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背景下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实践经验,近年来,企业用人单位越来越倾向于对学生自身能力的重视,这对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面更多的是以获取学历证书为主要目的,而现在则需要向更专业化方面转变,所培养人才不仅是取得相关学历证书,还需要获得与其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当前来看,如何更好地规划、设计与实施1+X证书制度的开展工作,增强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成了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以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针对相应问题的对策建议,旨在对日后的相关的研究有所帮助。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提出,为我国高职院校未来发展与创新指明了方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将会影响我国高职教育,而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是摆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对我国目前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相结合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同时也有助于目前高职院校1+X背景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教育模式的形成。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对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复杂多样,同时由于高职学生处于思想活跃时期,因此其思想观念也更为新潮和复杂。这对于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是一项极大的考验,如何针对这一复杂情况进行更加完善有序的学生管理工作,从而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水平较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不少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所需要考虑的难题。各高职院校一直都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推进,虽然总体工作开展顺利,但也出现了一些困扰和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近些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在招生方面也更加多渠道、多样化,这使得许多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思想理念的学生都被集中到同一个班集体,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对于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往往无从下手。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缺乏创新,这与不断扩招的学生数量和用人单位提出的更高的人才要求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方面普遍缺乏积极性,不少学生认为走进大学就算完成了学习生涯,而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管理缺乏有效监督,从而使不少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养成懒散松懈的毛病。此外,部分学生在进行相关专业的选择时往往过于追求热门或者跟风,在实际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时才发现与自己想象中的差距过大,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加之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较差,对于一些抽象的专业课程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单一。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往往习惯以规章制度进行硬性管理,而对学生真实的想法和情感需求很少关注;对于学生更多的是以其学业成绩为主要考查标准,对于学生德育方面关注较少。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学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长期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里的“人”指的就是学生本身,而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缺乏表达自我的平台,学生自身没有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从而无法对教师产生信任和亲近,教师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学生遇到的麻烦,也无从知晓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陷入困境,师生之间存在沟通障碍,产生隔阂。

(三)没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性,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更为多样化,其个体差异性会更强,然而,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并没有做到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因材施教,过分强调统一管理,看似是公平公正实则是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对教育方式无法认同,从而造成学生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四)学生管理者的困惑。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使得招生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同时学生质量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另一方面用人企业也对高职院校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学生管理者面对复杂的学生群体、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等需要寻求一个平衡点,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教育管理者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产生了很多困惑,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难度更大。

三、“1+X”证书制度背景下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一)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技能要求。“1+X”证书制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完成自己所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同时还需要修一门与之相关的技能课程并且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对学生未来就业及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有助于学生未来在所学专业道路上可持续发展。

(二)学生管理者有标准可参照。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辅助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文化基础进行高、中、低几个层次,然后进行难度从高到低的任务分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且同一层次的学生之间可以更为有效地沟通交流,对于中低层次学生来说更有学习动力,努力晋升更高级别。此外,教师还可利用主题班会、晚自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有利于学校彰显专业特色。与学历证书不同的是,职业技能证书更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学校方面可以根据其自身所具有的特色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具有高价值的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毕业后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学校办学特色及教学质量,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同时学校通过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优秀的人才,解决用人单位人才紧缺的状况。

(四)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企业可以通过与高职院校积极合作,紧跟时代发展,充分了解当前时代背景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最新要求,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帮助企业积极创新改革,不断更新行业技术,从而在行业内占据不败之地,引领行业发展。

四、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不断加快转型升级,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学生质量往往难以满足企业岗位实际需求。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传统的以获得学历证书为目的到现在的以帮助学生切实掌握专业技术为目的,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而使高职院校毕业学生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相吻合,提升其在未来就业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传统的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多的是以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课程的讲授为主,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更强,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探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同等重要,以此促进高职院校人才没有模式的创新。

(三)有利于国家资历框架的构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国家颁发的,是对学生所掌握的职业技能水平的认证,同时也是对其学习成果的充分肯定。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有利于我国资历框架的构建,使更多具有专业能力水准的人才“有证可依”,使技能型人才得到更好发展。

五、“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对策

(一)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观念。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应当转变管理观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不只是学生日常行为和生活的管理者,而应该是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者和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时刻牢记“以人为本”教育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实现因材施教,带着感情去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像朋友一样关心学生,与学生多沟通、交流,指引学生走正确的人生路。

(二)对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的定位。在一些教师、尤其领导心目中,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只是被动的操作者和执行者,从事的是简单的文案工作,是一个辅助性岗位,是稍加培训就能从事的岗位,这些认识上的偏见导致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得不到尊重与理解,严重挫伤了学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和创造社。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待学生教育管理者应该给予其岗位的重视,提高学生管理者选拔的门槛。

(三)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在高校中,其学生管理工作牵涉到诸多部门,需要各个部门有机配合,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健全学生管理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学生管理作用,使其能够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对学生工作进行有效统筹。

(四)对学生教育管理者的培养和培训。职业院校不仅应该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更应该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管理团队来辅助专业教师执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基础力量,将职业准则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工作渗透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当中,以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六、结语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日渐凸显,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来说,研究“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需要结合“1+X”证书制度的相关政策,管理理念上进行创新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高职院校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做铺垫。

【参考文献】

[1]闫敬章.论如何促进新形势下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J].智库时代,2019,13:63~64

[2]李政.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背景、定位与试点策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职教通讯,2019,3:30~35

[3]李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4):75~78

上一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下一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