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终身体育意识是新文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学生在身体、心理成长发展中的必备素质。在现阶段的中职体育教学中,有关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仍然存在培养方法效果不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师在相关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此为基础,首先详细分析了中职体育教学现状,然后阐述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具体意义,最后从教学理念、教学情境以及教学实践活动三个角度探索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以期提升中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终身体育意识一方面指的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体会并实践的一种锻炼意识,对学生本身健康体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另一方面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坚韧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终身体育意识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质,需要中职体育教师进行坚持不懈的教学策略的改革与探索。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发展的今天,以“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培养为主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标,如何将终身体育意识贯彻其中,这也是中职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

一、中职体育教学现状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中职体育教学现状

首先,主要分析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无论是中职体育教师还是学生,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关注度都不够高。中职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贯彻以及教学方法设计方面,过于注重学生对具体体育运动知识的掌握和练习,忽略了不同体育运动中所包含的共同体育精神,忽略了体育精神的教学与渗透,使得现阶段的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缺乏精神内核,十分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而中职学生在体育课程知识学习以及具体练习的过程中,往往将体育课程当作一种日常要完成的任务,被动地接受一系列的体育知识,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也不够透彻,终身体育意识对中职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这些都是中职体育教师在教学策略改革中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其次,从现阶段中职体育课程的安排来看,内容和形式都过于单一,体育课程设置时间也不合理。无论是从学校的角度,还是中职体育教师个人的角度,对体育课程教育意义的认识不够深刻,对教学改革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不够积极,导致中职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兴趣缺乏,更遑论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培养。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以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打折扣,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效果不佳。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意义

结合上述我们所讨论的内容,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培养能够赋予体育课程以精神内核,提高整个中职体育课程的教育和培养效果,使体育课程充满向上的活力,这是中职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希望看到的结果。其次,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中职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还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对学生强健体魄的形成以及坚韧心性的养成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最后,“少年强则国强”,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能够提高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以终身体育意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首先,学生个人是体育课程教学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主体,中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改革一定不能脱离学生本人。因此,中职体育教师在相关教学策略改革之初,一定要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的有效贯彻,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入手,为学生创建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这对后续更深层次的教学策略的实践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进行具体教学策略的探索。比如中职体育教师在理论性体育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体验的角度入手,利用好课前导读、课上示范等环节,结合体育文化,为学生营造以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为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具体来说,如果中职体育教师备课内容是有关排球知识的,就可以在课前导读过程中组织学生观赏一些中国女排的纪录片或者相关电影等,使学生从自身兴趣入手,从观赏者的角度体会体育精神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内涵。之后中职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周期性的课外锻炼日记记录,使学生学会从成长和发展中对自己的体育学习和认识进行反思,有效帮助学生记录自己的进步和心路发展历程,并尝试在体育课程中将其以体育竞赛或者辩论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班级学生就自己所理解的终身体育精神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我。这种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自我意识比较强的阶段,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形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负担感,这是制约学生体育精神和意识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本部分内容的讨论中,主要侧重点为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与创新,以期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比如中职体育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可以从体育课程本身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实践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从日常体育锻炼以及体育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体会到真正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在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中得到发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具体来说,中职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环节设置中,可以合理地增加体育活动中的竞争性,如可以将传统教学形式下的跑步热身换成多种多样的热身操,并选取一些表现优异的学生作为下一次课程的热身运动引领人,将学生作为体育课程的主体,从教学形式丰富的角度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锻炼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体育教学新情境,强化终身体育意识的熏陶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各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均有所不同,但是都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沉浸感,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帮助的,在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中职体育教师可以尝试从体育教学新情境的创设入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体验中得到终身体育意识的熏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保驾护航,这也是本部分主要探索的内容。

中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新情境的创设中可以采取的方法和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值得体育教师进行坚持不懈的教学探索。比如中职体育教师在进行正确的跑步姿势、跑步频率等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现代化教学工具,将跑步姿势、跑步频率以及长久坚持跑步的好处以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寻找一些具体的因为长期坚持跑步而带来的一系列益处的代表,使学生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入手,反思自己在跑步过程中的态度和耐心问题,帮助学生从能够看得到的实际益处入手,对自身的跑步历程和健康发展进行一系列简单的规划,这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实践应用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中职体育教师也要尝试从新情境创设的方方面面强化学生自身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潜移默化得到终身体育意识的熏陶,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十分有价值的,值得中职体育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性探索。

(四)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建立正确的体育观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组织是中职体育教师常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因此,中职体育教师也可以抓住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组织的契机,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帮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培养,这对班级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中职体育教师可以从日常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入手,进行相关创新设计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渗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中职体育教师在团体类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就可以首先将学生按竞技水平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学生的水平可以参差不齐,但是不同小组水平要尽量相当,然后开始以一学期为周期的实践竞技活动的组织。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竞争性的实践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外进行练习、合作等,将体育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自觉从课余活动中进行体育锻炼,这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正确体育观的建立过程。中职体育教师也要及时地向学生反馈班级学生中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现状,和学生一起实现进步和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时代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师改善体育学科教学现状与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中职体育教师一定要意识到现阶段体育课程发展停滞不前的症结所在,在意识到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趣味性情境的创设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从体育课程的方方面面渗透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中职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文彬.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解读[J].学周刊,2014(12):27.

[2]郑军,余卫平.对中学体育教育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44-45.

[3]张学军.浅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28-29.

[4]王龙武.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9(21):115-117.

[5]杜桂梅.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8):331-332.

[6] 李佳.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新作文(教研),2018(4):3-4.

上一篇:基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阅读教学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