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课程思政是当今高校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和主要趋势。心理健康教育因其受众覆盖面广、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等特性,在课程思政中具有重要的使命担当。通过对《生命意识》这一章节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初步探索课程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结合点。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是当今高校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和主要趋势,也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它旨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全课程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存在的“孤岛”困境,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效应[1]。换言之,课程思政是要在大学生已有的价值框架中以知识为载体,实现主流价值、正向价值的巩固和强化[2]。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落实“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在教学过程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润物无声”地融为一体。

2 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思政中的使命担当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心理育人”纳入高校“十大”育人体系。这一举措是打通高校立德树人最后一公里的具体表现。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党[2018]41号)中指出:要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3]。这为心理健康教育在立德树人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不仅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更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这与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的第一要务同频共振。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更能在此基础上为其他课程的顺利实施架起桥梁,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主旨同向同行。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将使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同时也将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4]。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心理健康导论、心理咨询、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自我意识与培养、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内容。该文选取《生命意识》这一章节教学内容,对课程思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实施进行初步探索。

3.1 教学目标

《生命意识》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生命、探索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拓展生命。

3.2 教学内容

《生命意识》的教学内容选取了生命的孕育、生命的成长、生命的拓展三部分,以此来达成教学目标。

3.3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组成,将教学过程对应设计为3个环节。

3.3.1 第一个环节:生命的孕育

(1)在生命的孕育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问:“我为什么是我?”“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何在?”根据课堂反馈,大部分学生虽然对上述问题有过思考,但难以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接着,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带着上述这问题来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心理预期,增强学习动力。

(2)教师播放教学视频,视频展示了一个新生命在母亲体内从受精卵一步步发育到被母亲分娩而出的婴儿这一完整过程。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内心触动很大,纷纷表示:“生命太神奇了!感觉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人,真的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自己非常幸运!”通过视频,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到了生命孕育的神奇。

(3)教师顺势引导:“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在实际生活中,母亲分娩婴儿时,并不一定是一朝,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疼痛。”然后向学生介绍疼痛等级线形图。通过上述内容,学生们感触颇多,主动举手发言表示:“母亲太不容易了!生命来之不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珍惜生命,才不辜负母亲的付出。”

教师播放武汉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抢救视频。视频中,医护人员握拳鼓劲说的“一定要让他活!”这句话让学生们十分动容。用了25天ECMO、上了50天呼吸机,四省医护人员接力救治两个多月,这名患者转危为安。为了尽可能挽救湖北和武汉重症患者生命,党中央定点安排国家级专家、高水平医院,集中救治,“一人一策”[5]。视频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因所有学生都经历了新冠肺炎期间的全民抗疫,所以课堂讨论非常热烈,很多学生都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有学生表示:“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人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更看到了生命的珍贵。”还有的学生表示:“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这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不仅“润物无声”地增强了大学生群体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更坚定了大学生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实现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向学生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

3.3.2 第二个环节:生命的成长

(1)结合第一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师进行承上启下的提问:“孕育生命很艰辛,在你被剪断脐带成为一个独立个体,到你今天的样子,近20年来,你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经历了哪些心路历程?于是,你才成为了今天的你?”课堂反馈表明,学生很想知道答案,但不知如何入手去思考。教师顺势引导:“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埃里克森给了我们一个近乎完美的答案。”接着,介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被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具体的心理发展任务。如果这一任务完成地较好,将获得幸福感,也将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讲解大学生群体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即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任务。

(2)教学活动:我的五样,挖掘生命的内在渴望。

(1)请学生取一张纸、一支笔,写下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不必考虑顺序,亦不必思来想去,左右斟酌,脑海里涌现什么,就写下来。这些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不必从逻辑上思索推敲是否成立,只需是情感上的真爱即可。

(2)然而不幸的是,生活发生了意外,你要在这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中舍去一样,请你把其中的一样抹去。以此类推,最终留下一样东西。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学会给生活做减法,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哪些事物能够真的让自己快乐,哪些目标是对自己来说是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真正想要实现的。教学反馈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留下的最后一样是父母,因为父母给予了自己生命。

3.3.3 第三个环节:生命的拓展

关于人的寿命,唐朝诗人杜甫在《曲江》诗中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句。这说明在古代社会70岁已经是稀有的高寿了。即使在生活、医疗条件大为改善的今天,人的平均寿命也不过80岁。即使高寿,也不过百年有余,况且这样的高寿者凤毛麟角。在寿命不能无限延长的前提下,我们怎么给生活做加法,或者说我们怎么去拓展生命?法国文学家托马斯·布朗爵士有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名言:“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无法预知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把握生命的量,却可以提升它的质。”

教师顺势提问:“如何拓宽生命的宽度?如何丰富生命的内涵?如何提升生命的品质?”接着,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将众多“95后”“00后”不计生死、不计报酬抗击新冠疫情和抗洪抢险的事例融入课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课堂反馈显示,学生们非常敬佩“95后”“00后”的“逆行者”以一己之力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让青春更有意义,让生命更有价值。这在潜移默化中便完成了学生价值观的重塑,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践行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3.4 教学反思

3.4.1 求精不贪多

课程思政的主客体都是人,开展课程思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人、塑造人、完善人[6]。因此,要完成课程思政教学,就需要在该专业中积极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因素。而在寻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中,要遵循求精不贪多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每个教学环节都一定要与课程思政结合,有些结合点是牵强附会的,有些结合点是差强人意的。所以,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找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巧妙细致的教学设计,在无形中完成价值的引领,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3.4.2 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心理学认为,能力是指个体得以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与个体参与并完成的具体活动紧密相连,它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7]。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中的顺利实施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解并内化思想政治理论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想顺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中完成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就一定要认真学好思想政治理论,在深入领会课程思政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教学改革路径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能力,勇于实践,善于借鉴,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方能在课程思政的大潮中找到教学的价值与乐趣。

参考文献

[1]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37(3):128-132.

[2]梅煜,卢黎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好“主渠道”与守好“一段渠”的关系辩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61.

[3] 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0-07-06)[2020-07-3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1807/t20180713_342992.html.

[4]冯丽,谭园园.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24):50-51.

[5] 新浪微博.人民日报评论员:挽救生命,中国不计成本[EB/OL].(2010-05-10)[2020-07-31].https://weibo.com/1846816274/J1hy Gp FJp?mod=weibotime&type=comment.

[6]张丹丹.复杂性视阈下“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8(9):212.

[7]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中等职业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下一篇:《庄子说》中英文本的互为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