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精选8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篇1

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 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同时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课程要求

根据本课程强调应用的学科特点,课程教学要求设为四个层次了解、:识记、理解和应用。了解: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的一般内容介绍有所影响;识记: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理解: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应用:指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论述和分析问题。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可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较清晰的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其二,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辅导,并充分发挥多种媒体教材的教学功能,帮助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这门课程;第三,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案例研讨,促进理论的应用。个别化小组自主学习是开放教育的特点,也是本课程应用性特点决定,本课程有一半时间是个别化学习,教师一定要进行充分准备,做到有议题、有实效。学生也须在课外花大量时间进行学习、准备,并按要求完成任务。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必须已对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已基本掌握。教师可在教学进程中适当补充心理学知识。

【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 现代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6课时)

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

2、了解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3、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及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心理健康的标准

3、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第二节 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研究的历史及各学派的主要观点。

2、了解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

教学内容:

1、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简史

2、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教学目标:

1、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2、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3、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4、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5、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教学内容:

1、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2、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3、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4、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5、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第四节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2、了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8课时)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模式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模式

2、心理健康辅导模式

3、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模式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实践原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2、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指导原则

3、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2、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指导原则

3、心理健康与小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任务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模式

2、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内容

3、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途径

2、掌握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教学内容:

1、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

2、提供面向全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对个别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第三章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4课时)

第一节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小学生分年级的心理特点

2、掌握中小学生认知、注意、情感和个性方面的特点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

2、中小学生注意和意志的特点

3、中小学生的情感特点

4、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第二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学习方面、情绪情感、行为、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意志品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2、针对方方面面的问题讨论应对措施 教学内容:

1、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2、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

3、行为方面的问题

4、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5、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的问题

第四章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指导(8课时)

第一节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理论解说 教学目标:

本节是对学习心理理论的回顾,要求熟悉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2、中小学生学习心理意向的五个方面

3、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潜能开发和心智技能培养

第二节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对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特点

2、重视对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特点

2、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示例

3、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考试归因与科学用脑 教学目标:

1、了解影响中小学生考试的心理因素

2、掌握中小学生考试过程中应具备的心理特点及消除心理压力的措施

3、掌握怯场的概念及心理机制与调控

4、理解归因理论及其在小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5、区别心理疲劳与生理疲劳的不同之处

6、了解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

7、掌握如何科学用脑 教学内容:

一、中小学生考试指导

(一)、考试指导

(二)、防止怯场的一些技巧

1、什么是怯场

2、怯场的心理机制

3、怯场的防止与现场调控。

二、归因理论与应用

1、什么是归因

2、归因与成功的关系

三、中小学生的学习疲劳

1、生理疲劳

2、心理疲劳

3、疲劳降低学习效率的生理机制

四、中小学生怎样科学用脑

1、“用进废退”的原理

2、用脑卫生的四个方面

3、加强大脑的物质基础

第四节 中小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性格与学习及教育教学的关系

2、掌握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及表现

3、理解学习自我评价与总结对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性格与学习

2、中小学生学习心理主要障碍

3、学习自我评价与总结经验

第五章 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指导(4课时)

第一节 自我意识理论解说 教学目标:

1、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的成份

2、了解有关自我意识的心理学理论 教学内容: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二、自我意识的成份

1、自我意识的内容成份

2、自我意识的过程成份

三、关于自我意识的心理学理论

1、弗洛伊德理论中“自我”、“本我”概念

2、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3、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自我与自我概念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2、掌握中小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特点

3、了解影响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

4、掌握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及成份 教学内容:

一、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趋势

二、中小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

1、中小学生的自我评价

2、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

三、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

1、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

2、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

3、自我概念发展的意义

4、自我概念的成分。

第三节 中小学生个性发展与调适

教学目标:

1、了解个性发展的一般趋势

2、掌握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3、掌握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一般问题及调适 教学内容:

1、个性及个性发展的一般趋势

2、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3、中小学生个性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调适 第四节 小学生自我意识案例分析

第六章 中小学生生活与社会适应指导(4课时)

第一节 理论解说 教学目标:

1、理解学会生活对中小学生和重要性

2、了解中小学生社会生活的内容

3、了解中小学生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几个问题 教学内容:

一、生活概述

(一)、什么是生活

(二)、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会生活

(三)、中小学生学会生活的内容

二、社会适应概述

(一)、社会适应的含义

(二)、社会适应的标准

(三)、中小学生社会适应问题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情绪调适 教学要求:

1、了解情绪的概念

2、掌握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情绪 教学内容:

一、情绪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

(二)、情绪的作用

二、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健康情绪

1、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力 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 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保持愉快情绪 经受挫折体验

(三)、改变教学方法,以教育情

教育观念上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减轻学生负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环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体验自信。以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生活辅导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立的重要性

2、掌握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立能力

3、掌握中小学生应如何保护自己

4、了解中小学生的消费特点

5、掌握如何指导中小学生消费 教学内容:

一、“自立”

(一)、“自立”的重要性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立能力

二、自我保护

(一)、中小学生如何保护自己(1)树立自我保护意识(2)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学习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

(二)、自然隐患和社会隐患的自我保护

(三)、社会隐患的自我保护

三、中小学生的消费辅导

(一)、小学生的消费及其特点

1、独立性和依赖性矛盾统一

2、盲目模仿,出现消费误区

(二)掌握如何指导中小学生消费

1、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

2、有个性地消费,不盲目消费

3、力行勤俭节约,不奢侈消费

第四节 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常见的适应挫折

2、掌握中小学生在学校环境中适应辅导的具体措施

3、了解中小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进行适应辅导的重性

教学内容:

一、中小学生常见的适应挫折

二、中小学生学校环境中的适应辅导

三、中小学生在家庭环境中适应辅导

1、帮助孩子进行角色转换

2、培养孩子“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3、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第七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和心理障碍问题(6课时)

第一节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概念

二、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分类

1、认知障碍

2、行为障碍

3、情绪情感障碍

4、儿童特种障碍

三、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一)、小学生自身因素 遗传和解剖生理因素:

1、与人体和脑的物质活动有密切关系

2、自身心理因素:

(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不平衡(2)心理过程发展不平衡(3)个性结构发展不完整

(4)自我意识发展与外界要求不一致

(二)、家庭环境因素

(三)、学校影响因素

(四)、社会影响因素 教学要求

1、掌握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行为问题的概念

2、掌握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评判标准

3、了解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第二节 中小学生认知障碍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的感知障碍

2、中小学生的注意障碍

3、中小学生的记忆障碍

4、中小学生的思维障碍 教学要求

1、了解认知的概念

2、掌握中小学生感知障碍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辅导方法

3、掌握中小学生注意障碍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辅导方法

4、掌握中小学生记忆障碍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辅导方法

5、掌握中小学生思想障碍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辅导方法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障碍 教学内容

1、情感障碍

2、中小学生情感障碍的主要类型、表现、原因及教育 教学要求:

了解中小学生情感障碍的主要类型、表现、原因,做到能以相应的措施加以矫治。

第四节 中小学生行为障碍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不良习惯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矫治

2、中小学生退缩行为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矫治

3、中小学生依赖行为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矫治

4、中小学生品行障碍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矫治

5、儿童多动症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矫治 教学要求

1、掌握中小学生行为障碍的概念

2、掌握中小学生行为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咨询教育

第五节 小学生特种障碍

1、口吃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2、选择性缄默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3、睡眠障碍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4、抽动症及抽动—秽语综合症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5、遗尿症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6、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教学要求:

1、了解特种障碍的概念

2、掌握特种障碍的常见症状及成因及纠治

第八章 中小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4课时)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诊断

1、中小学生心理诊断的意义

2、中小学生心理诊断的方法

3、中小学生心理诊断的步骤 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诊断的概念

2、理解心理诊断的意义

3、掌握中小学生心理诊断的方法

4、掌握中小学生心理诊断的步骤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过程

2、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

3、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

4、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技术

5、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素质

6、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咨询的概念

2、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过程

3、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

4、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

5、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技术

6、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咨询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7、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特殊要求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治疗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的特点

2、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的方法

3、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的策略 教学要求:

1、了解心理治疗的概念

2、区分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不同之处

3、了解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的特点

4、掌握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的方法掌握小学生心理治疗的策略

第四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教学内容

1、三级心理预防保健网络的建设

2、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教学要求:

1、了解三级心理预防保健网络建设的主要内容

2、掌握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第九章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4课时)

第一节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内容:

一、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课堂教学过程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的重要途径

2、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和心理生活指导

3、通过课堂教学,养成少年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激发学习动机

2、培养学习兴趣

3、培养自信心,实施成功激励

4、进行潜能开发和智力训练

5、学习毅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6、群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7、培养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

三、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的原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2、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3、掌握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第二节 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科教学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2、掌握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的实施技巧

3、了解语文、数学、音乐等各课教学的具体特点及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教学内容:

1、学科教学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2、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3、学科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节 品德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品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的过程

3、掌握品德教育中个别心理辅导的几个方面

4、理解德育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教学内容:

1、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2、品德教育过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3、品德教育中个别心理辅导 德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节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个主要工作 教学内容:

1、了解学生个性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2、集体心理辅导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3、个别心理生活指导 塑造优良心理品质

第五节 校园文化环境的心理健康作用 教学目标:

掌握校园文化环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教学内容:

1、通过课外文化活动进行心育

2、物质文化环境对小学生心育的作用

3、精神文化环境对小学生心育的作用

第十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法设计(6课时)

第一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学目标:

1、了解教师的基本心理素质

2、掌握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

1、教师的重要性

2、教师的心理素质

3、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教育活动课内涵的三种界定

2、理解心理教育活动课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

3、掌握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课程特征、活动课特征和外显特征 教学内容

1、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涵

2、心理教育活动的课程特征 活动课的特征

心理教育活动课外显特征

第三节 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原则及步骤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原则

2、掌握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步骤 教学内容:

1、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原则

2、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步骤

第四节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

掌握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与内容 教学内容

1、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

2、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

第五节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与实施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2、掌握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实施原则 教学内容:

1、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2、理教育活动课的实施及原则

第六节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教法 教学目标:

掌握组织心理活动课的各个环节 教学内容

1、课前准备

2、课堂组织

第十二章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与评价(6课时)

第一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内涵

2、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3、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标准

4、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内容

5、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原则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内涵

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功能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标准

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内容

5、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原则

第二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一般过程

2、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方法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一般过程

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方法

第三节 常见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 教学目标:

了解各量表的测评目的及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2、艾森博克儿童行为量表

3、Rutter儿童行为量表

4、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第四节 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其他测验 教学目标:

了解各量表的测评目的及适用性 教学内容:

1、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2、学习适应性测验

3、AT测验

4、小学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

5、品格教育测验

6、卡特尔的人格因素测验

参考书目:

1、陈旭主编.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张大均主编.心的教育――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家长用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

3、冯正直主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郭成主编.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贾晓波,杨铮主编.初中生心理心理适应能力训练教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

6、马建青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7、莫雷主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8、马志国主编.青春的迷惘你怎样走过.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

9、张大均,邓卓明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诊断.训练.适应.发展(1~4年级).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张大均主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版1~6年级、初中版1~3年级、高中版1~3年级).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1、张文新主编.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张文新著.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3、郑日昌主编.中学生心理卫生.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

14、郑希付主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篇2

一、六套体育教学大纲教学目的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共出台了十余套体育教学大纲。社会历史时期的不同, 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尽一致。但伴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 体育心理教育功能逐渐凸显。以下就其中六套体育大纲教学目的中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整理与比较。

上表资料对比显示, 大纲教学目的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其所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具体受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状况的影响。

二、来自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借鉴苏联教育模式, 我国进行了学校课程改革。1956年2月29日国家体委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卫国”体育制度条例》 (修改草案) 并实施了我国第一部《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但1958年的大跃进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以及中苏关系恶化, 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冲击, 人民生活饥馑, 学生体质下滑, 自然影响到学校体育课程。为增强学生的体质, 改善学生身体状况, 1961年国家颁发了第二部中学体育大纲《中学体育教材》。但十年“文革又极大摧残了我国教育事业, 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扰乱和打破, 体育课被大范围停止乃至渐渐取缔。截止1976年, 国家才开始全面恢复, 教育事业逐渐得到发展, 体育课程相应获得恢复, 更可喜的是全日制十年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于1978年3月编制出台。

进入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步伐日益加快, 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国民体质获得普遍提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教育系统中的学校课程体系得到了变革。国家教委于1987年1月出台了新修订的十二年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此大纲即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前的“过渡性”大纲。1992年11月国家教委又出台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2000年, 国家教委改体育教学大纲为体育课程标准, 并出台了《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不同阶段社会经济背景直接影响着体育大纲的编写。通过上表可知, 从1949年至1978年间, 在国家教委出台的三部体育教学大纲中, 教学目的中涉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均未提到。大纲所关注的仅仅是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从1987年至2000年, 三部体育大纲的教学目的中均增加了“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教育目标, 凸显出大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 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 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培养开始侧重综合素质, 即对学生个性、人际关系和心理适应等方面的栽培。

三、来自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教育才开始启动,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校逐渐领悟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因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社会节奏的跳跃式加快, 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 人们的心理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心理健康状况愈来愈糟糕。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不得不提上教育的议事日程, 心理健康亦由隐性到显性, 逐渐发展壮大。体育作为德、智、体三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全面培养接班人的义务, 承担着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职责。学校体育课程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等途径, 强化学生体质, 调适学生不良情绪, 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积极进取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从而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总之,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 也是体育教学大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史, 由无到有, 由启动到发展再到备受重视, 体育大纲受其推动, 心理健康教育渐渐融入体育大纲的教学目的之中。

参考文献

[1]盛晓明.中国、英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 2004.

[2]关雯.1949-2000年中国中学数学大纲的比较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 2006.

姜昆和他的健康大纲 篇3

姜昆忙,忙得每天都闲不住,但谈到健康与养生时,年近花甲的他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姜昆笑着说:“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不约而同地关心起自己的健康来了。我现在都快60岁了,已经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正在向这方面努力!”其实,姜昆不是现在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他早已给自己制定了几大纲领,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忘记、四个“老”、五种心态。

一个中心

姜昆的“一个中心”就是“以身体健康为中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上了年纪,一定要注意身体。

两个基本点

这两个基本点就是“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人不能太较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更应该开明。这个世界应该是属于你的,却可能没你的份;不该属于别人的,别人却可能拥有。这时候,一定要糊涂一点。哈哈一乐,看开了,比什么灵丹妙药都有用。正所谓气顺生津,一顺百顺。而关于潇洒,姜昆的看法是,“不是让您由着性子‘寻找失去的青春’,耍花心,而是艰苦奋斗了一辈子,风里雨里几十年,到老了应该讲究生活质量,散散步,外出旅游;剩菜剩饭别往冰箱里搁,能扔就扔。吃坏了肚子,花钱看病,图什么?”

三个忘记

一是要忘记自己的年纪。如今,有些人年纪一大,就变得消沉,经常唉声叹气地说:“老了,不行了”。“老”成为束缚他们生活的绳索。在这条绳索下,他们过着苟延残喘的生活。有的老年人总认为已进入风烛残年,好像时时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因此,姜昆说,人到老年,最好忘记自己的年龄,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力求老有所为。

二是忘记自己的病。人一旦有病,不能整天老想着,本来病不严重,老想着,也许反而病得更厉害,有什么病都别往心里去。

三是忘记一切恩怨。对于恩怨,姜昆有他自己独特的看法:“10岁的时候,和小伙伴打了一架,20岁想起来,是一场笑话;30岁与同事闹别扭,40岁想起来,仍然是一场笑话;50岁的恩怨,60岁的冲突,也不会逾越这个规律。所以,忘记一切恩恩怨怨,心静如水,宽以待人,和睦相处,天人合一,就能充分享受人生。”

四个“老”

老窝,老伴儿,老友,老底儿,这些是姜昆生活中非常看重的几个方面。姜昆说,人得有老窝,得有家。人住在饭店里好,可是时间一长就想家,这很正常;在家里住的人老想饭店,这不正常。还有,人得有老伴儿。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了,就看得出老伴儿的重要。除此之外,人得有老友,你高高在上,是你的朋友;你蒙难入狱,还是你的朋友,铁杆儿。另外,人还得给自己留点老底儿,儿女再有钱也是他们的,自己有点积蓄,心里踏实。

五种态度

这里讲的是生活中的5种心态,就是:笑、俏、唠、跳、掉。

笑:乐观,没乐都得找乐。

俏:穿了一辈子中山服,到老了换换花衣服,穿球鞋,往年轻里打扮。

唠:和别人聊天,不能觉得自己老了,一天到晚老闷着。自己心里有事,通过聊天说出来,听别人说话,了解新鲜的信息,让生活充满情趣。

跳:运动。一定得有一项运动伴随自己,要上瘾,要专心,日久天长,效果不言而喻。

掉:这条最重要,要掉价。“过去你是市长书记,现在你不是了。看着你培养的年轻人坐在主席台上,你坐在下面,心里一定要平衡。在家里也是一样,过去是一家之主,凡事说了算,现在多听听儿女的意见,他们比你强得多。掉价,掉到每天和孙子孙女一起玩,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掉到孙子辈儿的堆里,你就掉到家了。”

从事笑的职业一辈子,姜昆认为“笑是最好的保健”。他说,人有七情六欲,所谓“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中唯独“喜”无“心”,而且是张着“大嘴”,无“心”,即它不伤你的心,不费你的心。人最怕的是动心计,最怕伤心。“心”在人的生活中是精神和身体结合的支柱,一种脑和身体的“力”的结合,所以“心”必须要养。别动它,别老操心、累心。不动“心”,就是“喜”,就是乐。一天到晚乐乐呵呵、没心没肺的,这种乐观态度首先来自于你对生活的认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篇4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爱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理解心理健康的理论;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自我调适的策略。

1.知识要求:能掌握普通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2.运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深入分析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有意义的解决思路;

3.重塑自我能力:运用所掌握的心理健康教育原理,分析自己心理素质方法存在的优劣势,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加大践行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的身心素质。

三、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主要适用于各专业本科大一新生教育。总学时是16学时。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联系紧密,是大学生心理通识知识课程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的课程,是学习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让心灵追上人生的脚步——大学生心理成长导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心理健康教育》 黄希庭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版

《心理健康训练手册:成功心理素质》 李媛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版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教程》 郑洪利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版

《社会心理学(第8版)中文版》(美)戴维·迈尔斯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版

《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中文版》(美)格里格,津巴多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版

《人格心理学(第七版)》(美)柏格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版

六、主要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

本课程利用多媒体辅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为学生自学指定必读书目和参考阅读文献目录,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指导。教学主要以教材为基础,以恰当合理的结构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知识。同时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并与其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辅助设施主要是电子书籍、网络等。

2、课堂互动

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及讨论,通过活动互动和分享讨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成长,把心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生活的层面,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作业

每次课后提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题目,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资料或者网络平台查阅文献,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开课及编写大纲单位、课程负责人

本教学大纲的编写单位是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教研室,课程负责人是王安白教授,审定人是王安白教授。

第一章绪论及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3学时)

1、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1)什么叫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的标准

(3)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4)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的途径和方法

2、认识自我(1)大学生的生理自我与社会自我(2)大学生的自我与自我意识发展

3、大学生常见认识自我的偏差及健全

(1)大学生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

(2)了解后重在接纳和欣赏

(3)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了解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使学生认识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体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勇于面对自我、面对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1、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极其调适

2、自我意识的评估

第二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3学时)

1、人格的基本知识

(1)人格概述

(2)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2、气质——天赋秉性

(1)气质概述

(2)气质类型与分法

(3)气质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3、大学生常见人格障碍与调适

(1)人格发展异常的表现与评估

(2)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和调适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格的基本知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自我人格发展状况。认识气质是天赋秉性而非后天习得的特性,能分析自身气质类型。掌握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调适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气质类型与测试量表

2、人格塑造和优化

第三章大学生学习心理(3学时)

1、大学生常见学习障碍与调适方法

(1)常见的学习困扰及其原因

(2)常见的考试困扰及其原因

(3)考试焦虑的消除

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1)正确认识大学的学习

(2)尝试全新的大学学习

3、大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方式的培养

(1)大学学习的酸甜苦辣

(2)学习与记忆

(3)学习与思维

(4)学习与潜能激发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学习动机、兴趣和信心对学习的作用,理解学习概念的新内涵,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应对考试焦虑。正确认识学习中的压力和挫折,在实践中树立有效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增强学习自信心和胜任力。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第四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爱情心理(3学时)

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人际交往的含义

(2)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

(3)大学生常见人际交往障碍及调适

2、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

(1)网络时代人际交往的变化特点

(2)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依赖及调适

3、大学生恋爱面面观

(1)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及原因

(2)大学生常见恋爱的误区

(3)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特点及类型,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恋爱观。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

2、关于失恋、网恋等恋爱误区的解读和调适方法

第五章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压力调节与挫折应对(3学时)

1、情绪是内心的体验

(1)情绪概述

(2)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其影响

2、大学生情绪管理

(1)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

(2)情绪调节的方法

3、大学生压力调节与挫折应对

(1)大学生挫折与压力的产生和特点

(2)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3)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模式和类型

(4)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自身情绪特点,掌握情绪调适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理解 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调适能力。

2、有效的挫折心理应对与压力调节方法。

第六章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1学时)

1、大学生生命教育

(1)生命的意义

(2)体会生命的独特与可贵

2、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

(1)心理危机表现与常见心理障碍识别

(2)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教学基本要求:

在探询生命独特性的过程中,认识生命的魅力和神奇,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障碍,学会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生命的可贵并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掌握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有效地为3—6岁幼儿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并评估教学效果。思想目标: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儿童观、课程观。

二、教材

《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全国幼师工作协作会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总课时共36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了解健康及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和原则。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 健康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 健康教育

第三节 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与评价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

第二章

幼儿身体保健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原则

教学目的:了解幼儿身体保健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原则,并了解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 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的内容 第二节 幼儿身体保健教育活动的原则 第三节 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第三章

幼儿园身体保健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目的:重点了解幼儿园身体保健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及活动开展方法,并能掌握幼儿园身体保健活动设计的步骤。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 幼儿园身体保健活动的组织 第二节 幼儿园身体保健活动的设计 第三节 幼儿身体保健活动的指导 第四节

身体保健教育活动的评价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为辅、讨论法、练习法为主

第四章

幼儿心理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原则

教学目的: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掌握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具体内容。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和标准 第二节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三节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第五章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目的: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初步掌握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思路,掌握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步骤及评价。

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一节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 第二节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思路 第三节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第四节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第六章

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应遵循的规律与原则

教学目的:掌握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中的规律与原则,了解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心理和生理变化特点。

教学时数:3个学时

第一节 幼儿体育活动设计应遵循的规律(1.5学时)第二节 幼儿体育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5学时)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第七章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的:了解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体育活动内容,并能创造性设计各类体育活动。

教学时数:11学时

第一节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1学时)第二节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3学时)第三节 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方法(1学时)第四节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设计(6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第八章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教学目的:掌握开展体育活动和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具体指导策略。教学时数:7学时

第一节 幼儿园体育活动实施与指导的原则 第二节 体育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第三节 户外体育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第四节

体育活动的评价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篇6

《校企合作教育》

(三)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实践必修课

课程编号:418026

学分:2

教学周数:2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一、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性质与目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校企合作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分专业认知、专业实训、专业实践等三个阶段完成,这是本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必修课程,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方式,是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教育质量,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内容主要涉及心理咨询服务或营销心理调查与实践,通过专业认知与专业实践,使学生形成重视专业实践的自觉意识,增强运用理论于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主动意识,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

校企合作教育课程

(三)主要为专业实践阶段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深入企业、行业,密切结合校企合作基地工作实际情况,由校企双方指导老师设定与课程教学相应的专项课题,通过定岗实践等方式,全面接受专业技能训练。

(二)任务:

1.围绕若干专项课题,学习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领域的综合性专业技能应用,如意向对话、箱庭疗法、绘画疗法、家庭系统排列、内观疗法等。

2.围绕若干主题,学习应用心理学在企业营销与员工心理保健等领域的综合性专业技能应用。如营销广告的心理学原理及应用策略、营销心理学实战技巧、营销心理学典型案例诊断与分析、营销心理策划等。

3.进一步学习增强在实践中自主开发应用心理学专业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以科学精神为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掌握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领域和企业营销与员工心理保健等领域的专业技能的综合性应用,进一步学习增强在实践中自主开发应用心理学专业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2.校企合作教育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参加课程实践与操作应用,并在实践应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各专业项目与综合性课题的实际操作,提高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3.课程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4.学生学习期间应能够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本专业有关专业技能的综合性实践应用,并有完整的相应实践应用案例经验。

三、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是:

1.在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专业专项课题,通过定岗实践等方式,全面接受专业技能训练。以班为单位,深入各实践教学基地,在一线资深教师、医生、企业界和行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习掌握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领域和企业营销与员工心理保健等领域的专业技能的综合性应用,进一步学习增强在实践中自主开发应用心理学专业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学习期间应能够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本专业有关专业技能的综合性实践应用,并有完整的相应实践应用案例经验。

2.开展应用心理学专业技能实践应用专题研究报告。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就应用心理学专业某一项或几项专业技能实践应用专题研究情况的详细报告,内容包括训练内容、过程规范与要求、存在问题与改进办法(思路)、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内容。报告要工整,清洁,不少于2000字。

四、教学方式和时间安排

1.教学方式:主要教学方式为行业专家主题培训等。

2.时间安排:第6学期第19、20周。实际操作的部分环节根据需要可提前安排,工作计算在教学周第20周。

五、考核和成绩评定

要求学生针对专项课题,提交一份实践专题报告,内容包括训练内容、过程规范与要求、存在问题与改进办法(思路)、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内容。

校企合作教育周的学生成绩由组织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占40%)、规定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如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等, 占40%)和实训总结报告的质量(占20%)来判定。

成绩评定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考核不合格学生可安排至下年级补修。

六、注意事项及其他

根据本专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需要,在征询行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教研室研究和系部批准,本课程在实际开设时可根据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具体课程内容在当学期根据行业专家的意见具体确定。

执笔王旭红 审定李国强

教育科学系心理与教育教研室二О一四年四月修订

附件:本课程结业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参考,内容可以根据实际做调整):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校企合作教育》课程结业报告

题目名称:应用心理学专业技能实践专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

系部:教育科学系

专业年级:×××××专业××××级

时间:××××年7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系

《应用心理学专业》《校企合作教育》

(三)课程结业报告

应用心理学专业技能实践专题报告

一、×××专业技能应用训练的主要内容

二、×××专业技能应用训练过程的规范与要求

三、×××专业技能应用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办法(思路)

四、×××专业技能应用的后续工作设想

注意正文格式:宋体/小四号字体;页面统一使用A4纸,1.5倍行距,左右页边距

小学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篇7

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 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不言而喻。现在, 结合我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就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分享我的一些看法:

一、与学生真诚沟通

没有沟通, 谈何教育?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 要想与学生能成功地沟通, 首先得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劳动, 尊重学生的成绩, 尊重学生的隐私……在平常的工作中, 我要求自己尽量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 当孩子们犯了错误时, 不要先入为主, 一味批评说教, 学会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把握他们的心理动向, 找准切入点, 才能解决问题。

其次, 学会不存‘私心”。这“私心”指的是老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 不能感情用事。通常,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容易受老师的青睐, 但是我们老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 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那会让一个老师的威信大打折扣。曾经, 我就因为对成绩好的同学过于偏听偏信, 而做出过错误裁定, 在带给自己一个深刻教训的背后如影随形地藏着懊悔。

教师还要学会‘宽容”,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正在懵懂中成长的孩子们。初进教坛时, 年轻气盛, 经常因为学生的叛逆而暴跳如雷、火冒三丈, 而学生也只能是一时地被‘镇压”……现在想想, 如果自己当时能不那么冲动, 能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一起剖析问题, 多一些正面的引导鼓励, 少一些疾言厉色, 或许能更多地得到孩子们的信服。

教师更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 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 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 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 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 老师都可撒谎, 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律人先律己”, 我们老师唯有以身作则, 学会尊重、学会公平公正、学会宽容、信守承诺……才能打动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与学生成功沟通。

二、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教师的工作重心是各学科的教学, 而学科的教学工作和心理教育工作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是一种新趋势。

i.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 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 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多想办法, 让学生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 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 也能让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 在平常的教学中, 我致力于创设适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内容, 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 感受学习的乐趣;鼓励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团结协作, 面对问题迎难而上……我还特别注意因材施教, 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 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 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2. 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以发展其道德感。还可通过班会、品德、绘画、唱歌、跳舞、体育竞赛、美化教室和校园的劳动、学习英雄事迹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人的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 都是需要调节的, 我希望孩子们保持) L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 积极参与, 享受生活的乐趣。我经常告诉他们最好要培养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从中获得快乐。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学习上的奋斗目标, 不宜过高或过低, 要实事求是, 不作非分之想, 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生, 遇到挫折要放宽心, 想得开, 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平时还要多与人交流, 告诉他们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 可以增长知识, 受到启迪, 增进友谊, 会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

三、联系家长, 形成家校合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篇8

【关键词】小学生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221-01

德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帮助受教育者构建健康的心理;两者之间看似独立却有着一定的联系,为了更好的发挥两者教育的作用,对此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1.差异

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教学目标的差异,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品德教育;优良的品德,不仅仅是人们必备的素质,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了帮助小学生构建责任心、公德心等,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就是为了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心理压力、消极等不良的情绪,让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乐观的心绪以及积极向上的品质,保证学生的构建健全人格,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以及心理问题的引导。

2.联系

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同点在于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保证和促进;其次在教育主题、教育效果的延伸方面也有一定的相同点;第一、主题延伸;心理健康教育是品德教育的组合部分,且小学品德教育内容包括我与家庭等六大主题,而各个主题里的,都包含着对于学生诚实、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第二、效果延伸;为了避免道德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脱节,给学生造成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将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而品德教育要比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更深一些,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品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落实的。

二、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实践

1.课程安排的融合

合理的安排课程,能够保证两学科的教学进度,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对此教师就要将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与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整合,找出其中的相似点融合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三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与《探索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中的“家人关爱我成长”、与心理健康内容中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关爱父亲”、“爸妈,你们好”知识点相似;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儿歌、分享自己对父母想说的话,以及家人之间趣闻的生活分享教学活动,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品德和心理成长。

2.主题活动融合

第一、可以积极的开展品德周活动,班会主题尽量融合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根据活动的要求进行教材拓展,并对于学生活动成果进行积极评价。像对于三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生活》中的“我的家庭”,教师可以尊敬为主题展开班会活动,活动要求为让学生观察父母日常照顾我们的行为;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做一张贺卡或是写一封信给父母,形式不受限制。

第二、积极开展午间心灵小报读取、感悟分享活动,可以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开展活动,让师生共同阅读板报不同版块内容,继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心灵感悟。

3.考核形式

主要包括形成性、终结性考核,前者在于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习状态、课堂表现等学习过程,占到总成绩的40%;后者是学期期末,以书面考试成绩为主,占到总成绩的60%。让学生养成应试教育学习的行为习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地位。

三、完善对策

1.注重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教师的示范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要积极做好领路人的角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学校要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构建,积极展开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多参加一些教研活动,继而不断的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以及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

2.提高学生心理学基础知识

将两者学科教学融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构建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继而避免学生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心理问题;对此可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品德教育内容与其他的文化课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学生更加了解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征,继而逐渐学会如何控制不良情绪的產生以及不良心理的有效调节,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等,以积极健康的心理和品质面向社会和生活。

3.注重心理档案的构建

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需要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继而展开针对性的教育辅导措施,做到有方向性的教学。对此可以构建学生心理档案,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及时疏导,并做到防患于未然。

4.开设心理辅导站

心理辅导站的开设,更有利于学生心理、性格问题隐私的保护,同时也实现了一对一的健康辅导,更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5.注重家庭教育

教师、家长对于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对此针对于学生心理、品德健康教育,也要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多增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教师知道学生在家长的表现,让家长知道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完全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继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分析,发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是从层次上、从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但是教育的主题等是一致的。其次造成学生思想行为偏差的原因很多,包括心理行为问题、品德问题,但人生观、价值观是道德心理的核心成分,一切问题均源于学生人身观的扭曲,对此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韩艳芬,卜俊平.对如何做好小学德育教学进行的若干思考[J].新课程(上).2015(10)

[2]李洪信.浅析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05)

上一篇:心理活动范文下一篇:村消防安全工作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