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对策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小学生阅历浅,其所学习的知识较为基础,日常所接触的也都是生活中的事物。而数学学科本身就与生活具有较强的联系,现阶段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需要教师根据课本教材内容,选取合适的生活资源,并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以贴合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的方式打造生活化教学课堂。文章就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对策做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自主性;教学对策;

生活与数学之间密不可分,运用数学知识能够有效应对和解决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阶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掌握了解,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思维、思想行为以及相关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和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能够重新规划教学方案,正确认知生活化教学模式,了解新时期教学要求,掌握课本知识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及情况,以制订更为合理高效的教学策略,为打造生活化课堂提供有利条件。

二、 小学生活化教学要求分析

(一)真实性

教师所选取的生活资源、生活事例应遵循真实性原则,贴合学生的真实生活状态,这种情况下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也有助于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后,将其有效吸收内化,在生活中能够真正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处理相关事情。

(二)适用性

六年级的学生虽然相比较低年级学生而言,在能力、思想行为等方面都相对有提高和改进,但其年龄还是较小,身心也还处于发展阶段,所接触的事物、懂得的道理具有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应选取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的生活素材,这样才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贴合课本教材

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是为了将数学课堂与“生活课堂”有效联结,将生活资源与数学知识有机融合,让学生在了解生活的同时也能够学习知识。所以教师需要先对课本教材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掌握分析,能够选取与知识点有较强关联性的生活资源,这样才能有效体现生活资源的引入作用,增强生活化课堂教学效果。

(四)趣味性

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所选取的生活素材、所创设的生活教学情境、所开展的生活化学习活动等,都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加入游戏元素或竞赛机制,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究。

三、 现阶段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资源应用力度不足

很多教师在教学阶段也能够了解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课堂知识讲解中也会引入相关生活资源,但整体应用力度不足,更多情况下只是在知识讲解中简单提起相关生活素材。比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知识内容时,很多教师会在知识讲解前,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张生活中形状为圆柱或圆锥的物体,然后简单带过后引入知识点,在后续的课堂讲解中并没有过多涉及生活素材,导致整体生活化课堂教学存在较强的表面性,难以真正体现生活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二)生活化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利用生活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生活资源与数学知识内容相连接,帮助学生展开知识学习和运用。但目前很多教师在生活化教学开展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较为单一,基本以教师单方面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中,更多时候只是按照教师的想法和思维对知识、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所获得的学习体验较差。另外,部分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小组合作、数学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较差,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缺少互动

生活化课堂的打造,是将生活与数学相连,为简化知识内容、降低知识难度提供有利条件,为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体验提供帮助。但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思路以及质疑勇于进行表达,共同展开讨论和探究,这样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生活乐趣。根据目前课堂教学情况分析,大多数教师所采取的互动方式多数为点名提问,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

四、 打造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有效教学对策

(一)树立正确教学观念,了解生活化教学课堂

一方面教师需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态度,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意识到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学习以及教学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为生活化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支撑。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对生活化课堂的开展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学水平,比如在课后浏览网络中一些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学习网络中优秀的教学课件和教学方法,或者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和教学方法共享等。另外,学校也可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培训,邀请专家进校开展讲座,以及定期开展教学交流会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为打造生活化课堂提供有效推力。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对生活化教学课堂进行了解分析。首先,生活化教学课堂需要将生活与课堂有机结合,有效进行教学互动,让学生既能够在知识学习中体验生活,又能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其次,生活化教学课堂应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在课堂学习还是课后生活中,都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展开思考分析,找到方法,解决问题。最后,生活化教学课堂的形成与实施,还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促进其可形成健全的人格,满足素质教育要求。

(二)评估学生实际需求,制定生活化教学方案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自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相关情况,才能以此为有效依据,对生活化教学方案进行改进优化,提高生活化课堂的打造效果。首先教师可根据班级每位学生不同年级段的数学成绩制定相应的曲线图,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学生数学学习中薄弱环节和优势之处。其次六年级学生随年龄增长、心理发展,其会产生更多的需求和想法,所以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班级学生进行沟通,多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自身认为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喜欢的教学方法及学习活动等。综合两方面分析结果总结学生的真实情况,以此为出发点,根据课本教材知识内容以及生活资源,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高效打造生活化课堂。

(三)布置课前及课后任务,促进学生主动接触生活

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且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强,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通过布置课前及课后任务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接触生活,为后续将生活资源引入教学课堂做好充足准备。比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课时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堂知识讲解前,布置课前任务,为学生提供圆柱与圆锥的图片,让学生以此为参照,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与其相似的物体,观察物体并分析其特点,以及自身所产生的相关想法。相比较教师直接引入来说,可为学生提供主动接触生活的机会,也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完成课前任务的过程中能够积极进行思考,通过寻找物体、观察物体、分析物体等方式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点进行初步了解。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反馈时间,了解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有的学生说我们用的铅笔头是圆锥形,家里的大卷卫生纸是圆柱体;有的学生说电池、蜡烛、黄桃罐头都是圆柱体;有的学生说我发现圆柱有两个“圆”,圆锥只有一个“圆”,而且还有一个尖尖的角。在互动交流后教师进行简单归纳总结,并提出问题:“那你们到底该如何定义圆柱和圆锥呢?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引出知识内容。在基础的定义概念讲解后,为了进一步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测量方法,教师还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关道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展开探究学习,共同对知识进行了解掌握。在知识学习后,教师还可布置课后任务,巩固与提升学生的知识。比如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一些生活中的圆柱体和圆锥进行裁剪,看看其展开是什么图形,并选取几个圆柱体和圆锥对其的高度进行测量。

(四)生活情境与实践调查,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生活中不仅含有数学知识,还包含很多情感道理,教师可利用创设生活情境结合实践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生活,获得更多体验。比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知识内容时,该课时主要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以及制作方法,了解统计的重要性。在课前教师可让学生询问父母家中每月的每类支出占比,总结自己一天中各项活动分别占据的时间等。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学生会猜测教师让自己收集这些信息数据到底是用来干什么,进而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基础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选取几名同学的信息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展开具体分析,之后指导学生进行扇形统计图的自主绘制。学生掌握绘制方法后,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后,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自己“一天生活”的时间分布情况,有利于学生对自身各项活动的开展时间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体验。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根据课本上“节约用水”部分展开情境创设。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缺水地区的视频,并询问学生世界水日是哪天,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增强用水保护意识。然后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需要使用水的时候?有哪些地方会产生浪费水的现象?通过调查制作相应的扇形统计图,并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调查,通过自主思考、查询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汇总需要用水和会产生浪费水现象的地方,之后借助相关测量工具对浪费水的量进行测量、记录。最后制作扇形统计图,展开讨论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在下次课堂教学前,每小组进行成果展示以及讲出解决方法,通过交流共享和教师的点评帮助学生增强知识的掌握力度,同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五)利用生活设置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以往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所布置的学习问题多数来源课本,学生也只是单一对数字、公式进行反复练习和运算,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可利用生活设置多个学习问题以及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问题。比如在学习《可能性》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扑克牌、彩票等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入生活展开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让其以自己周边生活中存在的事物为例,设计与可能性知识相关的生活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设计一些数学小游戏,如准备纸箱,将不同颜色的小球放入箱中,设置摸到红色小球有奖,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不同问题,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六)开展多类数学活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利用多类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实现全面发展。①以生活素材为例,开展数学知识快问快答比赛。如正确填计量单位比赛,南京至常州的路程约129( );篮球场的面积约420( );狮子的体重可达300( );电冰箱的容积大约有210( )等。既考查学生对计量单位的掌握情况,又能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②结合生活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教师可设置不同主题内容,让学生按小组开展社会统计调查实践活动。既可锻炼学生对统计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又可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事件,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③趣味生活数学交流会。教师可每周、每半月举行一次数学交流会,学生可将自身在生活中解决的数学问题、发现的数学知识以及获得的相关体验,分享给班级同学,也可以与同学一起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不仅能够增加同学感情,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发挥每位学生的个体优势。

除此,教师还需要在每次课堂教学及活动开展后,进行相应的评价、总结及反思工作,实时分析掌握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存在不足,以进行针对性改进,真正打造高效合理的生活化课堂。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阶段,首先教师应意识到生活化课堂构建的重要性,明确生活化教学要求,并分析现阶段教学存在的不足。其次加强重视,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布置生活化课前任务、情境创设、开展数学活动等方式让生活与数学有机融合,为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和应用提供有利条件,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春梅.打造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浅谈[J].读写算,2019(12):172.

[2] 章新智.课堂互动性,教学生活化: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J].文渊:小学版,2019(6):324.

[3] 季淑珍.试论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生活化高效课堂[J].语文课内外,2020(23):372.

[4]李侠.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84):88-89.

[5] 陈鑫,刘巍.打造生活化数学课堂,激发学生问题意识[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3):43.

[6]张洁.生活化教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8(8):164.

[7]孙飞扬.关于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2020(29):76.

[8]孟艳.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9(10):56-57.

[9] 梅劼.教学生活化和课堂互动化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J].读书文摘,2018(7):119.

[10] 周洋.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6):80.

上一篇:就业新形势下探索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要素下一篇: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心育与德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