关键词 群文阅读教学 概念 单篇阅读教学 互文性
近年来,群文阅读教学开始成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方法,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追溯群文阅读教学的历史,最早提出“群文”这一概念的当属台湾小语会会长赵镜中,他在2010年提出多个文本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随后,部分大陆名师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一理念并开始逐步推广。经过数年的推广传播,群文阅读教学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众多阅读教学方法中占有一席之地。但透过群文阅读教学的热潮我们还需冷静反思其背后的不足,厘清理论与实践的思路,才能促进这一教学方法进一步良好发展。
一、概念的内涵外延再界定
群文阅读教学作为新生事物,其概念的明确是首要任务。这不仅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厘清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且明辨其与其他阅读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以便在教学工作中予以区分。根据CNKI中国知网搜索显示,“群文阅读”最早有料可循是在2011年底,次年的《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相继发表了4篇群文阅读教学文章。2014年-2015年以“群文阅读”为关键词搜索,其已经成为了研究热门,有数百篇文章发表。5年来,尽管群文阅读教学在教学与研究两个领域都呈现出越来越火热的程度,但翻遍这段时间的文章,几乎找不出对其作出学理性界定的文章。这就导致群文阅读教学始终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线中小学教师在学习解读这一概念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分歧,不利于群文阅读教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群文,二是群文阅读,三是群文阅读教学。“群文”显然是可以直接从字面理解的,即多篇文章或成群组的文章。“群文阅读”目前引用较多的是于泽元等人的定义,“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研判前人的成果之后,笔者与蒋军晶认为“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围绕一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这其中多文本、议题、教与学和单位时间是核心四要素,缺一不可。
之所以要对于泽元等人的定义产生不同意见并重新定义,是经过反复思考后觉得其定义相当模糊,会让人产生歧义。群文阅读和群文阅读教学是内涵与外延差别甚大的两个概念。阅读多篇文章就是一个群文阅读的过程,如师生阅读多篇论文、工程师阅读多个图稿、读者阅读多份报纸都是群文阅读,所以说,群文阅读这一概念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有阅读多份文稿(包括纸质文稿、影像文稿)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群文阅读。从这个角度来说,于泽元等人对“群文阅读”的定义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产生这种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其混淆了群文阅读和群文阅读教学的区别,将广义的群文阅读行为狭义化为群文阅读教学。至于两者的关系,可参见图1。
于泽元等人的定义中强调一个达成共识的过程,这也是值得探讨的。之所以提倡群文阅读教学,其本意就是通过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发展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实现生成性教学目标和表现性教学目标。
生成性目标源自于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理念,强调教育目标不应该是预先设定的,而是教育经验的结果,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断生成新的目标,不断形成新的主题,同时学生的认识和经验则不断加深。而表现性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仅仅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无需精确规定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什么,“表现目标是唤起性的,而非规定性的,意在成为一个主题,学生围绕它可以运用原来学到的知识技能,并且通过它得以扩展和拓深,同时赋予它个人特点”。群文阅读教学的出现,本意就是在反思单篇阅读教学统一标准答案的不足,希望借助这一教学方法改变以教科书、教参为统一标准答案的格局,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发展空间,所以于泽元等提出“达成共识”是很值得商榷的。故而笔者认为,在群文阅读的议题结果上,我们不应该给学生定下明確的目标,即所谓的“达成共识”。学生只要在议题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多元、思维能力的拓展、思维结果的丰富,那么议题讨论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讨论的过程才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基于以上的想法,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我们经过反复商讨后对群文阅读教学下了一个定义,意在突出其“教与学”的特点和实现学生表现性与生成性的教学目标。此举也希望能够厘清群文阅读教学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明确其教学目标,以助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
二、单篇阅读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的比照
正由于当前的单篇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导致目前语文界考量新的教学法,才出现了群文阅读教学这一阅读教学法。那么这两者的关系究竟如何,显然目前少有系统性研究成果。就两者的关系,笔者认为,单篇阅读教学依旧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最主要途径;群文阅读教学是辅助,弥补单篇阅读教学在精读、细读以外不能完成的略读、泛读等教学目标。但目前中小学语文界出现了一种偏差趋势,即将群文阅读教学视作了解决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弊端的万世良方,在对群文阅读教学还是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以“行政式”“运动式”的方法大力推广群文阅读教学,在一些公开课上以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呈现。以上情况显然是没有将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阅读教学进行比照,对两者的关系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几个环节进行对比后发现,这两种阅读教学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异同。
在教学目标方面,借助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可以发现,单篇阅读教学关注点着重于学生对文本的识记、理解、运用层面,加之以教师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这里并不是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分析、综合、评价环节,而是这些环节中学生的主动性发挥较低,多以教参或教师分析为主。而群文阅读教学更多着眼于分析、综合和评价环节,在课堂中几乎或很少关注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环节。换句话说,比照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观念来看,单篇阅读教学着重关注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群文阅读教学着重关注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层面,严格意义上来说,两者在教学方法方面是相互渗透的,但一定要做个比较的话,单篇阅读教学较多以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方式呈现,群文阅读教学多以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为主。单篇阅读教学教师作为主导掌握了课堂主要话语权,而群文阅读教学则突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讨论。正因为教学方法的不同,所以蒋军晶在上完《创世神话》后才有老师表示这样的课堂异常“冷清”。在教学内容方面,单篇阅读教学遵从课标要求,以教科书为主,侧重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强调斟词酌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而群文阅读教学侧重于关注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方面,所以它的教学内容不仅包含了教科书相关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教科书教学内容,实现了“一篇带多篇”“课内带课外”“课内多篇”的内容变化。
三、“群文”的选择要求
群文阅读教学是基于多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模式,那么多篇文章的遴选是实现教学目标、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但囿于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不足,目前暂未出现如何选择群文的成果,这就造成一线中小学教师在群文选择方面出现了困难。依据什么标准选择群文,如何选择,成了阻碍群文阅读教学进一步深入推广的障碍。
群文阅读教学分为三个环节:确定议题、选择文章、设计问题,而选择文章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文章选择的好坏对于一节课的成败有着决定性影响,它充分考验了教师的阅读量、教育理念和阅读品位。在文本选择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涵盖文本的多种类型,如神话、寓言、童话、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本;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用性文本,如说明书、报纸新闻、广告等;还可以是有声图像,如电视电影片段等等。只有进一步扩大选文的范围,才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总量,以助于在不同类型的阅读中提升阅读分析能力。在确定了选文类型之后,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是选文的互文性。什么是互文性?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法国学者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她表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他本文的吸收和转化。”在其看来,任何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義产生于跟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随后,罗兰巴尔特、德里达等人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对互文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文本内外身份、主体、意义等环节。简而言之,“狭义的互文性指一个文学文本与其他文学文本之间可论证的互涉关系……广义的互文性指任何文本与赋予该文本意义的知识、符码和表意实践之间的互涉关系”。但广义的互文性概念会造成“一切皆互文”的困境,所以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强调,互文性一定要严格限制于在文学文本等方面才便于理解。
在明确了“互文性”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在群文选择时就要充分考虑到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首先,文本与文本之间一定要有冲突性和强大的张力,激发学生从冲突性极强的多文本中探究内在联系和区别。其次,文本选择要注意到有互补性,不同风格差异的互补强于风格类似的文本。第三,文本之间的内在规律要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阅读发现。在结合上述三点之后,我们选择的文本才会有互文性,对学生研读产生浓厚的吸引力,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以笔者常举的“友情”选文为例,友情既有生离的友情、亦有死别的友情,还有儿童之间矛盾后和好的友情,也有友情之间的相互沟通方法。这些互有指涉且风格互相不同的文章组合,会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在阅读中了解友情的不同层面,从而掌握何谓友情。
群文阅读教学还有更多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展开阐述,如“群文阅读课程”这一提法是否合适?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队伍如何从草根走向高校,以吸引更多的高校学者投入到理论建设中来?小学低段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是否合适?群文阅读教学与主题阅读教学、海量阅读教学的差异性何在?无论如何,群文阅读教学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任重道远。
一、学画知识树, 表达人文主题
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专题是“中外童话”, 围绕这一专题, 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 安排了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巨人的花园》表现分享快乐;《幸福是什么》表现劳动创造;《去年的树》表现朋友真情;《小木偶的故事》表现体验生活。学完本组内容后, 笔者安排了几篇文章供学生阅读:《勇敢的小裁缝》《鹿树》《风的故事》《最棒的还是我自己》。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童话, 这样的整体安排, 使整组教材的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 能让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 了解童话的内容, 品味童话的语言, 体会童话的特点, 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 在童话的世界里尽情地徜徉、幻想, 从而更喜欢童话这种文学体裁。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共同“画知识树”来完成主题回顾和阅读概览:知识树的树干表现的是本单元的主题———感动、父爱、童话等;知识树的枝干表现的是课内和课外的几篇文章;果实则对应的是该篇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最后还通过描述知识树来拓展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更好地整合和深化本单元的课文主题, 丰富主题的内容。
二、扣单元主题, 抓特色文章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 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四篇课文, 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主题是“深深的怀念”, 课文有《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四篇课文。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使学生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也可以先分课教学, 再利用“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的提示, 上好单元总结课, 把单篇课文教学时获得的散乱的知识系统化, 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另外,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 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些“阅读材料”与课文不一样, 不能一篇一篇地教, 我们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诗歌描写内容、古诗与现代诗表达方式、不同诗人表达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充分感受诗歌魅力, 为学生接下来开展确定主题、搜集诗歌、整理诗歌、编小诗集等实践活动打开思路。
三、提阅读建议, 完成记录表
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过程中, 应采用“群文阅读记录表”。“群文阅读记录表”让学生的自主阅读更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 能够整理阅读之后的心得及想法。我们可以通过“群文阅读记录表”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 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 更可以通过阅读记录的撰写, 训练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当然, 针对不同的年级, 教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比如, 当天课堂所呈现的阅读记录表要包括“主要内容”、“精彩片段”、“想提出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教师要把握的是, 既不让阅读记录成为学生的负担, 又不让学生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琐事。
那么究竟上什么题材的群文阅读呢?思前想后,结合语文课刚刚结束的第四单元,我选择了《感动》这个主题。
围绕主题,我定下了学习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使学生懂得表达情感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有着具体内容的真情实感具有超凡的感染人的力量。
2.分享学生同步阅读的学习感受、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谈话导课;
二、课文回顾;
三、阅读概述;
四、精彩片段赏析;
五、拓展延伸。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清楚,孩子们也很喜欢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思维很活跃,在阅读与交流中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基本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不过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课前阅读不够深入,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主题把握的不太到位,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但群文阅读教学作为新事物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需要一定的.过程,今后的群文阅读教学我会进一步思考:我们的教学设计如何兼顾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这些都有待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总结。
在此之前我对群文阅读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并不是十分清楚,听过本次研讨它在我的心中慢慢清晰起来。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形式和“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教学”等有联系,但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不只是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在文章之间形成结构化的“互为关系”,让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发展学生阅读技能和发现能力。蒋军晶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蒋老师跟我们一起分享了“群文阅读的认识和实践基础、“群文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等问题。可以说,“群文阅读”是对传统课文教学痼疾的一种改变,改变教师单位时间内滔滔不绝的“讲”,将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在才符合小学语文的奠基性原则。再者,我以为“群文阅读”的价值还在于对孩子精神的丰盈和海量信息的获取,他提倡读整本的书,原汁原味的书,连续性阅读,不像教材那样是通过专家修整改编的文本,单篇的文本,就像让孩子放回了大自然,自由的感受文化的气息和脚步。
李怀源老师的的单元整体教学,整体把握单元内容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单元内四课的教学内容不平衡的矛盾,教师应能对此整体性调整或处理,如适当调前或调后,有些内容可适当增减。这样做的目的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从而驾驭教材。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既有与课文整体教学一脉相承的一面,又有与其不同的一面,即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整体把握的是教材中的每一单元。
张学青老师的整本书阅读向我们介绍了“师生共读整本书”之路,和学生一起,读他们的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读他们的书,就拥有了和他们交流的更多话题。“你读,他读,我也读”是一种氛围,尤其是老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更有强大的磁力。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和他手里读着一样的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的最好的催产素。倪文锦教授首进行的《群文阅读:阅读方式的革新》专题讲座向我们重点阐述了文本解读以及阅读策略的内涵,认为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阅读策略也应多元化,他强调群文阅读的本质是比较阅读。李祖文老师通过其概念追溯、教学理念再思考以及从“教学”与“课程”之间的辨析三个角度阐释对其的认识。并通过“选择、建构以及注重学习过程”等元素辨析教学案例,从而从“群文阅读”课程这样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观照“群文阅读”教学。林文宝老师通过个人经验向我们讲述成绩不能决定一切、未来,文学背后的智学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
一、群文阅读教学问题的探析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育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今的教育我们更加应该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群文阅读教学中,就是依附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在课内或者课外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探讨,在探讨中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以及写作风格,同时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记住这种题材文章的结构特征和表现风格。
(一)教师方面
1. 传统的教育
就如今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老师被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束缚,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许多老师仍然保留着原有的教学方式。老师占据着主导地位,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总结和感悟分享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并没有完全体会到自我对阅读的另一种认识和理解。
2. 文学知识的学习
语文就是文学的一种,老师在教学期间,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知识,加强自己的文化功底,提高自我文学修养。在群文阅读时,应该有效而灵活地萃取文章,奠定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基石。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出更加完美的文章供给学生进行分析探讨。
(二)学生方面
1. 自我学习能力
在群文阅读中,将一群文章优化组合起来,可以引发学生激烈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思考的主动性,让课堂的高效阅读得以实现。他们对阅读有了一定热情之后,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够主动去阅读一些精选文章,自己主动去寻找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不但可以扩展他们的阅读面,还能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2. 天马行空的想象
学生在课堂不用像平时一样精读一篇文章,然后逐句逐字分析,这样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动力。群文阅读多采用默读,边读边思考问题,这样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会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阅读时,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空间里,更加容易找出问题且进行天马行空的思考,从而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答案,不但解决了问题,让学生对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群文阅读的同时,可以和同学之间增进交流,交换想法,讨论问题,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二、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一)萃取文章,奠定高效群文阅读
教师应该精心挑选一些符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或者相关片段,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效阅读,并且理解文章中的结构和表现风格,这样可以提升课堂上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发现和解决更多的问题。学生也不用去忙碌地挑选一些不适合自己的文章或者书籍进行阅读。在阅读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讨这个问题,从而深化到文章背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让学生多质疑、多分享,多听取学生的想法。这样不但让教学更加方便,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的巧妙设计,保证群文阅读的高效性
丰富和完善了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的同时,教师应该更加有效地展开群文阅读,这样的模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尊重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多一分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多一些时间,阅读大量的阅读材料,能让学生开阔视野。这样有利于班级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学生也可以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查找问题、分析问题,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让学生在阅读的空间里畅游。这样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探究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既能增加学生阅读量,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默读习惯,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加强学生积累运用的指导,举一反三。针对每个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开展不一样的阅读文章。同时,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解决问题,培养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逐渐养成,教师想教给学生什么习惯,就要在他们面前示范什么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遇到阅读时不懂的字词就会自己查找,加快阅读速度,生字词积累量不断提高,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群文阅读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拓展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形式。简单地说,群文阅读就是把一定的文字用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把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推导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让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题材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要方法,交流分享为核心,探索和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应大胆创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问题探析,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62-66.
[2]刘荣华.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11):6-10.
[3]王朔,李爽.群文阅读实践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5(4):56-59.
[4]王雁玲,任培,黄利梅.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议题”:思考与建议[J].教育科学论坛,2015(10):13-17.
[5]姚婷.“群文阅读”:有效的阅读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3(36):19-20.
【四年级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基于文体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谈06-28
一年级群文阅读教案11-02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总结 (四年级下册)09-15
四年级习作四教学反思10-20
四年级上学期教学教学计划06-15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09-18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教学10-22
小学四年级猫教学设计05-27
小学四年级《麻雀》教学设计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