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共11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篇1

一、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的差异

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属于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系。传统教学法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如何教学;而现代教学法认为,学习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要求学生自我教育、全身心的参与,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讲,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在师生关系上,传统教学法主张以教师为中心,而现代教学法则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2.在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的关系上,传统教学法以书本为中心、以间接经验为主,现代教学法则以生活为中心、以直接经验为主,从做中学。3.在课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上,传统教学法以课堂为切入点,现代教学法则以社会为切入点,认为学校其实是“一个小型社会”。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使用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大小、贡献多少、能否成才关系重大,更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基础。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教师只重视教学内容,忽视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没有意识到教学实际是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再加上学生人数较多,如果只采用传统、单一的讲授法进行教学,就造成了教师自说自话,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和课堂表现,到期末考核无法给每位学生打出公正的平时成绩;此外,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不得不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教学组织管理上,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教师及其他同学多沟通交流,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又增加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三、现代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类教学特别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中普遍使用。把一些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用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然后再进行讨论和总结,不仅可以丰富上课的形式,而且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改变了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教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集文本、音频、视频、图片为一体,使抽象、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寓教于乐,学生们颇为受益。

2.案例法

由于大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遵循授业解惑的原则,所以会把教案的内容一字一句地传授给学生,而极少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长此以往,抑制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思维活跃程度也逐渐减弱。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在大学课堂上进行学术探讨、思想碰撞的重要教学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或是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应尽可能的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引发学生不断主动思考,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

3.小组教学法

高校扩招后,大班教学(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在100名左右)逐渐成为普遍现象,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挑战。为此,国内外高校开始广泛应用小组教学法,也就是在大班教学过程中,把所有学生按每组8-10人分成几个学习合作小组。使用此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人际沟通、探索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三是便于教师对各组学生表现做记录,到期末考试可以给出一个合理公正的成绩。

4.体验式教学法

人的情感是由一定的情境刺激所引起的,而非凭空产生,正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体验式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一个生动的现实生活情景,然后引导学生用角色扮演或者做小游戏的方式进行自我体验。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表演、游戏或活动体验自己所处角色的心理或行为,进而自然而然的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通过体验式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够增进学生对心理健康课中一些理论或知识点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想要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并非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要是要用启发式教学这一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教学方法结合了传统教学方法,并且有机融合了新型、多样的教学方法,吸纳了现代科技的新成就,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直接经验、从做中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超越。

参考文献:

[1]胡彩明,王勉.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J].科技广场,2007(6).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篇2

一、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以完成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并形成相应的能力为目标, 围绕该项目的开展设计教学活动情境, 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体验。因此, 项目完成目标替代知识掌握目标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的巨大驱动力。通过本项目课程的学习, 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无形的东西, 而是对实际能力训练的帮助和支持;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延续, 而是将生活实际中的种种情境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学生在某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边学习心理健康理论知识, 边进行心理调控技能的训练, 使实践和理论真正做到一体化。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的应用首先是,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预先计划好的教学活动, 介绍相关专题涉及的心理学知识, 创设一种符合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课堂兴趣的课堂情景, 进一步对学生提出问题, 引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 并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该课堂教学主题方面的情况。其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引发出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并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这方面的情况, 更清晰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项目教学法中,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心理健康相关事例模拟的体验, 调动学生相应的情绪情感, 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引起学生身心和活动的变化, 从而达到通过项目教学法获得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目的。

比如讲述大学生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先确定任务一, 分析判断马加爵的情绪问题。首先引入案例“马加爵事件”, 一个多年来梦寐以求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大学生, 为什么因打牌时被别人说作弊而选择了犯罪?学生分组谈论分析后, 教师对相关情绪方面的知识要点进行教学, 结合知识, 进一步总结分析“马加爵事件”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任务二是进行情绪脸谱练习和学生具体情绪问题分析。通过不记名形式让学生在教师发给的白纸上把自己面临的情绪问题记下来, 然后教师把这些问题进行分类、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突出的问题, 再让学生抽取。可以把这些抽到的问题以分组讨论、班级共同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教师予以一定的指导, 使学生在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中自然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能有效促进学生掌握情绪的管理。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还体现在优化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形式。《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只有与教学的特定时境联系起来, 通过项目教学法用一些特定的形式能更好地实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进而达到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比如为了使学生对“自我”有更深的认识,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先要求每位同学写出关于二十个“我是谁”, 然后猜猜“她是谁”, 进行“南北台比较”等, 设计一系列切合大学生各方面条件和主题的活动, 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 在活动中对心理学相关理论的介绍又有利于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以消化认识, 极大地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

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1. 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刚开始时部分学生参与较

少, 可能因为性格内向, 不善表达;或者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好, 不敢表达;还有可能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对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不适应。这时教师要积极关注这部分学生, 鼓励他们。

2. 教师需要转变观念。

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 以达到项目教学法的效果。项目教学法是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 达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的。然而, 目前多数教师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学生的思路或做法与教学内容出现偏差时, 往往对学生进行单独或团队的暗示、指导, 甚至以教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强调, 严重遏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违背了项目教学法的初衷。

3.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前期策划与过程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外如何使学生在比较自主的状态下保持学习的自律性和主动性, 保证教学效果, 要求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过程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这也是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总得来说, “项目教学法”现在越来越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 (MBA)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也广泛地采用项目教学法。MBA主要采取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 深入实际, 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 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 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课题组在《高职生细腻健康教育》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 颇受学生欢迎, 在教学内容、形式和对课程的总体映像上, 都显著的好于一般的教学模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看法的改变明显, 效果显著。在自我评价的提高、班级氛围的改善方面, 项目化教学课程效果也更加明显。以后将继续贯彻生动活泼、积极实用的原则, 以由简入难, 由小到大, 由形式到内涵的逻辑顺序来编排项目任务设计。从更宏观的角度, 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内在领悟, 不过度注重细小、零散知识点的传授。

参考文献

[1]吴晓琼.“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研究[J].学科教学, 2010, (6) .

[2]郭开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10, (33)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篇3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 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德育科研基金项目“体验式教学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的行动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5-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于一体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来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在践行中成熟”。

一、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体验式教学理论最早源自于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杜威认为学生是透过参与实践的反思和分享来学习的,他主张“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实际体验,进而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相关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并对学生的体验过程加以引导,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并最终应用到实践中。

体验式教育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一)体验阶段。本阶段学生通过活动的方式,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反思内省阶段。仅仅是体验还不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只有通过反思和内省,才能使学生将知识内化。本阶段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讨论避免问题出现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三)升华阶段。通过体验反思,将所学知识抽象化,概念化,有助于学生在面临新问题时,寻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

(四)应用阶段。将个人在活动中的经验和所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方案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注重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与心理体验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设计课堂活动,将知识趣味化,理论具体化,将思考的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探究,产生践行的愿望。

作为教师,应该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照体验式教育的四个阶段划分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方案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暖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更好的融入课堂。

2.新课导入。通过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如:名言引用、故事分享、视频观看、音乐欣赏等,导入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

3.活动体验。根据授课内容与学生发展的特点,创设活动情境,让全体学生参与体验。

4.讨论分享。引导学生关注在讨论分享过程中的感受,碰撞思想的火花。

5.归纳升华。帮助学生将活动过程中产生想法和感受进行整合归纳,使活动的意义得到升华。

6.实践应用。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际应用

为探讨体验式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实际应用的可行性,笔者运用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设计了“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技巧”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

(一)设计思路

本课运用体验式教学,通过游戏活动和情境模拟、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反思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人际交往中沟通的技巧。

通过对“折纸游戏”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索沟通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根据问题探讨如何避免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

通过宿舍沟通冲突的情境模拟,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内省自己在人际交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让学生在相同情况下的不同沟通方式的展示,进而探讨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了解和掌握人际交往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尊重他人、真诚待人的观念,能运用基本的沟通方法及技巧,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实际问题,减少人际摩擦,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

1.暖身活动及新课导入

课堂开始时,我运用击掌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出人际磨合的主题,顺利过度到人际沟通。紧接着,通过引用名言,使学生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导入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

2.活动体验

折纸游戏: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进行操作。完成后,将纸张展开,观察它的形状是否与其他同学的一样。

3.讨论分享

通过折纸游戏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为什么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指令,大家撕出来的“作品”形状会如此“千差万别”?大家在接收到我的指令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4.归纳升华

通过即时捕捉、搜集、判断和重组学生的信息,利用这些活的资源,归纳出沟通的技巧:

第一,积极倾听,及时反馈。endprint

第二,主动沟通,双向、多向沟通。

第三,有同理心,多做換位思考。

第四,沟通要充分。

进一步升华: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整体作用,缺乏任何一个方面的素质都会影响人际交往的质量。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质量的技巧不是万能不变的。任何一种交往、沟通的方法技巧都需要我们自己在实践中运用,不断在实践中感受与提高,并且更要加强自己的道德素养。

5.实践应用

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应用这节课所学的沟通技巧尝试把过去一些失败的沟通转变为有效沟通,并在下节课进行集体分享。鼓励学生在践行中成长。

(四)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次课的教学思路较清晰,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人际沟通”的主题设计游戏活动、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作用,变灌输为对话,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反思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人际交往中沟通的技巧,使学生在探讨中擦出思维火花,以达到情感、认识的升华。因此,将体验式教育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当然,要真正应用好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及时捕捉和挖掘对于课堂上显现出来的鲜活的教学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效果更加明显。因此,要将体验式教学更好的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来,任课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对于授课内容能做到信手拈来,收放自如,不断提高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银星严.心理学课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9(4).

[2]苏碧洋.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2).

[3]周华,胡国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分享·体验·内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4]高飞.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篇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开始受到关注。近几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形态在中国的中学中如雨后春笋般地逐渐开展起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构成上已经初具雏形。但是,因为这门课程多侧重于教育学的形式和方法,并没有把心理学和教育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整个社会的认可度并不很高。本文试图将心理领域的团体心理辅导恰当的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以增强该课程的趣味性和高效性。

1、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和特征

1.1 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

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有很多,最普遍认可的是华南师范大学刘勇老师所下定义,他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心理咨询,是针对个别心理辅导而言的,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由团体领导者根据团体成员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各种专业性的心理辅导和训练技术,给成员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和指导的咨询活动。

1.2 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特征

团体心理辅导除了具有优于个别心理辅导的高效性、经济性之外,还具有如下重要特征:

1.2.1 专业性

团体心理辅导综合了团体动力学、团体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测量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因此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指导者必须要有与团体心理辅导相关的专业理论、技术和方法,并且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培训。同时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要会用并能用好相对的专业知识。

1.2.2 开放性

团体心理辅导在其形式、方法上都具有开放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方面:团体心理辅导不是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而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例如:角色扮演、讨论等)相结合的形式,其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方面:团体心理辅导中可用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方法、团体心理学的一些方法。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并没有一定的限制。

1.2.3 互动性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动力学为基础的,团体内的成员在此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的。

1.2.4 目标性

团体心理辅导以其教育性与发展性为总体目标,每次团体心理辅导也都有其针对特定团体问题的分目标,通过团体辅导来帮助其成员解决各种相对的问题。

2、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和作用

2.1 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

(1)教育功能。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成员借助各种语言、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分享彼此感受,这有利于成员的社会性的发展。另外,辅导的过程也是成员主动学习、自我整合、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些有利于团体成员的自我教育。

(2)发展性功能。团体心理辅导的总目的之一就是它的发展目标,通过团体辅导活动有利于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的发展、人格的不断完善。

(3)预防性功能。团体心理辅导是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最佳途径。通过团体辅导,可使成员加深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不适性行为,并加以纠正。同时,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促进了人们的相互交流。

(4)治疗性功能。在团体方式下,由于治疗的情境比较接近日常生活与现实状况,因此在团体中处理心理问题更易产生效果(例如,社交障碍问题)。

2.2 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Capuzzi和Corey在他们的《20世纪90年代心理咨询展望》一书中,描述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八个方面:第一,在团体中发展信任的气氛以促进彼此态度和情感的分享,并能将这种信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第二,增进自我接纳和自我尊重;第三,澄清生命的价值并探索人生的哲学;第四,能容任他人并能接受和尊重不同的个体;第五,学会问题解决和正确决策的技巧,并坦然接受这些决定的后果:第六,能敏锐的感知他人的需要;第七,增加关心他人的能力;第八,学会将团体中学习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

3、团体游戏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具体教学设计

3.1 促进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团体心理游戏

3.1.1 促进同伴关系的团体心理游戏

课程名称:心有芊芊结

课程目标:通过团体协作游戏,增强团体的凝聚力,促进人际交往技能、技巧的发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往的主动性。

课前准备:安静宽敞明亮整洁无干扰的活动室一间。

活动程序:现场所有同学分两组,手牵手围成两个大圈,指导教师站在圈外指挥。每个同学都要记住自己左右两边的人,听到指导教师说解散的口令后开始随便相圈内走动,然后指导教师会叫停,学生都得停止运动,然后找到刚开始在自己身边的人,保持原地不动,重新牵手,形成许多结。紧接着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钻、跨等)恢复到正常的牵手状态(最快恢复原状的小组即为胜者,落后的小组则需要受到惩罚,可集体表演节目或者派代表表演)。

3.1.2 促进亲子关系的团体心理游戏

课程名称:解救人质

课程目标:使父母和孩子之间得以进一步的了解,促进亲子间的相互理解。

课前准备:安静宽敞明亮整洁无干扰的活动室一间,座椅板凳若干,一块较大的挡帘,一打小卡纸。

活动程序:每十对亲子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家长与学生分别坐在挡帘两侧,挡帘完全把两侧隔开,不能看到对面。给每个家长十张标有序号的卡纸,告知每个家长卡纸序号即为家长序号并告知其不要发出声音。指导教师问家长他们孩子相关的问题(例如:你认为你的孩子有什么缺点?),家长在卡纸上作答,并有指导教师把不同序号的卡纸答案念给学生,让学生猜出那个序号的家长是自己的家长。猜对的学生成功“解救”出自己的家长,没猜对的继续进行。最后,父母和孩子坐在一起,进行亲子关系的论坛。

3.2 促进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团体心理游戏

3.2.1 完善自我概念的团体心理游戏

课程名称:找到真实的我

课程目标:使学生更加了解自我,对自我有一个更加完善的概念,更加客观的评价,形成与客观自我相符的自我概念。

课前准备:安静宽敞明亮整洁无干扰的活动室一间、卡纸若干。

活动程序:给学生每人发三张卡纸,让其在第一张卡纸上写下20个“我是一个„„样的人”,尽量写一些能够反映出个人人格、性格特质、观念的词语来补全句子。让其在第二张卡纸上写下“我的优点有„„”在第三张卡之上写下“我的缺点有„„”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2.2 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团体心理游戏

课程名称:闪出我的小行星

课程目标:通过找到自己的长处,体验个人荣誉感,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间互相支持,从而勇敢面对更大的挑战。

课前准备:安静宽敞明亮整洁无干扰的活动室一间,桌椅板凳若干,塑料花一支,鼓。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5

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诸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过程必然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参与、体现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体现多种媒体资源的利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 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这不仅是一种教育形式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它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及灵活的学习支持服务,为一切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条件和全方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以教育技术和媒体手段为课程载体,使教与学的过程可以异步或同步进行,由于学习者不同的家庭经济环境对自主学习的推动力和影响力不一样。家庭经济较好可以有更多的物质条件来接受和消费教育,能力的提高会反过来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这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持续提升。

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可以使学业上失败的 学生在同伴帮助的过程中经历成功的体验,重塑自尊;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消除了在应试 教育中竞争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立,形成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关系。可见,合作学习是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创建 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应由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探索与开发。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现代 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2011年6月

2011年春远程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付同会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

随着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有必要变革自己的学习观念和认识。

.虽然面授时间少了,自主学习的要求高了,但通过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个人终身的社会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节奏。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终身学习将伴随自己的一生。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所有求学者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使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权利,而是个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时空的开放,为大众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接受教育不光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学习,为以后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对今后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提高教育层次将是非常有益的。

2011春远程教育学习总结

付同会 远程教育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是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教育教学已是必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教学是我们的好帮手,远程教育资源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比“一张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一只粉笔和教鞭”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够促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1、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吸引学生,导入课题。进行新课的教学时,在导入中,枯燥的讲解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能像磁古石一样吸引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轻柔的音乐声、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颐和园优美的景色。使学生在充满好奇的心态下,开始新课的学习。这样生动巧妙的导入课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介绍背景。学习某些课文,需要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而这些知识大多数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而远程教育资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向学生介绍秦始皇人物背景,学生在没有具体看到的情

况下会感觉比较乏味,不如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学期远程教育使用率达到了80%以上,已经成为了我教学手段不可分离的好朋友了。

3、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课堂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尽快的进入情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这时教师就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新课的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教育活动课,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都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智力。多媒体技术及设备能再现声形,图文并茂,我们在课外教育活动课中使用这一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篇6

一、制作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 使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根据高职教学规律和高职学生认知特点, 作者综合利用含冲压制件、冲压机床、冲压模具等在内的典型图片、深入相关企业拍摄的冲压工艺特色视频、精心制作的冲压原理教学动画以及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流程框图等资源, 制作了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电子课件。教学时, 教师在电子课件的辅助下,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至于枯燥乏味, 学生对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理解更为轻松, 从而使得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拍摄制作典型冲压工艺的生产视频, 方便教学使用与资源共享

以教学需要和高职学生认知规律为出发点, 深入相关企业录制冲压生产的典型加工视频, 剪辑后, 单个生产视频的播放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冲压加工的相关动作是冲压设备在操作人员的掌控下重复循环进行的, 一般单件冲压过程时间很短, 故控制视频播放时间并不损害冲压加工的完整性, 冲压加工的动作过程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展现。当然, 控制视频播放时间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第一方面, 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少, 存储、使用、共享都非常方便;第二方面, 能够避免教师因播放冗长的教学视频而耽误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 同时又能够使用这些短而精的视频资源打破时空限制, 开展“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新型课堂教学, 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穿梭中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第三方面, 精短的视频资源可以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情趣, 避免倦怠厌烦情绪的出现。

三、拍摄、收集典型精美的冲压生产图片, 方便课程教学与资源开发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深入相关企业拍摄制作生产场景类、冲压产品类、冲压设备类、冲压模具类等典型图片资源, 亦可通过网络等收集整理相关冲压加工的图片资源。生产图片取材于生产现场, 能把冲压加工的相关情境固化下来, 比教材上所提供的一些二维图片更为直观易懂。这些图片资料可以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进行展示, 亦可为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提供素材, 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四、开发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动画, 辅助抽象内容的讲解与理解

必须认识到, 图片资源和视频资源虽然直观, 但其亦有短板存在, 有些信息还是很难从图片和视频上直接获得, 比如冲压原理、模具动作、加工过程等。这些抽象问题在教学时难以表述, 即使是在生产现场教学, 也难免有这类问题的困扰, 往往授课教师累个半死, 却收效甚微, 学生不知所云。因而, 开发助学助教动画就非常有必要。作者应用Flash等软件开发了一系列助学助教动画, 使表述困难的问题以形象化、可视化、动态化的形式予以呈现, 突破教学模型和生产加工的局限性, 在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均可使用。形象生动的教学动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也可以从烦琐的表述和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 也可以节省部分教学成本。

五、开发冲压模具虚拟仿真资源, 开展虚拟实训, 弥补实训资源不足

在现场教学中, 生产模具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材料, 但在其废旧之前, 不可能给学生提供装拆实训机会, 又由于模具价格较高, 也不可能有很多新模具供学生进行装拆实训, 所以学生只能通过观察外形的方式来对模具进行大致了解, 而对模具结构, 特别是模具的具体部件的装配关系却不甚明了;而供拆卸用的少量废旧模具和教学模型, 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模具结构, 但在模具动作演示方面却有所欠缺。为了突破教学模型和冲压模具的物理局限性, 同时弥补实训资源不足的问题, 开发了《冲压模具虚拟仿真资源》, 开展虚拟实训, 无疑是对生产实训的一种有益补充。该资源精选13套典型冲压模具, 涵盖了冲孔模、落料模、弯曲模、拉伸模、成形模, 以及复合模和级进模, 以CAXA实体设计等三维软件造型开发并经Flash集成发布, 每套模具均含虚拟装配、虚拟拆卸和虚拟动作, 立体展现模具动作、模具拆卸、模具装配, 与实际生产相比, 具有较高的仿真性, 是“虚拟”与“现实”的对接, 可以辅助相关师生的教与学, 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轻松学习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 节省教育教学成本,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该资源于2011年7月份获得了“全国第三届教学仿真软件评奖”二等奖。

六、开发虚实互补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网络教学平台”, 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

为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进行持续改革更新, 进一步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更加利于教和学, 开发了虚实互补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网络教学平台”, 使“虚拟”与“现实”成功对接, 使教和学变得更为轻松有趣。该平台教学资源丰富, 虚实结合, 教学时“宜虚则虚, 宜实则实, 虚实互补, 刚柔并济, 相辅相成”。该平台可以单机使用, 也可以在网络上发布共享, 使用灵活方便。由于该平台特色突出, 于2011年8月份获得“威海职业学院2011年度课件大赛”一等奖, 于2011年10月份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职组二等奖。

七、建设内容丰富、突破时空限制的课程网站, 方便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

建设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网站。网站配有八大栏目作为助学助教资源:体系描述、课程设计、学习指南、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学习资源、教学评价及教学在线等, 内容丰富多彩。通过网络共享, 可满足高职院校教师课程开发与课程教学需要, 可服务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企业员工技术提升, 亦可满足社会人员的继续教育需要。

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 通过对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 成功地将诸如电子课件、教学动画、虚拟仿真资源、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教育手段用于课程教学, 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教学效果显著。“冲压模具虚拟仿真资源”和“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参与了全国性的比赛, 已经授权在更大的范围内使用, 扩大了受益面。现代教育手段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成功应用, 为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也可以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手段。作者多年从事《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一线教学工作, 经验丰富, 在课程教学上锐意改革, 成功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中, 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篇7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

众所周知,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之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宽泛,而网络上的信息十分驳杂,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信息,这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此情况下他们极易出现各类心理疾病,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排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并与他人和睦相处,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成长为国家和企业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一)概念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环境下应用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将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相比于其他教学模式有着更为明确的目的。团体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的团体活动,学术性和娱乐性较低,比较侧重于沟通和疏导,通过创造丰富的主题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参与和挑战,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完善,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二)形式

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讲授式,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个更加清晰的把握;另一种是体验式,由教师创建各种类型的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某种心理品质的提升。一般来说,这两种教学形式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单纯的讲授知识或是体验活动都无法让学生领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学生要么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兴趣缺缺,无法专心投入;要么被热烈的活动氛围所吸引,忘记了活动的初衷,因此只有将二者结合到一起,才能发挥出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

团体心理辅导体验式教学常常应用以下三种活动项目:

第一,角色扮演。即让学生来扮演某个小说或影视剧中的人物,按照所扮人物的为人处事方式来行事,使其切身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表演过程中学生会对彼此扮演的角色更加了解,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助于训练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心理剧。这是让学生扮演特定心理活动下的某个角色,将角色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以达到宣泄情感,消除压力的目的。心理剧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这是学生分享情绪的一个重要渠道,在表演的同时学生会将心中的情绪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使其他学生能够清晰的辨识出情绪的类型,掌握情绪的控制方法,从而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第三,游戏辅导。游戏是很多学生热爱的休闲娱乐方式,游戏的过程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刺激,使其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引入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游戏环节中,毫无防备的将心中的真实想法呈现出来,以便于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而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获得的效果也会更为显著。

除了以上三种形式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当前学生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设计其他的教学活动,如叙事接龙、头脑风暴、放松训练、时间拼盘等,用多样化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团体心理辅导更加易于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三大部分、六大模块、九大专题,分别为导入篇、基础篇和提升篇,下面说明各个篇章的设计要点。

第一部分,导入篇,该篇只有一个模块即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以走进心理健康为专题,讲授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这部分可看作是整个课程开篇。重点在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对于心理健康有个整体的认知。主要采用小组组合、相识接龙、问卷自测和情景体验。

第二部分,基础篇,设有发展个性、职业生涯辅导、学会学习三个模块,以及大学生人格发展、自我意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四项专题。这部分重点在于帮助其正确地认知自己,积极地看待成长中的问题,以宽容、善良、开发地心态对待外界评价,不断调适和完善自己的各项素质,从而优化个性、健全人格。采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角色扮演、职业探访、头脑风暴等。

第三部分,提升篇,设有学会交往、学会生活两个模块,专题有人际交往能力、挫折与压力管理、情绪管理、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此部分内容是从大学生的现实实际出发,对于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心理学的分析和解答,帮助大学生科学规划人生,合理管理时间。采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爱在指尖、成长四部曲、情绪训练营、生存选择等。

三、结语

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学会了管理情绪的方法,并能够与其他学生友好和睦的相处,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应受到高职院校的积极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许新赞,吴丽月.团体心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5).

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8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多媒体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教学内容,大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新的境界。学生不但可以阅读文字、听录音、看图片动画、做练习,还可以回答问题,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优化。

2、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分层次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会使教学效果更优,因为它具有交互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教师可把设计的练习题分为A,B,C三个等级来练习,从易到难,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组或几组来做,每做完一组,计算机会自动提示学生是否进入下一等级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有交互性,有提示,允许不同的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学习,从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信息技术也发挥其优势。只要很大限度地优化课堂的教与学,就能实现教学质量的飞跃。

3、利用计算机媒体,让学生进行网上对话训练或会话训练。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计算机语言和一些技术编制用于听力教学的软件。这些软件能创造仿真的语言环境,提供好的交互性,让学生进行模拟对话训练。教师还可以知道学生通过计算机上网,利用一些控件,与外籍朋友直接进行英语会话。这是真实的语言交流不是模拟,是最理想的英语听力训练途径之一。

4、利用录音媒体,对学生进行听闻猜字训练。利用录音磁带进行这种形式的训练,简便易行。我们将现有的材料中哪些不适合听力测试的测试题做些调整就可以利用了。比如,选定一篇短文,让同学有针对性的去听,这种根据上文猜测下文的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听力和综合能力相结合的听力训练形式。

5、利用广播媒体,培养学生听力和表述能力。广播新闻资源丰富,内容新颖,利用广播媒体教学不难操作。通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每位学生都能听懂整篇新闻。这种形式的联系目的是帮助学生听英语时克服困难,增强信心,提高听力水平。

6、利用影视、录像、影碟等媒体,进行泛听训练。这些媒体直观生动,情景逼真,视听效果好,使学生对英语语言交流习惯有深入的了解,更好的领会听力材料的意思,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运用这些材料训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很好。

7、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苦熬大信息输入量。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教学要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多。现代化教育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加坑塘容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在英语教学中增加信息量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

8、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在多媒体电脑上交流,自学将会成为未来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而教师将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服务者。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在世界上最好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科技资料管理漫游,查询资料,听世界上最好的教师讲课。

二、将信息技术作为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一个手段

1、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具有集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征,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信息单一的表现形式。这有利于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变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2、教学课件一定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课堂上对课件灵活处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知道教学时学生的提问、完成、创新等方面,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测验、考试情况分析,我们利用所获信息可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的侧重点,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利用文本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三大资源,强调的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体,培养他们的存储能力。现代信息化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大胜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9

平顶山市第三十一中学

***

2012年5月10日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广泛运用于各科教学中。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仅能在情境营造、情感激励、思维创新、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在利用等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而且能通过各种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的感性二材料,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过程,从而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内容本来就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缺乏兴趣,加之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明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如:教学《黄河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黄河波涛汹涌滚滚向前的情境,形象逼真的画面伴着生动优美的语言,再配以雄浑的音乐,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深刻感悟黄河的伟大力量,让学生根据画面想象黄河无坚不摧的力量,接着顺势引导轻而易举的让学生认识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力量,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兴趣性。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新奇、生动、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情境,可架起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联系的桥梁,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体验,在己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享受生活。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先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四只健壮的鸭子和两只凶恶的公鸡,一起在啄一个又丑又小的鸭子。打出画面后,让学生说出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学生踊跃发言,声情并茂。接着又提问: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学生略一静思后,纷纷举手发言,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让学生顿生怜悯之心。稍微停顿,我又问:面对这些不幸,应该怎么办呢?接着,我又播放了一个丑小鸭与白天鹅共乐的画面,接着又问: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讨论。我顺势引导归纳:只要心存梦想并不懈追求,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自主学习新模式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步骤之一。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第二步:小组学习,主体探索

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要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常用网站,学生以3人小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学习中学生先进行分工,如各人在不同的网站上网搜索一些搜索的方法技巧,体现了学生学习独立性。在搜索到结果后大家一起研究,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又体现了学习的合作性。

这个环节充分利用网站资源,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收集信息,并分析、综合、提龚炼和重组有用信息,以寻求对前面所提出问题的解答,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网上查询、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探索的需要。

第三步:交流协作,解难释疑

所谓“协作学习”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同一学习材料,按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互相讲座、互帮互学、相互启发、相互评价、相互激励等小组合作方式,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竞争的良好协作环境中共同进步。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生生间进行双向流动的信息流主要是学生个体的建构意义,它由学生用网上获得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独自内化而组织形成的。以这种“学生语言”在学生间交流,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积极主动地促使信息流的流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讨论,促进会话,组织协调好师生间、生生间多边共同协作学习。在学生忙于探究时,教师应多看、多听、多感受而少说话,要及时鼓励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行为,要鼓励学生自主提炼,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并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在整个学习集体中共享,让学生的知识和方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协作环境中,实现知识的有序内化和意义建构的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感性认识阶段向理性认识阶段发展。

当学生完成了网上查询以后,让同组同学交流意见。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留言板等形成在网上交流。既可以一对一交流,也可以一对多交流,了解本组同学为了解决问题各查找到的网站,搜索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方法快些?哪一种方法准确些?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外化为语言表达出来,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以形成对某问题的普遍认同。知识在综合的学习环境中被交流,在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第四步:成果汇报,问题解决

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后,接下来由各组组长汇报学习的结一谋。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教师可对学生的方案提出适当的建议,为学生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所学知识的体系。

四、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缺陷

多媒体教学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是无庸质疑的。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教育技术也不例外,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让我认识到了它的局限性:

1、忽视了学生语感的培养

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2,淡化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语言情感交流非常重要。能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而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信息量较大,教师常常根据既定的教学思路,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完所有的内容,、教师一味地点击鼠标,无法顾及学生接受程度如何。学生在观看幻灯或录像时虽然受到一定的感官刺激,但师生交流明显减少,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

3、课件设计喧宾夺主

哗众取宠脱离实际:有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的设置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如:有的老师在课件中每一张幻灯片的出现设置“伸缩”、“飞入”、“百叶窗”等动画效果,每出现一个文本框或艺术字就有“风铃”、“鼓掌”、“爆炸”等系统自带声音效果,有的甚至截取影片中的声音,同时设置彩色文字等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忘记了上课的内容,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篇10

摘要:本文通过对微机原理课程特点的剖析,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介绍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教学环节、网上问卷调查以及网站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微机原理精品课程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精品课程微机原理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问卷调查网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1-0051-03

一、概述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电气信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普及和推广,已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机械、能源类等多个专业设置了该课程。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组结合课程特点和专业实际,提出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改革思想,经过课程组全体老师多年的辛勤工作,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地改革与实践,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考试方法、教材建设、实验教学、师资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新疆地区工科院校的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体系。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最新的技术充实于课程之中,不断调整该课程的体系结构和内容更新,讲授内容经历了从16位微处理机,逐步过渡到32位微处理机的变化过程。[1][2]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规范教学管理的重要举措。新疆大学历来都非常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特别是适合自治区工业化发展的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和发展。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作为新疆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于2006年开始建设,在两年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实验设计和创新、网络教学应用、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规范课程考试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

二、现代教育技术

要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必须在充分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真正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该课程教学的需要。[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这些特点完全适应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需要。[4]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各种视听教育媒体的应用,课件如何制作,现代教育过程的组织,教学系统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资源的开发配置,成本与效益问题,以及所研究开发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其结构如图1所示。[5]

下面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过程中重点解决的若干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三、课程建设

1.多媒体课件制作

由于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概念抽象、技术更新快,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教学内容信息量大、更新快,而且教学对象面广,因此教学难度较大。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满足该课程的要求。

在教学领域中,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应用和推广多媒体技术,可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课程组利用PowerPoint、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等多媒体和网页设计软件制作了微机原理及应用CAI教学课件。

多媒体CAI课件是面向教学的,制作课件的最终目的是使其能成为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学生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媒体,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设计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信息,形成规范的体系结构,同时也注重了课件的交互性和外观效果。如对于大多数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寻址方式”部分内容,课程组制作了Flash动画,通过动画演示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各种寻址方式的工作过程。Flash动画演示效果如图2所示。

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扩大了学生对信息的摄入量,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彻底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被单纯灌输知识的被动局面,为人才的培养构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2.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实用性和动手性很强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综合运用了汇编语言、微机原理、电子技术等方面。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导致了理论教学不能切实联系实际,无法提高学生在该课程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下降。

该课程的实验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软件部分——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编译、连接、反汇编调试;硬件部分——CPU和内存芯片及接口芯片的设计、搭建、测试、编程、调试。软件部分实验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运行的过程,同时也是硬件部分程序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程序,通过网络,课程组向学生提供汇编程序、汇编仿真程序、大量的实例、文字说明等相关资料。为了让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了汇编语言程序上机过程动画演示,动画演示效果如图3所示。

硬件部分实验需要专门的实验装置,由于实验装置的数量有限,实验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传统的实验教学环节中,教师都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写预习报告,很多学生都不重视预习,实验课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为了加强实验的效果,课程组开发了网上实验预约系统。在系统中,给出了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电路连接图、程序流程及主要程序,要求学生能分析出主要参数,并完成实验程序编写。同时还能根据实验开出的情况,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安排实验,并进行预约。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不仅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也增强了实验效果,学生的热情大大提高了,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投入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

3.网上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需求,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探讨该课程的教与学,以求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适应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期达到学生对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深入认识,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问卷调查方式主要采用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进行。学生之间相互影响,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网上问卷调查由系统自动生成问卷调查结果,为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提供一定的依据。这不仅提高了调查的真实性,同时也增加了调查的灵活性,并且大大节省了开支,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图4是网上调查“课程内容”统计结果。

4.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普及,网络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课程组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结合最新现代教育技术,在新疆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构建的精品课程网站的基础上,开通了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网站。网站包括教学大纲、讲课录像、授课教案、教学课件、实践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实验指导等相关教学内容,并具有网上实验预约、网上答疑、网上测评、网上问卷调查等功能。课程组将精品课程网站的网址告知给开课学生,并鼓励学生使用网络资源。

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学生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站资源,充分体现出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师教学时间与空间上的延伸,借助网络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该课程。

四、结论

《微机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教改工程,课程组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两年来使课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正在逐年稳步提高,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不断增强。通过课程建设,我们开发了前述的多媒体CAI课件,并多次获得奖项,建设了精品课程网站,申报了两项教改课题,课题组老师在“新疆大学讲课比赛”中多人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课题组老师指导学生在“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两项“二等奖”和一项“三等奖”。目前,课程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和总结,继续完善前期工作成果,不断补充、丰富和完善网上资源,继续精品课程的建设,争取实现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丁锦宏.教育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414-416.

[2]赵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4):63-65.

[3]吴疆,陈瑛等.现代教育技术教程(2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5-7.

[4]刘万年.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5 :5-7.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篇11

(一) 绘画治疗的定义

绘画治疗是艺术治疗的一种治疗模式, 对其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四十年代。 Naumburg认为, 绘画是无意识的窗口, 治疗师通过观察绘画者的画, 让其解释含义, 并分析画的象征意义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分析。 起初绘画治疗仅限于儿童和精神病患者,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展出绘画投射测验, 致力于研究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特征。 至今, 绘画治疗的形式越来越丰富, 包括:自由画、画人测验、家庭动态图, 等等。

(二) 绘画治疗的理论

1.心理投射理论。 投射是将自身想法或行为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它有助于患者在无意识中释放压抑的情绪, 缓解内心的困惑和焦虑。 绘画治疗基于心理投射理论, 使来访者通过创作作品将自身的情感和想法转移到他人身上, 达到缓解自身压力的目的。

2.大脑偏侧化理论。 人的左脑和右脑掌握着不同的功能区。 左脑主要负责抽象逻辑理解、语言、分析、五感等;右脑主要负责美术、音乐节奏、空间形象记忆、身体协调等。 研究表明, 人的创伤记忆存储在大脑的右半球, 因此很难用言语描述创伤记忆。 研究表明, 人类的许多行为活动都需要大脑各个系统的共同作用即使是简单的绘画创作。

(三) 绘画治疗的机制

绘画心理治疗师Robin分析绘画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绘画治疗采用绘画的方式了解创作者的内心世界, 来访者通过创作作品表达宣泄内心情绪并与咨询师交流, 绘画是其向他人展示内心世界的渠道。

2.在语言之前我们的大部分情绪活动就已经出现, 创伤在被用语言描述之前就已经被储存在大脑中。 创伤记忆也是前语言的, 语言很难准确表达, 言辞面谈交流难以治疗。

3.绘画本身是中立性的, 来访者可以处于一种安全轻松的环境中运用这一工具, 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不受道德伦理标准的约束。 那些不被接受的思想和感受通过绘画创作表达出来, 如果能够被咨询师及时发现并加以转化, 那么这些破坏性的力量可以转换为建设性力量。

4.绘画治疗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 心理治疗和创作治疗。 心理治疗在给来访者提供帮助的同时, 创造过程也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探究自我内心世界的视角。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

近年来, 因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案件时有发生, 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大学生的人数正在急速增长, 到2014年毕业人数达到700多万, 就业难的现状使得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变得更加焦躁和恐惧; 再加上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容易被社会风气和外界因素影响, 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 高校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而绘画治疗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三、绘画治疗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学生运用绘画这种非语言工具, 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 在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的同时给咨询师创造了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的机会。 在心理健康课程中运用绘画分析技术, 能够发现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帮助学生探究自我,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绘画治疗可以运用于心理健康课程中的任一课题, 如在学习自我意识是画自画像, 在学习情绪管理中自由作画等。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四个环节实现绘画治疗: 作画—交流—分析—总结。 作画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绘画主题, 学生根据给出的主题自由发挥。 交流是在完成绘画后, 小组内部相互交流讨论, 解释自己所画作品的涵义。 分析是老师结合相关理论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 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 总结是老师对学生所画的作品进行点评, 并回答学生自我分析过程中的问题。 绘画治疗不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绘画技巧, 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心中所想, 在作品中宣泄自己的情绪, 表达自己的感受即可。 此外,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必须有一定的伦理和规范, 使学生处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中, 才更有利于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四、绘画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应用启示

绘画治疗以绘画为纽带, 一方面降低了来访者的防御心理, 另一面不受语言的限制, 是一种适用性很强的心理疗法。此外, 治疗师通过来访者创作的作品能够更好地分析其想法和感受。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应用绘画治疗, 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绘画治疗的趣味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 绘画本身能使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给学生提供指导, 引导学生探究和了解自我内心世界, 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心理问题, 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增进与老师的沟通交流。 此外, 在绘画治疗中, 师生之间共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能发挥教育的感染力。 例如在学习情绪管理一节时, 采用绘画治疗, 让学生自由作画, 从而更好地探究自我的内心世界, 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摘要:绘画治疗基于心理投射和大脑偏侧化理论, 在心理咨询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应用绘画治疗的相关理论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设计, 并指出绘画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启示。

关键词:绘画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启示

参考文献

[1]Malchiodi CA.李晓庆, 译.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14.

[2]Naumburg M.Dynamically Oriented Art Therapy:I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New York:Grune&Stratton, 1966.

[3]张雯.自闭症儿童多因素调查分析及绘画艺术治疗干预[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硕士论文, 2009:43-44.

上一篇:音乐剧演唱的作用下一篇:诗歌朗诵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