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精选8篇)
汝州一高学生健康教育知识问答
1、人类健康有哪四个层次?
人类的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四个层次。后一个健康层次,是以前一个健康层次为基础而发展的,比前一个更高级的健康层次,四者结合可谓“全面健康”。
2、健康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影响。
3、影响健康的十大恶习有哪些?
(1)紧张。情绪紧张易使人患高血压病、头痛、失眠。(2)滥用药物。产生药物成瘾或引起意外中毒。
(3)暴食。是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原因。(4)过度运动或缺少运动。
(5)不注意身体的警告。身体不舒服应及时去医院检查。(6)任意中断治疗,这样会使疾病复发。(7)过度节食或素食,使身体缺少必要的营养。(8)吸烟。称为慢性自杀,也危害他人健康。(9)酗酒。过量饮酒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并对肝脏的机能有毒害作用。
(10)进食致癌物质。如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烟熏的食物
4、七大营养素对人体有哪些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脂肪:是供给人体热能的营养素。糖:是人体重要能量来源。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无机盐: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排泄。
5、食物中毒如何预防?(1)不吃病死禽、畜肉。(2)不吃腐败变质食物。(3)不吃被农药污染的食物。(4)不吃发芽的土豆(马铃薯)
6、心理保健是:培养良好温和的情绪,健全完美的性格,增强对不良刺激的抵抗力,保持心情愉快、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7、预防近视主要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自觉做到“五要”、“五不要”。五要是:光线要充足,姿式要端正,劳逸要结合,字迹要清楚,要做眼眼保健操。五不要是:不要在光线太强、太弱和阳光照射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写字,不要躺着或歪着看书,不要连续长时期看书、写字近距离工作。
8、环境卫生做到:居室通气、温度适宜、采光、照明合理,防止噪声、绿化室内外环境。
9、预防感冒十法是:洗——早晨冷水洗脸,晚上热水洗脚。漱——早晚淡盐水漱口。动——早晨散步、做操。搓——两手对掌相搓30次。开——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饮——早晨饮白水一杯。呼——早晨做深呼叫10次。
按——两手食指按上星穴(前发际正中上行一过处)后用小指按风府穴(后发际直上一寸窝陷处)。
熏——早晚用食醋熏蒸室内各一次,每次15分钟。穿——穿衣不宜过多,出汗时不要马上脱衣服。
汝州一高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现实保持统一,并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二、心理健康从心理学的角度介定心理健康,其基本标准有: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三、摆脱忧郁情绪的方法:
1、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2、再给自己一点爱;
3、分散你的注意力;
4、改变你的行为;
5、走出忧郁,创建“三人空间”;
6、了解自己的极限;
7、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
8、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9、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10、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2、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3、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4、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四、中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
3、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
4、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
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6、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素,它属于个人和社会。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的,有病就不是健康”。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代健康观告诉我们,健康已不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或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需要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的状态。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确实是这样,尽管有些人现在还在追求精神、追求享受、追求权力,但最终没有一人例外要追求健康,这是人的本能要求。我们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49岁就因癌症走了,人们这才知道健康也是竞争力。心理健康: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第一,具备健康的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积极情绪多于消级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自爱、自信心以及有自知之明。
第二,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的欢迎和信任。
第三,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地进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
社会适应良好: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
道德健康: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认为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的幸福作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十条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工作有效率。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具有抗病能力,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龋齿,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 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
一、智力正常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
二、情绪反应适度
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三、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 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四、自我意识正确,
有自知之明 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五、个性结构日趋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
六、良好的人际交往
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 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性、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
七、行为得体,
生活态度积极 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八、反应适度
一、营养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学生对营养知识认识不足, 是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的重要理由。通过平常教学和课间的观察, 我发现很多学生下课都会往学校商店跑, 有的会说早上没有吃饭, 有的说早上吃得少饿了, 还有就是看别的同学去他就跟去了。那我们再看商店里的东西, 如果说有营养的就是蛋夹馍, 因为里面有个鸡蛋, 仅此而已。当我问商店的人为什么没有牛奶卖的时候, 他们说孩子不买, 孩子喜欢喝碳酸饮料、乳酸饮料。有人会说, 乳酸饮料也有营养呀。其实这是错误的说法, 因为乳酸饮料里面加了点奶, 主要还是饮料, 俗称“糖水”。再看看放学后学校外面的小摊点, 什么串串香呀、香鸡柳呀, 大多都是油炸的, 而且他们有的就算是好油也是反复用的, 更何况可能不是好油呢!但学生们就特别喜欢吃这些东西, 做家长的也没有善意地制止, 有的家长根本就没有意识, 他们更多地认为只要吃饱就好了, 再说也有肉呀、菜呀。正因为家长的错误思想, 使得孩子没有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 导致现在青少年的体质不如以前。青少年学生对自我健康的意识也很淡薄。
青春前期及青春期正值生长突增高峰期, 为了突增高峰的需要, 青少年钙的摄入量要达到1000 mg/日, 需要更高的钙的吸收, 那么在饮食上就要注意多食用一些奶和奶制品, 因为其含钙量高, 并且吸收率也高, 经常适量地对它们进行有规律的食用可以促进身高、体重的增长。反之则会使身高停止增长, 增加身体的重量, 影响以后的生活。
营养对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当这个时期的孩子上初中以后, 在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上明显有了变化, 首先学习的科目相对较多, 而且基本上都是考试科目。其次学习的任务比较重, 因为涉及中考, 所以到了初中有些学生可能就不太适应, 从而出现一些非正常的身体及心理反应, 学习任务重, 体育锻炼加强, 很多学生都早上很早地到校, 晚上又要学到很晚, 有的学生早饭不吃, 晚饭也吃得很少, 根本就不可能让身体得到很好的营养, 在营养状况不良的情况下, 身体透支, 根本不可能有力气去学习和吸收知识, 怎么可能还要求他们认真地、更好地去学习呢?青春期贫血是女孩子常见的疾病, 铁的缺乏除引起贫血外, 也可能降低学习能力、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当家长每天都担心孩子健康的时候, 有没有加强青少年学生的饮食营养呢?长时间地缺少营养, 学生体质下降, 三天两头生病, 怎么可能有心思去学习和锻炼?
二、营养知识教育的实践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要加强营养教育。青少年学生营养的缺失在体育课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我上课的几年中虽然没有发现很严重的学生营养不良状况, 但会有很多学生向我请假, 我在上课前也会跟他们说, 身体出现不适的状态一定要举手说出来。请假的原因都是身体有毛病, 感冒发烧都是小事, 还有一些先天的或者小时候生病家长没有注意而引发成慢性疾病的。部分学生跟我说医生不让他参加剧烈的运动, 那我们就要想:为什么小时候会有病没有医治好呢?家长都是很关心孩子的, 那么就是在营养方面没有给够, 导致身体不能得到充足的养分和能量, 自然什么病都不容易好的。不是家长不舍得给孩子, 更多的是家长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没有意识到。健康作为体育课的一项内容, 教师就要给孩子灌输这些知识, 让学生懂得健康的重要、营养的重要。
首先, 在室外课上学生锻炼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就要延伸地讲解一点有关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练习和老师的讲解, 能够记得更牢固, 当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时, 很自然地就想了起来。
其次, 在室内课上系统地讲解营养对我们自身身体的重要性, 让孩子说出他们认为不健康的生活或饮食习惯, 然后讨论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怎么影响到身体的, 然后通过一些案例或者课件视频等加深学生对自身认识的不足, 让学生改掉错误的饮食习惯, 改掉错误的思想, 这样通过提高学生思想的认识来更好地为以后学生的自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 教师自己要加强对知识的学习, 虽然体育室外课多一些, 但在室外课学生身体得到运动的同时要额外让学生增加理论的认识, 这样对体育教师就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什么都要懂一些, 什么都要研究一点, 在上好课的同时也要经常地查找一些本次课的内容所引申出来的一系列的问题, 通过经常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教师的认识也只是时间的问题。那我们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们,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在自己的身上, 更好地运用在每天的生活当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是祖国的花朵, 如果这些即将开花的花骨朵在生长期间就出现营养不良, 以后当花骨朵变成花的时候也就不会好到什么地方。作为教师的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重视起来, 加强学生营养方面的教育, 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人教社编著.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关键字】中学生 心理学 班级管理
中学阶段是个体从童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个体生理成熟、社会化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以旺盛的精力吸收着一切科学知识的成果,探索着人生的意义。同时,随着他们大量接触社会信息,面临着在社会生活中选择什么方向成长的问题,面临着要进行人生道路的抉择、交往与友谊的寻求和生活意义的探索的问题。班主任应该根据中学生心理特征,灵活运用心理学已有的研究成果,优化班级的管理,做到事半功倍。
一、班主任威信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在校园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班主任忙得四脚朝天,但是其班级仍然问题不断;有的班主任闲庭信步,学生却积极听话,这就是班主任个人魅力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
中学生时期,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感、意志的发展先于认知的发展,在认知问题上,又容易出现非理性的认识。同时,许多中学生,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们学习目的不同、需要不同、动机不同。中学生在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转到社会和家长所希望的行动上来,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班主任威信是一种亲和力和感召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个有威信的班主任,他的学生就亲其师,听其言,信其道,效其行。因此,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的班主任一定要树立个人威信。
二、班级气氛
1.班级凝聚力。班级凝聚力,我们也可以认为是班风,是班级形成的深层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如学习行为)。它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班级凝聚力会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群体意识。这种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和制约着学生,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
2.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是学生个人和群体交流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受这个长时间固定的学习生活空间,班主任可以通过渗透的方式,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班级文化这种潜藏的功能,可以使班级形成集体舆论和心理氛围,从而出现团体中多数人的一致心理行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方面建设班级文化:班级的环境建设;班级的标语;班级特色栏——心理氧吧,班务栏,班级管理规定,班级活动照片等等。总的原则是给学生归属感。
实践表明,班级气氛好,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的班级课堂气氛好,日常管理也不用操心太多。我们希望学生高兴而自豪地说出,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
三、与家长做好沟通
众多从事心理辅导和治疗的专家都认为,早期经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而问题家庭是导致问题儿童出现的重要原因。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
班主任在接手班级之前,每个同学都带有家庭成长的烙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如何引导孩子看书、与人交流、为人处事、家庭生活作风、待人接物方式和消费习惯等等)对孩子的认知、个性、社会化、心理健康等因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无形中加强家长本该承担的孩子教育问题。必须让家长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教育者不仅仅是教师,家庭是孩子的重要课堂,家长是孩子的家庭教师。
四、善用班会课
班会和学校安排的某些自习时间是班主任和学生增进交流、拉近距离的有效时机,同时也是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大好时机。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班会不是简单地宣布学校的文件和事宜,更不是说教、训话,那样的话只会适得其反,不但教育没有效果,学生还会反感。可以采用主题班会(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最后再一起来分享各自的体会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增进彼此的交流。
五、与班级一起成长
班主任除了要和一般教师一样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全班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学班主任是一项辛苦的工作,很多班主任尤其年轻班主任感到压力很大。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与班级一起成长,学着关爱自己多一点。日常生活、工作中,班主任要学会自己进行疏导和排解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倾诉,参加户外活动,合理宣泄,培养课余爱好等等,寻找自我疏导的方式。
参考文献:
程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利用选定的检索工具由近及远地逐年查找,直到查到所需文献为止的检索方法是()A:倒查法 B:顺查法 C:追溯法 D:抽查法
2、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__。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幼儿的情绪和意志受影响。A:记忆 B:知觉 C:注意 D:表象
6、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中有一个特征是(1 A:客观性、外显性和展开性 B:客观性、外显性和简缩性 C: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D:客观性、观念性和内潜性
7、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有以下不同层次的活动组成()A: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B:个体的心理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思维活动
9、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__。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0、下列不属于幼儿社会教育内容指导要点的是()A: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必须通过系统上课的方式实现;
B: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C: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D: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1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这是思维的。A:逻辑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广泛性
E:重视个别差异
12、如果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是M:N,则在转换成关系模型时,如何引入第三个交叉关系 A.需要 B.不需要 C.无所谓
D.将两个实体合并
13、教师告诉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小声讲话将失去课间休息的时间,这种消除不良行为的方法是____ A:形成学生的品行 B:培养学生的知识 C:提高学生的能力 D:发展学生的智力
14、下列飞船中,与“天宫一号”完成首次载人对接任务的是。A:神州八号 B:神州七号 C:神州九号 D:神州六号
15、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16、”运球上篮”,是属于()。A.智力技能 B.动作技能 C.抽象技能 D.形象技能
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__。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8、赵老师在一次家访中跟小军的父母说到小军虽然个子很高,但依然不成熟,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9、”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__发散思维。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20、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最主要社会因素是 A:经济发展 B:社会人口 C:地理环境 D:政治制度
21、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__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22、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__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应用指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包括()的应用。A:概念 B:规则 C:方法 D:规律 E:理论
2、根据维果斯基对人的心理机能的划分,以下哪些机能属心理的低级机能()A:思维 B:逻辑记忆 C:形象思维 D:有意注意
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____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成都平原 D:内蒙古高原
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5、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____ 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纳 D:布鲁巴奇
6、教师职业劳动过程具有__ A.历史继承性 B.时代同步性 C.艺术创造性 D.未来发展性
7、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古代学习、吸收了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的是____①《缀术》②唐乐③熬糖法④班田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做正面回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改的哪些理念__[不定项选择题] A.探究性学习
B.建构学习知识的过程 C.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D.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9、司母戊大方鼎发现于河南,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青铜器。A:信阳 B:洛阳 C:商丘 D:安阳
10、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1、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作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期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有明显的差异,这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__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12、个人本位的儿童观认为。A:儿童是国家繁衍的工具 B: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C:儿童是国家的财富
D:儿童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
1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14、教育者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指导自我教育
15、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规定出自于()
A: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B: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6、”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著名论断是江泽民在____报告中提出的。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1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A:民主参与
B: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C:科学决策 D:独立自主
18、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A:创造者 B:传承者 C:发起者 D:实践者
19、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20、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追溯到。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1、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师进行依法执教的是()A:私拆学生信件
B: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C:体罚学生
D:进行有偿家教
22、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____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我们知道,21世纪是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时代的特征对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人微言轻年青一代的我们,要想在21世纪活得“潇洒”,活得“有出息”,活得是个“人物”,就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为它关系着你学业和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关系着你个人生存的幸福与不幸,更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目前,许多同学面对个人成长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感到无奈、困惑、无所适从,究其原因,那就是因为我们还不具备健康成熟的心理和个性。实践也告诉我们:一切智慧的根源,成就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21世纪自下而上和发展的资本。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的发展,我们有必要认清良好心理品质在21世纪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脏如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谈这几个问题。
当今世界,变换摸测,高科技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体力劳动者人数减少,脑力劳动者人数大为增加,人们用于学习、再教育,知识创新和休闲的时间大为增加等等,这一切不仅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将使用权得人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冲击和矛盾,随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人们的生活将高度现代化,同时充满残酷的竞争。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多元化的选择朝代,于是人们将面临焦虑、抑郁、悲观、烦恼、孤独等各种心理疾患。可以说,心理疾病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的必然产物。人人都会有各种心理障碍,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心理障碍不解决,将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发展和成才。正如:联合国专家断言的那样:“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面深刻的痛苦。”如果一个人自身生活的频率很难与社会发展的频率同步,那么不仅不能领先时代,恐怕连生存教师是很困难的。因此,健康的心理将是21世纪对人才的无声选择。而对我们中学生来讲,目前产生的各种不适应的心理问题,如环境适应、角色适应、观念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困难等等。都和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关系。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一份报告,报告中指出,21世纪需要的是“会学习的人,会做事的人,会共同生活的人,会生存的人”。这一点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明确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克服学习中的一切消极因素,了解自己未来发展的需要,学习才有动力。
所谓“会学习的人”是指要学会“认识”。即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学会如何去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记忆、情感、思维等活动规律在学习中的具体应用,来指导我们的学习,提高我们学习的效果。
要“会做事的人”,即学会应用所获得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能力实际上同创新精神,勇于克服困难和关于同加紧人协作等心理品质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综合能力。例如:家境贫困的同学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学有所成,这就是学会做事的人的表现,也是一种积极适应社会的表现,他理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要“学会共同生活的人”,这不仅是指具有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善于同别人和睦相处,与人合作,保持周围人际关系和谐发展。同时,能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要“学会生存的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现代社会里。学会生存,就要使每个人的身心获得全面的发展,即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发达的智力而且还要有劳动的技能。维护社会安宁的品德,审美的意识和情操,心脏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我防卫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适应新世纪的发展,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学会做人,学会真人,而这一切都和人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1947年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现代医学对健康的理解也趱于生物——心理——社会适应事例的医学模式。如果心理不健康,轻则它会通过心理来影响生理的途径,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甚至导致某些疾病,重则使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遭到破坏,从而叫人无法进行政党的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因此,重视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由于我们生理、心理的发展与其他的群体不同,常常会有以下不良的心理行为异常表现:
1、注意异常。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它不是单一的心理过程,和人的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意识相关,被看作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注意是人类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万分。没有注意的参与,人脑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都将是不可能的。注意是人们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取得劳动成果的必要条件。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我们的注意力可以达到40分钟以上,即一节课的时间。这是我们正常的心理活动。而注意障碍则表现在注意的强度、范围、持久性和稳定性几个方面。常见的有注意增强,如过分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过分注意自身健康善、产生各种不必要的想法等,从而导致出现神经性强迫症,做任何事总是担心做不好,不断地重复检查再检查,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而另一种则表现为,注意力不够集中,达不到其应该达到的心理年龄,例如,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每一节课当中,容易被外面的事物所吸引,容易感到疲劳、力不从心、心烦意乱等的身心体验,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习时应选择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的干扰性刺激隔离;(2)使学习活动简单化。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及文具外,不携带使用权自己分心的东西,如耳机、MP3、手机等;(3)课桌上的东西尽量减少。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尽量少摆东西在课桌上,这样可以减少分心,保持高度的集中;(4)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必要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并能使人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适应能有所提高。
2、情绪反应异常。情绪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体现出来,每天我们都有不同的情绪变化,喜、怒、衰、乐、爱、憎、厌、恶等的心理活动,都表现为人的情绪变化。当情绪高涨时就会再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愉快心境,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从轻度愉快到极乐、狂喜或消魂状态,欢乐与环境背景不相符合,在这种性况之下,人会不分声合的讲话,语言高昂、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表情丰富,盛气凌人,傲慢自负,逗人发笑,有明显的夸大色彩;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抑郁,这是负性的情绪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人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悉眉苦脸,唉声叹气,甚至悲观绝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度日如年,自卑自责,觉得生不如死,出现自杀的念头和企图。
人情绪的变化,常常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让我们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当我们出现情绪低落时,即不开心的时候,不防采用以下方法来调节我们的情绪:(1)换一种想法。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常常会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渺茫。此时如果换一种想法,想到吃一点苦,受一点挫折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我因为这一次的失败而有了更大的收获。或者想,自己还年轻,还可以从头开始,时间可以使用权自己增加阅历,经历给自己带来经验。暗示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胜败乃兵家常事”等等。(2)掌握放松技术。在自己不高兴时,可以应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放松技术,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并使自己有一个强壮的身体。(3)合理发泄。当心情不好时,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缓解内心的不平衡。例如打球、跑步、爬山、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向自己最好的朋友倾诉,将不开心的事说出来等,这样心理会好受一些。但切记不可选择伤害自己或他人方式。
3、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有时我们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丧失信心,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而真正是天生的学习困难的人是很少的。其实,在学习中,谁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真正是天生丘才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很少的,许多有成就的人,一个人学习的好与坏,不公要靠良好的智力,而且非智力因素也很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智力平平,但却取得了较大成绩的人,这就是由于这些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就是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即一个人能否成功取决于其是否有顽强地毅力和自信的心理。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就说人只要有毅力,能吃苦就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和压力。
4、人际关系紧张。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对孤独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受。于是,为了避免孤独,人们想出了种种方法和对策。其中,人际交往也就成为最基本的、最有效地消除孤独感受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当人们认为自己孤独时,那就是表明他处在想和他人接触和交往的状态之中。而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促进人际交往的关键。是获得友谊的关键。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是一种心理关系,每一个人只要参与社会活动,总会同别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形成这样或那样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紧张则是人际交往中最大的障碍,它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在生活中,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立场观点是成为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如何去与他人交往。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前提条件是相互的尊重。要关心他人的需要,体会及体谅他人的处境,乐于奉献,甘于付出,帮助朋友解除忧虑,创造良好而和谐的交际氛围,才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要热情直率,心胸开阔,对未来及前途充满信心,凡事拿得起放得下,当机立断,顾全大局,不过多地计较个人得失,求同存异,相互谅解,平易近人,谈吐幽默,而使别人认可自己;要诚实可靠,而不能虚伪,如果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背信弃义,就不会赢得他人的信赖,虚伪的人永远是向他人打开半扇窗子,谁向他讲真话,谁就会感到上当,这样就不会有真挚的友情了;同时,要通情达理,乐观向上,不要以处我为中心,要时时处处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在别人痛苦的时候,给人以宽慰,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因为谁都不愿意和一个悲观失望、无休止叹息的人交往。
5、考试焦虑。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产生紧张心理,这是政党的,人无论做任何事,心理总是有一点紧迫感,才能更好地促进人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事,如果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一紧张、紧迫感,那么他就没有了动力,也就不可能自觉地去完成应做的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紧张过度,产生焦虑,这又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严惩的影响。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我们常常会因为面对考试而感到紧张、焦虑,使考试前无法进行有效的复习,考试中无法正常的发挥,感到脑袋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使得我们考试后,感觉到失落、失望。
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如何去应对呢?下面提供一些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
(1)自我放松:在音乐伴奏下,选择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依次用力将拳头握紧后再放松——牙齿紧后再放松——皱眉后再放松——脖子挺硬后再放松——下肢用力伸直后再放松。每次练习半小时,直到能够随意将身体的任一部位放松为止。以后再有焦虑情绪时,就可以这样慢慢地放松,这样焦虑就可以慢慢地得到缓解。
(2)转移注意力:紧张和焦虑是因为我们过度关注某一事物所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来缓解我们的紧张和焦虑,例如可以通过听相声、看小品、听音乐等办法,来把我们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中解放出来。
(3)深呼吸及自我暗示:进入考场后,如出现考试焦虑,可以先闭上眼睛,然后做多次深呼吸,缓吸缓呼,把心神凝于一点,用以稳定自己的情绪,关有意地让自己想像愉快的事情,进行良好的自我暗示:“我行,我一定能发挥我自己的水平,我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自信心,减轻或消除心理紧张。
6、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我们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决心和信心,一旦一个人失去了自信,也就失去了成功的希望。所谓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坚信自己具有获得成功的能力,并因此立志,坚定信念,战胜困难,收获成功功硕果。许多人意志品质差,自信心差,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在学习上的失败,不能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们在挫折面前常常采取消极态度,从而丧失了信心。我们要认识到,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困难及挫折往往会伴随人的一生,正是我们经常面临困难及逆境,才可以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地努力,直到成功。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信心,就会失去战胜困难的勇气,也就失去了成功的可能性,从而从心理上失败了,成为了一个懦夫。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相信了,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人会相信自己的实力呢?成功来自于自信,一个人之所以成功是来自于他的自信心,来自于他的毅力。滴水之所以可以穿石,就是由于它自始至终以顽强的毅力向着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冲击,这种持久的努力就意味着成功。
因此,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做得到:顺境中保持头脑清醒,应当注意自我节制,切不要洋洋得意,忘乎所有,应该谦虚谨慎,兢兢业业地学习,要把握顺利这一有利时机,珍惜青春年华,奋发努力,使自己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人生的航船不断驶向成功的彼岸。
那么,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介绍有关的心理健康的几点指标供大家参考: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功心理条件。智力一般是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人群的智力呈现常态分布,即天才和智力斧正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牌蹭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智力是正常的,智商多数在85~115分之间,他们能够适应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智力斧正者社会适应能力。
(2)情绪情感正常
情绪情感的稳定表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牌相对平衡的状态,愉快的情绪反蚋出人的身心活动和谐与满意。心理健康者能协调、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变化,保持心境良好,乐观、开朗、满意的情绪状态占优势,而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
(3)意志健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表现在意志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上。心理健康者在活动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并能适时作出决定而且自觉去执行。还能够保持长时间地专注行动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意志不健全的人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难,违拗,做事三心二间,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4)行为协调
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心理健康的人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为上表现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思想与行为不相协调。
(5)自我意识正确
自我意识正确主要是自我评价符合实际,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自尊自爱,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而缺乏自我意识的人,则自我的评价不切合实际,自卑自负,自暴自弃,不懂得去珍爱自己,例如喝洒、吸烟等就是自暴自弃,不懂得去珍爱自己的心理行为表现。
(6)人际交往和谐
人际交往和谐是指能与人友好相处,关系协调。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他人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重别人,待人慷慨与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人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斤斤计较,猜疑,嫉妒,退缩,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第一步,我先套枕套。枕头特别的软,里面装满了荞麦皮,摇起来发出“沙沙沙”的响声。我先把枕套撑开,用手一点一点地往里里塞,塞完一半很容易,可是把枕套完全套在枕头上就有点困难了,套完一半的时候,剩下没被套的枕头就特别的鼓,另一个口,也在最里边,所以很难塞。我只好使劲把枕头的一个边塞到枕套里,然后就用力敲,慢慢地枕头就进去了。
第二步,装被罩。这一步需要两人合作,我和张澈一起装被罩,他拉住被罩的一头,我拉住被罩的一头,我们的另一只手把被子装进被罩,然后把被子铺在床上,开始把一些不平的地方给整一下,可是也不是一直一帆风顺的,刚整理好,我们站起来一抖,结果我手一滑,被子掉了下去,又要重新弄了,费了好大功夫才把被子装好。不一会儿,教官就过来为我们展示正确的装被罩的方式,只见教官提、装、抖等一系列动作,三下五除二的就做好了,我们个个瞠目结舌。
第三步,铺床单。也是这里面最简单的一个,只需要把床上面的东西挪开,然后把床单平整地铺在床上就行了。
据相关的数据表明:现阶段在校初中和高中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倾向的有20%左右, 其中有较为明显问题甚至产生心理障碍的有10%。 作为处于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的中学生,他们往往在会有很明显的逆反心理、焦虑心理、害怕心理、冲动心理、异性心理等等心理健康问题。那么是什么问题导致一部分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又怎样来更好的处理与预防心理健康问题。
2、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的成因
2.1、学生的自身问题
(1)情绪方面。 在现如今的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过分强调统一的达标标准,导致一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达不到教师的教学目标,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产生一些不良情绪。
(2)行为方面。 许多学生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由于缺乏体育运动,导致适应能力下降,从而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
2.2、家庭教育的影响
(1)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 一直以来,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一直只在乎学生的智力发展教育,而忽略的学生的德育和体育的发展。 从而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正确发展同时,在教育方式上面,有很多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从而他们会选择一些简单好使的传统方法来教育孩子。
(2)中学家庭教育的忽视。 在很多家庭中,有很多父母只是一味的挣钱,只给孩子经济上充分的支持。或者本身文化程度较低,只知道经济上的支持,忽略了心理健康上的教育,不能在子女处于人生路口的时候做出正确的指引,不能配合学校的工作。
2.3、社会现实的影响
中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压力,来自社会各方面关于升学的重任压的学生们喘不过来,更无心进行体育锻炼,许多学校的体育课被迫被各科文化课老师强行占用,一些文化课教师甚至觉得体育课是浪费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导致大多数中学生的体育课得不到很好、有效的锻炼。还有许多学校的体育课采取“放羊式”管理教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允许学生自由活动, 其实大多数学生选择回到教室,放弃了大好的锻炼机会。久而久之,身体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释放,又被社会升学压力长期压迫,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2.4、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中学生的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的过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都正处于人生第二个发育高峰,虽然身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未成熟。从很多的报到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心理疾病都是因为人格缺陷而造成的。 所以,中学生的心理疾病应该及时科学的进行治疗,这就要求高校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系统,这样才能帮组学生解决身心健康问题,才能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3、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治疗方法
面对目前我国中学生所具有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及时的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心理缺陷的问题。
3.1、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也要让学生在运动中找到自身的问题缺陷。 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让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不能进行强迫式的学习理念,要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在不一样的时间段应该正确的安排运动项目,不要一味的进行陈旧的教育方式,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运动的乐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上最为关键,要多鼓励学生,表扬学生,不应一味的指责和嘲笑学生。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顺利的进行学校教育活动。
3.2、作为学生应该培养自我的控制能力
体育课是一堂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学习并掌握系统的运动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运动能力的一门课程。 学生不应该把体育课看成一种负担,而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中,培养自己的运动技能,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科学基础。
在日常生活和上课中应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去适应中学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环境,培养正确的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完善学习方法。要学会自己了解自己,要学会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逐步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要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批评,积极与家长、同学和老师沟通。让自己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自己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远大崇高的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积极进取,顽强拼搏。树立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才能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自我设计、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不断地去进行自我完善。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出对学生产生强烈吸引力的各种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投其所好”,只有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到体育活动带给他们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快乐,有利于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释放因学业繁重带给他们的压抑、烦躁心理,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应该多开展丰富有意义的娱乐活动,例如:歌唱比赛、才艺表演、运动会、篮球比赛等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帮助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锻炼自己、评价自己、认识自己。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泄心中的压抑和苦恼,培养学生养成宽阔的胸怀和开朗乐观的情绪。 学会自己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为学生和同学、老师、家长们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平台。因此学校经常组织和开展这些校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4、 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 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学校应完善心理咨询系统,建立一些基础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邮箱、心理咨询电话等等,这样才能及时科学的解决学生的心理疾病。 另外学校也可以增加一些关于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的讲座,或者通过校园广播等等一些有效途径,来让中学生充分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他们能充分的认识到什么是心理健康的疾病,怎样缓解治疗这些疾病,引导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转变一些不良心理和行为,从而完善自己的品质和心理,这样学生才能去适应变化莫测的社会环境,才能顺利的进行学习活动。
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因此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应该积极关注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上述教育任务,行之有效地在体育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双向联动的教育模式,建立一个以体育课中预防教育为主,心理监控、治疗为辅的立体教育体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很多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社会上的种种事迹和风气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了不正确的指引。那么在发现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的时候,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及时的、科学的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进行教育。
我校在一个山村地区,在国家特岗之列。学生心理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可以说家长基本上没有心理健康意识,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考试恐惧症;人际关系不协调;自信心不足;早恋问题的困扰。
对这些问题,我们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中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但是教师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这的家庭普遍是种苹果的,有的家长们不关心孩子们学习的问题,想着孩子们不上学的时候能帮着种苹果,或者出去打工赚钱。这样给孩子们的心理上没有了积极性,学习也不刻苦了。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经常和家长沟通,并办一些心理辅导班让家长学习,提高他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并让家长重视起来。从而可以加强家庭教育,让家长引导孩子们身心全面发展。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知识。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
开展公平的竞争。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向学生传播竞争的思想,使学生具有竞争的观念;另一方面要组织合理的富有竞争性的活动,使学生受到竞争的熏陶和训练。
总之,对于教育者来说,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育者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辅导,让孩子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推荐阅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09-10
中学生心理教育案例11-02
长堰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09-23
如何科学地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2-02
浅谈加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0-20
中学生心理教育教学心得体会07-18
中学心理健康计划07-26
中学心理教案07-16
心理医生谈中学生心理健康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