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传统文化的故事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播传统文化的故事(精选11篇)

传播传统文化的故事 篇1

中鼎自1980年创办以来,不断致力于发展中鼎特色的企业文化,“ 敬业、务实、完善、求新”已成为中鼎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发展经历的艰苦创业,拼搏奋斗的真实、生动、艰辛的故事历历在目,不胜枚举。这些励志故事是企业提升企业文化的永恒法宝。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的思想观念急剧更新的今天,凝聚稳定员工以及增强员工工作的动力,务实发展和有效传播企业文化才是坚定不变的硬道理。

大家都知道,一个凝聚力较强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则是统一的企业价值观的不断提炼与不断优化。如何让企业价值观深入人心,通过更容易地途径焕发人的激情和增强人的感情,早课讲故事是个很好的传播办法。

2012年始,为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优秀团队,加强员工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提升工作效率,中鼎精工在邢益福总经理的倡导和带领下,开展了以“自信、自强、创新、进取”为主题的计时人员早课活动,活动内容除齐诵口号、晨运体操外,主要侧重每人轮流当众讲故事活动。故事可以是企业自身的故事,也可以是其他励志故事;可以是成功的故事,也可以是失败的故事。讲完故事后,还要阐释故事的启示。通过讲故事活动,使大家在轻松的早课中体验快乐,领悟 “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付出才有回报。”的深刻道理,树立“勇于担当、潜力无穷;踏实做人,用心做事;自尊、自信、自强,做企业基石;开拓、创新、进取,创企业辉煌!”的坚定信念,提高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和指挥能力。

许多鲜活的事例可以证明,讲故事不仅可以培育员工,也可以成就企业。最为著名的就是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事实证明,这一砸形象表达了海尔对于品质的重视,并给消费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奠定了海尔品牌成长的基础。随后,伴随着海尔的不断成长和战略升级,海尔的品牌故事也可谓一路相随。作为中国企业家的代表人物,海尔CEO张瑞敏的感触也很深刻:“我常想《圣经》为什么在西方各国深入人心?靠的就是讲故事”。

在安踏、361、鸿星尔克等一大批鞋企通过“广告代言+央视体育频道”轰炸模式成长起来后,匹克这个没落贵族独辟蹊径,与NBA攀起了亲家,并最终通过大讲其为国内第一家与NBA合作的鞋企的故事,从而确立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本土第一篮球运动装备提供商。

中鼎公司建厂已30多年,夏董事长在创业过程中有许多让人感动的艰辛事迹,一万多名新老员工在与企业同命运共患难的发展道路上,在创新与执行方面应该有更多真实感人的“英雄故事”,这都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制胜的永恒法宝,这些通俗易懂且别树一帜的企业故事,往往成为了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的代表。我们何不用心将其编撰成册,用讲真实的企业故事的方式转播并宣传,成就我们的企业?这是我们所担当的责任!

我们不能落后于时代,我们要创新发展,再不要有苍白无力的讲道理。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写故事”、“讲故事”的浓厚氛围,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需要“感人的故事”去唤醒和激励,客户和员工对品牌和企业的信任度需要传播“真实的故事”去建立。

虽然市场竞争激烈、残酷,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人人树立责任心,用心讲好和领悟“企业真实的故事”,我们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定会“中国智造,鼎誉全球”。

传播传统文化的故事 篇2

一、理论框架

新闻叙事的故事化是近年来各类媒体驾轻就熟的一种报道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电视新闻报道的可看性, 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曾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 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 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 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对电视新闻而言, 就是尽可能地用镜头说话, 文字记者的笔和摄像的镜头其实是一体两面, 镜头拍什么, 怎么拍, 用什么景别, 都要做好事先策划。有人会说, 新闻叙事的故事化, 增加了大量的描述, 岂不是不客观了吗?诚然, 新闻是一种客观报道, 但这种客观, 笔者认为是一种客观的角度。新闻是立体的, 不同的记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做报道, 报道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但他们的角度都是客观的, 只是角度不同。一个新闻事件的解读方式多种多样, 那么作为党的喉舌的各级各类媒体, 应该选择怎样的角度来做报道呢?当然有, 这就是社会学中的框架理论。框架是我们的一种认知结构方式, 是对世界的一种阐释、叙述方式。“新闻框架” (news frame) 一词来源于加拿大学者高夫曼。高夫曼提出的框架概念本身, 是要“阐述我们如何理解每天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但后来其他学者将这一概念引入了新闻学, 指出就新闻报道而言, 理解框架有助于揭示其中包含着的、加以强调的元素;新闻框架帮助记者按照现行主流论调来撰写报道, 同时塑造读者对事实的理解”。

卡普勒和詹姆斯认为:“新闻框架就是新闻报道中赖以识别、能够改变主题的阐释的修辞和格式的选择, 是与新闻环境一致的部分。”也就是说, 新闻框架实际是指媒介在特定的编辑方针下所确定的新闻选择标准和叙事原则。这是新闻采访的框架, 也是新闻报道的指导方针。但在实际的操作中, 这些框架和叙事原则被“无原则”的“领导性”思维随意左右, 最后其实变成了主管领导的个人思维, 从而减弱了新闻传播的效果。

二、“中国梦”报道的传播学解读

要做好“中国梦”系列报道, 就必须先明白当下大环境和大背景下的新闻选择标准是什么。做新闻宣传工作的人都应该有最起码的价值判断标准, 即使在号称客观报道的西方世界, 新闻也从来都是在他们固有的“框架”的下一种叙述而已。所以, 当下, 我们对“中国梦”报道的新闻选择标准就是寻找典型, 但笔者眼中的典型不是那些取得各种成就的“名人”, 而是那些有一定代表性的“小人物”。因为典型一定要有代表性, 不能代表最广大基层老百姓生存状态的人不能叫“典型”, 只能叫“模特”。小人物的梦想实现途径和过程, 应该更能代表广大老百姓, 因为小人物的梦想实现过程, 应该更有复制性, 而且可复制性较强, 对普通受众来说, 影响力可能会大。因此, 笔者认为, 我们不妨把镜头对向那些小人物。哪些是小人物?比如外来务工者, 通过自己的努力, 每月增加了几百元的收入, 能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家庭贡献一份力量, 这样的人物事例更具有代表性。还有他们的梦想是什么, 为什么来到这个城市, 背后还可能有故事。小人物的故事是最朴实, 最接近老百姓的, 也是最能代表老百姓的心声的, 同时老百姓看了, 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当然, 现在一些地方媒体的传播环境并不宽松, 一些媒体主管层面或者一线采编层面为了“对上有交代”而不得不做出一些所谓的“大选题”。“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并不矛盾和冲突, 关键看新闻叙事故事化做得好不好, 精彩不精彩, 新闻叙述的框架是不是拿捏得准, 这两点做好了, 笔者相信, “对上负责”的新闻报道, “下面”的老百姓爱看;同样, “对下负责”的新闻, “上面”的领导也不排斥。

三、小结

传播传统文化的故事 篇3

摘 要:当下“IP”模式是影视动漫产业运营的一种热点模式。随着“IP热”升温,IP的范畴也在拓展,许多具有广泛认知度和文化认同感的中华传统故事被推至前台,成为炙手可热的超级IP。新的运营模式下,传统与当代、熟悉与陌生、经典与热点等二元关系呈现新的样态。

关键词:传统故事;影视传播;IP

IP,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原意为“知识财产”。近年,IP成为影视产业热点语汇,意指电影以先前流行的文艺作品(IP)为基础进行开发,借助该IP先期的认知度和受众缘进行电影营销推广,以保证电影票房业绩。近年,IP运营成为影视动漫产品开发的主要模式。随着“IP热”的升温,IP的范畴也在拓展,不仅畅销书、高点击率的网络小说、网游、网络漫画等,《西游记》等传统故事也被推至前台,成为炙手可热的超级IP。

1 认知度:传统故事成为影视IP的基点

一般而言,具备开发价值的IP通常具备以下主要特点:第一,该IP先期具有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和相对广泛的认知度和认同感。第二,该IP有标志性的易于辨识的内容或形式,这种标识性可能是一些故事桥段、原型形象、情境气氛、主题词甚至音乐旋律等,这些元素即便以新的媒介形态出现,也能让观众轻易感知和辨识。第三,该IP具备一定的流行性或时尚效应。

仅就前两个方面而言,许多传统故事是当然的优质IP,不仅有广泛的认知度和鲜明的标识性,而且传统故事与形象历经岁月洗礼与沉淀流传至今,都有着扎实的文化根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传统意味着经典与恒常,同时也意味着它难以成为热点和时尚。近年的IP热带有互联网时代的鲜明特征。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中,针对先期叙事作品或以先期作品的故事元素进行的改编创作一直未曾间断。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现代科技的产物,但IP热作为一种影视营销现象折射出文化产业运营中的一些独特规律。其启发性在于:电影等流行文化的传播中,借助先期为受众熟悉的内容与形式,更容易建立起新的传播热点。广义的看,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中积累了无数的智慧成果,都对应为当下电影营销意义上的IP,就民间故事而言,那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故事都具有成为IP的潜质,特别是那些流传时间久远、流传地域分布广泛、出现频次高、认知度广的民间故事和原型形象。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西游记》《山海经》、“四大传说”等民间故事题材在业内被视作超级IP。

2 认同感:传统故事IP的当代价值

熟悉度和认同感是传统故事成为IP资源的基点。传统故事流传久远且广为人知,但广泛的认知度却未必对应当代的文化认同。挖掘传统故事的当代价值,实际是从传统故事中寻找那些恒常性的文化元素,将其在当代呈现出来。在实际创作中,传统与现代是作为一对二元矛盾存在的。当代创作面对传统故事,第一个难题是如何让当代观众顺畅地接受传统故事或者传统故事元素,如何找到传统民间文学的当代审美价值以及对地域元素广域审美价值。而传统故事的当代转换,并不意味着对于传统肆意破坏和改造。传统故事之所以恒久流行,是因其内在的文化恒常性。挖掘传统故事的当代审美价值,某种意义上就是找寻这种恒常的存在。

民间故事中最具恒常性特质的是其中的母题元素。那些高频度反复出现的母题,历经文化凝练有较高的受众认知度和文化认同感,是当代传播中十分有价值的叙事单元。例如,“女扮男装”是中国民间故事中常见的母题形态,《梁祝》《花木兰》《女附马》等故事中,都有女子因为某种原因假扮为男子的元素,这一元素既有耐人寻味的文化渊源,又富于叙事上的精巧和张力。传统民间故事的常见母题如“宝物”“报恩”等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许多的母题从古至今以不同的形式被重述,故事变了但母题未变,母题具有超越时间空间的力量。因此,母题是久远的,但又是现代的,有地域特色,但又是普适的和广域的。母题挖掘也是传统故事获得当下认同感的关键所在。无论源头如何,电影的故事核及其内在母题的文化认同感才是关键。因为观众不会为IP买单,而只会被故事打动。

3 陌生化:从经典故事到热点IP的路径

IP电影运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让电影与先前流行的、目标观众熟悉的文本形成互文关系。这意味着,如果着眼于传统故事的影视开发,那么那些流传广泛、认知度熟悉度高的传统故事定会成为商业影视开发的优先选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熟悉同时也意味着新意的缺失,故事母题不变,但关于故事的想象力需有所突破,熟悉的内容需要艺术上的陌生化处理。

熟悉与陌生是文艺创作中的一对重要的二元关系,在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体系中对应于自动化和陌生化。自动化对应于一种对熟悉事物的习惯性认知,陌生化则是对熟悉的事物的一种反常化、奇异化处理,熟悉的东西让受众有亲近感,起到传播和审美的一种唤醒作用,但引起的注意不能维持长久。所以应当打破自动化,对原作或原形的陌生化处理后生成的新形象和新故事,与受众内心的固有定式发生碰撞、形成张力,诱发接受者的玩味和揣摩,从而获得新奇陌生的审美体验。

陌生化机理同样适用于传统故事的当代叙述。但这一机理的核心要素是陌生化与熟悉感之间的张力关系,具体到影视动漫对于传统故事和故事元素的运用,既不能完全的复制,更不能简单的颠覆,陌生与熟悉的张力关系要经得起玩味,耐得住揣摩。与先期作品全然无关的改编是没有意义的,原作作为IP的价值在于绵延千年的文化根基和广泛的受众基础,当代影视动漫对于传统故事题材的挖掘和使用,即要对原作有所依傍或者保持与原作的互文关系,同时还要有陌生化处理,在这里,熟悉与陌生是一种博弈关系。

传统民间故事一直处于动态讲述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传承与变异共同发生着,民间故事在艺人们中间口耳相传,不停地有人不甘于原样重述,不断加注新的形式与内容,或者改变故事原型形象,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同题神话、传说都有若干不同版本。2015年的动漫电影《大圣归来》将唐僧形象借壳重构,变成了一个名叫江流儿的小和尚,人物任务依然是唤醒被压500年的孙悟空,但儿化的唐僧和成人的孙悟空打破了以往西游记电影中人物关系的固定模式,继承传统但进行了符合当下观众心理需求的陌生化演绎。

4 结语

文化的传播——书籍设计 篇4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了解书籍设计所包括的内容及设计要求。

2:技能目标: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以及集体的合作、探究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书籍设计,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点滴,发现书籍设计所体现出的美,激发学生动手美化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书籍设计的要点及步骤。

教学难点:在书籍设计构思中艺术地表达书籍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其相关书籍资料,剪刀、胶水、彩纸、彩笔、铅笔、不同风格的书籍封面、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两本不同设计风格的书籍,直切课题

师:现在,请同学看这两本书,你认为哪一本比较好?为什么? 生:回答

师:对,能看出来第一本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恰当的设计不仅能保护书里面的内容,而且,还能起到宣传、美化书籍的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进行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板书)

二、认识书籍设计,并总结出其设计要点(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所准备的课件及图片资料)

1、什么是书籍设计?

2、书籍各个部分的名字。

3、如何对一本书进行设计。

4、书籍的开本。

5、书籍设计的种类。

三、讨论设计步骤,选择一种题材的书籍进行设计 师:对于书籍设计所包括的内容及设计要求,我们都已经进行了了解,现在假若让同学来为你喜欢的一本书来进行整体设计,该如何一步步完成呢?也就是书籍设计的步骤,现在分小组讨论并拿出方案。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回答,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步骤。(学生制作过程中老师要点出其注意事项,设计时别忘了要一同设计书脊和封底;同学在制作的过程中可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来完成。)

四、展评作品,渗透教育

展示作业,请学生评判哪一个最好,为什么?让学生通过书籍设计,谈谈书的内涵;学生对作品提出改进意见;师总结作业优缺点。

五、本节课小结

每一本书的出版无论是内容还是封面都凝聚着作者的一番心血,所以我们同学一定要爱护书籍,千万不要在书上乱涂乱画,课后可以试试用电脑来设计几种书籍,也可登陆互联网,欣赏一下设计师们所设计的作品。

文化传播公司的口号 篇5

1、诚信文化,卓越品质。

2、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3、宏扬文化,精彩世界。

4、千里迅达,与你同行。

5、您的`关注,我的视野。

6、整合传媒,创意无限。

7、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8、亿心服务,闻名天下。

9、广博文化,深远流长。

10、创造价值,想象未来。

11、博视天下,静观世界。

12、细细品味,时时传播。

13、成就未来,创造奇迹。

14、龙舟文化,传遍九州。

15、美丽广场,文化世界。

16、文传天下,欢笑世界。

17、传承文明,播洒阳光。

18、资讯飞扬,为你起舞。

19、意诚传文,媒播讯息。

20、尽我所能,传遍天下。

21、传承文明,时代见证。

22、天下盛景,尽收旗下。

23、传递真诚,播洒关爱。

24、通博古今,九思海内。

25、尽我所能,传遍天下。

26、视野无极,创意无限。

27、东盛文化,传遍全球。

28、华夏文化,名流九州。

29、慧远传媒,传播智慧。

30、文化盛世,志在鸿江。

31、文化传承,感受无限。

32、传播风尚,构筑和谐。

33、文化之窗,智慧之门。

34、天无不载,地无不覆。

35、主流媒介,捷诚打造。

36、功成天下,赢在今朝。

37、运筹帷幄,天下传播。

38、世纪之窗,文化精隋。

39、传播文化,硕果累累。

40、思水成海,超前卓远。

41、太平盛世,流光溢彩。

42、凝聚力量,聚沙成塔。

43、卓越品质铸就美好明天。

44、华今昔文化,煜中外后人。

45、你的世界,没什么不可以。

46、尽我之能,服务全球华人。

文化传播口号致胜的文章 篇6

走在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广告充斥着大街小巷。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公关传播之战愈演愈烈,在公关传播之中,一个独特新颖、让受众产生强烈认同感的口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企业家感悟:三年企业靠产品,五年企业靠领导,七年企业靠管理,企业靠文化,百年企业靠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文化牵引着企业搏风击雨、跨越时空、历久而弥新。而最能体现现代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口号。

从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的口号中,一个处处为消费者着想,使消费者充分享受人性化科技所带来的种种乐趣与方便的的国际大企业形象呼之欲出,从诺基亚的口号中消费者体验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尊重。运动服装界领跑品牌耐克的崛起及风靡世界,其宣传口号“Just do it”可谓功不可没,耐克在充分把握消费群体性格的基础上,以体育运动内在潜伏的精神力量来鼓舞和激励人们,与消费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直击消费者的情感脉搏,成为运动品牌爱好着心中的挚爱。快餐业老大麦当劳在面对禽流感、过期果酱、汉堡的存放时间等问题时,勇敢变更旧口号“更多欢笑,更多麦当劳”为“I‘M LOVIN’IT”(我就喜欢)。“世界变了,我们的顾客变了,我们也必须变化!”,作为快餐业老大的麦当劳,还是有底气喊出这样的口号:“我就喜欢!” 。此口号一出张扬个性,把握年轻消费者心理,迅速风靡全球。

可见企业的口号并不是一成不变,变与不变之间要及时把握消费者心理,传承企业品牌精髓。惟有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和口号才能永葆企业青春。

中国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走过风雨飘摇的几十年,曾经有一些经典的企业口号,触动我们的心灵,并将它们所代表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长久地镌刻于我们的记忆之中。今天,你是否还记得长虹“扛起民族工业的大旗”的振聋发聩的呼声?你是否能想起“海尔,真诚到永远”的温暖承诺?还有动感地带“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青春张扬?

从口号中我们便能看出这些企业长存的源泉和动力。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众多企业崛起,经济市场进一步多元化,更多的企业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而盲目推出一些哗众取宠的口号,虽然短时间内通过强烈的广告攻势引起轰动,但是由于没有整合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精髓,盲目为了增加曝光率而融入一些时尚和暧昧元素,最终缺乏持久动力,在资本市场上昙花一现。脑白金便是一个典型案例,想当年“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就送脑白金”的口号通过强大的广告宣传见缝插针,几乎无孔不入。但是由于其口号缺乏品牌理念以及企业文化内涵精髓,虽然在短时间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大战打响了知名度,同时也让消费者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抵触情绪,没过两年其产品就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一个企业、一个产品想要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有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是必不可少的,而企业口号就直观体现其企业文化,所以面对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都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能为口号而口号,要准确定位企业文化从而挖掘深层次的品牌精髓结合受众心理来设计企业口号。这样的口号我们相信定能经得起风雨的考验。

传播传统文化的故事 篇7

“故事化新闻”是近年来电视新闻传播类节目的发展方向之一。所谓“故事化新闻”, 是指将具体的要播报的新闻内容进行文学加工, 使其内容更加曲折, 故事性大大增强的一种新闻播报方式。“故事化新闻”由于自身的趣味性与个性较为符合我国广大民众的口味, 因此在当下的各大媒体新闻报道中被广泛运用。

二、电视新闻故事化产生的原因

在人们的印象中, 新闻节目一般都是主持人身着西装一丝不苟, 表情严肃地对已经发生的事实性新闻进行播报, 我国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新闻联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过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逐渐增大, 这种较为严肃的新闻播报形式开始受到社会中很大一部分人的厌恶, 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当今社会, 人们对娱乐的追求逐渐上升, 冷冰冰的国家大事很难提起广大观众的收视热情, 这是电视新闻故事化的主要原因。此外, 由于我国社会的多元化性质加强, 这就直接导致人们在收看新闻时, 不仅希望能够得知国家与身边的大事小情, 更希望这些消息能够满足自身一定的感官刺激与心理的快感。因此, 电视新闻故事化这种较为轻松有趣的播报形式很好地满足了当下社会中这种观众的心理需求。所以,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产生有着充分理由, 是我国当下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必然趋势。[1]

三、电视新闻故事化应带有一定的人文倾向

当下, 我国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发展时间虽然不是很长, 但由于其本身的优越性, 使得其在很短的时间内流行到我国各个电视台中, 电视新闻故事化在我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今, 在我国很多的电视台中, 相关新闻采编工作者的工作从以往的找新闻变成了今天的找故事, 这种本质的变化可以看出电视新闻故事化本身受观众喜爱程度。虽然电视新闻故事化使得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焕发了“第二春”, 但在具体的电视新闻故事化中, 相关电视台对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避免为了追求收视率而出现哗众取宠、报道虚假消息的情况。

四、电视新闻故事化的作用

(一) 新闻故事化提高了新闻的可读性

电视新闻故事化由于其本身的故事性增强, 受到了我国民众的广泛喜爱。在具体的应用中, 相关电视新闻从业者将相关新闻通过文学描述进行多角度的新闻包装, 使新闻本身具有较强的故事化倾向。这种较为饱满而立体的新闻信息对于广大新闻受众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与可读性, 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闻自身的人文性。例如, 在传统的灾害性新闻播报中, 新闻节目一般着重对灾情、救援情况、死难人数等冷冰冰的数字进行报道, 这种新闻播报方式对于新闻受众的感染力其实并不强, 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媒体逐渐采用新闻故事化的报道方式, 相关灾害性新闻报道的影响力直线上升。在具有新闻故事化倾向的灾害报道中, 相关新闻节目会将灾难中的镜头进行分解, 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将新闻事件展示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这种充满人情味与人文关怀气息的新闻播报, 将打动每一位电视观众的心, 最大程度地拉近了观众与新闻之间的距离。[2]

(二) 新闻故事化使得采编更加注重新闻性

在新闻故事化的影响下, 电视新闻节目中采编的工作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传统新闻节目采编一般只需要注意相关新闻信息的实时性与代表性。但在新闻故事化的影响下, 当节目采编进行相关的信息采集工作时更需要收集贴近事实、故事趣味化程度高的新闻信息, 以此满足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的需求。在具体的相关新闻信息收集中, 相关从业人员需要考虑故事是否接近普通人的生活、能否吸引观众注意, 以此更好地吸引观众观看相关的新闻节目。

五、在电视新闻故事化中提高人文关怀的策略

所谓人文指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将人文关怀与电视新闻故事化相结合, 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观众与新闻之间的距离, 促进电视新闻故事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在相关电视新闻故事化的新闻信息采集中, 相关电视新闻媒体应大量采集一些具有真善美的新闻信息并对其进行故事化处理。通过播报这类信息传递世间的真善美与人性的本质, 以此拉近电视观众与新闻事件之间的距离。此外, 在电视新闻故事化中, 保持相关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是媒体应遵守的底线。因此, 在追求新闻故事化与人文化的道路上, 相关新闻媒体必须坚守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原则。

想要提高电视新闻故事化的人文关怀水平, 相关新闻媒体就必须通过平民视角将相关新闻内容尽可能地通俗化。早些年间, 由于对西方一些新闻媒体的盲目模仿, 我国的新闻栏目充斥着所谓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这种新闻与我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严重脱节, 收视率自然不高。针对这种情况, 我国近年来开展的电视新闻故事化发展浪潮扭转了这一局势, 但相关新闻从业者还应继续努力, 最大程度地使新闻节目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 使人文主义色彩与电视新闻故事化完美结合。

六、结语

电视新闻故事化是我国新闻节目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其本身通过较为接地气的人文关怀方式进行新闻播报, 与最广大的电视观众打成一片, 从根本上获得了观众的支持与理解, 理应引起我国相关业界人士的重视, 并以此推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在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与广播新闻节目的播报中, 一般来说广播新闻的故事化倾向较重, 但随着近年来新媒体对电视行业的冲击, 我国很多电视新闻类节目也开始出现了较强的故事化倾向, 故事化新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针对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现状, 本文就电视新闻传播类节目的故事化倾向与人文关怀进行相关研究, 希望能对我国相关电视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电视新闻,故事化倾向,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倪婷婷.电视新闻传播类节目的故事化倾向与人文关怀[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01) :61-62.

[2]许超杰.论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倾向与人文关怀的渗透[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23) :69-70.

传播传统文化的故事 篇8

奥巴马所传播的信息超越了年龄、价值观、人种和国家,并深深地渗透到生活当中。2008年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时,发表了一篇获胜演说词,他并没有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是讲述了一个106岁高龄的黑人女性——安·库伯的故事。

“她生于黑暗的奴隶时代,那时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当时她不能投票,因为——她的性别肤色。”“而今晚,我想她一个世纪的经历——心痛与希望、抗争与进步,一次次失败和逆流而上都在证明:我们做得到。”“每一次女性的声音被压制,梦想被摧残,她都看到她们再次站起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我们做得到。”“……今年,在这次选举中,她伸出手指在屏幕上按了下去,她投出了自己的一票。因为这106年的光明与黑暗,她很清楚美国应该如何转变。我们做得到。”在一个研讨会上,笔者看了奥巴马的获胜演说词,并探讨了该演说的魅力。最终,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反复强调“转变”“我们做得到”这几个关键字,使之深入人心。

将美国百年历史与女性命运的变化相比较,使选民更容易理解并且接受他的“变化”和“是的,我们可以”这样的思想。

奥巴马没有从难以捉摸的政治话题切入,而是以一位女性(安·库伯)的亲身经历为切入点,使人感到亲切,更能被选民接受。

该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经历了民权运动、世界经济危机、二战等重大灾难。她是见证美国历史的“活化石”。奥巴马将安·库伯的个人命运和美国历史相结合,并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了自己的理念:美国在“转变”和“我们做得到”。奥巴马之所以选择安·库伯为故事主人公,是因为她的经历和他想传播的信息有密切的“交接点”。

领导者用故事成功传导了企业文化,成功的故事有四个鲜明特色:目标、故事、人、鼓动力。良好的故事通常包括独特的组织目标、企业的发展历史和市场中的角色,同时需要恰当的人讲给合适的听众,良好的鼓动能力通常比其他的类型更能强化企业文化和引导员工行为。

通过讲故事来传导企业文化,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要确立一个独特的目标,鼓励和培养某种特定的行为并使企业文化信条深入人心。它必须是一个计划的过程,即一个战略。在部落里,巫师是至关重要的人物,他们的角色就是故事讲述者。记住,巫师并不是精确地叙述历史,而是通过讲故事来引导和影响人的行为,故事会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修改。

克莱赫尔很会讲故事,他会观察听众的反馈而不断更新故事的内容,根据他希望的反馈来讲述故事,我们听过后都没有忘记。也许,克莱赫尔就是西南航空的巫师,他讲过的故事不断被重述并最终使西南航空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克莱赫尔的许多故事都在讲述西南航空在客户服务方面的贡献。

例如,一名登机检票员陪同老人飞行,确保老人安全到达目的地的故事。故事带来的效果是,当另一位西南航空的员工遇到相似情况时,他就会像故事中的检票员一样行事。更理想的情况下,故事不仅会有效传达给在场听众,还会通过各级经理和口口相传成为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故事必须是真实的吗?当然啦!那么,讲故事中需要一些修饰和变化吗?这同样是毫无疑问的。故事需要一些幽默的作料吗?是的,因为欢笑会使听众记住故事并吸引更多的人去重新讲述它。像史诗的代代相传一样,企业的故事会脱离最初讲述者的控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一个有效的故事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并在后续传播的修改中很好地存活下来。

毫无疑问,故事越棒,影响力就越大。但不是只有那些有天赋的人才适合讲故事,根据研究,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成为讲故事的人。那些具有个人魅力和描绘形象故事能力的人,最终将成为企业文化的梦想家和领导者。听众无疑是讲故事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尤其是在一些缺乏富有远见领导力的公司,多么精彩的故事都可能失去效果。一项研究证实了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400名受访的经理和专业人士中,有三分之二认为自己公司的领导对本公司的目标、使命和愿景缺乏清晰的了解,甚至更高比例的人认为他们的领导者不能激励员工成功地完成企业目标。

在MCI公司,讲故事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老员工愿意讲故事,新员工也愿意听故事。在招聘和学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就会选出那些忠于领导者目标并有利于提升企业文化的个人。他们认为:“领导者创造企业文化,反过来,企业文化又培养出下一代的领导者。”这种文化的传递在西南航空非常明显,克莱赫尔的理念在他退休后依然得到了支持和传承,西南航空创造了一个巫师团队,通过编织一张紧密的企业文化网让人永远铭记。

如果不能传达一种特定的召唤,故事将与一般的娱乐八卦毫无区别。讲故事是让人理解你想法最好的方式,远比简单地告诉员工客户服务是何等重要有效得多。当所讲的故事与听众发生情感交流的时候,它就成为一种召唤。

传播传统文化的故事 篇9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美国这一新兴的国家,没有文明古国的辉煌,但通过吸取他国的辉煌文明与先进科学技术,达到一系列文化高峰。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移民就不会有美国文化的发展。这一事例说明()A.人类的迁徙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B.人口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 C.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移民给当地带去的都是优秀文化

【解析】 本题通过美国文化的发展来说明移民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而不是单纯的人口迁徙,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移民带去的不一定都是优秀文化;故选C项。

【答案】 C 2.中国的“丝绸之路”有“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些“丝绸之路”既是重要的贸易通道,也是承载沿途多种文化形态互相交流、彼此影响的文化长廊。材料表明()①人口迁徙就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在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 ④商品交换中也蕴含着文化交流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依据材料分析,①不符合要求,②③④均符合题意。【答案】 D 3.“节能减排,造福你我”“守望我们的家园”„„如今,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点开网页,节能减排的专栏、话题随处可见,节能减排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说明()A.新媒体的出现意味着旧媒体的消失 B.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D.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解析】 A观点错误,C、D与材料不符。【答案】 B 4.“第五媒体”是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以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第五媒体”()①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②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取代了其他传媒进行文化传播 ④标志着传媒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五媒体”属于大众传媒,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印刷媒体的推广是传媒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④错误。

【答案】 A 5.巴西世界杯期间,商家适时推出了富有巴西文化气息的纪念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欣赏、购买这些纪念品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巴西文化的理解。这说明()①商业贸易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④文化因交流而传播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依据题意分析,①④符合要求;②不符合材料主旨,③表述错误。

【答案】 C 6.2017年是郑和下西洋612周年纪念。郑和下西洋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有()① 传播了中华文明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 ③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④开创了大众传媒的新形式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被称为大众传媒,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7.如今,依托电子、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大众传媒能够()①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限制,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②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较大程度地实现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 ④消除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别和冲突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太绝对;④中“消除”说法错误。【答案】 C 8.文化传播的高度和深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的文化涌入中国,大大开阔了国人的眼界。我们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A.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一切文化在中国传播 B.坚决防止外域文化冲击中国的传播文化

C.文化传播有其自身规律,可以顺其自然,不用加以干涉 D.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学习、吸收各国先进文化

【解析】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既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又要积极学习、吸收各国先进文化,D项当选;A项错误,我们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B、C两项错误,应排除。

【答案】 D 9.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是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国家共同参与举办的大型多边综合文化活动,以“请进来”和“走出去”作为两大主线,分为开幕式、“拉美及加勒比艺术节”“中国文化拉美行”、闭幕式和大众传播几个主要板块,通过文化、艺术、文学、文物、电影、图书、传媒、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举办包括演出、展览、论坛、电影展映、图书节、文明对话、经典互译、人文交流、旅游推介等多方面活动。在举办形式上,将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地传播与展现中拉双方文化的丰富多元和悠久历史。

依据材料,结合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怎样开展文化交流。【解析】 本题以2016“中拉文化交流年”为背景材料作为命题切入点,着重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探究论证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依据要求联系相关知识展开论述即可。

【答案】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同时,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促进文化传播。④要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文化传播。⑤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能力提升] 10.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汉语热”与孔子学院遍布世界,让中国的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说明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①正确;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②错误,排除;汉语能走向世界,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正确;④正确,正是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传播了中华文化。

【答案】 D 11.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节目通过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③

【解析】 ③不符合材料,④表述错误,因为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答案】 A 12.西方的“AA制”曾被中国人视为吝啬小气,但如今很多国人提倡用“AA制”破解面子消费。这表明()A.不同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借鉴 B.文化差异导致思维方式迥异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解析】 材料中说如今很多国人提倡用西方“AA制”破解面子消费,说明中西文化间的交流、借鉴,故A符合要求。此题不是强调文化差异而是文化交流,B不符合题意;C是文化对人的影响,与题意无关;D文化的力量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 A 13.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事例不胜枚举。如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等。假如让你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有()①文化与综合国力 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交流与渗透 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解析】 题干要求的是“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文化渗透是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推销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排除③。④中的“文化一元化”说法错误,应排除。

【答案】 A 14.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即个性,文化是世界的即共性,共性是沟通的桥梁;文化传播既要尊重外国的文化,又要加强文化交流。

怎样做好福彩文化的新闻传播工作 篇10

福彩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宣传领域,如何有声有色地做 好当前福彩文化的新闻传播?这是新形势下给各级福彩部门提出的新课题。因此,要花大力气提高福彩文化传播的宣传艺术,增强福彩文化宣传的效果。

目前,做好福彩文化传播,首先应该了解福彩发展历程,总结积累福彩发行汇集的重要作用,读懂福彩文化的深刻内涵,领会福彩事业是慈善事业,是国家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社会福利工作。福利彩票发行以来从福彩理念方面确立了“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和“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工作方针,形成了“公平、公正、公开、公信”的诚信原则和确立了“公益、慈善、健康、快乐、创新”的新时期福利彩票的五大基本文化要素。这是构成福彩文化的精神内核,是福彩事业的无形资产,是推动福利事业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大力加强福彩文化建设和传播工作既是当前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需要,也是福利彩票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从新闻规律和捕捉新闻的角度看,福彩文化内容丰富,从中可以发掘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从大的方面讲,福彩文化应主要包括福彩政策宣传、福彩信息传播、福彩形势分析、福彩文化报道、福彩问题研究、福彩热点透视、福彩知识介绍等等,而我们平常所说的福彩文化宣传,主要是指用各种媒体的形式宣传福彩工作,这主要包括福彩动态报道、福彩工作研究、福彩工作总结、福彩典型介绍、福彩热点透视等等。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福彩文化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很多福彩文化类报道内容空泛、呆板,一般化、表面化问题比较突出,大路货多,佳作精品少,甚者出现了“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问题。因此,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福彩文化的宣传报道,认真搞好福彩文化宣传,提高福彩文化报道的质量,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效益(文章来源2元彩资讯网zx.2ycp.com)。

文化的时空传播 篇11

纹身,是用刀、针等锐器,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刻刺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图形、记号,并涂以颜色,使之长留皮肤之上。其中,纹面是纹身的一种具体形式,以独龙族最具代表,一般女孩十二、三岁即开始纹面。纹面时,先用竹签蘸锅烟灰在脸上描好纹型,然后沿纹路敲击竹针,刺成一行行针眼,擦去渗出的血水后,敷上用锅烟灰和植物拌成的黑汁,几天后,创口上的痂脱落,脸上便留下永久的花纹。这一古老习俗一直沿袭到上世纪50年代,之后便消除了,至今活在世上的独龙族纹面女已不足40人,越来越少的纹面女成了人们抢救保护的对象……“眼下,我们只能通过仍然健在的纹面女及少数掌握纹面技术,通晓纹面习俗的独龙族老人,采取现代影像和图文技术两种手段,对这一独特的文化传统开展抢救工作”贡山县文化局资深民族文化专家彭义良说。

现代纹身,由于时代的不同和地域的差异而演变出不同流派的技术,通常有三种,即萨摩亚式、日式和美式。意大利流行萨摩亚式的技术。我国纹身技术与萨摩亚式相似。如今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看到时尚的纹身艺术,比如我们看NBA时,那些黑人球员身上的“符号”和当今舞台上那些歌手身上的纹身等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拜和效仿,并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艺术文化。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两种如此相似的文化现象为什么呈现出不同的传播方式呢?导致其两种文化现象不一样的命运?”

首先,时间上,总体而言,纹身的传播和改进是与时俱进的,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纹身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千五百年前,当时被称之为“墨刑”,即刑法的一种。而后,由于诸如宋朝的好汉都受过此刑法,而宋朝的市井文化生活异常繁华,因此渐渐传入民间,纹身成为民间公认的英雄行为,为好汉们认同;随着时光的流逝,纹身的演变异常迅速,等级扩散、刺激扩散体现的突出。比如从《水浒傳》里林冲脸上的那个“墨刑”到《天龙八部》乔峰胸前的那个“狼头”,再到今天张柏芝身上的十几处纹身,这些纹身符号所代表的文化含义都是不一样的,从犯人的标记到民族的象征再到今天的时尚,纹身艺术与时代同行而发扬。

相反,独龙族妇女纹面这一特殊纹身形式则呈现出被遗弃的过程。这一习俗在唐朝以前就存在,究其起源,可能要追溯到更早,但由于独龙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无从考证,其代际扩散中被阻断的原因可归纳如下:(1)妇女纹面缘由的消失。独龙族民间对妇女纹面有多种解释:一是独龙族抵制土司和奴隶主抢虏妇女为奴的消极反抗手段;二是为了美而纹面等。但大多数人认为纹面是独龙族青年妇女自我保护传袭下来的一种习俗。当今法治社会下和人们对美强烈追求的前提下,如此野蛮暴力的行为大大减少。因此,独龙族的姑娘们也去追求一副健康自然的美,不再纹面,仅在四、五十岁以上的妇女才有的现象;(2)落后社会制度的表征。独龙族是怒江地区的古老民族,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个古老民族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农业以刀耕火种的粗放耕作为主,生产力低下,伴随交通改善,以前完全封闭的独龙族聚居地受到外界的冲击和影响,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新观念和新技术的引入,纹面文化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就像他所处的社会制度一样没能更新与改进,不仅难以融入周边民族,实现文化的扩散,而且,民族原有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出现转型。

其次,从空间来看,独龙族妇女所生活的独龙江地区地形复杂险要,怒江和高黎贡山就像两把狂刀,斩断了他们与东部联系的纽带,交通极其不便,每年有半年时间大雪封山,与外界的联系甚少,就像陶潜笔下的桃花源一样,桃源人“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于是这种纹面文化通过迁移扩散从这个地方扩散到其他地方的方式很难实现。这种文化现象也只是局限在当地,其规模很小,范围很窄。而纹身就不一样了,例如林冲脸上带着墨刑从开封充军到牢城,沿途的老百姓都知道他是80万禁军教头,响当当的一条好汉,这跟当今电视台打广告作宣传没什么区别。这样一来,文化的迁移扩散就成功的做到了,纹身得以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伴随刺激扩散,对纹身加以改进,变得更加美观。等级扩散在纹身方面也有体现,如在NBA里打球的那些明星,不看他们的脸,光看他们的纹身就有好多球迷能说出他们的名字,甚至效仿刺上一摸一样的图案,文化时空传播结果,形成接受纹身的庞大人群,甚至成为了当今流行的一个符号代表。

我抱着对这一符号的极大兴趣,在一次春节期间,与我纹身的表哥交流。表哥右手腕部手背上纹有一个颜色很深、字体很大的“忍”字,我询问其缘由,他说是为了提醒自己在江湖上要忍,避免做一些年少轻狂的事。他曾经在海南看到许多当地人的身上都纹有图案和文字,以当地黎族崇拜的蛙和雷两种图腾供奠的神居多,觉得比较好看、威严和神圣,于是就请了当地一个纹身师傅帮刺了一个“忍”字,回到家乡,很多人都说纹得好、纹得有个性,也有效仿的。

上一篇: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内容下一篇:招教教育学部分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