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传承的概念、方法和启示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教童子法》是我国最早的小学语文教学法专著,其中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与方法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当下学界针对《教童子法》和传统文化两者的融合并未涉及。因此,本文从《教童子法》和传统文化两方面入手,通过走近汉字和走进教育思想来感受文化魅力,探讨《教童子法》中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与方法,并从培养兴趣、产生良好认知和挖掘文章内涵,培育学生对文化的情感两方面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教童子法》;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至今存下来的最为完整的一部文化古籍,也是辉映中华儿女不断前行的一盏明灯。我们作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理应用自己的方式来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从《教童子法》出发来审视传统文化是我们亟需研究的方向,本文从《教童子法》和传统文化的立场出发,将《教童子法》中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与方法呈现出来,以期用一个更加新颖的结合方式将《教童子法》中的传统文化精髓展现出来。

一、概念界定

(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应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关于传统文化主要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种,传统文化是古人用他们的聪颖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有价值的、可供现代人学习并传承的优秀文化精髓。第二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第三种,传统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的历程中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综上,传统文化对每一个民族来说都是一笔最珍贵的财富,它始终在悠久的历史变迁中记录着各个时代背景下的人文情怀、价值取向、政治背景等[1]。

(二)《教童子法》

《教童子法》是我国最早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著作,由晚清文字学家、教育家王筠依据个人多年的教育经历并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写成的一部专门论述训育儿童的办法的著作,颇有见解地提出了“学生是人,不是猪狗”的著名教育理念。进而对儿童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教育思想等各个方面都作了系统的论述[2]。

(一)走近汉字,感受文化魅力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现,是文化的活的化石,它能够用来交流信息、昌盛文化、传递文明,汉字库可以理解为就是历史信息的一个储备库[3]。而识字和写字有史以来一直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汉字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认识和书写汉字,更应该联系汉字的构字方法,充分地研究其中蕴含的文化要素,让学生能够领略到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1)象形字。象形字属于独体造字法,它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它也是最原始、最根本的造字方法。教师应该学会擅长使用象形造字法来教学生学习汉字,由于小学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老师使用文字和其相对应事物的形象来教授汉字是最容易被学生所理解的。比如教师在教授“你、我、他、天、地、人”这几个汉字时,可以利用《三字经》中的“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样的经典语句[4]。具体教学时,教师在向学生解说这些文字的同时可以添加这些文字背后的所蕴藏的故事和启发点,进而激起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这既是一种教学的创新,更是一种让学生充分体验传统文化知识的方式。

(2)指事字。指事造字法属于独体造字法,它与象形造字法最大的区别就是指事字中含有像折纸这样抽象的概念,因此在看到字后,必须通过不断地琢磨、分析才能够领悟到它所蕴含的意义。教师应该在教会学生学会象形造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指事的造字法,并通过比较这两种造字法的异同来更好的理解两种他们。

(3)会意字。会意造字法属于合体造字法,依据意义之间的关系整合成一个汉字,会意字还承载着各个时期有差异的文化。教师可以通过会意造字法的特点来引导小学中高段的学生进行识字。比如说“日”字和“月”字加在一起就表示“明”的含义。太阳会让白天变得明亮,而月亮会使夜晚变得明亮,所以日月合并起来就是一个“明”字。

(4)形声字。形声字也是合体造字法,它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分别是“形旁”和“声旁”,前者表示汉字的意思,后者表示汉字的发音,即“形旁表意,声旁表声”,这就是形声字的基本特征[5]。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把握表示汉字的意思的形旁中所蕴涵的文化来帮助学生学习,进而理解字的意思。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通过形声造字法学会了汉字,还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字里蕴含的传统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汉字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血液中,我们责无旁贷地要将汉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二)走近教育思想,感受文化魅力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教育思想数不胜数,正是这些优秀的教育思想才给我们今天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正如王筠的《教童子法》,此作就以洗炼之笔,对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而在当代,能够深入了解这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感受文化的魅力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因材施教。王筠所主张的观点是:学生是人,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聪慧的学生,教师要精心地培育和教导,使他能够发挥自己最大潜力;对于比较愚钝的学生来说,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条件来引导他,使他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做到:聪慧者要将《国语》《国策》都阅读完,较愚钝者,也要阅读完《周礼》等,并把类似《礼仪》的文章摘抄下来再阅读[5]。假如不辨别“敏者”和“钝者”,不辨别“大才”和“小才”,只是盲目地按照教育者主观地想法来压迫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最终教师费劲功夫,学生却一无所获。

(2)循序渐进。学有渐次,书分缓急,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按照循序渐进的顺序进行,也不依据知识增长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学生就只能一味地贪读却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不明白意思、不知道道理,因此就会使学生越学越愚钝,长此已久,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童子法》中,作者主张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以及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愈加牢固地把握知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古至今已被众多教育家等名家提出,直至今日仍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足以说明其重要性和适用性,而正确认识和体会这其中所包含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感受文化魅力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当代启示

(一)培养兴趣,产生良好认知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

首先,传统文化拥有丰硕的历史底蕴和内涵,理解起来是具有必然的难度的[6]。其次,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能力,也不能够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处含义[7],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自我效能感与满足感就不能得到满足。为了攻克这一教学难题,老师应该将学生的兴趣方向与学科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故事、游戏时非常敏感的,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这个特点来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知觉特点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智能的教学工具,类似多媒体等,让传统文化以不一样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在这个智能产品层出不穷的时代,让学生逐渐适应网络学习,使传统教学方式与新的教学方式相统一,学生就会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挖掘文章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情感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非常值得被弘扬和发展的[8]。而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开始阶段,也是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阶段。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教学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9]。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教材选择的每篇文章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但教师对于类似《教童子法》这类古文的教学不够深入,学生难以体会文章中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意蕴,难以领会其中的精华。因此,教师应当善于反思,防止自己僵硬划地照本宣科,而是要善于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内容。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自己经常进行有意义阅读和学习,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其中,而不只是充当一个局外人的角色,要用心去感受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意境和心情,加强自己的感悟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就能够得以提升,学会品味一定的感情,毋庸置疑,这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情感的最佳方式,也是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秦晶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7.

[2]侯春梅,王筠.《教童子法》与语文教育实践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3]周冬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11):72-75.

[4]孟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品位经典,2020(09):51-52.

[5]王莉菁.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文理导航,2020(12):52-53.

[6]刘沙沙.论王筠《教童子法》的阅读教学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82-84+96.

上一篇:从税收角度探讨现代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下一篇:加大农业技术投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