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研究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涉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学生常规教学中,同时加强专业化职业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深化校企合作,引导和激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主体意识,重视自我管理,进而提升高职涉农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涉农专业;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伴随我国工业化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业领域人员持续下降,这使得“谁来种地”成为制约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涉农高职院校毕业人数众多,但是学生职业素养普遍偏低。学者王莉莉研究发现高职涉农专业就业问题十分严峻,彭敏通过对苏北五年制高职涉农专业的学生研究发现,这一群体整体存在低工资、低水平及专业不对口等问题。伴随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提升,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就业问题也日趋严峻。用人单位不仅需要新进员工具有技术技能,更需要他们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现阶段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涉农类专业人才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还需要兼顾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完备的职业素养包括创造精神、工作兴趣、责任纪律意识、职业理想及职业态度等多个层面内容。张翠英研究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表现出重课程、轻培养;重技能、轻教养;重模式、轻效果等层面问题,范婵娟也从学校忽视学生软实力、企业追求效益、学生自身职业意识不强三个层面分析了高职生职业素养不足的原因。目前针对不同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彭小琴、顾茜茜、钟弦、苏兆伟分别对高职师范生、建筑工程专业学生、艺术类学生、服装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培养途径进行了研究,但针对涉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涉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制和模式不完善

涉农高职院校业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多数涉农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方面,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投入很少,很少有学校构建符合涉农高职院校发展需要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同时也很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及培训内容,这就导致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偏低,在就业过程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校企合作亟需深化

审视当前涉农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校企合作开展现状,不难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大学生对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认识不足,参与目的不明确,同时缺乏有效指导,后期评价体系也不够科学,导致很多院校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很难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同时大部分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注重的是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往往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职业素养很难同步得到提升。

(三)学生忽视自我管理,难以实现自我培养

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对自身职业素养培养不够重视,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第一,职业目标比较盲目,这导致学生不能结合社会需求、涉农专业特色及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在求职的道路上误打误撞、盲目跟风。第二,在校期间没有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因为没有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不能很好地把握在校期间通过实习实践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机会。第三,就业观念不实际。部分学生把关注点放在高工资上,同时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问题,从而使许多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评价偏低。

二、研究涉农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

伴随本科院校扩招及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提升,高职学生特别是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从用人单位需求来看,不仅需要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完备的的职业素养。但从现实角度来讲,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教育方面,很少有高职院校构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专业师资队伍,与此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为“2.5+0.5”及“2+1”学制,学生总课时较少,在校时间也有限,因此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及其培训上高职院校重视程度偏低,学生缺乏在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使其在后期工作中往往缺乏核心竞争力。

职业素养不仅是学生立岗履职的根本,更是未来长远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上,首先完成学校层面的制度建设,在涉农专业学生常规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深化大学生第二课堂形式,定期开展丰富多彩且对学生具有教育引导意义的活动,激发学生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意识;积极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让广大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基层,了解现实状况并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加强校企合作,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效融合,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自己认识到学校学习和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积极引导和激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主体意识,重视自身管理,做自己的时间与情绪管理的主人,学会有效沟通进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涉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及就业竞争力,更加适应未来企业及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提升涉农高职院学生职业素养措施

(一)在常规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

伴随我国涉农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和涉农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的现实情况,如何使涉农高职院校毕业生转化为现代农业人力资本,就变为一个迫切重要的话题。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为“2.5+0.5”及“2+1”学制,学生课时少并且在校时间短,所以学校开设课程中大部分以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为主,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及培训上投入的教学很少。但伴随企业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特别是要求人才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为了适应当前社会需求,高职涉农院校应该结合社会及企业需要在学生常规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培育教育,在学生的不同阶段,结合各个方面要素,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职业规划或者就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中。同时积极推进学生社团百千万建设工程,定期开展丰富多彩同时对学生有积极引导作用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职业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断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协调能力及沟通能力等,进而完善涉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制以及模式。

(二)深化大学生第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大学生第二课堂就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这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还是拓宽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渠道。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给涉农高职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检验自己的能力,进而改善和提升涉农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比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穿插引入现代化涉农企业化管理模式,将学生活动策划为农业项目,让学生做这些项目的负责人,在项目进行中感受模拟的职场。同时也可以在学生第二课堂中开展演讲比赛、职业能力大赛、商务礼仪大赛、公文写作、简历制作及模拟面试等内容,在第二课堂上加深涉农高职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求职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培养,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及能力。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

大学生通过参加企事业单位、志愿支教、扶贫攻坚、企业实习等社会实践工作,不仅可以认识和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很好地帮助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但在实际组织中由于很多学生对大学生社会件活动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过程中往往应付了事,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还要加强师资方面的投入,对学生做到科学指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实践的目的,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职业素养

目前校企合作在高职院中已经非常普遍,但大部分学校和企业注重的仅仅是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高职院校、学生、企业能够一起努力。一方面,涉农院校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入现代化农业企业,与企业员工面对面交流,感受现代化涉农企业员工身上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同时深入拓展职业素养相关教学内容,让涉农高职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将企业文化引入学生校园生活,将现代化涉农企业对学生的要求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开展职业素养的培养。校园文化是学校进行育人教育的有效载体,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载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将二者进行有效地结合,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精英给学生开展企业文化讲座,让学生知道职业素养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同时学生也可能学习和了解相关的职业内容,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形成正确的职业习惯及核心价值观,吸收到现代化涉农企业文化,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满足未来工作要求。

(五)重视自我管理,实现自我培养

职业素养教育是学生、学校以及企业需要共同协同完成的教育环节,因此高职学生特别是涉农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清楚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从加强自我管理及自我教育着手,在学校和企业提供较好的教育平台以及实践机会的基础上,强化自身职业意识及职业道德的训练和学习,努力做好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涉农专业学生首先要培养自身职业意识,了解自身的性格、能力以及职业兴趣等方面,结合自身资源及当前就业环境,对自身未来发展作出科学合理规划。其次还要增强技能培训,需要配合学校的教学任务,强化自身显性职业素养,包括自己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认识等,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职业行为习惯,重视自身职业素养培养,同时在校学习期间还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锻炼和提高自己团队合作能力,从各方面对自身进行完善。(下转第88页)

参考文献

[1]王莉莉.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的就业焦虑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3(20):131

[2]彭敏.苏北五年制高职涉农专业学生就业心理浅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7-108

[3]冯彩虹.大学生就业形势困境及出路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06):100-101

[4]王娟丽.基于“素质冰山理论”下的高职学前教育学生素养探析[J].科技视界.2019(05):214-215

[5]张翠英.四轮驱动式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探析[J].人才培养.2016(11):40-41

[6]范婵娟.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机制构建[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02):54-55

[7]彭小琴.高职院校师范生职业素养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

[8]顾茜茜.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9]钟弦.关于艺术类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10]苏兆伟.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职业素养培养对策探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74-76

[11]郭长龙,姜庆华.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人才培养与就业.2019(08):55-59

[12]庄明科,李瑞鹏.焦点解决在高校学生辅导工作中的应用[J].心理教育.2016(748):69-71

上一篇:自然科学论文评价策略下一篇:关于西南边疆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研究