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共16篇)
记得去年在钓鱼的岛事件闹得很热的时候,有这么一篇报道深深地刺痛了作为汉族子孙一员的我的心:一名少女穿着汉服出街,众人误认为是和服,当街遭扒并烧毁汉服。我不禁深深地问一句:“难道你们真的忘记汉服了吗?难道你们真的认为旗袍和西装才是我们汉族的民族服饰么?难道你们眼中的汉服就是日本的和服么?”这一刻,我忽然羡慕起日本了。
羡慕日本由汉服进化并改良的和服闪亮登台在世界各地;羡慕日本从平安奈良到江户镰仓,即使经过明治维新,在今天仍可在大街小巷看到和服的踪迹;羡慕日本每年都有活动在宣扬并传承着和服文明……我不愿为此痛心,不愿汉族祖先的智慧无人赞叹,不愿我华夏衣冠依靠日本去宣传,不愿我民族文明消逝于世界……在中国,我汉家儿郎,为什么他们穿上最美丽的服饰,你们却说他们行为异常、做秀、叛国?为什么我们倍感珍惜的汉服,你们作为汉族子孙的一员竟说它属于日本……?
在当今社会,有特色的民族服饰往往是用来分辨不同民族的标志之一。可是为什么,我不止一次看到民族大联欢时,各民族的代表穿着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服饰谈笑风声其中。而汉族代表却突兀地穿着西装站在其中,和任何欧洲国家一样,和美国,英国一样……汉服呢?你们的汉服呢?作为汉族子孙的你难道真把汉服给忘了?汉服男儿的潇洒盻兮,汉服女儿的巧笑盻兮,难道只能在历寻找了么?难道都只能在和服的身影后寻找了么?
汉族是全世界被剥夺衣饰文明的民族。历经鸦、片战争到十年的,消逝的文明不尽其数,失去民族服饰尚情有可原。如果把侵略者强加于我们身上耻辱的标志,刻意遗忘并坦然接受,实在可耻。中华民刻具有包容性,但并不代表能把祖先的智慧拱手相让,丧失自我风格。复兴中华,从汉服起,想起汉服那遥远的一声声呼唤!
一、母语文化素养的两个含义
首先, 因为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了世界文化的主流, 且在二十世纪时达到了顶峰, 所以我们选择了英语专业教师。除此之外, 我过的高校, 不管其他专业的学生还是外语专业的学生, 英语都是必修课, 而且相比其他语种来说, 学英语的人那是远远超过了许多。由此, 可以证明, 英语具有普遍的意义。其次, 我们强调的不是其他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老师, 而是“英语专业教师”。这是因为英语专业教师的培养任务非常艰巨。其面向的是一个将英语专业主要的专业或者唯一专业的大学生群体, 他们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否真正成为国际上和社会上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或者是宽口径、高素质、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 在客观上讲, 教师是关键, 教师有决定性的作用。另外, 英语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 其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而已, 其和互联网、计算机应用等获取高科技信息的能力是一样的。是一门必备的基本能力。但是, 其他专业的学生都有其自己的专业, 因此, 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具备不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不是满足社会用人的需求、是不是合格等。都不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来承担主要责任。
二、文化教学的目标定位
有了母语文化意识还是不够的, 还要把这种意识真正落实到教师自身内涵和职业综合素质框架持续发展的实践当中去。“生产性双语文化”是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标定位。我们可以将“生产性双语文化”具体到英语专业教学和培养模式中, 是让英美文化和母语文化在学生身上形成互动, 从而让他们具备文化创造力, 并到到目的语文化和母语的相互促进、理解。
三、英语专业教师的母语文化意识
我们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隔离的世界, 其需要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如果人们学了外语以后, 丢了母语, 有了外国文化从而丢弃民族文化, 那么这个世界还是一个隔离的世界。所以, 那学英语又有什么意义?不管从什么角度看世界, 我们都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多语人”或者是“双语人”。如何让““多语人”或者是“双语人”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纽带?甚至是成为让世界都了解中国或者是让中国了解世界的桥梁?又如何培养真正的“多语人”或者是“双语人”?这就需要我们的英语专业教师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语人”或者是“双语人”。还需要强调呼唤英语专业教师的母语文化意识, 从而提高母语文化素养。
四、从意识到行动、到升华
有了母语文化意识还不够的, 还应将这种意识落实到教师职业自身内涵及综合素质框架持续发展的实践当中去。目前, 教师是完成一切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且, 还包括文化素养在内。首先, 我们深刻的理解、认同、掌握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当一个英语专业教师具有强烈的母语文化意识同时注重英美文化是, 就会主导思考其培养一个合格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责任。英语专业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一个怎样的文化素养构成才算完善, 同时要积极的去寻求不断加强人文知识及文化修养的途径。其次要不断的解除本民族传统的、现代的一切优秀成分和营养, 并把握和理解全人类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 才能不断的发展文化素养。这一切都是因为在母语文化中最重要的载体就是母语。首先, 英语专业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过硬的汉语基本功, 其中包括:现代汉语语音、句法系统、词汇等, 同时还要具备深厚的古代汉语知识。有了好的语言基本功底, 才能从文学、历史、宗教、哲学等这些方面充实自己的人文知识。最后是, 教师除了要增强母语文化意识、采取文化自觉行动外, 评估英语专业教师业务水平及能力可以通过相关部门提供的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进修来作为评价手段之一。其实, 母语文化素养、教师职业综合素质等, 这些方面的发展都要依托各级教研机构、管理部门的培养和支持。其实, 不敢是提高教学质量还是改进教学方法;还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还是提升英语专业教师的母语素养都离不开教师队伍本身的整体高质量和高水平来做保障。
本文就提升英语专业教师母语文化素养的发展状况进行一番分析, 同时也认同了“生产性双语文化”的文化教学定位和模式。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在英语专业教师职业综合素质框架中母语文化素养及母语文化意识的重要地位, 并指出合格英语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是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和、出色的语言教学能力、扎实的本体性学科知识、精深的相关理论等都一样重要, 最后, 我们认为当前普遍提升英语专业教师母语文化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增强母语文化意识到采取文化自觉行动, 然后是教师群体进步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12 (3) :199.
【关键词】英语;跨文化;教学;对策
语言是不仅是表达思想、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各个民族文化的积淀,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地区气候、地理、环境等,语言是人类从自然界学习总结的产物,反映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因此,语言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性,包括传承性、区域性、时间性等,语言交流受到地区文化的影响。英语跨文化教学必须将语言的各种特性纳入考虑范围,将语言中的文化元素融入教学模式之中,保证教学质量,英语跨文化教学同样受到地区文化差异的影响,文化差异会给学生造成学习麻烦,除此之外,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之间也存在差异性,更增加了英语跨文化学习的难度。
1 跨文化交流简介
1.1 跨文化交流的概念
交流實质上是人类表达个人思想的方式,交流的对象包括了个人、团体、国家等,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但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本民族的信仰、文化、风俗等。跨文化交流(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语种人们之间的交流,任何不同背景的人们对本群体均有一定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会造成与其他群体的沟通障碍,而这种背景并不是严格局限在文化、语言之上,甚至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等,因此,任何个体之间的交流都属于跨文化交流,本文所研究的跨文化交流是国家层次的差异。
1.2 跨文化交流意识
跨文化交流建立在跨文化交流意识之上,跨文化交流意识是指交流者可以从目的语言文化背景出发进行沟通,需要交流者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语言基础以及灵活的思维方式。跨文化交流意识可以帮助交流者消除文化壁垒,提高交流效率,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文化辨识阶段、文化冲突阶段、文化渗透阶段以及文化体验阶段。(1)文化辨识阶段,该阶段的学习者可以从文化表面特征辨识不同的文化,大多数人处于这一阶段,比如看到富士山的纪念品就想到了日本;(2)文化冲突阶段,该阶段是大多数语言学习者所处的阶段,学习者已经可以从细节辨识文化差异性,比如英国与美国的交流方式的区别,学习者可以察觉到目的语言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并对部分文化差异产生排异性;(3)文化渗透阶段,学习者通过文化学习理解目的语言文化,并从认知水平接受文化差异;(4)文化体验阶段,文化体验要求语言学习者长期生活在目的语言文化背景下,向本地人学习处理事务的方式与方法,从感情层次接受文化差异。
2 跨文化交流的理论基础
跨文化交流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是文化身份,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体现了对个体与族群的自我界定,带有强烈的民族印记。文化身份包括身份认同和身份建构,认同的基础是自我承诺(commitment)与确认(identification),是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基于历史和现实,自我身份的接受与认同除了发生在原族群中,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对异质文化的感受与认同。在此过程中,文化建构以动态形式塑造了文化认同的多层属性,最主要表现为历时性和共时性构建的特征。
2.1 文化身份的历时性
文化身份的建构伴随着历史的变迁、政治与经济解构重组的动态过程而来,是历史记忆与现实映射的碰撞与融合。历史记忆作为一种沉淀渗透在文化认同的恒定层面,是族群文化的历时映射,并高度制约着文化建构的走向;现实映射作为一种动态存在,既维系又冲击着历史记忆。在文化的对抗与冲突中,当异质文化无法借助政治经济地位对本族文化形成强势霸权,历史记忆则会在该文化的身份认同中占据主导地位;相反,当政治与经济的霸权地位足以使异质文化凌驾于本族文化时,本族文化就会出现失语现象,此时,在异质文化的剧烈碰撞下就会导致本族文化历史记忆的退化甚至消失,进而形成文化身份的结构性变异。
2.2 文化身份的共时性
社会语境的差异导致文化身份认同呈现差异,表现在性别特征、阶级特征、国别特征和种族特征等方面。其中,种族或民族性身份认同是最为普遍的形式,面对异质文化时可以有助于确立自我地位和区别特征。文化身份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境,在异质文化的对抗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国别和民族层面的语境。而在跨文化语境中,如果过分强调文化身份的同质建构而忽视文化间差异,则容易形成文化沙文主义,以文化的同质身份抹杀身份差异。
3 英语跨文化教学的作用
3.1 交流能力提升
英语跨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意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避免用语失误、文化内涵提升、提高文化敏感度等。英语跨文化教学可以有效改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以词汇、语言以及语法的研究为主,忽视了地区文化在语言中的作用,导致交流中出现误解,英语跨文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语言准确性,避免交流用语失误,除此之外,充分掌握目标用语的特性之后,可以提高学生对不同地区英语的敏感度。例如“Thank you fir spending time with me on island”“It is my responsibility.”英国人会认为这种回答是出于无可奈何的意思,准确的用语应该是“It is pleasure.”
3.2 文化内涵提升
英语跨文化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各种文化,为中外交流搭建桥梁。一方面文化知识可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另一方面语言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国家的思维模式于文化。教师应该将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将文化与语言教学进行整合,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对课文进行展开,教师备课时多收集一些国外的书籍、资料、影音等。文化内涵同样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会更强。
4 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缺陷与对策
目前,我国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问题与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学生学习观念、学习途径、思维模式差异以及教师教学模式:(1)学习观念,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继续沿用高中英语学习模式,将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界定为四、六级考试,并未将英语文化学习纳入知识范畴,导致英语跨文化教学十分被动;(2)部分学生对英语文化兴趣较大,但学习途径十分有限,只能通过电影、文学作品等了解英语文化,而且了解的内容也十分局限,包括历史、风俗、重大节日等,对文化了解有限;(3)思维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趋向综合性思维方式,西方人趋向于分析性思维模式。(4)教学模式,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教学模式发展缓慢,英语教学模式缺乏应有的扩展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建议。
4.1 激发学生积极性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相应的文化背景,语言本质上属于交流工具,但语言习惯的背后却是一个种族的文化,英语的教学必须结合欧美国家的文化背景。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文化的教学作用,将文化作为语言教育的载体,使英语文化渗透进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扩展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4.2 构建新型跨文化教学模式
多种文化交融本来就是全球一体化的特点之一,我们不应该完全舍弃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那样就不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会导致教学模式混乱,英语教学研究者应该在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上进行改进,将具有英语文化背景的元素加入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表达能力,也能够通过英语来推广英语文化,真正的实现了英语的本土化。
4.3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英语跨文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积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英语教师应该保持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人文主义教学观,让英语跨文化教学渗透进入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英语教师是英语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文化修养感染学生,为学生展现英语文化的魅力。
5 總结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纪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相应的文化背景,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逐渐接受了英语总的外来文化,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大都具备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很多高校开设了英文原著阅读的课程,除此之外,热播的英美电视剧也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目前,我国现有的英语教材大多采用欧美文化背景,具备较好的文化背景。本文深入的研究了我国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刘桂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发展与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4]孔德亮,栾述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外语界,2012,02:17-26.
[5]李楠.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汉文化双向导入研究[D].吉林大学,2012.
[6]于斌.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吉林大学,2007.
[7]孙远.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范文:
Hi, everyone ,
We’ll have an important activity—picking apples。 The picking will go on from 8:00 am to 11:00 am next Saturday and wele all of the people in our munity to join in the activity 。
To join in the activity , you should sign your name in the office before 5:00 pm next Thursday ,which is the deadline ! Don’t miss it !
Atten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ll the people who will join in picking apples should wear a hat and a pair of gloves because there will be a lot of leaves or dirty things that will otherwise fall on your head and make your hands dirty 。
Be active , everyone in our munity !
The munity board
My name is Wunai Tianshi .I was born in Xionghe Jingzhou on November 13th 1991 .I want to be a journelist when I leave school !I have many friends in my school such as Fan Di Tong xin and so on ...I also have many friends in Xiaohe such as Suisuiyangguang Liu Beibei Xiao Xiao and so on .There was many idea in my head I want to find you Do you think so?please write a lettler for me!!!
My father likes to watch all kinds of sports, so when I spend the time with him, we watch the match together. The Summer Olympic Games is coming soon, I feel so excited, my father will follow the games and I will company him. It is a great time for both of us. We share our opinion and talk like friends.
电影作为文学载体的一种, 是一门声画结合的时空艺术综合体, 是一本形象、生动、丰富、纯正的语言文学教科书。通过欣赏搬上银幕的英美文学佳作, 学生可以更生动地理解和品味体裁多样、题材广泛、语言隽永的文学名家的作品;同时还可以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 既满足了培养语感的需要, 又是提高文化修养的重要方面, 还能陶冶情操、提高语言修养、锻炼思维、增长知识。
2011年, 作者负责了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的重大改革课题“以内容为依托的研究生英语创新教学方案的设想”的实施工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本项目组以改编成电影的文学名著为主要载体, 并将其与听、说、读、写的语言教学结合起来, 以求从电影中学文学、欣赏文学、并学习语言技能。在此, 愿借此机会与各位同行分享我们的一些积累的经验。
影片的准备策略
选片是课前准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部文学名著可能会有不同版本的改编影片, 影片是否忠于原著、语言是否适合我们的学生, 字幕 (包括中文及英文字幕) 是否准确, 这都是我们在选片时非常注意的问题。另外我们还特别注意一一核实中文和英文字幕, 做到合理挑片的同时, 也为我们随后的语言能力培养提供现成的素材。我们将精美的翻译选择出来作为翻译欣赏。同时, 将那些不够准确的翻译也挑出来让学生课后练习修改。我们在选片时还对原声电影进行小小的加工, 比如将不适合的片段剪裁掉, 这样可以节省播放影片的时间, 还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选择影片的思想策略
在选择影片时, 我们根据英国文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选择了五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使学生了解每部作品所代表的不同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它们分别是:
1.《哈姆莱特》 (Hamlet)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一部杰作。在这里学生可以通过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的《哈姆莱特》, 了解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哈姆莱特这个人物身上的体现, 莎士比亚杰出的戏剧独白 (soliloquy) , 并且通过独白了解哈姆莱特优柔的个性。我们经过几个版本的比较, 最终选定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莎剧表演艺术家劳伦斯·奥利弗的版本 (1948年1月) , 此版本最忠实原文。
2.《鲁宾逊漂流记》 (Robinson Crusoe) :之所以选择这部作品作为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 是因为17世纪——18世纪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 鲁宾逊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坚韧、勤劳和勇气都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精神体现。我们采用1997年乔治·米勒导演、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版本。这个版本比1954年版音质好, 画面更清晰。
3.《傲慢与偏见》 (Pride And Prejudice) :这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我们精选这部作品, 一方面是因为它代表了英国19世纪乡村土绅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这部作品人物描写深刻生动、戏剧场面精彩、对话巧妙, 再加上略带嘲讽的英国口音, 是一部小说技巧和英语学习的经典之作。这部电影共有7个版本, 我们选用1995年英国BBC版的6集连续剧《傲慢与偏见》, 这是公认名著改编的影视剧中最经典、最成功的一部。
4.《简爱》 (Jane Eyre) :这是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的学习, 使学生学到一种独立、自由、平等的思想。《简爱》小说自问世以来已有多个版本, 但是对于中国观众来说, 1970年由乔治·斯科特和苏珊娜·约克饰演的版本被认为是所有版本中改编得最恰到好处的。影片既忠实于原著精神且故事结构更为紧凑, 爱情主题更加突出。而饰演简爱的苏珊娜·约克, 外表沉静, 含蓄内敛的风格也被评为最接近原著简爱的精神气质。
5.《德伯家的苔丝》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这是现代主义时期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杰作。学生通过这部作品, 可以了解自然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这部电影也是有无数个版本, 我们选用了1979年由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版本, 不光是因为这是这位大导演最令人称道的作品, 还因为这部电影利用了胶片的感光特性来作为电影的修辞, 真正使名著电影化了。
以上是我们为一学期 (每周2课时, 以18周计) 精选的五部作品。我们选片所遵循的原则是: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和语言特性。
授课策略
在授课过程中, 我们准备了以下内容:
1.Writer and Literary background (作家与文学背景) :通过ppt课件和视频材料介绍了作家和相关阶段的文学特性。2.Synopsis (故事梗概) and movie trailer (片花) :放映前, 向学生提供电影的剧情介绍和网上下载的片花, 帮助他们更好理解。3.Photos and Posters (剧照) :精彩电影剧照可丰富和补充内容, 增加学习兴趣。4.Scripts and translations (英汉对照台词) :影片英语对白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看懂影片, 而且可以为英语学习提供鲜活的语料。5.Notes (注释) :这部分的重点是语言教学。重点、难点点到为止, 既帮助学习者对影片和脚本的理解, 同时更加丰富学习者的知识和信息。Notes包括:
□Useful expressions: (重点词条) , 涵盖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口语词汇、生活常用语、俚语和习语等。
□Cultural Differences (文化差异) :评析中西文化差异, 深入了解异国风俗。
□Language points (语言点解析) :重点词法, 语法活用举例。6.Character and plot analysis (人物、情节分析) :分析人物和情节, 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
学习成果测评策略
鉴于目前我院所规定的课时量, 我们在口语训练上还远远不够, 因此, 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提供了课后成果测评资料包。
1.自我训练和提高:我们运用语音识别、语速控制、录用比较等技术给学生提供经典台词标准示范, 跟读模仿等练习。这个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背诵和模仿经典名句。
2.学习成果测评:我们结合多媒体技术对每部电影都做了如下方面的主客观测评练习: (1) 经典台词填词练习。 (2) 电影插曲听写练习。 (3) 问答练习。 (4) 讨论话题。 (5) 翻译练习。
新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开设新课程实验班和调查问卷两种形式进行了实施效果分析。
1.调查的问题
表1你对文化类拓展课程的评价
2.调查的对象
对象为2012级三个实验班共95名学生。本调查问卷实发放95份, 44号卷为空表, 有效问卷为94份6 (其中26号问卷由于对拓展课程的评价的问题2未填写, 不够完全) 。
3.调查结果与讨论
调查结果如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一半的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评价为极佳———10分, 最差的评价也不过是“7”。
在拓展课程的必要性的五种选择中 (非常必要、比较有必要、无所谓、不必要、完全没必要) , 学生只选择了前两个, 必要性就可见一斑。
从图3可以看出, 27%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压力, 31%的学生感觉压力不太大, 因此, 大多数学生认为文化拓展课程没有多大压力。
对于可能感兴趣的课程, 选择电影欣赏的占压倒性的趋势。不过很多人都是多选的, 学生对于有关西方文化的英美文学课程以及能够寓教于乐的电影欣赏课程都非常感兴趣, 而写作和科技英语两门课程却是冷门。
结语
在研究生英语的教学中, 采用电影与文学的结合欣赏的文化拓展课程开辟了一种新的尝试,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问卷调查的结果和访谈也都显示, 学生的满意度较为理想, 教学效果良好。研究生英语文化类拓展课程的实践是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性尝试, 具有投石问路之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研究生英语拓展阶段新课程体系中文化类课程的实践。在此中, 介绍了研究生英语文学课与电影结合、文学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的探索和实践。此教学探索对研究生英语拓展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文学,电影,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英语;文化观;发展观;实践观
全面有效地提升英语教育质量与水平,是当前英语教育最为紧急的內容。为了完成这一目标,老师一定要正确了解文化交际教学是初中英语教育最为重要的部分,要对其给予很大关注。
一、理性认识文化,培养学生地道的文化观
文化和语言是没有办法分割的两个部分。文化是语言行使的核心内容,也是语言情感最为重要的展现。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教师以语言和文化为中心,让学生对文化产生感性认识,提升他们语言学习与运用的感悟。
以文化所具有的内涵特征和使用价值作为主要思路,增强与拓宽学生跨文化语言学习的观点,这是在不断深入了解英语国家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生活形式以及思维观点等前提下,培育学生的文化世界思维,从而给语言教育带来的一些重要保障。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文化价值观点要得到一个合适的运用,这样才能有效地去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英语学习问题。理性认识文化,有助于学生养成多元化语言学习观点。
二、鉴别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发展观
在理性认知与文化内涵的前提下,掌握辨别运用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教学部分。这种对比使用可以提升语言使用技巧灵活性的前提下,体现表达者的整体文化素质。如果说跨文化学习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那么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眼界与辨别发展实力是不可缺少。有了对比,才可以让学习更为透彻。
利用这种形式开展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提升使用成果。在跨文化学习中要加强培养学生鉴别发展素养,首先要让他们具有一个合理的语言文化学习态度,强化对文化发展改变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其次培育学生丰富的文化学习观点,激励学生利用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形式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从而累积自身语言的文化知识。最后要养成学生多元化思维,使用对比学习习惯,养成一个多元化观点,让他们在满足思想情感与社会体制中可以灵活地理解与使用。
学生在对比学习中,可以更加有效地感受文本价值,更加透彻地感受到人文背景。如,牛津初中英语中7a Unit 3 food的Reading—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这个内容时,专门针对西方国家饮食习惯,以 “Whats about food”激励学生去获得相关资料,再把西方饮食和中国饮食这些内容做一个对比,让他们在懂得西方饮食基本习惯的前提下,和我国饮食文化做一个全面对比,并去思考:How to have ahealthy lifestyle?让他们懂得,不管饮食习惯怎样,这些都是人类在饮用食物上的一个发展和改变,展现了特殊风俗,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有机融合文化,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观
跨文化学习一定要在全面结合的前提下有效使用。新课程英语学习目标中规定学生在了解与掌握文化的前提下可以对文化有一个很好的理解,从而养成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和我们国家文化之间差别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提升他们在跨文化沟通上的实力。这就需要学生在懂得国外文化的情况下不断加深对文化发展价值与人文性的了解,从而提升实际使用成效。
让文化添加到语言学习中来,展现相互之间的优势,有助于学生进行实际使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要依据学生自身情况与文化发展特征,自主强化中外文化学习,拓展知识范畴,激励他们在多元化学习与使用中更加关注知识的累积。在使用中,可以适当提议他们对文化中某一个特殊现状做一个详细表达,从而提升他们在语言学习上的实际使用能力。
四、教师要加强英语文化修养
学生在学习时,语言与文化输入大多都是依赖于英语课本、英语老师的指导等,所以,英语老师自身英语水平就显得特别重要。英语老师要提升文化素质的有效方式就是获得专业训练,学习英语文化专业课程,不断全面、有效地掌握与认识英语国家的发展历程、文化、习惯以及生活形式等。教师要给学生带来一些真实素材,让他们养成正确的文化观,让他们在学习英语时能够对世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拓宽自己的眼界。所以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才可以满足文化交际教学最基本的需求。
总之,在新课程这一大环境下,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跨文化意识,让他们了解与懂得英语国家和其他国家文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认知与掌握,可以强化对本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意识,从而让他们更加精准地掌握语言。
参考文献:
[1]张瑗.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7).
[2]赵杰.小议跨文化教学的原则[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2).
[3]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2(2).
作者简介:魏含迪,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方向)。
Thanksgiving Day is a harvest festival. Traditionally, it is a time to give thanks for the harvest and expressgratitude in general. It is a holidaycelebrated primarily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perhaps religious in origin, Thanksgiving is now primarily identified as a secular holiday.
【中文译文】朋友之间不分彼此。
● Old friends and old wine are best.
【中文译文】陈酒味醇,老友情深。
● Short accounts make long friends.
【中文译文】若要交情深,有帐不可拖。
● Even reckoning makes long friends.
【中文译文】彼此无帐,友情久长。
● A faithful friend is hard to find.
【中文译文】忠实朋友实难寻。
● 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
【中文译文】朋友易失不易得。
● Try your friend ere you trust him.
【中文译文】信任朋友前,应当先考验。
● Prove thy friend ere thou have need.
【中文译文】需要朋友帮忙前,要对他们先考验。
● A table friend is a variable friend.
● Table friendship soon changes.
【中文译文】酒桌上的朋友多变化。
【中文译文】酒肉朋友靠不住。
● Friends agree best at a distance.
【中文译文】朋友有间隔,意见才能合。
【中文译文】朋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
● Believe no tales from the enemy.
【中文译文】敌人所言不可信。
● In an enemy spots are soon seen.
【中文译文】敌人身上求疵易。
● Mickle power makes many enemies.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材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已经到达一个空前频繁的阶段,人们早已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代跨步到“地球村”的时代。各国人们早已摆脱故步自封的观念,跨文化交流随处可见,并且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符合时代脉搏的合格外语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使用某一语言的同时,就是在传播这一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新出台的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将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为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加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由此配套编写的一系列英语教材体现了这样的精神,并充分贯彻了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开阔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这一要求。本文将重点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教材(New Practical English)中的综合教程(Comprehensive Course),说明英语教材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综合教程中有关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cultural awareness)。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学生根据所处的文化环境及交际双方各自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新编实用英语教材就是通过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有研究表明,专科院校所使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英语教材系列中的综合教程,每个单元中的所有模块普遍涉及文化因素。这些包含文化内容的单元所涉及的话题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友谊、旅游、语言、英雄人物、文物古迹、体育、音乐、文化、动物保护、节日、戏剧、科技、幽默等,如此广泛的话题十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他们对于本国文化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下面就以综合教程为例,从听说、阅读、词汇三方面具体分析教材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现象。
2.1听说训练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
综合教程中的听说训练通过对人物的对话或是一些形形色色有关文化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例如,综合教程1的Unit 6 “Sports Events and Outdoor Activities”的听力部分,材料讲述的是关于美国人都喜欢烧烤(Barbecue)这一习俗,通过这些信息的听力,学生可以了解有关Barbecue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大量的户外活动的英语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可以以此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开口说的欲望,询问他们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最喜欢的运动员是谁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奥运会的文化,又可以锻炼有关运动方面的英语表达。又如综合教程1 Unit 2的听力:一封感谢信,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封地道的美式感谢信的书写方式,以及一些表达感谢和邀请的词汇和句式,并通过这一部分的听力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文字背后的欧美文化礼仪。再如综合教程2 Unit 5听力部分,通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展现美国人eating out时的一些习惯,学生听完之后可以对比我们国家的饮食文化,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类似的听力材料在教材里还有很多,新教材的编者们让教材不再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层面,更加注重文化意识的熏陶、渗透,特别是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因为语言说到底,就是用来交流的载体,所以不管学习的内容如何变化,最后都要落到交际这个关键点上,新教材的编写还特别注重让学生理解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因为了解本国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外国文化,提高对外国文化的鉴赏能力,可以在进行文化对比时更准确、深刻地认识两种文化的异同,能提高对外国文化的敏感性,从而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这一指导思想在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的听力材料中都有所体现,如上述提到的关于文化的介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并且在接下来要谈的阅读材料中有更明显的体现。
2.2阅读材料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
新编实用英语教材中有涉及面很广的阅读材料,其中不乏许多有关跨文化交际的文章,这些阅读材料不仅能反映英语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文化,还能从中体现中外文化的对比,使中国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了解到真实的英美文化。例如综合教程1第七单元“Celebrating Holidays and Making Friends”的阅读课文“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就是一篇很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教材,其主要内容是介绍感恩节和圣诞节的由来、庆祝方式等,节日本身就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圣诞节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更不陌生,但是圣诞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对于欧美国家人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大多数学生其实并不十分清楚,所以通过学习这篇教材,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我们国家的节日,由此可以窥视出中美两国文化的异同,也能让学生们更加深刻了解到欧美国家人民如何庆祝节日及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启发学生谈谈通过学习这两个节日,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人们在庆祝节日方式上有何异同,西方国家的节日中是否涵盖了其他因素,如宗教因素等,这些是不是也能窥探出跨文化交际的端倪?通过这种材料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从中外文化对比中加深对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此外,在学习这类文章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拓展,向学生介绍其他国家的一些文化风俗,将各个国家的一些非常著名的节日列出来进行对比,如日本的盂兰盆节、西方国家的万圣节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有关节日的内容不但可以增加学生们的见闻,而且可以使他们了解到这些节日背后的深层含义,比如复活节,教师可以扩展一些内容,除了介绍复活节彩蛋和小兔子这些表征之外,还应告诉学生们复活节是最古老最有意义的基督教节日之一,是庆祝基督耶稣的复活,是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每年都要庆祝的节日,复活节还象征着重生和希望。通过这些拓展性的介绍,可以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们将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我们国家的传统佳节——春节为例,和国外节日对比,找出彼此的差异,启发他们进行讨论,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进一步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上述这些阅读材料,都能充分体现关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内涵,选材生动有趣,文章长度适宜,并留有很多可以扩展的内容,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教材,可以对英语语言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历史发展、人文景观等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而且通过文化的差异性比较,对本国文化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更好地建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2.3词汇里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
如果听说部分和阅读部分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文化信息,那么词汇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则显得有些不太明朗,其实,词汇中的文化信息也是相当丰富和耐人寻味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语言不可分割的词汇,也是反映文化发展变迁的有力证据。如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在单词拼写和发音上的区别,除了这些区别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本地化英语也是和当地的文化息息相关的,如英语语言学中提及的克里奥尔语和洋泾浜语,都是英语在传播过程中与当地文化结合的产物。再如现在席卷全球的中国功夫,在英语词汇里就有一个类似汉语发音的kongfu(功夫),又如北京的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让英语词汇里又多了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单词fuwa(福娃),这些都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带领学生们找到这样的例子,既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
3.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建议
跨文化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层面。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除了依靠教材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所学内容适时引进一些辅助工具,如PPT、图片、音频视频资源的使用等;在进行跨文化知识介绍的时候,应灵活安排一些任务,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文章阅读,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可以介绍一些优秀的英文网站,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看一些英文版的纪录片等,让学生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外国文化。语言学校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于实践,应用于交流。所以,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显得尤为必要,并能为学生们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肖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M].课程教材研究所,2005.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特点
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实就是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因此, 这一能力的培养过程必然是建立在两个文化语言框架之下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所以,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必然是以文化为其重要支点的。当前, 我国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做好这一教学实施, 笔者认为, 教师首先应当认识清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特点, 继而才能够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方式开展初中英语教学工作。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植根于两种差异化的文化土壤之上。简言之, 就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主要是引导学生去了解西方文化。借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再来反作用于语言的学习, 即英语能力的提升。再者, 因为其植根于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文化基础之上, 所以,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来实施教学。即借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来辅助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二个特点是多为口头交际, 是直接性的言语交际。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英语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因此,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英语的听、说教学, 同时, 还要加强语音、词汇、阅读理解、写作等的教学实施。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做好全面化的准备。
二、初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所以, 让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以及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是教师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故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首要的工作, 也是最为基础的工作。我们总是说意识先于行动。只有意识先获得了培养, 学生的学习行动才能够跟上要求, 而这样的方式获得的教学效果才是优异的。
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所以, 教师可以借助讲解“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和“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这两个词组的含义来提升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此外,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述因为对文化差异不了解而导致的笑话或者一些有趣的内容。
2.营造出良好的跨文化氛围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一个最佳途径就是在具体的氛围之中。即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应当积极地为学生营造出西方文化的学习氛围, 这样将获得更加好的效果。
为了营造出良好的跨文化氛围, 笔者认为教师主要采取邀请自己的外国朋友作为教学嘉宾的方式。并且选出一定的时间来请外国人给学生上英语课, 或者是鼓励学生在课下多与外国人进行口语对话和交流。
再一个方式就是可以播放一些西方电影电视剧的原生碟片, 营造出具体化的学习氛围。例如, 在八年级下册Unit1 Willpeoplehaverobots?这个部分的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播放《阿凡达》、《机械战警》等美国科技大片。借助这种背景化的展示方式来逐步带领学生进入具体的氛围之中, 继而更好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定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教学过程。而这也意味着教师应当坚持做好这一教学工作, 并且帮助学生坚持下来。为此,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定期布置与跨文化交际有关的任务给学生。通过这种硬性任务的培养来强化学生的毅力, 并借助任务的实施和完成来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
例如, 在完成了九年级上册Unit5Films这个部分的教学实施后, 教师就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你自己选择一部或多部英美电影, 然后将电影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用英语加以归纳。”这一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借助这样的任务布置可以很好地培养、锻炼并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岂止是传统音乐可以夹杂英文演唱,就是元宵节与情人节也不期而遇了,这场相会本来就不是火星撞地球,而是一次潜行于历史中漫长等待后中西文明的相遇。当你苦恼于家人和“佳人”时,当你一手拿汤圆一手握玫瑰不知如何抉择时,何不带着“佳人”回家一同陪伴家人呢?何不让中西文化来一次盛大的会面呢?为何偏偏以传承文化的名义担忧“文化入侵”呢?
既然并非文化侵略,又为何要以防备之心、抵抗之意去对待呢?当有些人怒言故宫中的美国咖啡馆应“滚出故宫”时,自己是不是正将故宫留在日本相机的取景框中,又把纪念品塞进法国的名牌包里呢?那些貌似满腔的爱国血随处泼洒,是在抗拒咖啡,还是在抗拒美国呢?是不自信的病入膏肓以致将自己臆想成文化的受害者,还是前朝宫中复现前朝的闭关锁国呢?如果那些口口声声控诉着“文化侵略”的人抗拒回答这些问题,那至少应该理性地探求:如果真的是侵略,那又是什么遭到了侵略?
由此不由得让人想起大儒王国维之死。有人说,现代中国从未产生过走得这般前面又涉猎如此丰富的博学者,但王国维还是沉湖了。关于他的死,有“殉清”说,有“殉文化”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他有走在前面的预见,却还是做了中道弃世的魂。如果王国维能正确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他的睿智,积极作为,也许他会成为另一种文化的先驱。
文化现象与文化产物,都是由物质与精神相互依托而存,缺一不可。譬如故宫,若物质湮灭,那前朝不过是遗民早醒的梦;若精神无凭,那故宫不过是病老砖石草木的堆砌。由是以观,异国而来的文化,并未侵略哪一部分,也不能侵略哪一部分。有人或许说是异国文化挤占了本国文化的生存空间以至于侵略,而这番言论正如“异国”的小说家罗森所说,是在“信誓旦旦地保证精神存在界限”。
既然他国文化并非以侵略之姿进入,那我们又何必扮作文化的受害者,从而手持自制的正义旗,去抵抗不同姓的期许与善意呢?桦木的纹理,若是将之粉碎焚烧抛洒,又如何追求琴瑟和鸣的群英荟萃呢?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输入
1. 引言
随着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英语越来越体现出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而随着该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大家发现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因文化差异、文化知识的缺失等交际失误。很多英语教师和学者提出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加强目的语文化的输入,但这一做法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跨文化交际的失误,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交际障碍、交际失误等现象屡屡发生。因此,在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反省自己的教学理论、策略和教学内容,以解决目前英语教学中遇到的有关文化的难题。
2.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的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是以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新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新要求)为指导,结合各自学校各专业的特征和社会需求所制订的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新要求提出: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因此,高职高专类英语教学应在抓好英语语言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高职高专类英语教师应正确地认识英语应用能力和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能力的内容,了解其培养策略,以便在达到教学重要目标的基础上,促成最终目标的实现。
3.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能力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部分组成。而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及策略能力构成,也就是新要求中所说的英语应用能力, 包括句法、词法、语音、拼写、语法、语篇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这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所能掌握的内在能力;而跨文化能力就是新要求中所说的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能力,是学生在掌握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及在老师的帮助下经过一定的训练而形成的外在能力。
4. 对于文化输入理念的反思
英语课堂教与学的目标传统上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知识、世界观(文化)和语言实践能力、学生语言的内在能力和外在能力。但在实践教学中,在英语课堂中提出输入目的语文化即认为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和培养,但实际这只能作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而不是全部。课堂教学中关于目的语文化的知识导入不能只是简单导入或者介绍目的语文化,而忽视这一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造成文化教学与语言运用脱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此外,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输入教学,大多数高职高专类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并没有培养自己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而是把课堂上的文化输入作为丰富课堂内容的一种方式或者手段,因此,教师在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 对于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尽管所有的英语教学都提倡纯英语教学,但这只能表现为英语语言文字的纯教学,不能保证英语思维的纯教学,也不能保证学生的语言、思维的全英语反馈。既然我们无法忽视母语语言和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存在,那么不如正视这一现象,而不是排斥。即,利用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的差异更好地学习英语文化,培养英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母语文化对英语文化的学习来说,存在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对于正迁移的部分,学生完全可以照用;对于负迁移的部分,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和实际练习中明确提出,并加以分析、比较,以便学生清楚地认识其不足。例如对于“Hello, teacher.”虽然已经在很多年前有专家、学者纠正了,但在现如今的英语课堂中还是有许多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和老师打招呼。这就需要老师即时纠正,并对这一文化差异进行讲解。中国学生坚持用teacher称呼老师,除了和中文对应外,最大的原因是中英文称呼的差异,中国人不习惯称呼对方为“先生”、“小姐”、“女士”等。再比如学生应答“How do you do?”时习惯用:“I’m fine, thank you.”,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混淆“How are you?”和“How do you do?”这两个问候语的意思,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不习惯用所谓问句的方式回答对方的问候,习惯性认为这是问句,而不是打招呼。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在指出学生语言错误的过程中,适当地导入相应的文化,并指出两种文化差异背后的社会背景等知识,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要点,而不是单独地看待某一文化或者某一语言知识点。
6. 有关文化导入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反思
在专科阶段的实用英语教学中,已有的教学计划中并没有固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实用英语教师基本采用在实用英语教学过程中穿插补充有关知识,而且这部分知识基本采用直接介绍的方式进行。这对于完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有失偏颇的。
针对高职高专类实用英语教学现状,教师可以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大家合作从不同的方面整理相关的文化知识。除了课堂补充之外,还可以通过选修课、系列讲座的形式让学生有机会系统地了解这部分知识。同时,在教学策略上,不要局限于单一的文化输入,可借助现代的多媒体设备,通过课后作业、提问及与母语文化的对比、辩论、表演、图片、实物展示、游戏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该文化的理解,并通过模拟练习等方式完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巩固。
7. 结语
高职高专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完成这一能力的培养,不要只停留在简单的文化输入或者知识的归纳上。教师需要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区别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具备这一能力。
参考文献
[1]Hymes, D 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InJohn B Pride&Janet Holmes (Hg) , Sociolinguistics[C]. (P269-293) .
[2]Canale, M&Swain, M 1980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In Applied Linguistics 1, P1-47.
[3]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知识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0 (3) .
[4]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7) .
[5]何筱莉.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J].国外外语教学, 2001 (3) .
[6]钟华, 樊葳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外语界, 2001 (4) .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Now, all you have to do to get your pie is build a set of stairs, climb up your stairs, and reach out your hand to take it.
First, you must figure out what the design of your stairs will be. If you don’t know, find a person who has managed to build a set of stairs to reach his pie, and find out what needs to be done.
Next, you will need to prepare for your stairs. You need to buy the wood and the tools. You might need to replace some broken tools.
Finally, and this is the hardest step, you need to focus your mind on your work. The actual work requires constructing the stairs. You may find that you’ve worked really hard for days, weeks or even months, and then suddenly find that your stairs are not going to line up with your pie. So you need to make sure that you still have money to buy new materials and rebuild your stairs in the right direction.
With proper planning and careful pacing, you will be able to reach your pie. Your pie is right there, right above you. All you need to do is get it.
翻译:往前一步是天堂
天空中真的有一块馅饼是专为你而做的,它符合你的口味,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大吃特吃,它只属于你并且你无需与他人分享。
现在,你为了获得那块馅饼而必须做的所有工作仅仅是搭一个梯子而已,然后你可以爬上你的梯子,伸手摘取那块馅饼。
首先,你要明确你的梯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那么就去找一个曾经成功搭建梯子获得自己的馅饼的人,问问他该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接下来,你就必须为准备你的梯子而工作了。你需要买好木材和工具,英语短文或许还可能需要替换掉那些破旧的工具。
最后,也是最艰难的一个步骤,你必须全神贯注于你的工作,那就是建造这个梯子。你也许会在努力工作了几天或几个星期甚至是几个月之后,突然发现你的梯子并不能帮你直达那块馅饼。所以你必须确保你有足够的钱来买新的材料以重新建造通往正确方向的梯子。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坚持以学校为基础、面向全体师生,创作出一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启迪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激发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的原则,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
二、活动主题
艺术人生·梦想启航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__县20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的顺利进行,特成立__县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组委会:
组委会具体统筹本次艺术节活动的各项工作,下设办公室,张德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余槟岐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相关单位抽派人员组成。为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组委会下设以下七个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
(一)统筹协调组
组 长:王 凯
副组长:张德刚 蒋文祥 姚泰昌 余槟岐 陈洪林
成 员: 明 超 刘伟林 王 燕 王启贵 文 雯
职 责:对文艺表演暨师生作品评选展览的筹划、安排与组织;活动筹备、拟定方案;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工作和会务安排,做好对口协调工作。
(二)宣传报道组
组 长:刘宽亮
副组长:姚泰昌 余槟岐
成 员:明 超 刘伟林 郑金达 王启贵 文 雯
新闻中心1人
职 责:协调做好艺术节期间特邀领导、来宾的邀请和接待、讲话稿撰写等工作;组织协调州、县级等新闻媒体对运动会进行宣传报道;提前安装调试好广播、音响等设备,开闭幕式会场布置;艺术节活动的主持;会场内、外宣传,成绩播报、信息传递、网站报道、颁奖礼仪工作;宣传广告等的设计与制作。
(三)医疗保障组
组 长:保 健
副组长:王兴富
成 员:县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抽派医护人员组成
职 责:艺术节活动期间的师生安全教育与宣传、安全保卫与安全预案,突发事件的处置;医护治疗及相关药品的准备工作。
(四)食品安全组
组 长:邱锦林
副组长:王春林
成 员:由县市场监督局抽派人员组成
职 责:负责各参赛队员集中就餐点的饮食卫生监督检查及相关突发事件处置。
(五)安全保卫组
组 长:马兴菊
副组长:王治泽 姚泰昌
成 员:县公安局抽派人员组成
职 责:负责各参赛队往返交通安全保障、集中住宿的安全检查及赛事过程中安全保卫与安全预案、突发事件的处置等。
(六)活动评审组
组 长:曾 馨
副组长:马学书 姚泰昌 余槟岐
成 员:由组委会确定
职 责:按照相关要求及评选细则对各参赛表演节目及作品进行评选。
(七)后勤保障组
组 长:姚泰昌
副组长:明 超 刘伟林 王 燕 敬 森
成 员:杨守波 王启贵 文 雯
职 责:做好艺术节活动期间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及会场布置、材料准备等。
四、参加对象
文艺表演参赛对象为全县中小学(含职校、特校)、幼儿园学生;师生艺术作品评选展览的参赛对象为全县教师、中小学生(含职校)。
五、活动原则
(一)以育人为宗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生动丰富的美育活动之中,让更多师生在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
(二)面向全体师生,让每位师生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艺术实践,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
(三)完善工作机制,以评选展览活动为抓手,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推进美育工作机制的内涵,推进美育教学改革。
六、活动内容及要求
(一)文艺表演
1.声乐类
合唱组:人数在30—40人,钢琴伴奏1人,指挥1人(应为本校教师),每支合唱队演唱两首歌曲(其中一首应为中国作品),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8分钟。
小合唱组:人数不得超过15人(含伴奏),不设指挥,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独唱组: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2.器乐类
小合奏组:人数不超过10人,不设指挥,演出时间不超过6分钟。
独奏组: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3.舞蹈类
群舞组:幼儿人数不超过30人,小学人数不超过20人,中学人数不超过16人,演出时间不超过7分钟。
双人舞或三人舞组:演出时间不超过6分钟。
独舞组: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4.戏剧小品类
含校园短剧、小品、课堂剧、歌舞剧、音乐剧等,人数不超过8人,演出时间不超过12分钟。
5.具体要求
城区中学和城区小学在报送的艺术表演节目中每个项目(声乐、器乐、舞蹈、戏剧)都必须参加(注:民办学校自愿报名);每个单位报送的个人项目限定1个,城区中学和城区小学报送的节目总数不能超过5个,乡镇报送的节目总数量不能超过6个。
(二)师生艺术作品评选、展览
1.绘画作品
国画、水彩/水粉画(丙烯画)、版画,或其他画种。尺寸:国画不超过四尺宣纸(69cm×138cm)对开,其他画种均不超过四开(40cm×60cm)
2.书法作品
书法分硬笔、软笔,硬笔作品尺寸为四开(40cm×60cm),软笔作品尺寸不超过四尺宣纸(69cm×138cm)。
3.摄影作品(小学不参加)
单张照和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需标明顺序号)尺寸均为14英寸(30.48cm×35.56cm);作品的数码照片要求:JPG格式,大小不低于10M,分辨率达到300dpi。除影调处理外,不得利用电脑和暗房技术改变影像原貌。
4.具体要求
(1)评选展览作品需提交作品主题简介和创作过程介绍电子文档,不超过400字。
(2)每个项目(绘画、书法、摄影)每个组别由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县直学校组织评选后报送1至3幅作品,每幅作品不超过1名指导教师。按规定尺寸报送,无需装裱。
(3)学校名称、作者姓名、就读年级、指导教师姓名等信息一律用铅笔写在作品背面。数码照片(光盘)和原件两种方式报送。
(4)所有推荐的评选展览作品原则上不予退还,所有参赛作品无论是否获奖,大赛主委会均有权根据需要进行编辑和发表。
七、分组说明
(一)文艺表演分为幼儿组、城区中学组、小学组和乡镇中学组、小学组。城区中学组指一中、民中、二中、三中、六中、职校;城区小学组指一小、二小、三小、五小、七小、特校。
(二)师生艺术作品评选展览按项目分中学组、小学组、教师组。
(三)民办学校中的树德学校、__学校、黔龙学校、德龙中学、泽文学校、致远中学、英才职校划分为城区中、小学组;其余民办学校含在辖区乡镇中、小学组、幼儿组上报;九年制学校或民办学校报送的节目要注明是中学组或者小学组。
八、奖项设置
各类别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学生获奖证书由县教育局颁发,指导教师和教师作品获奖证书由县人民政府颁发。教师获多项指导奖的只颁发奖项(个人项目不超过1名指导教师,集体项目不超过2名指导教师)。每个参赛项目数量为1-3个的只参与(演)不参评;4-6个的评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7-9个的评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10个及以上的评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
九、活动经费
学校活动经费由学校自行解决,县组织举办的艺术表演和县级优秀作品展演活动经费(舞台布置、展板制作、宣传、评审、主持、奖牌奖证、后勤保障等)由县政府批准从教育经费中列支。
十、展览安排
县级文艺表演及优秀作品展览拟定于2016年5月中、下旬在__县第一中学逸夫楼举行,具体时间结合实际确定后另行通知。
十一、相关要求
(一)各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安全预案,落实评选展演活动经费,为活动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认真做好组织、评选工作,形成良好工作机制。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力戒形式主义,杜绝功利化、时尚化、成人化的现象。
(二)各有关单位、各学校要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评选、展览活动的特点和亮点,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三)__县2016年校园文化文艺表演暨师生艺术作品评选展览报名表(详见附件),于2016年5月6日前上交到县教育局青少年活动中心办公室,联系电话:0859—6213933。
【精选关于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推荐阅读:
关于绿水青山图的高考作文精选1000字07-09
六年级关于登山作文精选450字09-10
精选关于婚姻的励志名言06-01
精选关于阳光的励志名言06-17
关于谦卑的精选名言警句09-17
关于背影作文优秀作文600字精选作文06-23
关于家风作文优秀作文600字精选作文06-28
关于安全教育作文优秀作文600字精选作文09-06
关于倾向的意思和精选造句06-18
关于干扰的意思和精选造句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